首页 名老中医经验集 王静斋

名老中医经验集 王静斋

举报
开通vip

名老中医经验集 王静斋 名老中医——王静斋 王季儒编著 毕生致力扬中医 谙熟岐黄奥玄机 经验心得尽贡献 堪称瘟神一利剑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名老中医——王静斋 【王静斋小传】 王静斋〔1883—1953〕,名功镇,山东历城人。世代业医,自学成...

名老中医经验集 王静斋
名老中医——王静斋 王季儒编著 毕生致力扬中医 谙熟岐黄奥玄机 经验心得尽贡献 堪称瘟神一利剑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名老中医——王静斋 【王静斋小传】 王静斋〔1883—1953〕,名功镇,山东历城人。世代业医,自学成才。 青年时代在当地即有医名,后悬壶济南,一九二八年起在天津操业,井巡诊于京、唐、保等 地,声誉日隆,成为一时名医。精通医理,擅长湿病,又精儿科,着有《养生医药浅说》等。 解放后,被天津市卫生局聘为市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 我家世代业医,曾祖父王允中,祖父王晋封,均为当时名医,事迹载历城县志。先父王 静斋幼失怙恃,惧祖业之将坠,乃勤求古训,努力钻研,年甫弱冠而医名已着。为了维持家 庭生计,一面设塾课徒,一面在当地行医,一时颇具威望。后移寓济南,设一小药铺,前面 卖药,后面为诊室。此时被选为山东省议会议员,但仍以行医为正式职业。一九二五年到大 连出诊,治愈濒危之小儿,病家为表示谢意,介绍到直隶(即河北省)两摄县篆。北伐后(一九 二八年)退居天津,仍理旧业,誉隆遐迩,时到北京、保定、唐山,北戴河等地出诊。诊余 之暇,着有《养生医药浅说》行世。解放前后,屡被天津市卫生局聘为中医考试委员。与北 京四大名医之——孔伯华极为友好,每逢孔先生来津出诊,即与终日相聚,探讨病理,互相 会诊,在当时中医界传为佳话。 一、 医学渊源 先父读儒书时,即取《内经》、《难经》而读之。数年,以为医学一道,非《内经》不足 以明其理。熟读《内经》以后,继之以《本草经》、《伤寒》《金匮》,均能熟诵,至老不忘。 认为熟读《内经》则增人智慧,于病理可左右逢源,熟读《本草》则方自我出,不受古方局 限,熟读《伤寒》、《金匮》,则辨证施治有法可循。正如朱丹溪所说「非《素问》无以立论, 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又说:「仲景之书详于 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见《格致余论》)先 父认为《内经》文词古奥,初学颇不易读,须广看各家批注,其义始通。王太仆为注《素问》 之先河,其中有很多精辟之处,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批注诚高 出千古。马元台、张隐庵之批注,亦有超乎前贤之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 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王注,四维为筋骨血肉;马张二人注,四维为四肢,似较王注 为优。正如虞天民说:「《内经》其书深而要,其旨邃以弘,其考辩信而有征,是当为医家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宗。」(《医学正传》)我初学医时,先父即教导说:学医要从四部经典著作入手,熟读以后, 再博览群书;经过认真临床,方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如《千金》、《外台》集唐以前医方 之大成;金元四家,补前人所不及。历代各家著作及名医医案,须要多读多看。总之,开卷 有益也。尤其清代叶天士之《温热论》,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王盂英之《温热经纬》更为 必读之书。