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doc)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举报
开通vip

(doc)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doc)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 《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第13卷第3期 20l1年6月 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 c — ienceE ...... d .. iti . o ..... n —— ) ,,01.13,No.3 JUn.2011 .器 乱世佳人”...

(doc)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doc)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 《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第13卷第3期 20l1年6月 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 c — ienceE ...... d .. iti . o ..... n —— ) ,,01.13,No.3 JUn.2011 .器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 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 韩曦 (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萧红和张爱玲是两位优秀的现代女作家.从她们相似的身世背景及情感经历比较分析入手,结合其 代表作品《小城三月》和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品味”双城”故事的爱情意味.从文化反思的角度,探究两 人创作风格上个性差异及其相同的精神内源. 关键词:萧红;张爱玲:”双城”故事;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7X(2011)03-0038—05 萧红和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两 位女作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乱世佳人,她们的身 世,情感,创作,很受研究者的关注.《小城三月》 和《倾城之恋》分别是她们的代表作品,本文从文 化思考的角度,走近她们的情感和创作,解读”双 城故事”的爱情意味. 一 , 乱世佳人乱世情怨 同生在上个世纪初的萧红和张爱玲,家境不 俗,可是命运之神好像刻意要捉弄这两个本该幸福 无忧的弱女子,她们个人情感和命运遭遇都十分坎 坷,且很相似. 1.生于乱世,命运多踏.萧红1911年出生于 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九岁丧母,暴戾 的父亲,使她如同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年幼 的萧红一直被浓密的云翳笼罩着,祖父是她黑暗世 界里的一线光亮.在她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学生 时,就被父亲以一场政治交易,许配给一个纨绔子 弟.性情刚烈的萧红以削发为尼来抗争,赢来短暂 的自由,在哈尔滨青春的校园里,她感受新文化的 气息.然而婚约的牵制,经济的封锁,使萧红终逃 不脱家庭的阴影.为了自由,二十岁的萧红怀揣梦 想,第一次出逃到北平,而现实带给她自由的体验 却是寒冷,饥饿和穷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噩梦般的遭际,宣告她第一次逃离的失败. 收稿日期:2011-03—03 作者简介:韩曦(1963-),女,辽宁朝阳人,教授,硕士. 晚于萧红十年出生的张爱玲出身名门,父亲是 封建贵族遗少,母亲受西方教化.可是造化弄人, 家道衰落,父母离异,艰难的时事,孤寂的深宅, 囚禁着少女的浪漫情怀,只有单身的姑妈是她的唯 一 依靠.带着对英国文学的憧憬,张爱玲开始了生 命中的第一次逃离,只身到香港求学.由于战乱爆 发,求学梦破灭,重回上海的张爱玲落落寡欢. 