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

举报
开通vip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 ,专题七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选择题5分不能少~主观题拿满6分堪称高 , , “变题型”“降难度”“扩广度”是2017年全国卷古诗歌阅读命题的新变化,变题型——采用“1客观(5选2~选不正确两项),1主观”的形式;降难度——加入选择题,使得诗歌的提示信息更丰富;扩广度——5选2客观选择题的设置,使得考点覆盖面更广。 对于变化了的古诗歌阅读,我们在得分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以前采用2道主观题考查时能得8分算是中高分,那么如...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 ,专题七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选择题5分不能少~主观题拿满6分堪称高 , , “变题型”“降难度”“扩广度”是2017年全国卷古诗歌阅读命题的新变化,变题型——采用“1客观(5选2~选不正确两项),1主观”的形式;降难度——加入选择题,使得诗歌的提示信息更丰富;扩广度——5选2客观选择题的设置,使得考点覆盖面更广。 对于变化了的古诗歌阅读,我们在得分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以前采用2道主观题考查时能得8分算是中高分,那么如今得8分算是及格分。因为“5选2”的题目只要好好读诗,仔细比对分析,5分题目不丢分是正常,而6分的主观题得一半的分数算是中档,拿满分则是优等生超人一步的关键。 第1讲 古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 [技法指导]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2步骤 第一步,大体读懂 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能够将古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比对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介绍以下考查点、命题方式以及应对策略,明确比对的注意点。 考查点 命题方式 应对策略 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诗句 语句 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活诗句所说景物或事件,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 含意 由此确定句意到底是什么,进而推断选项中对词 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语的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 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析分成 命题人从表现手法角度对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着比较,看哪 表现 诗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涉及全诗手法 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的,还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 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诗歌 命题人对全诗或诗的某一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之时,一要注意诗 情感 句、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注 情作出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 正误。 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三要注意 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 诗歌的语言特点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类: 一、清新自然;二、朴素平实;三、生动形象;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作 语言 四、苍凉悲壮、沉郁顿挫。平时就把每一种语言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 特点 特点都作出自己的判断,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误。 时把诗从头读到尾,一句句看到底符合哪种特 点。然后再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最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句、后整合,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就能品味出诗歌诗歌 某一联所营造的意境作出意境。另外,熟记常见的意境特征:雄浑壮丽、意境 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冷 清幽静等。 首先,结合注释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其次,熟知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或手法诗歌的语言风格;最后,掌握诗歌常见修辞手法,艺术 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赏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者效果 析评定,要求考生判断其正 结合看命题人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误。 正确。 命题人对诗歌有关常识进了解诗歌发展历史,对其分类及其文体特征熟记诗歌 行判断,要求学生判断正于心,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作出常识 误,或者让考生作出选择。 判断或者选择。 [解题示范] [典例]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技法演示] 第一步:大体读懂 速读诗歌,可知本诗是诗人主持考试的即事抒怀之作。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贡院的考场环境——贡院焚烧着香烟,缭绕的烟气在春风的暖吹中特别轻盈,广阔的庭院里,从清晨就纵横坐满各地前来应试的精英。颔联重点描绘了举子们答题的情况——考场上一派肃穆,举子们屏息答卷好像衔枚列阵的兵勇,只听见落笔刷刷,仿佛春蚕咀嚼桑叶时发出的细碎响声。颈联主要表明考试的意义——郡县乡里向朝廷举献贤才,首先推重的当然是品德操行,朝廷各部按等级分授官爵,虚席以待各位举子一展才华。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我深深惭愧的是自己体衰多病,心志神思已经耗费殆尽,幸亏有各位大人可以仰赖,选拔英才全靠你们裁断鉴评。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步:分析比对 选 项 考查点 分 析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正确。结合第一句中的 意境、 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轻”“暖”“群英”等词可以分情感 情。 析出当时的环境和诗人的感情。 错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 语句 (一种器具),以防喧哗。诗歌的第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含意 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士。 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 语句 正确。结合诗中的“献贤”“先德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含意 行”不难理解诗句的内容。 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正确。从诗中“列爵”“待公卿”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情感 可以看出朝廷对考生寄予的厚望。 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错误。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情感 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成。 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 [答案] BE 第2讲 古诗歌主观题增分指导 古诗歌阅读考点虽多、题型虽众,但从本质上来看,无非就是两大块,一是诗歌鉴赏之 “意”类考点(思想感情和形象),二是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语言和表达技巧),前者从诗 歌“写什么”的角度考查,后者从诗歌“怎样写”的角度考查,而这也恰是命题的立足点和 答题的切入点。 可以说,知道了诗歌“写什么”和“怎样写”也就达到了诗歌鉴赏的要求,为此,本部 分从诗歌鉴赏之“意”类考点和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分层次突破。 第1课时诗歌鉴赏之“意”类考点 一、诗歌中的“人”(物) 常考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二)析典例——(三)记通法——题型 常见设问 审题定向 满分答案悟一番 答题模式照此办 [题目] 请分析 诗中塑造的主人 公形象。 (1)这首诗(词)塑 [参考答案] 这造了一个怎样的 人物形象题答题首诗塑造了为国诗人(抒情主人 (1)题干中有3步骤 杀敌的边关将士公)形象,试加 “形象”“性?概括形象: 形象。(概括形以分析。 格”字样,包含性格,身份。 象)通过对边关(2)诗(词)中的人诗人形象或抒情?分析形象: 将士在恶劣环境物形象具有怎样 人物形象 主人公形象(性一言一行一心中不畏艰苦、早的特点(性格), 格); 理。 起晚睡、为国杀试加以概括(分(2)概括或分析?形象意义: 敌的描写,(分析析)。 的是形象特点或形象中蕴涵的思形象)表达了对(3)请简要概括 性格特点。 想情感及存在的边关将士的赞(分析)诗(词)中 社会意义。 美,抒发了诗人诗人(作者)的形 希望像边关将士象(性格)特点。 那样报效祖国、 建功立业的感 情。(形象意义) (1)这首诗描写(1)分析诗歌的[题目] 简析这事物形象题答题事物形象 了怎样的事物形事物形象一般出首诗中塑造的杏3步骤 象,(某联描写现在托物言志类花形象。 ?概括特征: 了某物的什么特诗歌中,题目中外在特点,内在[参考答案] 这 点,)有何作一般含有品质。 首诗塑造了风姿 用, “××”事物; ?对接情感: 绰约、妖娆美丽, (2)这首诗中描(2)诗歌或正面将事物形象特点宁可飘零天涯, 写的事物有什么或侧面有对事物与作者的情感也不愿忍受屈辱 特征,请结合诗具体刻画的语(情操、品行)进的杏花形象。(概 句具体分析。 句; 行对接。 括特征)通过对 (3)诗人塑造的(3)题干中有?概述效果: 妖娆美丽、占尽 事物形象有什么“事物”字样。 概括其在写人、春光、花落逐春 意义,请简要分抒情方面的效水、芳魂无玷的 析。 果。 杏花形象的描 写,表达了政治 家、诗人王安石 坚守自己的节操 和见解,坚持变 法改革的志向, 抒发了作者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 感情。(对接情 感、概述效果) [题目] 这首诗 意境赏析题答题 描写了怎样的画 3步骤 (1)这首诗营造(1)题干中有面,表达了什么 ?描景: 了一种怎样的意“意境”字样; 情感, 描绘诗中展现的境, (2)题干有两问[参考答案] 诗图景画面。 意 (2)这首诗描绘时,第一个问题歌描写了雨后清?构境: 境 了一幅怎样的画是关于“画面”新、宁静的秋天概括景物所营造面,表达了诗人的,第二个问题山村晚景图。(描的氛围特点。 怎样的思想感是关于“情感”景)通过对山雨?