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机化学》徐寿昌_第二版_第10章_醇和醚

《有机化学》徐寿昌_第二版_第10章_醇和醚

举报
开通vip

《有机化学》徐寿昌_第二版_第10章_醇和醚null第十章 醇和醚第十章 醇和醚 ◆本章主要内容◆ 1. 醇和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2.醇和醚的制备方法. 3.醇的化学性质:烷氧键及氢氧键的断裂,α-H的反应. 4.醚的化学反应:烊盐的形成及醚键断裂规律. 5.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开环取向及机理. 6.通过醇的制备方法建立烯烃、卤代烃、醛和 酮等前后各章节的知识联系.null◆醇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可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醚可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二个氢原子被烃基取...

《有机化学》徐寿昌_第二版_第10章_醇和醚
null第十章 醇和醚第十章 醇和醚 ◆本章主要内容◆ 1. 醇和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2.醇和醚的制备方法. 3.醇的化学性质:烷氧键及氢氧键的断裂,α-H的反应. 4.醚的化学反应:烊盐的形成及醚键断裂规律. 5.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开环取向及机理. 6.通过醇的制备方法建立烯烃、卤代烃、醛和 酮等前后各章节的知识联系.null◆醇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可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醚可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二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H—O—H R—OH R—O—R′ 水 醇 醚 ◆醇也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H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 醇的官能团为: 羟基(-OH)(也称醇羟基)10.1 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命名10.1.1 醇的结构和官能团null 醇分子中的σO-H键: Osp3--H1s σC-O键: Csp3--Osp3 甲醇的成键轨道 甲醇分子中氧原子正四面体结构 氧原子的电子构型:1s22s22px22py12pz1null乙二醇丙三醇烯丙醇环己醇苯甲醇 (苄醇)乙醇10.1.2 醇的分类null ◆醇的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 例如: 正丁醇异丁醇(2-甲基-1-丙醇)位置异构正丙醇异丙醇碳链异构CH3CH2CH2CH2OHCH3CH2CH2OH10.1.3 醇的异构和命名null◆醇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低碳醇可以按烃基的习惯名称后面加一“醇”字来命名. 衍生物命名法:对于结构不太复杂的醇,以甲醇为母体,其它醇看作是甲醇的烷基衍生物来命名. 系统命名法: a.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把支链看作取代基. b.主链中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按照主 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目而称为某醇; c.将支链位次、名称及羟基的位次写在某醇的前面。null构造式习惯法衍生物法系统法能叫1,1-二甲基乙醇吗?null d.不饱和醇的系统命名:选择同时含有羟基和重键   (双键和叁键)在内的碳链作为主链,醇为母体,   编号时尽可能使羟基的位置最小:4-(正)丙基-5-己烯-1-醇e.芳醇的命名:把芳基作为取代基.3-苯基-2-丙烯-1-醇 (肉桂醇)1-苯乙醇(-苯乙醇)2-苯乙醇 (-苯乙醇)nullf.多元醇命名: 结构复杂的多元醇应尽可能选择包含多个羟基在内的碳链为主链,把羟基数目(以二、三等表示)和位次(用1,2等表示)放在醇名之前表示出来.  -二醇—两个羟基与两个碳原子相邻.  -二醇—两个羟基碳原子间相隔一个碳原子.  - 二醇—两个羟基碳原子间相隔两个碳原子. 