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文档】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精品文档】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举报
开通vip

【精品文档】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精品文档】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Energy Efficiency Test Method for Industrial Boiler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10年X月XX日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目 录 1 总则„„„„„„„„„„„„„„„„„„„„„„„„„„„„„„„„(1) 2 测试的基本要求„„„„„...

【精品文档】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精品文档】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Energy Efficiency Test Method for Industrial Boiler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10年X月XX日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目 录 1 总则„„„„„„„„„„„„„„„„„„„„„„„„„„„„„„„„(1) 2 测试的基本要求„„„„„„„„„„„„„„„„„„„„„„„„„„„(5) 3 锅炉新产品热效率测试„„„„„„„„„„„„„„„„„„„„„„„„(6) 4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16) 5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17) 6 锅炉系统运行能效测试与评价„„„„„„„„„„„„„„„„„„„„„(20) 7 锅炉能效测试报告„„„„„„„„„„„„„„„„„„„„„„„„„„(25) 8 附则„„„„„„„„„„„„„„„„„„„„„„„„„„„„„„„(26) 附件A 主要符号和单位„„„„„„„„„„„„„„„„„„„„„„„„(29) 附件B 测试数据综合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33) 附件C 煤和煤粉的取样和制备„„„„„„„„„„„„„„„„„„„„„(48) 附件D 奥氏体分析仪吸收剂配制方法„„„„„„„„„„„„„„„„„„(49) 附件E 散热损失„„„„„„„„„„„„„„„„„„„„„„„„„„„(50) 附件F 网格法等截面的划分原则及代表点的确定„„„„„„„„„„„„„(51) 附件G 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盐量的测定方法„„„„„„„„„„„„(55) 附件H 烟气、灰和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容„„„„„„„„„„„„„„„„„(59) 附件J 常用气体的有关量值„„„„„„„„„„„„„„„„„„„„„„(60) 附件K 锅炉设计数据综合表„„„„„„„„„„„„„„„„„„„„„„(61) ,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规范工业锅炉产品热工性能、工业锅炉及其系统运行能效测试与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固定式工业锅炉及其系统的能效测试: (1)工作压力小于3.8MPa的蒸汽锅炉与热水锅炉; (2)有机热载体锅炉; (3)使用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者气体燃料的锅炉、电加热锅炉。 1.3 能效测试的方式与目的 1.3.1 新产品热效率测试 新产品热效率测试是指新设计并且制造的工业锅炉产品,在批量生产前,接受能效测试机构进行的锅炉产品热效率测试。能效测试机构根据锅炉产品的设计出力范围,选 、最低出力工况在内的不同工况进行热效率测试,以确定锅炉新产品的择包括额定工况 热工性能与能效水平,并且验证与锅炉设计热效率曲线的符合性。 1.3.2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是对使用过程中的工业锅炉,在安全、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热效率测试,以确定工业锅炉在实际运行参数下的能效状况。 1.3.3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 锅炉运行工况能效简单测试是对使用过程中的工业锅炉,在安全、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主要参数的简单测试,以快速、简单判定工业锅炉在实际运行参数下的能效状况。 1.3.4 锅炉系统运行能效测试与评估 锅炉系统运行能效测试与评估是对使用过程中的工业锅炉及其系统,在安全、稳定运行工况下的总体能效测试与评估。通过对工业锅炉及其辅机系统在一定运行周期内产生蒸汽量或者输出热量,燃料、电、水消耗计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且结合锅炉实际运行工况能效详细测试,评估工业锅炉及其系统的整体能效状况。 1.4 术语和定义 ,3,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1.4.1 锅炉出力 蒸汽锅炉的蒸发量、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热功率的通称。 1.4.2 固体燃料 任何在标准状态下以固态形式存在的燃料,包括煤、油页岩、甘蔗渣、木柴和 固体废料等。 1.4.3 液体燃料 任何在标准状态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燃料,包括燃料油、工业废液(如碱液、镁液等)。 1.4.4 气体燃料 任何在标准状态下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燃料,包括天然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城市煤气、液化气等。 1.4.5 高位发热量 单位质量(重量)的固体或者液体燃料、单位体积的气体燃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其中包括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时放出的热量。 1.4.6 低位发热量 单位质量(重量)的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体积的气体燃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中扣除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汽化潜热所得的热量。 1.4.7 输入热量 随每千克或者每标准立方米燃料输入锅炉的总热量,包括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和显热,以及用外来热源加热燃料或者空气时所带入的热量(电加热锅炉以输入电功率换算为热量)。 1.4.8 输出热量 通过蒸汽、水、有机热载体等介质由锅炉向外提供热量与进入锅炉的水、有机热载体等介质带入热量之差。 1.4.9 基准温度 为计算锅炉能量平衡中各项输入、输出与损失所确定的起算温度。 1.4.10 热工况稳定状态 热工况稳定状态是指锅炉出力和主要热力参数波动范围在5,内,其平均值已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运行状态。 ,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1.4.11 锅炉出力范围 锅炉制造单位提供的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大出力与最小出力的区间(其中包括 额定出力)。 1.4.12 锅炉热效率 同一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与输入热量的百分比。 1.4.13 锅炉热效率曲线 锅炉出力范围内不同出力所对应的热效率连接形成的曲线。 1.4.14 锅炉热负荷 锅炉所承担使用单位的热需求量。 1.4.15 锅炉额定工况 锅炉在设计额定出力和参数下运行的工作状态。 1.4.16 锅炉实际运行工况 锅炉满足用户实际热负荷需求运行的工作状态。 1.4.17 正平衡法 直接测量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来确定效率的方法。 1.4.18 反平衡法 通过测定各种燃烧产物热损失和锅炉散热损失来确定效率的方法。 1.5 主要符号和单位 见附件A。 2 测试的基本要求 2.1 测试工作程序 测试工作程序包括编制测试大纲、现场测试、测试数据分析等。 2.1.1 编制测试大纲 测试工作开始前,应当根据本方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测试任务、目的和要求制订测 试大纲。编写工作应当由熟悉本方法并且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承担。测试大纲至少包 括以下内容: (1)测试任务、目的与要求; (2)根据测试的目的、炉型、燃料品种、辅机系统特点确定测量项目; ,5,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3)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 (4)人员组织与分工; (5)测试操作程序和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 2.1.2 现场测试 按照本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现场测试和取样工作,并且记录相关测试数据。 2.1.3 测试数据分析 根据测试记录数据与化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按照测试任务要求形成结论性意见。 2.2 测试人员 测试工作负责人应当由熟悉本方法并且由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测试过程中的具体测试人员不宜变动。 2.3 测试仪器、仪表 (1)测试使用的仪器、仪表均应当是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并且具备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合格证或者检定印记; (2)试验前后应当对所用仪表加以检查,并且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3)按照测试大纲中测点布置的要求进行安装。 2.4 锅炉及其系统测试前检查 全面检查锅炉及其辅机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当予以排除。注意单台锅炉进行测试时,被测试锅炉的介质(汽、水、有机热载体)、燃料、排渣(灰)必须与其他锅炉相隔绝,以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2.5 预备性试验 为了全面检查测试仪器、仪表是否正常工作,熟悉试验操作程序及其试验人员的相互配合程度,并且确定合适的运行工况,可以进行预备性试验。 2.6 编写测试报告 按测试大纲中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对测试记录数据及燃料、灰渣、水样化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按照第7章的要求编写和提交测试报告。新产品能效测试应当形成完整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3 新产品热效率测试 ,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3.1 总述 (1)锅炉新产品热效率测试,除手烧锅炉、下饲式锅炉、电加热锅炉采用正平衡法外,其余锅炉采用反平衡法; (2)有机热载体锅炉按照热水锅炉测试方法进行; (3)蒸汽锅炉的出力如果由折算蒸发量确定,则应当扣除自用蒸汽量和取样量。 注3-1:能效测试除按照本规范第3章至第6章进行计算外,其他有关项目的计算见附件B的有关公式。 3.2 测试条件 3.2.1 产品资料 锅炉新产品热效率测试,制造厂需提供以下资料: (1)锅炉设计说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包括设计出力范围、设计燃料要求及燃料所属分类); (2)锅炉总图; (3)锅炉热力计算书(包括锅炉设计负荷范围计算热效率曲线); (4)锅炉烟风阻力计算书; (5)锅炉水阻力计算书; (6)锅炉使用说明书; (7)使用的燃油、燃气燃烧器型号。 3.2.2 被测试锅炉、辅机系统 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锅炉能够在设计出力、参数允许范围内安全、稳定运行; (2)辅机系统应当与锅炉出力相匹配,运行正常(应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3)测试所用燃料应当符合设计煤种要求; (4)锅炉及辅机系统应能满足试验大纲中各测点布置要求。 