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doc】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举报
开通vip

【doc】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doc】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第2I卷第3期 2005年8月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SYsrEMSCIENCESANDC0MPREHENSIVESrUDnINAGRICI『I,兀7RE V01.21.No.3 Ang.,2005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彭珂珊,郭满才,权松安,谢永生,白岗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针对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坡耕地面积大,粮食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现状,以...

【doc】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doc】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第2I卷第3期 2005年8月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SYsrEMSCIENCESANDC0MPREHENSIVESrUDnINAGRICI『I,兀7RE V01.21.No.3 Ang.,2005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彭珂珊,郭满才,权松安,谢永生,白岗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针对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坡耕地面积大,粮食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现状,以我国能源 与重化工基地的陕西北部2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西部大开发提出的要求,提出了可供陕北粮 食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4,参6.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工程;粮食安全;粮食发展;陕西北部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O068(2005)03—0218,05 Therelationbetweenfadingcroplandandreturningforest(grass) andcropproductioninnorthofShaanxi PENGKe--shall,GUOMan-cai,QUANSong-an,XIEYong-sheng,BAIGang-suan (NorthwestSci-technologyUniversityofAgricuhureandForestr),Yangling712100,China) Abstract:Foodstuffisveryimportanttohuman’slifeandsocialstability.Accordingtotheconditionsof25countysinnorthofShaanxiandto aimatthepmMemsofworseningecologicalcondition,economicimtabili~,manyslopinfieldandfoodproduction,theauthorpointedoutthe ,consistingofimprovingn 舢’sidea,formulatingplansofcropproduction.improvingconditionsoffoodproduction, imlovatingcirculationsystemofnandincreasingdevotionofenergyandsubstanceingrainproduction. Keywords:~dingewplandandreturningforest;foodstuffproduction;foodstufffunctionnorthofShaanxl l陕西北部的基本概况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是陕西乃至西北的农业生产重要基地, 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 陕北地区海拔在1O00m以上,地貌梁峁起伏,地 表支离破碎,沟壑密度在4km/km2,6km/km2,水 土流失面积占9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为 1万t/kIn2?a,2万t/km2?a.>25?以上陡坡地占 1/4.建国以来,陕北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总产量由 建国初期的34.67万t上升到2002年的167.1万t, 总产提高了4.82倍;粮食单产由757.50kg/hmz上 升到2002年的2590.21kg/hm2,提高了3.42倍, 社会人均粮食产量达到216.02kg,超过了’国家的温 饱标准.从1988年以来,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10.0 万t以上,年均增长约3%,总产量约占陕西省的 12.63%.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陕北 的现实生产能力和人均占有粮食均很低,单位面积 产量远未达到土地生产潜力.尤其是府谷,横山, 还未达到我国制定的消费最低水平的标准.全面提 高粮食的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解决”结构,品 种,产量,质量,效益”问题,已成为粮食生产与 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目标与任务.纵观50多年陕 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充分地说明了陕北粮 食生产的潜势和优势,在退耕还林还草粮食补贴结 束之后,该地区粮食如何发展?