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 孟子 庄子 简介

孔子 孟子 庄子 简介

举报
开通vip

孔子 孟子 庄子 简介《孔子 孟子 庄子》简介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

孔子 孟子 庄子 简介
《孔子 孟子 庄子》简介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术贡献]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 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臺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臹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政治生涯]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 2 治理国家的诸种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臸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 3 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教育贡献]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5 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籍管理臸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 6 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孔子年表] 1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 7 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郑铸刑鼎。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臸。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8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弟于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弟子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弟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 9 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弟子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弟子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 10 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臸~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弟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 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左鬼右隹)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 11 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孔子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孔了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持。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12 [孔子家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据《史记》记载~孔子并非婚生子。他母亲生他时只有18岁~而父亲已经70岁了。孔父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从此他跟随妈妈过上了贫穷的生活。孔子曾作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的以及图书管理员。22岁时~孔子的母亲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53岁时晋升为大司寇~在鲁国服侍两年后孔子辞去职务~因为他对诸侯的政治极为不满。 据《论语》记载~鲁国当时在孔子的管理下非常繁荣。但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孔子没有在鲁国或别的国家担任过重大职务。传说鲁国的邻国齐国 担心鲁国太过强大会威胁到齐国~于是为了破坏鲁国的改革~送了上百匹好马和八十位美丽的舞女给鲁国诸侯。鲁国诸侯遂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中~对政务不闻不问~甚至有一次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孔子极为不满~踏上了长途之旅,周游列国,~拜访中国中北部的一些小国~包括卫、宋、陈、蔡。他宣扬了自己的那些政治信仰~但并没有哪国去实施。孔子68岁回到家乡教书~收了不少弟子。晚年的他和弟子一起编纂了传承先哲臹慧的结晶——《五经》。由于不能承受失去儿子和自己的心血的双重悲痛~孔子于72岁(或73岁,与世长辞。 [孔子故事] 故事一: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臷、剑拔弩张~大有一 13 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高足~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一条条河流弯延曲折~清澈见底,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村庄~或者找村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臹、信‛之道。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二、三天以采风。 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风高林茂,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狮子岩如猛狮踞伏~气吞日月。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仙境。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一声~车子停下了。 孔子问道:‚何故停车,‛车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挡道~夫子。‛‚让他们让道。‛‚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 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个究竟。见到仪表堂堂、儒衫飘逸\举止优雅的一位长者~小孩们毫无惧色~不以为然~继续用石块垒筑他们的‚城池‛。 孔子抚摸着一个俊俏的小男孩的头~和颜悦色地说:‚小公子~请你们将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行吗,‛ 小孩仰望着孔子说:‚我们正在筑城~恕难从命。‛ ‚那好~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出来~你就给我们让道。‛孔子思忖~要以‚礼‛服人~对小孩一视同仁。 ‚你出吧~‛这个小孩心想~我是东周守藏史老子的高足~你还能难倒我, ‚你听好了~‛孔子问:‚父母与夫妻熟亲,‛‚夫妻亲。‛小孩答道。 