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义aa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义aa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义aa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义 一.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界定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 1917 年 1 月至 1949 年 7 月期间,中国作家运用现代汉语创作的反映现代中国人在寻求现代化过程的思想、情感、心理等的文学形式。 2.中国当代文学:是指 1949 年 7 月至 20 世纪末期间,主要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变化的文学形式。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两者可合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或中国新文学。前者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后者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二. 中国现代、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义aa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义 一.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界定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 1917 年 1 月至 1949 年 7 月期间,中国作家运用现代汉语创作的反映现代中国人在寻求现代化过程的思想、情感、心理等的文学形式。 2.中国当代文学:是指 1949 年 7 月至 20 世纪末期间,主要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变化的文学形式。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两者可合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或中国新文学。前者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后者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二.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分期与基本特征 1. 文学革命期(1917.1-1927.12) 新文学的诞生。1917年1、2月,胡适、陈独秀分别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 新旧文学斗争尤为激烈的时期。鲁迅的《呐喊》、《彷徨》;郭沫若的《女神》奠定了新文学基础。 文学作品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传达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主义的时代精神。 2. 革命文学期(1928.12-1937.7) 新文学阵营重组。文坛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京派、海派、左翼。初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翼的文学创作成为文学主流。 长篇小说和多幕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茅盾、老舍、巴金、深从文和曹禺等文学巨匠。 3.战争文学期(1937.7-1949.7) 战争成为当时中国人必须面临的基本生存状态。文学成为或捍卫主权或争取民主的武器。文学划分为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三大区域。 《讲话》的发表不仅促进了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而且成为指导新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 国统区代表作家有:茅盾、巴金、老舍、钱钟书、路翎,臧克家、袁水拍等 解放区代表作家有:丁玲、赵树理、孙犁;艾青、田间等 沦陷区代表作家有:张爱玲、萧红等。 4.十七年文学(1949.7-1966.10) 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所带来的新气象极大的鼓舞了作家们创作热情。 回顾艰苦的革命年代生活,讴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作品具有鲜明和高昂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风格。 “三红一创”代表了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贺敬之、郭小川等的政治抒情诗,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散文,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等,共同汇成了“文学经典”的当代文学图景。 5.“文化大革命”文学(1966.10-1976.10) 林彪和“四人帮”炮制《纪要》,推行“文艺黑线专政”论,当代文学进入了“百花凋零”时期。他们推广“革命样板戏”,宣扬“三突出”创作规律。五四文学经1930年代左翼文学直至“十七年文学”的作家、作品被打成“牛鬼蛇神”、“毒草”。 一个作家和八个样板戏突出反映了林彪和“四人帮”推崇阴谋文艺的本质是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文学虚无主义。 6.新时期文学(1976.10-1999.10) “文革”结束后,当代文学进入思潮迭出,不断创新的时期。伤痕、 反思 小班合家欢主题反思小班合家欢主题审议反思小班合家欢反思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 、改革、知青、寻根等文学思潮推动新时期文学由回归现实主义,经历史文化反思最终走向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新时期是扬弃乌托邦社会主义走向世俗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在刺激人们对于世俗化生活追求的同时,催生了通俗文化(文学)的产生、发展:言情、武侠等文学作品从港台传入而迅速风靡大江南北。 当代文坛由“共名”走向“无名”。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一讲 鲁迅及其文学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是周树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1918年)使用的笔名。 一.生平、思想及文学创作: [1]家道中落 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官宦之家。祖父科场舞弊案;父亲的病。“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对于礼治之国的人情世态有深刻的、痛苦的体验。 [2]南京求学(1898-1902) 科技救国思想;进化论思想-严复《天演论》 [3]留学日本(1902-1909) 弃医从文-幻灯片事件; 文艺救国-立人主义:“立人”再“立国”;呼唤“摩罗诗人”-精神界战士;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回国后-前、中、后期 前期:悲观 目睹辛亥革命全过程;俟堂-“铁屋子”命题 中期:呐喊 加入新青年,与复古、守旧势力展开激烈斗争 后期:彷徨 新青年分化。