这就需要科技工作 者认真地分析目前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的具体情 况,找出其症结问题,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之需,提 出发展粮食的方略. 2粮食历史的回顾 2.1粮食总产 粮食总产是评价一个地区粮食生产水平的总指 标,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粮食生产能力. 回顾50多年来陕北粮食的发展历史,一直处于缓 慢上升态势如果按粮食总产量每增加20亿t为1 个台阶划分,到2002年共跨越了9个台阶,其中 1990,1996年增长最快.第1个台阶用了16年, 收稿日期:2004—10—09;修回日期:2005—03—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5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08B17;2001BASI~B24) 第一作者简介:彭珂珊(1962一),男,湖北应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经济,生态经济研究. 第3期彭珂珊等: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219 即从1949年到1965年,粮食总产由35万t增加到 63万t;第2个台阶用了l0年,即从1965年到 1975年,粮食总产由63万t增加到80万t;第3个 台阶用了9年,即从1975到1984年,粮食总产由 80万t增加到102万t;第4个台阶用了6年时间, 粮食总产由1984年的102万t增加到1990年的140 万t;第5,9个台阶用了6年时间,即从1990年 的140万t增加到1996年的215万t,6年竟增加了 75万t,跨越了近4个台阶,年增长l2.5万t; 1996年以后一直走下坡路,粮食总产由1996年的 215万t下降到2002年167.1万t. 2.2粮食播种面积 50多年来,陕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呈下降 趋势的,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117.1万hm2下降 至2002年的64.5万hm2,2002年与50年代相比, 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34%.粮播面积的变化经历 了”增长一减少一增长一减少”这4个阶段,20 世纪50年代为增长期,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为减 少期,70年代为增长期,9o年代到2002年为减少 期.近几年来耕地占用主要是结构调整,其中1999 , 2OO2年共退耕还林25.24万h.耕地由1989年 的96.5万hm2下降至2O02年的75.4万h,每年减 少1.64万hm2,相当于宜川I县的耕地面积. 2.3粮食单产 陕北单产水平低,一直低于全省和其它地区的 平均水平(见表1).从1949,2002年的统计情况 来看,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757.5kg/hm2上升到 2002年的2590.21kg/hm2,这说明粮食单产在提高 粮食总产量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同时,2000年 的清涧县粮食单产仅为1634kg/hm2,与延安市宝 减少了52.6万hm2,年均1.Ol万hm2.粮食作物占塔区相比,相差 2013kg/hrn2. 表1陕西国家退耕县坡耕地单产 2.4粮食结构与构成 经过50多年的变迁,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20世纪50年代陕北小麦面积占到22%,玉 米占3l%,薯类占3.7%,谷子占17%.到2002 年,-小麦为4.23%,玉米为11.29%,薯类为 15%,谷子为14%,小麦,玉米,谷子均呈下降 表21990年榆林市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构成情况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第2l卷 趋势,薯类因开发潜力大,经济价值高,呈上升趋 势.在陕西各类粮食品种构成中,均在陕北有所分 布,只是面积大小而已.以榆林市为例:l1种作 物遍及12个县区,谷子,糜子,大豆,马铃薯占 有重要位置(见表2).陕北小麦比重有所下降, 但产量一直稳定;玉米的区域布局变化较大,产量 占全省的比重一直在17.5%上下,经过几十年的 发展,由面积比重大于产量比重逐步演变为产量比 重大于面积比重,表明其生产水平在逐步提高;水 稻在陕北有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榆林,富县等地; 谷子分布在全区,20世纪50年代谷子面积占到全 省的62%,90年代末扩大到88.9%,产量比重始 终在40%左右;大豆在本区均有种植,2002年占 到全省42.98%;薯类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 24.6%上升到90年代末的33.8%. 3潜在优势与发展劣势 3.1土地资源 根据陕北农业普查数据,全区土地面积为 8.03万km2,占陕西省的39.3%,居陕南与关中之 首.土地利用率80.56%.其中耕地75.4万hm2, 占全省26.4%,人均0.16hm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2倍.耕地主要分布在梁,峁,洼,河谷川道及风 沙滩地区;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地少.本 区的土地大都为黄绵土与风沙土为主,土层深厚, 其黄土质地疏松,易于耕作,颗粒大小适中,含钙 多,保水,透气性能好,是一种理想的土壤改良 剂. 3.2气候资源 陕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少有的作物 优质生态区,可供开发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绿色食品 种类多,该区气候资源丰富.陕北属于温带半干旱 气候,气温东暖夏凉,日照时间长,阳光充分,是 太阳能最为充分的地方之一.据在榆林和延安测 算,太阳能可开发量(日气温?IO~C太阳辐射能) 606. 499.4kJ/m2— 1万Ll/m2,年相当于172kg 207kg标准煤.全区作物生长期年平均243.5d 276.1d,?10c【=的活动积温2800c【=一3800c【=,无霜 期134d一186d.降水量330mil1610mm,作物生长 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4%. 