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设计)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

毕业论文(设计)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

举报
开通vip

毕业论文(设计)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毕业论文(设计)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 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 目 录 摘要?关词……………………………………………………...…….……1 引言………………………………………...…………………...…….…….3 一、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概述………………...………………..…...3 二、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的艺术征……………...………………....7 (一)主题的丰富性……………...…………………...…………………... 7 (二)装饰手法……………...…………………...…………...

毕业论文(设计)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
毕业论文(设计)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 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 目 录 摘要?关词……………………………………………………...…….……1 引言………………………………………...…………………...…….…….3 一、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概述………………...………………..…...3 二、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的艺术征……………...………………....7 (一)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丰富性……………...…………………...…………………... 7 (二)装饰手法……………...…………………...…………………...…….9 三、结语……………...…………………...…………………...…………..10 参考文献……………...…………………...…………………...…………..11 注释……………...…………………...…………………...………………..12 摘 要 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所呈现出的文化艺术辉煌是历代不可比及的。陶瓷玩具磨喝乐作为宋代民俗文化载体之一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合,并逐渐演化为“乞巧”、“宜男”的带有偶像崇拜的民俗器物。其充分反映着市井文化生活、民俗信仰同时作为陶瓷玩具用来启迪儿童看物识事、认知社会有利于文化传播及德范教化。 本文通过对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的研究与学习,阐述了“磨喝乐”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宋代陶瓷玩具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宋代 陶瓷玩具 磨喝乐 1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t shows the cultural art brilliant history is not and. Tao Mo mill toy drink music as folk culture carrier of the song is the Song Dynasty culture important constitu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foreign religious cul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one"," Yi m" with the idol worship custom objects. It fully reflects the urban cultural life, folk customs and belief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ceramic toys used to enlighten the children identify things, cognitive social is conducive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de va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ao Mo in the Song Dynasty toys" drink grinding music" and the study of Song Dynasty, expounds Tao Mo toys" drink grinding music" historical origi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ao Mo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value a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Key word The Song Dynasty Ceramic toys Mayoraga 2 引言 “磨喝乐”一词最初来源于佛教神名,自佛教东渐后,磨喝乐神在文化传播中长期受中国文化的熏染,逐渐与本土的民俗民风相融合,把磨喝乐演绎成民众喜闻乐见且家喻户晓的“乞巧”、“宜男”的崇拜偶像。