3.3 测试要求 3.3.1 热工况稳定 正式测试应当在锅炉燃烧调整到测试工况1h后,锅炉处于热工况稳定时开始进行。锅炉热工况稳定系指锅炉主要热力参数在不大于5,的范围内波动,并且平均值已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热工况稳定所需时间(自冷态点火开始)一般规定如下: (1)对无砖墙(快、组装)的锅壳式燃油、燃气锅炉不少于2h,燃煤锅炉不少于4h; ,7,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2)对轻型炉墙锅炉不少于8h; (3)对重型炉墙锅炉不少于24h。 3.3.2 锅炉额定工况测试参数要求及其折算 3.3.2.1 锅炉额定工况 锅炉额定出力及其设计出力范围计算热效率曲线是针对热工况稳定而言的,测试期间锅炉工况应当保持稳定,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1)锅炉额定出力实测值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符合图3-1要求; 注3-2:1折算蒸吨相当于1t/h或者0.7MW 图3-1 最大允许的出力波动值 3.3.2.2 蒸汽锅炉的压力允许波动范围 (1)设计压力小于1.0MPa时,测试期间内压力不得小于设计压力的85,; (2)设计压力为1.0Mpa至1.6MPa时,测试期间内压力不得小于设计压力的90,; (3)设计压力大于1.6MPa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5MPa时,测试期间内压力不得小于设计压力的93,; (4)设计压力大于2.5MPa并且小于3.8MPa时,测试期间内压力不得小于设计压力的95,。 3.3.2.3 过热蒸汽温度允许波动范围 (1)设计温度小于350?时,实测温度偏差控制在+10?至至20?之间; (2)设计温度大于等于350?时,实测温度偏差控制在+5?至10?之间; (3)每次试验中,实测过热蒸汽温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0?。 3.3.2.4 锅炉蒸发量的折算 当蒸汽和给水的实测参数与设计参数不一致时,锅炉的蒸发量的折算,按照公式 ,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3-1、3-2: h,hbqgs (3-1) (1)饱和蒸汽锅炉,D,Dzssc**h,hbqgs h,hgqgs(2)过热蒸汽锅炉, (3-2) D,Dzssc**h,hgqgs 注3-3:式中符号与单位见附件A(以下所有公式,除注明外,均同)。 3.3.2.5 温度影响测试效率的折算 (1)蒸汽锅炉的实际给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差宜控制在+30?至,20?之间,当实际给水温度与设计给水温度之偏差超过,20?时,测得的锅炉效率应按每相差,60?效率数值下降 1,进行折算,不足或者大于,60?,则按比例折算,在试验报告结果分析中对此予以扣除,对无省煤器的锅炉则不予扣除; (2)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进、出口介质温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宜大于?5?;当实际进出水温平均值与设计温度平均值之偏差超过-5?时, 应对测试效率进行折算;燃煤热水锅炉,出水温度与额定温度相差-15?效率数值下降1,;对燃油、燃气热水锅炉,出水温度与额定温度相差-25?效率数值下降1,,不足或者大于上述温度时,按比例折算;无论有无省煤器,在试验报告结果分析中对此均予以扣除,带有空气预热器的出水温度偏差的效率不进行折算,有机热载体锅炉效率折算参照热水锅炉进行; 3.3.2.6 热水锅炉压力要求 热水锅炉测试时的压力应当保证出水温度比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至少低 20?。 3.3.3 测试期间锅炉操作特别要求 (1)测试期间安全阀不得启跳, 锅炉不得吹灰,不得定期排污,连续排污一般亦应关闭;当过热蒸汽锅炉必须连续排污时,应当对排污量进行计量( 计入锅水取样量内),并且数量不得超过蒸汽锅炉蒸发量的3,; (2)测试结束时,锅筒水位和煤斗的煤位均应与测试开始时一致,测试期间过量空气系数、给煤量、给水量、炉排速度、煤层或流化床锅炉料层高度应当基本相同; (3)对于手烧锅炉在测试开始前和结束前均应进行一次清渣,测试期间至少包括一次加煤过程,结束时与开始时的煤层厚度和燃烧状况应基本一致。 3.3.4 各工况正式测试时间 (1)额定出力时,火床燃烧锅炉、火室燃烧锅炉、流化床锅炉等燃烧固体燃料(包括煤、甘蔗渣、木柴、稻壳等其他固体燃料)锅炉不少于4 h ,其余负荷每次试验不少 ,9,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于2h; (2)额定出力时,对于手烧炉排、下饲炉排等燃烧固体燃料(包括煤、甘蔗渣、木柴、稻壳等其他固体燃料)锅炉不少于5h ,对于手烧、下饲炉排等锅炉,测试时间内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加煤和出渣周期,其余出力每次测试不少于2h; (3)额定出力时,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锅炉不少于2h,其余出力每次测试不少于1h; (4)电加热锅炉,每次测试不少于1h。 3.3.5 各工况测试次数 锅炉新产品热效率测试工况的选择与测试次数按下述要求: (1)额定工况热效率测试,应当在设计额定出力的97,至105,内进行2次; (2)设计出力范围最低出力热效率测试,应当在设计最低出力的?5,进行2次; (3)设计出力范围中点处测试,应当在重点出力的?5,进行1次; (4)锅炉设计热效率拐点(或效率最高值)处测试,应当在拐点出力的?5,进行1次; (5)当设计最低出力大于或者等于额定出力的60,时,出力范围中点处测试可以不做。 3.3.6 有效测试 相同出力两次测试的效率之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燃煤锅炉不大于2,; (2)燃油、燃气锅炉不大于1,; (3)电加热锅炉不得大于1,。 3.3.7 有机热载体锅炉测试要求 (1)在计算有机热载体锅炉载热量时,有机热载体的比热容以其实测温度下的进、出口处比热容与在0?时的比热容的平均值为准; (2)当有机热载体锅炉无法测量锅炉热功率时,可测量每小时输入锅炉燃料热量,乘以锅炉热效率,即为锅炉热功率,按照见公式3-3。 1,5 (3-3) Q,Q,,,10r36 3.3.8 基准温度 测试基准温度选择测试地点的环境温度。 3.4 测量项目 ,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锅炉热效率测试、热工性能与能效分析测试的测量项目应当按照本规范表3-1、表3-2的规定,根据锅炉炉型、燃料品种、介质与介质输出形式等因素度确定,并且在试验大纲内予以说明。 表3-1 热效率测试项目 序序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 号 号 燃料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低位发热燃烧室排出炉渣温度、溢流灰和冷灰1 13 量 温度 ,O,CO) 2 液体燃料的密度、温度、含水量 14 排烟处烟气成分( 含RO22 炉渣、漏煤、烟道灰、溢流灰和冷灰3 气体燃料组成成分 15 的重量 炉渣、漏煤、烟道灰、溢流灰、冷灰4 混合燃料组成成分 16 和飞灰可燃物含量 5 燃料消耗量、电加热锅炉耗电量 17 自用蒸汽量 蒸汽锅炉输出蒸汽量(饱和蒸汽锅炉 测给水流量,过热蒸汽锅炉测给水流6 18 蒸汽取样量 量或者过热蒸汽流量),热水锅炉、有 机热载体锅炉的介质循环流量 7 蒸汽锅炉的给水温度、给水压力 19 锅水取样量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进、出排污量( 连续排污量,计入锅水取样8 20 口介质温度 量) 9 过热蒸汽温度 21 入炉冷空气温度 蒸汽锅炉的蒸汽压力,热水锅炉、有10 22 当地大气压力 机热载体锅炉的进、出口介质压力 11 饱和蒸汽湿度或过热蒸汽品质 23 环境温度 12 排烟温度 24 试验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表3-2 热工性能与能效分析测量项目 序序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 号 号 1 炉膛出口压力 8 烟道各段烟气压力 2 燃烧器前燃油、燃气压力 9 省煤器进、出口烟气温度 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气温度和热风3 燃烧器前燃油、燃气温度 10 温度 煤粉锅炉的煤粉细度和灰熔点、流化4 流化床锅炉密相区温度 11 床锅炉和层燃锅炉的燃料颗粒度组 成、燃重油锅炉的油粘度和凝固点 续表 ,11,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序序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 号 号 辅机(送风机、引风机、磨煤机、抛5 一次风风压或者流化床锅炉风室风压 12 煤机、炉排驱动装置、燃料泵、水泵 等)耗电量 6 二次风风压、风量 13 水处理装置耗电量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消耗7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 14 量 3.5 测量方法 3.5.1 燃料取样 (1)入炉原煤取样,每次测试采集的原始煤样数量不少于总燃煤量的1,,并且总取样量不少于10kg,取样应在称重地点进行;当锅炉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大于或者等于20t/h(14MW)时,采集的原始煤样数量不少于总燃料量的0.5,,煤和煤粉的取样和制备方法按照附件C进行; (2)对于液体燃料,从油箱或者燃烧器前的管道上抽取不少于 1L样品,装入容器内,加盖密封,并且作上封口标记,送化验室; (3)城市煤气及天然气的成分和发热量通常可由当地煤气公司或者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对于其他气体燃料,可在燃烧器前的管道上开一取样孔,接上燃气取样器取样,进行成分分析,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可按其成分进行计算; (4)对于混合燃料,可根据入炉各种燃料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发热量和全水分再按相应基质的混合比例求得对应值,然后作为单一燃料处理。 3.5.2 燃料计量 (1)固体燃料应当使用衡器称重(精度不低于0.5级),衡器应当经检定合格,燃料应当与放燃料的容器一起称重,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该容器重量应当各校核一次; (2)对于液体燃料应当由称重法或者在经标定过的油箱上测量其消耗量,也可用油流量计(精度不低于0.5级)来确定; (3)对于气体燃料,可用气体流量表( 精度不低于1.5级)来确定消耗量。气体燃料的压力和温度应在流量测点附近测出,用以将实际状态的气体流量换算到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流量; (4)按照反平衡热效率计算方法,试验燃料消耗量按照公式3-6、3-7、3-8、3-9进行反算得出,式中锅炉效率先行估取, 当计算所得效率值与估取值之差小于?2,时,计 ,1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算结果有效,否则重新估取锅炉效率作重复计算。 3.5.3 蒸汽锅炉蒸汽量的测量 (1)蒸汽量一般通过测量锅炉给水流量来确定,给水流量可用经标定过的水箱或者精度不低于1.0级的流量计来测定; (2)过热蒸汽量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蒸汽流量来确定,测量方法可用精度不低于1.0级的流量计测量,如果锅炉有自用蒸汽时,应当予以扣除。 3.5.4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介质循环流量测量仪表与方法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介质循环流量,可在锅炉回水(油)管道上,根据介质特性,采用精度不低于1.0级的流量计进行测量。 3.5.5 介质压力测量 蒸汽锅炉给水及蒸汽系统的压力、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系统压力测量应当采用精度不低于1.5级的压力表。 3.5.6 温度测量 锅炉蒸汽、水、空气、烟气介质温度的测量,可根据介质特性,采用精度不低于0.5级的温度计进行测量。对热水锅炉进、出水温度应当采用读数分辨为0.1?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3.5.7 烟气测量 (1)烟气测点应当接近最后一节受热面,距离不大于1m; (2)烟气测点应当布置在烟道截面上介质温度、浓度比较均匀的位置(约在烟道直 2 时,烟气温度测试应当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径的1/2至1/3处),当烟道截面积大于1m 按附件G的要求进行; RO 、O可用奥氏分析仪测定,CO可用气体检测管测定,奥氏(3)烟气成分测试,22 分析吸收剂按附件E方法配置;使用烟气分析仪测量时,测定RO 、O的精度不得低于221.0级,测定CO的的精度不得低于5.0级。 