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举报
开通vip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 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 明中心论点) ?方法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 议论文格式议论文递进式结构议论文框架结构议论文文体知识ppt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 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 明中心论点) ?方法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 ?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理) 道理论据 议论 比喻论证 比喻 ?分析论证过程: ?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 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类型: ?并列式 ?总分总式 ?总分式 ?分总式 ?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 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 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例证法: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证法: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喻证法: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法: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然后分析对比为了证明什么,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 ü 答题思路:(1 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概念使用准确,?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ü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ü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 出指代的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语文活动类试题解题技巧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类试题也在各种考试中大出风头,成为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2008年重庆市中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策划语文活动,拟定语文活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是今年的考点。面对这一要求,很多同学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来做这类试题。 考查方式: 一、宣传语、标语类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特点:抓住语境,把握 解答示例: (浙江嘉兴市中考题)?妈妈,您辛苦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06年重庆市中考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08年预测: 重庆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正在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促进生态建设,以吸引游客。请用一句话拟一条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我市。(可以自选我市某一旅游景点介绍,可以就我市整体特点介绍,也可以就自己所在地的特点介绍。) 答案示例: ?“生态重庆大家创,持续发展奔小康” ?“打造生态重庆,建设小康社会” ?“山川秀美,生态重庆;美好家园,小康社会”等。 二、活动类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活动类考试有明确要求:即要求学生会策划语文活动,拟出活动方案。 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此类试题在各地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考查时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让考生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更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真题回放: (陕西省中考试题)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2分)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3分)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2分) 解题策略: 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表达主题,做到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考生须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步骤完整清楚,做法具体。此类试题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考生在答题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好句式一致、字数相同、意思协调、特点突出。 (1)示例1:同情?欢乐?成长 示例2: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 解答示例: (2)示例1:[即兴演讲方案]?确定演讲题目;?推选主持人和评委;?现场抽签决定演讲次序;?即兴演讲(不超过5分钟);?语文老师进行点评;?宣布比赛结果。 示例2:[综合活动方案]?组织各小组长确定活动方式及推选评委;?可分为手抄报组、辩论组、故事组等分头准备;?各组分别交流展示;?评委点评;?语文老师总结。 (3)示例: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了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08年预测: 同学们在“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了文学书刊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现语文老师请你策划一次有关“我爱文学”的班级交流、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活动,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方案是什么, 答案示例: 主题: 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 活动方案: ?各小组推选2,3名代表准备参加班级交流、评价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顺序,确定活动的评委。 ?各小组代表交流 ?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 ?语文老师或主持人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总之,要策划好语文活动,拟好活动方案,还得要在语文活动中去实践。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 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11、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 点分析; ?、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 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13、为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 事件 (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5、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概,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 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 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 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 (,)、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 ,、采用,,,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 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3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 (2)、再用“比如 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现代文阅读技巧(记叙文) 1、 解释词语的语境意义: (1)方法:?