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举报
开通vip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南通大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第4期 双月刊2007年7月出版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吴凡明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张载以太虚为宇宙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原.诚是太虚的存在性征和根本道德属性,诚因与 宇宙论相结合而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意蕴,成为人伦道德的形上依据.天道之诚下落于现实人生,被赋予了仁 义礼智等人伦道德的内容,至诚是理想的道德境界.诚在张载理学体系中既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也是体用 的合一.诚之用则是本...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南通大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第4期 双月刊2007年7月出版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吴凡明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张载以太虚为宇宙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原.诚是太虚的存在性征和根本道德属性,诚因与 宇宙论相结合而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意蕴,成为人伦道德的形上依据.天道之诚下落于现实人生,被赋予了仁 义礼智等人伦道德的内容,至诚是理想的道德境界.诚在张载理学体系中既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也是体用 的合一.诚之用则是本体世界向人伦日用的实践层面的转化与落实,诚的实践工夫是通过"诚","明"并进及 与礼的紧密结合,内外发明完成对"气质之性"的转化.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建立在天道与人道合一的 基础上,体现了其理论建构由体达用,体用合一及由天及人,天人合一的思维向度. 关键词:张载;太虚;诚;天地之性;气质之性 中图分类号:B8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59(2007)04—0025—05 张载是北宋时期着名的理学家,其创立的关学 是重要的理学学派,学术史上素以濂,洛,关,闽四 大理学学派并称.张载一生苦心力索,为理学思想 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张载有感于儒学自汉 代以后即为治国的权威政治原理,从而失却了其原 有的学术品性和理论魅力,而走上了僵化和衰落. 为了重建儒家的人伦道德学说,张载为学"尊礼贵 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孑L孟 为法".口1386企图以太虚为宇宙本体,确立人伦道德 的形上依据,最终以伦理学为指归,"重建以人的伦 常秩序为本体轴心的孑L孟之道".~1z23而张载所要重 建的孔孟之道是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一 ,诚——太虚的存在性征和根本道德属性 张载的宇宙本体论建构是当代学人关注的重 点.但是,围绕张载的宇宙本体究竟是太虚本体论 抑或是气本体论,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尽 管学术界许多学者根据张载"太虚即气","太虚不 能无气"等论述,认为太虚就是气,从而得出张载 是以气为物质的最高本体.但是,汤勤福先生从文 本出发,就太虚与气的相异之处人手,探讨了太虚 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确证了太虚才是张载宇 宙本体论的思想.[张载说: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 尔.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 气,则无无. 太虚者,气之体.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 故神之应也无穷.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也无数.虽无 穷,其实湛然;虽无数,其实一而已.