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反思(附目录)

2020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反思(附目录)

举报
开通vip

2020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反思(附目录)2020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反思一年级下科学课的第一课是发现物体的特征。在这一课里有两个主要的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乒乓球,一次性纸杯、橡皮和木块做多角度的描述。另一个是让学生对木块、水和空气做对比描述特征。我在第一个活动中以乒乓球为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个别的从颜色、形状、大小、触觉四个方面描述了物体的特征。而后分组让学生两人一组对其余三件材料互相描述特征。就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一分为三,一部分按要求完成了任务,一部分在玩。一部分未做完。...

2020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反思(附目录)
2020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反思一年级下科学课的第一课是发现物体的特征。在这一课里有两个主要的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乒乓球,一次性纸杯、橡皮和木块做多角度的描述。另一个是让学生对木块、水和空气做对比描述特征。我在第一个活动中以乒乓球为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个别的从颜色、形状、大小、触觉四个方面描述了物体的特征。而后分组让学生两人一组对其余三件材料互相描述特征。就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一分为三,一部分按要求完成了任务,一部分在玩。一部分未做完。这个时候我提出了特征的概念。从颜色、形状、大小、触觉等方面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点即为特征。而后让学生打开活动手册的第一页填写木块、水和空气的特征描述练习。学生仅凭前概念填写这一练习是非常吃力的,教师应当在黑板上板书,给学生做示范。学生应发言、倾听、记录相结合课内完成。板书采用拼音,方便学生认读。学生可以从颜色、触觉、大小、透明等角度先比着。随着单元学习的任务,还可以添加新的特征进行比较,形成完整的单元科学概念。另外,下午第三节课的班,只有二十或二十五分钟的班。如何处理以上的两个问题?从第一课的现状来看,还是以教师教授引导为主,多教习惯、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一是以十分钟为一个板块。第一个活动取消分组活动。让学生个别说完后,回去说给家长和同伴听物体的特征。第二个活动写的完就写,写不完让学生按自己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去填写。写的内容以学生答上来的为主而不采取灌输,第三节课后根据学习内容再做相应的补充。2.谁轻谁重教学反思1.学生能说出轻重是物体的特征,也能根据实验材料说出谁比谁轻,谁比谁重。然而,表达要练习,练习表达时长需要3-5分钟。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点名的学生能表述出木块比泡沫块重,木块比螺母轻的观察结果。然而本课开课,孩子需要给5种材料按从轻到重排序时,学生表达不理想。第一种表达——“最轻的是___,用数字1表示,第二轻的是___,用数字2的表示...”依次表达。第二种表达——我从轻到重排序,物品序号排序,如:32415。 A1班我用的第二种,2-3个学生表达后,第4个孩子忘了物品序号代表的物品名称。(我写到这里,想哭)。A2班我用的第一种,学生表达得慢,需要花时间练习。A2班我只用一个学生的预测,虽然表达练习时间缩短了,但是用一个学生的预测替代其他同学的预测我也觉得有不妥。实验材料的选择要考量。今年,我沿用的第一节课孩子观察的实验材料。原因:1.保持小组内观察材料的延续性;2.完美规避去年因新材料带来的陌生感导致的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然而~~与书中材料不一样,增加了学生记录难度。(写到这里我又想哭了)。同时标准物(回形针)可能不够,我课下测量的——泡沫1-2个回形针;木块38个回形针;螺母>50个。掂一掂和称一称一定要示范。我在着手做称量实验的示范视频了。无论效果如何!做了再说!4.学生记录真的花时间!要提醒孩子记在活动手册上。以下是A2班的实验和记录。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字母——P:泡沫;D:弹珠;S:塑料;M:木块;L:螺母。掂一掂的第一种结果是有孩子说出“塑料块S和弹珠D差不多重,所以都排第3,螺母L排第5。”这里刚好可以引入天平称量。最左边的一个小组记录因为弹珠是去年丢了一个学生补的小弹珠,所以这个组的掂一掂能排出“弹珠D第2,的PDSML”。板书顺序能改一改更好!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本课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身边一些常见的弹性物体进行观察、研究,然后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找出这些物体的不同摆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些物体,通过观察,对比发现物体的不同。上完本课后我的反思有以下三点:1、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要使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以学生喜爱的玩具----弹珠、木块、纸片引入教学,然后对身边其他物体展开研究,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解放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形状时,我不是让学生读、背教材上有关的定义,而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从而体会、理解物体的形状的具体特征。3、注重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平时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学习物体特征的时候,我不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样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的不足之处:上课没有叫学生进行对比物体的特征,特点。看哪组最快,哪组最多没有进行比较。4.给物体分类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分类。第二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实际操作活动由表及里地认识什么叫分类,了解到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它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使物体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使物体排列变得更加合理、有序。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待改进: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学生只注意实验和观察,去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在汇报时,又未充分利用自己的记录,使实验记录成为一个虚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对分的兴趣大于对交流的兴趣。