然先父临床运用,不执前人成见,师古而不泥古,不论经方时方,善于化裁。如 在治温病之神昏谵语时,常配一种粉剂,处方为:羚羊角、犀角各 1克,麝香、牛黄,珍珠 粉、薄荷冰各 0.3克,琥珀 5克,冰片 0.3克,朱砂 5克。同研细,大人海服 2克,小儿 每服 1克。此方即由局方至宝丹化裁而来,对温病之神昏谵语及剧烈头痛,疗效突出,较局 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药力单纯,直达病所。尝谓以古方治新病,譬如拆旧屋盖新房,必须 经匠人之手而后可。量体裁衣,自无不合,削足适履,定受其害。 先父治学,既不厚古薄今,也不是今非古,既不主中排西,也不泥古不化。常谓吴鞠通 之《温病条辨》似主杂气,实偏于阴虚,故药多寒凉,陈修园之书,偏于阳虚,故药多温补。 二人虽各有所偏,因其所处之时代不同,气运各异也。如中西医书,汗牛充栋,约其宗旨, 要皆在济人利物。西医之言细菌,即中医所谓病邪,西医能杀菌灭毒,中医亦能杀菌灭毒。 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或表或化,或吐或下,使邪尽而病愈者,皆杀菌之法 也。中西医所操之术不同,而治病教人的目的则同,当互相取长补短,只要有利于病者,医 何分中西哉?在那还投有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时代,而能有此见解,实属可贵。又常说,民国 以后,军阀割据,连年战争,杀人盈野,空气中含有一种厉气,故温疫病为多。吴又可着《温 疫论》,亦是因当时直隶山东浙江大疫,以伤寒法治之不效,乃着此书。可见古今医家皆是 以气运为转移,先父以善治温病名于世,亦因时代所致也。 二、治外感如将 治内伤如相 先父常谓:医虽小道,人命所司,必须明阴阳,察运气,因时制宜,随机应变,庶不致 贻误病机。 凡病总不出三因,揆其因治其病,不难治愈;万勿以其人平素虚弱,不问病之所在,一 味滋补,致令邪留于中,固蔽既久,永不能出,重则丧命,轻则缠绵终身。须知病去后脏腑 虽虚,亦能借谷气以生,所谓药补不如食补;病留,脏腑虽实亦死。祛邪即所以扶正,邪去 则正气自复。或曰服补药气不能脱,服热药阳不能绝。须知滋补之剂,固外邪而助内热,病 留于中,致使邪气愈炽,于人何益哉!故补虚宜于平日不宜于病时。误服燥药则阴竭;偏于 滋腻,湿痰阻滞,补气补血,皆宜慎之。 治病宜分三期:病之初起,元气强壮,无论轻重,当以猛剂峻剂,急去其病,是为第一 期,病之中路,元气渐衰,正邪宜兼筹并顾,当以宽猛相济之药,缓急得宜,方能收效,是 为第二期;病至末路,元气已亏,惟宜养正为先,正气充足,邪气自除,此时用药万勿猛烈, 须缓图而不可急功,是为第三期。我尝遵守这些治疗法则,每收指臂之效。 先父对温病尤为特长,每年活人无算,津市人多称其为伤寒专家。盖西医所谓之伤寒, 即温病之类。温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每遇此症,即以峻剂猛剂,不但药味多,而且 剂量重,每剂药中生石膏有用 90一 120克者,甚或有用生石膏煎水作饮料者,故药下即效。 并谓治温病如擒虎,稍一放松,回噬伤人,故必须用大剂量,使病邪无反袭之力,所谓治外 感如将,如大将之用兵,兵贵神速,除恶务尽也。病愈后,仍须彻底清理,以免死灰复燃。 但当时天津人最怕生石膏,以为石膏大寒,入胃后,虑如做豆腐者用石膏之点卤。患者既不 敢服,医者也不敢用,如用之,也是用锻者。殊不知生石膏辛凉,体重气轻,体重可泻胃热, 气轻可解肌表。丹溪谓其「味辛甘。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发汗 上行至头。」近人张锡纯对石膏论述极精,可资参考。故生石膏主要功能,大清阳明之热,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解肌表而发汗,为治温病之特效药,不似芩连之苦寒凝滞也。因而先父与药肆中相识者洽商, 嘱其煎好,名之曰「清热露」,使病人不知为石膏制剂,可以放心服之。