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作为宋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从侧面反映了宋人的民俗信仰和风土人情,其寓意吉祥具有教化性且创作题材丰富多彩,方寸之中涵盖信仰、德范、文化、艺术等风俗民情。本人通过学习与考察对宋代陶瓷玩具的起源与发展、艺术特征及价值影响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并作出了自己的观点。 图1.1 顶荷叶的童子 质红陶 陶印 宋代 长4.55cm宽2.5cm厚1cm 一、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概述 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隶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陶瓷玩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宋代民俗文化载体之一的陶瓷玩具艺术是佛教东渐后“磨喝乐”神崇拜与中土民俗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唐、宋时期“磨喝乐”逐渐演化成“七夕”节所供奉的偶像,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磨喝乐”风俗的进一步演化,“磨喝乐”逐渐由偶像崇拜演化成民间陶模玩具。 据考证,“磨喝乐”最初登上历史舞台起源于生殖崇拜。古代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因而在原始时代人们面临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平均寿命低婴儿死亡率高,生殖崇拜成为了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女性的生殖能力也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也因此图1.2 托钵罗汉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唐代流行的蜡质“磨喝乐”—长5.5cm宽3.5cm厚1.3cm —化生即是“磨喝乐”最初的原型,它是祈愿妇女“宜男” 3 的祈祷品用以供养祝祷生育男孩。薛能在《三体诗语》中引《唐岁时记事》说:“七夕,俗以蜡作婴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益子之祥,谓之化生。本初西域谓之摩睺罗。”?因此成为送姻亲家的礼物寓意多子多福。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彩,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就是其中之一,“七夕”也称“乞巧”,相传是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此节日里的“乞巧”活动有向织女“乞取智巧”之意。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来源于牛郎和织女两星宿的拟人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图1.3 质灰陶 陶范(残)宋代 河南开封出土 逐渐受儒家伦理和民众集体的主观意愿的影响最终演绎成凄长12cm宽6.6cm厚3.6c 婉动人的神话故事。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风俗也于此有关,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宜男”的愿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由此可见,“磨喝乐”在中国古代确实红极一时,众人耳熟能详并且喜闻乐见。七夕节的“乞巧”作为古老的风俗历经千年而不衰,至宋代随着世俗文化的繁荣、娱乐之风的盛行,其内容不断增多,七夕当天除了举行一些固定的祭拜牛郎、织女的形式外,还举行另外一些活动比如祈愿妇女捉些小蜘蛛放在金属盒内,隔日观看蜘蛛织网的情况,借助蜘蛛善织工以此达成“乞巧”的愿望。可见“磨喝乐”信仰观念的融入以及民众对“磨喝乐”偶像的崇拜,增添了七夕节生殖崇拜的世俗文化色彩。 宋代陶瓷玩具艺术与佛教的“磨喝乐”崇拜有一定的渊源,“磨喝乐”音取自佛教神名“摩睺罗”也可称为罗目侯罗,自佛教东渐后,“磨喝乐”作为外传文化为其传播需要必然要 图1.4摊面具 质红陶 模印 宋代 附会中土的文化和风俗、民风方能发展。罗目侯罗是释迦牟长4cm宽3.5cm厚7cm 尼的亲生儿子,罗目侯罗的原意是“覆障”,其名因他在母腹7年而得。