14 ‚不对~父母亲。没有父母哪有后代:‛‚夫妻亲~没有夫妻~哪有父母:‛他们各执一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父母亲‛、‚夫妻亲‛反复了二遍。 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从小抚育儿女~衣食住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传道授业~那样不操心:父母当然亲。 项橐还之以颜色:夫妻也~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同眠共枕~相濡以沫~爱意绵长~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一日夫妻还白日恩呢:当然夫妻亲。……。 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就是城池:‛ 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 15 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 故事二:一时风欺竹~连江雨送秋。鱼游浪影沉~晒书佚事留。 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也必知楚之‚迷津‛~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行~请驾好马车~都上船。‛船夫用竹杆吃力地撑着~马儿在水中随着木船过河~马儿会游泳。 船到河心~突然大风骤起~木船在波涛中颠簸摇晃~船儿忽高忽低~象一个醉汉似地立不稳~一船人都失去了重心。整船人和马车经不住这种颠簸~伴着风吹浪涌~船一歪~就翻落到河中。孔子师徒等人众都成了落汤鸡~掉入水中~衣服全湿透了。人落水问题还不太严重~这时的南方还不冷。可惜了我的那些书~孔子喊道:‚快救我那些书:‛ 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 16 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古时的书~其实都是一些竹简上刻或书写的篆字~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都在其以后许多年。 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可惜的是这儿没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就好了~过往行人就不会如我等受涉水之苦了:‛ 随后~孔子师徒落坐于两丈多长的长石上~稍事休息~以等书晒干。子路回想起近段的行程~种种不幸~不禁发起牢骚~口里念叨: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习礼时~宋司马桓魑欲杀师傅,在于野被陈蔡大夫围困三日~粒米未进~很多人都饿病了,上午在旧街让项橐毛孩戏弄~下午又人车落水~真是不幸~可谓‚风刀剑树严相逼‛。 孔子宽解道:‚天降大任于我等~实现周礼~天下归仁~任重而道远。忍饥挨饿~受苦受难~在所难免。我们必须坚韧弘毅~矢志不移~死而后已。‛ 孔子师徒当年晒书的山就在今问津书院的后边~山势平坦~有茂林修竹~茵茵庄稼~被称之为晒书山。孔子当年坐过的那块长石被称为‚坐石‛~周边还有后来他们驻足讲学时供研墨行文之用的墨池、砚石。墨池即离坐石不远处的小溪~溪边石黝如墨~故名墨池。临池石刻上刻有‚墨池‛两字~尽管年代久远~仍依稀可辨。池边一石~形如砚台~如天作之合。每遇天气变化~即有‚墨水‛浸出~池水久旱不涸。 [嫡系后裔] 第二代~孔鲤~字伯鱼。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泗水侯~孔氏后人称为二世祖。孔鲤经常趋庭接受孔子诗礼的训导。享年50岁~先孔子而死。 17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孔伋享年82岁。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为魏相。享年57岁。 孔鲋~字子鱼~或子甲。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封为博士。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博览群书。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 18 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好学有才~言辞清辩~奏对成章。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封为褒成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欲拜孔均为太尉~上书辞谢未就职。享年81岁。 第十七代~孔志。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复封为褒成侯~食邑2000户。 第十八代~孔损~字君益。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爵~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阙里祭祀孔子时~孔损助祭~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封为褒亭侯~食邑1000户。 第十九代~孔曜~字君曜。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封为奉圣亭侯~食邑1000户。 第二十代~孔完。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袭褒亭侯。孔完早逝~无子。由其弟孔瓒之子孔羡袭爵。 第二十一代~孔羡~字子余。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拜为奉议郎~二年,公元221年,封为宗圣侯~赐食邑百户。 第二十二代~孔震~字伯起。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封为奉圣亭侯~拜太常卿黄门侍郎~赐食邑200户。享年75岁。 第二十三代~孔嶷~一作孔亭~字成功。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四代~孔抚。历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五代~孔懿~袭奉圣亭侯。享年61岁。 第二十六代~孔鲜~字鲜之。好学~有度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袭封圣亭侯。 第二十七代~孔乘~一作孔秉~字敬山~博学多才艺。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公元473年,封为崇圣大夫~食邑500户~并给10户以供洒扫。 第二十八代~孔灵珍。任秘书郎~袭爵。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改封崇圣侯~赐食邑100户。 19 第二十九代~孔文泰~袭崇圣侯。享年58岁。 第三十代~孔渠~袭崇圣侯。 第三十一代~孔长孙。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改封崇圣侯~食邑百户。孔长孙有二子~长子英悊~次子嗣悊。长子早逝~无子。享年64岁。 第三十二代~孔嗣悊。隋文帝时应臸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升迁太子通事。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封为绍圣侯~赐食邑100户。享年70岁。 第三十三代~孔德伦。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封为褒圣侯~赐食邑100户~朝会时位同三品。武则天时赐予玺、书、衣服等。享年71岁。 第三十四代~孔崇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袭封褒圣侯~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享年56岁。 第三十五代~孔璲之~字藏晖。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袭褒圣侯~特授国子四门博士。 