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历史文化

举报
开通vip

鄢陵历史文化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一片风光旖旎的平原林海: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娇艳欲滴,鄢陵的芬芳在季节的轮回中愈显缤纷多姿。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秋天果实丰而满枝,严冬蜡梅怒而傲雪,一年四季,鄢陵的平原林海都能让百姓观赏到变幻莫测之景观。 鄢陵,一首气势恢弘的史诗: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遗韵。自汉初置县之后2000多年,鄢陵虽然境域时有变化,建制屡有废兴,但“鄢陵”一名沿用至今,如一颗耀眼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走入鄢陵,花俏枝头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而细细品...

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一片风光旖旎的平原林海: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娇艳欲滴,鄢陵的芬芳在季节的轮回中愈显缤纷多姿。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秋天果实丰而满枝,严冬蜡梅怒而傲雪,一年四季,鄢陵的平原林海都能让百姓观赏到变幻莫测之景观。 鄢陵,一首气势恢弘的史诗: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遗韵。自汉初置县之后2000多年,鄢陵虽然境域时有变化,建制屡有废兴,但“鄢陵”一名沿用至今,如一颗耀眼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走入鄢陵,花俏枝头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而细细品味,这里的一块石头、一段陡坡、几片断瓦都有着不俗的经历,满含着历史文化的记忆。生态文化、佛家文化、儒家文化、民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种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这片古老、丰厚、神奇、美丽的土地,更是吸引着人们去探访、去追思、去建设…… 鄢陵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已在这里聚居繁衍。他们用顽石制成器具,将植物子粒磨粉而食,将兽皮缝纫而衣,以蚌珠串为饰,筑室而居,筑城而防。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这里称鄢国。从此,史籍上便有了“鄢”这个名字。东周诸侯争雄称霸,鄢国先被郑国所灭,废国为邑,改称鄢陵。当时“鄢”、“安”两字通读,又称安陵,先后为郑、韩、魏、楚属地,汉代置县。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秦求易地、唐雎不辱使命等史事均发生于此。 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深而广的文化氛围,岁月流逝,历史变迁,鄢陵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闻名遐迩。据统计,鄢陵县境内现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56处,从旧石器时期至近代均有遗存,反映了鄢陵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状况,成为鄢陵县历史悠久的最好实物见证。本文撷取其中一二略作明证。 鄢陵乾明寺塔为中原佛教圣地之一。和许多古塔一样,乾明寺塔虽因寺而得名,却也是有塔无寺了。据记载,乾明寺塔始建于隋,当时的乾明寺“砖塔高一十八层,南北各望二十里外”。寺内殿宇辉煌,香火缭绕,人头攒动,诵声如潮,为当时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这千年古塔却在明嘉靖年间因地震而轰然倒塌,不复有存。现存的乾明寺塔则是明嘉靖后期在僧人和居士的广泛化缘和捐赠下复建而成的,后经历代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修缮,才有现在的风貌。 如今的乾明寺塔,保留着原塔建筑风格,砖结构阁楼式,13层通高38米,每层檐下都有斗拱装饰,瓦檐挑角,角挂铁铃,古朴典雅,颇为壮观。1995年,文物部门在乾明寺塔顶铜刹内发现明代刻印的《金刚经》数十卷稀有版本,被河南省文物局修复整理后装订成册,成为河南省珍贵的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文物。岁月悠悠,光阴荏苒,历经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昔日繁花似锦的乾明寺寺院早已荡然无存,只有这座乾明寺塔依然耸立,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向世人娓娓述说着岁月中那一段段难忘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 今存于鄢陵初级中学校园内的尹宙碑铭,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宙铭》,相传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手书,刻于东汉熹平年间。此碑碑额原有篆书,今仅存“从铭”二字;碑高260厘米,宽95厘米;碑文14行,每行17字,共368字;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在洧川发现,置于鄢陵孔庙,不久没于土中;明嘉靖年间重新出土,置于鄢陵孔庙;1963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据考古资料佐证,此碑书法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对研究汉代文字发展与书法艺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康有为曾评论该碑“风华艳逸,汉分中妙品”。 鄢陵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东部黄河南岸,属于许昌市,辖8镇4乡,总面积871.6公里,耕地面积约92万亩,人口约62万。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区域内已形成了酿酒、纺织、水泥、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花卉为其特产,古有“花都”、“花县”之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产销基地。