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终稿]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终稿]

举报
开通vip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终稿]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终稿]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逝世,並無遺下男性後嗣,而根據卡爾六世於1713年所頒布的《1713國事遺詔》,其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有權承襲其奧地利大公之位,而瑪麗婭?特蕾西婭的夫婿弗蘭茨?史蒂芬則可承襲其神聖羅馬帝國帝位。可是,法國、西班牙、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撒丁、皮埃蒙特、那不勒斯王國並不承認《1713國事遺詔》,而德意志三大諸侯國 - 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更極力協助瑪麗婭?特蕾西婭的表姐夫,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登上神聖羅...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终稿]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终稿]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逝世,並無遺下男性後嗣,而根據卡爾六世於1713年所頒布的《1713國事遺詔》,其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有權承襲其奧地利大公之位,而瑪麗婭?特蕾西婭的夫婿弗蘭茨?史蒂芬則可承襲其神聖羅馬帝國帝位。可是,法國、西班牙、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撒丁、皮埃蒙特、那不勒斯王國並不承認《1713國事遺詔》,而德意志三大諸侯國 - 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更極力協助瑪麗婭?特蕾西婭的表姐夫,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登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是為卡爾七世)。至此,戰爭已不可避免,因此反奧陣營裡最積極的一方,普魯士在1740年12月16日正式向奧地利宣戰。奧地利則聯合英國、波希米亞、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及俄國,抵抗反奧陣營的入侵。以兩次西里西亞戰爭為骨幹並且長達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正式爆發。 [編輯] 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 [編輯] 普軍出擊 戰事爆發初期,奧軍在各處均處於不利位置。1740年12月,腓特烈大帝和施維林元帥率領八萬普軍南下突擊西里西亞,短期之內毫無防禦準備的奧地利駐軍被擊潰,首府布雷斯勞(Breslau)陷落,只有尼斯堡(Niesse)等幾個孤立堡壘仍然堅守。但是圍城戰向非普軍所長,腓特烈率兩萬普軍屯兵尼斯堡堅城之下,準備長期圍困。1741年4月,奧地利元帥奈伯格(Neipperg)領兵近兩萬,突然從西里西亞東面的摩拉維亞境內發起進攻,來救尼斯堡,由此在莫爾維茨村引發莫爾維茨會戰(Mollwitz)。普王腓特烈親率2.16萬人奈伯格將軍統率的1.9萬奧軍在此處決戰。普軍在步兵與火炮上佔優,而奧軍則在騎兵上佔優,雙方激烈交戰,最後奧軍因不敵普軍的猛烈炮火,被逼撤退。 