析情: 情, 的。 初霁、空气清新、分析作者的思想 皓月当空、青松感情。 如盖、山泉清冽、 浣女归舟的纯洁 美好的景物的描 写,渲染了一种 清新宁静、和平 安乐的气氛,(构 境)表达了作者 对田园生活的喜 爱、向往之情, 并抒发了对官场 生活的厌恶之 情。(析情)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 ?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 ?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 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题目]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 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我来评卷(一),(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准确答出景象特色2分,答出用意(作用)4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景象特点概括用语不准确 该考生正确回答了写作用意,但对这四句描写的景象特点的概括不够准确,“豪放”一 般形容人的气魄或诗词风格,并且遗漏要点,只答出了“水势浩瀚”。故本答案只得4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读懂诗句,准确概括景物特点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 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景物形象特点常用术语如下: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对于这些术语要仔细体会并烂熟于心。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进 行分析或概括。 ,我来评卷(二),(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准确答出景象特色2分,答出用意(作用)4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景象作用分析不到位 该考生正确回答了景象特点,但是“暗示着唐的兴盛与繁荣”并没有回答出写作意图, 这一答案不规范,没有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故本答案只得4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紧抓内在关联,“4步走”具体分析景物作用 分析景物的作用,离不开对景物内在关联(因果链)的把握。对这一类题目,应做好以下步骤: 第1步,阅读全诗,梳理脉络,了解大意 ?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诗歌的内容层次。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歌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第2步,细读所给景物,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景物特点 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第3步,分析所给景物与上下文发生了哪些关联 所谓关联,就是上下文景或情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第4步,作答,注意使用术语 指向结构 线索作用,有的景物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照应作用;铺垫作用。 指向人物 衬托人物的性格或节操。 指向意境 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指向环境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指向情感 奠定感情基调,烘托诗人情感。 指向主旨 突出全诗的主旨。 [例二]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注] ? [题目]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2分) 分析:?“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的性格特点。(1分)?“ 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1分)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准确答出形象特点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人物形象以偏概全贴标签 该考生根据诗歌中个别的诗句,断章取义地给人物贴标签,而忽视了对整首诗歌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准确概括,故不得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看准人物,贴对标签 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便可水到渠成。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 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还是诗人的形象,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4(树立“要点意识”,抓住人物特点 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且可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要点个数,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梳 理,可按诗句顺序,逐句筛选、梳理,最后“合并同类项”,明确答案要点。 5(熟悉答题步骤,运用模板分点作答 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随堂巩固落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解析:选CD C项~“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D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错~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写下棋者十分专注~连时间都忘了~并没有不满之意。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3分)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3分)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11分) 初夏江村 ?高 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 ?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所见所闻,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全诗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E(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解析:选CE 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误~尾联还是写景~没有点明主旨。E项~“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错误~“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对仗符合词性、结构、平仄要求~极为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答: 解析:分析意境要抓住意象。全诗列举了“乳凫”“飞燕”“渔艇”“纬车”“鸣蛙”等意象~结合这些意象概括画面特征~然后揭示诗人的情感即可。可以适当参考第一道选择题。 参考答案:?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缲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及其闲情逸致。(第一问答题时须用“意象,意境”的格式,意象1分,意境2分;第二问答题时须用“内容,情感”的格式,内容1分,情感2分。语意相 近即可) 二、诗歌中的“情”(理)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三)记通法——答题常见设问 审题定向 一番 模式照此办 [题目] 本词抒发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请作分析。 [参考答案] 本词抒发了一思想情感题答题2步 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骤 (概述情感)词的上片触景生样的思想感情, ?概述情感:如忧国 情,通过落花、帆、木兰舟、(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忧民之感、怀才不遇题干中有“情春水、夕阳等意象,渲染烘的社会现实, 之愤、国破家亡之痛、 感”“人生情托,环环相扣,结出一个(3)某一句(某一联)表离别思念之伤等。 趣”“人生追“愁”字。下片则是“愁”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阐释分析:可采用求”等字样。 字的生发和具体化。先写灞追求, 抓关键词(意象词、情 桥话别,直点离愁;再写游(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感词等)和逐句分析 子凝想离别之后,红楼美人的情趣, 的思路,这样分析更 正卷帘伫望;然后写希望有全面准确。 青鸟传递消息,可是路远无 计可通,深化游子愁的内涵, 点明愁的来由。(阐释分析)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题目]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诗人想要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者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 访的欣喜,还体现了诗人的好客之情。(4分)“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 有寂寞之感,从而为有客来访而感到惊喜。(2分)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情感概括准确无遗漏,分析合理即可得满分。遗漏要点分析不当酌情 评分 扣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含蓄复杂的情感分析不透彻 该考生能抓住“欲扫”“贫”等词语来分析,且三点情感都分析出来了,显示出了较强的分析意识。只是在抓住显性情语“贫”的同时,也要抓住隐性情语,甚至是含蓄的写景语言来进行分析。如第四句中的“青苔”“黄叶”,院子里长满青苔,落满黄叶,这不是描述其家的贫穷,而是隐指平时少有人来,透露出的是诗人平时的寂寞,在此情景下有人不远千 写出了诗人处境困苦,表达了对招待友人里而来,诗人肯定是惊喜的,所以抽检样卷中的“ 的无奈之情”表述不当。故本答案只得4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准确定“调”,找出情由,多方挖掘,稳解情感分析题 1(准确定“调” 所谓准确定“调”,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所给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是愁是喜,是爱是憎等。“调”定准了,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准确定“调”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情语定基调 从标题、正文里找到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情语”)。