第三十六代~孔萱~袭封文宣公~兼任兖州泗水今。 第三十七代~孔齐卿。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袭封文宣公~兼兖州司马。 第三十八代~孔惟眰。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袭封文宣公~任兖州参军~奉孔子祀~复50户以供洒扫。享年65岁。 第三十九代~孔策。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袭封文宣公~历国子监博士。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宰相白敏中奏请岁给户绢百匹~充春秋奉祀。享年57岁。 第四十代~孔振~字国文。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袭封文宣公。举进士甲科~官至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享年74岁。 第四十一代~孔昭俭。袭封文宣公~授广文博士。享年60岁。 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唐哀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 20 授泗水令~后因时世动乱~失封爵。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被庙户孔末所杀。享年42岁。 第四十三代~孔仁玉~字温如。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任曲阜县主簿~三年,公元932年,袭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兼任曲阜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幸曲阜拜孔庙及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被孔氏后人誉为‚中兴祖‛。享年45岁。 第四十四代~孔宜~字不疑。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任曲阜县主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享年46岁。 第四十五代~孔延世~字茂先。博学、善吟咏。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袭封文宣公~兼任曲阜县令~赐白金束帛及太宗御书印《九经》。享年38岁。 第四十六代~孔圣佑。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袭封文宣公~兼曲阜知县事。卒年35岁~无子。后孔延世弟孔延泽之子~孔宗愿袭封。 孔宗愿~字子庄。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袭封文宣公~知曲阜县事。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改封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此为封衍圣公之始。 第四十七代~孔若蒙~字公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主簿。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将爵号改为‚奉圣公‛~专主祀事。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废掉孔若蒙的爵位~由其弟孔若虚袭封奉圣公。孔若虚~字公实。死后~仍由孔若蒙的长子孔端友袭封衍圣公。 第四十八代~孔端友~字子交。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袭封衍圣公。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端友随高宗南渡~寓居衢州~称为南宗。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留守林庙~金命权袭衍圣公~称为北宗。 南宗孔端友无子~其弟孔端操幼子孔玠袭爵~孔玠子孔搢~孔 21 搢子孔文远~孔文远子孔万春~孔万春子孔洙俱袭南宗衍圣公。至五十三代~孔洙让爵于北宗~出现了南宗、北宗合一局面。 第四十九代~孔璠~字文老。孔璠系孔端操次子。金太宗天会十二年,公元1133年,袭封衍圣公~主管祀事~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丢掉爵位。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金廷准备授孔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爵位~未来得及受封便去世。享年38岁。 第五十代~孔拯~字元济~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孔拯卒~时年26岁~无子。其弟孔摠袭封。 孔摠~字元会。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赠光禄大夫。孔摠在宋金对臷混战中~依靠孔氏族人力量~修建林庙~赢得族人敬畏。享年53岁。 第五十一代~孔元措~字梦得。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后兼曲阜县令~授中议大夫~金宣宗贞佑二年赴汴京~金亡~回曲阜。享年70岁。 第五十二代~孔浈~字昭度。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袭封衍圣公。孔浈后被人告称乃驱口贱民李姓所生~因而被夺爵。 第五十三代~孔治~字世安。元成宗元年,公元1295年,封为衍圣公。孔治是孔宗愿第三个儿子孔若愚的六世孙。他们中间是:孔若愚——孔端立——孔琥——孔拂——孔元用——孔之全——孔治。孔子后裔的袭爵~由孔浈被剥夺衍圣公爵号后~中断43年之久~直到孔治才又袭封衍圣公爵。 第五十四代~孔思诚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袭封衍圣公~因支庶袭封~为族人不服~因而被解除爵位。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改由孔若愚的后代孔思晦袭封。孔思晦~字明道。资质端重~勤学博识~而且以孝闻名。在修建林庙、重刻族谱等方面使之日益完备。享年67岁。 第五十五代~孔克坚~字璟夫~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授通奉大夫~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均未赴就。朱元璋诏见时~假托有病未去~后朱元璋亲笔谕孔克坚~ 22 接诏后兼程进见。洪武元年十二月~钦颁圣旨~孔氏子孙皆免差役~同年赐给孔府两千大顷田地。 第五十六代~孔希学~字士行。好读书~善写隶书~文词尔雅~谈笑挥洒~灿然成章。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袭封衍圣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令衍圣公班列文臣之首。从洪武初年开始~衍圣公不兼地方官~专主孔子祀事。享年47岁。 第五十七代~孔讷~字言伯。诗书都有较高造诣~为人宽厚。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袭封衍圣公。享年43岁。 第五十八代~孔公鉴~字昭文。明惠帝建文三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3岁。 第五十九代~孔彦缙~字朝绅。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袭封衍圣公。享年55岁。 第六十代~孔承庆~字永祚。未能袭爵即逝~后追封衍圣公。享年31岁。生有二子~孔宏绪、孔宏泰。 第六十一代~孔宏绪~字以敬~号南溪。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封衍圣公。后因宫室逾臸~削夺了爵位~改由其弟孔宏泰袭爵。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恢复孔宏绪衍圣公冠服家居。享年57岁。孔宏泰~字以和。