3.5.8 灰平衡测量与计算 为计算燃煤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及灰渣物理热损失,应当进行灰平衡测量。灰平衡是指炉渣、漏煤、烟道灰、溢流灰、冷灰和飞灰中的含灰量与入炉煤含灰量相平衡。通常以炉渣、漏煤、烟道灰、溢流灰、冷灰和飞灰的含灰量占入炉煤总灰量的重量百分率来核算。 ,13,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进行灰平衡计算时,应当对炉渣、漏煤、烟道灰、溢流灰、冷灰等各段灰渣进行称重和取样化验,对飞灰进行取样化验。当锅炉某一段灰或者渣无法称重计量时,则可通过测量飞灰浓度来进行灰平衡计算。 3.5.9 灰渣的取样 (1)装有机械除渣设备的锅炉,可在灰渣出口处定期取样( 一般每15min取一次),样品制备方法见附件C; (2)每次试验采集的原始灰渣样重量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Ad?40,时,原始灰渣样重量不少于总灰渣量的1,,并且总灰渣样重量不少于20kg;当总灰渣量少于20kg时,予全部取样,缩分后灰渣重量不少于1kg,漏煤与飞灰取样缩分后的重量不少于0.5kg; (3)在湿法除渣时,应当将灰渣铺开在清洁地面上,待稍干后再称重和取样。 3.5.10 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盐量的测定 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盐量的测定按附件G进行。 3.5.11 风室风压、风道风压和各点烟气压力测量 风室风压、风道风压和各点烟气压力可采用U型玻璃管压力计等仪表进行测量。 3.5.12 电耗量测量 电耗量可用电度表(精度不低于1级)和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5级)测量,每kWh热量按照3600kJ进行折算。 3.5.13 散热损失确定 散热损失按照热流计法、查表法和计算法三种方法之一确定(见附件E)。当采用 应当根据出力进行折算,按照公式3-4。 查表法时,锅炉散热损失q5 Dedqq (3-4) ,55edD 3.5.14 记录 除需化验分析以外的有关测试项目,应每隔10min,15min读数记录一次。对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进、出口介质温度应每隔5min读数记录一次。介质循环量用累计方法确定。 3.6 锅炉效率计算 3.6.1 正平衡效率计算 3.6.1.1 输入热量计算 ,1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按照公式3-5。 (3-5) Q,Q,Q,Q,Qrnet,v,arwlrxzy注3-3:式中Q是固体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燃用液体、气体燃料时,应当以相应的液体、net,v,ar 气体燃料低位发热量代入。 3.6.1.2 饱和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 按照公式3-6。 ,,,,Dh,h,,G,,,gsbqgss100,, (3-6) ,,100%,zBQr 3.6.1.3 过热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 (1)测量给水流量时的计算,按照公式3-7; Dh,h,G,,,gsbqgss (3-7) ,,100%,zBQr (2)测量过热蒸汽流量时的计算,按照公式3-8; ,,,,D,Gh,h,Dh,h,,Gh,,h,,,,,,,,,scqgqgszyzygsbqgss100,, (3-8) ,,100%,zBQr 3.6.1.4 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按照公式3-9; G,,h,hcsjs (3-9) ,,,100%zBQr 3.6.1.5 电加热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 (1)电加热锅炉输出饱和蒸汽时的计算公式,按照公式3-10; ,,,,Dh,h,,G,,,gsbqgss100,, (3-10) ,,100%,z3600N (2)电加热锅炉输出热水时的计算,按照公式3-11。 Gh,h,,csjs (3-11) ,,,100%z3600N 3.6.2 反平衡效率的计算 反平衡效率的计算,按照公式3-12。 ,15,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3-12) ,,,,100,q,q,q,q,qF23456 4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 4.1 总述 (1)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除手烧锅炉、下饲式锅炉、电加热锅炉采用正平衡法外,其余锅炉测试采用反平衡法; (2)实际运行工况下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出力按实测运行介质参数和循环量确定; (3)实际运行工况下蒸汽锅炉的出力由实测蒸发量确定。 4.2 测试条件 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热效率测试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与锅炉运行出力相匹配; (2)测试期间所用燃料应当保证使用同一品种和质量; (3)锅炉及辅机应当处于安全、热工况稳定的运行状态,锅炉热工况稳定是指锅炉出力和主要热力参数波动范围在5,内,其平均值已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4)锅炉及系统应当不存在滴冒漏现象; (5)锅炉及系统应当能满足试验大纲要求。 4.3 测试要求 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热效率详细测试应当符合本规范3.3.1、3.3.3、3.3.4、3.3.6、3.3.7、3.3.8的要求。 锅炉出力按照实际运行工况测试确定。 4.4 测量项目 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热效率详细测试所需测量项目与本规范3.4规定的热效率测量项目相同。 4.5 锅炉热工性能及能效分析测量项目 对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热工性能与能效分析测试,主要目的是对在用锅炉运行能效状况进行分析、考核。因此,可根据需要参照本规范3.4规定的热功性能及能效分析测量项目的规定进行选择。 4.6 测量方法 ,1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热效率测试采用的测量方法与本规范3.5规定的测量方法相同。 4.7 锅炉效率的计算 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和采用的计算公式与本规范3.6的规定相同。 5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 5.1 总述 锅炉运行工况能效简单测试采用反平衡法。 5.2 测试条件 在用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条件与本规范4.2条的规定相同。 5.3 测试项目 在用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项目见表5-1。 表5-1 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项目 序序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 号 号 1 排烟温度 6 飞灰可燃物含量 2 入炉冷空气温度 7 炉渣可燃物含量 3 排烟处一氧化碳含量 8 漏煤可燃物含量 4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9 试验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燃料工业分析数据(燃料收到基低位5 )、收到基灰分() 热值(QAnet.v.arar 5.4 测试要求 5.4.1 正式测试时间 (1)火床锅炉、火室锅炉、流化床锅炉等燃烧固体燃料(包括煤、甘蔗渣、木柴、稻壳等其他固体燃料)锅炉不少于1h ; (2)对于手烧炉排、下饲炉排等燃烧固体燃料(包括煤、甘蔗渣、木柴、稻壳等其他固体燃料)锅炉不少于1h,试验时间内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加煤和出渣周期; (3)液体燃料、气体燃料锅炉和电加热锅炉应不少于0.5h; (4)烟气测试不少于5次,每次间隔不低于5min,测试开始、结束时各1次。 5.4.2 测试次数 在用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次数为1次。 ,17,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5.4.3 基准温度 基准温度一般选择测试地点的环境温度。 5.5 测量方法 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简单热效率测试所规定的测量项目采用的测量方法与本规范 3.5条的有关规定相同。 5.6 参数的计算或者选取 ) 5.6.1 排烟热损失(q2 锅炉排烟热损失的计算,按照公式5-1 ,tt,,q,,pylk4,, (5-1) ,,,m,n,1,q,,2py,,100100,,,, 式中m,n为计算系数,与燃料种类有关,见表5-2。 表5-2 不同燃料的计算系数 燃料种类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油、气 m 0.6 0.4 0.3 0.5 n 3.8 3.6 3.5 3.45 5.6.2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3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按照表5-3选取。 q3 表5-3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 3 项目 单位 数值 , CO?0.050.05,CO?0.1CO,0.1CO (ppm) (CO?500) (500,CO?1000) (CO,1000) q, 0.2 0.5 1 3 5.6.3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4 (1)飞灰、漏煤、炉渣百分比(、、),按照表5-4选取; ,,,lmlzfh 表5-4 飞灰、漏煤、炉渣百分比 煤种 飞灰() 漏煤() 炉渣(冷灰)() ,,,lmlzfh燃烧方式 往复炉排 20,10 5 75,85 链条炉排 20,10 5 75,85 抛煤机炉排 30,20 5 65,75 流化床 50,40 — 50,60 煤粉炉 90,80 — 10,20 ,1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水煤浆 80,70 — 20,30 注5-1:在选取时,应满足。 ,,,,,,100fhlmlz (2)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计算,按照公式5-2。 q4 ,,328.66ACCC,arfhlmlz,, (5-2) q,,,,,,,4fhlmlz,,Q100C100C100C,,,net.v.arfhlmlz,,5.6.4 散热损失() q5 (1)锅炉额定出力下散热损失()可按表5-5选取; q5de 表5-5 锅炉额定出力下散热损失 t/h ?4 6 10 15 20 35 ?65 锅炉额定出力 MW ?2.8 4.2 7.0 10.5 14 29 ?46 散热损失q 2.9 2.4 1.7 1.5 1.3 1.1 0.8 5 (2)当锅炉实际运行出力与额定出力差大于25,时,q按公式5-3a、5-3b修正。 5 Ded (5-3a) qq,55edDsc Qed (5-3b) qq,55edQsc 5.6.5 灰渣物理热损失() q6 灰渣物理热损失()按照公式5-4计算。 q6 Act,,arhz (5-4) q,1,,,,6fh,,Q100,Crhz 式中为灰渣的焓(kJ/kg),层燃炉和固态排查煤粉锅炉炉渣温度按600?选取,,,cthz 流化床锅炉炉渣温度按800?选取)。 5.7 锅炉热效率计算 实际运行工况下锅炉简单热效率测试计算,按照公式5-5。 ,, (5-5) ,,1,q,q,q,q,qF23456 6 锅炉系统运行能效测试与评定 6.1 总述 工业锅炉系统运行能效测试与评定是通过测试与计量相接合的方式,对在用工业锅 炉及系统某个周期内的运行能效进行定量的评价。通过安装在锅炉设备或系统上的监测 ,19,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仪表及系统装置对规定周期内的运行参数或者数据进行记录和计量,计算出单台锅炉或锅炉房系统单位蒸发量或者单位输出热量所消耗的燃料量、电量、水量等,并且结合实际运行工况锅炉能效详细测试结果对锅炉设备或者系统进行能效评定或者评价。 