乱世中家境的变迁,母爱的缺失,父爱的畸形, 学业的荒芜,战乱中的漂泊,失败的逃亡,初涉尘 世的种种不幸总是和两位不甘命运摆布的女性纠 缠在一起. 2.艰难爱情,苦苦挣扎.为挣脱封建枷锁逃离 家庭,勇敢地追求自由与幸福,大胆叛逆的萧红因 此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苦难.怀有身孕后被人遗 弃,萧红徘徊在命运的十字街头.萧军的到来,给 了她生存的勇气和希望.如果说年少的萧红挣脱封 建婚姻牢笼,为的是追求生的自由与尊严,那么此 后,萧红苦苦追寻的是至高至纯的爱情.”身为东 北女子,感于情意,生死相许,原本有一份侠气在 里面.”Il爱神的降临虽为萧红带来暂时的快慰, 并没有从此改变她悲剧的命运.出生于东北的乡 镇,萧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很强的认同感. 她清楚自己作为女人,只是”一个符号,一种标签, 而且只有在阐释男人的时候,才可能获得附带的意 义.”uj2对萧军的负债感,使她的爱情夹杂着”原 2011年(总第71期)韩曦:乱世佳人”双城”故事39 罪”的卑微成分,为爱一直做着牺牲.饥寒交迫, 精神的凌辱,病痛的折磨,孤独的萧红在无边的苦 难中挣扎.渴望诗意,潇洒,自由的生活,又害怕 生命无意义的耗费,萧红的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在二十三岁生日时,萧红默默地悲叹”二十三岁依 然是可骄傲的青春年华,这季节,多少女孩子还在 含苞欲放,而自己已经开始凋萎了.”…粥 不论是倔强的东北姑娘,还是大上海的才女作 家,身为女人,她们都无法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束 缚.在艰难的爱情面前,她们苦苦挣扎,看低自己, 却都没能逃脱悲剧的宿命. 具有现代风情的张爱玲,二十三岁时已是大上 海冷艳孤傲的才女作家.西洋文化的功底,开放的 上海生活,使张爱玲曾在小说中多次描写中西合璧 式的热闹盛大的婚礼场面,而她自己的婚姻没有仪 式,一纸婚书嫁给了年长她十五岁,且有两次婚姻 经历的胡兰成.”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 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2j 爱让她放下自我,放下自尊,做回女人.尽管她不 缺少华服美食,可是她欢天喜地地接过丈夫的钱. 深受西洋文化影响的张爱玲内心仍对传统世俗文 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她享受着花男人钱的幸福.然 而乱世之爱的隐忧却常常挥之不去,热恋中的才女 经常默念着”生如朝露,去日苦多,命若危卵,心 中摇摇,,【.作为女人,张爱玲同样没能摆脱或是 “红玫瑰”或是”自玫瑰”的卑微命运.不到半年, 至爱另寻新欢变成至痛,永远的难言之隐哽咽在 心.爱让她让悲伤欲绝,心如刀绞,她觉得自己已 经”在岁月中溺毙”.在告别爱情时,张爱玲发出 了与萧红同样的感叹:”我将只是萎谢了”. 3.漂泊异乡,凄凉结局.受到新思想的蛊惑, 内心深处难以摆脱旧观念的羁绊,两难中执着地追 求爱情与自由,使得两位时代女性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 毕竟是五四的女儿,对传统文化的叛逆,注定 了萧红一生的漂泊.当失去至爱,倔强的萧红又选 择了生命中的第二次逃离,带着疲惫和痛苦来到战 乱的香港.而此时,萧红只能借助梦幻的力量,在 作品中回味童年往事,投射自身情感.三十一岁的 萧红无法支撑饱受折磨的病体,孤独寂寞地离开了 这个带给她许多希翼和伤痛的世界,一个年轻的生 命长眠于异乡.”关于女人存在的价值,权利与尊 严,在文化圈里,恐怕没有别的女性比萧红的认识 更深,因为她在男人的世界中所受的伤害是过于惨 重了!,,[tl. 青春的萧红寂寞地葬在香港的浅水湾时,张爱 玲还是活跃于上海文坛的美女作家,可是华丽的旗 袍遮不住有宽度厚度而没有地位的躯体,尘世的繁 华掩盖不住内心的寂寞荒凉.与萧红一样,失去爱 情的张爱玲同样选择了再一次的逃离,远走异国. 在中秋月圆之夜,七十五岁的张爱玲一个人孤独地 死在美国的寓所.繁华与寂寞在那一刻终于合二为 一 ,满目凄凉的传奇故事在寂寞中结束.这样的结 局,暗合了当她还是一个十七岁的中学生时写下的 传奇预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虱子”. 曾经带着青春的梦幻与憧憬,大胆地叛逆传统 世俗,勇敢地追求自由与爱情.乱世中苦苦挣扎, 孤独寂寞中无奈逃离,客死异乡,结局凄凉.