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外公选课的设置与借鉴

国外公选课的设置与借鉴

举报
开通vip

国外公选课的设置与借鉴国外公选课的设置模式与借鉴 陈联孙慧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公共选修课设置理念、模式与实施单一,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公选课设置的核心课程模式、经典解读模式、分组必修模式和隐性课程模式,提出了课程建设措施: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模式,采用互动研讨的形式。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导向;模式;形式 作者简介:陈联,女,重庆人,硕士,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孙慧...

国外公选课的设置与借鉴
国外公选课的设置模式与借鉴 陈联孙慧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公共选修课设置理念、模式与实施单一,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借鉴国外高校公选课设置的核心课程模式、经典解读模式、分组必修模式和隐性课程模式,提出了课程建设措施: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模式,采用互动研讨的形式。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导向;模式;形式 作者简介:陈联,女,重庆人,硕士,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孙慧,女,湖南人,硕士,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教改课题:构建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新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 [2007]14号07D15)。 近年来,针对长期以来因袭专才教育模式以及偏重应试教育所显现的弊端,以及由于忽视人文教育而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滑坡的情况,高校都普遍开设公共选修课,旨在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均衡发展,因此,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公选课开设的成功与否、实用与否,涉及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课程设置的理念和导向、模式与内容、教与学的形式等均关乎公选课的开设效果。现将国内的公选课开设情况作一简要介绍,通过借鉴国外公选课的设置模式,提出我们对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国内公选课设置状况 1.课程设置理念 目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观念已进入我们的视野,许多学校纷纷提出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力求把单科化的专才教育转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选课体系,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精品课程,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基础。但是纵观国内高校的选修课设置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大部分还仅是把公选课分成若干领域或模块。如分为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艺术学科、经济管理学科、外语、体育等学科课程,这还是沿袭了以学科门类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对公共选修课加以分类,相当于是专业课的一个补充和延伸。因此,传统的一元化课程设置理念障碍了知识的交融贯通。 2.课程设置模式 高校开设公选课的方式大致有两种,指定选修课模式和任意选修课模式,指定选修课通常要求获人文或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应选修一定学分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而获自然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则应选修一定学分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许多大学还规定,学生必须在公共选修课的某几个课程模块中修满一定量的学分,如果公共选修课与学生的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则这样的课程不计入选修课的学分,学生必须在自己的非专业领域修满规 定的学分。这些规定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促使学生多接触不同学科的信息,有机会接受其他学科的训练,实现知识结构的学科交叉。任意选修模式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尊重个性,强调学生自主的能动性,学生可以选择具体的课程、上课教师、上课时间、授课方式和学习年限。但学生在选课时往往以“新鲜、实用、有趣”为选课的取舍标准,所学的内容成为一个七拼八凑的大拼盘,没有开成一个小的“专门”,知识零碎,内容肤浅。 3.课程实施情况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公选课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学方式,及其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直接影响着该课程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乃至开设公选课的意义。由于学校对选修课不够重视,教务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监督力度自然无法与必修课相比。因而造成教学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把握不当,有些公选课教学深度不够,还未达到大学课程的水平,有些课程专业性太强,学科基础缺乏的学生佷难接受,有些课程没有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教学大纲与授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很多课程没有教材或讲义,加上部分教师“灌输式”教学,师生互动性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选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知识面,而是为了修满学分。选课的功利性太强,很多学生热衷于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而一些人文素质的课程备受冷落。形成教师教学倾力不够,为课时而教;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为学分而学,达不到公选课倡导的作用。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对公共选修课比较重视,但这也不是因为这些课程具备的通识功能而受到青睐,而是这些课程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所以,对于公选课的重视远不如我们所倡导的那样,对公选课的理解、公选课的设置、公选课的教学、公选课的管理尚停留在表层上,课程的开设具有随意性、缺乏统一课程理念的指导,各学校各行其是,没有全盘考虑与统筹安排,因此,整个过程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二、国外公选课设置模式 在国外许多高校设置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专业课程以外选读一定量的选修课,作为其整个本科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已有近百年历史,今天则已成为一种普遍推行的制度安排。国外大学开设选修课的情况,由于学校类型、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其做法或方式也不一样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课程功能呈现多样化,课程内容趋向专题化,学科之间交叉化。 1.核心课程模式 所谓核心课程模式,就是在公共选修课中划出部分课程,将划出的课程按一些重要论题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构成若干课程模块以供学生按规定自主选择的一种课程设计。这种课程安排在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中颇为流行,其中以哈佛大学最具代表性。其“核心课程”分为七个模块,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和艺术、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学、社会分析。每一模块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包含10门以上的相关课程。