6.2 设备与系统测试与评定条件 6.2.1 单台锅炉设备具备的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 6.2.1.1 锅炉蒸发量(输出热量)与燃料消耗量的检测、计量 (1)蒸汽锅炉累计的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累计输出热量的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 (2)累计燃料消耗量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燃料发热值的检测与记录; (3)锅炉配备主要辅机、辅助设备、水处理系统装置耗电量,包括燃煤锅炉鼓引风机、炉排驱动装置、炉前燃料加工装置、二次风机、机械出渣装置耗电量,燃油、气锅炉鼓引风机、燃料加压输送泵(装置)、重油加热及机械雾化装置耗电量,蒸汽锅炉给水泵、热水锅炉或者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泵耗电量,水处理系统装置耗电量; (4)蒸汽锅炉给水量、热水锅炉或者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补充量的检测、计量 6.2.2 锅炉系统具备的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 6.2.2.1 锅炉蒸发量(输出热量)与燃料消耗量的检测、计量 (1)蒸汽锅炉系统总累计蒸发量的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总累计输出热量的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 (2)锅炉系总统累计燃料消耗量检测、计量仪表及装置,燃料发热值的检测与记录; (3)锅炉系统所配备主要辅机、辅助设备消耗电量,包括燃煤锅炉鼓引风机、炉排驱动装置、炉前燃料加工装置、二次风机、机械出渣装置耗电量,燃油、气锅炉鼓引风机、燃料加压输送泵(装置)、重油加热及机械雾化装置耗电量,蒸汽锅炉给水泵、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泵耗电量,水处理系统装置耗电量的检测、计量; (4)蒸汽锅炉系统总给水量、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总补充量检测、计量; (5)相关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记录。 6.3 测试与评定要求 6.3.1 能效测试与评定周期 在用工业锅炉系统运行能效测试与评定周期应是使用单位根据生产周期或管理与考核周期所规定的周期;能效监督检验机构或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规规定的监督检验周 ,2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期。一般以月、季、半年、一年为周期单位。 6.3.2 检测、计量仪表 检测、计量仪表精度、安装、使用、检定等应符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检测、计量仪表、装置及系统应定期进行检验、维修和保养,以确保正常工作。 6.3.3 能效测试与评定数据 设备与系统能效测试与评定记录、计量数据应准确、连续、完整。 6.4 测试与评定项目 6.4.1 单台锅炉项目 (1)锅炉运行热效率; (2)蒸汽锅炉累计蒸发量;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累计输出热量。 (3)累计燃料消耗量、按低位发热值计算的燃料总发热量。 (4)单台锅炉所配备主要辅机、辅助设备总消耗电量,包括燃煤锅炉鼓引风机、炉排驱动装置、炉前燃料加工装置、二次风机、机械出渣装置耗电量,燃油、气锅炉鼓引风机、燃料加压输送泵(装置)、重油加热及机械雾化装置耗电量,蒸汽锅炉给水泵、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泵耗电量,水处理系统装置耗电量的检测、计量。 6.4.2 锅炉系统项目 锅炉系统是指锅炉房内全部锅炉或同一类型锅炉及辅机、辅助设备组成的运行系统。 (1)蒸汽锅炉系统总累计蒸发量,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总累计输出热量; (2)锅炉系统总累计燃料消耗量、按低位发热值计算的燃料总发热量; (3)锅炉系统所配备主要辅机、辅助设备总消耗电量,包括燃煤锅炉鼓引风机、炉排驱动装置、炉前燃料加工装置、二次风机、机械出渣装置总耗电量,燃油、气锅炉鼓引风机、燃料加压输送泵(装置)、重油加热及机械雾化装置总耗电量,蒸汽锅炉给水泵、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泵总耗电量,水处理系统装置总耗电量的检测、计量; (4)蒸汽锅炉系统给水量、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介质补充量。 6.5 测试与评定方法 6.5.1 单台锅炉相关数据 (1)锅炉运行热效率测试按照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进行; ,21,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2)蒸汽锅炉累计蒸发量按照锅炉主蒸汽出口蒸汽流量表考核周期计时开始与结束时的显示数据的差进行计算,见公式6-1;或者按照锅炉给水流量表考核周期计时开始与结束时的显示数据的差减去锅炉排污水量进行计算,见公式6-2a或者6-2b。 (6-1) D,D,Dd.ljd.jsd.ks (6-2a) D,D,D,Dd.ljdgs.jsdgs.ksdpw.lj ,,,d,, (6-2b) DDD,,,1,,,d.ljdgs.jsdgs.ks100,, (3)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累计输出热量按照安装在锅炉出口处热量表考核周期计时开始与结束时的显示数据的差进行计算(见公式6-3),或者通过安装在锅炉出口或进口处的流量表、温度计测量介质循环流量和锅炉进、出口介质温差对考核周期内锅炉累计热量进行积算; (6-3) Q,Q,Qd.ljd.jsd.ks (4)单台锅炉累计燃料消耗量是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入炉燃料总合,单台锅炉累计入炉燃料发热量是考核周期内入炉燃料按照低位发热量计算的总发热量,燃煤锅炉在考核周期内燃用不同煤种时,总发热量以各煤种入炉量按低位发热量分别计算后进行相加,见公式6-4; n,3 (6-4) Q,B,Q,10,rd,ljdidi1 (5)单台锅炉所配备主要辅机、辅助设备总消耗电量是将本规范第6.4.1(4)规定的各辅机、辅助设备考核周期开始、结束时电度表读数之差进行相加,计算见公式6-5。 (6-5) E,E,E,E,E,E,E,E,E,Ed,ljsfyflprlecczjrsbscl 6.5.2 单台锅炉能效指标 6.5.2.1 蒸汽锅炉 (1)单位蒸发量燃料消耗量的计算,按照公式6-6; Qrd.lj (6-6) B,dpj.D29308,Dd.lj (2)单位蒸发量电消耗量的计算,按照公式6-7。 Ed.lj (6-7) E,dpl.DDd.lj E—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单位蒸发量平均电消耗量,(kw.h)/kg/h。 dpj.t ,2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6.5.2.2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1)单位输出热量燃料消耗量的计算,按照公式6-8; Qrd.lj (6-8) B,dpj.Q29308,Qd.lj (2)单位输出热量电消耗量的计算,按照公式6-9。 Ed.lj (6-9) E,dpl.QQd.lj 6.5.3 锅炉系统相关数据 6.5.3.1 蒸汽锅炉系统累计蒸发量 蒸汽锅炉系统累计蒸发量按照锅炉系统主蒸汽管道蒸汽流量表考核周期计时开始与结束时的显示数据的差进行计算,见公式6-10);或者按照锅炉总给水流量表考核周期计时开始与结束时的显示数据的差减去锅炉总排污水量进行计算,按照公式6-11a或者公式6-11b; (6-10) D,D,D x.ljx.jsx.ks (6-11a) D,D,D,Dx.ljxgs.jsxgs.ksxpw.lj ,,,x,, (6-11b) D,D,D,1,,,x.ljxgs.jsxgs.ks100,, 6.5.3.2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累计输出热量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累计输出热量按照安装在锅炉系统母管处热量表考核周期计时开始与结束时的显示数据的差进行计算,按照公式6-12;或者通过安装在锅炉母管处的流量表、温度计测量介质循环流量和总供、回水母管介质温差,进行考核周期内锅炉累计热量积算; (6-12) Q,Q,Qx.ljx.jsx.ks 6.5.3.3 锅炉系统累计入炉燃料累计总热量 锅炉系统累计燃料消耗量是考核周期锅炉系统入炉燃料总合,锅炉系统累计入炉燃料发热量是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入炉燃料按照低位发热量计算的总发热量,燃煤锅炉系统在考核周期内燃用不同煤种时的总发热量以各煤种入炉量按低位发热量分别计算后进行相加,见公式6-13; n,3Q,B,Q,10 (6-13) ,rx.ljxlxl1 ,23,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6.5.3.4 锅炉系统所配备主要辅机、辅助设备总消耗电量 锅炉系统所配备主要辅机、辅助设备总消耗电量是将本规范第6.4.2(3)规定的各辅机辅机、辅助设备考核周期开始、结束时电度表读数之差进行相加,见公式6-14; (6-14) E,E,E,E,E,E,E,E,E,Ex,ljsfyflprlecczjrsbscl 6.5.3.5 蒸汽锅炉系统给水量、热水锅炉或者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介质补充量 (1)蒸汽锅炉系统给水量是考核周期开始、结束时锅炉系统总给水流量表累计给水量之差,再扣除锅炉系统回用冷凝水流量表考核周期开始、结束时累计水量之差,见公式6-15; ,,,, (6-15) D,D,D,D,Dxgs.ljxgs,jsxgs,ksxln.jsxln.ks (2)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介质补充量是是考核周期开始、结束时锅炉系 统总介质(水或有机热载体)补充流量表累计量之差,见公式6-16。 ,, (6-16) D,D,Dxbc.ljxbc,jsxbc,ks 6.5.4 锅炉系统能效指标 6.5.4.1 蒸汽锅炉系统 (1)系统单位蒸发量的燃料消耗量计算,按照公式6-17; Qrx.lj (6-17) B,xpj.D29308,Dx.lj (2)系统单位消耗电量计算,按照公式6-18; Exlj.t (6-18) E,xpj.DDx.lj (3)系统单位蒸发量消耗水量计算,按照公式6-19。 Dxgs.lj (6-19) D,xpj.DDx.lj 6.5.4.2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 (1)系统单位的输出热量燃料消耗量计算,按照公式6-20, Qr.xljB, (6-20) xpj.Q29308,Qx.lj (2)系统单位输出热量消耗电量计算,按照见公式6-21; Ex.lj (6-21) E,xpj.QQx.lj ,2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3)系统单位输出热量介质补充量计算,按照公式6-22。 Dxbc.lj (6-22) D,xpj.QQx.lj 7 测试报告 7.1 测试报告一般要求 7.1.1 报告封面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测试报告(项目)名称; (2)测试任务,如新产品热效率测试、锅炉运行热效率详细测试、简单热效率测试、 系统能效测试与评价等; (3)委托测试单位名称; (4)测试地点; (5)测试时间; (6)测试机构名称; (7)测试机构资质印记,如计量资质印记、国家实验室资质印记等。 7.1.2 报告正文 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测试对象,如产品名称、型号、额定参数、系统名称、系统运行参数等; (2)产品制造单位或者使用单位(系统能效测试)名称; (3)设备代码和产品编号; (4)测试任务和目的要求; (5)测试法规、标准等依据; (6)测试负责人及主要测试人员; (7)燃料、灰渣、水等样品化验机构名称; (8)测点布置图和测量仪器仪表说明,包括量程、精度等; (9)测试工况说明及测试结果分析; (10)锅炉设计综合表(见附件J) (11)测试数据综合表(见附件B); ,25,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12)实验结果汇总表。 7.1.3 测试数据综合表 编写测试报告时,测试数据表应当根据测试项目,按照测试数据综合表格式填写。测试项目序号分两项,第一项是测试报告自编顺序号,第二项是测试数据综合表原序号。 7.1.4 技术文件管理 测试原始数据、测试报告应当由测试机构负责存档备案。 7.2 新产品热效率测试报告 锅炉新产品热效率测试报告编写除满足本规范7.1有关要求外,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锅炉新产品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名称和设计文件鉴定日期; (2)锅炉设计出力范围及与其相对应的设计效率曲线; (3)设计燃料元素分析表; (4)测试燃料与设计燃料的符合性和制造单位的认可意见; (5)与锅炉配套的燃油、燃气燃烧器型号; (6)辅机、辅助设备与产品设计要求的符合性和制造单位的认可意见; (7)测试结论中应载明额定出力工况下各项热损失测试数据与设计数据的偏差,对设计效率曲线的复核性意见。 