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袭封衍圣公。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六月~孔庙遭火灾。孔宏泰正在朝中~孔宏绪率弟子奔救~火后孔宏绪素服哭庙~蔬食百日。孔宏泰回来后亦哭如居丧。享年54岁。卒后~其爵位仍由孔宏绪之子孔闻韶袭封。 第六十二代~孔闻韶~字知德~号成庵。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衍圣公。次年新庙建~规臸依旧。享年65岁。 第六十三代~孔贞干~字用济~号可亭。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袭封衍圣公。享年38岁。 第六十四代~孔尚贤~字象之~号希庵。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袭封衍圣公~赠太子太保。孔尚贤有二子~胤椿、胤桂~都先卒无子嗣~乃以孔尚贤从弟孔尚坦之子孔胤植袭爵~后来为避清 23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讳~改‚胤‛字为‚衍‛字。孔尚贤享年79岁。 第六十五代~孔胤植~字对寰~号懋甲。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衍圣公~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加太子太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晋太子太傅。清朝对历史上所沿袭下来的对孔家种种优待‚俱应相沿‛并‚期于优渥‛。孔胤植凡进京朝见~皇帝都遣迎劳~入朝~班列大学士之上。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在都城太仆寺街赐第一座~计门、厅、楼、房一百多间。这就是北京的衍圣公府。享年56岁。 第六十六代~孔兴燮~字起吕~号辅垣。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袭封衍圣公~七年晋太子太保。享年32岁。 第六十七代~孔毓圻~字钟在~号兰堂。为人质朴爱好诗文~工于书法~擅于写擘窠大字~善画墨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袭封衍圣公~九年授光禄大夫~十五年晋阶太子少师。清圣祖玄烨来曲阜庙谒林~孔毓圻除施以必要之礼~并叫族人为皇帝讲经、引驾~还请求扩展孔林、减轻租赋设臵百官~玄烨均予以答应。享年67岁。 第六十八代~孔传铎~字振路~号牗民。好读书~学识广博~通礼乐~工诗词。其著作甚多。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袭封衍圣公。康熙年间赐孔传铎二品冠服~袭爵一年以后~世宗幸学~召孔传铎陪祀~六月孔庙遭火灾~率族人素服哭三日~清世宗派人祭告~并传旨慰问~拨款重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孔庙重建工程完成~九年世宗又命修孔林~十年孔林竣工~复开馆辑《阙里盛典》。享年63岁。 第六十九代~孔继棨~字体和~号纯斋。未袭爵即病故~后被追封为衍圣公。享年23岁。 第七十代~孔广棨~字京立~号石门。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袭封衍圣公~授二品冠服。多次受世宗、高宗召见~并给赏赐。能诗文~著有多集诗卷。享年31岁。 第七十一代~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峰。乾隆九年,公元1744 24 年,袭封衍圣公。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正月~弘历巡幸阙里~祭祀孔子~孔昭焕命其族人、举人孔继汾等在诗礼堂给皇帝讲经~是日弘历谒孔林~赐孔昭焕宴、书籍、文绮、貂币~升孔继汾中书~族人有官者~皆进臺。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孔昭焕上疏~弘历大为不满~下吏建议夺其爵~弘历念其年少未夺。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弘历到曲阜祀孔子~还京师后~将内府所藏十件商周祭器赐给孔府~以便在国祭时陈设。享年40岁。 第七十二代~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博学多才~工书画~善画兰~得先祖孔毓圻遗法。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袭封衍圣公。孔宪培原名孔宪允~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改名~并将女儿嫁给他~由此~孔府步入盛世。仅在孔宪培生时~乾隆皇帝就曾5次到曲阜~并每年得到貂皮、锦缎、笔、砚、徽墨、貂冠朝服、蟒袍、御臸诗、御论、御臸墨刻等多种赏赐。享年38岁。 第七十三代~孔庆镕~字陶甫~号冶山。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袭封衍圣公。孔庆镕博学多才~擅长写诗作文、绘画和书法~是历代衍圣公中最有才学的著名人物。自幼善辞令~且顺从上心~一生多次受皇帝召见并十几次受到御臸墨刻、匾额、诗、图、貂皮、朝冠、衣物等赏赐。享年55岁。 第七十四代~孔繁灏~字文渊~号伯海。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袭封衍圣公~晋太子太保。享年57岁。 第七十五代~孔祥珂~号观堂。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9岁。 第七十六代~孔令贻~字燕庭。清光绪二年,公元1877年,袭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仍封孔令贻衍圣公~称帝后~曾加郡王衔。曾受光绪帝召见~并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奉母挈妻进京贺寿。慈禧太后特赏他及其母、妻御笔大‚寿‛字各一张~孔令贻又蒙双眼花翎之赐。享年48岁。 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字达生。1920年袭封衍圣公。1935年由南京政府改任为特任官待遇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8年底去 25 台湾~现健在。 第七十九代~孔祥东~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当代中国青年钢琴艺术家。1968年10月22日 出生于上海~现健在( [主要弟子]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臹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 26 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臹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臸~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 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 27 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二、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生卒年,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关于孟子的生卒年月有两种说法 ,一,认为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卒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 ,二,认为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 亚圣---孟轲 私淑与孔子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孟轲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8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使儒家思想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思想。 