與瑪利亞?特蕾西亞敵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卡爾七世[編輯] 各 國參戰 在莫爾維茨會戰後,普魯士與法國、巴伐利亞、 薩克森和西班牙結盟進攻奧地利,以加強攻勢。1742年1月,奧軍主動進攻巴伐利亞,以逼使巴伐利亞退出戰爭,並從而進逼波希米亞。普王腓特烈立即親率普、法、薩克森三國聯軍共3.4萬人進逼至奧地利邊境,以圍魏救趙。在解除巴伐利亞與波希米亞的危機後,普軍調兵北向。格林的卡爾親王則率3萬奧軍拊其側背,從摩拉維亞方向抄後路向腓特烈進攻,於是1742年5月17日爆發查圖西茨會戰(Chotusitze)。經過一輪激戰後,雙方互有勝負,但奧地利的傷亡較大(奧軍損失6330人,普軍損失4800人)。因此,奧軍被逼撤退。 [編輯] 被逼停戰 1742年6月初,奧地利無法再戰,被迫向普魯士求和。並在該年7月28日與普魯士在簽訂《柏林和約》,以西里西亞及格拉茨公國割予普魯士為代價,兩國停戰,至此,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宣告結束。 [編輯] 奧軍反攻 奧地利並不甘心於這種屈辱的議和條約,因此便與英國、漢諾威、黑森、荷蘭結盟進攻反奧陣營除普魯士外的其他盟國。戰事重啟,至1742年底,波希米亞和巴伐利亞已被奧軍奪取。1743年2月8日,奧地利軍在特勞恩伯爵元帥的統率下,在義大利與莫特馬爾統率的西班牙軍隊決戰,結果雙方均損失慘重。1743年6月,以英軍及奧軍為主幹的聯軍約4萬人,由英王喬治二世與奧地利的奈伯格將軍統率,向阿沙芬堡進軍,與由諾阿耶元帥統率的法軍約6萬人在德廷根戰役(Dettingen)中大敗法軍。法軍不敵,被逼撤退。同時間,奧地利再與薩克森結盟,其軍勢變得更強。1744年夏,奧軍攻至法國的阿爾薩斯,並同時進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 [編輯] 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史蒂芬普魯士不願見到任何一方獲得全勝,尤其害怕奧地利獲勝之後,會回頭追討西里西亞,因此於1744年重新加入戰爭。8月17日,普魯士再度施展突襲攻勢,這次普魯士兵分三路:施維林元帥一路16,000人,利奧波德二世15,000人,自率主力4萬人以齊騰的1,300驃騎兵為先鋒,三路大軍採向心攻擊姿態,從西里西亞出發,大敗薩克森(上次戰爭的盟友,現在倒戈) ,再指向西里西亞正南方波希米亞的首都布拉格。1744年9月16日攻佔布拉格,繼續以62,000人的主力向維也納進軍,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正式揭幕。與上次一樣,奧軍因普軍的突然襲擊而在最初的數個月被其大敗。奧軍只得轉打消耗戰,奧地利軍總司令卡爾親王率5萬人回援,採取堅壁清野的方針派兵偷襲普軍的補給線,以截斷其彈藥及糧食供應,使腓特烈在波希米亞境內遭遇後勤補給困難,威脅腓特烈後路並成功消滅普軍近1.2萬人,約佔其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 [編輯] 以退為進 當腓特烈緩慢回撤至布拉格附近的時候,曾經想引誘卡爾出來決戰,但是10月份已經天寒地凍,查理親王又會合了薩克森盟軍,兵力增加至10萬人,於是腓特烈承認戰略上已無利可圖,準備緩慢撤回西里西亞。但是他這次又犯了一個錯誤:過於貪圖在波希米亞得到的土地,捨不得撤走分散各個要塞的守軍。結果普魯士野戰軍一撤,這些據點被奧軍逐一拔除,總共白白損失了3,000人。當普軍分路渡過易北河撤回西里西亞境內的時候,因為傷病和逃散,普軍一仗未打就損失了一半力量。經過這次戰略挫折,腓特烈認識到,因為普魯士本身人口有限,軍中很多是德意志其他邦國的雇傭兵,這樣的軍隊,必須要有鐵的紀律才能凝聚成戰鬥力,而且絕不能分散使用。只准集中,不准分散,這是腓特烈後來一直記取的一個教訓。1744年11月26日,普軍因欠缺彈藥及糧食供應,只得退出布拉格,撤至西里西亞,轉為戰略防禦,儘管戰略上受了一次挫折,但是腓特烈在戰場上並沒有失敗,他將計就計,裝做向西里西亞首府佈雷斯勞撤退,引誘卡爾親王走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山地,追擊到西里西亞的平原上,以 便以一次乾淨俐落的戰役徹底擊敗奧地利。