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_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_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举报
开通vip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_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 � � � 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冯志勇 � 郭树华 � 张倚铭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 要: 近年来, 我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政策,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 消费品市场严 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甚至更加尖锐。可以说, 现行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只能是对内需不足的缓解, 只是治标的疗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标本兼治。扩大内需是我国 经济增长的保证, 这是我国的...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_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 � � � 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冯志勇 � 郭树华 � 张倚铭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 要: 近年来, 我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政策,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 消费品市场严 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甚至更加尖锐。可以说, 现行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只能是对内需不足的缓解, 只是治标的疗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才能标本兼治。扩大内需是我国 经济增长的保证,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关键词: 内需; 财政政策; 消费; 城乡居民收入;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 F120 2�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1- 0681 ( 2003) 03- 0076- 04 作者简介: 冯志勇,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郭树华,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 张传铭,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讲 师。 � � 引� � 言 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 7�3%, 在全球经济大幅度 下滑到 2%以下低水平的大背景下, 衬托出中国经济 的较高增长。但从中国经济增长近几年的变化情况 看, 增长速度则连续下滑。2001年9月份以后, 内需 下滑趋势日趋明显: 10- 11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 16�3%, 比 1至 8月减慢了 2�6个百 分点, 其中, 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减慢幅 度较大;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下降 0�1%, 这是自 2000年5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负数转 为正数以来首次出现的下降: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 连续 16个月保持正数的局面被打破, 11月和12月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下降 0�3%; 工业品价格指数和 商品零售指数连续下降时间更长, 下降幅度更大, 工 业品价格指数的大幅度下降, 将拖动其他价格指数进 一步下降。通货紧缩是需求明显减弱及经济严重下滑 的集中表现, 价格指数全面由升转降, 通货紧缩将有 可能卷土重来。价格指数下降的背后就是需求力量的 严重减弱。 一、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 据 IMF 和世界银行统计,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 而我国的最终消费率 1995 年只有 57�5%, 2000年缓慢回升到60%, 明显偏低。 从目前国民经济核算情况看, 居民消费率每提高一个 百分点, 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率提高 1�5个百分点。 过低的消费率不仅弱化了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 拉动, 导致市场疲软, 而且使得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 不能迅速有效地消化掉, 造成投资回报不佳, 挫伤了 投资者的积极性, 反过来又影响了投资需求的正常增 长。这样, 持续偏低的最终消费率, 通过投资和消费 的内在联动机制, 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影响国民经 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归纳起来, 我国目前消费率 偏低, 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一) 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乐观, 造成消费心理 趋向谨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 !磨擦性失业∀、 企业体制改革中效率追求所引起的减员增效、农村科 技进步所释放出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 压力等, 使城乡居民就业稳定性减弱, 再就业困难加 大, 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收入预期不乐观, 消费心理趋 向谨慎。 收稿日期: 2003- 03- 17 76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 � �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 制处于新旧交替阶段, 消费者对养老、医疗等新的保 障政策、保障程度心存疑虑。 (三) 消费体制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不同步。 