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知识点总结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知识点总结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资本新航路——大西洋主义葡占澳,荷占台荷、英——启蒙——法、美、拉美——工业革命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兴起,法高潮新航路开辟→一工→二工→三工世界市场:雏形→初步形成→确立→经济全球化一、西方专制主义理论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⑴背景①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②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斗争③先进思想(“异端”)的冲击⑵内容①国家观:国家是上帝的产物②政体观: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知识点总结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资本新航路——大西洋主义葡占澳,荷占台荷、英——启蒙——法、美、拉美——工业革命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兴起,法高潮新航路开辟→一工→二工→三工世界市场:雏形→初步形成→确立→经济全球化一、西方专制主义理论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⑴背景①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②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斗争③先进思想(“异端”)的冲击⑵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①国家观:国家是上帝的产物②政体观: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⑴背景①英国在都铎王朝统治时期,专制王权空前强大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要求国内统一,加强海外贸易②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在英国的统治⑵表现:竭力压制议会,对人民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⑶后果:议会与国王之间对立,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比较背景目的作用阿奎那资本主义尚末萌芽调和封建统治内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在基督教统治的世界确立了世俗政治的一定地位,有积极作用詹姆士一世王权已经合并教权,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成为封建统治阶级镇压民众的精神武器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1.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⑴背景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兴起②荷兰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封建专制思想矛盾激化⑵内容①人性论是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②民主制是最自然,也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整体③他是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④他的民主思想带有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色彩⑶影响: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2.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⑴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需要捍卫⑵内容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提倡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提倡法治⑶影响洛克的民主思想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产物,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3.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⑴背景:思想解放运动在法国发生⑵内容①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②著作:《社会契约论》③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是合理合法的⑶影响:为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4.比较思想家生活时代思想核心主要影响(实践)斯宾诺莎17世纪中叶的荷兰天赋人权北美《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洛克17世纪晚期的英国权力分立美国三权分立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卢梭18世纪初期的法国主权在民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5.洛克与卢梭在社会契约学说上的比较⑴相同点:都认为国家或政府是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而建立的⑵不同点①洛克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社会契约的完美体现,主张君主立宪制②卢梭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应当建立民主共和制三.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的表现⑴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并发展起来,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⑵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形成与资本主义联系密切的新贵族,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⑶宗教领域,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宗教派别——清教⑷思想领域,出现反对“君权神授”的启蒙思想2.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①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②经济上,推行王室垄断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③宗教上,迫害“清教徒”④财政上,增税⑤后果: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⑵查理一世继承王位,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①斗争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民主与专制的斗争②斗争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③导火索:税收问题④表现:《权利请愿书》⑶《权利请愿书》①时间:1628年②目的: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③内容:议会决定税收,保障人民和财产安全④后果:不经议会擅自征税,解散议会3.提交《大抗议书》⑴背景①查理一世暴政反动②长期议会的召开1640~1653年,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⑵内容①痛斥国王的暴行②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要求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⑶后果:矛盾激化,引发战争四、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⑴第一次内战①背景: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②初期:议会军屡战屡败原因:内部思想分歧,军事指挥不力③反败为胜由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获胜④结束:1646年,查理一世被俘⑵第二次内战①时间:1647年②结束:议会军取胜,1649年初,查理一世被斩首2.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⑴背景:镇压中下层人民的运动,用武力维持统治⑵护国政体①时间:1653年②实质将立法、行政、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于一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3.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⑴政策①恢复英国国教,对其他教派实行迫害②对革命的人进行反攻倒算③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政策④通过《人身保护法》⑵光荣革命4.总结1640~1642年,议会斗争1642~1648年,内战阶段1649~1660年,共和国时期1660~1688年,复辟时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五、美国《独立宣言》1.背景⑴欧洲启蒙思想开始在北美传播⑵北美殖民地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①富兰克林:反对奴隶制,主张普选②杰斐逊:强调自由、平等,建立广泛参政的民主共和国⑶1776年,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勇敢地走向战争⑷1775年8月,英王颁布诏书,宣布北美殖民地处于叛乱状态⑸大陆会议指派杰斐逊等人草拟《独立宣言》2.1776年7月4日,正式颁布3.