例1:1,2-乙二醇 简称乙二醇(俗名甘醇) ( -二醇)1,2-丙二醇 ( -二醇)1,3-丙二醇 ( -二醇)null例2: 1,2,3-丙三醇 简称:丙三醇( 俗称: 甘油 )2,2-双(羟甲基)-1,3-丙二醇 (俗名: 季戊四醇)顺-1,2-环戊二醇null (1)烯烃直接水合:   用于一些简单的醇制备,符合马氏规律。CH2=CH2 + HOH CH3CH2-OHH3PO4-硅藻土 280~300℃,8MPaCH3-CH=CH2 + HOH CH3-CH-CH3H3PO4-硅藻土 195℃, 2MPaOH回忆烯烃的反应10.2 醇的制法10.2.1 烯烃水合null 叔丁醇 工业上可以将烯烃通入稀硫酸(60~65%硫酸水溶液)中,即在酸催化下水合成醇: 烃基硫酸氢酯(2)烯烃间接水合null 反应历程: (CH3)2C=CH2 + H+ (CH3)3C+ (CH3)3C-OH2 (CH3)3C-OH + H+H2O+H+重排①H2O ②-H+ 不对称烯烃, 在酸催化下水合,往往中间体碳正离子可发生重排(H+的加成符合马氏规律):(CH3)3CCH=CH2例如:null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 H2O2,OH-代表: 特点: (1)产率高;具有高度的方向选择性. (2)总结果相当于水分子在双键上的反马加成.所以不对称的-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伯醇.10.2.2 硼氢化-氧化反应*null例1:例2:例3:正丙醇异丁醇顺式H2O2/ HO-OHCH3HH3,3-二甲基-1-丁醇例4:硼氢化-氧化反应: 立体化学上是顺式加成,且无重排产物。合成中用来制备其它方法不易得到的醇。null10.2.3 从醛、酮、羧酸及其酯还原*** ◆催化加氢(Ni/H2;Pd/H2;Pt/H2) ◆用还原剂还原(NaBH4、LiAlH4、Na/C2H5OH)OH醛酮羧酸 R—C—OR’ R—CH2OH + R’OH[H] Na/C2H5OH 羧酸酯伯醇伯醇伯醇仲醇null例如:(CH3)3CCOOH 1. LiAlH4 2.乙醚,H2O(CH3)3CCH2OH 新戊醇羧酸、酯需要强还原剂LiAlH4等 还原成醇R—C—OC2H5 RCH2OH + C2H5OHNa C2H5OHnull◆选择性还原:当用NaBH4或异丙醇铝作还原剂时, 可使不饱和醛、酮还原为不饱和醇而碳碳双键保留. 丁醇 巴豆醇CH3CH=CHCHOH2,NiCH3CH2CH2CH2OHNaBH4 H3+O例如:肉桂醇null ◆利用Grignard试剂与醛或酮的反应可制备各种醇: 甲醛 伯醇;其它醛 仲醇;酮 叔醇。 ◆反应原理:格式试剂对羰基的亲核加成: R-MgX + C=O 伯醇例如: 10.2.4 从格利雅试剂制备***甲醛醛仲醇酮叔醇null 把连接醇羟基碳上的三个基团拆分为Grignard试剂与醛或酮:2-甲基-2-己醇2-甲基-2-己醇正丁基溴化镁丙酮2-己酮甲基溴化镁◆ 利用格利雅试剂,可由简单的醇合成复杂的醇。例如: 用三种不同的路线合成: OH PhCH2CCH2CH3 CH3 2-甲基-1-苯基-2-丁醇 用三种不同的路线合成: OH PhCH2CCH2CH3 CH3 2-甲基-1-苯基-2-丁醇 PhCH2COCH3+ CH3CH2MgBr PhCH2COCH2CH3+ CH3MgBr CH3CH2COCH3+ PhCH2MgBr无水乙醚 H3+OTMnull 多数卤化物是由醇制得的,此外卤烷水解过程中还因为消除反应产生烯烃。所以只使用容易得到的卤烃的水解来制备醇. 例如:烯丙基氯(易从丙烯高温氯化得到)烯丙醇苄氯(甲苯高温氯化)苄醇10.2.5 从卤烷水解null◆低级醇为无色透明液体;C12以上的直链醇为固体. ◆沸点: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比相应烷烃的沸点高. 直链伯醇的沸点最高,同碳醇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10.3 醇的物理性质 正丁醇 > 异丁醇 > 仲丁醇 > 叔丁醇 沸点: 117.7℃ 108℃ 99.5℃ 82.5℃ 醇分子间氢键缔合null◆溶解性: 低级醇:都能与水混溶(醇与水分子间氢键缔合),从正丁醇开始,随着烃基的增大,亲脂性增强,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故高级醇的溶解性质与烃相似. 多元醇:分子中所含羟基越多,沸点越高,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醇羟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null 乙醇的红外吸收光谱(液膜法)下列醇类C—O键伸缩振动吸收波数逐步增加:伯醇1050cm-1; 仲醇1100cm-1;叔醇1150cm-1. 