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举报
开通vip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本文系云南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7 年度基金 ( KW070074)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 谢雪梅 (1971 — )女 ,四川雅安人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叙事学与 文学批评。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谢雪梅 (云南大学  中文系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 :叙事理论在 20 世纪成为文学研究的主要论题 ,近年来正在达到更为重要与更为复杂的层次。现 代小说家尤为关注时间的运用与处理 ,叙事时间的研究因此具有相当的意义与价值。相对于...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本文系云南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7 年度基金 ( KW070074)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 谢雪梅 (1971 — )女 ,四川雅安人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叙事学与 文学批评。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谢雪梅 (云南大学  中文系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 :叙事理论在 20 世纪成为文学研究的主要论题 ,近年来正在达到更为重要与更为复杂的层次。现 代小说家尤为关注时间的运用与处理 ,叙事时间的研究因此具有相当的意义与价值。相对于传统的经典叙事 时间理论 ,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展开新的研究空间 ,将现象学深化成为“意识”的现象学、“身体”的现象学与 “话语”的现象学 ,分别以《喧哗与骚动》、《追忆似水年华》与《尤利西斯》三部现代经典小说作为研究个案阐释 相应内涵的时间艺术。我们可以在胡塞尔现象学所确立的主体性根基上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三部经典作品的 时间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它们在根本上都有着建构真实生命的真正时间。这一时间形式即是分形的时间场域 ,意味着现代 小说特有的时间艺术 ,并由此提出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新概念。 关键词 : 现象学  分形  真正时间  真实生命  《喧哗与骚动》 《追忆似水年华》 《尤利西斯》   一、叙事时间的范式转换 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可以称之为经 典叙事学的基石之作 ,热奈特在其中运用索绪尔 语言学理论所确立的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义模式将 叙事时间预设成为线性时间 ,以《追忆似水年华》 这一蕴含着时间主题的 20 世纪经典小说作为研 究个案 ,从中引出三个基本概念 :时序、时长与频 率。它们分别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故事事件所发生的实际时间即 故事时间与故事事件被叙述的实际时间即叙事时 间在实际的顺序、长度、频率之间的对比关系 ,由 此架构结构主义的叙事时间理论。这一理论成为 库恩所说的范式①理论。 然而热奈特合乎逻辑的精致剖析将《追忆似 水年华》缩减成为“主人公马塞尔成为作家”,这种 缩减几乎消解了这部经典之作的真实韵味而使其 成为让人不忍卒读的枯燥之作。因为马塞尔在历 经人世的沧桑变化之后最终迎来生命的顿悟而成 为伟大的作家 ,这一生命的时间历程实际上被小 说家的天才创造赋予极其隽永的诗意。经典叙事 时间理论因此与叙事经验产生背离 ,正如热奈特 在《叙事话语》的绪言中的自白 :“在希望理论为评 论服务时我不由自主地让评论为理论服务”②。 