他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自诩~从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和人的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强化了孔子"仁"的理论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生存价值的一种理想与信念。因此~他的理论虽然在许多方面都与孔子的思想在表述上有一些差异~但却与之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在客观上起了丰富、开拓和深化儒家理论见解作用。坚信人性本善 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因此~又叫"良知"。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孟轲认为人的本性虽然具有仁、义、礼、臹的"善端"~但还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尽量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 孟轲最强调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但他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后天的恶习~可以使人丧失善性。孟轲认为教育的作用比政治的作用更有效果。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为了争取民心~他提出要注意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大丈夫。他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此为真正的大丈夫 孟轲提出的君子是指能够实行"仁政"和"王道"的人~是能够"居 29 仁由义"的人~并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的学说要点] (一)心性论 1.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 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 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於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必有异於禽兽之处~这种「异於禽兽」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於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臸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4.道德天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苦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二)政治论 1.民本说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於民心而不在於君主~苦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2.法先王 30 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3.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後方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家给人民、百姓安乐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 4.德治观念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 5.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 6.恢复井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臸度是"井田臸度"。"井田臸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三,教育主张---贯彻始终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臵学子於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A、 启发未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31 B、 形成"道统"观念 孟子时~更把尧、舜、禹、禺、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C、民本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行仁政的主张~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这套革命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虽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却成为传统治臸度中~抑臸君权的合理性渊源。孟子"为民臸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臸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的均田臸。 [《孟子》文章特点]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臵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第二个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孟子名言 ,1,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5,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6,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7,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2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8,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9,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0,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1, 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3,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4,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33 ,15,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6, 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7,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8,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19,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34 ,2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4,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5,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6,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7,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29, 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0,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gu,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5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1,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2,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3, 明君臸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4,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35,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6,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6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7, 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臵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37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文:做一件事情好像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38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孟子年谱] 1岁:公元前390年~周安王十二年~孟子生于邹马鞍山西麓之凫村。据赵歧《〈孟子〉题辞》所记~孟轲系"鲁公族孟孙之后"~盖破落后迁于邹。至公元前389年秋~孟子一周岁。 2岁:公元前388年~周安王十四年~孟子在邹。 3岁:公元前387年~周安王十五年~孟子在邹。 4岁: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孟子在邹。是年丧父~受母三迁、断机之教,据《烈女传》,。其实三迁与断机恐非发生于一年。 5岁:公元前385年~周安王十七年~孟子在邹。 6岁:公元前384年~周安王十八年。楚吴起为相。孟子在邹。 7岁:公元前383年~周安王十九年。鲁穆公卒~子奋立~是为共公。孟子在邹。 8岁:公元前382年~周安王二十年~孟子在邹。 9岁:公元前381年~周安王二十一年。楚宗室杀吴起。孟子在邹。 10岁:公元前380年~周安王二十二年~孟子在邹。 11岁:公元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齐康公绝祀。赵王翳迁于吴。孟子在邹。 12岁:公元前378年~周安王二十四年~孟子在邹。 13岁:公元前377年~周安王二十五年~孟子在邹。 14岁:公元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韩灭郑。诸咎杀其君。孟子在邹。 39 15岁:公元前375年~周烈王元年。韩山坚贼其君。齐田午杀其君~自立为桓公。越寺区定乱~立无余之。孟子在邹。 16岁:公元前374年~周烈王二年~孟子在邹。 17岁:公元前373年~周烈王三年~孟子在邹。 18岁:公元前372年~周烈王四年~孟子在邹。 19岁:公元前371年~周烈王五年~魏武侯卒。燕简公卒。韩严杀韩哀侯。魏伐楚~取鲁阳。孟子在邹。 20岁:公元前370年~周烈王六年。晋桓公被韩、赵迁于屯留。赵、韩伐魏~魏伐赵~败之平阳。孟子在邹。 21岁: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齐伐魏~降观~王错奔韩。魏败韩于马陵。孟子在邹。 22岁:公元前368年~周显王元年。孟子赴鲁游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23岁:公元前367年~周显王二年。韩赵分周为两。孟子在鲁。 24岁:公元前366年~周显王三年。魏伐韩败逋。孟子在鲁。 25岁:公元前365年~周显王四年。四月甲寅~魏迁都大梁。田齐桓公杀其君母。孟子在鲁。 26岁:公元前364年~周显王五年。魏公子缓如赵以作难。孟子归邹创办子思书院~广育天下英才。二十七岁:公元前363年~周显王六年。魏伐赵~取利人与肥。越寺区、弟思杀其君。孟子在邹。 28岁:公元前362年~周显王七年。魏战败赵、韩联军于浍北~擒乐祚~攻取皮牢。赵成侯与韩昭侯会于上党。孟子在邹。 29岁:公元前361年~周显王八年。商鞅入秦。宋约生于此年。魏入河水于甫田。暇阳人来归。孟子在邹。 30岁:公元前360年~周显王九年。东周惠公杰卒。孟子在邹。 31岁:公元前359年~周显王十年。韩魏分晋~迁晋君于端氏。商鞅变法。孟子在邹。 32岁:公元前358年~周显王十一年。魏及韩侯盟于巫沙~归侯于韩~商鞅刑公子虔、公孙贾。孟子在邹。 40 33岁:公元前357年~周显王十二年。鲁、宋、卫、韩君朝魏~梁惠王称王。商鞅为左庶长。孟子在邹。 34岁:公元前356年~周显王十三年。鲁侯朝魏~魏筑阳池以备秦。韩筑长城自亥谷以南。赵会燕成侯于安邑。孟子在邹。 35岁: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申不害相韩。越无颛卒。秦孝公与魏惠王会于杜平~侵宋。孟子在邹。 36岁: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齐败魏于桂阳。韩侯朝魏。秦败魏~斩首七千~取少梁。孟子在邹。 37岁: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赵败魏于桂陵,齐用孙膑围魏救赵,。魏以韩师败诸侯于襄陵~会齐宋之国。齐使楚景舍与魏求成。孟子在邹。 38岁:公元前352年~周显王十七年。商鞅为秦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伐魏~安邑降秦。孟子在邹。 39岁:公元前351年~周显王十八年。秦迁都咸阳。商鞅伐魏~固阳降秦。魏归赵邯郸~在漳水上结盟。孟子在邹。 40岁: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商鞅废井田~设县。孟子在邹。 41岁:公元前349年~周显王二十年~孟子在邹。 42岁:公元前348年~周显王二十一年。韩昭侯如秦。秦"初为赋"。孟子在邹。 43岁:公元前347年~周显王二十二年~孟子因齐威王招文学游说之士~第一次由邹到齐临淄稷下学宫。 44岁:公元前346年~周显王二十三年~孟子在齐与匡章交游。 45岁:公元前345年~周显王二十四年~孟子在齐。 46岁:公元前344年~周显王二十五年。魏惠王召诸侯于逢泽朝天子~秦公子少师率师参于逢泽之会。秦孝公会诸侯于京师。孟子在齐稷下被淳髡讥讽~•二人进行了有关于"礼"的辩论。 47岁:公元前343年~周显王二十六年。齐田忌用孙膑之计大败魏军于马陵~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孟子在齐并不受重用~被齐 41 人讥讽~孟子以"我无官守"、"我无言责"而自解。 48岁:公元前342年~周显王二十七年。商鞅伐魏~用计俘公子卯~大破魏军。孟子在齐。 49岁:公元前341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孟子在齐。 50岁:公元前340年~周显王二十九年。,齐,邳迁于薛。魏为大沟~行圃田之水。孟子在齐。 51岁:公元前339年~周显王三十年。据《史记》所载~庄子与楚威王同时~威王聘为相~庄子辞见。赵良见商鞅~威胁商鞅下台。孟子在齐。 52岁:公元前338年~周显王三十一年。宋剔成卒~弟偃立。秦孝公卒~车裂商鞅于咸阳~其师尸佼逃蜀。孟子在齐。 53岁:公元前337年~周显王三十二年。韩申不害卒。秦仍用商鞅新法~楚、赵、韩、蜀朝秦。孟子在齐。 54岁:公元前336年~周显王三十三年~孟子在齐。 55岁:公元前335年~周显王三十四年。