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

【word】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

举报
开通vip

【word】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word】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 《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SociaJSciencesinYunnanNo.6 当代民问信仰道德的特征 莫楠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摘要:我国民间信仰根植于民众,其中的道德资源不容忽视.当代民间信仰道德具有神圣性与功利性并存,内容上的 包容性和形式上的私人性等显着特征.这一道德依托超自然力量为神圣性保障,同时又重功利,行善不离对”报”的期许: 其内容包容性很强,在自身基础上结合了传统美德,现实中民众的道德要求及...

【word】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
【word】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 《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SociaJSciencesinYunnanNo.6 当代民问信仰道德的特征 莫楠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摘要:我国民间信仰根植于民众,其中的道德资源不容忽视.当代民间信仰道德具有神圣性与功利性并存,内容上的 包容性和形式上的私人性等显着特征.这一道德依托超自然力量为神圣性保障,同时又重功利,行善不离对”报”的期许: 其内容包容性很强,在自身基础上结合了传统美德,现实中民众的道德要求及官方道德规范;它以私人性形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 却能加强人际间认同.国家应给这一道德合理地位并加以利用,同时它在构建和谐伦理的道德对话中也应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民间信仰道德i神圣性i功利性包容性私人性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91(2011)06 一o031---06 麦金太尔曾这样描述启蒙运动造成的道德困境:”道 德行为者从传统道德的外在权威中解放出来的代价是,新 的自律行为者的任何所谓的道德言辞都失去了全部权威 性内容.”【-)启蒙运动在将宗教推下神坛的同时,也让道 德失去了原有的神圣及权威性.上世纪8O年代末以来,随 着现代性”道德危机”日益严重,宗教信仰中的伦理道德在 世界范围内重新受到重视与提倡,如1993年的《走向全球 伦理宣言》就掀起讨论热潮.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空前变 化阶段,这也带来众多道德问题,如见利忘义,信任危机, 道德虚无,家庭道德弱化等.在克服道德困境的过程中,宗 教信仰中的道德资源及其积极作用日益被关注和认可,但 我国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性宗教由于受政治,文化因素影响,教义,仪式门 槛及流行区域的限制,其道德的传播和接受范围,程度都 有局限性,而深植民间的民间信仰道德具有鲜明的特征, 深厚的积淀,广大的群众基础,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能够 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发展的重要资源. 一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境况 “民间信仰是指信仰并崇拜某种或某些超自然力量 (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鬼神信仰为主体),以祈福禳灾等 现实利益为基本诉求,自发在民间流传的,非制度化,非组 织化的准宗教”阱.近代以来,中国民间信仰的命运几经 起伏,但自上世纪80年代起,出现大规模复兴,遍布城乡 的庙观就是很直观的例证.以福建省为例,2003年全省10 平方米以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就有26130座?.除了在官 庙的集中活动外,许多人的信仰方式是私人化的,”他们主 张信仰的私人特征,干脆强调,信神不信教,拜佛不进庙”p】 ? .像在住宅中建神龛,重视风水,流行占卜算卦等都是民 间信仰或隐或显的体现.民间信仰是植根于广大民众的宗 教信仰,其核心是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及希冀借此获得冥冥 中无形力量的庇佑,虽一直没能进入中国信仰形态的主 (D数据引自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俗研究,2007,(1) 收稿日期:201l—O8—04 作者简介:莫楠(1984~),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31 流,但影响面之广,生命力之强不逊于任何宗教,其”不会 因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消失,只会调适自己的功能以便适 应新的社会形态”[41(t’137).