这正是经典叙事时间理论自身所固有的悖论与内 伤。 本文因此转向在现象学视野之下的叙事时间 研究以寻求新的可能。现象学时间的基本观念滥 觞于胡塞尔关于内在的时间意识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胡塞尔 现象学的宗旨在于尽可能地清除种种偏见从而正 确地认知人的精神或者生命行为 ,它所要反对的 是科学主义 ,而不是科学本身 ,反对的是经验主 义 ,而不是经验本身 ,“意向性”因此成为核心概 念。“意向性”是指人的意识总是指向某物的精神 特征 ,其本质在于意识的客体关联性 ,即是主体意 识与客体对象的共生 , ③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 的。时间因此被看作成为意向之中的对象。 进一步讲 ,知觉、回忆与想象所支撑的在感觉 ·98·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上的保持与延伸 ,使得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事件可 以在当前同时绽放。作为意向对象的时间成为一 种内在的知觉事实与主观时间 ,呈现出“形成了作 为现象学的时间统一性的表象”④。这就是现象 学著名的时间图式。这一时间不再是线性形态的 客观时间 ,因为客观时间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 来均匀地流逝。现象学的时间图式表明总是有着 过去或者将来投射在我们所处身的现在之上 ,这 就仿佛我们聆听音乐时的感觉 ,在当下延续着先 前的音乐感觉之时预期着此后的音乐之流。 过去、现在与将来因此可以集合在一个统一 体之中 ,可以被看作一种非线性的时间形态 ,即是 表现成为一种分形⑤的时间场域。本文即是从分 形这一数学概念的特定视角描述现象学时间所表 达的思想观念。正如数学家塔西奇运用数学语境 对于哲学思想的影响广泛的阐释 :数学家出身的 胡塞尔发现数本身是带有原始的直觉的东西 ,对 于这一现象所展开的哲学思考从而成为现象学总 体构架的最初胚芽。⑥ 胡塞尔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建构超越日常经 验的生活世界以及内在的时间意识构成 ,这一时 间意识的构成又同时成为生活世界合理存在的根 本。现象学时间作为内在的时间性可以打开主体 的知觉经验 ,使得主体能够进入深层次的生命体 验与生活世界。这一生活世界孕育着我们的真实 生命 ,这一内在的时间性又可以称之为真正时间。 现象学时间因此打破结构主义对于时间的形 而上学的总体性预设 ,突显出人的主观性与人的 存在 ,更适应作为现代小说时间艺术的研究工具。 描述多元性实质即是开放性的分形概念在于描述 这一真正时间的具体形态 ,从而与经典叙事时间 理论所设定的线性时间相区分。此后的海德格 尔、梅洛 - 庞蒂、德里达从不同的视角展开胡塞尔 现象学时间理论 ,不仅是从认识论的角度 ,而且更 为关注从本体论的角度探究在时间的基本形式之 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海德格尔将其师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解成为诠 释对象的有效方法 ,由此进入诠释如何超越日常 生活的具体研究。“向死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就 是实现这一超越的根本路径。“向死存在”即是我 们坦然接受终有一死的必然事实 ,有着本体性的 主体意识。它可以赋予我们相当的精神力量 ,领 悟自身的有限性并由此更新过去或者当前的东 西 ,从而在决断之中从沉沦于世趋向本真境域的 自我存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因此可以称之为 “意识”的现象学。 进一步讲 ,我们可以面对将来的死亡而在当 前重新演绎过去的生活事件 ,过去、现在与将来同 时绽放于时间性的整体结构之中而呈现出分形的 时间场域 ,这一真正时间成为敞开本真境域与真 实生命的路径。《喧哗与骚动》就是在本真境域中 建构的时间经验范本。 梅洛 - 庞蒂作为胡塞尔最为忠实的追随者 , 将胡塞尔现象学发展成为活的体验的科学 ,其中 最基本的思想是给予我们的身体在本体论上的意 义。这一身体即使作为器官的身体 ,也是作为思 考的身体 ,梅洛 - 庞蒂称之为身体 - 主体 ,并进一 步将其演化成为“原初肉身”。“原初肉身”作为身 体与世界的共同基础 ,更有普遍性的存在理论上 的意义 ,这就是梅洛 - 庞蒂所谓的知觉信念。