《题<彷徨>》 《呐喊》《彷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之作:“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茅盾 语 [5]上海时期(1927-1936) 革命文学论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个人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分析社会、文化问题,充分重视革命的力量。 “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却轰走了他”。 1930年加入“左联”,成为“左联”盟主: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展开尖锐斗争。 1936年4-10月,“两个口号”论争期间,倡导、支持“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促成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同年10月19日凌晨,因肺结核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终其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封建、反专制、反独裁的革命斗争活动,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精神界斗士,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1923年 14篇)、《彷徨》(1926年 11篇);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 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16部杂文集。《热风》(1925)、《华盖集》(1926)、《坟》(1927)、《华盖集续编》(1927)、《而已集》(1928)、《三闲集》(1932)、《二心集》(1932)、《伪自由书》(1933)、《南腔北调集》(1934)、《准风月谈》(1934)、《集外集》(1935)、《花边文学》(1936)、《且介亭杂文》(1937)、《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1937)。 最能代表鲁迅思想、艺术成就的是中篇小说《阿Q正传》。它在反映现实社会、反思辛亥革命的基础上,深刻地解剖了中国民众的病态性格、心理,是要“勾画出沉默国人魂灵”的现实主义经典。 一.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 1. 虚构“未庄”乡村图景,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落后、停滞。 2. 阿Q的人生悲剧经历,展现了辛亥革命失败过程及原因。 [1]小说后三章“革命”、“不准革命”、“大团圆” 简明地勾勒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 [2] 原因则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咸与维新”;民众的愚昧、麻木。 二.勾画了现代中国人沉默的魂灵。 1.“序”含蓄且深刻地表明了创作意图。 “文章的名目”、“阿Q的姓名、籍贯”在“是”与“不是”的异同辨析中,强化了“要勾勒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创作意图。 反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 2.沉默的原因: [1]民众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从未争得做人的资格。 阿Q的悲惨人生是被奴役、被欺侮的历史。以“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为界,分为“暂时坐稳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 阿Q深受封建秩序、思想观念的束缚。 [2]精神胜利法是沉默最大的原因。 三.阿Q—沉默魂灵的集中体现者 1.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各种表现形式如: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尊自负、自轻自贱、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健忘、向弱者泄愤等. 2.分析阿Q形象: [1]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无房无地,无固定职业,靠打短工度日,受尽压迫与剥削。 [2]他内心深处也有着一种自发的革命要求. [3]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形成的"精神胜利法"——通过自我麻醉来消解现实中难以逆转的痛苦和弱者的地位,在幻想中成为精神的强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敢、能)正视现实 。 3.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1]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它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胡适的“整理国故”则代表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类似于阿Q的“我们先前阔多了”。 [2]阿Q的悲剧命运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 四.《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1. 喜剧和悲剧色彩相融合的现实主义经典。 [1]阿Q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的典型形象。 长得丑陋又受人欺负,却自视甚高。 想借“革命”以报私仇,“命”被“革命者”革掉。 [2]小说情节中,喜剧性因素与悲剧性因素互为因果。 阿Q向吴妈求婚是一幕喜剧。 喜:男女之大防的思想;健忘的性格。 悲:被赵太爷敲诈;未庄人躲避、孤立他,陷入“生计问题”。 对待革命的态度:先是投靠革命党,可以革“未庄”人的命,后是要告假洋鬼子,因为他造反。这种翻来覆去的态度是可笑的,但换角度来看,难道不是社会悲剧吗? 阿Q蒙怨被处死是悲剧。在提审过堂、押赴刑场的过程中,“大约本来”的自我宽慰、“孙子才画得圆”的自我解嘲、“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无师自通,都充满喜剧色彩;然而城里、未庄的人却无人为之同情,反倒说“被枪毙便是他坏的证明”,或者是“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这就更加深了阿Q的悲剧。 2. 幽默而深刻的讽刺艺术 白描、反语、文言文的嵌入、议论 3.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反映了中国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麻木灵魂。•批判了辛亥革命的狭隘性、妥协性 4. 现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形式 改变了传统小说全知叙述视角、大团圆的喜剧结尾。 改变了顺时性叙事方式,截取了阿Q“乡村-城镇—乡村”的生活片断。 借鉴了西方小说“戏仿”的艺术技巧以及幻觉、意识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五.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基石 第一、鲁迅小说具有启蒙主义的特点。 