这是最主要、最管用的办法。 那些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自然要好好关注,不过,我们也绝不可忽视那些饱含作者情感态度的连词、副词及其他虚词,如 “空”“惟”“还”“又”“更”“再”等。 (2)景物色彩定基调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 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3)人物举止定基调 诗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找出人物举止一类词语加以揣摩,就能把握住情感基调了。 (4)用典褒贬定基调 古诗少不了用典。用典,作者自然要表明自己或褒或贬或伤或讽的态度,于是可以从中窥探作者的感情基调。如2016年全国卷?古诗《金陵望汉江》引用的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典故,作者对当时太平盛世的赞美溢于言表,而任公子“善钓”才能不用了,又隐含了自己的无限失落,这样,“高兴夹杂着失落”的感情基调就把握住了。 2(找出情由 在抓住感情基调后,就要进一步找出作者愁喜悲乐的原因。大体而言,作者感情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外在环境与作者自身两种。外在的环境主要有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作者自身因素主要指身体、人生遭遇(或贬谪~或离合)和理想抱负等。这些原因,都可以从诗句中找到,注释也能暗示。 [特别提示] 每一种情感内涵的表达都是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少了哪一项内容~都不是规范的表述~考试中是要扣分的。 3(多方挖掘 情感把握题不仅要把握准确,更要全面。也就是说,情感要点往往不止一个,要答足答全情感要点。而考生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多方挖掘,即从不同方面、角度、层次充分挖掘情感要点。 (1)细分层次 情感把握题要求概括分析的材料有:一两个词语、一两个句子、一联或两联、上片或下片,乃至全篇。不同的层级,包含的情感要点不同,如两句(一联),情感要点有两个,两句都要分析,如果只分析其中一句,就有可能导致要点不全。至于两联、上下片乃至全篇,更是如此。为此,要特别区分层次、划分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 (2)联系全篇 有的词句,单看其身,自然能概括分析出。可是如果把它置入全篇中,可能还有一层情感要点。所以,我们有时不能忘记把它放在上下文中看,放在全篇中看,这样才能不少答情感要点。 (3)注意“双向” 有不少古诗,古诗中有不少词语,它们的情感自身具有“双向性”,作答时不能只答出 “一向”。 ?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十分明显。咏物诗的情感一关乎“物”,一关乎“志”,回答情感时要“物志兼有”;怀古诗的情感一关乎“古”,一关乎“今”(己),回答情感时要“古今兼有”。 ?闺怨诗有的有寄托,有的没有。如有,则情感一关乎“闺”,一关乎“寄”。 ?诗中的“风雨”“春天”等词语一般都是单向性,但也有双关义(象征义)。如有双关(象征),随之而来的情感可能“双向”。 (4)内外关联 有的情感从题目所给的语言材料如从诗的内部看当然有情感内涵,而如果与诗外的写作背景、诗人生平联系起来看,则另有一层情感内涵。因此,我们有时“内”“外”联系起来,才能全面把握。如2016年全国卷?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一诗,通篇赞扬了曹霸的画技。如果与作者联系起来看,诗中何止是赞美,其情感内涵要丰富多了。 [随堂巩固落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 ?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E(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选BC 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解析: 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词意 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感情”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朱 熹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注] ?道人:此指佛教僧人。溥公:事迹未详~朱熹故人。?云关:指东峰。?支郎: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表明别后几年,作者梦境中经常出现当年与友人聚首的云关,时光流逝,作者双鬓斑白,但能与友人重逢在梦中的云关,仍感到莫大的安慰。 B(颔联写检点梁间的燕子,岁月轮替,燕巢犹在;台上的溪山依旧妩媚迎人,仿佛在和老朋友打招呼。此联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的怅惘情绪。 C(颈联转进一层,写作者与友人重逢以后谈论的内容。作者和溥公虽为知交,但在“三生”“万法”等人生哲学上的观点却各有见解。 D(尾联以支郎代称溥公,“又相恼”三字表明作者与友人在人生见解上的分歧早已有之,而此次重逢彼此依旧因此发生争执,闹得不愉快。 E(理学家们喜欢用诗来说理,诗歌往往见理不见情,而本诗前半部分抒情,情中寓景,后半部分说理,理中见情,做到了情理交融。 解析:选BD B项~“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的怅惘情绪”错误~体现的是重逢的喜悦之情。D项~“彼此依旧因此发生争执~闹得不愉快”错误~溥公“又相恼”只是作者的猜测~作者和友人溥公并没有因见解的不同而发生争执~闹得不愉快。 ?(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又说了什么理,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诗前四句主要是抒情~由分别期间梦境中的思念来表现重逢时的喜悦~由检点燕巢、溪山打招呼~来表现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历久弥深~进一步抒写重逢的喜悦。后四句主要说理~作者针对“三生”“万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即看中此生~珍惜当下~寂静闲适~超然洒脱。 参考答案:?抒发了故友之间的深挚情谊和故友重逢的喜悦之情。别后数年,能与友人在当年聚首的云关重逢,喜悦之情自不言待;燕语如迎故人,溪山依然如画,岁月虽消逝了,但二人的深挚情谊历久弥深。?作者在与友人诗歌酬答之中诉说了“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之说是没有根据的,应看重当下;“万法”归根结底都只在于一个“闲”字,即要寂静闲适的道理。(每点3分) [专题过关训练] “诗歌鉴赏之‘意’类题”配套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121分) [题组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 ?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 B(颔联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万里路奔走于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南京。 解析:选AC A项~“为国有人”~系用典~贾谊《治安策》:“犹为国有人乎,”此处是诗人为治国无人而发出的感叹~表明了诗人的忧国情怀。C项~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的愤懑。(2分)?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2分)?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岁 旦 宋伯仁 居闲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注]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注] 柏酒:柏叶酒,汉族传统习俗,谓春节饮之,可以辟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的标题“岁旦”,意思是新年的第一天,它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 B(居闲在家,无贺客迎门,但诗人不被这种炎凉世态影响,遵照习俗喜迎春节。 C(“桃版”句与王安石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都是春节贴换春联的事情。 D(“云气”句,将云气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气在庆祝丰年的情景。 E(“心平寿自长”道出了护身保健的秘诀,这在当时以及今天都有重要价值。 解析:选BD B项~“遵照习俗喜迎春节”错~由“如常”可知~诗人在岁旦之日和平日一样。D项~“云气”句没有将云气拟人化~而是写云气预示着新的一年是丰年。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第二、三联对表现诗人的情感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追求自在生活的感情。(2分)诗歌第二、三联描 写春节时的热闹景象,与第一联诗人“如常”形成对比,衬托(或反衬)了诗人生活的宁静,突出了诗人心境的平和,为第四联抒情做铺垫。(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元日田家 薛 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乌龙:晋朝时~有以“乌龙”为家犬命名者。后世以乌龙代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元旦、端日等。 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可指一生之“暮”。 解析:选AD A项~“不同的风景”理解错误~“南村晴雪北村梅”使用了互文的手法。D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朝终结后乃止)。“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可笑可叹。?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迫切。?在田园生活中的怡然自得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表现出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诗人的怡然自得之情。(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虞 美 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 ?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罥:缠绕。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等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解析:选AD A项~“意境凄清迷蒙”错。D项~“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错~此处为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惜花伤春的情怀。上片前几句写风雨摧残落花,残红满院,透出伤春之情。?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雨后初晴,天空游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以乐景写乐情。?与朋友聚饮的喜悦。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宴终人散的伤感。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地写出了“酒阑”之后曲终人散的伤感。(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吴中书事 ?