梅 洛 - 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因此可以称之为“身体”的 现象学。 梅洛 - 庞蒂在此基础之上思考时间的意义 , 认为时间应当是在“原初肉身”所生成的体验之中 诞生。这意味着过去与将来可以通过这一肉体的 感知作为非现在的东西涌现到现在 ,构成一个分 形的时间场域 ,这一时间性因此表现成为真正时 间 ,从而发现真实生命的存在空间。《追忆似水年 华》就是在知觉信念中建构的时间经验范本。 德里达则从解构主义的视角读解胡塞尔的作 品 ,确认其创造性在于确立现象学的还原方法 ,即 使原初知觉成为我们认知与存在的起点。德里达 认为原初知觉的起源点就是我们的话语。德里达 为此自创一个术语“différance”,用字母 a 替代 “différence”中的一个字母 e ,在于解构语言的能指 / 所指所构成的结构主义整体。这一术语表明的 即是“分延运动”的解构活动 ,强调符号的能指可 以无限延伸自身的存在 ,从而衍生出意义狂欢的 网络。 话语因此成为这一分延活动的空间 ,包容着 我们的生命意识与体验 ,“分延运动”上升到一个 本体性的地位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因此又可以称 之为“话语”的现象学。进一步讲 ,“分延运动”不 断撒播话语的多重意义 ,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事 件可以在当下同时在场 ,呈现出一个分形的时间 场域即是真正时间 ,话语由此在开放的意指过程 ·09· 文艺理论研究  2009 年第 1 期 之中滋养着真实生命。《尤利西斯》就是在意义狂 欢中建构的时间经验范本。上述研究视角的转向 将因此引发一个理论的范式转换 ,从而争取填补 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二、经由“向死存在”建构的时间经验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通过小说名称 已经暗示出其中的美国南方世家的没落故事。小 说分为四个部分并以康普生家的女儿凯蒂的故事 为中心展开 ,因每一部分的叙述者的不同视角而 产生完全不同的叙述效果。 小说第一部分标示的时间是 1928 年 4 月 7 日 ,叙述者是康普生家的幼子班吉。班吉是一个 先天性白痴。1898 年大姆娣去世 ,1910 年 6 月昆 丁自杀 ,1912 年父亲去世 ,1909 年夏末凯蒂失贞 , 1910 年 4 月凯蒂结婚 ,1900 年班吉的改名 ,1910 年班吉的阉割 ,这些主要事件不断在班吉的意识 之中反复转换与跳跃 ,从来就没有具备任何意义 上的逻辑。 班吉对于姐姐凯蒂的唯一清晰的印象是她有 着一股树的香味。当凯蒂穿上成人的装束 ,搽上 成人的香水 ,与男人接吻和打秋千的时候 ,树的香 味就会消失 ,当凯蒂恢复从前的样子 ,这一香味又 会再次恢复。直至凯蒂在十七岁失贞的那一天 , 永远的离家成为凯蒂丧失“南方淑女”身份的终局 时 ,这一珍贵的气味最终在班吉的感觉之中彻底 地消失。班吉从此只能沉沦在永不休止的号哭之 中。 树的香味实际上并不存在 ,它只是存在于班 吉的感觉之中。相对于花的美妙的芬芳 ,这一气 味作为白痴的感觉之物注定只是晦暗不明的知觉 对象。这一香味既不能在过去留存 ,又不能向将 来拓展 ,只能暂时存身在当前。因为没有过去与 将来时刻的支撑与充实 ,这一当前实际上是一个 意义虚无的绝对孤独的无根之物 ,班吉被永远囚 禁于这样的当前时间之中。 小说第二部分标示的时间是 1910 年 6 月 2 日 ,叙述者是康普生家的长子昆丁。昆丁曾经与 凯蒂的情人达尔顿·艾密司展开决斗 ,他在决斗的 时刻就像女孩那样晕了过去。昆丁曾经用刀对准 失贞之后的凯蒂的咽喉 ,当凯蒂要他用刀刺穿她 的咽喉时 ,昆丁手中的刀掉在地上。昆丁曾经向 父亲编造他与凯蒂乱伦的谎言。昆丁围绕着妹妹 凯蒂的失贞事件展开迟缓沉重的思绪 ,这位哈佛 学子最后砸碎表的玻璃蒙子 ,把表针拧了下来 ,却 永远不能破坏表的心理形式 ,这意味着他在每一 分钟必须面对过去的创伤。 昆丁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行动的力量 ,仿佛 一个转世再生的哈姆莱特王子。其精神虚弱演变 成为不可更改的东西 ,昆丁最终成为一个想要有 所担当而实际上不能担当的悲剧人物 ,终于在凯 蒂结婚六星期之后在河流之中彻底终结在时间之 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痛楚。 小说的第三部分标示的时间是 1928 年 4 月 6 日 ,叙述者是康普生家的次子杰生。