随着时代进步,民间信仰中带迷 信,巫术性质部分的内容日益减少,而道德方面的内容和 产生的作用则越来越凸显,人们从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 信仰中获得认可,鼓励行善的力量,是为了得到幸福而进 行的道德资本累积. 民间信仰道德就是民间信仰中建立在对超自然力量 信仰之上,围绕着人”应该如何”而形成的,主要以善恶评 价为形式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它在 当代以各种方式显现并发挥着作用.民间信仰中的人物神 在成神前多以品行高尚着称,在神化和后世流传中,这些 道德元素被凸显出来且不断有道德事迹加入,还被编成了 种种劝善书.信众在信仰神明时自然会受这些道德内容影 响,对自我道德进行强化或补充,行动时也会自觉避免犯 错.民间信仰道德还会渗入民俗之中,形成相应的道德氛 围,风气,以对信众的行为产生道德约束.民间信仰官庙里 常有劝人行善去恶的楹联,壁画,在相关祭祀活动中,真 诚,敬贤敬祖,慈善这些道德因素得到宣扬,同时劝诫人们 必须坦白,犯了错要在神前悔过,民众在其中受到了道德 教育.”在民间信仰中,道德理想,伦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理想人格被形 象化地表现出来,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更被人们理解, 把握,效仿,从而使道德信仰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心灵和行 为”口】(P2l1. 比起制度性宗教,民间信仰道德显得较粗糙俗气,但 其影响广,渗透深,在促进道德发展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地 位,其中的核心就是对”善”的重视和提倡,行善去恶是民 间信仰中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要求,许多民众在有了信 仰之后,在生活中更注意自觉行善.民间信仰中的人文道 德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内涵,也为民间 社会的整齐风俗与民众的精神安顿提供了实践智慧和终 极关怀”7).个人接受民间信仰道德,能加强自我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包容礼让,与人为善.如河北范庄等地 “四大门”信仰中,强调个人生活中要”行好”,”行好”即做 好事,既包括上香拜神等宗教性活动,更多的是日常生活 中的行善,可以说就是乡民生活中的民间信仰道德;此外 还有”行好吧,别从麦田里走”这样的标语及”善人歌”这样 的劝善文来劝导人们守公德,行孝道等,使当地形成良好 风气?.行善的意识,风气一旦形成,在能力具备的隋况下, 还可以发展为公益,慈善活动,惠及更多的人.如泉州花桥 慈济官就传承吴真人悬壶济世的高尚品德,百年来从事施 药施诊的慈善事业,如今花桥赠药义诊所医师每年为成千 上万人义诊施药,用自己行为效法,继承吴真人的医德.因 此,尽管民间信仰道德不尽系统完善,但在推进个人和社 会道德发展上却有着独特功效,民间信仰中的善”以非常 灵活的方式始终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涵养着人 的道德操守,更始终昭示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联的神秘信仰 具有制度性宗教所无法替代的道德影响力”.”祖有功, 崇有德”的道德精神在民间信仰中从古延续至今,在当今 生活中,发挥民间信仰道德的积极因素,是一个能产生切 实功效的选择.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独特之处 民间信仰道德利用信众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尊崇, 使各种道德及准则在信众意识中得到强化并转化为实际 行动.这一道德能灵活地结合传统与现实,围绕善恶因果 报应思想,以传说和灵验故事为辅证,配之简明易懂的准 则,规范,通过人们口口,代代相传,往往因其直接,简明更 能打动人心,为民众所接受,树立起人们对善的信仰及对 恶的恐惧,给遵守道德的人以希望和慰藉.民间信仰道德 和其他宗教道德一样以信仰为出发点,彼此自然有相似相 通地方,而受民间信仰自身特点和现实境况影响,当代民 间信仰道德又有其独特之处. 1.神圣性与功利性并存 民间信仰道德依托超验力量,具有神圣性,这是其与 世俗道德不同之处;但同时它又有明显的功利特征,与制 度性宗教有别,神圣性与功利性并存于民间信仰道德中. 民间信仰虽非制度性宗教,但也有神圣性,敬畏性,安 抚性,提供终极关怀等宗教因子和作用,依靠天意,神旨, 报应这些概念,能将人的道德思想,行为纳入信仰世界中 进行解读和转化,为道德体系提供超自然力量的权威保 障,道德因而戴上神圣光环,更具效力和普适性.