杨 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 ?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解析:选CD C项~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D项~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1分)?对国运衰微、世事难测的感叹。(1分) 表现:?对比。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且无人理解的愁苦。(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题组二]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 曲江二首(其一) 杜 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濒遭贬官。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代长安城南的一处游览胜地。?翡翠:鸟名~此处指翡翠鸟。?麒麟:传说中的仁兽名。象征吉祥~此处指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而且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的惆怅,此处“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E(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解析:选CE C项~“且看”中的“且”是姑且、暂且的意思~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的举动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留的悲哀~不能说尽情行乐。E项~刘诗中“寻常百姓家”的景象~不同于杜诗中的江上小堂和苑边高冢因无人居住和照管而变得荒凉破败的景象。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诗中的“物理”既有自然界美好事物、美好生命的盛衰枯荣,也有家国盛衰、人事兴亡的无常。(2分)尾联表面上是写诗人的感想:世间万物盛衰无常、得失难料,既然 无法实现理想,何必留恋官位荣华,索性抛开世俗功名的束缚,自在行乐。(2分)而实际上,旷达之语的背后潜藏的还有诗人有志难伸、报国无门的悲哀。(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 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两句诗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 B(三、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最后两句中山翁见诗人到来,热情地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 E(此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缠绵颓废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解析:选DE D项~“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有误~应是表现了山翁好客的性格特点。E项~晚唐诗风不是“缠绵颓废”~而是“绮丽纤弱”。 ?(2)最后两句诗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概括山翁的性格~注意尾联的关键词“留、笑、指”。第二问~考查“熟”的妙用~要明了“西坡瓜豆熟”对于农民的重大意义。正是因为丰收~所以才会有和乐美好的乡村生活。 参考答案:最后两句诗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3分)本诗在末尾用一“熟”字回应上文“满塘黑森森的香蒲”与“田头地垄的桑柘”以及“蚕娘洗茧”。(3分) 8(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2)题。(11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 渔 家 [宋]郭 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样的佳节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写“思家”,诗人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诗人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解析:选CE C项~“直接抒发了”错~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诗人回家”理解错误~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答: 参考答案:?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6分;每点3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2分)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11分) ?秋登越王台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 ?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佗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秋,此时康有为22岁。?十七史从何说起: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三千劫: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作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龙蛇”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 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 C(颈联实写祖国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呼天问”意指向天发问,诉说内心无限感慨。 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E(全诗是游览名胜古迹之作,而诗的内容却没有写景记游,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别具风味。 解析:选CE C项~“实写祖国壮阔山河”错~应是虚实结合地写出“大地山河跨海来”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内心的豪迈。E项~“没有写景记游”错,“直抒胸臆”错~全诗采用了比喻、用典、融情于景等手法。 ?(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入手~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出忧时伤世、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形象。 参考答案:全诗刻画了一个忧时伤世、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形象。(2分)抒情主人公对着萧瑟的秋风,立马在越王台上,感慨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向天呼喊,表现了他不可遏制的忧愤之情;(2分)他登高望远,睥睨天下,展现出想要报效国家力挽狂澜的胸襟和抱负。(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注]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解析:选AC A项~“儒雅谦恭”有误~综合首联中的“书剑”“如云”“吐虹”等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应为“豪迈洒脱”。C项~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错~颈联写自己梦回战地~是为了表达对戎马生涯的怀念~没有对塞外风光的描写~更谈不上怀念。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首联写诗人年轻时自信有文武才华~笑傲王侯~能言雄辩~理想远大。颔联写作者本欲战场杀敌~以酬壮志~如今却年华老去~白发萧疏~表现了英雄迟暮之悲。颈联写诗人如今怀才不遇~空怀报国之志~赋闲在家~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曾经建功立业的塞外~与首联对比~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尾联则痛惜好友已然故去~表达了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互诉衷肠的寂寞之情。 参考答案:?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 音的寂寞心情。(每点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虞 美 人 [注]秦 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选BC B项~“轻寒细雨情何限”一句写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和作解析: 者的惜春情绪~并非“以动衬静”。C项~“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 参考答案:碧桃的特点:?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每点1分) 用意: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1分)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 第2课时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 一、 诗歌之“言” (一)准审题——思考(二)析典例——满分(三)记通法——答题常考题型 方向不跑偏 答案悟一番 模式照此办 [题目] (2017?山东 高考)“江回两崖斗, 炼字题答题3步骤 日隐群峰攒”中的 ?明观点:你认为哪 1.常见设问 “斗”“攒”两字,个字(词)好。(直接鉴 (1)诗中的某词用得好生动传神,所写景物赏某字的~此步骤省 不好,为什么, 特征鲜明,请作简要 略) (2)某字历来为人称分析。(4分) ?释义明法:解释该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参考答案] 字(词)的准确含义,并 里, ?“斗”字,描写两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炼字 (3)诗中的“诗眼”是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原句中描述景象。若哪一个,为什么, 如两兽相斗,(释义明运用了手法,须点出2(审题定向 法)凸显了江崖陡峭、所运用的手法。 (1)题干中有明确的峥嵘之势。(说作用) ?说作用:点出该字 “××”字(词)字样; ?“攒”字,描写群(词)在形象刻画、意境(2)题干中有“诗眼”峰相连,层次莫辨,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或“关键”字样。 仿佛聚在一起,(释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 明法)刻画了峰峦密的表达效果。 集、重叠之态。(说作 用) 1.常见设问 [题目] (2017?江苏高赏析句子题答题2步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考)简要赏析尾联的表骤 赏析 意。 达效果。(5分) ?明大意:理解诗句句子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参考答案] 明早还 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明特色,析意蕴:是去烟雨笼罩的桐江 结句)。 