津市有一名医某君, 素不用石膏,见先父之用清热露颇有疗效,故亦常大量用之,盖其不知即石膏也。 对于内伤虚证,则用药极轻,不但药味少,而且剂量轻,盖以胃气虚弱不能胜药力,药 汁入胃不能消化,病必增剧,勿急于求功,须缓缓图之,使正气复而邪气退,所谓治内伤如 相,如良相之治国,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得可见,而民登寿域。可见治病不 在用药之轻重,而在辨证之精确。辨证不明,用药必误。长于治疗中凤、肺痨和麻疹先父对 中风、肺痨等大症,均有独到之处。如论中风说:唐宋以前,多主外风,金元四家,刘主火, 李主气,朱主痰,因而后人有真中类中之分。实际《内经》中早有记载,不过不名中风,而 名大厥薄厥之类。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 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这正是本病的致病因素。盖人身气血,上下循环,周流不息。血随 气上,上行极必然造成脑充血,故卒然倒仆不省人事;气上行极而下,则血亦随之下行,是 为气复返则生;假如气血上行不止,势必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出血,出血不止,是为不返则死。 又《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说明肝 阳旺盛的人易于动怒,怒则气上,血亦随之,故血菀于上,而造成昏迷,临床常见到血压高 的人,往往因大怒而突然发生脑溢血,可见大怒为本病诱因之一。又《素问·通评虚实论》 说:「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可见嗜高梁厚味的 肥胖人,多属半身不遂病的易发体质。因此,本病固不必有真中类中之分,不过有中脏腑, 中经络之异,有虚实闭脱之别。虚者益气以通络,实者活血以通络,闭者先用芳香以开之, 脱者以补脾肾强心以固之。常用药;益气用参芪白朮,养血用归芍熟地,通络用桑寄生、威 灵仙、稀莶草、牛膝,活血用山甲、蜇虫,地龙、鸡血藤(活血用虫类药者,以其亦有通络 之力也),口歪用殭蚕、全蝎, 肝阳旺者用石决明、生龙牡、胆草、旋复花、赭石、羚羊 角,脉滑数者是内热较盛,用生石膏,知柏、竹茹、栀子,痰盛者用黛蛤粉、半夏,广皮, 天竺黄、竹沥水,开闭用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菖蒲等,固脱强心用圆肉、山茱萸、茯神、 枸杞子、菟丝子,或加参芪,龙牡。先父每年治中风病不下数十人,很少留有后遗症,因其 最后皆令病人加强锻炼,每逢此病治到一定程度,患者已能站立活动,即将太极拳教师李君 介绍去帮助患者练习太极拳,故大多数能恢复正常。 先父认为,肺痨有真假之别。先就真肺痨言之:其人先天禀赋不足。若其处境顺者,或 能脱过;如日处逆境,心思败乱,虽将其培于参芪之中,亦难幸免于死。盖草根树皮,可以 疗病,不能补其将绝之根源也。然此病初得,亦多有因风寒而起者。此时先以辛散解之,清 凉化之,使邪不留经,亦可愈于无形;及至骨蒸发热,交阴时则剧,两颧红如拇指一点,此 心阳将绝之兆;干咳无痰,或唾涎沫,或大便溏,脉来细疾而软,是肺绝脾败,病人膏盲, 无能为力矣。古人多以滋补气血,填精益髓,以延寿命,亦恐于事无济。 再以假肺痨论之:其人平素气充体实,或受风寒外感,邪既郁,脉必闭,不但不见浮数, 反涩小而缓,身亦不热头亦不痛,但只咳嗽,此风热闭于内,治 当火郁发之。如误认为虚 用滋腻之剂,补邪于内,热邪内伏,上蒸于肺,肺被热蒸,久则肿胀,气道不通,咳嗽愈急, 血被火炼,烧无定时,或先恶寒而后发烧,形同疟疾,此乃肺部肿腐之时,气盛者阳时发烧, 气弱者阴时发烧,风火交煽,则精神萎靡,饮食不进,类似真肺痨矣。烧时满面发红,间有 不红者,得汗则解,口渴,脉滑数,洪大,或涩或迟而脉体宽大,不但证为纯阳,而胃亦太 热。