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完善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完善

举报
开通vip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完善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探讨 摘要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今所需要的政府应该是一个“精干,廉洁”的政府。这样的政府需要一个完善的行政监督系统,这就要求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增强监督的力度,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有效的行政监督体系和具体的规章制度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必不可少的,也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概念、内容和作用,论述了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完善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完善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探讨 摘要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今所需要的政府应该是一个“精干,廉洁”的政府。这样的政府需要一个完善的行政监督系统,这就要求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增强监督的力度,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有效的行政监督体系和具体的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必不可少的,也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概念、内容和作用,论述了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l 、多头监督体系,缺乏协调;2 、行政监督主体地位有待加强;3 、缺乏全程行政监督:4 、对行政监督主体缺乏监督;5 、行政监督法规缺乏可操作性;6 、行政监督主体素质不高,影响监督权威;7 、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分析对比了西方行政监督各种监督的特点,并论述对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影响。最后探讨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 、借鉴西方行政监督的价值取向;2 、完善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3 、提高行政监督主体的独立性;4 、强化舆论监督;5 、加强专门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 6 、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素质和监督手段;7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 建议实行《 政务公开法》 。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系;西方行政监督;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Abstract In present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further opening,a little and cheap government is needed at present.It is very clear that administration must be reformed.This include changing the old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strength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and specific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rule are necessary and significative to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serving public . First,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ere presented.second,some problems in our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as pointed out as fellows:1.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as not harmonized well;2.The stand of the was not high ;3.The rule of the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as not completed and uneasily being operated;4.The ways of the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as too single;5.The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as not easy to operate;6.The quantity of the staffer of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ere not good enough;7.The publicity of administration was not opened enough. Third,the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of the west and china were operated,the effect of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of the west was discussed.four,some opinions of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were put up as fellow:1.Use the reference of the foreign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2.Complete the law system of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3.strengt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4.strength the supervision from public;5.strengh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count and the audit;6.Improved stuffer’s diathesis and the way.At last,making the law of the publicity of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 foreign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completing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1行政监督及行政监督体系的概念 什么是监督,据《 辞海》 考证,“监督”一词最早见于《 后汉书? 旬或传》 :“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这里所说的“监督’护是指对派出打仗的将军是否严格执行军令进行监察、督促。监督的英文“supervision ”是由“super ”和“vision ”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前者意为位居上方,后者指观察或视察,二者合起来就是“位居上方加以观察”的意思,也就是上级对下级进行督察、督导。在我国,行政监督是指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行政监督体系就其内容而言,可以分为内部行政监督和外部行政监督。内部行政监督是指政府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平行部门相互之间、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相互之间以及专门性监督机构与广大被监督对象之间共同形成的监督体系,如行政复议、行政监察等。外部行政监督是指其他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如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等。行政监督的主体:在目前的多头监督体制下行政监督的主体极其广泛。政党作为监督主体,社会主义制度下包括执政的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其中的执政党的监督为主;资本主义制度下主要指在野党。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也包括行政机关自身。此外,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及所有社会成员都可构成行政监督的主体。行政监督的对象:与行政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相比,行政监督对象相对明确,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 其公务人员(前者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体系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体系,后者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占有行政管理岗位,拥有行政管理权限,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行政监督的目的:行政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社会民主和法制,保证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依法行政,保证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的实施和行政管理职能的实现,保证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与法制社会、法制国家和行政管理法制化相一致,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其法制性表现在,一方面,各行政监督主体所享有的监督权限是国家法律制度所赋予的,任何监督主体,都必须在法定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开展监督活动,不得随意监督;另一方面,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监督,主要是监督对象在行使行政权力,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执法情况(行政行为), 反之,即使是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对他们的非行政性行为进行监督,则不属于行政监督范畴。 