神明是道 德的引导者和裁判者,以神明的名义,力量加以劝导宣扬 ?”道德”定义参考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及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行好”状况调查参见周星.四大门——中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宗教[A].王建新,刘昭瑞编.地域社会与信仰习俗一立足田野的人类 学研究【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2 的道德准则,规范就成了有超凡力量的道德律令,其中最 有影响力的观念就是善恶报应.民间信仰中的神明大多都 有行善惩恶的事迹传说,不少神明就是道德楷模转化而 成,像妈祖的传说中就有伏机救亲,踏浪寻兄这样体现孝 悌美德的故事,保生大帝更是救死扶伤的医德楷模.这些 模范及事迹让信众景仰,效仿,信众通过建立对这些神明 的崇敬,信任,能激发自我向善意识并自觉践行.报应则是 神明对善恶行为的相应奖惩,让信众相信自己的一言一行 都逃不开神明的法眼,人的行善或行恶与神对人的施恩或 惩罚是有因果联系的,自己的命由天定,惟一能够改变乃 至指引这种安排的就是自身的道德行为.善行能够给自己 带来福宁,同时也是在面对强大的超自然力量时除了服从 敬畏外惟一积极可为的;自己的恶行即使不受人世间力量 惩罚,但”举头三尺有神明”,也必然会受到鬼神的惩罚. “通过赋予道德秩序先天的公正性,使因果可以超越一切 经验主义的证明;同时将正面的诠释引入到那些令道德解 说尴尬的状况(因为如果无法进行道德解释,势必会造成 人们无视群体道德),来加强道德秩序”圈49).有神明的时 刻注视及根据道德行为施予的公正奖惩,能促使人时刻不 忘加强对自身的道德约束,”由于没有人能够否认善恶报 应力量在现实人生中的作用,于是善恶报应作为一种民间 信仰对人们把握道德命运和上天赋予的命运有着无可替 代的督导功能”. 民间信仰道德有超自然力量保障,具有神圣性,但作 为”小传统”的民间信仰,一直以来其神圣化程度和力量远 不及制度性宗教,仅靠神力的权威难以完全保障道德的接 受和践履,因而民间信仰道德重功利的特征也较明显,突 出表现之—就是对善恶报应中的”报”十分重视.信众高度 意识到这种报偿原则,行善积德所期求的或说关注的是有 所还报即神明的庇佑和奖励,而且这种”报”最好是现世中 就能实现的,相对于来世的愿景,更在乎眼前的幸福.各种 善书,宝卷及传说里关于善恶报应的事例,许多都体现出 民间信仰道德重现世重功利的特点.一是通过行善积德可 以改变现实命运,如贫变富,白丁变大官;二是对行善的回 报是通过中功名,好姻缘,或由后代体现出来,而且几乎是 一 行完善就得以实现.这些事例至今在信众中还颇有影响 而且不断有当代的新版本加以补充.在当代,信众行善更 多所期求的也是家宅平安,事业发展,有子嗣这些”报”,功 利性特征明显,因此也不免被责难.但功利性并非唯利性, 目的不够高尚不意味着过程和行为不道德,毕竟”非功利 主义并不绝对排斥功利主义,因为崇尚价值并不一定要以 否定功利价值为前提,其后果也并不必然贬低功利价值. 功利和非功利并不是根本对立的”附.德福一致是道德生 活应有之意,”报”正是民间信仰道德能吸引打动民众之 处,对”报”的诉求依旧是建立在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之 上,得到神明庇佑和给予福祉的前提是要行善事而非消极 等待,”行善去恶”是不变的道德律令.道德并非扼杀人的 正当欲望,而是认可并对其加以引导,对神明带来的好处, 福宁的渴求并不必然影响善行的践履,相信善恶报应的人 无论所求为何,至少在行为上首先要趋善避恶,也可树立 起命由德改的人生信念. 民间信仰中这种不忘功用的行善,依照儒家义利观或 西方道义论思想看也许不够高尚,但在当前由于种种因素 限制,短期无法使民众的道德党晤普遍提高到较高水准, 而社会中又常无法实现德福一致的情况下,善恶报应的信 仰可以增强人们对道德的信心,营造向善的风气.”讲究善 行与一般世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再加上通过对超自然信 仰的认同与超验经验的认识,从而在无形之中强化了人们 对自己行为的约束”Fl(m2).对超验力量的信仰能发挥神圣性 或警示性的强化功能,而”报”的期许与应验则是神恩性的 德行补偿功能的体现?.对一般民众而言,生存问题是他们 首先要关注的,既然有善恶报应的承诺,信众就不免有相 应期许.这一承诺构成了民间信仰道德现实效力的世俗基 础,也可起到教化鼓舞人的作用,以超自然力量及对”报” 的许诺推动人树立”做好人”这一朴素观念并真正做到.现 今中国人对道德的理解早非在直接断言阶段,民间信仰中 的道德除了神明力量外,还需现实生活中的效用来辅助论 证,将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敬与现实中的”报”相结合,对行 善去恶进行论证,才能更好地说明道德的地位和作用.因 而民间信仰道德兼具功利性与神圣性,合理利己的功利性 因素使其易被理解接受,同时又以一定的神圣超越性摆脱 对利益的一味算计,发挥其在生活向度的指引作用. 2.内容上的包容性 民间信仰在教义和仪轨上无严格限制,少排他性,能 包容繁杂多样的内容,突出体现之一就是官庙中常供奉多 种乃至多教神明,而来进香的信众也是各神明都祭拜.”民 ?强化功能与补偿功能的提法,参见陈麟书.