学生必须通过32门核心课才能毕业。而其中一半课程(16门)必须用来满足专业学习要求,在其它16门课程中要选8门核心课程。 2﹒经典解读模式 经典解读模式是美国若干高等学校为实施通识教育制定的一种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它以解读一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经典著作为课程,从而实现通识教育目的的课 程设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最早开设这类课程,而以芝加哥大学的影响最为深远。他们精心挑选西方的经典名著,用作通识教育的共同必修教材。这批经典包括古希腊罗马的史诗、戏剧,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作品,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一直到19世纪的马克思及达尔文等大师的著作,近乎涵盖西方两千余年众多先贤哲人的智慧和思想成果。包括六个领域:即人文类、外国语文类、数理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文明研究类。学生必须在共同核心课中修习21门课,约占毕业学分的一半。 3﹒分组必修模式 所谓分组必修制模式是指将学生的非专业课程分成若干个学科领域,规定学生在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并要求在某个领域形成一个小“专门”的课程设计。麻省理工学院(MIT)就是采用类似的课程设计。MIT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文学与文章研究,语言、思想和社会准则,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文化与社会研究,历史研究。每一模块中包含至少10门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规定理工科学生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这三大领域中至少选修8门课程,占整个教学计划的20%,这8门中,有3门必须集中在一个课程模块内,从而构成一个专门,形成一个定向学习。 4﹒隐性课程模式 所谓隐性课程模式是指通过导师制或课外活动等形式而不是专门的课堂授课的方式,来达到帮助学生精神成长和综合素质优化的目的。牛津大学采用导师制,导师经常与学生见面,以尽启迪诱掖之功,培养学生成为有见识、有抱负的学者。导师不仅为学生剖析疑难,并指点学生修养之法,解答学生个人问题。学生受导师潜移默化,品德与学问俱进。在牛津学人看来,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研究工作和自学,其本身就是一种通识教育。 纵观国外的选修课模式,课程呈多样化、内容专题化、学科交叉化。主要特点体现在多样化方面,多样化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价值导向层面、心智培育层面和知识扩展层面的课程,价值导向层面的课程其重心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伦理价值观、政治秩序及内外政策。心智培育层面课程偏重于传授与个体的人格修养、精神成长及思维能力训练相关的人文知识、观念和方法,提高个体的修身养性和能力。知识扩展层面课程,其内容偏重于传授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或者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宗旨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涯、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当然,这三个层面课程它们往往相互渗透。在很多情况下,一门课程可以同时兼备几种不同功能。从发展趋势看,前两个层面的课程所占的比例有不断增大之势。就是说,课程的价值观引导功能和人格培养功能越来越突出,而知识扩展层面的通论性课程,最终也落脚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着眼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胸襟。 三、公选课的建设思路 1.以学生需求为本,设置课程模块 大学以育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满足毕业生在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世界时能具备基本的见识。从实践来看,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主要有学业需求、发展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就业需求,因此,公选课的功能应是多层面的,打破分门别类的科学壁垒,追求“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 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方法和眼界,为学生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对公选课的划分,可以以学生成长的需求为依据来划分课程模块。例如:复旦大学把选修课分为六类: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而香港中文大学把选修课分成了四类,文化传承;自然、科技与环境;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这样的划分打破了学科门类,突现出价值导向功能和心智培育功能。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素质型课程 增大人文类课程的比重,借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西方国家把“西方文化遗产”作为公选课的支柱课程,向学生传递西方文化的精粹,灌输西方的道德价值观。在我国,有灿烂的文化遗产,包括各民族的的文学艺术及其关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哲学思想,关于守时、守信、勤奋、勇敢、热情等情感教育。如我校包装设计专业学生选修了《儒学伦理》,懂得了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搞商品包装设计,要坚持伦理基础,即要坚持义利统一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这对包装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确立时代意识,开设国际性课程 面向世界,增设国际化课程,是世界各国大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国际性课程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开放,增加国际视野,增强世界意识的需要。当今人类面临诸多世界性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贫穷问题、战争问题等。这些问题存在普遍性、整体性、复杂性、深刻性和严重性的特征,已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解决的。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需要通过教育使人们对这些世界性问题形成共识。因此,大学公选课的课程体系面向世界开放,增加国际视野,增强世界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如世界文明、世界史、国际行动学。 4.互动研讨式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由于公选课的学分较少,课程内容不可能涉及那么广泛,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显得非常重要。公选课可采用以经典解读、专题分析、互动研讨等形式的课程为主,避免概论式、通论性的课程。选修课应该力求从一本经典著作、一个精心挑选的专题或一次深入的师生互动讨论入手,来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深化他们对世界、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识,提升其人文素养和为人品行,增强其分析问题、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人格上有所获,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欢迎。还可以把学术报告作为公选课的一种形式,因为各种学术报告,经由教师精心准备,是教师多年研究所得,故而学术价值高,给人启发大。把这些学术报告充分利用起来,作为全校选修课的一部分,采取学生选听,累计学分的办法,是经济实惠的好事。 参考文献: [1]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台湾: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出版,2002。281-282。 [2]贡福海,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3]赖智慧,从通识教材看通识教育[J],现代教育报,2004-5-28。 地址:湖南工业大学成教学院 电话:0733-*******,138******** 邮箱:chenlian106@126.com
本文档为【国外公选课的设置与借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5-03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