7.3 运行工况热效率测试报告 锅炉产品运行工况热效率测试报告编写除满足本规范7.1有关要求外,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锅炉投运日期和改造(如果有)日期,以及使用状况; (2)锅炉设计出力范围和与其相对应的设计效率曲线; (3)设计燃料元素分析表; (4)测试工况与测试条件描述; (5)测试燃料与设计燃料的符合性; (6)使用的燃油(燃气)燃烧器型号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 (7)辅机、辅助设备与产品设计要求的符合性; (8)测试结论中需要载明测试工况下各项热损失测试数据与设计数据的偏差;测试热效率对应设计效率曲线的偏差等。 ,2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7.4 简单热效率测试报告 锅炉产品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报告编写除满足本规范7.1.1、7.1.4有关要求外,其报告正文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测试对象,如产品名称、型号、额定参数等; (2)产品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名称; (3)设备代码和产品编号; (4)测试任务和目的要求; (5)测试负责人和主要测试人员; (6)燃料、灰渣、水等样品化验机构名称; (7)锅炉主机和辅机、辅助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简单描述; (8)测试工况下锅炉出力、运行参数等; (9)测点位置和测量仪器仪表说明,包括量程、精度等; (10)燃料、灰渣、水等取样方法说明; (11)测试工况说明与测试结果分析; (12)按照本规范第5章实际运行工况锅炉热效率简单测试要求的,参照附件A编制测试数据综合表; (13)实验结果汇总表。 7.5 系统能效测试与评价报告 锅炉系统能效测试与评价报告编写除满足本规范7.1.1、7.1.3、7.1.4有关要求外,其报告正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锅炉系统投运日期和改造(如果有)日期,以及运行状况; (2)产品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名称; (3)测试任务和目的要求; (4)测试负责人和主要测试人员; (5)测试法规、标准等依据; (6)考核周期内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结论; (7)系统运行状况和燃料、水(介质)、电、运行参数等检测、计量方法; (8)检测、计量仪器仪表的配备说明(包括量程、精度等)及配置图,校验和鉴定状况; ,27,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9)系统范围划分和确定(如介质循环泵是否包括二次泵等)、系统运行参数等; (10)锅炉设计出力范围和与其相对应的设计效率曲线; (11)锅炉设计燃料元素分析表; (12)考核周期内锅炉燃料与设计燃料的符合性; (13)辅机、辅助设备与产品设计要求的符合性; (14)燃料、灰渣、水等样品化验机构名称; (15)系统能效结果分析与评估结论; (16)锅炉系统配置综合表; (17)测试数据综合表(见附件B)。 8 附则 8.1 规程适用性 进口锅炉或者国内制造单位(含外资企业)引进国外技术并且在国内使用的锅炉, 也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能效测试。 8.2 规程解释权 本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8.3 规程生效日期 本规程自2010年X月XX日生效。 ,2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附件A 主要符号和单位 序号 符号 名称 单位 A1 入炉燃料收到基灰分 , ar32 燃料消耗量 kg/h或者m/h B 3 B3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入炉某种燃料量 Kg或者m di 3 B4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入炉某种燃料量 Kg或者m xi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单位蒸发量平均消耗燃料折 B5 kg/(kg/h) dpi.D算标准煤量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单位输出热量平均消耗燃料 B6 kg/ MJ dpi.Q折算标准煤数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单位蒸发量平均消耗燃料折 B7 kg/(kg/h) xpi.D算标准煤数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单位输出热量平均消耗燃料 B8 kg/ MJ xpi.Q折算标准煤数 C9 飞灰可燃物含量 , fh C10 灰渣可燃物含量 , hz C11 漏煤可燃物含量 , lm C12 炉渣可燃物含量 , lz ,,ct13 灰渣的焓 kJ/kg hz D14 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 kg/h ed D 15 蒸汽锅炉给水流量 kg/h gs D16 蒸汽锅炉输出蒸汽量(锅炉实测蒸发量) kg/h sc D 17 锅炉折算蒸发量 kg/h zs D 18 蒸汽锅炉自用蒸汽量 kg/h zy D19 考核周期结束时单台锅炉蒸汽流量表累计蒸发量 kg/h d.js D20 考核周期开始时单台锅炉蒸汽流量表累计蒸发量 kg/h d.ks D21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累计蒸发量 kg/h d.lj D22 考核周期结束时单台锅炉给水流量表累计给水量 kg dgs.js D23 考核周期开始时单台锅炉给水流量表累计给水量 kg dgs.ks D24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累计排污水量 kg dpw.lj D25 考核周期结束时锅炉系统蒸汽流量表累计蒸发量 kg/h x.js D26 考核周期开始时锅炉系统蒸汽流量表累计蒸发量 kg/h x.ks D27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累计蒸发量,kg/h kg/h x.lj D28 考核周期结束时锅炉系统给水流量表累计给水量 kg xgs.js D 29 考核周期开始时锅炉系统给水流量表累计给水量 kg xgs.ks ,29,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续表 序号 符号 名称 单位 D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累计排污水量 kg 30 xpw.lj D31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给水量 kg xgs.lj D32 考核周期结束时锅炉系统给水流量表累计水量 kg xgs.js D33 考核周期开始时锅炉系统给水流量表累计水量 kg xgs.ks 考核周期结束时锅炉系统回用冷凝水流量表累计 D34 kg xln.js水量 考核周期开始时锅炉系统回用冷凝水流量表累计 D35 kg xln.ks水量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介质(水或者有机热载体)总 D36 kg xbc.lj累计补充量 考核周期结束时锅炉系统介质(水或者有机热载 D37 kg xbc.js体)补充流量表累计量 考核周期开始时锅炉系统介质(水或者有机热载 D38 kg xbc.ks体)补充流量表累计量 D39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单位蒸发量平均消耗水量 kg/(kg/h) xpj.D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单位输出热量平均介质(水或 D40 kg/MJ xpj.Q者有机热载体)补充量 ,41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平均排污率 , d ,42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平均排污率 , x E43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辅机、辅助设备累计总耗电量 kW?h d.lj E44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辅机、辅助设备累计总耗电量 kW?h x.lj E45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或系统送风机累计耗电量 kW?h sf E46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或系统引风机累计耗电量 kW?h yf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或系统炉排驱动装置累计耗 E47 kW?h lp电量 考核周期内单台燃煤锅炉或系统炉前燃料加工或 48 kW?h Erl燃油锅炉油泵、加热及机械雾化装置累计耗电量 E49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或系统二次风机累计耗电量 kW?h ec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或系统机械出渣装置累计耗 50 kW?h Ecz电量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或系统给水泵或介质循环泵 51 kW?h Esb累计耗电量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或系统水处理装置累计耗电 52 kW?h Escl量 E53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单位蒸发量平均电消耗量 kW?h /(kg/h) dpj.D E54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单位输出热量平均电消耗量 kW?h /MJ dpj.Q E55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单位蒸发量平均电消耗量 kW?h /(kg/h) xpj.D ,3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续表 序号 符号 名称 单位 E56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单位输出热量平均消耗电量 kW?h /MJ xpj.Q 57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量 kg/h G 58 测定蒸汽湿度或过热蒸汽含盐量时,蒸汽取样量 kg/h G 59 测定蒸汽湿度时,锅水取样量 kg/h Gs h 60 实测参数下饱和蒸汽焓 kJ/kg bq h61 实测参数下过热蒸汽焓 kJ/kg gq h62 实测参数下蒸汽锅炉给水焓 kJ/kg gs , h63 设计参数下饱和蒸汽焓 kJ/kg bq , h64 设计参数下过热蒸汽焓 kJ/kg gq , h65 设计参数下蒸汽锅炉给水焓 kJ/kg gs h66 自用蒸汽焓 kJ/kg zy h67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出口介质焓 kJ/kg cs h 68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进口介质焓 kJ/kg js 69 燃料计算系数 m 70 燃料计算系数 n 71 耗电量 kW?h /h N Q 72 锅炉实测热功率 MW sc Q73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额定热功率 MW ed kJ/kg或者Q74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3 net.v.arkJ/m 3 dQ75 干气体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m net.v.ar kJ/kg或者3Q76 锅炉输入热量 kJ/m或者 r 3600N kJ/kg或者Q77 燃料的物理热 3 rxkJ/m 用外来热量加热燃料或空气时,相应每千克或标准kJ/kg或者Q78 3 wl状态下每立方米燃料所用的热量 kJ/m 自用蒸汽带入炉内相应每千克或标准状态下每立kJ/kg或者Q 79 zy3 方米燃料的热量 kJ/m kJ/kg或者 Q80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入炉某种燃料量低位发热量 3dikJ/m Q81 考核周期内单台单台锅炉入炉燃料累计总热量 MJ rd.lj Q82 考核周期内单台锅炉累计输出热量 MJ d.lj Q83 考核周期结束时单台锅炉热量表累计输出热量, MJ d.js Q84 考核周期开始时单台锅炉热量表累计输出热量 MJ d.ks ,31,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续表 序号 符号 名称 单位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入炉某种燃料量收到基低位3 Q85 kJ/kg或kJ/m xi发热量 Q86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入炉燃料累计总热量, MJ rx.lj Q87 考核周期结束时锅炉系统热量表累计输出热量 MJ x.js Q88 考核周期开始时锅炉系统热量表累计输出热量 MJ x.ks Q89 考核周期内锅炉系统累计输出热量 MJ x.lj q90 排烟热损失 , 2 q91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3 q92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4 q93 散热损失 , 5 q94 锅炉额定出力下散热损失 , 5ed q 95 灰渣物理热损失 , 6 t96 入炉冷空气温度 ? lk t97 排烟温度 ? py ,98 飞灰含灰量占入炉煤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 fh ,99 漏煤含灰量占入炉煤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 lm ,100 炉渣含灰量占入炉煤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 lz 101 蒸气湿度 , , ,102 汽化潜热 kJ/kg ,103 锅炉正平衡效率 , Z ,104 锅炉反平衡效率 , F 3注A-1:本规程中气体(燃气、烟气、空气)单位符号m的意义为,标准状态下测得的体积, 单位为立方米,简称“标准立方米”。 