学生们大多很乐意说出自己的分法,发言都很积极,小手甚至都举到了我的鼻子底下,但是当需要他听别人发言时,却都不能认真的倾听,自顾自的玩起了手中的东西,交流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这些表现说明了首先在学生心目中仍然把交流的对象指向老师,把交流当作回答问题,别的同学也因为事不关己,当然就高高   挂起了。其二,在交流时,老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给其他学生布置听的要求,学生没事干,自然也就不认真听了。其三,学生缺乏交流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这种回答问题式的交流转变为介绍式的交流,介绍的对象就是全班的同学;再一个就是教师要给听的同学树立一种意识,每个人既是听众,又是小评委,听后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互动性交流;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我觉得在今后科学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快乐。5.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观察一瓶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第5课。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认识水的特征: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学难点是难点:理解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通过上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不错:1.课前精心准备,选取合适材料,让探究更有实效性。《观察一瓶水》这一课要求给学生每组准备同样的水、洗发液、木块。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在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同样的水、洗发液各一杯和一个木块,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纸巾和垃圾盒,以及实验需要用到的各种形状的空瓶子。这节课中我选择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很愿意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2.教学思路清晰,组织学生经历“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再找一找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发现总结出水、洗发液和木块这三种物体的特征”的学习活动过程。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尝试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大胆想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课堂上气氛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3.在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具体表现为:(1)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2)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所以不可以用尝的方法,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3)也交给学生正确的闻气味的方式。(4)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便于总结出物体的特征。4.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渗透环保教育。由于水的应用非常广泛,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厉害。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在不断减少,从而激发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5.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运用感官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多。(2)在突破“水无固定形状”这一难点时,放手还不够。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自制力差,所以没有让他们自己准备不同形状的瓶子自己亲自倒一倒,要是让每个小组都尝试做一做,理解可能就会更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1)要尊重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意见或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2)要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虽然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虽然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却是一节好课不允许犯的错误,我必须重视起来,并努力去改进。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反思本节课总体上来讲,达到了我预想的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试验操作,能够明白上课学课的注意事项,注意不损坏实验仪器,下课能够自觉帮助老师收集整理仪器。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能够做出食盐,红糖与小石子的溶解试验,能够观察出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简单的做出试验结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填写试验报告。下面谈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上课之初课堂纪律不太好。刚上课的时候,由于提前把实验教材发下去了,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不大,自觉性不够,导致刚刚上课的时候纪律控制不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加强课堂的控制,把握好课堂管理。上课的步骤不够明确,导致实验的时候部分同学实验错误。实验前放下去的3个透明杯子没有提前标号,个别小组的同学又没有注意各个步骤,所以在实验的时候,部分小组的同学误将红糖、食盐和小石子放入到了一个杯子中。(本来应该是红糖、食盐和小石子分别放入3个杯子中)板书不及时。由于本人之前没有上过科学公开课,对课堂的掌控不够,在该板书的时候,由于紧张,板书不够及时,使溶解这个词语的出现没能及时提出来,使得课堂呈现比较的唐突,下次,对这方面应该多加练习,加强板书的呈现。上课之前准备不足,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时间有点不够。之前可能实验的时间过长,所以,在最后总结和拓展练习的时候,呈现过快,导致有些学生没有听清楚。7.认识一袋空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为:提出问题→寻找空气→进行猜想→进行实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我在教学中,让孩子说的让孩子充分的说,由孩子们做的让孩子们充分的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的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 我认为科学课应体现出用证据说话。