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起源并成熟于西方社会,其价值观深受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建构具有借鉴之意,却始终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本文重点从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探求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差别,试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价值观,以求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中国文化 社会工作 价值观 本土化 一、绪言 社会工作是一个“满载价值”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不仅仅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处于哲学范畴。它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

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起源并成熟于西方社会,其价值观深受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建构具有借鉴之意,却始终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本文重点从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探求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差别,试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价值观,以求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中国文化 社会工作 价值观 本土化 一、绪言 社会工作是一个“满载价值”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不仅仅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处于哲学范畴。它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它是对社会中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行动指南。 社会工作作为西方社会文化的产物,其价值观植根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中。受到新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的影响,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了以信仰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被打上“西方文化”烙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建构虽有借鉴之意,却不能“拿来主义”,直接适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华民族是以儒道两家为主体文化建立的中国特色文化体系。一儒一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之所在。笔者认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价值观的本土化。 二、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西方社会工作以“个人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为取向,将服务的重点聚焦于个人。这与中国的国情相去甚远。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于“仁”。何谓“仁”,从字形上理解,“仁”由一个“人”字与一个“二”字组成,即至少两个人才能构成“仁”。也就是说,中国是以两个人以上的群体作为聚焦点,崇尚的是一种“群体”文化。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以群体为单位的圈子文化,如亲戚圈、朋友圈、同事圈,等等。“个人”不再成为社会工作的焦点,反之,“关系”取而代之成为核心。中国社会工作应遵循这种群体文化观念,将个人置于一种关系之中,通过改善关系来改善个人。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核心所在。同时,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又以家庭关系为重中之重。孔子有云“仁者爱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由此推己及人,成就其“忠恕之道”,即“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首先,仁是以孝悌为根本,又超越血缘亲情,由近及远的‘差等’之爱。这也就是和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内外有别。“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也证实了这样的中国价值观,即亲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有爱自己亲人的感情,才会推己及人,才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以家本位为核心的文化传统,即“家国同构”的历史传统。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所以,中国社会中的“人”往往是“家庭中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最为紧密与微妙的。笔者认为中国社会工作需要从家本位出发,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伸展,这是应中国传统文化而生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价值观。 其次,受“亲亲为大”的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比任何国家的人都注重“人情”。人与人之间是靠情感所维系的,任何关系都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一旦脱离了情感,那么关系也就宣告瓦解。屈原有云“物皆有情,礼为情设”,即中国人常常以情感的态度看待一切,所以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道路中,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情感化”路线势不可挡。社工与案主的“关系”是依附于“人情”的,相对于西方的“理性化”处理方式,我们要侧重于情感的细腻化,例如,见面时的称呼要遵循中国的“尊卑文化”,谈话时更要注重“礼仪举止”,等等,这些都是人情 世故所决定的。同时,“关系”的人情化处理有赖于沟通方式的选择。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注重情感,西方人喜欢直白的交谈方式,但中国人更偏好含蓄委婉的方式,这就是情之所致。如果我们不遵循这种人情模式,那么建立的关系只会是薄弱的,所有的后续工作也将步履如冰。情理始终会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基调与底色。 再次,以社会主义为根本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中国,“集体主义”浪潮,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的今天,都从未褪去。从古至今,中国社会提倡的始终是个人服从组织,个人需要服务于社会大众,即每个个体对于社会是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理念不绝于耳。在中国,社会工作者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以此为自己工作的价值观。所作的服务应不仅仅以案主的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并且需要以集体利益为落脚点,即在体制内实现案主利益的最大化。《礼记?礼运?大同篇》中提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孤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种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和当今中国所追求的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充分发展老人福利(老有所终)、就业服务(壮有所用)、儿童福利(幼有所长)、社会救助与残障福利(鳏孤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和谐社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工作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并不仅仅是助人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建构者。将社会工作的脚步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是中国社会工作者的永恒使命。 三、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五千年历史的滚滚长河里沉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最朴素却也最精彩的核心文化,这些核心文化从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也由此决定了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有别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所以,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我们应该以本土化的价值观为准则,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在日益西化的今天,走出一条真正的属于中国的社会工作道路,开创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找到我们自己的根,自己的魂。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振铎.儒家文明[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唐晓英,李精华.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文化对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
本文档为【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