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大类代表: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书393)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其中阮籍文学成就最高。北宋著名的父子词人晏殊和晏几道北宋词坛豪放派的有苏辛,婉约派的有秦李,三大词人:李清照、秦观、柳永北宋词人“张三影”“张三中”是张先,字子野(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柳永的词集是《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秦观词集《纳凉》《春日》:辛弃疾词集《清平乐·村居》《青玉案·元夕》;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词源的作者是是张炎。“洛阳纸贵”:主人公左思,子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三都...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大类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书393)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其中阮籍文学成就最高。北宋著名的父子词人晏殊和晏几道北宋词坛豪放派的有苏辛,婉约派的有秦李,三大词人:李清照、秦观、柳永北宋词人“张三影”“张三中”是张先,字子野(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柳永的词集是《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秦观词集《纳凉》《春日》:辛弃疾词集《清平乐·村居》《青玉案·元夕》;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词源的作者是是张炎。“洛阳纸贵”:主人公左思,子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颇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华亭鹤唳”:主人公陆机,指的是对过去生活的留恋“旗亭画壁”:记载于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表现出盛唐诗人放大争衡、知己相契的精神风貌。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才高八斗”主人公曹植、谢灵运。“潘江陆海”:“潘”指晋代诗人潘岳,“陆”指晋代诗人陆机,形容人在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书293)宋代词人的文学主张,“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提出的,“以诗为词”是苏轼,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流播,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格律诗。“以文为词”是辛弃疾,成功的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法。“文起八代之衰”是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韩愈的赞誉,赞扬他发起了古文运动。汉乐府的写实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白居易继承这个精神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南宋的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是: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万里、范成大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孟郊被人称为“清奇僻苦主”,因为他性情耿直、孤傲不群,不随波逐流。他所写的诗歌,总是追求一种清寒凄苦的意境。他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他的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世态炎凉。魏晋南北朝中北朝出现了什么著名的散文代表作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与《洛阳伽蓝记》,三部杰作(书409)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空城王需软硬瘤”),其中最杰出的是王粲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以诗赋见长,王粲最富盛名的代表作是《七哀诗》和《登楼赋》是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精神的,还有《槐赋》,《初征》。(书249)蔡琰的著名叙事长诗是《悲愤诗》(书279)陈子昂著名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泪下)《送魏大从军》(书441)《何月英灵集》是唐代殷璠编选的专收盛唐诗的唐诗选本,其中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南宋的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白体学白居易,西昆体学李商隐,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字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书432)对年少时的李商隐有知遇之恩的“牛党”是令狐楚,李商隐的岳父是王茂元,是“李党”名句填空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提问答/简答题曹植前后期代表作?分析特点。(书260)答:前期《送应氏》《白马篇》等;后期《赠白马王彪》《杂诗》等前期特0点:曹植是三国时诗人,字子建,建安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家,少年时期聪颖机敏,他前期的一些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俊逸刚健,如《送应氏》、《白马篇》等。《白马篇》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化身,诗风豪迈慷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后期特点:后期的作品多反映自己受压抑的苦闷心情和壮志不能实现的激愤,词情慷慨,如《赠白马王彪》、《杂诗》等。在《赠白马王彪》中,曹植前期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已消散,代之出现的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后期代表作是诗歌抒写了曹植对京城的留恋、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兄弟生离死别的感伤、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悲凉沉郁,鲜明感人。陶渊明诗歌体裁有哪几类?各有什么代表作?(书306)答:陶渊明诗的题材主要分5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其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等;咏怀诗有《饮酒》、《拟古》、《杂诗》等;咏史诗有《读三海经》、《咏荆柯》等;行役诗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有《答庞参军等》。大小榭的山水诗有什么异同?(书323)答:大谢是“谢灵运”,小谢是“谢朓”。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眺继承和发展谢灵运的诗风,并开创新诗体,风格清俊秀丽,大小谢都对山水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同点:(1)两人的语言都清新、细腻。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大谢”诗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声春草,园柳便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同样,谢跳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也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2)在景物描写上,他们的山水诗都注重色彩的涂饰,重色好丽,并且都抓住了山水诗描写上崇尚工巧,追求形似,精雕细刻,穷形尽相的特点;在语言风格上,善于用警句注重声韵对仗,多用偶句。