陈述法;?词语互相解释法;?词素解凑。 (2)模式:“这里是„„” (3)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注重感情色彩。 2、 概括语段、事件: (1)方法:?摘中心句;?摘要归纳(分主次摘要);?并列的几个意思连接 段末归纳;?层层深入的就摘最后一句。 起来;? (2)模式:“本段记述了人,什么情况,事,结果” 3、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方法:? 结合上下文;?联系词语色彩; 用修辞的知识来分析体味语句的情感含?结合时代背景、主旨理解深层含义;? 义。 (2)注意:先解释词义,再综合分析其作用,指出表达作用。 4、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方法:?指出修辞及所用的手法(如:比喻、双关、象征、衬托等);?阐释句子的语境义;?对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 ?对中心的作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构上的作用:?悬念,引起下文;?点题;?埋伏笔;?承上启下; ? 照应 ;?扣题。 5、概括人物性格、心理及产生某一行动的原因 (1)方法:?初步感知写了关于人物的什么事;?把握人物描写方法;?设身处地的感悟;?选定恰当词语表述。 (2)模式:人,情境,心态(性格) 6、关于主旨: (1)方法:?标题; ?结尾的议论和抒情; ?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概括各段的基础上归纳;?多方面入手加以综合。 (2)模式:通过„„事情,表达了„„ (3)注意事项:托物言志的散文要点出其象征意义,其它文章不要过分拔高,否则会失分。 7、找出最动人的情节谈感动的原因 方法:结合人情语境,运用联想 8、关于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及语言特色 (1)表达方式:?环境描写的作用(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埋伏笔、与开头照应)注意: 答题模式,从以上6项中,根据文段恰当选择并加入相应的格式 ?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套用模式“什么样的描写,通过对谁的什么的描写,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性格。” (2)修辞:?比喻:生动形象地„„ ?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态(动作等),写活了„„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人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加强语势,精练有力,更集中更透彻地„„ (3)表现手法:想象(一般在寓言中使用)、联想(一般在诗歌中使用)、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正(侧)面描写、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的多角度、多视角(仰视、俯视、平视、远眺等) (4)语言风格:朴实—— 生动 豪放—— 婉约 清新—— 凝重 幽默—— 辛辣 含蓄—— 深沉 9、结构:开头和结尾 过渡和照应 段落和层次 (1)段落和层次划分方法:?按时间、空间;?按人物、场景变化; ?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按选材角度的变化。 (2)过渡的作用:?连接不同事件和场景;?记叙抒情议论间的转换; ?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记叙文的要素需要说明时也需要过渡; 10、题目的作用: (1)作用:?作者感情的触发点;?文章的主要文眼;?揭示中心;?如以上都不是则是选新颖角度吸引读者。 (2)方法 ?先指出题目中的修辞手法; ? 说明对其文章(1)知识积累型: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 启发、体会等。(注意:答题紧扣选文 (2)感悟启示型:考查对选文的感受、 的中心和材料,并联系自身、家庭、社会的实际。) (3)补充类(联想描述):结合选文某一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相关内容或根据具体语境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4)欣赏评析类:对选文某一内容或形式(写作特点)做评析或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 (5)质疑献策类:针对选文相关问题提出对策或质疑。 (6)仿写创造类:仿造选文中的句子或修辞手法另写句子。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浅析 [考点透视] 《语文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学、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应考策略] ?要求依据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附录“名著导读”的导读文字了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 ?将名著阅读与考点对接,有针对性地阅读,还可将名著阅读与电视、网络结合起来,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重要诗词,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等,从而凸现积沉文化和应对考试的双赢。 [典型考题] ( 2006年徐州中考试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 (2)以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解析:此题从名著中的名言入手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主要人物及常识的了解。解此类题基本思路是:先从名言中推出名著名称及主人公,然后回忆与主人公 相关的情节,再从情节中推出主人公的名言的积累,还考查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语言归纳能力。 ?柯察金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2)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实战演练] 1.名著阅读填空。 ?当简?爱就要答应表兄圣?约翰求婚的时候, 2.名著阅读填空。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 3.下面对联出自哪一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 》 ?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 4.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 D.刘姥姥——进大观园 5.是印度诗人和作家,印度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奖获得者。著名诗集有《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等。 6.名著 。 7.根据你对名著的了解答题。 (1)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 。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 。 (2)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字: 、 。 (3)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含标点20字以 (2)作品的特点(指作品 (3)自己的阅读感受: 9.课外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 ?主人公是在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精神,_______的意志,________的高贵品质。 ?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 10.《智取生辰纲》出自我国古代名著《 》。这则故事中因丢失生辰纲后来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 。 11.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在下面填空。 被解救的人: 。故事情节名称: 。 12.(1)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语言描写。下面这段话出自 之口。“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 (2)肖像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传》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他”指的是 (人名)。 