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doc】“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举报
开通vip

【doc】“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doc】“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9卷第3期2009年5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 (Philos.&Soc.SciEdit.)Vo1.29No.3May2009 ? 移民与寻根文化研究?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程有为,张国超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河南郑州450002; 2.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文章首先考述...

【doc】“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doc】“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9卷第3期2009年5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 (Philos.&Soc.SciEdit.)Vo1.29No.3May2009 ? 移民与寻根文化研究?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程有为,张国超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河南郑州450002; 2.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文章首先考述"光州固始"地名由来,政区沿革及其自然人文环境,然后阐明"光州固 始"在中原汉人南迁中的地位,最后对"闽人称祖皆日自光州固始来"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认 为它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光州固始";中原汉人;南迁 中图分类号:G122;l(2o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964【2009)03-0083-04 在中国古代,包括"光州固始"在内的中原地区 汉人多次大批南迁江左,其中不少人人居闽越,成为 闽人.及至宋代,"闽人称祖皆日自光州固始来". 这既是一种历史真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 图对此做些阐释,以就教于方家. 一 ,"光州固始"的由来及其自然人文环境 "光州固始"这一地名由来已久,我们从政区沿 革说明它的由来以及这一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 (一)"光州固始"的由来 "光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州(郡)级政区,"固 始"则是一个县级政区,前者比后者范围要大,二者 属于统辖和隶属的关系.古代的光州位于大别山和 淮河之间,包括今淮河支流小潢河,白露河,史灌河 流域,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潢川,光山,新县,固始,商 城等县及安徽金寨县西部. 要弄清"光州固始"的由来,必须考察这一地区 的政区沿革.我们首先依据正史之地志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考述 这一地区的政区演变情况. 先秦时期这一地区小国林立.西周时有蓼(一 作缪,今固始东北,夏东夷人皋陶之后),蒋(今固始 西北,淮滨东南期思镇,姬姓国),黄(今潢川西北隆 古集,赢姓国)和弦(今光山)等国.春秋时又有番 国(今固始县城,据说是祝融八姓昆吾之后),春秋 中晚期,楚灭诸国,设置有蓼,黄,蒋(后改为期思 县)等县邑.此外,又有雩娄(今固始县南),为吴国 城邑.战国时期此地属楚,有曾(今光山西南,又称 西阳),期思,雩娄等县邑. 秦朝国家统一,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此地处衡山 郡东北,九江郡西北一隅.九江郡有安丰县(治今 固始东南),衡山郡有期思(治今固始西北,故蒋 国).西汉分九江,庐江二郡置六安国(今安徽六安 东北),辖六县(治今安徽六安),蓼县(今固始东 北),安丰(今固始东南)及阳泉,安风等五县.又有 雩娄县(治今固始县东南),属于庐江郡.东汉六安 国除,所辖五县统属庐江郡.两汉时,其西部有期思 (治蒋乡),弋阳(治黄亭,今潢川西北)县,属于豫州 汝南郡. 三国时曹魏分汝南,江夏二郡置弋阳郡,以弋阳 县(今潢川县西北)为治所,西晋因之.东晋仍置弋 阳郡,南朝宋因之,领期思,弋阳,安丰,乐安,茹由五 县.又有新蔡郡,领鲴阳,固始,新蔡,东苞信,西苞 信五县.宋文帝元嘉年间另置边城(今固始东南), 光城(今光山)二左郡,领七县蛮民.萧齐又在弋阳 县(今潢川西南)置弋阳郡,光城置光城左郡,固始 置北新蔡郡,边城(今固始东南)置边城左郡.总 之,南朝宋,齐时今光山县已有光城县和光城郡之名 称.南朝梁置光州光城郡于今光山县.可见"光 州"这一地名始于南朝梁时,其前身为光城郡.北 朝的北魏,东魏置东新蔡郡,领固始,鲴阳,苞信,汝 阳四县;又置新蔡郡,领苞信,长陵二县;弋阳郡,领 弋阳一县.此外还有梁所置长陵郡,领长陵,苞信, 安宁三县,魏因之.