注A-2:本附件所列的符号,如果有特殊说明,见各自的公式。 ,3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附件B 试验数据综合表 试验日期: 试验时间(h): 编号: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数据数据 号 C1 收到基碳 测试数据 ,ar H2 收到基氢 测试数据 ,ar O3 收到基氧 测试数据 ,ar S4 收到基硫 测试数据 ,ar N5 收到基氮 测试数据 ,ar A6 收到基灰分 测试数据 ,ar M7 收到基水分 测试数据 ,ar V8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测试数据 ,def Q9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测试数据 net.v.ar R10 煤粉细度 测试数据 ,70 t11 进油温度 ? 测试数据 y 12 燃油黏度 ?E 测试数据 13 燃油凝固点 ? 测试数据 14 燃油闪点 ? 测试数据 15 燃油含水量 , 测试数据 316 燃油密度 测试数据 Kg/m ,y,33 ,,Q 17 燃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测试数据 ned.v.ary, 共 页 第 页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34编号: ,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号 CH18 收到基甲烷 测试数据 ,4 CH19 收到基乙烷 测试数据 ,26 CH20 收到基丙烷 测试数据 ,38 CH21 收到基丁烷 测试数据 ,410 CH22 收到基戊烷 测试数据 ,512 H23 收到基氢气 测试数据 ,2 O24 收到基氧气 测试数据 ,2 N25 收到基氮气 测试数据 ,2 26 收到基一氧化碳 测试数据 CO, CO27 收到基二氧化碳 测试数据 ,2 HS28 收到基硫化氢 测试数据 ,2 CH29 收到基不饱和烃 测试数据 ,,mn 测试数据或者计算数据 M30 燃气所带的水量 ,d(查表) 3 ,31 气体燃料含灰量 g/m 测试 数据 n K32 容积成分之和 按照公式B-1 ,,i 3 ,33 干气体燃料密度 kg/m 按照公式B-2 d 3 ,34 收到基密度 kg/m 按照公式B-3 ar 按照公式B-4 3 ()Q35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m netvarq,,或者测试数据 D36 给水流量 kg/h 测试数据 gs 共 页 第 页 ,3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编号: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号 D37 过热蒸汽流量 kg/h 测试数据 q D38 自用蒸汽量 kg/h 测试数据 zy G39 锅水取样量 kg/h 测试数据 s G40 蒸汽取样量 kg/h 测试数据 q 按照公式B-5或者 DD41 输出蒸汽量 kg/h scq43 蒸汽压力(表压) MPa 测试数据 P t44 过热蒸汽温度 ? 测试数据 gq h45 过热蒸汽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gq h46 饱和蒸汽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bg h47 自用蒸汽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zy 48 蒸汽湿度 测试数据 ,, 49 过热蒸汽含盐量 μg/kg 测试数据 ,50 汽化潜热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t51 给水温度 ? 测试数据 gs p52 给水压力 MPa 测试数据 gs h53 给水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gs 54 热水锅炉循环水量 Kg/h 测试数据 G t55 热水锅炉进水温度 ? 测试数据 js 56 t热水锅炉出水温度 ? 测试数据 cs p57 热水锅炉进水压力 MPa 测试数据 js ,35, 共 页 第 页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36 编号: ,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号 p58 热水锅炉出水压力 MPa 测试数据 cs h59 热水锅炉进水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js h60 热水锅炉出水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cs Q61 热水锅炉出力 MW 按照公式B-6 362 燃料消耗量 /h 测试数据 Kg/h;m B 3 Q63 燃料物理热 KJ/kg;KJ/m 测试数据 rx3 Q64 加热燃料或外来热量 KJ/kg;KJ/m 测试数据 wl Q65 自用蒸汽带入热量 KJ/kg 计算数据 zy Q66 输入热量 KJ/kg;kJ/kg 按照公式3-5 r (1)饱和蒸汽锅炉,按照 公式3-6 (2)过热蒸汽锅炉,按照 公式3-7或者公式3-8 (3)热水锅炉,按照公式 ,66 正平衡效率 , z3-9 (4)电加热锅炉, 输出为 饱和蒸汽按照公式3-10, 输出为热水按照公式 3-11 M67 炉渣淋水后含水量 , 化验数据 lh s68 湿炉渣重量 Kg/h 化验数据 Glz 共 页 第 页 ,3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编号: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号 G69 炉渣重量 Kg/h 按照公式B-7 lz G70 漏煤重量 Kg/h 测试数据 l, G71 烟道灰重量 Kg/h 测试数据 yh G72 溢流灰重量 Kg/h 测试数据 yl G73 冷灰重量 Kg/h 测试数据 lh C74 炉渣可燃物含量 , 化验数据 lz C75 漏煤可燃物含量 , 化验数据 l, C76 烟道灰可燃物含量 , 化验数据 yh C77 溢流灰可燃物含量 , 化验数据 yl C78 冷灰可燃物含量 , 化验数据 lh79 飞灰可燃物含量 , 化验数据 C fh 炉渣含灰量占入炉煤总 a80 , 按照公式B-8 lz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漏煤含灰量占入炉煤总 a81 , 按照公式B-9 l,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烟道灰含灰量占入炉煤 a82 , 按照公式B-10 yh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溢流灰含灰量占入炉煤 a83 , 按照公式B-11 yl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84 冷灰含灰量占入炉煤总 a, 按照公式B-12 lh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37 共 页 第 页 ,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编号: ,38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 号 飞灰含灰量占入炉煤 a85 , 按照公式B-13 fh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q86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按照公式B-14 4 '排烟处 RO87 , 测试数据 RO22 '排烟处 O88 , 测试数据 O22 '89 排烟处 , 测试数据 CO CO '排烟处 H90 , 测试数据 H22 '排烟处 HS91 , 测试数据 HS22 '排烟处 CH92 , 测试数据 CHmnmn (1)煤、油,按照公式 ,93 燃料特征系数 B-15; (2)气,按照公式B-16 max94 理论最大百分率 , 按照公式B-16 RO2 K95 修正系数 , 按照公式B-18 q4 (1)煤、油,按照公式 ,96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B-18; py (2)气,按照公式B-20 (1)煤、油,按照公式333097 理论空气量 /kg;m/m B-21; m V (2)气,按照公式B-22 共 页 第 页 ,3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编号: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号 (1)煤、油,按照公式333 V容积 RO98 m/kg;m/m B-23; RO22 (2)气,按照公式B-24 (1)煤、油,按照公式0333 V99 理论氮气体积 m/kg;m/m B-25; N2 (2)气按照公式B-26 试验数据或者按照公式 D100 雾化用蒸汽耗汽率 kg/kg whB-27 (1)煤、油按照公式B-28; 0333 V101 理论水蒸气容积 m/kg;m/m HO2(2)气,按照公式B-29 333 V102 排烟处水蒸汽体积 m/kg;m/m 按照公式B-30 HO2 333 V103 排烟处干烟气体积 m/kg;m/m 按照公式B-31 gy 333 VV104 排烟处烟气体积 m/kg;m/m 按照公式B-32 pypy q105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按照公式B-33 3 t106 入炉冷空气温度 测试数据 :Clk t107 入炉热空气温度 ? 测试数据 rk t108 排烟温度 ? 测试数据 py 排烟处干烟气平均定压3 C109 kJ/(m??) 按照公式B-34 gy比热容 3 H110 排烟处烟气焓 kJ/kg;KJ/m 按照公式B-35 py H111 入炉冷空气焓 kJ/kg 按照公式B-36 lk q112 排烟热损失 , 按照公式B-37 2 共 页 第 页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400 编号: ,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号 q113 散热损失 , 按照附件E 5 燃烧室排出 t114 ? 测试数据或者经验数据 lz炉渣温度 t115 漏煤温度 ? 测试数据或者经验数据 lm t116 溢流灰温度 ? 测试数据 yl t117 冷灰温度 ? 测试数据 lh ,,ct118 炉渣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lz ,,ct119 漏煤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lm ,,ct120 冷灰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lh ,,ct121 溢流灰焓 kJ/kg 计算数据(查表) yl q122 灰渣物理热损失 , 按照公式B-38 6 ,124 反平衡效率 , 按照公式3-12 F ,按照公式B-39 Z1.2125 锅炉平均效率 , 或者 或者公式B-40 ,F1.2 按照公式6-1 D126 单台锅炉累计蒸发量 Kg/h dlj.或者公式6-2a、6-2b 127 单台锅炉累计输出热量 Q MJ 按照公式6-3 d.lj 单台锅炉累计入炉燃料,39128 Q MJ 按照公式6-4 rd. lj总发热量 , 共 页 第 页 ,4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编号: 0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测试结果数据 号 单台锅炉送风机累计耗 E129 KW?h 计量数据 sf电量 单台锅炉引风机累计耗 E130 KW?h 计量数据 yf电量 单台锅炉炉排驱动装置 E131 KW?h 计量数据 lp累计耗电量 单台锅炉炉前燃料加工 E132 或燃油泵、加热及机械KW?h 计量数据 rl 雾化累计耗电量 单台锅炉二次风机累计 E133 KW?h 计量数据 ec耗电量 单台锅炉机械出渣装置 E134 KW?h 计量数据 cz累计耗电量 单台锅炉给水泵或介质 E135 KW?h 计量数据 sb循环泵累计耗电量 单台锅炉水处理装置累 E136 KW?h 计量数据 scl计耗电量 单台锅炉辅机、辅助设 E137 KW?h 按照公式6-5 dlj.