第二、鲁迅的小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瞒和骗,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第三、鲁迅创建了一种开放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第四、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忧愤深广” 重点分析《铸剑》 1、小说具有的现实意义 2、小说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主要的写法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 1、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 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4、间离叙事 5、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丑角、净角的创造上 五.《灯下漫笔》赏析 1.深刻的揭示了中国历史、中国文明的实质。 中国历史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中国文明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治”是统治者武力征伐、镇压的结果;中国大多是“乱”的历史-百姓被视为草芥;滋生奴性心理。(详略得当) 现在的中国是“想做奴隶不可得的时代”。(例证法) 中国文明是造成“奴性”民族性格、心理的总根源。阔人(统治者、侵略者)所制定或神往的文明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与纲常名教基础之上的。它使国民不仅相互隔膜而不知痛苦,而且满足现状,麻木健忘。从而,永不得翻身为人。 2.呼唤、号召现代进步青年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统治,表现了鲁迅强烈、鲜明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灯下”展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无题》 万家墨面没藁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934年5月 体现了鲁迅立人主义的启蒙主义思想。 3.随意而精巧、幽默而犀利的创作风格。 [1]取材精巧,立意精深。 [2]论证严密,笔调灵活。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在历史和现实的相互参照中,展示自己的论点 严密的思路。 不同的人、事采用不同的笔法。 鲁迅杂文总的特点:议论的形象性(《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逻辑的严密性(《“友邦惊诧”论》)、语言的抒情性(《纪念刘和珍君》)、思想的战斗性 第二讲 从“写”到“做”——新诗赏析 1. 现代新诗的产生与发展 文学革命最早在诗歌领域爆发。胡适是首开风气的白话诗人。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初期白话诗人群”——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初期白话诗特点:1.自觉的运用白话文作诗,创立了自由体诗、无韵诗和散文诗体。2.表现了关注社会问题,追求个性解放、宣扬人道主义的现代民主思想。 如:胡适《尝试集·人力车夫》、周作人《长河》、沈尹默《三弦》、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等。 初期白话诗的不足:对于诗的特质缺乏自觉意识:过于写实,过于信腕信口,散文化倾向,缺乏想象力。 真正奠定新诗基础的是郭沫若《女神》(1921) 新诗的发展趋向:1贵族化:宗白华、冰心的小诗;闻、徐的“新格律诗”、李金发的“象征诗”。2平民化:湖畔派的爱情诗,蒋光赤的无产阶级诗歌,殷夫的“红色鼓动诗” 2.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堂。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者。出生在四川乐山的地主家庭,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和叛逆精神。1913年底留学日本帝国大学。因重听,弃医从文,是创造社的缔造者之一。留学期间,形成了“泛神论”的文艺观。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作家,创作领域极广:诗集《女神》、《瓶》(1924)、《星空》(1923)、《恢复》《前茅》(1928);自传体小说《漂流三部曲》、历史小说《豕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等。 《女神》是郭的代表作,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兼具“雄而不丽,丽而不雄”两种风格。《凤凰涅槃》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篇。 1.主题:借助“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诅咒旧世界、旧自我,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光明、芬芳的新世界的向往之情;诗歌运用象征手法,以凤凰涅槃来象征新的自我、祖国的再生,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帝战斗精神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2. 艺术特点 强烈的反封建反帝战斗精神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现代浪漫主义特色。 具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 自由体诗的形式。 三.李金发与象征诗的代表作《弃妇》 (一)象征诗的产生与代表 1象征主义作为开启现代主义思潮的第一个流派,体现了现代主义基本美学特征:排斥理性,否定现实。认为人的生命意志、情感、性欲等非理性才是最高真实,外部世界是虚假、不可信的。故诗人将创作视点转到人的内心世界,由怀疑理性、厌恶现实转向发掘人世的丑陋、罪恶。 2形成于1920年代中期的象征诗派,则是受西方主要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来尔、魏尔伦等影响而产生的。其形成的标志是李金发1925年出版的诗集《微雨》;此外,还有创造社后期诗人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王独清《圣母像前》。 3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留学法国专攻雕塑。留学期间,喜爱波特来尔及其诗集《恶之花》,开始写诗。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主要内容:哭诉命运的悲哀与孤独、倾诉失恋的痛苦以及讴歌死亡与梦幻。 (二)《弃妇》赏析 《微雨》中的代表作。 1弃妇象征着悲哀痛苦的人生,诗人以弃妇的形象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感。具体如下: 第一节:点题。强化“弃”的特点。表现了自我的孤独处境以及现实的黑暗、污浊。 第二节:深化“弃妇”厌恶现实的立场。哀戚的主观情感统摄着“山泉、红叶、游蜂、绿草”等意象。哀戚是深的(泻)、绵长的(随“落叶”而去);而且是和上帝相通的,体现出诗人悲观的处世态度。 第三节、第四节:诗人运用人称转换的手法——由“我”变“她”,进一步表现了“弃妇”对于现实“弃绝’和对死亡”迷恋”的态度。 “时间之烦闷”、“灰烬”,突出了自我人生的苦闷;“游鸦之羽”“海啸之石”“舟子之歌”则暗示出自我情有所寄,极具时空穿透力。 第四节:鲜明的表达诗人对世界的憎恨与绝望。诗人运用“思想知觉化”的手法,因“年老色衰”而“爱情无果”,含蓄的揭示了虚度人生的痛苦:“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2.