北朝齐时置光州光城郡于今光 收稿日期:2009-02.18 作者简介:程有为(1944.),男,河南洛宁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河南地方史 与中原文化研究; 张国超(1973一),男,河南西平人,讲师,主要从事河南地方史,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 究. ? 83? 第29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月 山县,又置南郢州弋阳郡于今潢川县,东光城郡于今 商城县西南.总之,"光州"这一地名出现在南北朝 时期. 隋大业初,改光州光城郡为弋阳郡,统光山,乐 安,定城,殷城,固始,期思六县.唐武德三年(620 年),又改弋阳郡为光州,治所在光山县(今光山 县),置总管府,领光山,乐安,固始三县.贞观元年 (627年),以定城,殷城二县来属.天宝元年(742 年),改为弋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光州. 太极元年(712年),州治由光山移定城县(今潢川 县),领定城,光山,仙居,殷城,固始五县. 北宋设光州(光山军),属于淮南西路,州治定 城(今潢川县),领定城,固始,光山,仙居四县.元 代光州属河南江北行省之汝宁府,领定城,固始,光 山三县.明代属河南省汝宁府,有光州(散州),光 山,固始,息县,商城五县,清代从汝宁府分置光州 (直隶州),辖上述五县. 总之,从政区沿革看来,光州之名源于光城,由 光城郡改为光州.从南朝萧梁开始,北齐,唐,宋,清 诸朝代均设有光州.而光州之地域,则以隋代的弋 阳郡为基础而有所损益. 再说"固始"县名的由来.考诸正史之地志, "固始"作为地名,起始于两汉.西汉初改固陵县 (治今太康县南)置固始县,属淮阳国.这是"固始" 得名之初.东汉时废.西汉汝南郡又有寝县(治今 安徽临泉),战国时为寝丘,为孙叔敖之子食邑.东 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 其始"之意,封开国元勋李通为"固始"侯,拜大司 农,以寝县为封邑,隶属于汝南郡.但是汉代的"固 始"县和"固始"侯国距今固始县境土较远,与今固 始县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今"固始"县名的来源. 今固始县境土,西周属蓼国,春秋时期属于番 (潘)国,春秋后期至战国属楚国,秦朝属九江郡. 西汉属于扬州刺史部的六安国,其南部为安丰县, 北部为蓼县.东汉属扬州庐江郡.三国西晋时属 安丰郡,在其南北分设蓼县和安丰县.东晋属豫 州弋阳郡,南朝宋因之.北魏属新蔡郡.东魏武 定八年(550年)固始成为蔡州治.北齐废州置苞 信县. 南朝宋泰始年问侨置固始县(治今固始县东 北),属新蔡郡,取汉固始县为名.梁改为蓼县.北 齐复为固始县,为北建州治,后为新蔡郡治.隋开皇 初年移治今固始县城,属光州.大业初属弋阳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属光州.总之,人们常称之"光 州固始",主要是以隋唐时代而言. ? 84? (二)光州固始的地理人文环境 光州固始一带地方位于今河南省东南部,南靠 大别山,北临淮河,东部与安徽省相邻.就地貌而 言,南部为山区和丘陵,北部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平 原,地势平坦.有决水,灌水(今合称史灌河),黄水 (今称小潢河)等河流从大别山发源,北流人淮.河 网密布,水系发达.既利于灌溉,也利于水上交通. 光州固始一带地处淮河以南,气候四季分明,光 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 稻产区,鱼米之乡,因而有"北国江南"之誉. 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淮河支流决河上兴 建期思陂,建均济闸,设三孔闸门,开渠两道,引河水 人众多小陂塘,以灌溉农田,这是一项大型水利设 施.工程后代几经重修,历史上曾发挥巨大作用. 今固始县黎集镇南园村有其遗址,现改建为一座桥 梁,称"东大桥".县内今尚存明代《均济闸池塘浇 灌之图碑》.固始县水利发达,《河南通志》称"固始 水利甲中州". "光州固始"所在的史灌河流域通过淮河干流 与华东地区连通,是中原地区进入华东的咽喉要地. 它在春秋时期处于吴,楚两国交界处,秦汉以降时而 属于中原地区的"豫州",时而属于东南部的"扬 州",因而有"吴头楚尾","豫南扬北"之称.它是南 北交会之地,东西连通之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 来为兵家所必争. 光州固始一带也是民族交会,融合的重要地区. 先秦时期这里就有华夏,苗蛮和东夷人居住,有多个 部族的封国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部山区又有众 多蛮民居住.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宋朝 廷就以豫部蛮民立十八县,可考者有蕲水,东安,建 宁,浠水,阳城等,属西阳郡.另说设有茹田,乐安, 光城,雩娄,史水,开化,边城七县,属弋阳郡.孝武 帝孝建二年(455年)又以蛮族民户立南陈左郡太 守,分赤官左县为蓼城左县,领县二【]卷三十六.西阳 蛮首领田益宗被南齐封为征虏将军,后又投奔北魏, 被署为东荆州刺史.当时这一地区的南部山区设有 管理蛮民的"左郡县",北部平原则为汉族区的一般 郡县. 二,"光州固始"在中原汉人南迁中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乱和灾荒,中原地区的汉族 人民不断背井离乡,辗转迁往南方.