13.请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黛玉葬花 ?武松打虎 ?大闹天宫 ?三顾茅庐 14.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15.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 ? ?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6.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17.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题。 ?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和。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厢情愿的意思。该歇后 语是从《 》的故事中演绎出来的。 18.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 B.关羽 C.张飞 D.马超 A.赵云 19.我爱读书。我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领略齐天大圣降妖除魔的神通广大;我读笛福的《》,品尝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我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 20.《西游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十二回全书的引子,其中第八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主体。请你简要概括出第一至第七回的故事(不超过20字) 21.在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写出其中一部作品和该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来。 作品名称:《》主要人物: 22.“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 23.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林黛玉 B.施耐庵——《水浒传》——鲁提辖 A.罗贯中 C.吴承恩——《三国演义》——曹操 D.曹雪芹——《西游记》——孙悟空 24.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 你的讲述: 26.《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 。 27.《水浒传》中,有一个拳打镇关西,救助金氏父女的英雄。他英勇豪爽,粗中有细,他是 (写出法名和绰号)。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释严颜,智取瓦口隘。这个人是 。 2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的名称、书名和作者。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29.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30.《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段故事,叙写刘备与曹操之间斗智斗谋的舌战,最后刘备巧借惊雷的掩饰躲过一劫。那么后来刘备是怎么离开曹营的呢,请用一、二句话概述之。 31.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 (籍贯)的 (作家)写的《 》(篇名) 32. 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 站,原名“Yahoo”,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_______”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33.给下列相应的作家与作品连上线。 《简?爱》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法)罗曼?罗兰 《名人传》 (法)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英)夏洛蒂?勃 34.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中各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英雄,朗特 他们使用同一兵器,出自于同一宗室,他们的名字是 、 。 35. “18世纪,一个水手和船长在航行中发生冲突,被遗弃在荒岛上,他在与人世隔绝的环境中,独自生活了多年„„”此事触发了 国作家 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了《鲁滨逊漂流记》 36.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美国的译名是《四海之 。 37.《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名著阅读参考答案 1(?简~简~简~?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儿)?奈利凭着自己的力气爬上了垂直棒的最顶端(站到了垂直棒的横板上 2((1)西门庆 十字坡 孙二娘 施恩快活林(孟州道) 行者(2)只要谈的合乎情理即可。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3(?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4(C。 5(泰戈尔,诺贝尔文学。 6(?智救星期五,?大闹野猪林,?孙悟空。 7(?齐天大圣,斗战胜佛。?武松、李逵、鲁智深。?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港湾。 8(略。 9(?保尔?柯察金?朱赫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10(水浒,杨志。 11(林冲(林教头),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守护草料场、被逼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 12(?虎妞,?贝多芬。 13(如?《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4.如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盖云天;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15(?聊斋志异,?三国演义。 16(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 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17(?鲁智深、吴用。?三国演义。 18(B 19(孙悟空,鲁滨逊漂流记,奥斯特洛夫斯基。 20(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 21(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名人传》,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童年》,阿廖沙等。 22(红楼梦。 23(B。 24(吴用。 25(《西游记》中,桀骜不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搅乱瑶池蟠桃会,偷老君炉里的灵丹,玉帝亦无可奈何。他真不愧是一位英勇无畏的英雄。 26(林黛玉。 27(鲁智深,花和尚;张飞。 28(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吴承恩;曹操煮酒论英雄,《三国演义》等。 29(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繁星。32(《智马国游30(借领兵拦截袁术之机脱身曹营。31(福建长乐 冰心 记》 33(《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名人传》,(法)罗曼?罗兰,《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 34(关羽、关兴 35(英国 笛福 36(水浒传 37(高尔基《在人间 》《 我的大学 》。“我”(阿廖沙)、 外祖母 、外祖父 、舅舅们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在初中课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也以记叙文阅读训练最为广泛。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考查点主要为:?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的分析理解;?对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及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辨识与理解;?对词语、句子、段落在文章结构和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品析理解;?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初步赏析,分析文中人物,评价文中事件,进行与阅读文段有关的拓展性的个性化表述等等。 