指明诗句在炼字、词岸边,在那红枫树下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系好小船垂钓吧。(理法、句法、章法上的联进行赏析。 解诗意~描述诗句内特点,尤其是运用了(4)结合全诗,简要分容)尾联以“丹枫”照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应“秋”;寓情于景,析其作用及表达效2(审题定向 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果。 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钓的画面,表达了自 合性强、自由度大的己隐逸的愿望,也暗 题型。它可以规定赏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析角度,如从虚实结(明手法~析意蕴) 合角度赏析该联,也 可以自选角度。题干 一般会带有“赏析” 二字。 1.常见设问 [题目] 简析作品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语言风格题答题3步语言特色。 何特色,请简要分骤 [参考答案] 平易质析。 ?明特色:用一两个 朴(平白如话~质朴无(2)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词准确概括语言特 华~平中见奇)。(明特言风格。 色。 色)“与谁同赏”“莫语言 (3)有人说这首诗有某?列例证:结合诗中 学衰翁样”,接近口风格 特点,请从语言角度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语,朴实自然。(列例分析。 种特色。 证)这是一首小令,篇2(审题定向 ?析效果:指出这一 幅不长,却翻波作浪、题干中有“语言风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 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格”“语言特什么作用,产生怎样 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色”“语言特点”等的艺术效果。 绪。(析效果) 字样。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岑 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 ?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题目]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5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飘”“挂”用得好。“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描绘了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含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绘了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生动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词语选择正确1分,具体赏析4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炼字缺乏多维意识 该答案遵循着解答炼字题的基本思路,先明观点,再释义明法,并分析作用效果,思路较为清晰。但是没能够明确地从景情关系角度分析,在手法分析上也有不足。故本答案只得2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炼字要有多维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二: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如对《春日即事》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为“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其中有思想感情,有艺术特点,有联想想象,有修辞手法,实在是多维分析与鉴赏的结果。 [例二] ,2017?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题目]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 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能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赏析各2分,情感表达角度赏析2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不能全面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考生知晓赏句题要将句子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出来,并且分析的也比较到位,但是遗漏了 “情感”这一答题角度。故本答案只得4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分析句子表达效果“3角度” 分析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 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要挖掘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 2(表达技巧角度 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 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 3(位置角度 句子的表达效果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首句 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 中间句 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 尾句 或点题,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随堂巩固落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巫 山 高 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注] ?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九秋:深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 B(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 C(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寒暄”泛指一年四季。 D(尾联说悲哀的猿啼声本来就使人不忍听,偏偏在这深秋时又不断传来,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 E(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 解析:选BD B项~“悲凉的氛围”错~颔联化用典故~是为了渲染巫山的神秘色彩,D项~从诗歌内容来看~此联并没有流露“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 ?(2)颈联中的“落”“同”二字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落”是“落下”的意思,指从早到晚泉水不停地落下,声音传到很远的 地方。“落”从听觉的角度把巫山中泉水的流淌写得先声夺人,未见泉水,先闻其声。?“同”是“相同”的意思,指不论寒冷还是温暖,树色都相同。“同”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巫山四季树色的苍翠、浓郁,富有生机。(每点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注]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 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E(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 解析:选BC B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借代。C项~“直接表现”错误~应该是委婉含蓄地表现。 ?(2)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锦城时,锦江江畔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将楼台层层遮掩。(2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 二、诗歌之“技” 常考(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二)析典例——满(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 题型 跑偏 分答案悟一番 办 1.常见设问 [题目] 请从修辞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手法角度赏析颔 修辞手法题答题3步骤 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联。 ?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作用。 [参考答案] 颔联了什么修辞手法。(重点关注比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主要运用拟人手喻、拟人、借代和夸张) 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法,(明技巧)薄暮?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中,远山显得端庄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手法 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稳重;清秋中,高的。 2.审题定向 柳显得怯弱惊惧,?析作用:指出运用此种修辞 (1)题干中一般有“修辞”二(释运用)写出了远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刻 字; 山和高柳的情态,画、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的作(2)题干中一般有“诗为全诗渲染了一种用) 句”“某句”“一句”等字凄清的氛围。(析作 眼,修辞是针对语句而言。 用) [题目] 颈联是从1.常见设问 表达方式题答题3步骤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哪些角度对景物进?明技巧:指出诗歌所运用的 式,有什么作用, 行描写的,试加以 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分析。 点。(重点关注借景抒情、情景 法,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视觉交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表达(3)从“情”与“景”的角角度与听觉角度。白描等) 方式 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明技巧)树上集聚?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作者情感的。 的早鸦是作者所见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之景,沉闷的鼓声?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 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 是作者所闻之声。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 2.