其中规模最大 "永嘉南 的有三次:_是西晋末的永嘉年间,史称 渡";二是唐代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大批汉人南 迁;三是北宋末"靖康之难",金兵攻陷开封,又有大 程有为,等:"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批汉人随宋室南迁.这些南迁士人多渡淮渡江,到 达江南的江,浙,赣,闽和岭南地区.在此我们主要 讨论中原汉人由"光州固始"南迁闽越的情况. 光州固始人人闽较早.据有关家谱资料记载, 东汉末有光州固始人黄道隆曾任会稽县令,后避乱 人闽,成为锦田黄氏之祖.此后,随着中原汉人的三 次大规模南迁,中原地区的汉民大批到闽地生活. 中原汉人的大批南迁,不仅增加了闽地的劳动人手, 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对闽地的经济开发起 到了促进作用. 魏晋南北朝陆续有固始汉民移居闽地.西晋永 嘉年问的"永嘉南渡",有不少中原汉人从光州固始 一 带辗转入闽.史称:"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 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 也."_2又说:河洛"衣冠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 陈,郑,廖,丘,何,胡是也"I3j."永嘉之乱,中原士 族林,黄,陈,郑先人闽.今闽人皆称固始人"l4]. 三者记载大同小异.詹悱的诗称:"永嘉乱,衣冠南 渡,流落南泉,作《忆昔吟》:}乙昔永嘉际,中原板荡 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国势多危厄,宗人苦 播迁.南平频洒泪,渴骥每思泉."5]卷/计七 但是,中原汉人的大规模进入闽地,发生在有唐 一 代.唐代中原汉人两次大规模人闽,极大地促进 了闽越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进步. 首先是唐高宗总章二年(660年),光州固始人 陈政奉命率58姓人闽开漳.据《云霄县志》记载, 是岁"泉,潮间蛮獠啸乱,民苦之.成乞镇帅有威望 者,以靖边方.朝廷以政刚果敢为,而谋猷克慎,进 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镇绥安".于是陈政带 领府兵3600人,将吏120人,"前往七闽百粤交界" 处"开屯建堡".稍后,又有58姓将校携家眷前往 增援.陈政病死,其子陈元光任鹰扬将军,身经百 战,方平定啸乱.遂屯垦云霄山下,致力农桑,推广 文教.武则天时,在闽南设置州县,以陈元光为漳州 刺史.从中原入闽的7000余名将士纷纷落籍闽 南.陈元光率领中原移民烧荒垦植,兴修水利,务农 积粟,惠工通商."由是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 汀赣,东接诸岛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警,号称乐 土",陈元光也获得了"开漳圣王"的美名. 其次是唐末爆发黄巢起义,寿州(今安徽寿县) 人王绪起兵响应,攻陷固始,引军入闽.史称:"王 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也.父恁,世为农.兄潮, 为县史.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闻 潮兄弟材勇,召置军中,以潮为军校."【]卷六十八''蔡 贼秦宗权以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 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人临汀,自称刺 史."[']卷一百三十四有众数万.由于王绪性多猜忌,滥 杀无辜,被将士处死,兵众推王潮为帅.先后攻克泉 州,福州,尽有闽,岭五州之地.随王绪从光州固始 入闽的中原汉人大多落籍闽地.王潮"乃创四门义 学,还流亡,定租税,遣吏巡州县,劝课农桑,交好临 道,保境息民,人皆安焉"『8]卷九十.对闽地进行大规 模的开发.于是唐朝廷以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福 建管内观察使.王潮病死,其弟王审知代立.及五 代第一个中原王朝——后梁建国,封王审知为闽王, 建立了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成为"十国"之一. 五代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又有不 少光州固始人辗转到达闽地.宋金元时期,也有不 少中原士人从固始一带南迁入闽,不再详述. 唐代中原汉人的两次大规模入闽浪潮和对闽地 的经济开发是福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极大地促 进了福建古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数量众多 的中原汉人辗转南迁到福建南部定居,形成"福佬 系".他们不忘自己的祖根,自称"河洛郎". 总之,唐代从光州固始出发进入闽地的两次中 原移民,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影响深远.由于光州固 始人陈元光,王审知先后成为"漳州"和闽地的统治 者,带领迁入的中原汉人和当地土着居民,进行大规 模的经济开发,推行中原的先进文化,极大地促进了 闽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在中原汉人 的南迁,特别是中原汉人的南迁闽地中,"光州固 始"移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闽人称祖皆日自光州固始来"的分析 唐代由光州固始到闽地的两次移民浪潮,增加 了闽地的人口数量,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民族结构和 文化素养,移人的中原汉人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组 成部分,促进了中原汉人与当地土着居民的融合. 