一方面, 住房商品化等市场化消费领域迅速拓展, 另 一方面, 人们的工资结构变化滞后, 住房、人力资本 再生产等市场化消费支出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还没有在货币工资中相 应增加。 (四) 改革以来收入分配秩序混乱所导致的收入 分配不公, 使少数利用权力致富的人集聚了相当多的 财富。这些人手中资金虽多, 但他们不是真正的企业 家, 因而不会用于投资, 职务高消费又使他们无需消 费, 因而有相当多的资金游离出再生产过程, 沉淀为 长期储蓄甚至转移到国外, 不能形成国内有效消费需 求。 二、现行扩大内需的政策的缺陷 (一) 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与减税扩大内需 的矛盾。 减税, 不论对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各税来说, 都会对生产和消费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继而刺激内 需。目前社会投资乏力、居民消费不振, 经济增长在 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政府国债投资的支撑, 这应该说 与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过重有很大的关系。1998年 开始, 中国政府连续四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以达 到扩大内需的目的。连续实行扩大支出的积极财政政 策, 不仅形成增发国债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 而且增大了财政税收 压力。扩大支出和加重税收的财政政策, 形成 !一脚 踩油门, 一脚踩刹车∀ 的矛盾效应, 扩大财政支出的 效果被税负加重的不良后果所抵消甚至超出。 从实践来看, 增发国债的增长拉动效应已经明显 减弱。2001年上半年出现上年增发国债结余闲置现 象, 适合国债投资的项目不多, 难以安排。而且增发 国债的增长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投资领域, 对拉动消 费需求起不到直接作用, 并且受居民消费倾向较低的 约束而起不到多大的间接拉动消费及经济增长的乘数 效应。国债投资的效率较低, 产生出对民间投资的挤 出效应。国债投资项目是由政府部门安排进行的, 行 政主导的国债投资活动易于出现寻租空隙、损耗较大 等低效率问题, 工期拖长、造成较多半拉子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有 些情况下, 国债投资优先安排于某些垄断性高收益项 目, 形成壁垒, 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国债资金配套数 倍的银行信贷及地方自筹资金, 使国债投资项目得以 占用更多的社会资金, 造成市场性民间投资资金紧 张、筹资困难。 (二) 短期消费与长远消费的矛盾。 政府为了启动消费, 解决目前内需不足的问题, 积极推行住房、教育商品化、市场化。而与之相适应 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信贷制度的改革却远远跟不 上, 住房、人力资本再生产等市场化消费支出内容还 没有在货币工资中相应增加。为了应付住房和教育支 出, 居民只能把不多的工资拿去储蓄。有人说, 可以 去贷款啊, 贷款买房, 贷款上学。然而现实是, 靠干 净工资吃饭的老百姓, 又有几个能偿还得起贷款。即 使为了求个安身之所或为了孩子的将来, 一咬牙去贷 款, 那么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 为了 偿还贷款, 他们将不得不把裤带子勒得更紧, 把钱袋 子捂得更严。那么目前的内需问题解决了, 未来的消 费该怎么启动? 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好像和天天在谈 的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三、扩大内需关键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 可以说, 现行多项启动消费, 扩大内需的政策措 施, 只能是对内需不足这一顽症症状的缓解, 只是治 标的疗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 是药到病除, 标本兼治的良药。 (一)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措施。 1、居民的收入太少, 储蓄也并不是太多。 政府连续 8次降息, 为的是将人们手中将近7万 亿元的储蓄勾出来, 把 3万亿元的积压商品抢购一 空。可行吗? 从几年来的实践来看, 这只不过是经济 学家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 简单计算一下, 目前我国银行的居民储蓄总额为 6�9万亿元, 人口数为 12�8亿人, 人均为5390元。这 就是说, 一个小三口之家, 储蓄额约为 16000元, 人 均月储蓄增额不过 15元左右, 值 2斤瘦猪肉。如果 只有这点钱, 谁还敢拿去 !扩大内需∀ 呢? 如果给孩 子买台电脑, 剩下的钱就只够交一年大学生学费, 明 年衣食将如何? 老人生病怎么办? 自己生病怎么办? 孩子上学怎么办? 不断涨价的房租怎么办? 如果家里 再有个下岗失业的人呆坐着, 这点储蓄好干嘛呢? 更 何况, 这种算法并不对。前两年, 当储蓄总额为 5万 亿元时, 典型的说法为: 1万亿元为 !公款私存∀, 1 万亿元为贪污腐败的 ! 黑钱∀。这 2万亿元, 如果遇 到真的 !打击腐败∀, 也就没有了, 将不再属于 !居 民储蓄∀ 了。剩下的约3万亿元中, 约50%为占人口 80%的老百姓所拥有, 即 1�5万亿 (其中又只有约近 40%为清清白白的收入)。这样一算, 普通老百姓的 存款其实很少, 人均仅约1500元, 平均三口之家共存 款4500元, 电脑不仅是买不起的了, 稍有闪失, 整个 家庭经济就将崩溃, 哪里还敢花钱去 ! 扩大内需∀ 呢? 这样看来, 储蓄并不是太多了, 而是太少。储蓄 太少, 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国民已经具备如某些经济 学家致力倡导的科学而时尚的超前消费观念, 而是广 大老百姓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了?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 有人把我国 !工资比重∀ 作 了一个计算: 77 冯志勇等: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 � � 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工资总额合计 (亿元) 工资比重 ( % ) 工资比重 的年增长% 1978 3624�1 568�9 15�7 - 0�38 1979 4038�2 646�7 16�0 0�32 1980 4517�8 772�4 17�1 1�08 1981 4862�4 820�0 16�9 - 0�23 1982 5294�7 882�0 16�7 - 0�21 1983 5934�5 934�6 15�7 - 0�91 1984 7171�0 1133�4 15�8 0�05 1985 8964�4 1383�0 15�4 - 0�38 1986 10202�2 1659�7 16�3 0�84 1987 11962�5 1881�1 15�7 - 0�54 1988 14928�3 2316�2 15�5 - 0�21 1989 16909�2 2618�5 15�5 - 0�03 1990 18547�9 2951�1 15�9 1�79 1991 21617�8 3323�9 15�4 - 0�53 1992 26638�1 3939�2 14�8 - 0�59 1993 34634�4 4916�2 14�2 - 0�59 1994 46759�4 6656�4 14�2 0�04 1995 58478�1 8100�0 13�9 - 0�38 1996 68593�8 9080�0 13�2 - 0�61 1997 74772�4 9405�3 12�6 - 0�66 1998 79552�8 9296�5 11�7 - 0�89 1999 81910�9 9875�5 12�1 0�37 从以上计算中可看出, 在 !