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政学_第三章__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财政学_第三章__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举报
开通vip

财政学_第三章__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财政学_第三章__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主要阐述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发展的特殊性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是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了解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方法以及各类支出包括的具体内容。 了解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和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方法。 掌握购买行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意义。 了解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 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 了解财政支...

财政学_第三章__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财政学_第三章__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教学目的和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本章的主要阐述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发展的特殊性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是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了解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方法以及各类支出包括的具体内容。 了解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和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方法。 掌握购买行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意义。 了解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 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 了解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准确反映政府活动规模的原因。 掌握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几个指标。 掌握我国经济改革后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极其成因。 掌握瓦格纳等西方学者对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不同解释。 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掌握如何对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进行选择。 理解“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 掌握经济改革后我国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变化情况及其成因。 理解未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瓦格纳法则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 按财政功能分类,又可称按国家职能所做的分类。 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五大类:(1)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等。(2)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3)国防费。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援助支出,民兵建设事业费支出,用于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防空经费等。(4)行政管理费。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驻外机构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费等。(5)其他支出。 意义: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明白地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侧重于哪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 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 BUDGETARY EXPENDITURE BY FUNCTION 单位:亿元 Unit: 100 million yuan 年份 支出合计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 Year Total expenditure Expenditure for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 for national defence Expenditure for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Other expenditures 1950 68.05 17.36 7.55 28.01 13.13 2.00 1951 122.07 35.11 13.44 52.64 17.45 3.43 1952 172.07 73.23 21.11 57.84 15.49 4.40 1953 219.21 87.43 32.44 75.38 19.72 4.24 1954 244.11 123.58 34.61 58.13 21.62 6.17 1955 262.73 137.62 31.89 65.00 21.54 6.68 1956 298.52 159.14 45.96 61.17 26.60 5.65 1957 295.95 18><#004699'>63.04 46.42 55.11 22.70 8.68 1958 400.36 278.86 43.54 50.00 22.72 5.24 1959 543.17 389.33 58.60 58.00 30.00 7.24 1960 643.68 460.71 86.95 58.00 31.39 6.<#004699'>63 1961 356.09 210.01 61.25 50.00 27.14 7.69 1962 294.88 152.64 51.73 56.94 21.91 11.66 19<#004699'>63 332.05 174.12 51.45 66.42 23.86 16.20 1964 393.79 209.99 66.09 72.86 26.22 18.<#004699'>63 1965 459.97 254.11 62.70 86.76 26.34 30.06 1966 537.65 309.43 67.06 101.01 26.59 33.56 1967 439.84 244.03 60.83 83.02 22.95 29.01 1968 357.84 166.03 47.88 94.09 22.91 26.93 1969 525.86 295.52 49.77 126.18 29.82 24.57 1970 649.41 392.61 52.22 145.26 32.00 27.32 1971 732.17 418.30 <#004699'>63.80 169.47 37.62 42.98 1972 765.86 431.96 75.31 159.39 38.93 60.27 1973 808.78 468.27 88.57 145.39 38.59 67.96 1974 790.25 460.93 95.02 133.39 39.76 61.15 1975 820.88 481.66 103.55 142.46 41.81 51.40 1976 806.20 466.22 120.06 134.45 43.38 42.09 1977 843.53 493.73 119.43 149.04 45.18 36.15 1978 1122.09 718.98 146.96 167.84 52.90 35.41 1979 1281.79 769.89 175.18 222.64 <#004699'>63.07 51.01 1980 1228.83 715.46 199.01 193.84 75.53 44.99 1981 1138.41 <#004699'>630.76 211.46 167.97 82.<#004699'>63 45.59 1982 1229.98 675.37 242.98 176.35 90.84 44.44 1983 1409.52 794.75 282.51 177.13 103.08 52.05 1984 1701.02 968.18 332.06 180.76 139.80 80.22 1985 2004.25 1127.55 408.43 191.53 171.06 105.68 1986 2204.91 1158.97 485.09 200.75 220.04 140.06 1987 2262.18 1153.47 505.83 209.62 228.20 165.06 1988 2491.21 1258.39 581.18 218.00 271.60 162.04 1989 2823.78 1291.19 668.44 251.47 386.26 226.42 1990 3083.59 1368.01 737.61 290.31 414.56 273.10 1991 3386.62 1428.47 849.65 330.31 414.01 364.18 1992 3742.20 1612.81 970.12 377.86 4<#004699'>63.41 318.00 1993 4642.30 1834.79 1178.27 425.80 <#004699'>634.26 569.18 1994 5792.62 2393.69 1501.53 550.71 847.68 499.01 1995 6823.72 2855.78 1756.72 <#004699'>636.72 996.54 577.96 1996 7937.55 3233.78 2080.56 720.06 1185.28 717.87 1997 9233.56 3647.33 2469.38 812.57 1358.85 945.43 1998 10798.18 4179.51 2930.78 934.70 1600.27 1152.92 1999 13187.67 5061.46 3<#004699'>638.74 1076.40 