他天资聪颖,15岁出家,在佛的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又因其年幼聪慧、活泼好动,集理想与智慧于一体,体 4 现了“罗目侯罗”玩中修行的童子形象。因此罗目侯罗常被民间借用,以偶像化的形态满足民众精神与信仰崇拜的需要,进而逐渐演化成为七夕时用以“乞巧”、“宜男”的偶像。 “磨喝乐”作为外传文化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长期受到中土文化的熏染,历经汉唐其内涵文化和外在的造型形态都逐渐与中土的民俗民风相结合,迎合了中土的“宜男” 、“乞巧”的群体愿望。至于宋代七夕与磨合乐崇拜的关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雕塑学会理事王今栋先生在《‘磨喝乐’考》中是这样推理的:“人们把善良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相会,看做是一次幸福的会见,就像释迦成佛后回宫说法一样„„人们在牛郎织女故事中得不到满足的地方,都能在悉达太子成佛的情节中找到安慰„„所以人们喜爱这样一种偶像。”?可见唐宋时期的磨喝乐崇拜,是从其民众群体文化的主观愿望出 发,借助和附会于佛教的典故,发挥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的想象力,并投其当时民俗民风之所好,在“乞巧”、“宜男”愿望的前提下,把磨喝乐演绎成民众“乞巧”、“宜男”时所崇拜的神,同时赋予七夕的乞巧与磨合乐崇拜以美好、圆满、浪漫的本土民俗文化色彩。综上所述,“七夕”节的节物与佛教“磨喝乐”神之间既体现了民众的主观愿望,又借助于“七夕”神话故事结合佛教典故,充分发挥民间传统文化想象逐渐把“磨喝乐”演绎成中土民众祝祷“乞巧”、“宜男”是所崇拜的神,并赋予传统、美好、浪漫的主观色彩。 无论是古文记载的还是存世或出土的“磨喝乐”造型, 图1.6 磨喝乐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大都采用童子手持莲叶或未开莲花形象的造型,莲花在佛教长13.7cm宽7.5cm厚3cm 中是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在“磨喝乐”以手执莲的造型寓意中也包括“宜男”功能。《杂宝藏经》中记载有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莲花夫人所经之路,必出现莲花,她一胎为国王生下五百个儿子,长大后个个成为相貌清秀的大力士。此故事把鹿母莲花夫人演绎成为生育之神,而佛教“磨喝乐”神结合“多子多福”的莲花更加强化其宜男功能,宋代的瓷 5 枕上便常描绘手持荷叶玩耍的男童形象,例如磁州窑生产的“宜男”枕。在图1.6中该童子造像身披天地拖衣五官体态饱满匀称,神情端庄手持未开的莲花至肩头,并做于莲花宝座上,比较符合传统的“磨喝乐”概念,应属于“磨喝乐”神造型有较明显的“宜男”特征。 宋代陶模“磨喝乐”在传播过程中长期受社会、文化、经图1.7 A 童子戏绣球 质红陶 模印 宋代 山东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唐宋时期流行的七夕节“宜男”青州出土 长6.5cm宽5.6cm厚1.5cm 风俗和佛教“磨喝乐”神的偶像崇拜,随着宋代文化的发展和“磨喝乐”风俗的进一步演化,“磨喝乐”偶像最终演化为有多种功能的民俗玩具。 “磨喝乐”偶像崇拜在唐代就已流行,但造型单一,祈拜的形式过于世俗化,到宋代“磨喝乐”涉及范围更广,其信仰观念和受众范围也呈多元化、多样性,陶瓷玩具的品种数量及造型也日益增多,其涉及题材和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很大方面拓展了陶瓷玩具的表现空间,促进了“磨喝乐”保留了 图1.7 B 童子戏绣球 部分偶像崇拜的功能同时向生活与娱乐化的陶瓷玩具的转质红陶 陶模 宋代 长5cm宽5.5cm厚12cm 变。宋代经济的高度发展提高了宋人的精神与文化生活,原来作为“乞巧”、“宜男”色彩的“磨喝乐”崇拜风俗受宋代“娱乐” 、“享受”思潮的影响,“磨喝乐”在保留了部分偶 像崇拜功能的同时逐渐向生活和游戏化转变。 同时为适应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俗文化和娱乐时尚的需要,宋人在原始“磨喝乐”的基础上强化了自身的玩具化特征,玩具规模体系之多可以看做整个宋代生活的缩影,反映了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陶瓷玩具民俗文化现象。通过形态与功能上的改进逐渐演化为集审美性、教化性、娱乐性与一体的民间玩具,如图1.8所示:该陶范所呈现出来的人物相貌端正,两腮有饰物,且有长胡须,神态传神器宇轩昂 图1.8 关羽 质红陶 陶模 河南许疑为关羽像。该造像注重写实性,很具生活化易于百姓接受昌出土 长5cm宽3.5cm厚1cm 并传颂,充分体现了陶模玩具的教化性。 此外“磨喝乐”在演化的过程中为了更加适应平民百姓 6 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出售的过程中除采用正常的买卖方式外还采用“扑卖”的方式。这是流行于宋元时期的一种售货方式,小商贩以赌博的方式招揽生意,大多使用投铜币的方式,视铜币正反面多少定输赢,赢着得物,输者失钱。宋人鲁应龙在《闲窗括异志》中记载“梦人持巨蟹扑卖,一扑五钱,皆黑,一钱旋转不已,竟作字。”?可见当时“扑卖”的形式非常流行,“磨喝乐”遂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 图2.1 爬娃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化内涵,成为市民文化艺术中主要的娱乐商品之一。 