审题定向 (释运用)表现了景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1)题干中有“表达方式”字物的凄冷萧条。(析 样; 作用) (2)题干中有“描写(描 绘)”“抒情”字样。 (高考在考查表达方式方面~ 一般就在“描写方法”和 “抒情方法”等角度设题。) [题目] (2017?天津 高考)尾联运用了多 种艺术手法,任选 一种加以简析。(3 分) [参考答案] ?虚 写。(明技巧)“夜深 同徙倚,秋风斜月 1.常见设问 钓舟归”是诗人想(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表现手法题答题3步骤 象的情景,(释运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 这样写呈现了清幽(2)试分析“×××××”诗了什么表现手法。(重点关注对 闲逸的意境。(析作句运用的艺术手法。 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 用)?以景结情。(明表现(3)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虚实结合) 技巧)描绘“夜深同手法 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试简析。 ?释运用:结合诗句说明诗中 徙倚,秋风斜月钓2.审题定向 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舟归”的画面,寄(1)就整首诗而言,常考的表?析作用:阐明此种表现手法 托了诗人的闲适之现手法是对比、反衬、象征等; 的表达效果。(如对形象刻画、 情,使全诗韵味悠(2)题干中一般有“表现手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长。(释运用~析作法”“表现方式”等字眼。 用)?情景交融(借 景抒情)。(明技巧) 闲适之情与“夜深 同徙倚,秋风斜月 钓舟归”之景交 融,使情感表达含 蓄深长。(释运用~ 析作用)(任选一种) 1.常见设问 (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题目] 从上、下两 巧。 阕的首句看,这首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词是以什么为线索 结构章法题答题3步骤 写的,请简要分析。 来写的,请简要说?明技巧:指明行文构思的技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明。 巧。(铺垫、照应、以景作结、点,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是以先抑后扬、卒章显志) 结构(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时间推移为线索来?释运用:阐述内容的转换, 章法 么技巧,请简要分析。 写的。(明技巧)上阕景情的关联。 2.审题定向 写的情景发生在日?析作用:概述这种结构技巧(1)题干中一般有“结间“渐向暝”时,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构”“布局”“线索”等字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用。 样; 眠的情景已经推移 (2)题干中一般有“某句”(在至更深、人去、夜 结构上处于特殊位置)“运寂静时。(释运用) 用”“技巧”等字样。 [例一]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题目]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准确答出其中一种修辞,并准确分析2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混淆表达技巧 该生修辞手法判断错误,混淆了“拟人”与“拟物”的区别,混淆了“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导致只能得0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准确判断表达技巧的4大策略 准确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古诗鉴赏的方方面面。当然,最基础的工作是构建一套有关它的知识网络体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懂内容 读懂,是鉴赏的前提,对于判断所用的技巧最为必要。判断不准,不是你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是对所给语言材料未读懂,或未读准。 2(切准角度 读懂了内容,我们还要善于对所给语言材料切准几个判断角度: (1)从写作对象判断技巧 如果写作对象是景物,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如果是事物,则要考虑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映衬等手法;如果是人物,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如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手法);如果是兼而有之,则要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判断。 (2)从关系判断技巧 诗歌表面上看是词、句的组合,实质上是材料与材料间的组合。就所给语言材料讲,要善于抓住材料之间的关系(即景、物、情、事、人之间的关系)判断。如最常见的关系是景与情、物与志、别人与自己等,另有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关系。多从这些关系考虑,就能判断出好多常用技巧来。 (3)从层次判断技巧 所谓层次,就是所给语言材料的不同层级,如这一句、这一联、这一片、这一篇。语言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便不同。如词、句、联的判断,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如是片(几联)、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判断不可只看一句,而要两句合成一个整体看。 (4)从位置判断技巧 就是从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上判断技巧,且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放在开头,技巧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则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 (5)从手法特征判断技巧 凡是表达技巧,总有其表现特征。如借景抒情,表现语言中总少不了景物描写;想象虚写总有“想”“念”“忆”“梦”等词语;对比,总有两个相对的内容存在;视听结合,总是要有声音描写,等等。要善于抓住语言材料中手法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去判断。 3(审准题意 表达技巧赏析题的题干总在规定着赏析的角度、技巧的数量、答题的步骤,不少考生判断不准,问题有时也出在审题不准上。如要求你答修辞手法,你却答成了表现手法;要你答一个,你却答成了两个等。 4(准确区别常见易混表现手法 (1)借喻与借代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主要区别:?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4)拟人与拟物 拟人是指将人的习性特点、行为动作拟用在物体上。拟物是把某一人(物)当作某一物(另一物)来写,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人拟成物,二是把此物拟成另一物。 (5)对偶与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6)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是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 (7)渲染、烘托与衬托 ?烘托与衬托 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虽在叙述此事物,但目的是说明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 ?烘托与渲染 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的《青玉案》中“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 边 [唐] 栖蟾 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注]昨夜东归梦~桃花煖色中。 [注] 煖:同“煊”~温暖。 [题目]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5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尾联虚写梦境,呈现出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这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反衬了边地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突出了思乡(厌战)之情。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2分,效果2分。 说明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技巧效果分析不到位 该考生对技巧的效果分析不到位,其原因在于对“全诗”内容把握不全面。首联写战士的艰苦生活,颔联写环境的恶劣,颈联写战事的惨烈。将这三层内容与尾联内容一联系、一比较,再联系全文的主旨情感,“效果”就能分析透彻全面。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技巧效果赏析3大增分策略 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赏析题,都要有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只有把表达效果分析到位了,才算真正地完成了赏析,才能真正地看出你的欣赏水平。那么,如何赏析效果, 1(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 (1)紧贴表达目的赏效果 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2)紧扣位置赏效果 效果就是作用,所赏析的语言片段在古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试以句子为例。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紧扣技巧本身赏效果 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 3(可以适当地套用一下“效果套路” 赏析表达效果本无什么答题套路,只要能把效果说准、说全、说清楚即可。有时适当地套用一下套路,能使表述更流畅,答案更规范。这个套路有两个要点,一是掌握两种语言表述大致形式:?生动形象(技巧自身效果)地描写出„„景象(诗歌自身效果);?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诗歌自身效果)使这种情感更加哀婉动人(技巧自身效果)。二是注意“效果术语”的精当使用。 [随堂巩固落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铁 如 意 谢 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注] ?如意:象征吉祥的陈设品~长柄微曲~可供赏玩。诗人与友人为文天祥设立牌位~酹酒恸哭~以如意击石~作楚歌为文天祥招魂~歌毕如意和石头俱碎。这首诗乃记录此事。?青薜萝:语出屈原《九歌》“被薜荔兮带女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四句从“影”“音”的角度写仙人月下歌舞的情景,诗人想象文天祥此时也像仙人一样歌舞,无忧无虑。 B(五、六两句强调了仙人跳的是楚舞,唱的是楚歌,诗人把文天祥比作屈原,突出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C(七至十这四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其中的动作描写主要是仙人击碎 珊瑚树的枝条、仙人夺走如意等内容。 