杰生从未真 正同情父兄的悲剧命运 ,内心充满的只是怨恨。 杰生因为凯蒂的失贞错失姐夫许诺的银行职位而 不得不在店铺做帮工 ,从此费尽心思地侵占凯蒂 历年寄给私生女小昆丁的赡养费。杰生不仅是有 计划地实施自己的复仇 ,而且他的所作所为都是 装扮在一个受害者的表象之下。杰生仿佛至始至 终是在为他人牺牲自己 ,终身不娶更是成为杰生 自我炫耀的标志。 杰生总是反复清点在攒钱箱中的存款 ,包括 他将近二十年来自我克制、自我牺牲地一角两角 省下来的钱。攒钱箱实际上凝聚着杰生过去的仇 恨 ,并转化成为在当前的这一物质形式。小昆丁 最终与人私奔并拿走杰生藏匿的攒钱箱 ,这成为 他内心深处无法愈合的永久创伤。 小说的第四部分标示的时间是 1928 年 4 月 8 日 ,这一部分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者讲述康普生 家的老女佣迪尔西的故事。迪尔西从心底里怜悯 康普生母子 ,并且总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比 如 ,迪尔西步履艰难地上楼下楼给康普生太太送 热水袋 ,在杰生每天回家之前为他准备好饭食。 迪尔西总是竭尽全力地呵护着班吉与小昆丁远离 任何的伤害。迪尔西想着通过种种方法抚慰班吉 心灵的创伤 ,甚至不顾众人的议论带着班吉去黑 人教堂听牧师布道。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迪尔西在希谷克牧师 关于耶稣复活的布道之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顿悟 , 她自白说“我原先看见了开初 ,现在我看见了终 结”⑦。死亡作为承受终结的方式在迪尔西那里成 为一种存在方式 ,将来正是从这一存在方式出发 显现出来的 ,生命因此拥有珍贵的意义 ,这一“向 ·19·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死存在”的意识使得迪尔西的生命处境发生根本 转变。 迪尔西最为牵挂凯蒂热爱的亲人班吉与小昆 丁 ,在内心深处认同凯蒂是康普生家族命运的产 物 ,凯蒂是真正需要关怀的受难者。迪尔西重新 演绎并最终还原凯蒂的真实面目 ,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呈现出新的伦理意义。凯蒂作为小说的联结 中心展示出一个精神升华的过程。 如果说凯蒂在康普生兄弟那里是投射主体欲 望的客体对象 ,那么凯蒂在迪尔西那里就是拥有 同等地位的主体。迪尔西因为“向死存在”的生命 意识使得其精神根源是朝向将来的东西 ,可以对 于过去与当前的现实事件作出真正有意义的决 断。正是这种非常充实的内在的精神力量穿透强 加给凯蒂的客体性面具。 迪尔西在康普生家族成员遭受挫折与哀伤的 时刻比起任何一个家族成员都更能包容康普生家 在心灵上的破碎 ,从而承担起康普生家看护者的 角色。⑧迪尔西的宗教经验实际上已经摆脱本体 神学的影响 ,转化成为一种宗教性的产物。迪尔 西犹如一道可以驱除阴霾的阳光 ,在康普生家阴 暗冷酷的存在空间散发出人性的温暖 ,成为一道 照亮康普生家的阴暗存在空间的光线。迪尔西最 终突破个体生命的有限边界成为一个充实的人 , 这一充实的精神力量使得康普生家发生在过去与 当前的悲剧成为暂时的与部分的东西。 如果说班吉的沉沦在当前的喧哗就是他的死 亡与葬礼 ,那么因为迷失过去的骚动 ,过去成为昆 丁与杰生永远走不出的深渊与恶梦。康普生兄弟 的存在时间是死亡的线性时间 ,迪尔西的存在时 间则是一个真正时间 ,具有一个分形的时间场域 , 成为意味着真实生命生成的本真境域。可见“向 死存在”的本体性意识使得迪尔西从自身的生命 深处更新生成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进一步推动着 生成对于生活乃至生命的期望 ,从而在某种程度 上生成超越日常性与现实性的可能性。⑨福克纳 由此在本真境域中完成关于人的存在与时间的文 学性建构。   三、经由“原初肉身”建构的时间经验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七卷本小说《追忆似水 年华》别具风格。小说开篇的玛德莱娜点心事件 与主人公马塞尔即小说叙述者的最后顿悟支撑着 小说叙事的统一性 ,普鲁斯特所虚构的音乐家凡 德伊的乐曲则在小说中间部分反复出现 ,成为两 者之间的重要中介 ,形成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 马塞尔在这一叙事结构中寻回曾经失去的时间。 小说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的开篇部分描写 展开叙述者追忆长卷的偶然事件。