欲救其急,非釜底抽薪不可,只要大便不见溏泄,即可用生石膏治阳明胃热而清通肺气, 犀黄丸消肺中之肿腐,再加紫雪以开之,使浮游之火散,而他脏自安。常用方剂,以麻杏甘 石汤、桑菊饮加减。然麻黄辛热,须少用(至多不超过半分,用以搜肺经所郁之风寒),若多 则受其害矣。重用生石膏以清其热,使热不上冲,则咳嗽自愈,此方乃治蕴藏风热之坏症, 而非治阴火痨瘵也。然此时如用滋补,则风火不得宣泻,内耗真阴,阴愈虚则热愈盛,肺被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熏蒸,势必肿烂而死。 一九三零年,患者羊幼甫,女性,十七岁,初患风热,误服补剂,以致发烧不退,咳嗽, 痰中带血,经 x光照像为肺结核,求治于先父,其脉细数而疾,时烧时止,饮食减少,形体 瘦削,肺痨已成,即用桑菊饮加生石膏,服七十余剂而愈。越三年,其姊又病,复受传染, 肺痨又作,仍以前方加生鳖甲、生龙牡、知母、黄柏,犀黄丸、紫雪丹出入为方,服药二百 余 剂,方治痊愈,观察二十年未再反复。如患者急于求愈,医者不耐心治疗,末见其能愈 也。 先父对儿科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对麻疹更有独到之处。曾着有《疹科心法》一卷,附于 《养生医药浅说》之中。 先父认为,古人着痘疹之书,皆精于痘而略于疹,因往昔种痘者少,而痘之伤人亦最 烈,故痘有专科,疹则附之而已,其实无治疹之专书。按麻疹一症,只要护理得当,用药不 误,则十全十,百全百,其死者,非护理不当,即调治失宜也。先父在《疹科心法》中首先 指出疹有麻疹痧疹之分。麻疹之原虽系胎毒,未有不由天行厉气而发者。痧疹之原,虽系后 天所伏热毒,亦由感天地之厉气而发,其原虽异,其毒则同。麻疹为先天之正毒,由血分而 入气分,痧疹为后天之变毒,由气分而入血分。按痧疹古人谓之烂喉丹痧,即现代医学之猩 红热,较之麻疹尤深一层。治疗之法,皆宜辛凉清解,则轻者化无,重者转轻。如误投辛温 燥热之剂,则热愈炽,毒愈盛,将变成紫黑痧痘,轻者重,重者危矣。治法与温病同者,喜 清凉而恶燥热。其与温病异者,温病见里证,便用承气汤攻下排毒,所谓「温病下不厌早」 也,痧麻虽亦有里证,而治之必以双解法,大便燥者加酒炒大黄及元明粉微利之,但不可加 枳实厚朴峻攻,恐伤中气,致在腠理之邪内陷发生变症。古人治疹,有主可汗者,有主不可 汗 者。先父认为麻疹服药后宜微微取汗,俾麻疹易于透出,所谓火郁发之也。痧疹药后不 必强之出汗,顺其自然,有汗不可遽止,但二者均忌大发汗。用药切忌温补,酸收,固涩, 燥热,峻攻,升提等。盖温补、酸收、固涩皆能固邪于中,毒热不得外达,燥热则毒热愈炽, 易使神昏谵语,峻攻则邪陷,升提则咽喉肿痛,且能衄血。总之宜辛凉解毒,清热化痧为主, 药宜轻清透邪,疹以透出为顺。 麻疹初起与感冒相似,鼻流清涕,眼珠光亮色赤如涵水中,眼倦难睁,困顿不起,咳嗽 食少,烦躁不安,甚则发颐,咽喉肿痛。小儿见此征象,勿认为感冒,验其中指凉,耳轮凉, 睪丸凉,再验其口唇内及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即为麻疹先兆,应以桑菊饮辛凉解表,清 热化毒。轻者发烧一二日即隐隐现于皮肤之下,红若丹朱。其出也,疏疏朗朗,颗粒匀停。 毒盛者,发烧三四日后始见点,当此之时,居处宜暖,万勿透风。饮食宜清淡,且勿多食以 助胃热,致使小儿烦躁不安。倘被风寒所袭,麻疹立回,疹毒内陷,上则结胸喘急,下则泄 利,肺为邪气所遏,不能行治节之气,再加以口舌生疮,津液枯竭,咽痛声嘶,则病危矣。 自出疹之日起,护理非常重要,勿受风,勿伤食,虽有咳嗽,不可过于止咳,因咳嗽则毛孔 开而疹易出。过三日后,徐徐收回为顺症。至于疹后痢疾,口渴心烦,乃余毒不净,宜养阴 解毒为主,切不可辄用补剂,留邪于中。如发烧七八日而疹不出者,为毒邪郁闭,可用芫荽 一握,用黄酒煮烂,遍身搓之,使毛孔开则疹出矣。如一出即回者即为疹毒内陷,非为风寒 所袭,即为泻利气弱,输送力薄。风寒所袭者,急以解肌透毒,如殭蚕,蝉蜕、薄荷、牛蒡 子,生山甲,生鳖甲,蜇虫、地龙、西河柳、大青叶等,如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如泻利 气弱者,少用补托之剂,如西洋参,茯神、当归,生地、蝉蜕、天麻、殭蚕,麦冬、甘草、 西河柳等,使其复出。