阴阳之气,散则 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形 聚为物,形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与![5]66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 收稿日期:2007一O5—12 作者简介:吴凡明(1967一),男,安徽合肥人,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5SJD770021) 吴凡明 而不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 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 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张载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构成的,而气又处 于不断的凝聚与发散的状态之中.气之凝聚而形 成为万物,气之发散而返归于太虚.太虚是气之本 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原.太虚虽然无形,但由 于其中蕴涵着气,所以它并非是一种空无的存在, 而是以一种实有的状态存在着.太虚这种实有的 存在本性,在张载看来就是诚. 诚是《中庸》的核心范畴,《中庸》说:"诚者,天 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惟天下至诚,为能尽 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 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之化育;可以 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又说:"自诚 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 矣."由此可见,《中庸》言诚,已经包括天道,人道 以及天人合一之道及其工夫论.但是,究其具体含 义却并不十分明确.张载曾反复研读《中庸》,他 说:"某观《中庸》义二十年,每观每有义,已长得一 格."张载直接继承并发挥了《中庸》的诚说,以 诚为太虚道体的存在性征和根本道德属性.人伦 道德的最高准则,儒家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与功 夫.张载对此几方面的含义均作了全面的阐发. 作为天之道,张载把诚纳入到太虚道体的宇 宙本根论的范畴体系中,视诚为太虚的存在性征 和根本道德属性,太虚之气化育万物,生生不息的 所以然.万物遵循太虚之气的产生,存在,变化的 规律即实有的状态不断的运动变化着.变化之道 就是诚.所以,张载说: 天所以长久不已之道,乃所谓诚. 释氏语实际,乃知道者所谓诚也. 作为宇宙本源的太虚,是一种能够派生万物 的物质实体.那么,为什么太虚能够派生万物而生 生不息?在张载看来就在于诚.何谓诚呢?在《中 庸》里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张载说:"诚则实也,太 虚者天之实也.万物取足于太虚,人亦出于太虚, 太虚者心之实也."【诚是一种客观实在,体现了 太虚的存在性征.而太虚又是在客观实在性的诚 的规定中,获得了伦理的意蕴."诚则实也",即把 诚界定为一个"实"字,诚不是"无",而是"有"."诚 有是物,则有终有始,伪实不有,何终始之有?故日 '不诚无物"'.诚是为有,正体现了太虚本体涵 气为有的存在本性."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 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 之名".由此太虚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永恒的,无 限的天.天自然也是无形之气而于现象中呈现的 存在状态,而气化流变总是体现为一种必然的过 程与法则,这就是所谓的"道".道在张载的思想体 系中,并不是作为宇宙本根范畴,而是气化的过 程,是万物运行所遵循的规律与法则."神,天德; 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太虚 之气化育流行,派生万物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诚, 所以王夫之指出:"诚者,神之实体,气之实用,在 天为道,命于人为性."?张载以太虚为宇宙本 体,诚是太虚之气化育万物,生生不穷的实体,本 性和功能,因而不能不与太虚或天道紧密联系在 一 起,即所谓"在天为道,命于人为性".张载又说: "至诚,天性也."因此,人们对天下客观事物的 认识,必然要落到"实"处,也就是获得对诚的认 知,方能尽物穷理."尽得天下之物方要穷理,穷得 理又须要实到.孟子日:'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 诚,乐莫大焉.'实到其间方能言知,未知者方且言 识而已".Il1]也就是说,诚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之 理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认识事物落不到实处,即达不到诚,就 不能算作知.