在一年冬天 , 浸泡一块小玛德莱娜点心的那一口茶的味道 ,为 已经成年的叙述者带来了顿悟式的回忆。童年的 叙述者从前在贡布雷的一个星期日早晨 ,向莱奥 妮姨妈请安时曾经吃过姨妈给他的浸过茶水的玛 德莱娜点心 ,那种味道与他现在正在品尝的完全 一样。 关于玛德莱娜点心的知觉与经验再度唤回关 于过去的幸福时光 ,这就是贡布雷的生活世界从 那个茶杯中诞生出来的真实意义。普鲁斯特着力 于身体 - 主体的支点 ,返回到实际看到与经验的 东西之上 ,通过想象超越现在与过去的分界线 ,超 越回忆的事件本身。小说的时间发生一个性质的 转变 ,呈现出非线性的分形的图式 ,由此展开普鲁 斯特式的回忆画卷与时间主题。这一知觉事件打 开叙述者的回忆之门 ,凡德伊音乐此后反复出现 在其爱情生活之中。 在小说的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叙述者在 巴尔贝克海滨邂逅如花少女阿尔贝蒂娜。当叙述 者回想起阿尔贝蒂娜时 ,他不能确定阿尔贝蒂娜 的那颗美人痣在何处 ,先在面颊再到下巴。这就 仿佛凡德伊奏鸣曲中令他陶醉的一个段落 ,在他 记忆中从行板到乐曲的游荡不定。此时的凡德伊 音乐只是反映叙述者情绪波动的表面形式。 在小说的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四部 《索多姆和戈摩尔》、第五部《女囚》,叙述者察觉阿 尔贝蒂娜与其它年轻女子包括凡德伊小姐的暧昧 关系。叙述者在嫉妒与愤怒中把阿尔贝蒂娜囚禁 在巴黎之后 ,感觉凡德伊奏鸣曲中快感的主题与 焦虑的主题的组合 ,十分切合自己对于阿尔贝蒂 娜的爱。努力要当作家的叙述者尚有艺术的灵 性 ,当他在维尔迪兰夫人的音乐沙龙第一次听到 凡德伊七重奏并将对于阿尔贝蒂娜的思念融入其 中的一个行板时 ,感悟到凡德伊音乐之美 ,其中的 音乐构成所包含的强烈的生命张力赋予叙述者特 殊的陶醉。 这一微妙的喜悦触发叙述者在过去经历的一 ·29· 文艺理论研究  2009 年第 1 期 系列印象 :夕阳在马丹维尔教堂钟楼塔尖的斜坡 上的嬉戏 ,巴尔贝克海滨附近的树木的诡谲景观。 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动力的样式使得叙述者在声音 世界中感知一个精神世界 ,叙述者因此穿越一层 薄薄的客观时间 ,从而与过去尤其是贡布雷的生 活世界建立联系。叙述者处身的时间不再是线性 的客观时间 ,而是分形的时间。叙述者对于阿尔 贝蒂娜的爱情发生微妙的变化 ,他的生活重心开 始发生偏离 ,从爱情生活转向艺术生活 ,实际上就 是转向精神生活。 如果说玛德莱娜点心的味觉经验为叙述者打 开回忆之门 ,打开贡布雷的生活世界 ;那么凡德伊 音乐的听觉经验为叙述者拓深回忆空间 ,从嫉妒 型的爱情生活转向以音乐为象征的精神生活。经 由身体 - 主体的这些知觉事件与知觉经验 ,叙述 者所转向的这一分形的时间场域在本质上是一种 存在关系 ,叙述者由此发现一个精神存在的空间。 在小说的第六部《女逃亡者》,叙述者遭遇阿尔贝 蒂娜意外夭折的悲剧 ,历经一段十分痛苦的岁月 , 这一新的发现却使他向精神上的彻底顿悟迈出重 要的一步。 在小说的第七部《重现的时光》,在阿尔贝蒂 娜意外夭折的多年以后 ,早已疾病缠身的叙述者 怀着绵绵愁思去参加盖尔芒特亲王府邸的下午茶 会。当他走进庭院时 ,踩在一块比前面那块略低 的铺路石板上。叙述者曾经踩在圣马克圣洗堂两 块高低不平的石板上 ,正是这种被唤醒的感觉把 整个威尼斯还给了他。当叙述者在盖尔芒特亲王 府邸听见汤匙敲击碟子的声音 ,用着一条餐巾擦 过他的嘴唇 ,再次唤醒他曾经拥有的类似的生活 情境与生活感受。身体作为主体的种种感觉与触 觉使得叙述者存在的某个时刻在本身之外包含一 系列开放的其它时刻。 叙述者曾经在家庭生活、个人生活与社会生 活中经历失望与痛苦。叙述者的外祖母颇有哥特 式的古风 ,成为贡布雷世界的精神中心 ,这一世界 随着外祖母的死亡而沉入消逝的过去。叙述者曾 经经历阿尔贝蒂娜意外夭折的悲剧。叙述者曾经 想要在向往已久的沙龙世界寻找一个生活的支 点 ,最终发现文学艺术只是修饰资产者 - 贵族世 界的虚伪与冷酷的面纱。正是这一世界造就同性 恋者德·夏吕斯男爵的失败人生 ,朋友德·圣卢侯 爵与希尔贝特的爱情悲剧。叙述者从此退隐出这 一世界 ,直到十几年以后重新面对自己生命中的 裂缝。 叙述者在茶会上看见时间为阔别数年的老友 刻下难以相认的痕迹 ,意识到时间的巨大跳跃。 叙述者开始通过时间性重新理解自己所遭遇的重 大事件。叙述者发觉一杯茶、一座钟楼、一朵花、 一支乐曲、一片云、一棵树、一个三角形、一块砾 石 ,这些贯穿在贡布雷的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经由 “原初肉身”的知觉经验向他揭示一种更为深刻的 意义。