1745年初,奧軍擊敗法軍和巴伐利亞軍,並於該年5月,攻至西里西亞。5月26日, 普軍約5.9萬人在西里西亞的霍亨弗里德堡埋伏。6月4日清晨,霍亨弗里德堡戰役爆發(Hohenfriedeberg),普軍再度施展其拿手好戲,突襲奧地利與薩克森聯軍,使得奧薩聯軍損失慘重,被逼撤退。 [編輯] 再度議和 1745年9月30日,奧薩聯軍在索爾戰役再度與普軍決戰,但又被普軍擊敗。奧地利經過兩次西里西亞戰爭,四次大戰役全部失敗,但是瑪麗婭?特蕾西婭大公的抵抗決心仍然堅韌不拔,1745年年底,奧地利準備集中主力從波希米亞出發,撇開北面西里西亞的腓特烈,向西北方向,越過薩克森,直接攻擊西方的布蘭登堡本土,爆發凱撒斯多夫會戰(Kesselsdorf)。這次敗仗徹底打消了奧地利和薩克森與普魯士為敵的信心,為免損失加劇,奧地利、薩克森在衡量得失後只得在該年聖誕日與普魯士簽訂《德雷斯頓和約》。奧地利以西里西亞全境割予普魯士為代價,換取普魯士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為奧地利大公,及其夫婿弗蘭茨?史蒂芬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2,退出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宣告結束。 此後,奧地利再與俄國結盟,並與法軍在奧屬荷蘭、義大利北部及海上進行戰鬥,互有勝負。1746年,法國由於知悉俄國援軍即將抵達奧屬荷蘭,決定與英、奧議和,於是簽訂《亞琛和約》3,和約確定普魯士在西里西亞的領土主權;並讓西班牙與薩丁得到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部份領地;法國則放棄其在印度的殖民地;統治神聖羅馬帝國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正式建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至此完全結束。 [編輯] 影響 [編輯] 普魯士 普魯士的陸軍在這場戰爭裡充份地表現了其卓越的質素,並且在戰後獲得大片土地,從此成為德意志地區除奧地利外最強的邦國。 [編輯] 戰略改變 這場戰爭的決戰數量較此前的三十年戰爭、大北方戰爭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為少,改為以大量的消耗戰消耗敵軍的戰鬥力,影響了18世紀的大部份戰爭的戰略,使得整個18世紀的戰爭均著重消耗戰,直至拿破崙戰爭時才出現改變。 [編輯] 戰術改變 線式戰術在這場戰爭裡開始顯得有心無力,普軍對其進行了改革,發明了「斜線式戰術」的新型線式戰術,使得攻擊力大增,並成為日後戰爭的主要戰術之一。 斜线阵,又名梯形阵,军队阵式的一种,亦是一种战术思想。顾名思义,斜线阵式是以军队斜线式伫列的阵形作战,或以左至右倾前(右斜阵式),或以右至左倾前(左斜阵式)。 它最早的运用,是在古希腊底比斯的名将伊巴密浓达的留克特拉战役。当时针对希腊重步兵方阵一线平推平均分布兵力的特点,其无法在不将列数减少的情况下排出与斯巴达军相同长度的阵形,伊巴密浓达放弃尝试排出与斯巴达相同长度阵形,集中兵力于一翼,改为将左翼的列数增多,由传统的八至十二列改为五十列,力求获得突破。但是有强就有弱,如果自己加强的一侧获得胜利,而削弱的一侧被对方突破,仍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受到削弱的一翼,就把它向后回缩并延迟战斗,尽量拖延它与敌人接触的时间,其加强了的左翼则以双倍速度冲向斯巴达军,希望加强的一翼能够求得决定性的突破。就在这一战,他用这战阵击败了斯巴达精锐部队。 后来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发现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开始,欧洲军队为 了充分发扬火力,采取横形阵,威力固然大大提高,但是也存在分散使用兵力的弊病。