例如:认识空气没有一定形状能流动时,我让学生充分去体会,把空气装进塑料袋、把气球里的空气放出来等,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透明的气体。 我的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的语言不够简洁、精炼;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反馈,注重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新发现没有及时给予鼓励,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改进。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书24页向孩子们展示了我们熟悉的动物世界,这些动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会飞的鸟,有会游的鱼,有家中常见的鸡、狗,还有小蚂蚁。针对教材,以及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五个备课人经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亮点:一、以游动物园得彩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游动物园闯关为主线串连起来,把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包含在闯关题目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二、充分把握学情针对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容易分散的特点,在学习小组谈论中需要用到的图片不摆在学生的课桌上,而是课前偷偷塞进学生的书桌里面,当需要时才叫学生拿出来,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又让学生在意外的惊喜中更加热烈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当中。三、把一些动物的小知识在不经意间传授给学生在学生观察活体兔子的时候,当有学生提到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时候,我相机告诉学生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在欣赏学生的画作啄木鸟的时候,相机告诉学生啄木鸟是如何捉害虫的,它为什么会被称为“森林医生”。把知识引向了深处。四、课堂评价语丰富整堂课,我的评价语比较丰富,如“你真有一双慧眼”,“这是你们组交流的成果,真为你们组骄傲”、“老师也看到了你们的坚持和努力,老师也要把掌声送给你们”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活跃而热烈。虽然有亮点,但也存在着不足:一、在突破难点“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时候,虽然事前做了精心准备,但在课堂上“会生长”这一特征学生还是没能说出来,我的引导还有所欠缺。二、整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是有点少,我讲授的时间过多,科学作品用橡皮泥捏动物只能放在课后,课堂上没有呈现出来。三、我的教姿教态、语速语调虽然把握的较好,但语言当中还有方言味,还需改进。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反思这一课与《校园里的植物》一课在过程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上基本相似。本课选取的观察对象可以选择的。在教学活动安排上,观察蜗牛和蚂蚁的方法,都涉及捉、看、研究三个方面,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这两部分课文指导较多,呈现“扶”的状态,观察研究其他动物呈现“领”的状态。讨论小动物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安排观察研究基础上的动物分类,再次对“分类”技能进行训练。教学时要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探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本课一开始,我请每一位学生当一次小画家,将我展示的一幅蜗牛的照片图上的蜗牛画下来。要求学生不进行艺术加工,如实地画出蜗牛的形态和特征。这个活动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却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片上蜗牛的特点,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完成之后,我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在画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蜗牛的哪些特征。经历了观察图片之后,便开始了观察事物的环节。请学生拿出事先捉好的蜗牛,放入观察盒中进行观察。从蜗牛的外形、蜗牛如何出壳到蜗牛爬行的特点,学生们都仔细地观察着,并按照我的要求将观察结果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接着,我又让学生做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蜗牛在遇到刺激后有什么反应。学生们小心地将醋和啤酒滴到蜗牛身上,看到蜗牛缩回壳里的时候立刻停止了手上的动作,生怕伤害到蜗牛,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知道在研究就小动物特点的时候要爱护它们。观察活动结束后,我请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动物在课后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观察了小动物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特点将动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反思这节课从开始的不成熟,经历3次试教和研讨课后,逐渐成为一节成形的课。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就一直很想让学生自己能够多说一些,不只是在分享猜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过程中进行分享,还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方法,更多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经过这次磨课,想在课堂上不留太多老师的痕迹又想让学生说出老师心中的方法,老师在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了解学生对蜗牛身体结构的了解、巧妙设计每一句话去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从“那蜗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认真、细致地观察蜗牛,然后修正画像”这种老师引导过多的语言,过渡到“真实的蜗牛是长这样的吗?看来大家头脑中的蜗牛都不同,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谁是对的呢?”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教学效果却相差甚远,后者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有将探究过程慢慢的渗透在整节课中,但有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调整。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对于动物他们更是有许多许多的问题去探索,假若课堂上让孩子提出探究的问题,那么我就会很难把握教学重点。