主要内容⑴简述宣言的目的⑵概括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⑶历数英国罪状,说明被迫革命⑷宣告独立4.体现的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5.意义⑴宣告了美国的诞生⑵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⑶推动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它体现的民主思想成为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6.局限性原有谴责奴隶制的内容被删去,存在财产、种族、性别、阶级的不平等六、法国《人权宣言》1.背景⑴法国的封建统治已显衰败,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⑵法国的启蒙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⑶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促使法国大革命的爆发⑷1789年8月,制宪会议决定在为法国制定宪法之前,首先确定基本的政治原则2.导火索:路易十六被迫召集三级会议3.思想基础:“自然法”、“社会契约思想”4.主要内容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5.体现的民主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至上,主权在民6.意义⑴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⑵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⑶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⑷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7.局限性宣言中的“平等”,只是反对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但确定了基于财产条件的不平等,如议员按财产多少进行选择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背景⑴武昌起义成功后,在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前夕,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⑵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诞生,南京临时政府建立民国年=公元年-1911⑶袁世凯于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3.时间:1912年3月11日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5.性质:国家根本大法6.主要内容⑴国家性质:主权在民,代议制国家⑵人民的权利和义务⑶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共和制)7.体现的民主思想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法律至上,自由平等8.意义⑴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⑵说明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和宪政意识,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现实针对性⑶使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⑷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一定作用5.局限性无保障,不完备,不严肃,理想化八、英国君主立宪制1.过程⑴形成条件: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光荣革命”的成功⑵《权利法案》①1689年,议会通过,经英王签署,正式颁布②内容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或停止法律,不得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③意义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取代封建王权,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成为样板2.君主立宪制⑴背景:光荣革命的成功,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⑵基本原则①限制王权:通过议会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②议会权力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最高立法机构⑶意义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力,为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使英国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为欧洲乃至世界提供了政体创新的借鉴九、英国责任内阁制1.起源: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中的外交委员会2.沃波尔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他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3.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4.内阁的职权:对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5.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6.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⑴体现主权在民和分权制衡的原则,是一种间接民主,有弹性、包容性、自由度,在继承中创新⑵英国的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其基本框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⑶国家权力的重心发生了变化①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国王②17世纪:下院③19世纪:扩大人民权利④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7.意义⑴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⑵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⑶对于欧洲、北美、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⑷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8.国王、议会、首相、内阁之间的关系产生地位国王世袭“统而不治”议会选举产生最高立法机关(权力中心)首相国王任命兼政府首脑和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内阁首相提名国王批准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十、美国代议共和制度1.背景⑴通过《邦联条例》,是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⑵社会矛盾激化,发生“谢司起义”⑶制宪会议核心人物:弗吉尼亚州代表麦迪逊2.《联邦宪法》⑴1787年9月,通过草案⑵1788年6月,得到批准,正式生效⑶内容①确立了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②联邦政府内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③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3.美国代议制的特点体现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的原则,间接民主,“三合一”的政治体制,可修正4.意义⑴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建立了美国特色的代议制政体⑵为美国在此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保证⑶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5.总统、国会、联邦法院、联邦政府、州政府之间的关系产生地位总统选举产生最高行政权,权力中心国会选举产生最高立法机关联邦法院总统提名,参议院同意最高司法机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犯,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十一、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1.法国大革命⑴背景①封建王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②法国启蒙思想家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广泛传播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③路易十六当政时,国库空虚,债台高筑,社会矛盾十分尖锐⑵导火索:三级会议的召开,第一等级和第三等级产生了对立⑶爆发:1789年7月14日,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被攻陷⑷措施①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占统治地位②1789年8月,制定一系列法令(即八月法令),通过《人权宣言》③颁布《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议员有财产限制④1792年8月,发动起义,占领王宫,逮捕国王,法国君主政治被冲垮2.第一共和国⑴背景①吉伦特派当政,宣布停止国王的权力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即大资产阶级②外来威胁③武装群众的压力④瓦尔密大捷⑵建立:1792年9月,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3.