行政监督体系指各行政监督方式构成的行政监督机构的总称。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系产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它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大体系(行政机关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政党监督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其次是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又称为立法监督,即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政府必须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国家 司法机关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手段和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在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侦查、审判而实施的监督。我国社会团体监督是指人民政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各种形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一种全方位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在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两个方面。行政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主要是指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隶属关系之间产生的相互监督,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平行监督三种类型。行政机关内部的专门监督,主要是指独立行使职权的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我国现有的专门监督主要有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两种。行政监察是指在国家行政系统内部设立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的专门监督。审计监督主要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和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2 我国目前行政监督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行政管理越来越规范化、法制化,现己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的公共行政监督体系。从形式上看,既有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如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专门监督;财政、税务、工商、物价等部门的职能监督:各政府机关相互之间按照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横向交错所产生的一般监督。也有政府机关的外部监督,如政党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典论和群众监督,这些监督主体,在督促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政勤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有些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政府机关中还存在着权力滥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以及官僚主义和失职读职等现象。反腐败工作同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官僚主义和行政效率低下等现象之所以存在,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公共行政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这些缺陷和问题影响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影响行政管理的效率,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头监督体系,缺乏协调 我国行政监督是多元监督体系,经过多年来不断建设,我国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多元化公共行政监督体系,监督主体多不一定监督效果就好,监督主体的数量与监督效果未必成正比关系,监督主体之间只有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多元化监督体系的优越性。 2 、行政监督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行政监督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过程,这种制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监督主体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力。可以想象,如果行政监督主体的是行政监督对象的下一级或几级,行政监督对象有一种依附关系,这样的监督怎能有好的监督效果,目前我国各行政监督主体,大都处于附属地位而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制约职权和手段不够强大,因此,监督缺乏力度。 3 、缺乏全程行政监督 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出了问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才进行严厉查处,这多是一种“马后炮”式的行政监督。这对国家和对监督对象个人都是一种损失。行政监督是一种全过程的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我国行政监督目前缺乏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或者说缺乏预防和即时监督 4 、对行政监督主体缺乏监督 行政监督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滥用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保证政府机关及其人员依法行政。为此,我们需要合理配置监督机构与人员。如前所述,要使监督机构及其人员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这就引发出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监督本身也是一种权力,也需要制约,谁来监督监督者。 5 、行政监督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行政监督立法方面己迈出了较大步伐,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批有关行政监督和反腐倡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促进和保障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的行政监督法律法规总体上来说缺乏可操作性,多是对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作原则性规定,而对行使监督的程序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使监督主体在操作中比较困难。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既是对行政监督权力及其行使的规范,又是这种权力及行使的保障。增强行政监督的可操作性,才能使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 6 、行政监督主体素质不高,影响监督权威 行政监督主体处在行政监督工作的关键位置,提高行政监督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人员的素质。目前存在一些不正常的地方:有的监督人员在监督工作中,往往避重就轻,对监 督发现的差错或出于情面不加深究,使事后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有的监督人员本身不具备专业知识,不能对有关工作进行监督;一些专职监督人员政治素质不高,一些检举信件如石沉大海,有的甚至最终落到被检举人手中,成为打击报复的证据。这都是因为监督人员素质不高,不注意坚持原则,分不清是非界限,严重影响了行政监督的权威。 7 、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政务公开是行政监督较好的形式之一,目前,全国各地都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但政务公开的工作进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公开的程度不够:有些地方往往公开一些收费项目收费程序和表面的办事过程,而对涉及人才物的数量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等核心内容不予公开,并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办事标准、行政指标等经常性的公布,往往流于形式。总之,政务公开的广度和程度不够,权力的行使和运行缺乏透明度,人民群众对行政活动、政策规定缺乏了解,监督的渠道不甚通畅等,这就使得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受到较大的限制。 3 与西方行政监督体系对比、完善我国的监督体系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是长期的任务。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好的“防之四海而皆准”的好的行政监督体系。最适合的体系就是最好的,我国的形势处在快速变化的时期,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是当代世界和社会和最重要特征之一。借助于当代 科学技术提供的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传递网络化对于生产、资本、金融、贸易国际化进程的推动,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世界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否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西方的东西会对我们不可避免的造成影响,我们不可能照搬,但总可以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就是这样,要在改革实践中一直不断探索、试验。