生产总值∀ 中, 广大 职工能领到的 !工资∀ , 所占比例很小。这可能就是 外国职工工资比中国职工工资高得多的原因。这说 明, 中国广大职工 ! 劳动力的价格偏离价值∀ 的问题 特别严重。而且, 从趋势上看, 劳动力价格至今仍在 !日益∀ 偏离其价值。因为 ! 工资总额∀ 在GDP 中所 占比重, 从 70年代末以来, 逐渐走低, 几乎持续下 降, 22年里就有15年的工资比重比头年低。即使在 比重有所上升的7年里, 上升的幅度也微乎其微, 只 有在1980年和 1990年两个特殊的年头里, 比重上升 超过 1个百分点, 如此而已。特别是到了 90年代中 后期, 下降的速度更快些。90年代末比 1980年下降 约5个百分点。 再以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和欠发达的 江西、贵州为例, 在1998年: 北京: GDP � 2009�9亿元� 工资总额 530�3亿元 � 工资比重 26�4% 上海: GDP � 3688�2亿元� 工资总额 491�0亿元 � 工资比重 13�3% 广东: GDP � 7937�2亿元� 工资总额 890�7亿元 � 工资比重 11�2% 江西: GDP � 1850�2亿元� 工资总额 173�9亿元 � 工资比重 9�4% 贵州: GDP � 843�5亿元 � 工资总额 118�2亿元 � 工资比重 14�0% 经简单计算, 其它几个省份的工资总额在该省 GDP 中比重情况如下: 天津 16�3%; 重庆10�7%; 河 北8�9%: 辽宁 13�3%; 江苏 8�7%; 安徽 9�3%; 浙 江8�3%; 山东8�0%; 河南9�9%; 湖南 9�7%: 四川 10�6%: 陕西 14�5%; 新疆18�8%。 由此说明一个简单事实: 我国工资水平之低, 是 世界罕见的。 收入之低, 哪怕没有利息, 甚至到银行存钱反倒 要交保管费, 居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把从嘴里省下来 的这点儿不多的余款储蓄起来。所以连续 8次降息, 并不能把居民储蓄调动出来用于现实的消费。愿望再 美好毕竟只是愿望! 2、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消除分配制度的不公。 中国目前基尼系数已达 0�458, 超过了国际上通 常认定的 0�4的警戒线, 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国 家统计局 2000年对中国 4万个城镇家庭收入情况的调 查显示, 中国占总量20%的 ! 高收入者∀ 拥有42�5% 的财富。我认为, 这里的算法过于粗糙, 因为 20%中 也包括了许多收入不太高的人。另外, 据报载 !两会 材料∀, 代表们对两个 40%表示了关注: 1、目前我国 45%的社会财富集中在 1%的人手里; 2、2000年全国 约660亿元的个人所得税中 40%以上, 是由 !工薪阶 层∀ 缴纳的。我们这种与别国全然不同的 !收入∀ 架 势, 既谈不上 ! 按劳分配∀, 又谈不上 !按资分配∀ , 好像只能算 !按路子∀、!按脸皮∀、! 按门道∀ 的一种 奇特而阴暗的分配形式, 目前在中国, 已经很成气 候。谁能知道那些 ! 能人∀ 们在 !工资单∀ 之外还有 些什么秘密。秘密, 就是很神秘的东西。人们把这些 !秘密∀ 叫做 !灰色收入∀ (甚至是 !黑色收入∀ ) , 人 们已习以为常, 大家都在追求它。当然, 能够追求到 幸福的人终归是少数。尽管是少数, 全国也能达到数 千万人; 其中感到特别幸福的, 可能有几百万人吧, 远远少于当年农村地主富农的人数和比例。 总之, 若要拉动和扩大 #内需∀, 只能有两个途 径: 或者降低物价, 或是提高工资, 两者必居其一。 两相权衡, 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较好。这样, 可以无 形中减少大量暴发户的 !非法收入∀ 的比重, 使全社 会更加公正; 又不会对厂家和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混 乱。 3、如何增加城镇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购买力, 刺激消费需求: (1) 运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在初次分 配领域, 要以效率优先, 国家只规范公职人员的收 入, 其他领域的分配均放开; 对于非法所得, 要通过 司法力量来惩处。由于一些体制上、政策上不完善的 因素, 初次分配有可能造成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在再次分配中, 国家要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下一 步, 要酝酿开征遗产税,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对特殊 领域和高档商品加征营业税和消费税等。 (2) 促进和扩大就业。需要进一步放宽各类政 策, 简化用工登记手续, 鼓励下岗、自谋职业者和社 会闲散劳动力的自主创业并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 78 冯志勇等: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 � � 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3) 提高低收入者购买力。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采 取了一系列提高低收入居民购买力的措施。如美国采 取了提高最低工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办法, 在 1996年和 1997年 两次将美国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小时 4�25美元 提高到 5�15美元。日本政府则采取发放商品券办法 来提高低收入者购买力。商品券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未 满15周岁的少年儿童以及领取福利养老金的老年人, 总金额为 2亿日元。商品券的面额为1000日元, 只能 用于生活消费, 使用时不找零钱, 目的是振兴一直滑 坡的小型零售业, 促进个人消费升温。 企业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鼓励企业 扩大投资的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削减企业税负上。 4、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1) 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 !三大 政策∀。近几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粮食库存充裕, 但粮食主产区 (主要是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 湖北、湖南、江西、山东等) 农民收入不断下降, 主 要是中央制定的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 ! 三大政 策∀ 贯彻不力, 农民增产反而减收, 许多地方出现撂 荒现象, 值得重视。