如果 说萧红的爱情是艰辛并伴随痛苦的,那么张爱玲的 爱情是欢乐里永远夹杂着酸楚,正所谓”浮士的悲 欢”.两位乱世佳人,剪不断的乱世情怨,是文学 给了她们太多的慰藉,为她们驱赶了寂寞. 二,”双城”故事及其爱情意味 北方沉滞闭塞的山乡和大上海紧闭的深宅,都 无法禁锢两位时代女性对自由和爱情的强烈渴望, 文学为她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她们在更 广阔的空间里真正自由地舒展,呼吸.《小城三月》 和《倾城之恋》分别是萧红和张爱玲投射个人情愫 的代表作品,”双城”故事的爱情意味传达了她们 对现实生活中爱情的深切体味. 1.别样的故事一样的悲情.写于1941年的《小 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小说以一个儿童 的口吻,在春天的背景下讲述了主人公翠姨悲惋的 爱情故事.”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 着蛊惑……我有一个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 了.’’[4】_.26出生在封闭山乡的翠姨,结识了”我’’ 在哈尔滨读书的才学出众的堂哥哥,从此心底荡起 了爱的涟漪.可是她明白自己是再嫁寡妇的女儿, 身世的卑微,世俗的压力,使翠姨把爱一直深藏在 心底.在心爱的人面前刻意压抑真实情感,内心苦 苦地自我折磨.心里装着穿西装围围巾的潇洒的 “堂哥哥”,却被许配给一个又丑又小的乡下男人, 翠姨一病不起.年轻的生命迅速地枯萎,最后带着 心中不能名言的爱,寂寞地离开这个不平的世界.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创作于1943年. 在典型的海派文化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 庭中的小姐白流苏遭遇的不幸婚姻及其为爱情苦 苦挣扎的故事.曾怀有纯真美好的少女情怀,却遭 遇了不幸的婚姻.离婚后的自流苏在兄嫂鄙视的目 辽宁工业犬学(社会科学版)第l3卷第3期 光中度日,她的青春消磨殆尽.在陪七妹相亲时她 喧宾夺主地吸引了本来介绍给七妹的花花公子范 柳原.商逼婚姻的自流苏,得到的却是范柳原如此 的真情告白:”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 什么都完全了……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J2 家庭的压力,使自流苏别无选择,隐忍着与范柳原的 精神恋爱,一次又一次挣扎在命运的漩涡里.”香 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 大都市倾覆了.,~[41262战争让范柳原重新回到自流苏 身边.主人公的爱情故事,随着现实与内心之城的 彻底倾毁得到了圆满,演绎了一场现代版的”倾国 倾城”之恋.赌赢了爱情的自流苏并非是胜利者, 她的内心充满莫名的惆帐. 两段不同的爱情故事,充满一样的悲情.出于 人性的本能,翠姨喜欢年轻潇洒的”堂哥哥”,世 俗的观念使她苦苦压抑自己的真情,在心底里酿造 着爱的苦酒.喜欢的不敢爱,不想要的又无法拒绝, 最终独自默默地饮尽爱的苦酒,寂寞离去,一景一 幕令人心碎.出于生存的本能,白流苏把范柳原当 作逃离人生绝境的一把稻草,与把女人当作花瓶来 把玩的范柳原,进行着一场超出爱情范畴的有关命 运的冒险博弈,其中的一招一式无不令人忧戚. 2.戴着镣铸起舞的卑微爱情.不论是爱隋无果 而终的翠姨,还是抓住救命稻草苦苦地挣扎的白流 苏;不管是出身卑微的乡村少女,还是白公馆里的 大小姐,身为女人,封建思想的桎酷,世俗观念的 束缚,是她们身上永远无法摆脱的精神重负.在人 生的舞台上,她们戴着心的镣铐和枷锁艰难起舞, 追逐着卑微的爱情. 三月的小城催生了翠姨的爱情,同时也给她带 来了无尽的忧郁和痛苦.和所有爱美的女孩子一 样,翠姨也喜欢流行的绒绳鞋,不过没有说出来, 等到别人都已经穿坏了,自己才去买,结果没有买 到.她流着泪伤心地预言”我的命,不会好的.” 就像错失的绒绳鞋,”她的恋爱的秘密就是这个样 子,她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4J3弼身世的卑微, 世俗观念的束缚,使翠姨时时处处压抑自己对生活 的热情和对爱情的渴望.她的内心长久地被痛苦折 磨,年轻的生命被无情地摧残.在无爱的婚姻来临 之际,她的精神在绝望中垮塌了.病重的翠姨拉着 去探望她的”堂哥哥”,”好像要把一颗心也哭出来 似的……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都得到 了……~[51330最后翠姨带着可怜又可悲的满足离去, 而我的”堂哥哥”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如果说翠姨的爱情是痛苦悲切的,那么自流苏 的爱情是艰难酸楚的.