不同点:谢灵运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他以生动鲜明的辞色,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的雏形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极貌以写物”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在独游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于个人和自然山水的交流过程中,努力寻找能表现自己个性化体验的独特意象。大谢善于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其山水诗风格虽然明丽清新,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例如《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游南亭》“密林含余清,远山隐半规”、《石门新营所住》“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这些 诗句 关于奉献的诗句关于感恩的诗句关于家的诗句关于劳动的诗句关于草原的诗句 所营造的意境,或幽秀清空,或高华豪岩,全都是情景交融的结果。而谢跳则与谢灵运相反,虽然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1)从内容方面要比谢灵运山水诗丰富,谢跳在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的畏惧和不满,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和,诗歌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例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2)谢眺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仔细观察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秀丽的风格。(3)谢跳不同于谢灵运的山水诗,常常以情观景、由景入情、以情入理,使自然景物成为活景。小谢的诗中之景物看起来平平静静,实则清秀优雅、明丽清亮,不仅仅只是对山水的客观描写和静止的轮廓勾勒,而是一种带有人生情感的诗化哲思,或是感发出内心深层的情思,蕴含深厚、情致深婉。(4)在用字方面,“清”字是小谢诗歌最为显著的个性,是他诗词最见本色的字眼,如《江上曲》:“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一个“清”字就把整首诗歌“清新流丽”的基调奠定了。白居易的诗歌类别?代表作(中卷75)答: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1)讽瑜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讽渝诗是其前期“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也是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这些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反映了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如《观刘麦》、《上扬白发人》《轻肥》、《买花》、《杜陵旦》、《卖炭翁》等这些诗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人物事件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主题明确而集中,多一篇咏一事。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及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情感、深化主题。这类诗歌大多是直叙其事,体现了平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2)感伤诗。此类诗是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品,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长恨歌》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前半部分以写实的手法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以虚构的手法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悲惨命运,并打发了自己被贬的苦闷和悲愤。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事详尽,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流利,音韵和谐,婉转动人,善于渲染气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3)闲适诗《问刘十九》《大林寺桃花》,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4)杂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或是写景抒情,或是赠答唱和之作。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曹操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沉雄古朴、慷慨悲凉(慷慨沉雄、古朴有力)主张清简,反对浮华,追求语言古朴,抒发情感悲凉慷慨、内涵厚重。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崇高精神;展现了诗人政治家的宏伟气魄及求贤若渴、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慷慨、悲凉、忧患之情。曹操的诗从内容上大致分三种:反映汉米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悲凉情绪。具有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充分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蒿里行》、《慈露行》措写了汉未战乱中,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的现实。抒发了对军阀的愤怒、沉痛之情,揭露了军阀的野心,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此诗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悲凉古直”的风格,通篇语言古朴,气魄宏大,感情慷慨悲凉、气魄雄壮,具有苍凉激越,沉郁顿挫的气势。反映了诗人作为政治领袖的胸怀与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想要重振天下的远大抱负和决心。《短歌行》是曹操咏志抒情的佳作。诗人以“人生几何”发唱,以“天下归心”收尾,使得全诗气势宏大,意境广阔,有雄霸之气,后人认为是最代表建安时期文学风格的诗歌之一。曹诗多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表露出淡淡的伤感和微微的悲凉;体现了诗人渴慕贤才,希望得到帮助,实现重建天下的雄心,抒发了诗人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答: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1)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认为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这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2)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和取材范围,开拓了词的境界。拥有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在苏轼以前,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或花间酒下的伤别。而苏轼将花间词的婉转之态变为激越、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充分表现了其人格个性,展现了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苏轼还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取创作题材,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用纪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3)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了先路。