第一帝国(即拿破仑帝国)⑴背景①1793年5月底到6月初,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进入雅各宾派统治②雅各宾派采取了激进措施恐怖政策:有利于稳定政局,平息叛乱,打退外来侵略;打击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造成了人人自危,众叛亲离;不利于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建立③“热月政变”标志着政权从资产阶级民主派手中转到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手中④恢复和建立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秩序⑤督政府腐败无能,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稳定秩序,巩固统治⑵过程①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②拿破仑被元老院宣布为终身执政③1804年5月,宣布拿破仑为“法兰西人的皇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⑶政策①对内采取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②对外经历了与反法联盟的多次战争,非正义侵略⑷1812年,第一帝国达到全盛⑸拿破仑评价:手段有正义和非正义,顺应历史潮流,发展资本主义⑹失败原因:封建势力太大4.波旁王朝的复辟⑴背景①连年战争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②民族解放战争在各占领区不断兴起③拿破仑开始向旧制度妥协,促成了帝国危机的进一步加深④法军与欧洲反法联军进行了一次决战,法军战败,法兰西帝国开始瓦解⑵过程:两次复辟5.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⑴背景1830年7月,七月革命后,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⑵过程①反对七月王朝统治的各派社会力量联合起来,掀起“宴会运动”②1848年2月,二月革命③临时政府宣布实行共和政体,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通过宪法6.法兰西第二帝国⑴过程①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②组织“秩序党”内阁,解散制宪议会,主宰立法议会,排挤共和派,发动政变,解散立法议会,镇压反对派③1852年,颁布新宪法,扩大总统权力④1852年11月,波拿巴强迫人民投票赞成恢复帝制的决议,登基称帝⑤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⑵措施①对内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取消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②对外不断进行侵略扩张③实行一些自由化的政治改革,但是对人民群众和反对派的镇压从未停止过,内部危机依然存在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⑴1870年7月,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被俘⑵1870年9月,废除帝制,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8.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⑴1875年初,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⑵《1875年宪法》的意义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此后君主派的复辟活动,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斗争,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共和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9.民主战胜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的道路充满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残酷性、曲折性、反复性,这是殊死斗争的结果,不是专制势力的恩赐过程是曲折艰难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成果是代价换来的十二、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1.“中体西用”⑴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不断加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⑵概念坚持以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治国之本,在这一前提下,再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⑶产生①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代表人物:魏源、林则徐②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代表人物:张之洞、冯桂芬③《劝学篇》成为当时论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④维新运动中,“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倒成为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⑷实践①“中体西用”是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②洋务运动是以“中体西用”为思想纲领③1901年,清末新政以“中体西用”为主旨2.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⑴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属于封建统治集团⑵维新派:主张“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属于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创立合众政府代表人物:邹容、宋教仁、章炳麟、陈天华十三、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1.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⑴时间:19世纪60、70年代⑵背景: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从洋务派中分出⑶代表人物:冯桂芬、郑观应、王韬⑷主张①初期:正式提出“中体西用”②19世纪七八十年代: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民共主”、议会制度2.资产阶级晚期维新派⑴时间:19世纪90年代⑵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⑶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⑷主张:“变政”、君主立宪制,较早期维新派有明显深化⑸实践:戊戌变法3.资产阶级革命派⑴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⑵背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⑶代表人物:邹容、宋教仁⑷主张:民主共和⑸实践:革命团体、刊物、辛亥革命4.康有为⑴过程最初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后出游香港,体验到西方文明,此后研究西学,走上领导维新变法之路⑵民主思想①“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②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论证维新变革的必要③以“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比附和阐释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④建立制度局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为全国变法机构,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⑶特点把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在后来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⑷评价:减少变法阻力,是比较可行的策略,同时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5.梁启超⑴民主思想①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和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②把“伸民权”和“广民智”联系起来③教育改革⑵主张①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②要建立“新”的中国,必须先培养“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③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制定一部宪法,培养有资格的国民④中国立宪不可操之过急⑤宪法的权威高于一切⑶特点: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6.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异同比较⑴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⑵异①康有为的思想是经过传统经学的包装和掩饰下提出来的,用传统经籍甚至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②梁启超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7.谭嗣同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民主革命色彩8.