2020.60 1390.47 2000 15886.50 5748.36 4384.51 1207.54 2768.22 1777.87 2001 18902.58 6472.56 5213.23 1442.04 3512.49 2262.26 2002 22053.15 6673.70 5924.58 1707.78 4101.32 3645.77 2003 24649.95 7410.87 6469.37 1907.87 4691.26 4170.58 经济恢复时期 362.19 125.70 42.10 138.49 46.07 9.83 Economic recovery period 一五时期 1320.52 670.81 191.32 314.79 112.18 31.42 The first five year period 二五时期 2238.18 1491.55 302.07 272.94 133.16 38.46 The second five year period 19<#004699'>63-1965 1185.81 <#004699'>638.22 180.24 226.04 76.42 64.89 三五时期 2510.60 1407.62 277.76 549.56 134.27 141.39 The third five year period 四五时期 3917.94 2261.12 426.25 750.10 196.71 283.76 The fourth five year period 五五时期 5282.44 3164.28 760.64 867.81 280.06 209.65 The fifth five year period 六五时期 7483.18 4196.61 1477.44 893.74 587.41 327.98 The sixth five year period 七五时期 12865.67 6230.03 2978.15 1170.15 1520.66 966.68 The seventh five year period 八五时期 24387.46 10125.54 6256.29 2321.40 3355.90 2328.33 The eighth five year period 九五时期 57043.46 21870.44 15503.97 4751.27 8933.22 5984.56 The ninth five year period 注: 本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数字不包括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用国外借款收入安排 的基本建设支出。 Note: The expenditure for the payment of the principal and interes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debts and the expenditure for capital construction hanced by foreign loans are excluded in this table 二、按支出用途分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构成上分为C 、V 和M三个部分,一个经济社会若不从事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便可分为补偿与消费两大部分。与补偿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C,与消费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则为(V,M)。具体他说,从最终使用来看,C的价值并非全部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 因为:(1)作为总消费之构成部分的社会消费料。V的价值也不等于全部消费, 主要来自M;(2)作为劳动者个人收入的V,有一部分也会以储蓄的形式沉淀下来,再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投资。同样,M的价值也不等于积累,因为用于社会消费基金要取自M,余下的部分才能用于积累。可见,在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经济社会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同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构成是不相同的,产生这个差别的动力是社会经济不断扩大再生产亦即不断发展的需要,使这个过程得以实现进行的机制便是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 在任何经济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都主要是通过财政活动进行的,反过来看,任何经济社会中的财政活动都主要是一种分配社会总产品的活动。这是财政分配的共性。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与财政收支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财政支出首先用于满足社会消费,剩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即用于 新增投资(净投资)。 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若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归类,其中挖潜改造资金属于补偿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属于积累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等,则属于消费性支出。若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来进行归类,可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包括:挖潜改造支出(重值投资)、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国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等等。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重点: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在这样一些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则与此不同,它们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这种分类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从对社会生产、就业和收入分配来看: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从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来看: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来看: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中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是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注意到上述区别,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 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可把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这种支出的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因而,在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税收。 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这种支出的特点是,他们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所以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有两种:一是税收;二是国债。 五、国际分类法 在国际上,从现有的分类方法来看,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理论分类;另一类是用于编制国家预算的统计分类。从理论分类来看,根据分析的目的不同,可按政府职能、支出目的、组织单位、支出利益等标准分类,例如,以财政支出的用途和去向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防务支出和民用支出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的目的在于分析一国财政支出的军事化程度或民用化程度。 从统计分类来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有职能分类法和 经济分类法。按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保健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支出、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支出、经济服务支出以及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按经济分类,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贷款。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财政年度中,财政收入的量与财政支出的量都是不相等的,通常的情况是后者大于前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要高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支与企业和个人的收支在性质上显然是不一样的。 作为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理由有三:(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常常被人们看作为衡量财政集中程度的指标。其实,论集中程度;倒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更切近实际。因为,财政支出无论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而财政收入则只是标示了财政可能使用和支配的规模。它常常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规模。(2)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则是财政在GDP使用过程的活动。从川流不息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是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 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财政分配的全过程固然始于财政收入,但通过财政支出才最终完成。