因为诚是太虚的存在本性,太虚派生 万物之所以然. 张载对于天道之诚的宇宙论探讨,确证了宇 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 是按照规律而展开的生生不息的永恒之道.但 是,张载并未就此止步,"宇宙论在张载以及整 个宋明理学中,都不过是为了开个头".[2]223宇宙 运论呈现给人们的是人类认识能力对于宇宙规 律性的把握,而把握宇宙的规律性是为了满足 人类的目的性.因此,张载在论及天道之诚的同 时,必然要落实于人道,从而使天道之诚与人道 之诚既当然又实然地统一起来,达到天人合一 的理想境界. 二,诚——全德之称与人伦道德的理想境界 张载的诚说因与宇宙论相结合而具有了形而 上学的意蕴,诚不仅是太虚的根本道德属性,而且 也是人伦道德之本源.道德本体的建构为人的生 命活动提供了真理性的基础和合理性的依据,而 基本的德性或德目就成为了人类实现其目的性而 必须遵循的理性法则.也就是说,张载所建构的太 虚道体即"天道之诚",是作为道德的形上本体而 存在的,它只停留于本体层面,最多只是一种理念 王国的抽象,不具有实在性,还不能发展成为一种 伦理精神和生活世界的德性.因此,张载最终是把 本体之诚从超越,信仰的层面转化并落实于现实 的生活层面,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当然之则,从而 完成由万事万物之所以然向人事之所当然即由宇 宙论向伦理学的转向. 援天道而人人道是张载诚说理论的逻辑发展 的必然归宿.因此,张载的人道之诚首先就体现在 诚就是仁义礼智等先天的人伦道德,即所谓"天德 良知".张载说:"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闻见小 知而已."[712o所谓"天德良知",依据王夫之的诠释: "仁义,天德也,性中固有之而自知之,无不善之谓 良."[101l加仁义礼智等人伦道德乃先天赋予人的固 有德性,尽管天德来自天,实则内在于人.因为在 张载看来,"至诚,天性也",诚就是"天地之性",它 与天俱来,纯善无恶."天之授于人则为命(亦可谓 性),人受于天则为性(亦可谓命)".所以,人道之 诚源自天道之诚,而转化为人性(此为天地之性), "仁义礼智,人之道也(亦可谓性)".[s!r'324由此可见, 天之诚根源于天之诚,天之诚落实于人则为人性, 即人之道.张载称仁义礼智为人之道,即天地之性, 也就是说人性的本质就是封建道德.不言而喻,诚 由天道而落实于人就是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至 诚,天性也;不息,天命也.人能至诚则性尽而神可 穷矣,不息则命行而化可知矣".[51P63"天道即性也, 故思知人者不可不知天,能知天斯能知人矣".[181234 张载把性与天道说成一物,认为尽性而天矣,性与 天道是完全合而为一的."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 也即是说人的本性是完全符合封建道德原则的,违 背仁义道德就不能立人之性,因而,仁义道德就成 为判断人的本性的唯一标准,也是其判断善恶的唯 一 标准.张载又说:"天所以长久不已之道,乃所谓 诚.仁人孝子所以事天诚身,不过不已于仁孝而 已.故君子诚之为贵."[712显然,张载所说的"君子 之诚"乃是包括仁孝等在内的一切人伦道德,因 此,诚可以说是人伦道德之总汇. 既然诚是人伦道德之总汇,可以说是全德之 称,社会上的一切美德都包括在"诚"之中.因此, 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诚又是张载的道德理想.作为人伦道德的理想境 界,张载首先把诚视为行为的最高准则和人生的 最终目的.这就是至诚,即诚所达致的极致."至 诚"概念在《中庸》里多次提及,如"唯天下至诚为 能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 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 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 可以与天地参矣".但是,对于何者可以达致至诚, 如何达致至诚,《中庸》并未明言,张载却做了明确 的阐述.他说:"圣者,至诚得天之谓."[419张载一生 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人伦之至 也".[12】圣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达到至诚,而且也 只有圣人才能达到至诚的境界.因此,"君子之道, 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未至于圣,皆行而未成之地 尔".[16127所谓"行而未成之地",实际就是没有达致 "至诚"境地.因此,圣人行事无非一个"实"字,即 身体力行落实到"诚"."人生固有天道,人之事在 行,不行则无诚,不诚则无物,故须行实事.惟圣人 践形为实之至".【诚作为宇宙本体的完全体现, 自然也是人的最高存在.从道德理想的层面来看, 作为人伦道德之总汇,诚虽不离现实人生,但毕竟 高于现实.因此,诚又表现为坚强的道德信仰与坚 定的道德意志."天所以长久不已之道,乃所谓 诚".[712'天地之道无非以至虚为实,人须于虚中求 出实.圣人虚之至,故择善自精.心之不能虚,由有 物榛碍,金铁有时而腐,山岳有时而摧,凡有形之 物即易坏,惟太虚无动摇,故为至虚".