备累计总耗电量 138 单台锅炉单位蒸发量燃 BKg/kg/h 按照公式6-6 dpjt.料消耗量 单台锅炉单位蒸发量电 E139 (kW?h)/kg/h 按照公式6-7 dpjt.消耗量 ,41 , 共 页 第 页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编号: ,42 序额定出力 额定出力 70,出力 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 号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 单台锅炉单位输出热量 B140 Kg/MJ 按照公式6-8 dpjQ.燃料消耗量 单台锅炉单位输出热量 E141 (kW?h)/MJ 按照公式6-9 dpjQ.电消耗量 按照公式6-10 D142 锅炉系统累计蒸发量 kg/h xlj.或者公式6-11a、6-11b Q143 锅炉系统累计输出热量 MJ 按照公式6-12 xlj. 锅炉系统累计入炉燃料144 Q MJ 按照公式6-13 rd. lj总发热量 锅炉系统送风机累计耗' E145 kW?h 计量数据 sf电量 锅炉系统引风机累计耗' E146 kW?h 计量数据 yf电量 锅炉系统炉排驱动装置' E147 kW?h 计量数据 lp累计耗电量 锅炉系统炉前燃料加工' E148 或燃油泵、加热及机械kW?h 计量数据 rl 雾化累计耗电量 锅炉系统二次风机累计' E149 kW?h 计量数据 ec耗电量 锅炉系统机械出渣装置' E150 kW?h 计量数据 cz累计耗电量 共 页 第 页 ,4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0 编号: 序额定出力 额定出力 70,出力 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者数据来源 号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 锅炉系统给水泵或介质' E151 kW?h 计量数据 sb循环泵累计耗电量 锅炉系统水处理装置累' E152 kW?h 计量数据 scl计耗电量 锅炉系统辅机、辅助设 E153 kW?h 按照公式6-14 xlj.备累计总耗电量 D154 蒸汽锅炉系统给水量 kW?h 按照公式6-15 xgslj. 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 D155 Kg/h 按照公式6-16 xbclj.锅炉系统介质补充量 锅炉系统单位蒸发量燃 B156 Kg/kg/h 按照公式6-17 xpjt.料消耗量 锅炉系统单位蒸发量电 E157 (kW?h)/kg/h 按照公式6-18 xpjt.消耗量 蒸气锅炉系统单位蒸发 D158 Kg/kg/h 按照公式6-19 xpjt.量消耗水量 锅炉系统单位输出热 B159 Kg/MJ 按照公式6-20 xpjQ.量燃料消耗量 锅炉系统单位输出热 E160 (kW?h)/MJ 按照公式6-21 xpjQ.量电消耗量 热水、有机热载体锅炉 D161 单位输出热量介质补Kg/MJ 按照公式6-22 xpjQ. 充量 - ,43 ,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0 - 注B-1 本表有关公式: ,44 (1) 公式B-1, ; K,CH,CH,?,O,N,H,?,CH,M,,i426222mnd, ,0.0125CO,N,0.0009H,,,d22(2)公式B-2, ; CHmn,,,0.54m,0.054n,0.0152HS,0.0197CO,0.0143O,222100 ,M,M,,dhd(3)公式B-3, ; ,,1,,,,,ard1000804,, KM,,ddd1(4)公式B-4, ; ,,,,,,,QQ,,,net.v.arnet.v.arq1000804,,,i1 (5)公式B-5, ; D,D,D,Gscgszys 1-5(6)公式B-6, ,,; Q,Gh,h,10csjs36 W,,slz(7)公式B-7, ; ,1,GG,,lzlz100,, G100,C,,lzlz(8)公式B-8, ; a,,100lzBAar G100,C,,lmlm(9)公式B-9, ; a,,100lmBAar ,,G100,Cyhyh(10)公式B-10,; a,,100yhBAar ,44,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100,Cylyl(11)公式B-11,; a,,100ylBAar G100,C,,lhhl(12)公式B-12,; a,,100lhBAar ,,(13)公式B-13,; a,100,a,a,a,a,afhlzlmyhyllh ,,CCCCCC328.664Ayhyllzlmlhfhar,,(14)公式B-14,; q,a,a,a,a,a,a,4lzlmyhyllhfh,,100,C100,C100,C100,C100,C100,CQlzlmyhyllhlfr,, H,0.126O,0.038Nararar(15)公式B-15,; ,2.35,C,0.375Sarar ,,NCOHCHCHO0.209,0.395,0.396,1.584,2.389,0.791,224mn2,,(16)公式B-16, ; ,,,0.791,,COCOCHCH,0.994,0.995,2.001,24mn,, 21max,(17)公式B-17,RO; 21,, 100,q4(18)公式B-18, ; K,q4100 21,(19)公式B-19,; ,py''''O,0.5CO,0.5H,2CH,,22mn21,79''''',,100,RO,O,CO,H,CH222mn ,4521,46,,(20)公式B-20,; py''''- O,0.5CO,0.5H,2CH,,, 22mn21,79,''' - NRO,CO,CH,,'224N,2CO,CO,mCH,HS,2mn2 (21)公式B-21, ; ,,,,0.0889C,0.375S,0.265H,0.0333Opyarararar n,,,,(22)公式B-22,; 0.04760.5CO0.5H1.5HS0.2CHmCHO,,,,,,,,,,py224mn2,,4,,,, 0.375C,Sarar1.866(23)公式B-23,; V,RO2100 (24)公式B-24, ; ,,V,0.01CO,CO,HS,mCH,RO22mn2 0.8N00ar0.79(25)公式B-25,; V,V,N2100 N002(26)公式B-26,0.79; V,V,N2100 Dzy(27)公式B-27, ; D,whB 00(28)公式B-28, ; V,0.111H,0.0124M,0.016V,1.24DHOararwh2 n,,00(29)公式B-29,; V,0.01HS,CH,0.124M,0.016V,,,HO2mnd22,, 0,,(30)公式B-30, ; V,V,0.0161,,1VHOHOpy22 00,,(31)公式B-31, ; V,V,V,,1VgyRONpy2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32)公式B-32,; V,V,VpygyH00 2 VKgyg''‘4(33)公式B-33, ; ,,q,,126.36CO,107.98H,358.18CH,10032mnQr ,46, '''’ROc,Nc,Oc,COc,?2RO2N2OH2222(34)公式B-34,,其中、、、查表; ccccC,OHRONgy2222100 (35)公式B-35, ,其中查表; H,Vct,VctcpygygygyHOHOpyHO222 0(36)公式B-36, ,其中查表; ,,,,H,,Vctctlkpylklk Kg4(37)公式B-37, ,,; q,,H,H,1002pylkQ ,,act,,Aactactact,,,,,,ylylarlzlmlhlzlmlh,,,,,(38)公式B-38,q; ,,6,,,,Q100C100C100C100C,,lzlmyllh,, (39)公式B-41, ; ,,,,,Z1,2Z1Z2 (40)公式B-42, 。 ,,,,,Z1,2Z1Z2 注:B-1 测试结果数据栏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增加列数。 注:B-2 使用锅炉简单测试时,数据的计算和选取按照正文要求。 ,47 - ,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附件C 煤和煤粉的取样和制备 C1 煤的取样和制备 C1.1 煤的取样 (1)在拉煤小车上取样,应在每车上都取样; (2)在地面上取样,在煤堆四周高于地面10cm以上,取样不得少于5点; (3)在皮带输送机上取样,应使用铁锹(或铁板等)横截煤流,时间间隔应均匀。 上述取样方法每点或每次重量不得少于0.5kg,取好后的煤样应放入带盖的铁容器或塑料容器中,以防煤中水份蒸发。 C1.2 煤样的制备 (1)煤取样后应进行缩分。缩分宜在钢板上进行,缩分时将煤样混合破碎至13mm以下; (2)煤样缩分应按锥体四分法进行; (3)将煤样缩分至2kg左右,装入二只容器内,标上标签,并进行密封。一份送化验室,一份保存备查。 C2 煤粉的取样和制备 (1)原煤的取样应在给煤处进行,如有可能也可直接取煤粉样; (2)制备方法同D1.2。 沸腾炉的煤样取样和制备同D2。 ,4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附件D 奥氏分析仪基本原理与吸收剂配置方法 D1 奥氏分析仪基本原理 奥氏分析仪是利用化学吸收法直接测定烟气试样中RO和O的容积含量百分率的22仪器。奥氏分析仪操作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D1.1 作用方程式 (1)氢氧化钾(KOH)水溶液吸收烟气中的RO,其化学方程式见E-1; 2 2KOH+ RO=KRO+HO (E-1) 2232 (2)焦性没食子酸[CH(OH)]的碱溶液吸收烟气中的RO,其化学方程式见E-2、E-3。 6332 CH(OH)+3KOH= CH(OK)+3HO (E-2) 6336332 4CH(OK)+O=2[(OK)CH-CH(OK)]+2HO (E-3) 63323626232 D1.2 吸收作用 (1)奥氏分析仪的第一个吸收瓶(靠近量气管的)内充吸收RO的氢氧化钾(KOH) 2水溶液; (2)第二个吸收瓶内充吸收O的焦性没食子酸[CH(OH)]的碱溶液。 2633 D3 吸收剂配置方法 (1)RO的吸收溶液,100g氢氧化钾(KOH)溶于200ml蒸馏水中; 2 (2)O的吸收溶液,25g焦性没食子酸[CH(OH)]和75g氢氧化钾(KOH)一起溶于 2633 200ml蒸馏水中。 ,49,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附件E 散热损失的确定 E1 锅炉散热损失确定的基本方法 锅炉散热损失按照热流计法、查表法和计算法三种方法之一确定。 E2 热流计法 此法一般适用比较小的锅炉。 E3 查表法 散装锅炉按下表取用,部分整装、组装锅炉散热损失也可以按表F-1取用。 表E-1 t/h ?4 6 10 15 20 35 ?65 锅炉额定出力 MW ?2.8 4.2 7.0 10.5 14 29 ?46 散热损失q 2.9 2.4 1.7 1.5 1.3 1.1 0.8 5 E4 计算法 整装、组装锅炉(包括燃油、燃气锅炉和电加热锅炉)的散热损失可以近似地按照公式F-1计算。 1670F (E-1) q,,100,5BQr 式中: q—散热损失,,; 5 2F—锅炉散热表面积, m; 3 B—燃料的消耗量, kg/h(m/h); 3 Q—输入热量, kJ/ kg(kJ/m。 r 如为电加热锅炉,式中BQ用3600N代替,其中N为耗电量〔(kW?h)/h〕。 r ,5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附件F 网格法等截面的划分原则及代表点的确定 F1 圆形截面 (1)将管道断面划分为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测点均在环的等面积中心线 上。等面积圆环数由管道直径大小而定,并且按照表G-1确定环数和测点数; 表F-1 圆形管道分环及测点数的确定 管道直径D,mm 环数 测点数 ,200 1 2 200,400 1,2 2,4 400,600 2,3 4,6 600,800 3,4 6,8 800以上 4,5 8,10 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如图F-1所示,按照表F-2确定。 L1 L2 L3 L4 L5 L6 图F-1 测点距圆形管道内壁的距离表示法(以3环为例) ,51,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表F-2 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 环数 测点号 1 2 3 4 5 1 0.146 0.067 0.044 0.033 0.022 2 0.854 0.250 0.146 0.105 0.082 3 , 0.750 0.294 0.195 0.146 4 , 0.933 0.706 0.321 0.227 5 , , 0.854 0.679 0.344 6 , , 0.956 0.805 0.656 7 , , , 0.895 0.773 8 , , , 0.967 0.854 9 , , , , 0.918 10 , , , , 0.978 F2 矩形断面 (1)按照断面尺寸分成若干等面积小矩形块,测点位于等面积小矩形块中心,每块 2; 面积应当小于0.1m 测孔 图F-3 矩形管道测点位置 (2)矩形截面边长(L或者B)与测点排数(N)的规定见表F-3。 表F-3 矩形截面边长与测点排数 边长L ,1000,?500 500,1000 ,1500 (mm) 1500 测点排数N 3 4 5 L每增长500,测点排数N增加1 注F3-1:对较大的矩形截面,可适当减少N值,但每个小矩形的边长不应超过1m。 