自流苏虽是大都市封建家族 的小姐,可是婚姻的不幸,家人的白眼,在她的潜 意识里已经烙下深深的印记:女人是卑微的,柔弱 的,只有依附男人才有生存的土地.一个再好的女 人,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与 其被驱逐,被抛弃,不如主动地逃离.与出生山乡 的翠姨不同的是,大都市的生活教会了自流苏虚 荣,她凭借”最后一点反常的娇嫩”孤注一掷.带 着内在的传统意识与外表的西方教化,白流苏开始 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与留英归来的花花公子范柳原 来到战乱的香港,在诗意的浅水湾边,在多情的月 光下,直逼婚姻的自流苏,得到的却是令她绝望的 爱情告白,她的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挣扎.枉担 了一个月范太太的虚名,担心万劫不复的未来,她 执意回到了上海的白公馆.可是这个家和她已经恩 断义绝,她也就不在乎失去淑女的身份,虽然那身 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她明白:”一个女人上了 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 妇;如果女人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那就是双料 的淫恶,杀了她还污了刀.”[51189在这场关乎命运的 爱情博弈中,白流苏一次次隐忍,一次次退让.家 庭的压力,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使自流苏别无选 择,再次回到范柳原的身边,挣扎在命运的漩涡里. 在战乱的炮火中,躲在范柳原留给她的那座空荡荡 的大房子里,与往日的拥挤,被排斥的大家族相比, 她满足于当下的孤独与寂寞. 卑微的的爱情,带给翠姨和自流苏这两位女性 不尽的痛苦与酸楚. 3.投射作者个人情慷的爱情意味.北方小城中 翠姨的恋爱悲剧,南方大都市白小姐的爱情挣扎, 两位女性作家透过各自的作品,投射了共同的爱情 意味.女人的悲剧源于她们是女人.”她是女人, 而社会关系都在男人身上,哪里都有’封建’这个 罪恶力量的存在.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逃不出男 人的天罗地网.”[11254 萧红以散文的笔调描写小城的三月,更增添了 作品的悲剧意味.”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 了……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春天为 什么它不早一点来……但那是不能的了,春天的命 运就是这么短的.”[41.春天如此优美又如此地 悲切.翠姨对爱憧憬的涟漪荡起在寂寞的春天,她 的悲剧结束在寂寞的春天.翠姨的生命中,三月的 小城是给了她春的信息和温暖的希望之城,似枯木 逢春;三月的小城又是加剧她与传统的禁锢挣脱并 消耗殆尽其生命活力的死亡之城,似枯木被风化. 2011年(总第7l期)韩曦:乱世佳人”双城”故事41 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冲撞;在生命的蛊惑中顽强 挣扎的自我救赎;极度渴望与卑微满足的悲切结 局……翠姨以生命为代价向不平的命运抗争,直至 最后一息,柔弱的背后透着tl,的坚强.这正是萧红 对自己命运的一种讲述.”我的命,不会好的”,是 萧红悲剧命运在翠姨身上的投射.”作为倍受凌辱, 蹂躏而一生坎坷不幸的女性作家,萧红在翠姨的形 象中同样是倾注了自己的孤独悲切.”【】作品写完 不到半年,萧红就像小说中命运凄惨的翠姨一样, 在战火中的香港寂寞地病逝了. 现实中的萧红与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的命运 有着惊人的相似.一个在大家庭中被排斥,被冷落 的女孩;一个在专制社会被侮辱,被损害的女人. “女人是喜欢被屈服的”,不论是来自东北乡 村的翠姨,还是身居大上海的白流苏,在这一点上 她们是相同的,世俗使她们看轻了女人,也看轻了 自己.白流苏凭着都市女子的生存智慧,在与范柳 原的交往中,斗智斗勇,步步为营,漂泊在上海和 香港之间,演绎了一段生命的传奇故事.香港和上 海是让张爱玲一生刻骨铭心的两座城市,香港既是 她少女理想之梦的诞生之地,也是其理想最终破灭 的伤心之地.