“使我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能够取得、分离出 和固定它从未体会的东西 :一段处于纯净状态的 时光。”λυ 贡布雷的生活世界随着那种至福的感觉开始 重新降临 ,贡布雷花园的铃铛叮咚声仍然绵绵不 绝 ,在叙述者当下的精神世界中无限地展开全部 的往昔。这些印象意味着生活不被时间所侵蚀的 真实性 ,暗示着一种哲学意味 ,就是人作为主体的 观念的真实。λϖ 贡布雷的生活世界显现出形而上学的意味 , 其实就是那种至福的感觉的本体所在。普鲁斯特 所领悟的“原初肉身”实际上是富有表现力的本 体。这一肉体无疑是带着器质性的基本特征 ,但 是可以通过一种起伏不定的特殊韵律使得世界的 某一独特之处具体地呈现出来。λω叙述者觉悟这 一世界意味着真实生命 ,从而升华成为一个创造 的人 ,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悲剧事件 ,在分形 的真正时间之中走向一个纯粹的生命世界 ,从此 打开通向永恒的那扇门。普鲁斯特由此在知觉信 念中建构独特的时间艺术。λξ   四、经由“分延运动”建构的时间经验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描写的是 1904 年 6 月 16 日的那一天 ,以及几个都柏林人物的日常生活 情景。小说的大部分篇幅是描写利奥波德·布卢 姆的游荡 ,其余的主要人物斯蒂芬·迪达勒斯与摩 莉·布卢姆实际上是布卢姆这一中心人物的陪衬 与烘托。 年青的历史教师、学者与诗人斯蒂芬是小说 前三章的故事主角。斯蒂芬因为放弃罗马天主教 信仰拒绝为临终的母亲祈祷 ,从此总是梦见母亲 的幽灵形象 ,宗教的绝对权威迫使他在内心深处 产生负罪感。这一创伤成为小说的第一章“帖雷 ·39·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马科”所表现的主题。在小说的第二章“奈斯陀”, 斯蒂芬应学生们的请求说出一个包含“灵魂”字眼 的母亲幽灵故事的谜语。这一谜语的话语“灵魂” 此后从一件事牵引出另一件事。 在小说的第九章“斯鸠特和卡吕布狄”,斯蒂 芬在国立图书馆听人议论哈姆莱特王子犹豫不决 的灵魂 ,斯蒂芬联想到作者莎士比亚曾经被自己 的妻子与兄弟所背叛 ,因此写下大量的作品 ,成为 一个伟大的创造者 ,因此莎士比亚是国王又不是 国王。这一话语再次延伸成为爱尔兰 19 世纪自 治运动与民族主义领袖巴涅尔的对应物。巴涅尔 因为婚外恋情被敌人尤其是战友毁坏功名与生 命 ,有着类似是国王又不是国王的双重身份。“灵 魂”这一能指衍生在当下挟带着斯蒂芬对于母亲 亡灵的追忆 ,同时将过去历史的伤痛投射在他的 心灵之中。 “灵魂”这一话语在小说的第十五章“刻尔吉” 部分频繁地出现 ,处身妓院的斯蒂芬眼前在这一 时刻出现学生时代所抗拒的多兰神父的幻影。多 兰神父的幻影成为宗教的幽灵渗入母亲的回忆 , 实际上是渗入宗教权威的一种精神压迫。 在小说的第三章“普洛调”,斯蒂芬曾经想要 摆脱幽灵的恶梦而转向艺术生活 ,这一倾向在“斯 鸠特和卡吕布狄”部分成为渐强音。莎士比亚的 灵魂因为自己的艺术得到永恒 ,艺术在斯蒂芬看 来可以成为安放灵魂的处所。“灵魂”在“分延运 动”之中衍生出发生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历史、 宗教与艺术事件 ,在当下发生冲突与碰撞。醉酒 的斯蒂芬打碎妓院吊灯而激发出狂欢的力量 ,在 一个分形的时间场域即精神狂欢的时间之中努力 治愈心灵的创伤。 布卢姆的妻子、半职业的歌手摩莉是小说的 第十六到第十八章的故事主角。故事的主体是摩 莉躺在深夜的黑暗之中回忆过去的一段意识流。 摩莉想到丈夫布卢姆 ,就想到自己过去的恋人与 生活 ,有时难以确定摩莉意识流中的不定代词 “他”究竟指的是哪一个人。 其中有一个“他”就是摩莉现在的情人博伊 兰。摩莉因为爱子鲁迪在出生十三天之后不幸夭 折而损害与布卢姆的夫妻感情 ,从而转向与花花 公子博伊兰的情人生活来缓解现实生活的苦闷 , 这一个“他”就有亡子鲁迪即过去生活的悲剧的影 子。然而精神的空虚已经完全破坏肉体的愉悦 , 这一个“他”因此转向年轻的斯蒂芬。摩莉并未见 过年轻的斯蒂芬 ,当摩莉幻想着从未谋面的斯蒂 芬这一充满哲人气质的性伴侣时 ,其精神素质起 着根本的推动作用。摩莉的身体开始追求精神成 分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诉求 ,一幅温情的面纱完全 遮蔽张扬的肉欲。 摩莉的身体因此在最初代表反面经验的肉欲 的身体之中衍生出情欲的身体 ,这一个转变成为 摩莉的将来生活的能指象征的“他”却是一个抽象 范式 ,曾经指向过布卢姆的“他”再次指向布卢姆。 