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绝望-希望-绝望。这是和他们忧国忧民的入世情怀相关的。而且,这种情感在新的时代风云中,在戴望舒的《雨巷》中得到回应。 3.艺术特色: “去暗示事物而不是清楚地陈述它们乃是象征主义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威尔逊 运用象征、暗示等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心理。 运用思想知觉化突出诗人的主观情感。 人称置换和情感历程巧妙融合,表明诗人的创作轨迹与意图。 四.徐志摩与《再别康桥》 (一)新格律诗的产生与代表 源起于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等在北京成立“新月社”。1926年、闻、徐在《晨报》副刊创办“诗镌”,针对新诗创作中情感过于泛滥,形式过于自由的弊端,明确地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认为诗要有“完美的形体”,要“带着镣铐跳舞”,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同年5月,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集中的体现了上述主张,要求诗具有“三美”――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创作于1925年的《死水》以整齐划一的诗式、美丑对照的修饰以及错落起伏的节奏,深沉的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爱恨情感。它是“诗的三美”的典型实践。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留学英美,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爱、自由、美”相统一的理想生活。1931年2月,乘飞机往北京,途径济南,飞机触山而身亡。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短篇《轮盘》等。 该流派其他代表人物有:朱湘、陈梦家、林徽因、刘梦苇等。其中闻、徐、朱湘被史家称为“新月三诗人”。 (二)《再别康桥》赏析 1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热爱、眷恋之情,流露了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淡淡愁绪。诗歌首尾两节采用“回环”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因离别产生的淡淡哀愁,灵活而不呆板。尤其是,“不带走一片云彩”巧妙且含蓄的展示了理想破灭后的失落感。 第二、三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的再现了诗人与康桥草木之间深厚情感。“金柳”是“新娘”:婀娜多姿又深情满怀;青荇“油油的”招摇,既茂盛又热情。诗人则是激动不已:“心头荡漾”、“甘做水草”。人、景融为一体。 第四、五节:交代了重回康桥的目的――寻梦。诗人情感在眼前――往昔――眼前的时空交叉中沉醉、恍惚。表现了诗人远游归来的欣喜和今昔对比的惆怅。 第六节:点题—离别。这是诗歌的高潮。运用暗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两情相悦”却不能长久的现实,声情并茂的抒发了诗人和康桥别离的愁苦:“悄悄是别离的笙萧”、“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画龙点睛,非常感人。 2艺术特点 诗的三美:建筑美,类似半阶梯式的诗式——欲说还休的哀愁。音乐美,每行主要由二音尺、三音尺构成,交错排列。绘画美:自然景物人性化,栩栩如生。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柔婉、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第三讲 写实·浪漫·乡土――小说赏析 一、概述 人生派写实小说、浪漫抒情小说和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最为主要的三大小说流派。 人生派写实小说又称“问题小说”,是指文学研究会作家们创作的小说。小说主要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婚姻、家庭、爱情等),体现了作家关注且批判现实的启蒙知识分子立场。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湖畔儿语》《沉思》)、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庐隐(《或人的悲哀》《海滨故人》)等。 浪漫抒情小说主要是指创造社成员创作的小说。小说大多取材于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生”和“性”的苦闷。 形成原因:1)较多的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2)同时又吸收了1921——1926年间风靡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喀尔美罗姑娘》)、冯沅君(《卷施》)张资平(《冲击期的化石》《苔莉》)等 乡土小说指20年代中期侨寓京、沪等城市的作家,通过回忆来反映故乡的风土人情或农民的悲惨生活。小说体现了作家们对于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执着追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怂恿》1927)、许杰(《惨雾》1926)、蹇先艾(《朝雾》1927)、台静农(《地之子》1927)、王鲁彦(《柚子》1926)冯文炳(《竹林的故事》)等。 二、冰心与《超人》 简介: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冰心”这一笔名是和“问题小说”联系在一起的:时间长(1919-1925),数量多(20多篇),影响最大。主要特点有:涉及各种社会问题;主观抒情性教浓;宣扬“爱的哲学”。代表作品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 冰心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文体家之一。除了小说,她在诗歌、散文方面有很高的创作成就,形成了清新、典雅的“冰心体”。代表作品有小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 《超人》赏析: 何彬形象与“爱的哲学” 1何彬:理想破灭,陷入虚无主义的“超人”。孤僻,独来独往;悲观消极的处世观:人生是戏;人性本恶。 2《超人》的主导倾向是“反超人”的。小说具体细腻的展示了何彬在禄儿的童心感召下思想、情感的转变过程。他的“超人哲学”被禄儿的“爱的哲学”战胜:“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的呵!” 爱的哲学是冰心解决时代青年精神危机的思想、方法。作品中体现为何彬对“母爱”的思念、禄儿“童心”的感召、自然(鲜花、星辰)的慰籍。这是一种博爱的思想。 3艺术特色 [1] 结构单纯又别具匠心。何彬前后转变的对比,辅以书信式的告白,有助于集中的反映社会现实和传达作家的思想情感。但并不直白肤浅。作家对何彬转变的刻画别具匠心:禄儿呻吟,送钱以示拒绝,此一变;别离前的烦闷、痛苦,此二变;书信的告白,彻底转变。有起伏、有铺垫。 [2] 主观抒情色彩浓,以情感人。写意的手法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意象的排列,反映何彬对于美好童年的回忆;“听了三夜的呻吟…”的描述,表现出何彬内心的复杂变化。反复手法:“慈爱的母亲,…”三次重复表现了何彬内心深处难以抗拒“爱”。简洁的动作细节:“睡下的时候,他觉得热极了…将窗户和门都开了一缝”和文首紧闭门窗形成对比,细腻的表现了其思想转变中烦躁不安的心理。便条、书信的巧妙安排:既合乎人物性格,又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3] 丰富的想象和凝练的用词造句相结合,营造诗的意境。 “前几夜的思想照在冰山的峰尖上”“微微的风渐渐的将他扇进梦里去”接着是对其梦中幻觉的描写,写出了母爱的力量和对母爱的思念。文尾,何彬给禄儿的花篮,更是颇具想象力。 三、叶圣陶与《潘先生在难中》 简介:1894-1988,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的小说家,教育家。其早期小说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尤以反映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校知识分子灰色生活成就最高,故被称为“教育小说”。1928年,长篇《倪焕之》被誉为“现代文学抗鼎之作”,展示了进步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艰难历程:教育救国-革命活动-酗酒身亡。 《潘先生在难中》赏析 1反映了上世纪20年代初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出站时的拥挤、混乱;旅馆的爆满;学校停止上学以及军阀拉夫,揭示了江浙军阀混战的罪恶。 2通过叙述潘先生携带妻小“逃难”的经历:让里-上海-让里,暴露并讽刺了潘先生之类的知识分子自私、卑琐的灵魂; 3体现了作家关注民生疾苦,敢于批判现实的启蒙主义立场。小说愈细致的刻画潘先生保全身家性命的行为,就愈强化了作家的批判、嘲讽态度。 潘先生形象分析: 是让里的小学校长,家庭生活较富裕。 1精明、自私的性格: 2患得患失的心态: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茅盾 语 3卑贱、谄媚的人格: 典型意义:是旧中国灰色知识分子的典型 思考:五四时期,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应是如何? 艺术特点: 1结构单纯严谨,结尾有余味。“逃难”线索 2聚焦式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鲜明。场面描写和细节(行动、心理)描写巧妙结合。如第一节里,潘先生带着妻儿从车上被挤到月台上的场面和细节;第二节里两面红十字旗在新秋的轻风中招展的场面和细节;第三节里潘先生为欢迎杜统帅凯旋而写牌坊上的字的场面和细节等。 3语言朴实、简洁,富有生活气息。“长蛇阵”“水滴”“入调”等 4冷静客观的写实风格。在人物的言行矛盾中,展示作家的情感态度。 四 郁达夫《沉沦》 简介: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一八九六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一九一三年留学日本, 一九二一年,与郭沫若、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七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一九二三年七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 其小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自我。以《沉沦》《迟桂花》等为代表。另一是表现社会。以《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为代表。最能代表郁达夫创作个性的则是《沉沦》《迟桂花》。 《沉沦》赏析 创作于1921年。 1反映了中国青年留学日本因受民族歧视,患上了忧郁症而倍感孤独的“生的苦闷”; 2表现了知识青年在青春期因情欲萌动,挣扎于肉欲放纵与道德反省之间的“性的苦闷”。(手淫-窥浴-听淫-嫖妓/悔恨-恐惧-自杀) 3主人公的“沉沦”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表达了作家渴望祖国富强繁荣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则以“灵魂的裸露”揭露了封建道德的吃人性。 他――零余者形象 “于人无损,于世无补”的留日中国青年。 1追求自由、平等,富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学生。 2具有忧郁、敏感、多疑的性格。早年丧父是此性格的酵素,18岁留学日本的孤独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则加剧了此性格。 3追求理想的爱情,但意志薄弱的文学青年。热爱华兹华斯、海涅等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个性解放思想。 典型意义:反映了五四时代知识青年处于现代/传统、民族/西方思想观念等的冲撞中的苦闷、挣扎。他的自杀,既表达了作家在帝国主义的民族歧视下希望祖国强盛的爱国主义情感,又暴露了封建主义思想压迫、束缚人性的罪恶。 艺术特点: 1自叙传的小说特点: 家庭出身、留学经历乃至青春萌动时期的苦恼都和郁达夫本人的情况基本一致。 2大胆、细致的性心理描写。 第二节借“日记”形式,表露对于爱情的渴望及其求而不得的怨悔。 “窥浴”的紧张、胆怯、敏感的心理刻画:从肤觉到听觉、从兴奋到恐惧、从热到冷地进行刻画。 3浓郁的主观抒情性 小说特别注意描写自然景物。一方面,自然界的包容、舒畅或清冷、寂静,反衬出人世的冷漠或渲染悲凄的气氛;另一方面,体现出孤高峻洁的人格特点。 引用诗歌,穿插日记相结合。鲜明的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或内心活动。 4运用了新浪漫主义的手法。对于浴中女性的身体、日本女人的性感衣着,采用了自然主义的写真手法,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染上了颓废的色彩。 小说的时代意义: 1思想:通过描写人物的性心理、行为,展示了知识青年心灵的痛苦;并借助赤裸裸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卫道者严肃面孔下的虚伪真相。 2形式:采用宣泄、哭诉的方式表现病态心理,冲破了古典文学的禁忌,促进了现代小说抒情化的发展。 第四讲 左翼文学 一 左翼文学的产生、发展 1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要求。 倡导者提倡文学革命的目的是社会变革;为人生的启蒙主义思潮,促使新文学进一步地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命运。 2共产党人的理论倡导与实践。 邓中夏认为文学“须多做描写社会实际生活的作品…彻底露骨的将黑暗地狱尽情披露”(《贡献于新诗人之前》) 沈泽民认为“诗人若不是一个革命家,他决不能凭空创造革命的文学来。若单是一个有革命思想的人,他亦不能创造革命的文学”(《文学与革命文学》) 春雷社成立于1924年,着力进行革命文学的创作实践。蒋光赤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 3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和鲁迅、茅盾等人的“革命文学”论争。 于1928年-1929秋间,李初梨、钱杏邨、蒋光赤等受日本“纳普”、苏联“拉普”等左翼文艺思想的影响,错误的将批判矛头指向文坛元老鲁迅、茅盾、叶圣陶、郁达夫等作家,认为他们是资产阶级、封建主义文学的代表。由于中共中央的调解,论争以“左联”于1930年3月的成立而结束。左翼文学成为国际共产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成员。 4左翼文学以“左联”成立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具有浪漫主义特点。作家们生活积累不够深厚,观念大于形象,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尤以蒋光赤的小说为最。 代表作家有:殷夫的“红色鼓动诗”;蒋光赤、胡也频、孟超、华汉、柔石等的小说。 “革命浪漫蒂克”倾向――以蒋光赤为代表的小说创作倾向。小说以“革命+恋爱”为情节结构,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活动和情感纠葛。由于作品缺乏生活实感,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故被批评为“革命浪漫蒂克”小说。