D(十三、十四两句描写了一位身挂青薜萝、独自用手击打节拍的仙人,“独”和“挂青薜萝”表现了他性格的孤僻。 E(诗歌前十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仙人歌舞图,营造出一种欢快、祥和的氛围,为最后两句的抒怀蓄势。 解析:选AD A项~“想象文天祥此时也像仙人一样歌舞~无忧无虑”错误~开头四句是单纯地写仙人。D项~“表现了他性格的孤僻”错误~表现的应是他的超群脱俗。 ?(2)诗歌最后两句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情景交融。诗句描写了万籁俱寂的深夜,诗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睡,表达了诗人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心境。?对比。这两句诗人的“愁”与前文仙人歌舞的欢乐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殉国的悼念。(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长安月夜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 ?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选BD B项~“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无心逐胜游”是因为“羁病”的处境,D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也是相同的”错~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作者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3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作者以己心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3分,意思对即可) [专题过关训练] “诗歌鉴赏之‘形’类题”配套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143分) [题组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翻:反而。?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写举杯劝饮,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珍惜彼此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解析:选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的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颈联中的“寒”“暗”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技巧~需从“寒”“暗”二字在诗中的含义、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寒”“暗”二字出现在颈联~诗的颈联和尾联写深夜在馆中与友人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十分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寒”“暗”二字~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参考答案:?“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每点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雪夜感旧 陆 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 ?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山阴。?江月亭:在今四川省广元市。桦烛:用桦树皮做成的蜡烛。?龙门阁: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三折:即三折铺~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至四川道中。?两当:今甘肃省两当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解析:选AD A项~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路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感。D项~“比喻”错~“绿沉”指绿沉枪~“金锁”指锁子甲~“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诗人的无奈之情~属借物抒情法,“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一说较为片面。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6分) 答: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将该词放入原句解释句意。“那信”意思为“怎能相信”~年轻时不相信的“老耕桑”~如今成为事实~“那信”二字凸显了事与愿违。因为年轻时不信自己会“老耕桑”~可见诗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也反衬如今的理想成空~执着一生却空余悲愤。 参考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时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2分)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2分)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2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西 江 月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表现了词人被贬黄州后抑郁不得志而借酒浇愁的惆怅之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以动衬静写出空山春晨的寂静与空灵。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解析:选AB A项~感情分析不当~该句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项~是比喻(借喻)~不是借代。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很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 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富于音韵之美。(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省试湘灵鼓瑟 钱 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第三句诗人想象动人的瑟声引来水神冯夷,他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伴着音乐起舞。 C(第四句诗人想象那些被贬谪经过湘水的“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 D(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使白芷为之吐露芬芳。 E(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解析:选BC B项~“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C项~“不堪听”意为不忍心听~表明楚客能理解乐曲里的哀怨之情。 ?(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6分) 答: 参考答案:(1)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诗的前半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着力描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宕开一笔,描写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2)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3)动静虚实突转,出人意料: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诗境从虚幻世界突然回到现实世界,出人意料。(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概括1 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11分)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 ?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鹁鸠:即斑鸠。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 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解析:选CD C项~“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竹笋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D项~“直抒胸臆”不恰当~尾联写诗人听到斑鸠啼鸣催耕而想到要珍惜光阴~自强不息~表意含蓄。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方面~本诗遣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 参考答案:?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景物清新。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情感欢愉。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每点2分)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鹭 鸶 杜 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 鸶 郑 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C(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E(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解析:选BD B项~杜诗以动衬静~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来烘托环境的清幽,郑诗以静衬动~以清幽的环境衬托鹭鸶的闲适自由。D项~两首诗的写景顺序都是由近及远。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不可以。杜诗中,“惊飞”准确地写出了鹭鸶在受到惊吓时的敏捷反应,与“群捕”一致;“飞下”是由高到低,而杜诗是由低到高,不合事理。(3分)郑诗中,“飞 下”与全诗的闲适意境一致,“惊飞”则与后面的“自由”相悖。(3分) [题组二]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闻 琴 孙 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飒飒凉风、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带有泉水的青峰一样凝重;琴声越来越远,又如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的黑鹤凄厉的叫声。