宗教伦理学概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33 间信仰并无严格的崇拜规定,它不仅可以随时占用民间生 活的方方面面来完成祭祀活动,又可以将其神灵观念混入 各种民事活动里”[10](P56).因而民间信仰更多将目光放在人 身上,融合于日常生活各领域,常将世俗生活的内容纳入 其中.所以,民间信仰道德多关注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 贴近人们在现实中的问题和要求,与世俗道德互动紧密, 体现出很强的包容性.我国民间信仰道德在历史发展中就 吸纳融合了儒释道三教中的内容,在当代还可根据时代发 展,生活变化和信众共同愿望调整演进,从而汇聚成能为 民众广泛接受的道德.当代民间信仰道德中,除却信神敬 神,善恶报应这些自身固有内容外,还包容结合了其他方 面的内容: 一 是中国传统美德.作为”小传统”的民间信仰,不可 避免要受到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大传统”的道德引 导,”大传统”所提倡的美德也就不断融入民间信仰道德 中.民间信仰里的许多神灵就是因其生前行为事迹典型体 现了传统美德才被尊奉,也激发着一代代信众的道德情 操,最典型的就是代表忠义的关帝.在当代,传统道德观念 虽受冲击,但经历时代检验和挑选而保留下的传统美德, 依旧是民间信仰道德中十分重要且能得到民众广泛共鸣 的部分,并在信仰世界中得到新书写.当代民间信仰道德 中常提倡宽恕,忍让等原则,彰扬孝敬,诚信等行为,这些 都是中国传统美德及道德原则.”在民间信仰的磨坊里,游 荡着一个个按’大传统’模版复制出来的鬼灵.民间百姓也 正是依循着这些鬼灵或粗或细的’磨道踪迹’写着修身立 人的大文章”[11](P120). 二是现实生活中民众的道德要求.民间信仰道德和世 俗生活紧密相连,民众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也会反映在其中,对既有的内容进行新解读或推动 新内容的涌现.比如现今社会中充满竞争,算计,也产生许 多不公正不合理现象,不少处于弱势地位或有不满情绪的 人信奉神明,希望有超自然力量来扭转命运,改变现状,这 种要求反映在民间信仰道德里就是增加或突出强调公平, 平等方面的内容及对贪腐等民怨大的不良现象的批判,像 是与此相关的现代报应故事的出现和流传,借神明权威表 达对现实道德状况不满,乃至有建立新伦理与新秩序的渴 望. 三是官方宣扬的道德规范.民间信仰在主流话语之 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交集,相反,如杨庆苤先 生所说:”分散性宗教有力支持着现存制度的价值和习 俗.”嗍?现今民间信仰道德内容中,很少能看到与官方宣 扬的道德规范的对抗之处,民间信仰甚至还会为官方道德 规范营造某种崇高感.民间信仰道德对官方道德更多是相 容相从,—个典型例子就是福建崇武镇的”解放军烈士庙”, 里边供奉着为救助百姓而牺牲的27位解放军烈士,成为民 众进香祈求的神灵和道德上的榜样;庙中同时又有烈士纪 念馆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里面可以进行入党入团宣 誓?,民间信仰道德和官方道德在这里达到高度一致. 民间信仰道德从传统中继承朴素却深入人心的道德 观念,又接纳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同时还本色反映出民 众的生活面貌和价值观念,其并不精致完美,却更加切合 民众目前所处的传统性,现代性,公权力相互勾连的生活 境遇,因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仍然在发挥着其社会伦理 教化的作用,这种社会伦理教化作用甚至是其他形式的宣 传教育所无法取代的,并且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 在”2xPo4). 3.形式上的私人性 当今社会中工具理性泛滥,道德在经济利益面前节节 败退,不少人不甘于沉沦于此,为自己追寻一种信仰,借神 秘力量拯救自身道德灵魂;同时,现实中人被各种制度规 定所割裂,已受太多外在限定,在追寻信仰同时不愿再受 过多宗教教义,仪轨限制,”中国人与其去信仰一个宗教, 倒不如自己去信仰一个神灵,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轻松 自在”0]09n.这种信仰要求使得选择既具神圣性又切近生 活,一直以来多以私人信仰形式出现的民间信仰日益增 多.当代信众的信仰形式大多是个人化,私人化的,在实践 中也愿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信仰,乃至只是种观念意识.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也较少出现系统一致的戒律要求,多以 信众私人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立在对超自然力量相信之 上并结合个体需求和生活境遇.生活中命不由我,但善恶 还是由自己掌握,只要行善不作恶,就不用担心神明裁断, 道德是通过神也是通过自我来审判的,自以为善,自为其 善,借神明权威阐发自我道德意识,以满足自己的精神追 求和价值寄托.这是被压抑的自由的一种释放途径,是对 工具理性的一种反抗,在制度之外,江湖之中求一个道德 避难所,求一点信仰关怀和个人精神的暂时自在,蕴含着 ?庙宇状况介绍,参见习五一.