长5.2cm宽2.5cm厚2cm 二、 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的艺术特征 (一)主题的丰富性 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的造型灵感有的直接来源于民俗活动,得益于民间偶像崇拜,其造型与民俗观念相辅相成陶瓷玩具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其基本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图案纹样的造型根据模具的基本形状而设计;设计构思巧妙多端,造型文法丰富多样,整体构图圆润饱满。但在具体的创作中往往会因表现对象的差异而使用不同手法,遂使陶瓷玩具造型主题呈现出多种分类,大致上可以分为童子类、佛教类、传说人物类、动物类、花卉类等等,造型题材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塑造技艺高超写实感人。 童子类造型主题在陶瓷玩具分类中比较常见,唐代的化生就是以蜡做婴儿状浮于水中以为戏,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以陶瓷为材料塑以童子形,其民俗功能一是用于七夕“乞巧”即作为祈愿品使女子聪明手巧:二是“宜男”带有明显的生殖崇拜,有多子多福,祈佑吉祥安乐寓意。在宋代“磨喝乐”图2.2 捉迷藏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长1.6cm宽1.2cm厚0.5cm 作为祈愿品供奉之余,每逢七夕街上儿童皆持莲叶或未开莲 花效仿“磨喝乐”。此类题材在对儿童憨态可掬、天真活泼等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其表情丰富天真烂漫喜人爱,童子眉眼笑如弯月,形态各异乖巧可爱之余略带调皮。体现了宋代 7 艺人对生活高超的领悟力及对对象传神的概括提炼能力。此外童子题材的“磨喝乐”还有对衣饰的刻画,再现了宋人的穿着习惯。在图2.1中该童子面如满月,身体呈爬状调皮感十足,双臂前倾头微微上抬,下身着露裆裤,屁股外露,双脚翘起呈半屈状动感十足似在玩耍,仿佛能听到呀呀之语。该童子造像采用圆雕手法,体型较小、线条圆润、易于把玩。图2.1中表现孩童游戏时的画面,图中有三个童子似在捉迷藏,情节生动很好地体现了画面的动感,极具生活气息。画面构图饱满,动静结合所表现的生活情节细致、生动,增添了陶瓷玩具“磨喝乐”的趣味性。 图2.3 达摩 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的发展与佛教的盛行有着较深质红陶 陶范 宋代 长5.5cm宽2.7cm厚1cm 的,在整个陶瓷玩具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土渗透 的过程,以佛教为主题的造像中所涉及到的是姿态多样的佛、菩萨、天王、罗汉等造像,佛教信仰唤起了受众对“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为佛教”的教义及对“西方乐土”的向往。图 2.3中达摩造像对五官进行了夸张处理,达摩身披“百纳”袈裟,双手合十呈礼佛之状,造像气势威严散发出慈悲威重的震慑力。其创作手法采用高浮雕状,构图饱满大 图2.4A 鳜鱼纹 气图中点、线、面有效结合体现造型的丰富性。动物相关题质红陶 陶范 宋代 长8.7cm宽4.7cm厚1.5cm 材在陶瓷玩具“磨喝乐”的创作主题中也比较常见,图2.4 中鳜鱼造型写实,刻画细致入微,比较注重特征的描写,鱼身线条流畅,鱼鳞密实且有秩序感。鱼类因其生命力强并多子因此在民间常有“多子多福” 、“连年有余”的寓意,此外在《鱼化龙》中陶瓷玩具呈不规则圆形,图中的龙鱼头部有龙的特征下颚微上翘口吐祥云,头部有角前肢生双翼,其身体及尾部又有鱼的特征,龙身呈“C”形急速回转之势,昂首欲跃。此玩具造型取自传统的“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传图2.4B 鳜鱼纹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长7.5cm宽4cm厚1.3cm 说,有“望子成龙”之意。类似传统造型的还有象征吉祥的 “人马平安” 、“太平有象”等等。动物主题相关题材还包括鸳鸯、卧狗、驮货的毛驴等比较生活化的动物造型,本文 8 图七 卧虎 质红陶 陶模 长8cm宽6cm厚2cm 宋代 涉及到的图片多为河南出土的,反映了宋代中原等地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情形,同时也反映了“磨喝乐”逐渐抛掉一些固有的信仰色彩,开始向社会生活与民俗事象发展的倾向。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创作题材还包括有大量的构图严谨、繁缛、极具秩序感的花卉图案。此类造型大都采用花朵饱满圆润的外形,玩具图案大都采用对称式的点、线、面等造型 图2.5 鱼化龙 元素,以花蕊为中心花瓣呈放射状,纹样构图饱满大都采用质红陶 陶模 宋代 长10cm宽7.5cm厚0.6cm 对称式有较强的秩序感,且造型小巧易于把玩。牡丹在民间常用来象征“富贵荣华”在图2.6中该牡丹纹采用概括的方式处理花瓣使花朵的团块感加强,花叶较小具有透视效果有衬托主体,丰富画面的作用。 综上陶瓷玩具“磨喝乐”所表现出的丰富的造型主题,增添了宋人的生活乐趣丰富了宋代的民俗文化的内涵,强化了自身的趣味性、审美性,因而也更具文化性、广泛性与传播性,其造型、有意无意地使自身所表现的内容、形式与精神艺术融为一体,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符号。 