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选CD C项~上句应该译为: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是一种由远而近的感觉~而不是比喻凝重~此比喻重在“水”而不是“山”。同理~下句应该译为: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联系上句~是一种由近而远的感觉~并不是指“凄厉”。——关键在于诗歌的翻译。D项~“急促”改为“悠远”。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 答: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答题关键词为“艺术手法”~应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 的高超。?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 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11分) [注]登岳阳楼望君山 杨 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 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游此~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解析:选AD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以岳阳楼为聚焦点”说法错误~是以岳阳楼为视角出发点,D项~“诗人内心的忧愁”理解有误~重点是写洞庭水能涤荡心灵的作用。 ?(2)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运用比喻的句子有“春水平铺如练净”“镜里芙蓉”,运用想象手法的诗句是“湘女梳头对明镜”“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参考答案:(1)比喻。?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明净。?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 (2)奇特的想象。?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澈和荡涤心灵的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江豚:《南越志》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首句中的“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称为亡国之音。 B(第二句写外敌合兵围攻景阳宫,而陈朝戍守将士不知去向,一个“空”字,直接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 C(颔联描写了金陵的松楸荒冢、残宫禾黍的凄凉衰败景象,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朝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D(颈联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石燕浮云、江豚吹浪的风云晴雨变化,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E(这首诗很讲究炼字,例如颈联中的“拂”字描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吹”字表现了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 解析:选AB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项~“直接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错误~应该是写出了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结构上的特色~一般都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层面入手。诗歌由南朝 最后一个朝廷写起~写到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是点面结合,古今的对照是虚实相生,“惟有青山似洛中”是典型的以景作结。 参考答案:由点到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今的江山不改;以景结情,历代的英雄、豪华都已成为过去,能留下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 10(阅读下面五代词选段,完成(1),(2)题。(11分) 抛 球 乐 冯延巳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1)下面对词作选段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逐胜归来雨未晴”一句,先由时节和天气写起,在时节与天气之间,表现出了一种和谐畅快的气氛。 B(“谷莺语软”,春季正是黄莺鸣声最为娇软之时,当娇软的鸣啼从繁枝密叶的花树边传出时,给人以生机勃发之感。 “水调声长醉里听”一句,由景物转而写人物活动,既写出了人物饮酒时的大醉之C( 态,又写出了词人听曲时的沉醉之状。 D(“款举”是尊敬的态度,“金觥”是珍贵的器皿,后加一“劝”字,暗示词人将邀请最有情的朋友举杯同饮,以释放内心的愁绪。 E(词作以疑问带感慨的语气作结,既照应了全篇,又使词人难以名状的忧思、惆怅得以深入一层地展示,余味悠长。 解析:选BE 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和手法分析。A项~“逐胜归来雨未晴”~先由时节和天气写起~在时节与天气之间~表现了一种矛盾情况。C项~写的是“人的情事”。D项~“以释放内心的愁绪”错误~珍重地想要将芳醇的美酒呈献给一个值得呈献的人~词人心中洋溢着的是无比深挚的情意。 ?(2)为了突出“将晴未晴”的心境,词人在前四句作了哪些对比,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手法分析。结合题干提示“对比”手法~立足词的前四句~分别分析。“逐胜归来”与“雨未晴”的对比,无法言明的愁情与谷莺之声的欢乐对比。点明情感~主要围绕“将晴未晴”的心境分析。 参考答案:?“逐胜归来”与“雨未晴”的对比:春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高昂, 阴雨天又使人扫兴,心情郁闷。?无法言明的愁情与谷莺之声的欢乐对比:“风重”“草烟轻”营造一种意境,使人产生愁情,但谷莺的欢乐又使人振奋。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吹 笛 杜 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 ?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晋代名将刘琨奏胡笳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笛声而起乡思。?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泊之感。?却:反倒、反而。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扣题起兴,“巧作”两字写吹笛者吹笛技巧高妙,统率全篇。 B(“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 C(颔联承首句“风月”二字,写风送笛声、关山月明之景,景中含情。 D(尾联用反问手法抒发韶光易逝、年华空老的悲切之情,情中见景。 E(全诗巧用典故,多方铺垫,反复渲染,有慷慨悲凉、沉郁顿挫之感。 解析:选BC A项~“统率全篇”理解不当,D项~尾联应是抒发思乡之愁,E项~“慷慨”理解不妥。 ?(2)本诗与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比较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两诗都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听笛感受,抒发乡思之愁,以景写情,化声为形,意蕴幽远。(2分)?杜诗“秋山风月”“风飘律吕”等句是写实,而“胡骑北走”“武陵南征”“杨柳摇落”等是联想、想象之景,是虚写;“月傍关山”虚实相生,既写月照关山之景,又是将笛曲《关山月》拆用,虚写笛声飘满关山的幻象,抒发乡思之情。(2分)?高诗“雪净胡天”“牧马归来”“月明戍楼”“羌笛飞扬”等是写实;“风吹梅花”“夜满关山”为虚写之景,由笛曲《梅花落》而联想、想象梅花落满关山,借以抒写乡愁。(2分) (示例二)?两诗都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听笛感受,抒发乡思之愁,善用联想、想象,景中融情,情中见景。(2分)?杜诗紧扣“吹笛”,由秋山风清月明之时听闻凄切断肠的笛声起笔,依次联想到“月傍关山”“胡骑北走”“武陵南征”“故园杨柳”等景象,将笛曲《关山月》《武陵深》等化入诗境,抒发感时伤世、羁旅他乡之愁。(2分)?高诗前两句实写边塞寒夜之景;后两句运用双关手法,将“梅花落”(笛曲名)拆用,构成梅花开遍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抒发戍边将士的乡愁。(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玉 楼 春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解析:选BC B项~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C项~这里化用“南浦”的典故~不是借以表达离别之情~只是想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 勃绚烂的春色。(若答“拟人”“比喻”,分析合理,酌情给分)?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观赏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京还留别新丰诸友 孟浩然 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 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 ?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注] ?新丰,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的新丰镇。?温泉,今临潼县东南骊山下,唐玄宗时于此置温泉宫。?华嵩,分别指西岳华山和中岳嵩山,均为佛教圣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在诗人离开京城之际,几位挚友为了表达对诗人的挽留之意而置酒,无奈中要离别,故言“留别”。 B(“吾道昧所适”,指在京城长安实现不了自己追求的“道”,揭示了“驱车还向东”的原因。 C(“驱车还向东”化用汉魏咏怀诗常见的诗人驾车独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高独立的形象。 D(“树绕温泉绿”两句写夕阳将下时温泉宫的景色,一“绕”一“遮”用词巧妙,相映成趣。 E(这首诗的主旨在于借长安风光旖旎、宾客繁盛的景象,表现诗人内心的依恋之情。 解析:选AE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手法分析。A项~“无奈中要离别”错误,E项~“依恋之情”错误~诗人掸落对长安繁华生活、仕途追求的眷恋之情~决意离开长安~表现出诗人傲然独立的个性。 ?(2)“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借助细节描写抒情。由“拂衣”可知,诗人掸落了对长安繁华生活、仕途追求的眷恋之情,决意离开长安,表现出诗人傲然独立的个性。?借助借代(借物喻志)手 法抒情。“华山”“嵩山”喻指高绝超凡的人格精神,表现出诗人超越红尘羁束、追求高洁 人格的磊落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文档为【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9KB
软件:Word
页数:8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6-19
浏览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