F3 代表点测量点 ,5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F3.1 代表点的确定方法 代表点的确定在预备性试验或正式开始前进行。按G2等截面划分方式确定测点,在各点位置上测量速度及被测参数(如温度、烟气成分、可燃物浓度等),并且按照式(F-1)求得该参数的速度加权平均值。 n,X,ii1 (F-1) ,Xpjn,,i1 式中: X—被测参数的速度加权平均值; pj X—各测点的被测参数实测值; i —截面各测点的实测流速,m/s。 ,i 在测量截面内找出与X值相等的测定点,该点即为代表点。 pj F3.2 代表点修正系数的确定 如果按F3.1法不能得到得与X相等的测点时,可选取与X相近的实测值X 测点pjpjD作为代表点,并且按照式G-3计算该点的修正系数K。 Xpj (F-3) K,XD 此时,试验时测量截面修正后的代表点测量值X按照公式G-4计算。 (F-4) X,KX D 式中: X—测量截面修正后的代表点测量值; X—试验代表点的实测值; D 代表点被测参数的修正系数。 K— F3.3 特殊要求 (1)对比较小的管道或流速场较均匀的截面,可以在一个测量面内取一个代表点; (2)对于截面较大的管道,应当采用多代表点测量法。 F4 多代表点测量法 对于截面较大的管道,将整个测量截面按速度场及被测参数分布场或按测孔布置情况,将截面划分为多个测量区。在每个测量区内,按照G3.1或者G3.2条确定一个被测 ,53,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参数的代表点进行多代表点测量。此时,整个截面的测量值为各代表点被测参数算术平均值,见公式G-5。 nKX,iDi1 (F-5) X,N 式中: X—整个截面测量值; X—各代表点实测值; Di K—各测量区内被测参数的修正系数,按公式G-3求得; i N—代表点数量,即测量区数量。 ,5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附件G 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盐量的测定方法 G1 总则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适度可采用氯根法(硝酸银容量法)、钠度计法或电导率法进行测定;过热蒸汽含盐量可采用钠度计法进行测定。 G2 蒸汽和锅炉水样的采集 G2.1 取样头 饱和蒸汽的取样头可采用图G-1所示结构,如饱和蒸汽引出管径大于100mm以上,也可以采用图G-2所示结构。 注G-1:d一般为10mm。 q 图G-1 饱和蒸汽取样头 ,55,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注G-2:L?0.433d;d= 10mm,15mm;d 一般为3 mm,4 mm。 n q 图G-2 过热蒸汽取样头 G2.2 等速取样时蒸汽试样流量 为使蒸汽取样管取出的蒸汽含水量与蒸汽引出管中的含水量一致,蒸汽取样管中的速度应当和蒸汽引出管中蒸汽速度相等,等速取样时蒸汽式样流量计算,按照按公式H-1: 2dq(1)单孔取样, (G-1) G,Dqsc2d 2ndq(2)对多孔取样, (G-2) G,Dqsc2d 式中: G—— 蒸汽式样流量,kg/h; q d—— 蒸汽取样管孔内径,mm; q d —— 蒸汽引出管内径,mm; D —— 锅炉输出蒸汽量,kg/h; sc n —— 取样孔数。 蒸汽取样应调节调节阀至计算的式样流量,其偏差值不宜超过?10,。 G2.3 取样点与取样要求 (1)锅水取样点应从具有代表锅水浓度的管道上引出; (2)蒸汽和锅水样品,应当通过冷却器冷却到低于30ºC,40?,取样冷却器的结构如图G-3所示,取样管到与设备应用不影响分析的耐腐蚀材料制成;蒸汽和锅水样品应当保持常流,并且加以计量,以确保样品有充分的代表性; ,5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3)盛取蒸汽凝结水样品的容器应是塑料制成的瓶,盛取锅水样品的容器也可以用硬质玻璃瓶;采样前,应先将取样瓶彻底清洗干净,采样时再用水样冲洗三次以后,按计算的试样流量取样,取样后应迅速盖上瓶塞; (4)在试验期间应定期同时对锅水和蒸汽进行取样和测定。 G3 测定方法 G3.1 氯根法(硝酸银容量法) (1)用锅炉水质分析仪器进行饱和蒸汽湿度的测定,测量方法按该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2)用氯根法测得的饱和蒸汽凝结水和锅水氯根含量之比的百分数为饱和蒸汽湿度计算,按照公式G-3。 饱和蒸汽冷凝水氯根含量(mgkg/) (G-3) 饱和蒸汽湿度,×100%锅水氯根含量(mgkg/) G3.2 钠度计法(PNa电极法) (1)用钠离子浓度计进行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盐量的测定,测量方法按该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2)过热蒸汽含盐量(μg/kg),由钠离子浓度计测定; (3)饱和蒸汽湿度计算,按照公式H-4。 饱和蒸汽冷凝水钠离子含量(mgkg/) (G-4) 饱和蒸汽湿度,×100%锅水钠离子含量(mgkg/) G3.3 电导率法 (1)用电导率仪进行饱和蒸汽湿度的测定,测量方法按该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2)电极常数按电极上标定的系数进行操作; (3)锅水与饱和蒸汽冷凝水的电导率值之比的百分数为饱和蒸汽湿度,按照公式G-5计算。 饱和蒸汽冷凝水电导率值(μΩs/) (G-5) 饱和蒸汽湿度,×100%锅水电导率值(μΩs/) ,57,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注G-2:尺寸仅供参考。 图 G-3 取样冷却器 ,5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附件H 烟气、灰和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容 3平均定压热比容 kJ/(m.?) 温 度? RONOHO CO HCH灰 空气 2 2 2 22 4 0 1.5998 1.2946 1.3059 1.4943 1.2992 1.2766 1.5500 0.7955 1.3183 10 1.6099 1.2947 1.3071 1.4954 1.2995 1.2780 1.5591 0.7997 1.3194 20 1.6199 1.2948 1.3083 1.4965 1.2997 1.2794 1.5682 0.8039 1.3200 30 1.6299 1.2949 1.3095 1.4976 1.3000 1.2808 1.5773 0.8081 1.3206 40 1.6399 1.2950 1.3107 1.4987 1.3002 1.2822 1.5864 0.8123 1.3212 50 1.6499 1.2951 1.3119 1.4998 1.3005 1.2836 1.5955 0.8165 1.3218 100 1.7003 1.2958 1.3176 1.5052 1.3017 1.2908 1.6411 0.8374 1.3243 150 1.7438 1.2978 1.3266 1.5137 1.3040 1.2940 1.7000 0.8521 1.3281 160 1.7525 1.2982 1.3284 1.5154 1.3046 1.2946 1.7118 0.8550 1.3289 170 1.7612 1.2986 1.3302 1.5171 1.3052 1.2952 1.7236 0.8579 1.3297 180 1.7699 1.2990 1.3320 1.5188 1.3058 1.2958 1.7354 0.8608 1.3305 190 1.7786 1.2994 1.3338 1.5205 1.3066 1.2964 1.7472 0.8637 1.3313 200 1.7873 1.2996 1.3352 1.5223 1.3071 1.2971 1.7589 0.8667 1.3318 300 1.8627 1.3067 1.3561 1.5424 1.3167 1.2992 1.8861 0.8918 1.3423 600 — — — — — — — 0.9504 — 800 — — — — — — — 0.9797 — 900 — — — — — — — 1.0048 — 附件J ,59,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常用气体的有关量值 密度 沸点 低位发热量 名 称 分子式 3 3 kg/m ? kJ/m甲烷 CH0.7168 ,161.50 35773.6 4 乙烷 CH1.3570 ,88.60 63669.04 26 乙烯 CH 1.2610 ,103.50 58989.83 24 乙炔 CH 1.1709 ,83.60 55983.26 22 丙烷 CH 2.0200 ,42.60 91121.25 38 丙烯 CH 1.9140 ,47.00 85894.25 36 丁烷 CH 2.7030 0.50 118498.18 410 异丁烷 CH 2.6680 ,10.20 117921.12 410 丁烯 CH 2.5000 ,6.00 113367.35 48 戊烷 CH 3.4570 36.10 145896.02 512 硫化氢 HS 1.5390 ,60.40 23354.24 2 氢 H0.0899 ,252.78 10784.35 2 一氧化碳 CO 1.2500 ,191.50 , 二氧化碳 CO1.9768 ,78.48 , 2 二氧化硫 SO2.9263 ,10.00 , 2 水蒸气 HO 0.804 100.00 , 2 氧 O1.42895 ,182.97 , 2 氮 N1.2505 ,195.81 , 2 空气(干) 1.2928 ,193.00 , 一氧化氮 NO 1.3402 ,152.00 , 二氧化氮 NO1.9780 ,88.70 , 2 ,6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附件K 锅炉设计数据综合表 序名称 符号 单位 设计数据 号 (一)锅炉一般特性 1 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 th/ D Q2 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额定热功率 MW t3 过热蒸汽温度 :Cgq p4 锅筒蒸汽压力(或过热蒸汽压力) MPa t5 给水温度 :Cgs kgh/6 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量 G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进口介质温 t7 :Cjs度 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出口介质温 t8 :Ccs度 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出口介质压 p9 MPacs力 3 V10 炉膛容积 m1 3 q11 炉膛容积热负荷 Wm/v 212 炉排面积(或沸腾炉布风板面积) m R 2 q13 炉排面积热负荷 Wm/R t14 排烟温度 :Cpy ,15 锅炉热效率 ,16 燃料品种 或kgh/17 燃料消耗量 B 3() mh/ ()/kWhh,18 电加热锅炉电耗量 N (二)受热面 炉膛辐射受热面(或悬浮段受热面)面2 A19 mf积 2 A20 对流受热面面积 md 2 A21 沸腾炉埋管蒸发受热面面积 mmg 2 A22 过热器受热面面积 mgq 2A 23 省煤器受热面面积 msm 2 A24 空气预热器受热面面积 mky 2 A25 总受热面面积 ,m ,61, TSG G0003-20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三)燃烧设备 26 炉排传动装置电动机功率 kW 27 磨煤机型?数量 28 磨煤机电动机功率 kW 29 煤粉燃烧器形式?数量 30 给煤机型式?数量 31 破碎机电动机功率 kW 32 给煤机电动机功率 kW 33 筛分机电动机功率 kW 34 其他电动机功率 kW 35 液体燃料燃烧器型号?数量 36 燃油锅炉燃烧器进油压力 MPa37 燃油锅炉燃烧器回油压力 MPa t38 燃油锅炉进油温度 :Cy kgh/39 蒸汽雾化蒸汽耗量 40 压力雾化电动机功率 kW 41 蒸汽雾化蒸汽压力 MPa42 转杯式燃烧器电动机功率 kW 43 燃气锅炉气体燃烧器型号?数量 44 燃气锅炉气体燃烧器进气压力 KPa45 燃气锅炉气体燃烧器进气温度 :C (四)除尘器装置 46 除尘器形式?数量 (五)通风装置 47 自然通风烟囱高度 m 48 引风机型号 349 引风机风量 mh/ 50 引风机风压 Pa 51 引风机电动机功率 kW 52 送风机型号 353 送风机风量 mh/ 54 送风机风压 Pa 55 送风机电动机功率 kW 56 排粉风机型号 357 排粉风机风量 mh/ 58 排粉风机风压 Pa 59 排粉风机电动机功率 kW ,6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0003-2010 (六)给水装置 60 注水器数量?通径 61 蒸汽泵型号?数量 362 蒸汽泵流量 mh/ 63 蒸汽泵扬程 m 64 电动泵型号?数量 365 电动泵流量 mh/ 66 电动泵扬程 m 67 电动泵电动机功率 67 kW 368 热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泵流量 mh/ 69 热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泵扬程 m 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循环泵70 kW电动机功率 ,63,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