民间有一验方;用癞蛤蟆一个煎水徐徐服之,疹可立转红活,无论风 寒气弱皆效,但切勿多饮。物虽至贱,功极宏伟。如气促喘急,是合并肺炎,亟宜宣肺透表, 泻热解毒,麻杏石甘汤加葶苈于、苏于、双花、连翘、苇根等。如疹出七八天尚不回收,或 按期收回仍发烧不退,皆是毒热不净,宜育阴清热解毒,如石斛、生地、元参、麦冬、双花、 羚羊角、犀角,已回而不退低烧加生鳖甲、地骨皮。一九二五年先父在济南行医时,曾到大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连出诊。患者为一小儿,年四五岁,患麻疹已频于危,先父到时见其发烧气喘,二便俱无, 全家啼哭,已备后事。先父临行时,曾带鲜苇根一握,遂亲与煎药,徐徐饲之。少顷,见其 小便如注,随谓其母曰,小儿已有生机,勿事啼哭也。继与清肺透邪而愈。盖疹毒内陷于肺, 肺失消肃之令,且肺为水之上源而与大肠相表里,故二便俱无。苇根甘 寒,功能清肺泻火 且能透疹,一药而表里两清,药虽至微,功效颇着。患儿为一独生子,治愈后其家极为感激, 先父在直隶两摄县篆,即小儿之父介绍也。 痧疹初起,亦与麻疹相似,起病有高烧头痛,咽喉肿痛。发病较麻疹为急,故发烧一日 即出现弥漫性朱红皮疹,先见头面,次及胸腹四肢,凡皮肤褶皱之处,更为明显,惟口唇周 围无疹,呈苍白色。毒盛者瞀闷,泻利,唇焦,神昏谵语,呕吐厥逆,查其耳后筋红者轻, 紫青者重,黑者危,治法亦用辛凉解肌,清热透毒,误用辛温危险之至。一九三二年左右, 天津谦祥益号练习生姜某患瘟疫,遍身密布黑痧,色如乌枣,粒大如黄豆,初得时,某医误 用苏梗,生姜,遂寒禁战栗,神昏谵语。延先父诊视时,六脉皆闭,先以局方至宝丹芳香以 开之,似稍有转机,复以清瘟败毒饮重用生石膏,一剂而痧痘全出,但音哑神昏未减也。仍 以前方加羚羊角,犀角,安宫牛黄丸之属,频频与饮,并以西瓜汁代茶饮之。如是者四日, 其神智亦渐清晰,但音哑不能语,要纸笔自书吃西瓜、小便等事,其父与舅在旁看护,以先 父治法太缓,另延专门痘疹之某医诊视,处方:荆防、生地、麦冬等,一剂而复失知觉,三 剂而夭。一误于前,再误于后,致使功败垂成。夫厉气为害,热毒内炽,五脏如焚,咽喉与 胃皆有痧痘,此病清凉救阴之不遑,何能再用辛温滋腻之品,终至祸不旋踵,其父追悔莫及, 可叹也。 三、四诊并重 尤精脉诊 先父尝说:凡诊病,四诊缺一不可,问诊更为重要。有的患者隐其所患以求诊脉,以验 医者之能否,而医者亦不问病情,但凭诊脉即可知症结所在,皆是自欺欺人。苏东坡曾说: 「吾平生求医,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使医了然知患之所在也,然后求之诊虚实冷热, 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治吾疾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沈括亦说:「古人云:视疾必察其声音,颜色,举动,肤理,情性,嗜好,问其所为,考其 所行,已得其大半,而又遍诊人迎气口十二动脉,疾发于五脏,则五色为之应,五声为之变, 五味为之偏,十二脉为之动。求之如此其详,然犹惧失之,此辨疾之难也。」 (《苏沈良方》) 苏沈是儒而兼通医者,面其对四诊的重视,诚万古不易之定论。 我初学医时,先父即教导说:持脉须令患者平臂,勿使高低侧斜,以免脉道来去有碍。 医与患者不可对面坐,以免气息传染。以三指之端积起处谓之指目(此处敏感度较强,故称 指目),长人指须疏,短人指须密,定呼吸,慎容止,静心平辨,会二十八脉于胸中,心领 神会,庶不致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最要者脉贵有神,即不徐不急,从容和缓之象也。李东 垣以脉有力为有神,无力为无神,此说虽近情理,但亦不尽然,如微弱濡细等脉,虽知为力 之不足,亦不能认为是绝脉,夫神者精聚之谓,不论脉之大小,只要指下聚而不散,清楚自 如,而无颓靡不振懒散徘徊之象即为有神,非但有力之谓也。