代表作品有《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地泉》。 [2]后期:现实主义风格。题材广泛,不局限于工农的革命斗争;作家生活体验增强;人物形象真实。 代表作家有: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作家群;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以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田汉、洪深的戏剧;夏衍、宋之的为代表的报告文学。 二 殷夫的《血字》赏析 作于1929年,是为纪念“五卅”运动四周年而作的。 1诗歌回忆了“五卅”运动中革命先烈的悲壮和帝国主义的嚣张,呼唤人们继承、发扬反帝的革命精神; 2诗歌宣告了革命终将胜利,敌人必将灭亡的预言,表现了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激情。 前三节是回忆,第四节是呼唤,第五、六节是宣告,第七、八节是呼唤。 3诗歌最大特点是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具有诗歌的想象力和形象性。 [1]强烈的革命激情:反复、排比、对比手法的运用,抒发了诗人的悲痛心情和豪迈斗志。前三节,第六节。 [2]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将“五卅”的反帝革命精神形象化。第四节,第七节。 [3]塑造了无产阶级“大我”的抒情形象。 《血字》是革命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成为左翼政治抒情诗的高峰。 三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赏析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现当代著名女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于1928年,是丁玲的成名作。 1成功的塑造了莎菲――现代知识女性形象 [1]觉醒了却找不到出路的病态女性:空虚、苦闷、无聊。如“12月24日” [2] 具有强烈的个性主义或自我独立意识。莎菲有自己的爱情标准和自觉的性意识。拒绝软弱的苇弟,追求漂亮的凌吉士都表明她充分摆脱了依附于男性的传统女性角色;她不仅象男人一样“好色”,而且更重要的是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是堕落、放荡的恨世女郎。在清楚的认识了凌吉士的灵魂后,她毫不犹豫的摆脱了肉欲的诱惑,而选择了洁身自好。 [3]是一个从封建旧营垒中挣脱出来的女性。思想上留有旧的道德观念的勒痕,在主动追求爱情过程中有顾忌,常常用“正经女人”的标准否定、嘲笑自己。如1月4号。 2运用日记体的私小说形式,全方位的剖示了知识女性苦闷的内心世界。 [1]表现了莎菲在求爱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没有爱情时-无聊;追求爱情时-焦虑;得到爱情后-失落 [2]全文以“3月9号”为界,反映了莎菲在现实与理想、情与理、灵与肉的矛盾心理。 苇弟软弱、善良但非所爱――- 莎菲的个性 凌吉士英俊、卑劣亦非所爱―――莎菲的理想 理想爱情应是性格刚强、外表风仪、理想高远。其意义在:在时代低潮是通过寻求理想的爱情来摆脱苦闷、压抑的现实困境。 3大胆又直率,细腻而生动的性心理描写。 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对话、动作,而是通过作家绘声绘色的叙事来完成人物心理的刻画。如1月10号。 故《莎菲女士的日记》被称为“女性的《沉沦》”。 茅盾与《子夜》 一生平与创作 1896-1981年,浙江桐乡人。1913-1916年于北大预科学习,因家贫中途辍学。1916年秋,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文学经历: 1文学编辑和文学批评、译介时期(1916-1927年) 2文学创作丰收时期(1927-1937) [1]为人生而小说:《蚀》三部曲,《虹》等。不足:“徒有革命立场而缺乏斗争的生活” [2]为小说而人生:《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农村三部曲” 3辗转斗争时期(1937-1949) 主编《烽火》《立报·言林》《文艺阵地》等 作品有:通俗体《第一阶段的故事》、日记体《腐蚀》――女特务赵惠明的心灵忏悔。 《霜叶红似二月化》张婉卿――东方女性美。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描写与议论、景情理合为一体。 4文艺思想与贡献 [1]人道主义文艺观 [2]扶植、提携新生作家;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模式;增添了两组新的人物形象: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形象 二社会剖析小说经典——《子夜》 1社会剖析小说: 瞿秋白《<子夜>和国粹年》;《子夜》的地位 2思想内容: [1]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景式的再现了社会面貌。吴荪甫与赵伯韬,资本家与工人、农民之间的矛盾。 [2]叙述了民族资本家振兴民族工业的兴衰史。第十二章是吴、赵的决裂,也是吴的悲剧的开始。 [3]描绘了上海繁华、喧嚣且处处充满欲望的都市景观。 3吴荪甫形象分析: 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曾经游历欧美学习管理企业的本领,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 [1]具有雄心壮志和自觉的民族意识。双桥王国-益中信托公司 [2]作为企业家,自信、果断、有魄力和富有管理才能 [3]作为资本家,具有两面性:贪婪、反动、专制 典型意义: 4艺术特点: [1]体现了鲜明的理性色彩。 [2]多线条多层次的网状结构――史诗性。 [3]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 三《春蚕》(1932年) 主题:丰收成灾――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创作特色: [1]结构单纯,线索清晰:养蚕的全过程和蚕农的希望/痛苦心理相互交融。 [2]景物描写和人物、时代紧密结合。 [3]浓郁的生活气息。窝种-收蚕-浪山头 第五讲 京、海派文学 一、概述 1源起: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化、文学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不再局限于新旧两大阵营的对立。在文学思潮方面,则出现了左翼、京派、海派三元鼎立的局面。它们面对文学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态度、立场,并围绕文学的本质、意义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京派、海派的论争发生于1933-1934年。沈从文发表了《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关于“海派”》等文章,将海派的文学创作斥之为“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的结合。 2主张:京派否定文学的功利性,认为文学应该远离政治、经济、时代,追求文学悦情悦心的纯粹趣味。海派则追求文学的市场效应、商业利润,注重满足市民的世俗化追求,重视文学悦耳悦目的娱乐性。 3代表:京派是指京津两地以从事大学教育为主的学者型作家,诸如周作人、朱光潜、李健吾、沈从文、废名、曹禺等; 海派是指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中以办报纸、开书店为主的作家群,诸如“礼拜六派”、张资平、张恨水、“新感觉派”、张爱玲、苏青等。 4本质: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 京派与海派》中指出:京派是官的帮闲――点缀太平;海派是商的帮忙――畸形繁荣。 二、沈从文与《边城》 (1) 生平、创作概述 1 .