秦甘茂取韩宜阳。匡章因与孟子游~被齐用为将~败秦。魏惠王用惠施策与齐威王会徐州~惠王改元。孟子在齐。 56岁:公元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灭越。孟子在齐。 57岁:公元前333年~周显王三十六年。苏秦合纵六国~于洹水歃血为盟。孟子在齐。 58岁:公元前332年~周显王三十七年~孟子在齐。 59年:公元前331年~周显王三十八年。秦败魏~俘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孟子在齐不被重用~拥楹而叹。 60岁:公元前330年~周显王三十九年。魏献西河之地于秦。孟子在齐。 61岁:公元前329年~周显王四十年~孟子在齐。 62岁:公元前328年~周显王四十一年~孟子在齐。 63岁:公元前327年~周显王四十二年。韩举于齐战~死于桑邱。孟母仙逝~孟子归葬于鲁~孟子第一次到齐国的后期已得到客卿 42 地位~故以卿大夫之礼葬母。 64岁:公元前326年~周显王四十三年。五月魏会韩威侯于巫沙。十月韩宣王朝魏。孟子在鲁守丧。 65岁:公元前325年~周显王四十四年。四月秦惠王称王。五月燕王称王~韩宣王称王。孟子在鲁守丧。 66岁:公元前324年~周显王四十五年。楚败魏于襄陵。孟子在鲁三年之丧满~返齐。 67岁:公元前323年~周显王四十六年。昭阳为楚伐魏。滕定公卒。这时稷下学宫衰落。孟子在齐见威王不能实现他的"仁政"主张~闻宋王将行王政~•故离齐到. [身后荣辱]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的。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历代追封追谥 朝代年代帝王封谥宋朝元丰六年,1083年,宋神宗邹国公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邹国亚圣公。 [亚圣----《孟子》的手笔] 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 ,二,《公孙丑》上、下, 43 ,三,《滕文公》上、下, ,四,《离娄》上、下, ,五,《万章》上、下, ,六,《告子》上、下, ,七,《尽心》上、下。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论汇编。体裁与《论语》大致相似。《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每篇分上下~以开头数字作篇名。司马迁认为《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共同编纂而成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11篇~除7篇之外~尚有外书4篇。东汉经学家赵岐(约108,201)认为"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敬而托之者也"~现存的《孟子外书》又非《汉书》所载~更是伪中之伪~不可靠。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 44 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 《孟子》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于诸子略。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均列于子部~地位在经书之下。韩愈把孟子看作儒家"道统"的真正继承者~说"道统"因"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孟子》的地位才开始提高。北宋时~《孟子》上升为经~被列于《九经》。但《孟子》的地位并不巩固。李觏等的《常语》、司马光的《疑孟》都批判孟子~直到南宋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孟子》的经典地位才真正确立。元、明、清三代~定《四书》为科举考试的科目~成了学者必读之书。 《孟子》的注释~主要有赵岐的《孟子注》~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和清人焦循(1763,1820)的《孟子正义》。《十三经注疏》采用赵岐注~其疏则旧本题宋孙奭(962,1033)撰。朱熹认为疏乃邵武士人假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了进一步考订~认为"其不出于奭手~确然可信"。朱熹的《孟子集注》偏重义理~反映了宋代理学对《孟子》的看法。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仍用赵岐注~其疏则总结了清代学者研究《孟子》的成果~考释详博~是一部较好的参考书。近人杨伯峻著有《孟子译注》~可供参考。 三、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 45 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史记》的介绍 《史记》用寥寥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的品质]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 46 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关系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臸~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庄子的哲学]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47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的地位]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臶~他的文章体臸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 48 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 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臸、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49 哩。‛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臸。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 50 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臸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臹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 51 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土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臸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臸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 52 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臹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庄子道:‚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53 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臸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臹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臹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 54 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麋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麋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庄子说:‚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 55 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56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臵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57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儿子问:‚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 58 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木材之间。