为了发扬火力,横队队形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在保持横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呢,于是他就“重新发明”了伊巴密浓达的斜线阵形,将它运用于现代,并在索尔战役及罗斯巴赫会战中取得辉煌成果,令得此阵式名扬天下,各国更纷纷模仿。 斜线阵现今是陆军的基本阵式之一,尤其用于装甲部队,坦克。此阵式亦受战机及防暴警察所采用。 霍亨弗里德堡战役(Battle of Hohenfriedberg,德语:Schlacht bei Hohenfriedeberg),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在1745年6月4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 [编辑] 会战之起 1740年12月,腓特烈大帝和施维林元帅率领八万普军南下突击西里西亚,短期之内毫无防御准备的奥地利驻军被击溃,首府布雷斯劳陷落,只有尼斯堡(Niesse)等几个孤立堡垒仍然坚守。但是围城战向非普军所长,腓特烈率两万普军屯兵尼斯堡坚城之下,准备长期围困。1741年4月,奥地利元帅奈伯格(Neipperg)领兵近两万,突然从西里西亚东面的摩拉维亚境内发起进攻,来救尼斯堡,由此在莫尔维茨村引发莫尔维茨会战。 [编辑] 两军交锋 奥军突然发起反攻的时候,正值普军主力围城陷于僵局,分散兵力四出搜集草料给养之际,更糟糕的是,整个冬季,占领西里西亚的普军都没有采取任何巩固新占领区的措施,因此奥军可以没有任何障碍长驱直入,当腓特烈和施维林紧急收拢普军主力的时候,奈伯格元帅的机动技巧更胜他们一筹,抢先进至尼斯堡城下解围,自己背靠坚城,反而把原本围城的普军隔绝在尼斯河对岸。4月10日,腓特烈完成 紧急集结,率21,600普军,以5路纵队向尼斯堡城下的奥军19,000人进攻。腓特烈一生战役基本都是处于兵力劣势,善于以少胜多,但这次是他为数不多的兵力对比占据优势的会战之一。步兵上普军精兵16,800人对奥军1万素质良莠不齐的步兵,但是在骑兵上,奥地利的8,000精骑对普军4,000人占有优势。普军在步兵与火炮上占优,而奥军则在骑兵上占优。 因为缺少优秀骑兵的缘故,战前普军侦察不力,腓特烈事先并不清楚奥军主力的具体位置,因此过早将行军纵队展开成横队作战队形,而敌军还在远处,这样就丧失了战术上先发制人的优势。双方阵线呈南北展开,普军在东奥军在西,两军的北侧翼突前。中午1点半,奥军左翼罗默尔(Romer)骑兵师4,500人首先发动进攻,很快击溃普军右翼顶端的2,000骑兵,腓特烈本人亲自赶往也不能阻止右翼败退 之势。接着,奥地利骑兵又进攻普军左翼,在激烈的战斗中,奥地利的罗默尔和普鲁士的舒伦堡(Schulenberg)两位骑兵将军全都阵亡。 短兵相接的惨烈战斗,和两翼的暂时挫败,把初次指挥大战的腓特烈吓得不轻,下午4点,他把指挥权交给施维林元帅,自己带少数近卫退出战场休息,以为自己的第一次战役已经这样不光彩地一败涂地。但是他没有想到,普鲁士步兵的素质在不利的战场形势下发挥了关键作用:施维林指挥步兵岿然不退,击退奥地利骑兵和步兵一次又一次进攻,最终是普鲁士军队的纪律和意志力和施维林的指挥,为腓特烈赢得了这艰难的第一场战役的胜利。奥地利步兵主力战斗力不强,最终不得不承认失败,撤出战场。是役普军损失4,850人,奥军损失4,550人,几乎相等。 [编辑] 战役影响 作为后来欧洲历史上的一代名将,腓特烈的第一次战役赢得并不太光彩。但是一个象腓特烈那样具有哲学家头脑和思辩能力的人,善于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和汲取教训是他的长处。首先,年轻的腓特烈受施维林等元老的影 响太深。本来腓特烈战前很久就想让普军先巩固占领区修筑工事,并且适当集中兵力。但是施维林元帅主张先解决粮草供应问题,腓特烈没有坚持己见,否则也不会造成战前分兵那样的尴尬局面。自这场战役之后,腓特烈学会了凡事依靠自己的判断,再也没有被部下将领的不同意见所左右。第二个教训是,普鲁士军队的侦察能力和骑兵急需加强,没有精锐骑兵,也就没有好的侦察。 在莫尔维茨会战后,法国、巴伐利亚、 萨克森和西班牙纷纷加入普鲁士阵营,英国则跟奥地利结盟以打击法国。