《江神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4)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音律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直抒胸臆甚至纯以议论写怀的抒情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以宏大场面烘托非凡人物,用日常小景寄情寓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人生思考,寄托美好愿望。(5)“以诗为词”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轼善用题序和典故,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就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柳永对词史发展的贡献?答:(1)柳永为宋词词史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现三个方面:(1)形式上,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改变。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以铺叙取胜,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后代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在后来豪放派苏辛(苏轼辛弃疾)、周邦彦等人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2)内容上,使词由雅转俗,扩大了词的境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柳永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境,涉及时事政治与人民疾苦很少,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的词,如实反映了其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通俗明白、生动自然、十分口语化,对以往传统题材有所突破。(3)表现手法上,柳永善铺叙和白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词多用比兴,追求含蓄,在保有小令委婉含蓄的情况下,多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融叙事、写景、抒情与一体,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黄庭坚的诗歌主张?答:“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1)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黄诗主张学诗要循序渐进:第一步要多读前人的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积累佳句善字,熟练掌握练字、造句、谋篇等写作技巧,以备创作时候使用,并称此为“作诗之器”;第二部再力求新变,打破技巧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题意可诗后》,《豫章黄先生文集》)“点铁成金”出于《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在这里,他表现了求变创新精神,不能说只是剽窃。所谓“点铁成金”,就是要求取古人“陈言”要经过诗人的重新陶冶为我所用。“夺胎换骨”出于惠洪的《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夺胎换骨”,就是运用新的语言形式,创出新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2)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所谓“以俗为雅”就是提倡诗要达到一种高格,要有所创新。他在《再次韵杨明叔序》中提出:“试举一纲而张万目,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黄诗的意象多取日常生活,常随机而发,奇妙活泼,而语言则从寻常俗语锻炼而成,打破古文言的繁琐格式,在典雅的语言中加入民间语、俗语,加上修辞的运用,使得达到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答:李白:豪放飘逸、自然清新。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主观色彩,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明快,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的手法。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善选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寓主观于客观,内容广博,体式多样,语言真实细腻、精确传神。李清照:婉约清新、忧愤深沉。善用白描法,倾诉真挚情,。前期的词多写闺情,后期的词多表达她的爱国主义思想。拥有真挚朴素的情感(《如梦令》《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菩萨蛮》)、情景交融的意境(《一剪梅》《蝶恋花》)、创造性的语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伤心欲绝的愁苦心情)和多样性的创作手法李煜:(1)直言坦率,真切动人,如《浣溪沙》把宫廷享乐生活表现得如此真实;再如《菩萨蛮》毫不隐晦,直言情事;(2)忧愁深广,感慨遥深。李后主的词欢少苦多,感慨今昔、身系国家,写尽人间的忧伤情感,哀婉动人。如《破阵子》《虞美人》《浪淘沙》。词中贴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造成良好的艺术效果(3)譬喻新颖,工于白描。直抒情感,不堆砌典故,不浓词艳语,语言通俗晓畅,自然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不像温词的冷静,王国维曰“后主之词,真所谓用血书者也”(4)后主词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表现生活能力。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商隐感伤色彩形成的原因?答: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感伤因子来源于他家庭的不幸,仕途的坎坷,爱情的悲苦、政治追求的失意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长期郁积的伤痕累累和灵魂无以聊赖的感伤情节,形成了李商隐忧郁悲美的创作倾向。由于所处的时代和遭遇,使他感到现实世界中的残酷无情以及崇高美的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中消沉、幻灭从而对时代、对人生和对爱情的感伤。如:李商隐晚年《锦瑟》词调沉重又悲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正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幽怨悲凉的锦瑟声引发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深陷牛李之争,最终穷困潦倒,极其凄凉。因此可以看出李商隐诗歌中所隐含悲伤色彩与其亲身经历息息相关,是其悲惨人生的真实写照。在《无题》中,李商隐用精巧的比喻,缠绵的意象,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独特的心灵感受和最真切的人生体验。所以说,李商隐的感伤以自我为主又扩大到为国家、社会,最终形成了他作品的基调与风格,这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独特个性是分不开的。左思《咏史》的表现意义?艺术内涵?答:左思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魏晋时期,虽有振世济困的志向和令洛阳纸贵的才华,却因为处于寒门,终究得不到重用。表现意义:左思的这首咏史诗实际上是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对严酷的门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不满和批判。