孙中山⑴民主思想①民权思想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民权主义是核心,最能体现他的民主思想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主要内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主要目的:建立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关系:紧密结合、完整体系、目的一致,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毕其功于一役”②五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⑵特点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在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⑶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⑷评价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带有较大局限性9.康有为、梁启孙中山的思想异同比较⑴同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⑵异①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②梁启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③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10.对保皇到废皇思想的原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⑴政治①戊戌变法失败后,坚持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被证实在中国无法实行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已无药可救③清政府为挽救专制统治,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使清王朝专制统治空前孤立⑵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⑶思想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以西方民主的思想为武器,开始革命浪潮十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1.清末新政⑴目的通过实行“新政”,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维持专制统治⑵内容①改革官制②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有利于近代军队的建设③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传播④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⑶实质: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骗局⑷意义未能跳出“中体西用”,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增加捐税,使阶级矛盾尖锐2.预备立宪⑴目的:遏制革命形势,维持统治⑵过程1905年,考察1906年,考察回国,没有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拖延1907年,设资政院、谘议局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形成立宪派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⑶结果:汉族官僚离心,清朝专制统治空前孤立3.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革命派维、保和立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实行共和制,但它们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四派的立场是一致的4.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⑴宣扬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⑵革命团体的建立⑶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①同盟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⑷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⑸黄花岗、萍浏醴起义⑹四川保路运动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⑻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5.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⑴方式①准备干涉中国革命②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扶植新的代理人(袁世凯)③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⑵原因①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列强认识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②袁世凯具有政治头脑、军事实力和独霸中国的野心⑶袁世凯窃得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建立北洋军阀统治①1912~1916年,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即袁世凯统治时期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②1916~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后期,即军阀混战时期⑷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①外国干涉,列强支持②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孙中山措施不当④袁世凯的两面派手段⑸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十五、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1.袁世凯专权的表现⑴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⑵1913年10月,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⑶解散国民党、议会⑷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总统选举法》,接受“二十一条”2.“洪宪帝制”⑴大造舆论:成立“筹安会”、“请愿团”,帝国主义代言人⑵复辟活动①各地投票②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登基3.护国运动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⑵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⑶1915年底,组织起讨袁的“护国军”⑷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⑸评价①成功:取消帝制②失败:捍卫共和的任务没有完成4.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日本和美国开始“府院之争”原因:帝国主义支持⑵“张勋复辟”⑶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⑷段祺瑞组织起“讨逆军”⑸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⑹护法运动失败原因“护法”口号没有号召力,缺乏群众基础,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受到排挤,军事上战略失误十六、英国宪章运动1.背景: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享有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⑵英国议会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曾起过巨大作用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没有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原因)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人阶级阶级意识增强(根本原因)⑷早期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2.兴起1836年,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1837年,协会领导人和激进议员开会,共同起草了《人民宪章》1838年5月,《人民宪章》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3.低潮⑴请愿书被议会下院否决,宪章派遭到政府的搜捕和镇压⑵新请愿书再次遭到否决,在政府镇压下,这一阶段的运动再次失败4.复兴1847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来后,宪章派和工人更为振奋5.衰落宪章派领导人被捕,内部分裂,19世纪50年代末,宪章运动结束6.《人民宪章》⑴内容体现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包括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⑵性质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的政权和法律,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⑶意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⑷实质: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旗帜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7.