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也在鄢陵交汇。 此外,鄢陵一带还盛传贤士许由、宰相小甘罗、明永乐皇帝朱棣、民族抗日英雄陈德馨等人的故事,以及曹操议事台、兴国寺塔、三贤冢、醉翁亭碑等景点。这些优美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鄢陵增加了浓厚的乡土味道和民间气息,读之、闻之,犹如品咂一杯潺潺清泉,口齿留香,令人久久难忘…… 鄢陵陈化店地下水依托于60万亩“平原林海”及无公害农产品保护区的独特地理优势,使得本来就质高味纯的陈化店矿泉水更成为甘甜可口、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 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居的天堂。 注:(1)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yān)可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与其母,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标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己出奔,隐含责难郑伯逼走共叔段的意思。 (2) 晋楚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相约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营前有大片泥沼。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分别为郑军和蛮兵,队列不整。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追击中晋下军将军韩厥数次几乎生擒楚王。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直到战争结束,鲁、卫两国都未发一兵一卒,晋军在回师的时候,齐国的盟军方才赶到。 鄢陵之战使晋国巩固了霸业,楚国削弱了霸权。晋军创造的攻弱避坚的战术,成为古代战争中著名的范例 (3)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4) 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 公元744年秋冬之际,李白先后与高适、杜甫分别后,到陈留访问采访使李彦允,由李彦允介绍,李白到齐州(今山东历城)紫极宫请道士高如贵授道箓,成了道门一位真正的道士。这也算圆了李白多年向道、学道的仙道梦。为了巩固这次受道箓的信念,李白又北到安陵,请当时著名的高道盖还,为他造真箓,并特意作此长诗《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来纪念。 (5)甘罗村(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下辖村) 传因甘罗灵柩从古蔡河上游冲下至此搁浅,时人捞出,安葬堤上,建墓筑庙。故以人名村。现有甘罗墓、寺遗址。据传:原占地540亩,寺院宽敞,楼阁宏伟壮观,惜已废。今墓前尚存古柏数株。其中汉柏一棵,树高数丈,径粗五尺,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鄢陵议事台 位于鄢陵县城南8公里马栏乡议事台村,台高5米,周围300多米,为一椭圆形土台。台上原建筑其貌不详,世传为曹操为便于领导屯田筑议事台,常集群臣幕僚,商讨国家大事及屯田事宜。台东北隅的一洼地(皇家洼)即为筑台取土所挖。今议事台附近,西有韩营,东南有郭营,台前有岗口,西南有大营、小营、观台(曹操观看练武之台)、武岗(曹操练武场)、望田(曹操观望屯垦田地之所)等。 (7)三里侯冢遗址 鄢陵城北的三里侯冢又名三贤冢,是曹操第三子曹彰的墓冢。 曹彰(?-223年),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是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216年,封鄢陵侯。 曹丕即位后,对曹彰深为忌惮。在中秋节时,曹丕以兄弟团圆之名召曹彰进宫,后用毒枣将其毒死。随后曹丕下令厚葬曹彰,下葬时他还调集30万大军,每人抱土一包添造成一座高大的坟墓。 现冢高于地面约4米,南北70米,东西60米,面积约4200平方米。该遗址断崖文化层堆积十分明显,地下3米处发现有土坑墓。1963年该遗址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许氏故里 中华百家姓许姓、许国始祖,许由。许由是三皇五帝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许由墓 许姓始祖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如谦让为大、不慕荣利,厌恶官场、回归自然,鄙弃功名、甘于淡泊,悠游山水、忘情诗书,躬身劳作、体验艰辛,等等,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9)庾氏颍川望族 源于官名,远古尧帝时代,有庾大夫(掌管露天粮仓的官名),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上古周朝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凛,其后代亦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姓纂》记载:“尧时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顾川、新野、鄢陵县。而进入东晋之后,颍川庾氏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喜谈老庄,是东晋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司马睿为镇东将军时,闻庾亮高名,聘为西曹掾,颇受器重。后以亮妹为皇太子(晋明帝)妃。庾亮曾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为明帝所亲信。明帝去世,受遗诏与王导共辅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后历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江荆豫三州刺史等职,握重兵。石勒死后,他上疏议请北伐,为郗鉴所阻,未能实行。庾亮之弟庾怿、庾冰、庾条、庾翼,皆是东晋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卷入东晋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不少人被无辜杀害,颍川庾氏因此中道衰落。
本文档为【鄢陵历史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6-14
浏览量: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