“郁郁润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诗人从润底松和山上苗起兴,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以“润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用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其实在诗人看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艺术内涵:(1)在魏晋诗坛上,用诗来抨击门阀制度,左思是第一人,左思的《咏史》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他在咏史诗方面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和开创性的意义;(2)他以古喻今,从切身之痛出发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借古人古事以书写自己的胸怀,揭露了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其慷慨激昂之气、质朴豪迈之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3)《咏史》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在表现上也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写作:根据诗的思想主旨、艺术特色,基于对作品的理解,提炼主题,写500字赏析,要例句文本。诗:1.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答:《南陵别儿童入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歌行体作品。人们称李白为“诗仙”,认为他是一个仙人,因为除了仙人,无人可以像他一样佳作随口便是、挥手即作。但“诗仙”也有失态之时,《南陵别儿童入京》便是失态之作。仅由题目来看,“入京”便可以说明失态的原因了。三十多岁的“老男人”了,尽管名声在外,却只得儿童为伴,不被重用,甚是遗憾。听闻皇帝要见他,再是洒脱豪迈的“诗仙”,也不得不放下“仙人”的态势,火速入京了。“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描写了好一幅田园丰收美景,若是换了陶渊明,莫说五斗米,五十斗、五百斗都不换,但李白不同,白酒新熟,亦饮;黄鸡啄黍,亦烹,衬托出了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得到赏识的“诗仙”“呼童烹鸡酌白酒”好生欢喜。家人更是欢喜,以至“儿女嬉笑牵人衣”,但我想儿女牵衣不只是欢喜,恐怕更多的还是对父亲离家的不舍。谈完家人的情形,诗人自己也不例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自慰是为何呢?千金散尽的痛苦,终南空守的孤寂,怀才不遇的悲愤……在此刻,随酒水而散去,悲喜过后,一人起舞,虽与日争辉,但这日是落日,正如诗人已不年轻,亦是悲喜交加。“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一个“苦”字,道尽了诗人多年的苦楚。但转瞬之间,便又有了动力,遥远的长安仿佛近在咫尺。诗人有着无限的精力,只为快马加鞭,早日入京。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人想起昔日自己不被重视之时,区区愚妇也可轻视诗人。一个“轻”字说明了他人的态度,才学再高,没人重用,自然也无人重视,但沉痛已然成为过往,诗人重生斗志,辞家之后奔向秦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著名、最传神的一句。十数年的痛苦、孤寂、悲愤……都已过去了。仰天大笑,宣告着自己的成功,我辈又岂能是蓬蒿人,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工整的对偶,却给人一个一鸣惊人、与众不同的诗人形象,这是何等的自负,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显“诗仙”风采。失态的“诗仙”,展示出了他丰厚的诗词功底,但亦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纵然失态,仍不失为人间佳话。好一个失态的诗仙,好一个仰天大笑的李白。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采用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诗人宗召他入京的召书时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充分表达了其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境。2.杜甫《蜀道难》《登高》《长恨歌》《蜀道难》: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这首诗意在送友人入蜀。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回肠荡气之感。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億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的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感慨,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重复了两次,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超越时空限制而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高标)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回川)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砍崖转石万墊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鬼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遂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读来令人心潮激荡。《登高》:此诗是杜甫在五十六岁的一个秋天写的。一天他独自登高临眺,百感交集,眼前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两句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诗人却强烈地感受到:风、猿、鸟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写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复杂的感情,语言极为凝炼。“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有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整首诗句式工整押韵,格调慷慨激越、气势雄浑,浑然一体。前两联写登高所闻所见,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融情于景,从一生的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沉郁而悲壮。《长恨歌》:这首抒情成分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婉转曲折、催人泪下。整首诗语言优美和谐、婉转流畅,充分发挥了歌行体的特点,读来缠绵排侧,令人回肠荡气,显示了诗人过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长恨歌》共分四大段首先,从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作者用了隐喻的笔法,这一层写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唐明皇整日沉迷于美色中,连早朝也不上,误国误民,揭露了玄宗的荒淫无度。第二层,写的是因为重色而导致的安史之乱,玄宗皇帝出逃,贵妃被赐死。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在描绘贵妃死后,君王对贵妃的思念之情,从此生死两重天。第四段“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的是贵妃在思念君王,在得知皇帝派使者到来时,“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体现出贵妃的思念之情之切。诗人通过层层渲染,将叙事、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婉转细腻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又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如此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特点,让人物的思想感情更深遂丰富,使诗歌富有艺术的感染力,是浪漫与古典兼具的绝妙典型,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不愧为千古绝唱。3.