所以就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历“猜想——说出实验方法——观察(实验)——分享交流——知道蜗牛身体特点(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但我经历了几次教学,仍然存在没有突破“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教学难点,在授课后仍有约18位学生的图画中仅画了一对触角。学生探究了、观察了,理论上说应该是大部分同学都画对才是,但这个数据出乎我的意料。原因在于蜗牛在观察过程中,由于学生移动、蜗牛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蜗牛只伸出一对触角或不伸出触角,此时学生就会有概念上的偏差,我在课堂上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面细想下来,不管有多少位学生没有观察到蜗牛的两对触角,我也应该采取除观察外的方法(如微课、图片、看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概念,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方法。一年级学生可以说是小学生中对科学学科兴趣最大、好奇心最强的孩子了,而且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可以把故事融入到教学中,用故事串起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本课就是以小蚂蚁给小蚯蚓介绍好朋友的故事串起的,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像讲故事一样给孩子们授课,而且很理性,这样趣味性大打折扣了。趣味性除了需要有趣、有料的故事外,也需要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演绎,这方面确实是短板,还要从以后每节课做起,多使用些语气词、生动的形容词等,也要多听听别人是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或者和孩子一起听故事,多学习。4.给动物建个“家”教学反思本课学生活动手册的内容是“想一想并画一个蜗牛的‘家’”和拓展活动“引诱并观察蚂蚁”。在本课中,学生主要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察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分享关于蜗牛在“家”中的有趣发现。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去饲养蜗牛,持续观察蜗牛的生活,特别是蜗牛的进食。用简图画一个蜗牛的“家”的活动,这是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一种形式,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充分讨论,整合众多学生想法,完成班级记录单后进行。也可以在讨论之前,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之前寻访过的蜗牛、观察过的蜗牛,思考蜗牛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然后全班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动手操作提供参考。具体可根据本班学生简图记录的能力水平,视情况而定。拓展活动是用蔗糖引诱蚂蚁,观察蚂蚁并跟着蚂蚁找到它的“家”,这是观察蜗牛方法的迁移运用。蚂蚁同样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会活动、需要食物、需要栖息场所、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等,同样指向对生物的理解。如果使用该教材的地区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无法寻找到蜗牛,那么课堂中观察蚂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的环节和学生记录的内容稍作调整。5.观察鱼教学反思生命科学领域的课难上,有关动物更是如此,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难以掌控。可看了视频后,老师上的可谓得心应手。有目的出示教材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看见就兴奋不已,课堂难易驾奴,教师先出示鱼,让生自己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对鱼的了解,调动学生兴趣,起到为后面的试验作铺垫。善于提问,推动试验探究好的问题抗日义推动试验套就活动,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让生在实验中边观察边实验边思考,认识鱼的外部身体构造,其到底有什么作用?鱼到底靠什么来运动?这个问题一抛出,同学们进行热火朝天做实验,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操作,同时在小组讨论,最后由每组的代表进行交流汇报,不仅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见解,,又有选择性完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修改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媒体展示,寻找有力的证据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多种形式,应道学生分析找证据,进行验证。最后从中归纳补充鱼的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其实这也告诉学生寻找证据的方法和途径。不足的是:跟我们平时的课堂一样,总有贪玩的孩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课能否这样,总害怕放手了,收不回来。特别是操作课,也想请同仁们出出招。给动物分类教学反思一年级学生在认识校园里的小动物的探究活动中,有给动物分类的学习内容。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说出分为一类的动物的某一个相同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分类就可以了,教师不必去评说学生分类的方法正确与否。但教师一定要利用教育资源,适时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动物身体特征、繁殖方法及生活方式来进行归类,以达到正确给动物分类的目的。对一些特殊的动物,如蝙蝠、鸭嘴兽及海洋里的哺乳动物要给与正确的辅导。学生对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概念容易混淆,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两种动物的特征告诉学生,也许学生暂时也能记住,但是,这是被动型的学习。教师要多搜集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影像资料,最好能带一些实物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样加深了对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特征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这两类动物进行分类,而且还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好习惯。
本文档为【2020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反思(附目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111957
本人热爱教学,关心学生。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19-12-22
浏览量: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