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一个雏形——考察福建省崇武镇的解放军烈士庙[J].世界宗教文化,2006,(1). 34 摆脱教条规范和意识形态束缚的要求及对新伦理新秩序 的渴望,并将这种渴望的实现寄托在超验力量上. 信众虽有对新伦理新秩序的渴望,但民间信仰的松散 和公共权力的强大,使得对新伦理的渴望更多是分散为各 信众建立在”善恶报应”基础上的道德行为,通过个体向善 的努力来改变命运,走向”道德自救式的神秘主义”031(P3~). 民间信仰道德着力范围多在个人的治心而非治世,对每个 信众而言,最关键的是靠对超自然力量的相信敬畏,牢牢 树立起行善这一观念,行善的目的,方式,手段都可以是私 人性的,乃至道德准则,规范也有各自理解,相通的则是以 超自然力量为行善的”应该”,为”做好人”提供依据和支 撑,追求自己的品德为超越世俗的神秘力量所认可,成就 自我的道德天地.像是明清时曾流行于民间的功过格在现 代又再度复兴,甚至有了相应软件,靠为自我行为打分来 计算道德程度和果报,计算方法则因人而异,颇具弹性,这 可以说就是自我道德反思及评判借超验力量面目出现.信 众以自身行为向神明证明自己优秀品格的同时,又有某种 程度上的交换或说互惠关系,可以向神明祈求多少,怎样 的善能得到怎么样的报,如做3000件善事能有子嗣,有各 自的独立性与私密性.人们对各色神明及其奖善惩恶的许 诺的相信,能为自身的道德增加确定性与依靠性,信众行 善虽不免有对”报”的期求,但”报”的实现依靠的是神明力 量而非损害他人利益,彼此间的期求是平行的且在拥有无 限资源的神明处都能实现,而无需像世俗中那样要你争我 夺,这就减少了倾辄算计之心,神明前行善祛恶的承诺也 能促使彼此间至少保证基本限度的道德. 民间信仰中,信众间关系没有经过组织化和制度化, 看似较弱,但这种关系又有着很广的覆盖范围与很强的渗 透力,”既在固有制度和秩序之外,又在于人际伦常关系之 间”[3](p488).每个信众的道德表现形式虽是私人性的,但由于 道德都建立在对相同或相似对象的信仰之上,特别是都将 与人为善作为基本准则,彼此间往往有着相似的心理需求 和道德要求,同时又少了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反而利于 交流沟通.对人际关系只靠制度来安排构建的现代人,在 利益算计让人际间乃至亲人间的亲密关系都不复有的今 天,这种信仰和道德带来的人际关系由于少受体制限制, 少利益纠葛,劝善行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通之处和联系 纽带,能让信仰者感到更加安宁自如,促进彼此的沟通和 交往,加强主体间的相互认同.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 民间信仰兴盛的地方会以宫庙为核心形成小社群.”人们 对善的共识往往是在超自然的信仰体系中得到保证……当 个体生命的意义得到关注的时候,直接或间接地都会促使 人们重新确立对社会的信心,从而使道德因素的重要性得 到重新的发现”[7”ff33).以私人性形式出现的民间信仰道德,在 这个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成为”异乡人”的社会却能起到促进 彼此认同的作用,让忍受孤独,疏离的人们在精神上找到聚 集之处,依靠这种道德信仰和实践使行善力量慢慢积累,逐 步推动社会中已被物质利益排挤到边缘的道德回到应有地 位,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公共生活. 三,正视和利用民间信仰道德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以超自然力量的权威树立起向善 行善的律令,增强人们对道德的信心,而报偿承诺,包容广 阔且贴近生活的内容与少约束的私人性形式让人乐于接 受,践行.这既能促使人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又能加强对善 的共识,增进人际间信任.这一道德既属私人性事务又与 公共生活相关,因而它的命运及作用发挥,除了靠自身外, 还与公权力紧密相连.目前最大问题是民间信仰的合法地 位一直未得到确立,处于游走在娱乐,迷信和宗教边缘的 形态,也使其中的道德资源难被关注与认可.国家理应正 视民间信仰道德,推动其发挥积极作用: 一 方面,更新观念,相互适应.民间信仰长期以来不受 重视,甚至与迷信,落后相等同,但实际生活中,民间信仰 道德给信众思想行为带来了明显变化,许多人因此变文明 了.各级政府应改变观念,对民间信仰道德不应歧视或排 斥,这一道德根深蒂固且独具特色,一味要求它与官方道 德单向适应,用官方道德加以改造,可能会引发抵触也无 必要.实际上,民间信仰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在引人向善 的目的上是一致,且在内容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国家应给 予其正当地位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既不过多干涉属公民个 人精神权利的信仰及其中的道德资源,尊重,保持其独立 性;同时又应在认可鼓励民间信仰道德积极贡献上,通过 对话相互适应,特别是注意倾听其中反映的民众情绪与呼 声,以让自身所提倡的道德思想,规范更加契合民众生活 与需求. 另一方面,创造有利于善恶因果实现的条件.