如何解释?null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OH)决定,同时也受到不同烃基结构的影响。 醇的化学反应中,根据键的断裂方式,主要有: ◆氢氧键断裂: 醇羟基的酸性,发生酯化反应. ◆碳氧键断裂: 羟基离去形成碳正离子,发生取代或消 除反应,分子重排反应. ◆α-H的活性:氧化反应. H R—C—O—H H10.4 醇的化学性质null 醇羟基是极性键. 醇可以看成是一个比水更弱的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生成的醇钠等为强碱:10.4.1 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醇钠醇钾异丙醇铝醇的反应活性为: 甲醇 > 伯醇 > 仲醇 > 叔醇醇钠遇水就分解成原来的醇和氢氧化钠.能用金属钠鉴别醇吗?问题null 例如: RCH2-OH + HI RCH2I + H2O H2SO4RCH2-OH + HBr RCH2Br + H2ORCH2-OH + HCl RCH2Cl + H2OZnCl210.4.2 卤烃的生成①醇与HX作用(可逆反应)---制备卤烷null◆无水ZnCl2/浓HCl的溶液叫卢卡斯(LUCAS)试剂. 各种醇在LUCAS试剂催化下的反应活性: 苄醇和烯丙醇 > 叔醇 > 仲醇 > 伯醇 > 甲醇 通过观察上述现象出现的快慢,区别伯醇、仲醇、叔醇、苄醇和烯丙醇.由于生成的卤烷不溶于水,会出现浑浊或分层现象。nullCH3CH2CH2CH2 + HCl CH3CH2CH2CH2 + H2OCH3CH2CH3OHCHHClZnCl2室温(2~5min后出现浑浊)HCH3COHCH3CH3CH3CClCH3C3(马上出现浑浊)ZnCl2室温ZnCl2OHCl(加热才出现浑浊)Why?例如:null◆重排: 除大多数伯醇外的醇与氢卤酸反应,往往有重 排产物生成. 例如: 重排反应历程:生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CH3-C-CH2-CH3 (主要产物) CH3ClHClnull 下列反应产物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写出反应历程.主要产物次要产物 该反应由于新戊醇碳上叔丁基位阻较大,阻碍了亲核试剂 的进攻而不利于SN2反应,所以反应按SN1历程进行;大多数伯醇 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SN2历程进行的(不发生重排) :附注:null伯碳正离子叔碳正离子 反应历程: 注意:醇可以与PI3(或PBr3),PCl5或SOCl2反应生成相应的卤烷,而不发生重排:null环丙烷与环丁烷总张力能相差不大,即使重排为环丁烷需要由三级碳正离子重排为较不稳定的二级碳正离子,故无重排.环丁烷重排为环戊烷后环张力减小:null◆醇与硫酸、硝酸、磷酸等也可反应,生成无机酸酯. 例如:10.4.3 与无机酸的反应null ◆ 醇类按反应条件不同,可以发生分子内脱水而生成烯烃或分子间脱水生成醚:乙烯乙醚例1:例2:☆温度影响:低温有利于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高温有利于消除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醇结构影响:一般叔醇脱水不生成醚,而生成烯烃。10.4.4 脱水反应nullCH366%H2SO4CH3100℃例1:2-丁烯 (主要产物)80%例2:1-苯基丙烯 (共轭烯,唯一产物)仲丁醇1-苯基-2-丙醇◆醇脱水反应取向——符合查依采夫规则。null◆醇脱水反应常用脱水剂——浓硫酸、氧化铝(无重排 产物).正丁醇 硫酸脱水反应历程:CH3CH=CHCH3伯碳正离子仲碳正离子(1,2-氢迁移)- H+- H+null例3:null阐述下面反应产物形成机理:六元环具有更稳定的结构null伯醇氧化 醛 羧酸;仲醇氧化 酮; 叔醇无α-H,一般难氧化;脂环醇 酮 二元羧酸. 例1:例2:例3:10.4.5 氧化和脱氢① 醇的氧化 (氧化剂--高锰酸钾、铬酸)null② 伯醇和仲醇的脱氢—生成醛、酮例4:例5: 由于伯、仲、叔醇氧化后生成的产物不同,因此可以根据氧化产物的结构区别它们。null☺最早是由木材干馏而得(木醇); ☺近代工业以合成气(CO+2H2)和天然气(甲烷) 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 甲醇: 无色,易燃,有毒,致盲. 主要制备甲醛以及作甲基化剂和溶剂;可作为燃料。10.5 重要的醇10.5.1 甲醇null ◆制备:乙烯水合;淀粉或糖蜜发酵: 无水乙醇(绝对乙醇)—95.6%的乙醇先与生石灰(CaO)共热、蒸馏得到99.5%乙醇,再用镁处理除去微量水分得到99.95%乙醇;工业上无水乙醇的制法是先在95.6%乙醇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共沸脱水,再进行蒸馏。 