一、分清要素、顺序、线索、详略。一篇记叙文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记叙文的详略处理取决于文章中心,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要详写,相反,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密切的要略写。 二、把握段落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可以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按感情的变化划分;按逻 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划分段落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则需要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段意,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概括中心思想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概括中心思想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四、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和体味。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点明题旨的句子;? 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是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二是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三是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含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在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还有设伏笔、作铺垫等作用。 五、拓展性个性化阅读的答题技巧。拓展性个性化阅读考查的具体形式有:结合阅读经历,谈谈看法;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根据文章内容,想象情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谈谈理由;深入分析句子,想象动作、心理、语言描写;评价人物的形象;自选角度,品读文章;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解答个性阅读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仔细审题。如“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以“情”动人。又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不仅仅是要回答是或者否,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二是善于提炼。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 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能够提炼出来。三是合情合理。如“针对文章的 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他的十几亩农田里种地,这些土地上长出的庄稼,除了留给他的家人做口粮外,其余的,都被他变卖成盘缠了。 他总是在路上。过去的16年,他徒步走了十万公里,最长的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山戈壁里,走了整整十三天。 他的随身物品中,有一部相机,这就是他的全部行当。20年前,他花了300元钱外加三袋麦子,从一位同学手中买回一部国产二手相机。这个当初藉以谋生的工具,后来被他用来拍摄另外一群人。 迄今,他拍摄了十万多张照片。照片的主人,都是甘肃、陕西、青海、 他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几十场展览。他用一根根绳子,将这些照片串在一起,挂在城市的街头,与其说他展览的是他拍摄的一幅幅照片,不如说是一张张极度穷困、极度悲哀、极度绝望的脸,他希望人们记住这些可怜的面孔,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 他自创了一种爱心资助模式:一对一。如果你被某张照片打动,希望帮助照片背后那个可怜的孩子,那么,他会将有关这个孩子的资料,全部提供给你。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名孩子获得资助,重新回到校园。 他是这样算账的。能借宿的,绝不住店;能步行的,绝不乘车。他省下每一分钱,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走得更远,拍到更多的孩子。有个北京朋友,曾经请他吃了一顿饭,花了142元。朋友结账时,他心疼不已,他说,这是西部一个家庭一年的伙食费。说完,端起一个盘子,将里面的剩菜,呼噜呼噜全吃掉了。 他叫王搏,他的 身份是甘肃天水的一位普通农民。但是,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 通过他的镜头,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其中一些孩子的命运,可能从此改变。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可是,相对于他拍摄过的贫穷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他所亲眼看到的还没有拍摄过的贫穷孩子,更是沧海一粟。拍的越多,走到的地方越偏远,接触到的贫困孩子和家庭越多,他越觉得自己力不从心。 有人劝他,你不是救世主,那么多因为疾病、穷困失学的孩子,你帮得了吗, 他说了一个故事。大海边,每次海水退潮时,都会有很多小鱼被搁浅在沙滩上,烈日很快就会将他们烤焦。有位住在海边的老人,总是跟在潮水的后面,将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有人劝他,你这样能救活几条鱼,更多的小鱼,没等到你去救它们,就早已死了。可是,老人说,捡一条,是一条。 王搏说,和那位老人一样,我也是帮一个,是一个。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一个都不能少,那是一个理想 的状态,可是,有多少孩子,正在失学,有多少穷困的家庭,仍然挣扎在苦难的边缘。和王搏一样,我们大多是普通人,靠辛苦所得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是,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帮助了一个孩子,就少了一张愁苦的脸;你帮助了一个孩子,这个世界,就多了一张笑脸,多了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题目训练] 右图是中华慈善总会 1.整体感知——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 4.拓展延伸—— 的标志,请你仔细观察,结合选文,用几句话阐释该标志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王搏16年间不辞辛劳通过他的镜头,让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2.参考: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对自己节俭对贫穷失学孩子大方的人。3.议论。扣题,点明中心。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给别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文章体裁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正确?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 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 、着眼于词义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 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 例1 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 ?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 “文眼 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第六部分 语文知识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 鸣。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例2:“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例1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 例2 一个国。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本文档为【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5K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