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婉约派经典诗词

婉约派经典诗词

举报
开通vip

婉约派经典诗词婉约派经典诗词 婉约派经典诗词: 1、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4、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

婉约派经典诗词
婉约派经典诗词 婉约派经典诗词: 1、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4、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5、无题(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6、《我浓词》 你浓我浓,忒煞多情,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你我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7、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锦瑟(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相见欢(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0、青玉案 元夕(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豪放派的经典诗词: 1、北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北宋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北宋 苏轼----定 风 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南宋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南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南宋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8、南宋 姜夔---- 扬 州 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9、南宋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婉约派:格律精严、风致醇雅、局于艳科。 豪放派:纵横开合、开拓创新、豪不就律。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无 ”等)为法宝。如前所述,本来他们的作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一字无来处 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尽是“凄凄惨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乏一种激人奋起的力量。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健而为人所称道。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陆游是南宋杰出的诗人,精通音律,诗词俱佳,他曾“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见《历代诗余》引),足以证明苏轼的成功。 语言上,苏东坡也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多方面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尔也运用口语,只要是能恰当的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任何词语他都敢用,从而形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新朴素、明快畅达的语言风格。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蝶恋花》)等等,都明白如话,自然清新,生动准确。 可以说,正是因了苏轼的大胆革新,才使词脱离了音乐的羽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 谈到这一点,不妨引一段故事: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东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问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树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引)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轼与秦观,亦可推及豪放婉约两派在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 如果说在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大大超出了婉约派,那么在艺术上,应该说两派各有长短。具体说来,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 无昂扬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最后,引用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于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说明。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 派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禎加以补 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见《花草蒙拾》)这些 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川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 分别为其代表作者。这几乎已成为宋词研究中的通论。前代论词者多崇尚婉约 而以豪放为别调,近世论者则有独推豪放为积极而以婉约为低靡。那些硬把宋 代词人划分为对立的两派并在其间强分优劣的,均不免有其片面性或属机械论, 有些学者完全否论两种风格流派的存在,也似矫枉过正。按词中之豪放与婉约 乃属艺术风格范畴,犹南宋严羽论诗“大概”有“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 清姚鼐论散文风格之分阳刚与阴柔,近世王国维论美学之有宏壮与优美。两种 概念本身有着相当的模糊性,两者相互关系也是辩证的,并非壁垒分明。宋代 词人之分派乃后人参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大概的归纳,不是说其作品 都是清一色,不妨碍他们创作或欣赏多种艺术风格,尤其大作家往往是多面手, 更不是说婉约、豪放之外,词坛别无其他艺术风格存在。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 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 “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 “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 立。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境,碧树红花相掩 映。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评云:“亦婉约可爱。”此诗情 调一如小词。“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 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 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 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 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 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 主张。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 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 并不婉约之作。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音律欲其协, 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 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说是对婉约 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 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有些论者对原来也许并无专门寄托的委婉 隐约之词,也深求其微言大义,如清代词论家张惠言《词选》评欧阳修《蝶恋 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句句为之落实时 事,以为讽喻政治,那就不免穿凿附会,反而缩小这些词作的感慨万端而难以 名状的典型意义。 婉约词自有其思想艺术价值,已见上文。然而有些词人把它作为凝固程式, 不许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过于追求曲折隐微以至令人费解,这就走 到创作的穷途了。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 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 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 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 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又其《与鲜于子骏书》云: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 歌子,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了说明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这里谈到的近 作当即其《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中抒写自己“亲射虎, 看孙郎”的豪概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与辛弃疾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裂”(《贺 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 强音。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 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 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即为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 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有些豪放词的作者气度才力不 足而虚张声势,徒事叫嚣,或堆砌过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 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使词坛呈 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 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 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 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董士锡说秦观词云: “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 十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刘过词 为辛弃疾词“附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婉转”。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 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诣。
本文档为【婉约派经典诗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28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