光州固始人陈元光,王审知及其子孙成为唐,五代时 期闽越地区的统治者,随迁的中原汉人在当地也有 较高的地位.于是宋代以后,不少福建人谈及自己 的祖先时,都说是从"光州固始"迁来.明清时期又 有不少福建人迁至台湾.从而形成了闽,台人对光 州固始的祖根认同,闽台一些宗庙祠堂里镌刻"宗 由固始,将军及泽"匾额. 据有关闽台"移民资料"中介绍,先祖来自河南 固始的族谱有16部之多,分布于福建晋江,泉州,南 安,安溪,永春,漳州,龙海,仙游,长乐,诏安等 地.在台湾省陈,黄,丘,宋,林等18部大姓族谱 上都记载着其"先祖为光州固始人". . 85? 第29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月 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 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记载其先 祖来自"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的户数,占台湾 总户数的80.9%,表明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祖 地在固始. 对于这种"闽人称祖皆日自光州固始来"现象, 南宋史学家郑樵以为,五代时王审知据有闽地,优待 同乡,一些原本并非来自"光州固始"的闽人冒充固 始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虽然不能 排除有部分"冒籍"现象,但是众多中原汉人从光州 固始迁至福建,并在这里生息繁衍,则是基本的历史 事实,不容否认.当然,迁入闽地的中原汉人不可能 全是固始籍人,也不可能全是光州籍人,但是应以 "光州固始"及其附近人居多. 总之,在中国古代,一方面有许多光州固始籍人 氏南迁入闽,另一方面,光州固始由于它的区位优 势,由此成为中原人南迁的聚集地或中转站.中原 汉人的南迁,大多由淮河支流汝颍河东南下进入淮 河,或者从淮河上游沿河而下.这些非光州固始籍 的中原汉人在固始集结,中转,出发.因为"光州固 始"是他们离开故土,走向异乡的最后一站,给他们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将这种记忆传给后世 子孙,从而形成了"闽人称祖皆日自光州固始来"这 一 现象.正如明代山西大批人民迁移到河南等地, 他们虽然来自山西各地,但是都在洪洞县的一棵大 槐树下集结出发.于是这些山西移民后裔都称自己 祖先来自洪洞"大槐树",有民谣说:"要知祖先来何 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因此我们认为,"闽人称祖皆 日自光州固始来"既是历史事实的一种真实反映,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3]路振.九国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嘉靖《固始县志》卷7,人物志[O]. [5]李调元.全五代诗[M].成都:巴蜀书社,1992. [6]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吴任臣.十国春秋[M1.北京:中华书局,1981. [9]庄为玑,王连茂.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GuangzhougushiandHansinHenanMigratingSouthwardintoMin CHENGYou.wei.ZHANGGuo.ehao (1.HistoryandArchaeologyInstitute,Hen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Zhengzhou450002,ChinaHenan; 2.XinyangNormalUniversity,DepartmentofHistoryandCulture,Xinyang464OOOHenan.) Abstra~:InChinesehistory,becauseofwarsandseverefaminestakingplacefrequentlyindiff erentdynasties88Wei,Jin,Suiand Tang,manyHans,themajoritynationalityinChina,migratedsouthwardintoJiangzuo.There wereSOmanypeoplecomingfromGuan? gzhougushi,Henanprovince,whosettledinMinynethatMinpeopleinSongdynastyallcalled theirancestorshadeverbeenfrom Guangzhougushi.ThisarticlemainlystatestheimportantstatusofGuangzhougushiinthemigrationofHansofcentralChinafromtwo pointswhicharethenaturalandhumanisticconditionofGuangzhougushiandthesouthw~dmigrationofGuangzhougushipeopleinto MininTangdynasty. Keywords:Guangzhongushi;HansinHenan;migrating~uthward (责任编辑:韩伟) ? 86?
本文档为【【doc】“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