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5课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 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b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c 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苏格拉底: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第6课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A 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桎梏,思想解放; B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四、欧洲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2、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改革主张:“信仰得救”(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2、作用: ①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②打击教会的经济、经济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7课 启蒙运动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条件: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因素:成长中的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成熟,反对专制统治日益强烈,与封建势力矛盾日益加深;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严重挑战教会的谬误权威。 二、概况 1、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理性主义”,即倡导“人权”、“民主”“法治”反对天主教权、专制王权,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民主法制社会!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伏尔泰(领袖):反对天主教和封建专制,提倡英国式君主立宪制和自由、平等、民主政治;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康德:三大批判,提出“人非工具”(人本思想) 三、历史意义: 1、性质:欧洲历史上的一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3)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天文学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殷商时代   日食、彗星(1000)、哈雷慧星(670)和太阳黑子(800)记录领先世界 世界最早 战国 甘德、石申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 比欧洲早1000多年 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 地球是圆的 ′ 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元代 郭守敬 简仪《授时历》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2、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74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27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