在当前形势下,强化行政监督机制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全局性问题。从依法治国目标实现的现实要求来看,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是社会良性运作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3 .1 借鉴西方行政监督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问题,是指有关目的、依据、原则和评价标准的问题。西方各国的行政监督尽管有所不同,但都比较独立,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对我国来说,虽然我国现己转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但以政府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远远没有消除,以至于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找政府解决;政府行政官员中更弥漫着政府中心的观念,以至于一谈到规范市场、整治市场有一套一套经验;而一谈到服务市场、由市场调节,就没了精神。政府行政地位的价值取向是以市场为中心,政府服务于市场。我国行政监督的价值理念也应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其次,从我国的历史背景看,我们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的残余或 多或少地存在。建国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体制,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助长了权力本位思想的泛滥。这就造成我国长期不重视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政府行政依据的价值取向上往往倾向于官本位,而不是法本位。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众多案例,正是这种价值取向的结果。西方的法制精神,法制优先的思想对我们依法治国与转变监督观念有借鉴意义。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监督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民主的、高效的监督观,并把行政监督的过程与手段统一到实现法治的总体过程之中,变为法治的内在要素。同时,应从法治价值观的高度认识行政监督的意义与功能,使行政监督成为一个国家政治体制运作的基础与出发点。历史事实表明,政治生活的法治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背景,监督被纳入法治轨道又是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方向。伴随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监督体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 3 .2 完善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 行政监督是一种法治监督,行政监督立法是依法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要健全各种行政法规,使行政监督有法可依。行政监督要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行政立法不足,会造成监督机关无法可依,使监督缺乏标准和依据,导致行政监督的混乱。行政监督的立法既需要制定基本法规,还 要制定各类行政监督机关组织法,既要制定实体法规,还要制定行政监督程序法。 由于在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性行政监督法规内容不尽相同,缺乏可操作性,影响行政监督的社会效果。为了充分发挥行政监督的功能,应该完善各项行政监瞥法律、法规,尽可能确立统一的行政监督规范,把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行政监督用尽可能简明方式规定下来,使行政监督权的实现有法可依,可操作性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作用。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切实解决法律规范之间冲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制定机关或者实施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研究处理( 3 .3 提高行政监督主体的独立性 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的状况表明:第一,没有特定的权力作后盾,就会使监督出现的疲软状态。第二,行政权力运作的特殊性,要求行政监督主体的地位相对独立、权威相对较高。要有效开展行政监督,监督活动必须拥有独立行使监督的权力,不能使监督者在经济上或其他方面受制于被监督者,行政监督主体应具有权威地位,能够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控制权力。 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各级行政机关应主动配合监督工作。作为监督主体的人大和政协地位相对独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 用,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的自觉性。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都由同级人大选举或者决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是制约行政权的重要方式。我国的一些行政领导不重视人民法院的地位,对法院的传票消极应对。实际上,收到传票不一定就违法,只是通过法院把问题说清楚,是一种监督形式。行政诉讼中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进行审查、监督的权力,是来自于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十分重要,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出庭应诉、答辩。对人民法院依法做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 3 .4 强化舆论监督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舆论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理论上讲,行政监督意味着政务公开,体现行政透明度,而公开性必须借助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价值对行政监督的动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传播媒体在揭露社会不公,暴露腐败,对行政权力行使者心理产生很大的典论压力,使之不敢违法乱纪。在一个法治社会中舆论的开放程度是评价行政监督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 滥用手中的权力。 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民或社会组织表达一种针对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的活动,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一种形式。我国《 宪法》 第三十五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第四十一条还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舆论监督的直接法律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各级政府都要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的“减震器”、“解压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自警自醒机制的重要一环。 3 .5 加强专门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 各级行政机关要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对拒不履行监督决定的,要依法追究有关机关和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同时,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行政复议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基础上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依法、快捷地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条有效法律途径。行政复议机关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 申请,必须依法受理。要按照国家赔偿法实施行政赔偿。严格执行《 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 关于赔偿费用核拨的规定,依法从财政支取赔偿费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要探索在行政赔偿程序中引入听证、协商和和解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 3. 6 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素质和监督手段 作为行政监督主体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以胜任工作。要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这是提高行政监督效率的关键。大力开展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提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好风尚(严格执行监督人员廉政行为准则,规范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收受礼品、利益冲突处理、求职、滥用职权等方面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给予警告、停职、离职、开除处理,触犯法律的,交司法部门处罚判决。另外应提高行政监督主体的能力,专业监督人员应该从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中挑选,使专业人员职业待遇稳定。其他各种监督主体也应该了解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提高监督主体的素质。 3 .7 建议实行《 政务公开法》 行政公开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其行政行为的一项原则。我国曾经长期实行经济和社会的集中管 理,政府管理部门习惯于对所属单位使用直接命令的管理形式,错误地认为没有向社会公开的必要,甚至认为公开会造成一些混乱。