3.3杂粮资源 小杂粮具有抗旱,耐瘠薄,稳产,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营养丰 富,被誉为全营养型作物.其蛋白质,赖氨酸,脂 肪的含量均高于大米,面粉.谷子,糜子含蛋白质 13.0%14.0%,脂肪3.5%4.5%,并含维生素 B,,B2和维生素E,成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 保健食品,市场需求旺盛,小杂粮作为新型食品资 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杂粮在陕北发展历史 悠久,陕北的绿豆,红小豆,马铃薯,荞麦都是享 誉中外的名牌产品,成为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尤 其是绿豆,红小豆,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主要出 口到日本,古巴,意大利,土耳其,南非,巴基斯 坦,伊拉克等,并成为这些国家指定的产品.陕北 的大米,小米也因其含葡萄糖和微量元素而深受喜 爱,用杂粮加工出来的粉条,醋,饮料成为无公害 的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 3.4劳动力资源 陕北2OO2年总人口为527.7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为438.8万人,占陕北总人口的83.15%,有 农村劳动力187.61万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达 146.58万人,占整个劳动力的78.13%,其中剩余 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1/3. 经过50多年的努力,粮食生产有了新的突破,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理条件特殊, 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差,农村贫困面大;?结 构调整失控,耕地面积锐减,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粮食产量萎缩;?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科学种田意 识不强,接受新生事物缓慢,适用技术推广困难; ?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资源消耗,滞缓了经济发 展,制约粮食持续增长;?粮食复种指数低,降雨 量分布不均,农艺技术粗放,品种结构单一;?土 地利用不合理,广种薄收,粮食经营粗放,商品生 产力低下;?种粮效益不高,种粮积极性下降,投 入急剧减少,从劳素质下降;?土壤侵蚀严重,粮 田肥力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 降. 4发展潜力 陕北各县区粮田生产潜力差异悬殊.1999年富 县粮食单产为3859kg/hm2,吴堡县仅为62kg/hm2. 谷子在黄陵县单产为3502kg/hm2,而在吴堡县为 49kg/hm2.根据陕北的不同地貌类型,粮田生产力 与各粮食作物占粮田作物的比例,将全县分为3个 区,即风沙丘陵低产区,黄土丘陵低产偏中区,渭 北台塬中产区(见表3). 第3期彭珂珊等: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221 一 个地区的粮田生产力与产量潜势是评价该地 区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前景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指 标,对指导当前粮食生产,编制粮食发展规划及制 订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根据陕北各县区统计 资料,气象资料和一些试验结果,认为陕北粮田现 实生产力处于低水平阶段,其特征是现实生产力 低,远景潜力大,制约因素多,单产增长慢.从粮 食生产力看,渭北台塬区最高,黄土丘陵区次之, 风沙区较低,而粮田生产力增长速度是风沙区最 高,黄土丘陵区次之,渭北台塬区较低.该区粮食 生产潜势与粮田生产力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台塬区 较高,丘陵区次之,风沙区较低,粮食产量潜势实 现率为0.23,0.55. 一 些研究者计算出旱塬春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 为15371kg/hm2,从当时当地大田生产水平来看, 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高等水平.随着近几年各地耕 广,春玉米超吨已非理论值,在各地已屡见不鲜. 表4中是陕北粮食高产的实例.这些单产一般高出 大田1,3倍,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春玉米的生 育期温度为2600oC.在黄河沿岸温度高.生育期 短,大多数地区产量在1.2kg/hm2,1.5万kg/hm2, 靖边县梁镇附近0.11地高产达16125kg/hm2. 陕北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11%,如增加10%.则产 量可以提高20%,30%.经济效益提高35%以上. 延安市以间作套种为突破口.开发”吨粮田”.优 化内部结构,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探 索出适合不同区域的”吨粮田”规范化栽培模式, 主要模式是高水肥地小麦,玉米两料问套复种吨产 模式,以麦行规格点播玉米为主.由于复种指数的 提高,”吨粮田”单产水平不断快速上升.达标面 积平均单产15585kg/hm2,随着大面积产量水甲的 提高,涌现出一批”吨粮田”村.初步形成了粮经 作改制而开展的”吨粮田”的建设和地膜玉米的推结合,复合配置,立 体发展的新格局. 表4陕北地区1973—2OOO年主要农作物的高产纪录值 5发展途径 5.1提高认识 一 是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花大力气把粮食生 产搞上去,认识到粮食对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二是稳定粮田面积,强化土地资源管理.鼓励使用 权益法有偿转让,以拍卖形式出让”四荒”.推动 粮食规模经营;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粮 .