布卢姆在历经生活的沧桑之后没有走向博伊兰式 的庸俗人生或者斯蒂芬式的抽象精神。布卢姆即 使与摩莉发生感情的危机 ,始终不能忘怀摩莉的 可爱与善良。摩莉通过女性的身体感知这一发 现 ,展开以布卢姆为主角的充满激情的性憧憬。 摩莉此刻的身体因此成为爱欲的身体 ,指向布卢 姆的这一个“他”成为摩莉超越过去的生活创伤的 能指象征。 不定代词“他”因此在“分延运动”中撒播着多 重意义并呈现在多元化的身体之中。多元化的身 体携带着摩莉的当前、将来与过去的生活事件在 当下发生碰撞与融合 ,摩莉通过身体在一个分形 的时间场域即是身体狂欢的时间之中生成一个女 性的新的历史。 小说的第四到第十五章叙述犹太人出身的广 告推销商布卢姆从上午八点到午夜的游荡。这位 异族人思绪纷繁 ,常常从一件事暗示出另一件事。 布卢姆对于亡子鲁迪的回忆从一开始就充满着伤 感。“鲁迪”指代着布卢姆夫妇的过去生活的一个 阴影。布卢姆从此陷入妻子移情别恋的痛苦境 地 ,他开始与另一个女人玛莎互通情书 ,甚至在海 滨想要诱惑美少女格蒂。 布卢姆在下午大约四点钟跟随博伊兰走进奥 蒙德饭店 ,小说进入第十一章“赛仑”。博伊兰正 准备去赴摩莉的幽会 ,布卢姆听见的每一种声音 演化成为内心的创伤 ,在内心向亡子倾诉忧伤与 痛楚。“鲁迪”这一能指符号交织着过去、现在与 将来的爱与恨的故事。 小说第十五章“刻尔吉”中的游荡主题转向新 的阶段 ,布卢姆在一个节日的欢庆场面中扮演着 伟大的利奥波德一世。小说在这一节日的虚构中 表现出一种文化逻辑 ,即众多的出场人物、出场装 饰与欢庆场景已经构成一种狂欢的节日庆典 ,激 ·49· 文艺理论研究  2009 年第 1 期 发现实生活的令人陶醉的力量 ,从而表现出这一 生活的审美意义。λψ布卢姆正是在这一节日的氛 围之中努力地唤醒内在的生命激情 ,非常顽强地 治愈过去生活的创伤 ,并且开始想象亡子鲁迪的 华丽服饰与天真笑容。“鲁迪”这一能指符号开始 意味着一个自我发现与自我认定的过程。 在小说的第十六章“尤迈奥”与第十七章“伊 大嘉”,布卢姆呐喊出“一切都是空虚的执着”λζ , 意识到被自己解救的醉酒的斯蒂芬可以成为亡子 的现实替身。“鲁迪”在当下的意义狂欢之中汇合 成为布卢姆所面对的新的生命图景。这意味着包 容主体意识的话语在“分延运动”之中超越过去、 现在与将来的线性秩序 ,这一现在因此具有超越 固定逻辑的发散性。λ{ 布卢姆因此在一个分形的时间场域即是生命 狂欢的时间中发现生活总是不幸的而生命总是审 美的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一时间超越斯蒂芬 的抽象化的时间与摩莉的物质化的时间 ,是最能 蕴涵真实生命的真正时间。乔伊斯由此在意义狂 欢中创造出实验性的时间艺术。 综上所述 ,本文从现象学的研究视角提出虚 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新概念。如果说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是经由形而下的路径切入人的问题 ,那 么寻求原初基础的现象学方法从形而上的路径转 向对于人的精神分析的绝对关注 ,从而启示着我 们思考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 注释 : ①科技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指出 ,“范式”是指某些实 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 ,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与仪器在一 起 ,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这是一个 与“常规科学”密切有关的术语。本文借用这一术语说明 叙事时间的研究视角的转换。参见 :托马斯·库恩 :《科学 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3 年 ,第 9 页。 ②热拉尔·热奈特 :《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第 4 页。 ③徐岱 :《美学新概念 ———21 世纪的人文思考》,上 海 :学林出版社 ,2001 年 ,第 70 页。 ④埃德蒙特·胡塞尔 :《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杨富斌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0 年 ,第 96 页。 ⑤“分形”这个名词由数学家曼德布罗特 (Benoit B. Mandelbrot)提出。他的专著《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确立 了分形理论。分形的原义是“不规则的、分数的、支离破碎 的”物体 ,可以把分形看作一种非线性的构造与现象。参 见 :伯努瓦·B·曼德布罗特 :《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陈守 吉、凌复华译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 年 ,第 6 页。 本文借用该名词来描述现象学时间的样态与性质。 ⑥参见 :弗拉第米尔·塔西奇 :《后现代性思想的数学 根源》,蔡仲、戴建平译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 第 81 —85 页。 ⑦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 译文出版社 ,2004 年 ,第 314 页。 ⑧参见 : Gary Storhoff ,“Caddy and the infinite loop : The dynamics of alcoholism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The Faulkner Journal , 12 (1997) , p . 3. ⑨参见 : Iain Thomson ,“Can I die ? Derrida on Heideg2 ger on death”, Philosophy Today , 43 (1999) , p . 29.λυ马塞尔·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下册 ,李恒基 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1 年 ,第 1710 页。λϖ参见 :Joshua Landy ,“‘Les moi en moi’: the Prous2 tian self in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New L iterary Histo2 ry ,32 (2001) , p . 91.λω参见 :Alia Al - Saji ,“Merleau - Ponty and Bergson : Bodies of expression and temporalities in the flesh”, Philoso2 phy Today , 45 (2001) , p . 110.λξ本文作者从“身体”的现象学视角研究《追忆似水年 华》时间艺术的文学评论文章 :《在知觉信念中重构的世界 ———〈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艺术研究》,已经发表在《外国 文学评论》的 2006 年第 2 期。λψ参见 : Jennifer Wicke ,“Enchantment , disenchant2 ment , re - enchantment : Joyce and the cult of the absolutely fabulous”, Novel , 29 (1995) , p . 128.λζ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下卷 ,萧乾、文洁若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6 年 ,第 1073 页。λ{参见 :Johanna M Tito ,“In praise of presence : Re2 thinking presence with Derrida and Husserl”, Philosophy Today , 45 (2001) , p . 154. ·59·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
本文档为【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43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8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23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