图2.6 牡丹纹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二) 装饰手法 长5cm宽4cm厚1.1cm 小玩具大学问,如前所述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一路走来为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需求,创作者扬长避短以此追求一种装饰的效果,以造型的精巧见长。其装饰题材风格各异,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规谨、繁缛、也有夸张、变形真可谓浓缩的艺术精华。 宋代经济繁荣同时也带动了世俗美术的发展,在绘画、雕塑、雕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由“磨喝乐”演化的变体玩具也在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中吸足了养分。在借鉴了各 图2.7相扑手 门类艺术的精华后陶瓷玩具本身也有了自己的风格,多方面质红陶 陶模 宋代 长4.5cm宽3.5cm厚1.5cm 表现在其细腻、恬淡文雅的装饰风格。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在创作题材上丰富多彩,处处体现生活:在装饰手法上也直接或间接地借鉴了绘画、雕塑、雕刻等方面的创作手法。“磨喝乐”主要通过点、线、面的形式表现画面结构。在2.7 9 中相扑手发髻直立,面部表情夸张,其身体多处纹身,四肢皆刺有蟒蛇,背部似怪兽状,腹部图形以点为主类似八卦图。该陶瓷玩具装饰以点、线为主,其中怪兽图形及蟒蛇纹采用阴线装饰,头发与护裆带的线则采用阳线。此图以阴线为主阳线为辅阴阳相互结合增加了画面表现力度,同时也增加了对比,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同样的装饰手法在图 2.8 中也有图2.8A 龙舟夺标图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体现,图中表现了赛龙舟的场景,通过对人、船、水面等不长7cm宽6.2cm厚1.5cm 同物体的刻画再现了欢快热烈的游戏现场。图中以人为视觉中心通过艺术性的概括与夸张,突出了众人的肢体动作,人物塑造较平均化,图中龙舟与水面的刻线采用明线装饰,趋向于写实。画面的背景意在表现夜晚,平整的天空与前面浅浮雕状的物体相比做到了动静有致,夜晚的繁星则采用阴刻的方式点缀画面,体现了画面点、线、面结合的装饰手法。图2.9中则有大量的刻线的运用,粗犷的头饰与饱满的面部 图2.8B 龙舟夺标图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长4.8cm宽4.3cm厚1.3cm 结语 纵观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多种信仰在中国文化史上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磨喝乐”由最初的七夕节供奉品结合外来宗教文化逐渐演化成带有信仰色彩的民俗器物,再到后来的陶瓷玩具的演变见证了宋代的风土人情,其艺术表现独特,集民间信仰、德范教育、文化娱乐等民俗风情于一体,它所体现的“自由、享乐”的生活观,雅致的审美取向,及对后世的社会意识、生活观念和审美意识影响深远,其文化精神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图2.9 侍卫 质红陶 陶模 宋代 长3.5cm宽2cm厚2.8cm 10 参考文献 [1]魏跃进著 《宋代陶模》[M]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 [2]孟元老著 《东京梦华录》[M]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2年版 [3]徐书城著 《宋代绘画史》[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9月 [4]蔡丰明著 《游戏史》[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年 [5]王今栋著 《今栋美术论集》[M]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5年版 [6]王连海著 《中国玩具艺术史》[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1月 [7]王今栋著 《今栋美术论集》[M]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5年版 11 注释 ?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227页。 ? 薛能在《三体诗语》中引《唐岁时记事》,引自王连海:《中国民间玩 具简史》,工艺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9页。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54页。 ? 王今栋:《今栋美术论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52 页。 ?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 宋代 12
本文档为【毕业论文(设计)简析宋代陶瓷玩具——磨喝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6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8-15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