例如病极虚,脉极有力,或伤 寒瘟病汗下后,脉不为汗衰,或大病之后,新产之后,脉反博大有力,此病脉不符,属危险 之象,虽有力不得谓之有神。况脉有禀赋之异:有生成六阴者,即细小缓弱沉迟,勿认为虚 寒,有生成六阳者,即洪滑实大浮长,勿认为实热。曾治一女同志,诊其脉正部反关均无脉, 观其症则呕吐,似为暑热,乃问其家属其常脉如何,则云平素无脉,何部脉见,何部有病, 可见脉有禀赋之不同,知其常然后知其变。又有一种经气结脉,两关脉滑实如豆,中有一线 硬如刀刃,此为阴虚肝旺,金衰土败之象,春得秋死,秋得春死。一九三零年前后,岁在己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巳,清状元王寿彭于季春患咳嗽,左关即见经结,右寸滑实。遂谓其家属曰:现症虽仅咳嗽, 然脉实不佳,若不速治,恐至秋堪虚,竟弗听,至仲秋而殁。又治一徐君,时在初秋,左关 亦见经结,当时患者只觉心烦,不觉有其它征象,遂直言相告,嘱其速速治疗,否则至立春 恐难幸免,并嘱其弟劝之,弗听,果然至春而殁。按经气结之脉,皆由七情所伤,胸中非有 大忿怒,大不如意事,不能使三经之气结于一处也。初见此脉,病人强自宽解,医者施以养 阴柔肝,解结和脾之法,可不致郁郁以终。曾有一患者邀出诊,先父曰:「今日暂不开方。」 病人问何故。先父曰:「今日脉证不符,至晚间恐有吐泻之患,如药后适逢其会,将谓药不 对证,归咎于大夫矣。」果然至晚间上吐下泻,幸预留一丸药,嘱其吐泻后服之。其诊脉之 精如此。 四、医家十要和病家十要 一九三七年春,先父与天津李实忱先生谋设国医学院,志在培养中医人才。并先组施 诊所,联络中医界名流,均到施诊所施诊服务,以为将来师资作准备。先父每周去施诊所三 个半天,夏初开诊,仅两个月,医而愈者约七千人。适值「七七』事变,乱及天津,因而停 诊,以致宿愿未偿。华北沦陷后,更是郁郁不舒,乃于诊余着有《养生医药浅说》,书中为 医患之间着想,定有「医家十要』和「病家十要」,兹录于下:医家十要:①存心仁慈,以 救人为天职;②精通医学,多参群书,③精通脉理,洞悉脏腑经络,④识病源病机,晓运气 盛衰,⑤辨识药性药形,炮制适宜,⑥同道互相提携,莫相嫉妒仇视,⑦品行端方,自重自 爱;⑧诊病一视同仁,勿重富轻贫;⑨勿重视资财,轻忽人命;⑩常备灵药,随时救人。 病 家十要:①择名医;②肯服药;③宜早治;④绝色欲;⑤戒忿怒;⑥息妄念;⑦节饮食;⑧ 慎起居;⑨莫信邪说;勿惜金钱。 以上十要,不但笔之于书,而且身体力行,如某老大夫医学渊博,惟临床处方颇泥古不 化,业务稀少,先父时与纠偏,并与之宣扬,因而该君诊务日有起色。又如针灸医生某君, 一度诊务不佳,几至不能餬口,先父不时送与米面,并与介绍病人。又津市有一名医某君, 每遇疑难即来向先父求教,先父即详为分析,帮助其制定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记得在沦陷时期,时常 有来求助者,无不慷慨解囊。一次,一老者因断绝回乡路费,特来求助。临行时说有一药方, 专治水臌痞积,今奉赠以作答谢。其方:圆肉、甘遂,白朱砂(江西磁)、黑殊砂(旧砂锅)各 60克研细,枣肉为丸,每服 3克,小儿减半。服后,在上则吐,在下则泄。先父认为处方 颇有道理,遂配成丸药,专门施送,服之者颇有疗效,于此可见先父之虚怀若谷。尝谓经验 不单纯从书本上来,从个人临床实践中来,也有很多来自病人。只要言之有理,就采纳试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本文档为【名老中医经验集 王静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912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3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12
浏览量: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