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早年行伍。1921年赴京求学,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1927年底,先后在上海、山东、北京、昆明等地从事编辑、创作、教学等活动。1930年代初期,成为中国知名作家。他是现代文学史创作甚为丰产的作家之一:就小说而言,短篇150篇以上,中长篇10部左右。 沈的小说创作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乡村回忆――对湘西生活的回忆、描摹;《龙朱》《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丈夫》《萧萧》;《长河》《边城》等。另一是都市讽喻――对都市文明、知识分子的嘲讽、批判;《或人的太太》《薄寒》《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 “乡下人”的文学观: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的文学理想。 (二)《边城》赏析 1. 叙述了翠翠和傩送之间的健康、纯洁而真挚的爱情悲剧。 第四-五节:傩送、天保对于翠翠的爱慕 第六-十节: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交流。第六、七节:第三个端午节来临,勾起了翠翠的情愫――看结婚、扮新娘、听情歌;第八节:翠翠独守渡口――对祖父的牵挂和对傩送的思念;第九、十节:翠翠和傩送的两情相悦――船头的寒暄、以炊烟传情、碾坊渡船之争等。 第十一节-十三节:天保、傩送的求婚――前者走车路未果,后者走马路即得。两个重要内容:对于爱情的态度――得失归于天;潜隐地表现了爱情的悲剧。 第十四节-第十八节:爱情由喜至悲的转折点。祖父明确了翠翠的爱――摘虎耳草;天保遇险而死,顺顺、傩送责怪祖父。 第十九节-二十节:悲剧的结局――傩送离家出走,以抗父命;祖父在忧虑、气愤中死去;翠翠独守着渡船。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翠翠们的爱情是健康、纯洁。从外形上,女的是美丽的,是风日里养、青山绿水里浸的乖巧、活泼、聪明的精灵;男的是勇武、英俊、多才多艺且吃苦耐劳,是“龙朱”样的男人。 从内心上,不为外在的钱财所惑,也不为父母长辈规约所束缚;悲喜哀乐都出自本心,不矫揉造作。他们所追求的是两相情愿的爱情。 2. 描写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尤其是讴歌了边民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重义轻利的人品。 [1]边城是天人相谐的桃源式社会。前三节以翠翠家、顺顺家、茶峒镇风俗为序,从城外到城内,无不体现了边城静谧、祥和、从满生机的特点“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水手和妓女的爱情也是辣的。 [2]祖父是边民的代表。不受路人钱财;时刻想到朋友;毫无疑问,“义”是祖父的最突出品质,也是其死因之一:义,成全大老,就是成全杨马兵,顺顺等;但是,他爱翠翠,尊重翠翠的选择。于是,义和爱产生了冲突。 3. 批判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思想对边城的侵袭、污染。 [1]人情冷淡,势力化:顺顺、傩送将天保的死归罪于祖父;碾坊式的求婚等。 [2]白塔的倾圮。 《边城》的意义:讴歌边民的美的人性、人情,反映了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作家是从人性而不是政治、阶级的角度提出改造社会、民族的要求。导致一定程度上远离时代、生活。 4. 《边城》是诗化小说。 [1]重视环境、气氛的营造。碧溪咀的美景、茶峒镇的祥和――孕育的是美的人、情;为翠翠们的情事演变准备了厚实的情感氛围。 [2]情节淡化。叙述翠翠们的情事不是直笔写来,而是曲折婉转,穿插了许多似乎和翠翠们爱情无关的事情:水手和妓女的爱情(4),祖父与过渡人的争执(6),端午节过渡景象(8),酉水边的碾坊(10)等。作家关注的是情,而不是事。 [3]采用写意的手法刻画人物。刻画翠翠情感变化:误会傩送――默默的随了那火把去;第二个端午节未见傩送:“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第二次遇见傩送是在渡船上,那是非常传神的刻画了两人的内心。第三次是在吊脚楼,语言不多却能尽室前嫌:“翠翠不由不抿着嘴微笑着”。对于大老的求婚,作家简直是“声东击西”的描写翠翠:脸烧得厉害,仍然剥着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俨然从容了许多。翠翠对傩送产生了爱心的描写,则采用了“立象尽意”的手法:第十四、十五、十七节分别写了翠翠梦中、心中、篮中的“虎耳草”――表现了少女爱情萌发的含蓄、纯真,隐约的暗示了悲剧。 [4]人物形象单纯且有个性。天保粗糙、急躁;傩送温和、细心。 作业:赏析《为奴隶的母亲》或《丈夫》 要求:2000字左右;原稿纸(作文本)或A4纸-正文4号字、1.5倍行距。 三、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赏析 (1) 新感觉派简介 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现代都市社会发展的产物,主张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应该以新的感觉方式尤其是视、听觉作为世界的出发点。作品反映了都市社会“人是坐在速度上面的”快节奏生活和沉湎于“性”、“钱”的生活态度。代表人物:刘呐鸥(1900-1939,《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风景》)、穆时英(1912-1940,《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的五个人》)施蛰存(1903-2003《梅雨之夕》《将军底头》) (2)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 1主题:上海,是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反映了1930年代上海的畸形繁荣――生与死、贫与富、哀与乐在繁华、喧闹的夜幕下纽结在一起。 2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创作技巧 [1]片段联缀式情节结构――八个片断 [2]借鉴了电影的叙述策略;动态的叙述;如汽车行进间的景物描写。环境、场面的描写――使用词或词组,而不是完整的句子;如林肯路/舞厅的鞋跟/都市男女的爱的游戏等 [3]突出创作主体的感觉、印象。作家不是客观的描写对象,而是把某种主观的感觉投射到对象中,使其生命化、个性化。拟人手法:火车/教堂与大师界的塔尖/舞厅里的萨克斯;痛感:华尔兹的旋律绕着他们的腿等 小结:新奇的创作技巧不仅体现了时代特点,而且突出了都市生活的特点:快节奏的生活和两种生活方式:用尽生命花钱/赚钱――挥霍/挣扎。 四、巴金“激流三部曲” 《家》的思想主题:作品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和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梅、鸣凤、瑞珏等封建女性被封建礼教吞没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和腐朽没落,热情歌颂了青年一代向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作斗争的反叛精神。 《家》的艺术特色。(1)人物塑造: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命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不同的人物(梅、鸣凤、瑞珏、琴四个女性的四种性格和两种命运);(2)情节安排:从觉慧放假回家写起,到觉慧离家出走结束,众多人物和事件放在觉慧的成长过程中;(3)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如行云流水,感情热烈,形成特有的“巴金体” 五、老舍《骆驼祥子》 思想主题作品通过人力车夫祥子 “三起三落”的生活过程,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剥削阶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对不合理的社会进行了有力地谴责,生动而形象地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劳动者依靠个人奋斗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造成悲剧的原因 祥子原是一个憨厚、勤劳、能执著追求理想的人力车夫。