但是普鲁士反而进入休整,因为腓特烈的目的是吞并西里西亚,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他没有兴趣为巴伐利亚公爵夫人的继承权或卷入法奥的世仇之中。而奥地利,也急于把奈伯格元帅的军团用于抵抗法国和巴伐利亚,所以普奥之间达成秘密休战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查图西茨会战(英语:Battle of Chotusitz;德语:Schlacht bei Chotusitz),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在1742年5月17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 1740年12月,腓特烈大帝和施维林元帅率领八万普军南下突击西里西亚,在莫尔维茨村引发莫尔维茨会战。普王腓特烈亲率2.16万人奈伯格将军统率的1.9万奥军在此处决战。最后奥军因不敌普军的猛烈炮火,被逼撤退。在莫尔维茨会战后,普鲁士与法国、巴伐利亚、 萨克森和西班牙结盟进攻奥地利,以加强攻势。1742年1月,奥军主动进攻巴伐利亚,以逼使巴伐利亚退出战争,并从而进逼波希米亚。腓特烈亲率普、法、萨克森三国联军共3.4万人进逼至奥地利边境,在解除巴伐利亚与波希米亚的危机后,普军调兵北向。卡尔洛林亲王便率3万奥军拊其侧背,从摩拉维亚方向抄后路向腓特烈进攻,于是1742年5月17日爆发查图西茨会战。 [编辑] 两军交锋 这次战役,普鲁士的战前侦察仍旧不好,腓特烈曾经判断奥军将从南面进军,只有7、8千人,而实际上,奥军主力28,000人从北面进逼普军副司令,小安哈尔特-德绍亲王利奥波德二世率领的普军2/3兵力。侦察不力使得普鲁士在开战的时候有被分割消灭的危险,所幸腓特烈最终查知真实的战场形势,应对极为迅速,5月17日凌晨5点强行军向副司令小利奥波德亲王所部靠拢,7点半抢在奥军进攻之前会合。因此查图西茨战役是两军主力的一场遭遇战。时间紧迫,普鲁士军队没有时间充分展开队形,腓特烈的策略是,让两翼的骑兵率先发动进攻,以争取时间,把步兵列成阵线。实战序列,普军在北奥军在南,普鲁士右翼布登布罗克中将的35个骑兵中队,然后是腓特烈亲领23个营步兵,隐藏在一列小丘后边,奥军看不到他们。战线中段是吉茨中将的12营步兵,以查图西茨小镇为支撑点进行防御,再向左是瓦尔道中将的35中队骑兵。整个战线中段和左翼(吉茨和瓦尔道的部队)由小利奥波德亲王统一指挥。实际上,这个序列是后来才形成的,开战之初,普军两翼骑兵发动攻势,为步兵争取时间,起初普鲁士右翼的骑兵攻势进展顺利,突破了奥地利防线,但是巴登布鲁克中将没有能及时发展这个突破,反而停下来休整,重新编组队形,给了奥军一个组织反击的机会。在奥地利主力的反击之下,普鲁士骑兵被逐退,上午9点半被赶出战场。在左翼,瓦尔道将军的运气好一些,经过激战,不仅突破奥军战线,而且向战线中央迂回。 比两翼所发生的激战稍晚,奥地利卡尔亲王集中中央步兵主力,向普军支撑点查图西茨小镇猛攻,利奥波德亲王也集中力量死守,吸引奥军攻势。上午9点,小镇在猛攻之下失守,但是普鲁士军队没有崩溃,而是稍稍后撤,在镇外又组织起一条防线,显示出顽强和镇静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奥地利主力渐渐地被吸引到小镇周围,猥集一团,完全没有察觉到侧翼隐蔽的腓特烈所率普军。10点半左右,当腓特烈看到时机成熟,命令所部23个营步兵向奥地利中央卷击。普鲁士生力军就象在训练场上一样,排著整齐的队形,和著军乐鼓点,以纵队接敌,左转成横队,排枪齐射。在那个单支枪械火力和精确度不高的 年代,排枪齐射密集火力的杀伤效果是惊人的,奥地利中央主力受到奇袭,几乎立即土崩瓦解,再加上迂回战场的普鲁士骑兵的打击,30分钟之内,这场战役胜负已决。普鲁士损失4,800人,奥地利损失6,330人(各方资料对死亡人数数字有很大出入),腓特烈获得了由自己指挥的第一场大战役的胜利。 [编辑] 结果 因为和上次胜利之后一样的政治和战略理由,腓特烈并不想对奥地利穷追猛打。反而跟玛丽娅?