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这首词是在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后,伤于人事所写。这时期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开头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的叠词来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乍暖还寒”的气候,又怎能修生养息,酒难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满是愁,用酒之淡衬托词人内心极其的苦楚愁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是化用温庭筠的《更漏子》,虽为化用,但却善于融化前人的语句,自成意境天衣无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化多为少,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整首诗都用了悲凉凄惨的语调,以此来表现自己痛苦的心境,语句似浅实深。上片开笔连用七组叠词字,下片借眼前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诗笼罩在一片凄凉悲苦的氛围当中。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忽起的秋风、天上的大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这种浓重的愁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凄苦悲切的心境,强烈震撼读者的心,极赋有感染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反映了初婚少妇沉溺于爱情,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这首词笔调清新,风格细腻,展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玉簟秋”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人间悲欢离合的情感象征,借秋景的冷落萧条,季节的变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抒发独处时孤独寂寞的内心感受。于是她想到了“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借泛舟来消愁的方法,这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的表现出了她的神态和举动。昔日双双泛舟,而今独上兰舟,人在船上,心里却仍然想着丈夫,“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至望眼欲穿之境地,忽然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又回到现实中来,表明了思夫之情更深了。下片在舟中见“花自飘零水自流”极为伤怀。花飘水流、光阴易逝,青春也像花一样空自凋残,两个“自”表达了这种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由此再转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直至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眉头”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才下”“却上”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到内向,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这是女词人特有的深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为真实,几声慨叹,荡气回肠,可谓道不尽情丝千千缕,诉不完离愁事事休。4.李商隐《锦瑟》《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这么多弦,来抒发哀伤的情愁,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的则是青春恋爱的年华。颔联用了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的寓言典故,隐匿着美好虚幻的情境,上句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下句杜鹃之凄音引起诗人无限悲伤难言之情。一个"托"字妙笔奇情,表达了诗人之托春心于锦瑟,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颈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茫。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阀;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皎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朦胧的体悟。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自问自答,诗人回首看往年旧事,追忆往日情缘,但却只留下了现实的体悟合苦涩的哀痛。整首诗借助于工整的对仗,凄清的声韵,迷离的气氛等多种因素的多层联系,使全诗笼罩着一层哀怨凄迷的情调气氛,加强了整体感,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走向没落的晚唐时代才人志士的悲剧心理和对自己悲剧命运感到迷阀的情绪。5.苏轼《定风波》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渲染出狂风骤雨的景象,“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在雨中照常徐徐行步,呼应了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的“谁怕”。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表现出旷达豪放的胸襟,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萧瑟”之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油然而生。6.蒋捷《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三个时期,三种心境,三幅画面,以“听雨”为线索,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概括了从少到老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总是无忧无虑放荡不羁,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在悠闲与得意中对春花与秋月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一览无余。江山已改,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蒋捷的这首词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少年歌楼听雨,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壮年客舟听雨,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寄居僧庐、寂寞孤独,隐含亡国之痛。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按时间顺序,一以贯之。7.岳飞《满江红》此词上片写作者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作者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气愤填膺。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词的下片抒写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于国家朝廷的赤诚之心。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一腔忠愤,碧血丹心,肺腑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气足。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8.“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慢慢老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21-12-04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