(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因为,举凡财政的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以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能,大都是通过财政支出执行的。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重点) 1、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瓦格纳法则。(重点) 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那时,资产阶级提倡个人自由,主张国家采取放任政策,对私人生活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加干预,国家的职能基本上限于所谓“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很少有所作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 的干预。同时,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愈演愈烈,不得不设法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而导致财政支出日益膨胀。另外,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的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从实行市场经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当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增长不是无止境的,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停止,相对稳定。 对于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尤以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最为著名,他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瓦格纳法则”。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公共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按照马斯格雷夫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公共部门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二)后来经济学家的论述。 皮科克与怀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对1890一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无论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是在中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阻碍经济的发展,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但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会趋于下降。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重点) 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简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GDP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与此相应,相当多的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有的甚至消失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出现下降的趋势。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 ?年 份 ?法国?德国?日本?瑞典?英国?美国? ?————?——?——?——?——?——?——? ? 1880 ?15 ?10 ?11 ?6 ?10 ?8 ? ? 1929 ?19 ?31 ?19 ?8 ?24 ?10 ? ? 1960 ?35 ?32 ?18 ?31 ?32 ?28 ? ? 1985 ?52 ?47 ?33 ?65 ?48 ?37 ? ?————?——?——?——?——?——?——? 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重点)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重点) 归结前人的分析并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变化的现实情况,我们不难总结出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若干因素。 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背景等因素,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便大;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问题,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等,也会对支出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某些社会性因素也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完善政治决策程序。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因而政 府的政治决策必然是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减变化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政府职能分为两大类:即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而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前者也称为经济建设支出,后者也称为公共支出。 “经济建设费”、“债务支出”等属于前者;“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等属于后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支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38.3%,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相反,社会管理支出则大幅度提高。 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流动资金支出下降。第二,基本建设支出下降。其中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当然,在社会管理支出的增长中,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因素。教育、科学等领域的投入加大是合理的;而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则是不合理的。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反映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一般地说,经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 1、内生增长理论(重点: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效益,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是 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据此人们将这种理论称之为内生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 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的基本依据: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的政策和措施: (1)保证适度的预算内投资规模,以便足以支撑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加快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投入。 (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 我国目前的转移性支出具有两个特点: (1)口径不够规范,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可比的因素。一是,发达国家的转移性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障支出和福利性支出。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是采取收费制,尚未实行社会保险税,实际上是缩小了转移性支出;二是发达国家的转移性支出中,有关债务支出中,只包括付息支出,不反映还本支出。我国则不同。 (2)各项支出波动较大,存在不稳定性。 调整思路:(1)两项补贴; (2)债务利息; (3)社会保障。 (三)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 (重点) 1、实行重点倾斜。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增加社会保障。三保障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四是增加国防支出。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需建和收尾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妈妈新开了个淘宝店,欢迎前来捧场 妈妈的淘宝点开了快半年了,主要卖的是毛绒玩具、坐垫、抱枕之类的,但生意一直不是很好,感觉妈妈还是很用心的,花了不少功夫,但是就是没有人气,所以我也来出自己的一份力,帮忙宣传一下。 并且妈妈总是去五亭龙挑最好的玩具整理、发货,质量绝对有保证。 另外我家就在扬州五亭龙玩具城旁边,货源丰富,质量可靠,价格便宜。 欢迎大家来逛逛【扬州五亭龙玩具总动员】?99toy.taobao4>>
本文档为【财政学_第三章__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3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