三次请愿失败的原因⑴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英国政府进行了政府调整,使工人具有通过合法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可能⑵4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工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降低⑶1848年欧洲革命被镇压下去动摇了英国工人的斗争信心⑷宪章运动所要求的政治、经济变革,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社会条件下去加以实现,而工人阶级本身也没有达到足以担当实现这些任务的水平⑸工人阶级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8.宪章运动的意义⑴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利的全国性政治运动⑵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影响表现:20世纪初,基本实现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英国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完善⑶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⑷为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它的高度组织性和觉悟性此后被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第一国际所继承十七、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1.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⑴背景①阶级基础:工人队伍不断壮大②时代背景:工人运动高涨,要求国际合作③理论基础:马、恩的理论研究⑵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⑶实践:建立支部,把各国斗争联合起来⑷意义推动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用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教育了各国无产阶级,使国际主义深入人心2.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⑴成立:1871年3月,建立巴黎公社⑵尝试实行人民普选制,反对个人专断,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保障人民的人身自由以及其他各种民主权利和自由⑶意义巴黎公社的创举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⑴背景:19世纪70年代后,工人运动高涨,科学理论广泛传播,欧美政党要求联合⑵成立:1889年7月,在纪念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00周年之际,第二国际成立⑶实践:倡导议会斗争,推动工人阶级为改善经济和劳动的斗争⑷成果工人的工作时间普遍缩短,一些国家的政府颁布了有利于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赢得了日益多的选票和席位⑸意义: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4.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点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不同点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社会主义政党组成各团体在它领导下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只起指明方向作用各国团结斗争为将来推翻资本主义组织、教育工人阶级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同各国工人斗争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思潮未被广大工人群众接受社会主义已成为群众运动相同点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马、恩都参与、领导,其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谷走向高潮的阶段,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十八、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⑴1928年8月,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⑵1936年,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⑶特征:国民政府强化保甲制度,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互相结合、渗透⑷皖南事变⑸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正式成立,推动了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2.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⑴在陕甘宁边区实行选举制度⑵1940年3月,毛泽东起草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提出“三三制”原则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人员分配按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比例执行3.中国面临两种制度的抉择⑴以蒋介石名义发表《中国之命运》⑵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⑶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在重庆召开主要任务: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十九、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1.重庆谈判⑴背景:《双十协定》①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结束“训政”,实施“宪政”③召开政协④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⑵时间:1945年8月~10月⑶意义: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我党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2.政协会议⑴背景:全国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⑵时间:1946年1月⑶地点:重庆⑷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⑸国民党践踏政协协议:在重庆制造“较场口血案”,挑起内战3.国民党的“宪政”和人民民主运动⑴1946年11月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⑵非法“国民大会”①通过了伪“宪法”,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②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参加伪“国大”③蒋介石独裁统治的野心彻底暴露,蒋介石在政治上空前孤立⑶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1945年12月1日,昆明,“一二·一血案1946年2月,重庆,“较场口血案”1946年6月,南京,“下关惨案”1946年7月,昆明,“李闻惨案”1946年冬,北京,“抗议美军暴行”运动1947年5月,上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47年5月20日,南京,“五二O血案”1947年2月28日,台湾,“二二八起义”4.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⑴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转变⑵国民党对民主党的迫害⑶民主党同国民党独裁斗争⑷各民主党派成立简况表党派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美国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1930年8月上海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重庆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上海九三学社1946年5月重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7年11月香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月香港5.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⑴三大战役①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②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③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④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①时间:1949年9月21日~9月30日②地点:北京③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④意义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历史宪法的性质⑶新中国成立
本文档为【《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仙风飘飘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8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1-12-1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