他靠自己的努力买到一辆人力车,却被军阀逃兵连人带车抢走;为了再攒钱买车,他不顾一切地抢生意,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抢走;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车,不料虎妞又难产而死,只好又卖了车安葬虎妞,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车。在生活的不断打击下,经过“三起三落”的祥子终于走向了堕落。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二:从外在的社会原因看,是由于军阀部队、国民党侦探、车厂老板以及虎妞代表的社会腐朽势力,像一张大网把他团团围住,只凭他个人的奋斗也无能为力;从内在的原因看,是由于祥子本身是一个在城里拉车的农民,目光短浅,只相信钱,企图靠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六讲 战争文学 一、概述 战争文学囊括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文学。尽管两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主要矛盾有质的区别,但是它们都具有同样的生活状态――战争,并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东北流亡作家的文学创作是战争文学的先声。始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终于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他们因为失去家园而流亡而聚集在上海。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东北人民在日寇统治下的由屈辱求生至觉醒抗战的生活历程,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残暴罪行;同时,反映了30年代白山黑水之间的风土人情,流露了浓郁的思乡之情。代表作家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舒群等。 左翼作家是战争文学的主力。小说:张天翼、沙汀(《在其香居茶馆》)、艾芜(《南行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赵树理、孙犁;诗歌:艾青、田间、臧克家、七月诗派;戏剧:郭沫若的历史剧,夏衍的现实主义戏剧《上海屋檐下》;散文:孤岛文学的“鲁迅风”等。 战争文学分成三大区域: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 1. 张天翼《华威先生》赏析 张天翼(1906-1985)是极具讽刺才能,创作题材广泛的左翼作家,尤其是对乡村封建卫道者、城市底层市民的批判入木三分(《砥柱》《脊背与奶子》;《包氏父子》);抗战爆发后,返湘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表了《速写三篇》《华威先生》是最有代表性的短篇。 1.揭露了国民党利用抗战铲除异己、包而不办的反动实质。华威先生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官僚(文化抗敌总会),借开会反复宣扬“认清一个领导中心”的要求,而丝毫不关心会议的活动内容;华威忙于开会的目的,不是要求积极抗战,而是抓领导权,干涉民众的抗日行为。 2.华威――国民党反动官僚的典型 [1]养尊处优、深谙为官之道的官僚。虚伪是其主要性格特征。有包车,文明棍、抽雪茄、金戒指等、对待青年软硬兼施;很会拉虎皮,树大旗进行恐吓:(战时保婴会)非法团体、(日本问题研究会)有背景等 [2]忠于职守、积极抓权的国民党党棍。言行上表现为贪婪。参加三个会――难民、通俗、文化界等始终要讲:认清一个领导中心。包车跑得最快,赶着参加各种团体或会议,捞取控制权;消极抗战:开会迟到、早退且不听;甚至捣乱:抽雪茄、鼓倒掌等 意义:富有预见性的揭示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真面目;讽刺了中国官场文化的劣根性――追求名利而不办事实,拉帮结派而不顾大局。张天翼让此人物姓华,或许正有此暗示吧。 3.艺术特点 [1] 速写式小说:选取会议片断连缀成篇,不追求情节的连续性,而以迅速反映生活为目的。 [2] 人物形象鲜明。作家重视外貌、言行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简练传神的勾勒出华威的真实嘴脸。 [3] 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言行对比/细节描写/夸张。“我”参予者的叙述设置,增强了讽刺性。 2. 钱钟书《围城》赏析 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英、法等国。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人·兽·鬼》、长篇《围城》 1.“围城”―― [1] 语出于作品第三章“褚慎明”和“苏文纨”讨论婚姻问题时,谈及英国、法国对于婚姻的看法――鸟笼或城堡; [2] 抗战前期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动荡不安、彷徨不能自主的生活处境和空虚、灰暗的精神状态。 [3] 凝聚着作者对婚姻、爱情、家庭以及整个人生的哲理思考――理想与幻灭、追求与失落的复合体。 2.方鸿渐――中国现代弱质知识分子形象 [1]方鸿渐出身于破落的绅士家庭,自幼受士大夫家庭陈腐教育的熏陶。欧洲游学四年,学无所得,回国后又四处碰壁,一事无成,最后在一次又一次失业兼失恋的困窘下,不得不再次冲出家庭的“围城”到重庆谋生的人生历程。 [2]善良、诚实、富有自尊心。同情弱小者,关注国计民生;对于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很有自知之明,不说谎、不动怒。(韩学愈、李梅亭)买文凭是为了安慰父亲,而不是满足虚荣心。 [3]懦弱无能、缺乏抗争精神的逃避者。 不管是面对爱情还是事业,还是面对正义与邪恶,都缺乏主动、明确的行动,而是将不满宣泄于口头上的嘲讽,或者是逃避现实,从而踏上了“突围-挣扎-突围”的转圈式的人生轨迹。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3.艺术特点 [1]“新儒林外史” 作品刻画了两类知识分子――西化、本土:方鸿渐、赵辛楣、李梅亭、顾尔谦、孙柔嘉、韩学愈、刘东方等几十个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集中了西化知识分子崇洋媚外、道德沦丧、虚伪下流等特征,作者继承了《儒林外史》“婉而多讽”的笔法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批判。 [2]学者小说: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宏富的学问,涉及多种学科: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对于高松年是“老的科学家”或是“老科学的家”的辨析 文凭是遮羞布 [3]机智、幽默的讽刺 抓住人物突出的细
本文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义aa】,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93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5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24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