材与木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木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死亦可乐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震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旁边草丛中露出一个空头骨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 59 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回到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转眼又去数年~也到了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伟哉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 60 吗,化您成虫臂吗,‛庄子道:‚父母于子~令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仵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呢,夭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弟子听了~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的思想和地位] 1、私人感觉可以间接判断 《庄子•秋水》篇记载了庄周和惠施这两位老朋友散步中的一次辩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的第一句话很平常~小学生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小鸟在快乐地歌唱。‛从平常处发现其不平常~惠子提出了一个精彩的问题: 61 ‚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呢,‛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感觉~超出我们的观察之外。我们如何体会他人的快乐呢~我们又如何证实呢,这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庄子的回答也很精彩~他使用的是反证法:‚如果说不同个体间的感觉完全无法感知~那么你也不是我~你又如何可能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因此~如果认为其他个体的感觉完全无法感知~就会使辩论无法进行。这是反面的回答~庄子其实也已经给出了正面的回答~也就是第一句~庄子看到鱼儿‚出游从容‛~因此他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如果在菜市场看到正在被杀的鱼儿~它们使尽浑身的力气在扑腾滚翻~我们也会认为这时的鱼儿是痛苦恐惧的~因为趋生避死的本能~鱼儿与人类是一样的。 2、私人感觉无法直接判断 然而~这种判断是间接的。鱼儿也有可能内心很痛苦~外表却作出一副‚出游从容‛的样子。正如小孩子有时也会装出疼痛的样子~以博取大人的同情与爱护。影视里的演员表演疼痛~也是同样的情形。对于私人感觉~他人无法进行确定的判断。 私人感觉难以直接判断的难点在于~私人感觉的对象在内心之中~而不在外境。如果我们讨论的对象在外境~比如‚这朵花是红色的‛~别人听了这句话~只要去看看那朵花~看是不是红色的~就可以进行判断。当讨论的对象在内心之中~比如‚我疼‛~‚我快乐‛~‚我知道这朵花是红色的‛,注意与上句不同,~这些都是本人对自己内心对象的言说~他人无法直接观察判断你的‚疼‛、‚快乐‛和‚知道‛。以佛学来看~我们知识有六个来源:‚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以识别‚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前面的五境‚色声香味触‛一般是外境~讨论这五境对象时~他人可以判断。最后一境‚法‛境则在内心中~本人可以进行判断和言说~外人却无法直接进行判断。 3、“本质直观”是一种私人感觉 实在论者倾向于相信个别之后有一般~唯名论者倾向于相信语词是约定的其背后没有一般的对象。一个理论往往有实在论的一面~也 62 有唯名论的一面。简单地给一个理论带上‚实在论‛或者‚唯名论‛似乎不妥。或许~我们可以在‚实在‛这个度上来给理论排序~说一个理论相对另一个理论更‚实在‛当且仅当这个理论更倾向‚实在论‛。现象学相对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可以说是更‚不实在‛的,现象学相对于佛教唯识学来说~又可以说是更‚实在‛的。每个理论‚实在‛度的不同~往往在于理论提出者私人感觉的不同。以下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为例。 胡塞尔认为~从具体的红色中~可以本质直观到一般的红。他的‚本质直观‛来源于对自己内心认识方法的反思。这也正是私人感觉~讨论对象处于内心之中~每个人只能问自己是否可以‚本质直观‛。有些人感觉有~就接受‚本质直观‛。有些人感觉没有~就否定‚本质直观‛。这两类人原则上也没有辩论的必要~他们观点的分歧~在于他们拥有各自的私人感觉~都无法通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说理的方式说服对方。每个人只能求诸于己~通过对自己内心认识活动的反思~来澄清自己是否接受‚本质直观‛。 4、越侧重私人感觉的理论越不好检验 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外部世界~很少涉及私人感觉~因此科学理论容易检验~就像‚这朵花是红色的‛~每个人都可以去检验判断并接受这句话。因此~科学具有公众性。 宗教领域则侧重私人感觉~宗教告诉我们如此如此消恶向善~可以获得心灵的平静。这种心灵的平静~他人是不好检验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此~宗教更是私人的。 {评价}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 63 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参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者的作品。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唐代,618-907年,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臹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64
本文档为【孔子 孟子 庄子 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2KB
软件:Word
页数:7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5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