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三 大政策∀, 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2) 粮食主销区的农业可以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 的步伐。目前全国粮食生产相对过剩, 库存粮食达 5000亿公斤 (其中2500亿公斤为国家库存, 包括国有 粮店存粮; 2500亿公斤为农民存粮) , 相当于全国一 年的产量。这样, 不要求主销区 (主要为江苏、浙 江、广东等发达地区) 的农业都种植粮食, 因为粮食 比较效益较低, 农民种粮收益不大。这些地区可以加 快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农民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 市场需求, 种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农作物, 如蘑菇、 大蒜等。由于全国粮食供大于求, 主销区不必实现粮 食自给, 而应与主产区订立长期的粮食购销合同关 系, 这样主销区既能吃上好的粮食; 又能为主产区的 粮食销售开拓市场, 平衡全国粮食的供求关系, 使粮 价稳步回升, 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利益也将得到保障。 (3) 积极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是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2001年主要是继续在安徽全省进 行试点, 其他省 (区、市) 也选择一两个地方进行试 点, 暂时不扩大试点范围。因税费改革涉及方方面面 的关系, 要予以妥善解决。所以, 通过试点, 待总结 出比较成熟的经验后, 再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 (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 人民为什么要储蓄? 现在的储蓄, 对于人民、特 别是城市居民, 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如果储蓄不足 以在一段时间里支撑住全家庭的生存, 包括食品、居 住和医疗, 那么家庭生活就可能陷入可怕的境地, 或 者难以为继, 或者靠借债度日。主要原因是, 由于目 前正常的 !社会保障体系∀ 还没有建立起来, 而过去 的 !企业保障∀ 已经日益失去屏障作用。所以, 在增 加人民收入的前提下, 还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 度, 才能把居民手中的储蓄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2000年,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这一趋势将加 速发展, 2005年,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百分 之十点五, 2050年将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八以上。!十 五∀ 期间, 结构性失业、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的消化 以及城镇贫困现象等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将更加 突出。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社会保障资金 缺口较大,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目前, 中国社 会保险基金的互济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社会保险基金 运营手段和保值增值机制尚未建立。所以说, 中国市 场经济改革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就是社会保障问题。 加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 手: 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 障体系; 2� 改进筹资方式和营运机制, 保证社会保障基 金的平稳运行和有效积累。通过深化改革, 盘活存 量, 扩大增量的多种筹资办法, 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 保障基金筹资机制。 3、实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 征收遗产税。建立 个人财产申报制度, 确保社会保障的真正对象能及时 足额的领到社会保障金, 降低社会成本, 保证社会经 济稳定快速发展, 使有能力个人解决劳动力再生产问 题的公民不再误领、冒领社会保障金。同时, 应该尽 快征收遗产税。财产申报和遗产税可以降低社会保障 基金支出, 开辟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都是建立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措施。 同时, 还要规范和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 积极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性保险; 加快社区 建设, 推动社会保障社会化; 探索多种保障形式, 推 进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建设等。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重要支柱, 它是社会经济的 !安全网∀ 和 !稳定器∀ , 同时也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再分配的 !调节器∀。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全面确立, 关系到改革、发展、 稳定的全局。 当前, 虽然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保 持了一枝独秀, 但这主要是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的结果, 而并非稳定的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有效需 求不足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 李志宁� 应当重新认识中国的居民储蓄 [ J] � [2] 朱凯兵, 杜人淮� 发达国家刺激内需的举措及对我国的启 示 [ J] � [3] 刘华, 肖后雄, 叶晓阳� 社会保障与解决增长 [M] � [责任编辑 � 杨文杰] 79 冯志勇等: 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 � � 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本文档为【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_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148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3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2-04-25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