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如呈蓝色,则表明有水存在。10.5.2 乙醇null◆乙二醇制备:乙烯;环氧乙烷水合法:10.5.3 乙二醇(俗称甘醇)CH2=CH2◆性质:溶于水;高沸点(197℃)溶剂;防冻剂;合成原料.null◆聚合反应:乙二醇可与环氧乙烷作用(乳化剂等)null 凡相邻碳原子上连有两个或多个—OH基的化合物也能发生同样的氧化反应---得到醛、酮、羧酸:☺该反应是定量进行的,可用来定量测定1,2-二醇含量.◆多元醇的氧化:1,2-二醇被高碘酸或四乙酸铅氧化. 例如: CH3 CH3CH—CH—C-CH3 OH OH OH2HIO4CH3CHO HCOOH CH3CCH3 O‖null ◆丙三醇的制备: (1) 油脂水解。 (2) 以丙烯为原料制备: ???10.5.4 丙三醇 (甘油)① 氯丙烯法(氯化法)null☺甘油是有甜味的粘稠液体,沸点比乙二醇更高(氢键). ☺工业上用来制造三硝酸甘油酯用作炸药或医药;也可 用来合成树脂;在印刷、化妆品等工业上用作润湿剂.② 丙烯氧化法(氧化法):null☻存在于茉莉等香精油中。 ☻工业上可从苯氯甲烷在碳酸钾或碳酸钠存在下水解而得: 苯甲醇为无色液体,具有芳香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 羟基受苯环影响而性质活泼,易发生取代反应。 有微弱的麻醉作用。10.5.5 苯甲醇——苄醇null 硫醇(R-SH)也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巯基-SH所取代的化合物。 命名: 与醇相似,将“醇”字改称为“硫醇”:甲硫醇乙硫醇异丙硫醇10.6 硫醇(一般了解)CH3SHC2H5SH10.6.1 硫醇的制法RX + KSH RSH + KX△R—OH + H—SH RSH + H2OThO2 400℃null ◆硫醇难形成氢键,不能缔合,不溶于水,沸点低于 相应的醇. ◆低级硫醇有恶臭味(添加于煤气中检漏). ①弱酸性:硫醇酸性比醇强,能与碱(如氢氧化钠) 和重金属汞、铜、银、铅等成盐,称为硫醇盐:10.6.2 硫醇的性质(一) 物理性质(二) 化学性质null ◆硫醇易被温和的氧化剂(如:H2O2,NaIO,I2或O2)氧化成二硫化物.该反应可以定量进行,可用来测定巯基化合物的含量. 在石油工业中,利用该反应生成无酸性的二硫化物以避免酸性的腐蚀,并可除去硫醇的恶臭味. ◆硫醇与强氧化剂(如:HNO3、KMnO4)作用,可被氧化成磺酸:RSH RSO3H.② 氧化反应③分解反应——脱硫null ☺醚可看成醇-OH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生成物; ☺醚的通式:R-O-R′、Ar-O-R或Ar-O-Ar; ☺醚分子中的氧基—O—也叫醚键。①醚的分类:(二) 醚10.7 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null ◆习惯命名法: 将醚键连接的两个烃基的名称,按小在前,大在后的顺序写在“醚”字之前; 芳醚则将芳烃基放在烷基之前; 单醚在相同烃基名之前加“二”字(可以省略). ◆系统命名法: 对比较复杂的醚取碳链最长的烃基作为母体,烷氧基作为取代基,称为某烷氧基某烷: ②醚的命名:null例如:null◆ 烷氧基的命名:在相应的烃基名称之间加上字尾“氧”字:null 除醚分子的碳架异够构外,相同碳原子数目的醇和醚是互为官能团不同的构造异构体. 分子式为C4H10O的醇醚构造异构体有多少种? CH3OCH2CH2CH3 CH3CH2OCH2CH3 CH3OCH(CH3)2 甲基正丙基醚 乙醚 甲基异丙基醚 ③醚的同分异构现象:CH3CH2CH2CH2OH正丁醇CH3CHCH2OH CH3异丁醇叔丁醇(CH3)3COHnull 2ROH ROR + H2O H2SO4催化剂:硫酸、芳香族磺酸、氯化锌、氯化铝、氟化硼等. 温 度: 150℃以下(高于170 ℃则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范 围:伯醇(叔醇主要是分子内脱水得到烯烃). 工业上也可将醇的蒸汽通过加热的氧化铝催化剂 来制取醚. 例如:10.8 醚的制法①醇分子间脱水null ◆威廉姆森(Williamson)合成法: 由卤代烃与强亲核试剂醇钠或酚钠作用制备醚的方法,这是一个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CH3CH2CH2Cl + (CH3)3C-ONa (CH3)3C-OCH2CH2CH3 + NaCl②从卤烷与醇金属作用(威廉姆森合成法) * ◆制备叔烃基的混醚时,应采用叔醇钠与伯卤烷作用:为什么不用叔卤烷与醇钠作用?◆ 制备芳香族混醚时,应采用酚钠:null 例如:消除产物烯烃取代产物醚 叔卤烷在强碱醇钠中发生消除反应(脱卤化氢)而生成烯烃.甲基叔丁基醚2-甲基丙烯null ◆ 除甲醚和甲乙醚为气体外,其余醚大多为无色、有 特殊气味的液体。 ◆低级醚的沸点比同碳的醇类低得多(无氢键缔合). ◆醚可与水分子发生氢键缔合,但醚一般只微溶于水.◆醚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鉴别特征:强度大且宽的C-O伸缩振动:烷基醚在1060~1150 cm-1 ;芳基醚和乙烯基醚在1200~1275cm-1 。10.9 醚的性质10.9.1 醚的物理性质???null例如: 正丁醚的红外光谱null 醚的氧原子(sp3杂化)与两个烷基相连,分子极性小,化学性质不很活泼,在常温下不与金属钠作用,对碱、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十分稳定。 ① 盐的生成: 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强酸中的质子形成 盐, 盐在浓酸中才稳定,遇水分解还原为醚.●利用此性质,可将醚从烷基或卤烃等混合物中分离. ●烊盐的形成使醚分子中C-O键削弱,醚键会断裂.10.9.2 醚的化学性质null◆醚键断裂的方式——往往从含碳原子较少的烷基断裂下来与碘结合(SN2),即较小的烃基生成碘代烷。②醚键的断裂*◆醚和浓酸(常用HI)共热则醚键断裂生成碘烷和醇.I-△历程:null◆酚醚总是断裂烷氧键,生成酚和碘代烷.例如:羟基、醇羟基的保护利用该反应保护酚羟基null ◆ 醚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但碳氢键可被空气氧化成过氧化物:例1:例2:过氧化物不易挥发,蒸馏醚时,残留馏液中过氧化物浓度增加,受热易爆炸。③过氧化物的生成null (1) 用KI-淀粉纸检验:如有过氧化物存在,KI被氧化成I2而使含淀粉纸变为蓝紫色; (2) 加入FeSO4和KCNS溶液,如有红色[Fe(CNS)6]3-络离子生成,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 加入还原剂如Na2SO3或FeSO4溶液后摇荡,以破坏生成的过氧化物. 在储存醚类化合物时,可在醚中加入少许金属钠或铁屑,以避免过氧化物形成.◆检验过氧化物存在的方法:◆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null ☺ 乙醚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和萃取剂,极性小,较稳定, 能溶解树脂、油脂、硝化纤维等. ☺ 沸点低(34.5℃),具有麻醉作用,可作麻醉剂. ☺ 无水乙醚由普通乙醚用氯化钙处理后,再用金属钠丝 处理以除去所含微量的水或醇。10.10 乙醚null 碳链两端或碳链中间两个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醚,称为环醚:环氧乙烷(氧化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1,4-二氧六环10.11 环醚1,3-环氧丙烷null (1)空气催化氧化: CH2=CH2 + ½O2 CH2-CH2 O CH2=CH-CH3 + CH3-C-O-O-H  CH3-CH-CH2 + CH3COOH O Ag 250℃10.11.1 最简单的环醚--环氧乙烷 ☺三元环环张力较大,故化学性质很活泼,在酸、碱作用下易开环发生系列反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无色有毒气体,bp11℃,易于液化,可与水混溶.①环氧乙烷的制备:(2)丙烯用过氧酸氧化:null② 在酸催化下,易与水,醇,氢卤酸等反应:例如:乙二醇羟乙基甲基醚氯乙醇null③ 在碱催化下,也易发生开环反应. 这些反应也是按SN2历程进行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如HO-, RO-, NH3, RMgX等:例1: 聚乙二醇的制备null例3:制备伯醇 –-碳链增长2 CN(CH2CH2OH)3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例2:乙醇胺的制备例4:不对称三元环醚的开环趋向:例4:不对称三元环醚的开环趋向:☺酸催化时Nu进攻取代较多的碳原子. ☺碱催化时Nu进攻取代较少的碳原子. CH3 H H O H CH3OHH+CH3ONaCH3—CH CH2 CH3O OHCH3—CH—CH2 OH OCH3酸催化时先形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 碱催化时CH3O-进攻正电分布少、位阻小的环氧碳原子.null ◆又称二口恶烷或1,4-二氧杂环己烷.性质稳定,优良溶剂. 制备: 例1: 乙二醇脱水例2: 环氧乙烷二聚10.11.2 1,4-二氧六环null ☺60年代末合成的多氧大环醚——冠醚。 (一) 冠醚的命名:环上的烃基名称和数目; 组成大环的原子总数 ; 环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二苯并-18-冠-6冠醚18-冠-610.12 冠醚null例2:二苯并-18-冠-62-氯乙基醚三甘醇(二) 冠醚的合成例1: 18-冠-6的合成:null2 SOCl2请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个合成15-冠-5的可行路线。null ◆ 冠醚的大环结构中有空穴,且由于氧原子上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因此可和金属正离子形成络合离子:(蓝色溶液)◆冠醚该性质可用来分离金属正离子,也可用来使某些反应加速进行:◆冠醚除用作络合剂外,还可作催化剂、离子选择性电极.(三)冠醚的性质null 醚分子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所代替的化合物,叫硫醚. ◆硫醚的命名:与醚相似,只须在“醚”字之前加一 “硫” 字即可.(二)甲硫醚甲乙硫醚◆硫醚的制备-与醚相似: (1) 单醚可由硫化钾与卤烷或烷基硫酸酯制备:10.13 硫醚CH3—S—CH3CH3—S—C2H52CH3I + K2S (CH3)2S + 2KI△2(CH3)2SO4 + K2S (CH3)2S + 2CH3OSO2OK△null(2) 硫醇金属与卤烷作用制备混醚-(威廉姆森合成) 硫醚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但硫原子易形成高价化合物.二甲亚砜二甲砜 ◆硫醚的性质(1) 氧化反应RX + Na-SR’ R-S-R’ + NaX△null 硫醚与卤烷作用生成锍盐。锍盐较稳定,易溶于水,能导电。在水中离解成离子: 硫醚与硫醇相似,可发生氢解反应和热解反应,工业上用此反应来脱硫:(2)锍盐的生成(3)分解反应应用示例 重金属解毒剂—二巯基丙醇应用示例 重金属解毒剂—二巯基丙醇可鉴定硫醇和作为重金属的解毒剂。 硫醇(如二巯基丙醇)酸性比醇强,能和重金属汞、铅、铋、锑、镉等结合成为环状络合物硫醇盐,使金属或类金属成为低毒或无毒的可溶性物质,从尿排出体外,恢复被抑制的酶活性,达到解毒目的。◆1960年2月,山西平陆县61位民工突发食物中毒,生命垂危… ◆全国紧急行动,确诊、寻找、运输特效药… ◆ 《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 ◆谢添22小时完成电影剧本《为了61个阶级兄弟》…命运!!!前沿研究介绍-甲醇与二甲醚前沿研究介绍-甲醇与二甲醚◆二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 ◆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兴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二甲醚易压缩、易贮存、燃烧效率高、污染低,可替代煤气、LPG作民用燃料。同时二甲醚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可直接用作汽车燃料替代柴油。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无C-C链,故不产生积碳)方面的发展前景潜力巨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是指由原料气甲醇一次合成二甲醚,二步法是由合成气合成甲醇,然后再脱水制取二甲醚。 null◆甲醇、二甲醚的生物质转化及生产方法本章小结本章小结1.羟基是醇的官能团.醇分子中C-O键和O-H键都是极性键,极性键决定了醇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2.醇能和金属、氢卤酸、无机酸、卤化磷和氯化亚砜等 发生取代或酯化反应;分子间及分子内脱水反应;氧化 脱氢反应.(Lucas试剂;Zaitesev规则;C+重排). 3.醇可以通过烯烃水合、硼氢化氧化、醛酮与Grignard 试剂及醛酮(选择性)还原、卤烃的水解反应来制备. 4.醚是醇羟基氢被烃基取代的产物,性质较稳定. 5.醚通过醇分子间脱水、Williamson合成法来制备. 6.醚键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可与强酸形成烊盐;烊盐的形成使醚键削弱,在HI作用下发生断裂. 7.环氧乙烷在酸、碱催化下与亲核试剂作用都能开环,不对称三元环醚开环取向不同.
本文档为【《有机化学》徐寿昌_第二版_第10章_醇和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779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2-09-22
浏览量: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