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似乎还固守旧有的思维方式,认为实行公开的民主制度,实施起来很麻烦,增加成本,降低效率,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在行政公开制度方面,许多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的信息,公众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一些官员习惯批条子办事,内部文件大量存在,通过信息封锁和信息垄断,一些部门和个人坐拥渔利,腐败滋生, 这本质上认为自己是“管理者”,人民是“被管理者”(在行为关系上的理念就是竟争或对抗,政府与公民间的行为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关系。但是现在政府是“服务型”的,在行为关系上的理念就是服务与合作,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在公民的参与下所作的一种服务行为。服务与合作意味着在行政行为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中的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信任与沟通,在行政法上的要求,就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不得以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为自己牟利。对于已做出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必须将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告之相对人。 在我们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中,群众监督虽没有其他监督形式权威、高效和专业,但它却是其他监督形式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对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或是腐化堕落、贪赃枉法,广大职工群众看得最清,也最敢于同腐败等丑恶现象做斗争。而广大人民群众要实行有效监督的前提是政务公开和行政透 明(没有政务公开,群众就无从监督。 行政监督主体了解行政信息是行政监督的最基础的条件。不了解行政内容和程序就无从谈行政监督,甚至连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无法顺利办到,更不要说为了公平和正义去监督行政工作了。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近几年来,虽然政务公开已经提出,但是在很多部门都没有得到很好坚持,多数流于形式。政务公开没有严格的规定,施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非连续性。政务公开的情况往往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如果领导重视,并提供有利的人力物力支持,那么工作开展的比较好,反之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根本没有施行。另外在一些己施行的地方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务公开只是在硬件上确立了形式,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比较差。有的地方只停留在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上,主要在便民服务上,但是人民最关心的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系的、涉及到人财物方面的问题公开不够。 总之,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任何国家的行政监督体系都是随着本国的情况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变期,行政监督体系也必然随着我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年出版,第1688 页。 2 、高德领 杨朝聚等,《 行政学原理与实践》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一版,第219 页(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 年第154 页( 4 、《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309 页。 5 、黄方欲,毛译东,黄炎培当年延安话民主,《 中华文摘》 1990 年第4 期。6 、《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313 页。 7 、江泽民,教育干部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第132 页。 8 、江泽民,《 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 ,2000 年4 月2 日。 12 、陈奇星等著,《 行政监督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8 月,第1 版。13 、李曼琳 吴家骥,《 现代化进程中行政监督的走向与选择》 ,《 云南行政管理学院学报》 ,2001 , 5 14 、贺佳,《 论我国现行行政监督的机制创新》 ,《 学术交流》 ,2006 年2 月,第43 一45 页。 15 、王卫星,《 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探析》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 年1 月,第65 一68 页( 16 、张睿 宋义春 王凌松,《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途径》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1999 , 4 17 、陈国庆,聂文俊,《 略论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7 月,第40 一43 页。 18 、杨朝聚《 反思与调整― 对我国行政监督问题的再认识》 ,《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 5 20 、金青梅,《 完善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系的理论思考》 ,《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5 年6 月,第25 一29 页。 21 、肖江,《 试论健全合理有效的公共行政监督体制》 ,《 前沿》 ,2005 年第g 期,第173 一175 页。 22 、邢素军,《 构建行政监督的新机制》 ,《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5 年3 月,第69 一72 页。 23 、江必新,《 WTO 与司法审查》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6 月第l 版。 24 、皮纯协,《 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年6 月第l 版,第532 页。 25 、江必新,《 谈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报,2000 年3 月9 日( 26 、张淑芬,《 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及法律对策》 ,法学研究,1999 年第4 期,第103 页。 27 、姚仁安,《 司法公正与法院司法体制改革》 ,《 法庭内外》 ,2000 年 第1 期,第19 页。 28 、刘萃,《 依法行政与行政立法》 ,中国法学,2000 年第2 期,第94 页。29 、杨景宇,《 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法制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24 讲。 30 、彭秀兰,《 论西方文化中的个性价值及其现代表现》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年第16 卷第6 期。 31 、王凤明,《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 ,《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 年3 月,第9 一15 页。 文 - 汉语汉字 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名〉 1(右图是 “文”字的甲骨文图片,资料来源: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 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文”生“字”举例(以“哲”为例):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以手、斤为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故“字”还能与“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东汉?许慎《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东汉?班固《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literary 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7 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17(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指鼓乐,泛指曲调 [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姓 〈动〉 1(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tatto (the skin)]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 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修饰;文饰 [cover 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装饰 [decorate]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撰写文章 [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 1(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柔和,不猛烈 [mild;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美,善 [fine;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通“紊”。紊乱的 [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量〉 1(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本文档为【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4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