善恶报 应是民间信仰中道德的核心理念,也已经成为被许多民众 接受的道德律,但这种”报”能否实现不仅仅在个人,还在 于社会.让人们行善得赏,作恶被惩是对社会道德氛围的 35 重要要求,其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道德状况的重要标尺, “在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德行不仅是美好的,也是有用 的;善行不仅能获’义’,也能得’利’;恶行不仅失义,也将 失利”041~).国家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尤其是公正的法制, 规范及正确的舆论宣传,使社会中行善行恶之人得到所应 得之”报”,让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统一,营造德福一致 的社会.也浒信众会将实现善恶因果律的力量归于神明力 量,但重要的是坚固对这种道德律的信心,认同这种价值 观,形成人人向善行善风气,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能产生 相应的社会力量与效力,人们行善所应得的种种福报及作 恶要受到的惩罚都会自然而然发生,形成良性循环,从而 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独具特色,既有一定神圣性又离不 开功利性;一方面体现出改变命运,建立新伦理新秩序的 渴望,一方面又有相当强的公共权力烙印,维护现有价值; 以私人性形式出现,却可促成较好的交往认同关系,影响 公共生活.这些看似矛盾之处实际上正是现今多元社会中 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的体现,也表明这一道德有反思改进空 间,其合理性,局限性都应得到正视.民间信仰道德未来不 是应当简单以其他某家某教的道德来要求和改变自身,或 接受理性对自身的祛魅,如今理性之光已太过强大,或许 该有一些不被照亮的隐蔽之所;还应立足原有特点和积极 因素,以参与构建社会和谐伦理为演进的方向,与其他道 德形成合理生态.和谐伦理需要依靠道德对话来形成,民 间信仰道德的话语系统略显粗糙,但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 征,其极强的草根性能切实体现出民众的道德体验和道德 要求,在多元道德的对话中其应有一席之地. 36 参考文献: 【l】[美]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戴扬毅,等译.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俗研究, 2007,(1). [3】李向平.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1郭占锋,冯海英,李小云.由中国民间信仰复兴现象反思现代 化理论逻辑【J].青海社会科学,2009,(6). 【5】魏长领.民间信仰及其与道德信仰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6]张祝平.论和谐文化视阈TKfs-J信仰的社会控制问题【J].福建 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7】范丽珠.”善”作为中国的宗教伦理【J】_甘肃理论学刊,2007, (6). 【8】[美]杨庆垫.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 史因素之研究】.范丽珠,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李永虎,李光玉.论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宗教精神特质[J】.学习 与实践,2005,(2). [1o1~晓丽.民间信仰的庞杂与有序[J].西北民族研究,2009,(4). 【l1墒长江民间信仰: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本【J】.世界宗教研究, 2010,(3). 【12】陈慎.略论闽台民间神明传说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A].陈 桂蓉主编.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匕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13】李向平.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一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嗍.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4】庄三舵.论道德回报[J】.云南社会科学,2005,(6). [责任编辑:谢雨佟]
本文档为【【word】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6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