演绎了无数浪漫绮丽的爱情故事的大 上海,带给了令张爱玲迷恋沉醉的爱情,也是她遭 遇爱情之殇的痛心之地.白流苏的爱情传奇里,投 射着作者个人的爱情传奇故事.正如她在《传奇》 卷首写到:”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找普通 人,在普通人里找传奇.”“死生契约一与子相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像我们自己做的了 主似的】1范柳原对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的悲剧 性解读,既是作者借人物之口对传统观念与世俗爱 情的一种戏谑,也反映了身处乱世中的张爱玲对爱 情人生的一份执着与无奈. 柔弱的女子,悲凉的人生,作品里的人物,现 实中的女作家,真可谓”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三,文化思考——不同的创作个 性,相同的精神内核 萧红和张爱玲是现代文坛上才华出众韵两位 才女作家,相似的身世背景及个人情感经历,使她 们的作品更多地关注女性的悲惨命运.个人的经历 及南北地域文化影响的差异,形成了她们不同的创 作个性,但是异中又有其文化本源上的一致性. 1.不同的创作个性.出生于东北的萧红,她的 身上有东北人的淳朴坚韧的性格和浓重的感伤情 怀.个人的不幸遭际,使她对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俗 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民族的灾难,同胞的血泪,使 她以热情和勇敢的烈女子的生命体验方式,直面人 生的苦难.病中的翠姨拉着”堂哥哥”伤心欲绝的 悲鸣;倒在血泊中的王阿嫂发出的最后的沉重嚎 声;金枝们遭受的困难和她们无力的抗争与呐喊; 小团圆媳妇受到的毁灭性的摧残.萧红在她的作品 里,以凄厉的文字,深沉的情感,悲悯着她的人物, 也悲悯着她自己. 与萧红的热情与悲悯不同,张爱玲以一种冷峭 与嘲世的姿态书写人生的传奇.生活在繁华的上 海,她有华服美食中长大的都市女子的聪明机巧. 乱世中罗绮散尽,昔日的繁华不再,人海中孤独漂 泊.凄厉的爱情,寂寞的生活,使她洞悉世事苍凉, 看透人性的软弱低微.自流苏赢得爱情后的迷惑与 惘然;曹七巧在残忍的生存状态下艰难的自我救 赎;顾曼贞的痴情与软弱.残忍的生存困境中,依 附男人,追逐婚姻,扭曲人性,是张爱玲笔下女性 无法摆脱的生活状态.张爱玲的作品虽脱不掉海派 的华丽,可浓艳的文字背后,透着不为外物所蔽的 冷峭. 2.相同的文化内核.在新旧文化的冲撞中,受 到时代的洗礼,两位女作家以其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方式,共同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她们的创作 代表了新文学时代的精神内核:敢于反抗父权,渴 望接受新的思想文化,追求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爱 情,对传统思想的叛逆. 生于东北农村的萧红,少女时代离开哈尔滨去 北平读书,是她人生的第一次逃离.在新文化的中 心,萧红被唤醒.从此,个人与民族双重的不幸命 运激起她反叛与抗争,一生在苦难中挣扎,从不向 命运低头.也许是太想离开阴郁的深宅,去呼吸新 鲜的气息,在战乱的炮火中,张爱玲--41,做她的英 格兰梦.到香港求学,算是张爱玲的第一次逃离. 无情的战火摧毁了她的梦想,不得不回到上海,开 始了她对人生冷峭的谛视.两人生命中的第一次逃 离尽管短暂,尽管都以失败告终,可是为了追求自 由,少女时代她们就怀揣青春梦想,大胆地迈出了 反叛世俗和传统的可贵一步. 然而作为女人,不论是刚烈的东北姑娘,还是 冷艳孤傲的上海才女,爱情同样使她们沉醉.沉醉 于爱情,对传统世俗文化的自我认同,带给她们爱 情的甜蜜和幸福的同时,在那个时代也带给她们痛 苦,同时渗透在她们的作品中.翠姨一方面铭记自 己卑微的身世,另一方面又在无言的反抗,以生命 为代价,滴泪滴血;自流苏对封建(下转第63页) 2011年(总第71期)张昕:符号在先,人是悬浮在自己编织的文化之 网上的动物63 元对立的现象,这些二元对立包括感性与理性,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实用与审美等,进而把哲学带 进了一元化的符号视界.如果说在前现代物品是物 品,在现代物品是商品,在当代物品就是符号.在 符号视界中,由商品文化所造成的那种扭曲的世界 图像——人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都被物质填满 了,而精神却受到忽略,冷落,人成了患有”大脑 萎缩症”的小头巨人——得到了修正,人性得以全 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708. 