食加工转化和种子种苗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基础, 向产前产后延伸,提倡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抓好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第2l卷 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使农民在粮食增值中受益; 四是合理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信息引导 和技术支持,搞好对外交流;五是强化粮食生长条 件保护,从生产源头确保粮食质量,建立完善的粮 食质量标准法规,严格粮食准人制,加大粮食品质 安全管理力度;六是保护耕地资源,制订用地计 划.控制供地总量,打击破坏土地违法案件;七是 加强山水田林路沙的整治,提高基本农田产出,搞 好退耕还林,改善良田生态环境. 5.2制定政策 陕北作为能源和重化工基地,粮食发展的好与 坏.对陕西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应制定好如 下政策:?产业结构政策.要紧紧围绕粮食生产这 个中心环节,协调好粮食生产内部生产,流通,消 费和分配各部环节,保证粮食种植比例.?保护政 策.保护从事粮食生产者的合法利益,建立市场风 险基金,通过政策鼓励和经济扶持.激励农民从事 粮食生产.?投资政策.改变国家单一投资模式, 向种粮行业倾斜,国家投资应集中在商品粮基地建 设,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深加工这些方面.?价格 政策制订灵活多变的粮价,调整粮价和生产资料 价格的比值,利用陕:lLtJ,杂粮优势,发挥区域优势 的作用.对于农资价格,应有一个限价,让农民能 承受得起.?科技政策.针对陕北科技力量薄弱的 现状,政府应尽快扭转目前出现的”线断,网破, 人散”的状况,组织科教单位,科技人员开展招标 竞赛,承包大面积丰产田或区域粮食生产任务. 5.3改善条件 陕北地区十年九旱,旱重于涝.粮食生产要再 上新台阶,必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根据水资源 的有效供应与消耗及时空分布状况,建立区域水资 源收支平衡与调控模拟系统,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的优化分配模型,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扩大 水浇地面积.?走旱作农业的路子,推广节水技 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基因聚合技 术结合常规方法,建立简便,有效的抗旱节水和水 分高效利用型种质改良与育种技术.在玉米栽培方 面应重点推广合理密植,适墒早播,地膜春玉米技 术,可增产18%,6o%.?进行中低产田改造, 重点开展以田块整理,防护林网,田间灌排设施, 机耕道路为主的标准化农田建设.适度开垦宜农荒 地,建设基本农田,将有限的物质与能量集中投入 条件好的耕地,特别是注意有机绿肥的投入和农田 基本建设,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耕作栽培技术, 高效施肥技术,节水补充浇灌技术等,建设”三保 田”.?积极探索和研究配套技术,应围绕高效节 水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 和储备,抓紧组织农业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引发, 引进,力争在育种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农 业信息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努力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农机节 本增效工程,农业能源环保五大工程.大面积推广 优良品种.当前应以沈单10号,陕单931,陕单 911逐步替换老品种,平均单产可增高30%.同时 推广统测统配,统防统治,精量播种,地膜覆盖, 间作套种,旱作节水,无公害标准栽培八大技术. 5.4增加投入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是粮食持续增产的条 件,陕北旱地高达90%以上,对其进行改造是克 服粮食徘徊的重要出路.?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国 家从2004年加大了对粮食的投入,由暗补改为明 补,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在 以工补农资金,土地管理税,乡镇企业收入,退耕 还林等划出一定比例用在粮食生产上,从集体经济 和公共提留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粮食生 产,农民应有3O,6o个劳动日投入到农田基建. ?增加对肥料的投入,提高土壤肥力.建立以无机 化肥和有机肥结合为主体的配方施肥制度,大力推 广堆肥,厩肥,绿肥的合理利用,并与豆科作物高 效配置,推广高效的生长菌(灵),防止假冒伪劣 产品坑农,实行有机不足无机补,形成陕北的培肥 技术体系.?增加物质技术的投入,使投入科学 化,尽量作到实用,有效.增加农药,农膜,农 具,农用柴油和节水器材的投入,农用物质与农产 品价格相协调. 参考文献: [1]陈国阶.中国山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科技导报, 2004,25(6):55—58. [2]尚爱军,栾爱梅,张雄,等.陕北荒漠化地区农业持续发 展技术体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3): l2l—l23. [3]张勇,曾澜,吴炳方.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农业工程.2004.20(3):192—196. [4]徐军宏,李云毅,王青,等.陕北丘陵区农林草协调发展 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4,(2):52—54. [5]薛志和,薛丽水,姬巧莉.榆林风沙滩地区高产高效优质农 业的发展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1998,(3):9—13. [6]卫龙宝,钱峰燕,毛迎春,等.食品安全:事关你我他[J]. 中国农村经济,2004,20(6):77—8o.
本文档为【【doc】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30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