特蕾西娅达成停战协定,奥地利承认普鲁士吞并西里西亚,普鲁士则单独退出战争,结束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留下英法奥巴伐利亚各方继续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廷根战役(德语: Schlacht bei Dettingen)发生于1743年6月16日,[2]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其中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直至现今为止,最后一次由英国国王亲自率军战斗的战役。英军与汉诺瓦、黑森等“国事遗诏军”(Pragmatic Army)(下称联军)共三万五千人,打败了由阿德里安?诺阿耶率领的二万六千名法军,虽然英法双方仍未宣战。联军称为“国事遗诏军”的原因是这支军队所属的数个国家都承认1713年国事遗诏及确认玛丽娅?特蕾西娅能继承哈布斯堡王朝。 联军最初于开战时有44,000人,包括16,000名英军、16,000名汉诺瓦军队、和小部分的奥、荷、和黑森军队。在战斗之前,法军切断了联军的补给线,联军因缺乏物资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令情况更坏的是,若撤退到哈瑙,在途中将要受到诺阿耶所率领的法军一连串的骚扰。[3] [编辑] 战斗 德廷根战役图联军走出阿马拉特?萨芬堡,沿着美因河北岸的一线行 军,并堕进了诺阿耶于德廷根村所设下的陷阱。在那里,流入美因河的一条小河的后面,诺阿耶安排了格拉蒙公爵率领军队拦截联军,这支军队沿着美因河南岸部署,炮兵在这里能毫无阻挡地攻击联军的左翼。其它的法军则在联军背后渡过美因河,向阿马拉特?萨芬堡进军。布满树木的山丘转移了格拉蒙公爵的位置,保护了联军的右翼。时间过了六个小时,英军开始在这个被局限的地方组织攻势。在这段时间里,乔治二世的座骑亦走失了。最终,格拉蒙公爵违抗了命令,[4]他急躁地下令皇家卫骑兵向联军进攻,起初获得了一些成果。可是,这些进攻迫使法军的火炮停止开火,而且削弱了法军的防守。联军之后的反击迫使格拉蒙公爵的军渡过了美因河,为联军开启了往哈瑙的退路,联军得以撤退及重新补给,法军的目的失败告终。 索尔战役(Battle of Kesselsdorf),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在1745年12月24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 奥地利经过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四次大战役全部失败,但是玛丽娅?特蕾西娅大公的抵抗决心仍然坚韧不拔,1745年年底,奥地利准备集中主力从波希米亚出发,撇开北面西里西亚的腓特烈大帝,向西北方向,越过萨克森,直接攻击西方的勃兰登堡本土。这次,坐镇首都柏林的“德绍老头”安哈尔特-德绍亲王利奥波德一世亲自出马,率领留守本土的25,000普鲁士军队,上溯易北河,迎著奥军正面东进,在腓特烈领主力赶来增援之前 ,在凯撒斯多夫会战中大败31,000奥地利和萨克森联军。这次胜利,彻底打消了奥地利和萨克森与普鲁士为敌的信心,为免损失加剧,奥地利、萨克森在衡量得失后只得在该年圣诞日与普鲁士签订《德雷斯顿和约》。奥地利以西里西亚全境割予普鲁士为代价,换取普鲁士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为奥地利大公,及其夫婿弗兰茨?史蒂芬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退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宣告结束。 Battle of Kesselsdorf
本文档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终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11-22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