【2]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3】卡西尔入文科学的逻辑[M】.沉晖,译.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49. 【4】4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5:316. [5】贝勒尔.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M】.李朝晖,译.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2. 【6】6钟华.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思想比 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布洛克.美学新解【M】.腾守尧,译.沈阳:辽宁人民出 版社,1987:73. (责任编校:叶景林) (上接第41页)家族和世俗的反叛轰轰烈烈,”倾国 倾城”,甚至是一场生命的博弈,可是在她的内心 深处,充满着自轻与卑微.创作个性迥异的两位女 作家,其作品的思想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源,即在新 旧思想和中西文化冲撞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解读 的二元悖论.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点两人惊人的相似.她们 都始终坚持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以相对个人化的 方式和女性的主体意识关注着社会人生,表现着时 代的主题.萧红的作品有着超越时代的意味,曾得 到鲁迅的扶持和许多”左翼”作家的关注.在民族 战争的语境里,当人们对诗意的《生死场》热衷于 政治的解读时,她仍是以超乎阶级性的人性深度, 在文学的自由天地里独立地行走着.张爱玲也借其 作品中的人物之口,表明自己远离政治,独来独往 的处事原则,”我是对政治从来不感兴趣的,我总 想政治这东西范围太大了,也太渺茫了……”口这 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两人生命中的第二次逃离.1940 年1月,孤独的萧红,来不及和友人告别,匆忙地 去了香港.张爱玲1952年只身一人去香港,后来 远走美国.”所有的女人一样没有乡土……在这个 世界上,女人永远是异乡人……”[11190这句话在两 位女作家身上似乎得到了应验,但又并非仅此而 已.身为女性,孑身一人,离开故国,需要太多的 理由.也许压抑太深太久太重,也许乡土里夹杂太 多不堪的回忆,也许…… 勇敢地叛逆,无奈地逃离;人海漂泊,孤独寂 寞;流落异乡,凄凉落幕.两位女作家坎坷的人生 经历,引发后人不尽的悲悯情怀:她们在乱世中劲 舞人生的坚韧,激起人们由衷的敬意;她们出众的 才华及对现代文坛的贡献,会让我们永久的铭记. 参考文献: 【1】林贤治.漂泊者萧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胡兰成.今生今世一我的情感经历【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3:124. [3】司美娟.贵族张爱玲【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146. [41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萧红[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7. [5】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6】皇甫晓涛.萧红现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06. 【7】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320. (责任编校:叶景林)
本文档为【(doc) 乱世佳人“双城”故事——萧红、张爱玲及其《小城三月》、《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