[81.挎'《乾》九 三修辞立诚,非继日待旦如周公,不足以终其业." 【13诚就是实心实意,持之有恒,毫不动摇.重视伦 理精神在道德选择与道德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积极 意义,是张载诚说的深刻内涵.道德作为社会的一 种非权力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尽管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但是只 是一种最弱的强制性,换言之,道德行为是以伦理 主体的自觉性为基础的.尽管道德选择,道德目标 的实现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但是,必须充分发挥主 体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自觉性与能动性实则表现 为道德信仰,道德意志的功能的发挥. 三,诚——变化气质的修养工夫 在《中庸》中,诚既是天道,又是人道的体现, 是一个体用合一的伦理范畴.『l41而在张载的伦理 思想体系中,诚仍然是体用合一的范畴,诚不仅作 27 吴凡明 为人伦道德的形上本体而存在,同时又是人伦道 德之总汇和理想的道德境界,而且更是一种道德 修养的工夫.如果说本体之诚即天道之诚下落于 人道,体现了人性之中的"天地之性",那么,诚之 用则成为本体世界向人伦日用的实践层面的转化 与落实,体现了诚的实践工夫对于"气质之性"的 转化. 张载的人性认同,既不是性善论者,又不是性 恶论者.在宋儒中张载有创见地首次提出"天地之 性"与"气质之性"的学说,以阐明人性善恶的本 源,对其后理学家的人性论产生了极大影响.张载 把人性本质规定为天地之性,它是纯善无恶的.因 为人性来源于天性或天命."天性在人,正犹水性 之在冰,凝释虽异,为物一也.受光有大小,昏明, 其照纳不二也";"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我之得 私也";"天授于人则为命(自注:亦可为性),人受于 天则为性(自注:亦可谓命)".这里所说的"天 性","万物一源"之性,都是指太虚之气的本性.人 也是太虚之气凝聚而成,故而它们是人性的来源, 张载称之为天地之性.人道之诚即仁义礼智等封 建道德均体现了天地之性.与天地之性相对而言 的气质之性,由于是太虚之气聚成形后而形成的 具体人性,"气质犹人言性气,气有刚柔,缓速,清 浊之气,质,才也.气质是一物,若草木之生亦可言 气质".[15128因此,当游气纷扰,阴阳纲蕴交感,原来 纯粹至善的性就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气之偏即气 质之性.张载认为人的气质之性具有攻取的本性, 产生对外物的欲求,因而具有善恶两种属性.因 此,完成气质之性向天地之性的复归,则需要变化 气质.诚是改变气质之性而恢复天地之性的实践 工夫. 《中庸》说:"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 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 诚为能化."这段话虽然提到了诚能"变",能"化", 但并未指出诚所"变",所"化"的对象是性,更没有 阐明"变","化"的对象是气质之性.张载对"致曲 有诚"句诠释到:"致曲不贰,则德有定体;体象诚 定,则文节着见;一曲致文,则余善兼照;明能兼 照,则必将徙义;诚能徙义,则德自通便;能通其 变,则圆神无滞."【《中庸》所谓曲者,"乃局部之 善而言.任何人皆有局部之善".[.这与"气质之 性"相合,因为张载所谓"气质之性"亦是人性中之 28 部分之善,由诚所变化的正是人的气质之性. 欲变化气质而返归天地之性,达到至诚的理 想境界,需要存诚的工夫,这就是《中庸》提出的 "自诚明"和"自明诚".二者的区别何在?张载诠释 道:"须知自诚明与自明诚者有异.自诚明者,先尽 性以至于穷理也,谓先自其性理会来,以至穷理; 自明诚者,先穷理以至于尽性也,谓先从学问理 会,以推达于天性也."[1113'自诚明"就是从人的本 性上下工夫,"诚,成也.诚为能成性也,如仁人孝 子所以成其身".『l8Il诚本身就是天道变化的根本, 所谓"天所以长久不已之道,乃所谓诚".它可以通 过人性的自我呈现,当然这种呈现是天地之性的 要求.于是,"自诚明"的工夫就是保存人的天地之 性,体现天地之性的纯善本性,从而理会人伦道德 之理.而"自明诚"则是由人心处人手,从学问上下 工夫.张载反复强调"学"在变化气质方面的重要 性.他说: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不尔皆为人之弊, 卒无所发明,不得见圣人之奥.故学者先须变化气 质,变化气质与虚心相表里.[61274 人之气质关恶与贵贱夭寿之理,皆是所受定 分.如气质恶者学即能移,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 不得为贤者,盖为不知学.[191266 在张载看来,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之性 而恢复天地之性.关于为学的内容,张载也明确地 说不论天资美恶,亦不专在勤苦,但观其趣向着心 处如何."学者以尧舜之事须刻日月要得之,犹恐不 至,有何丑而不为!此始学之良术也".[2op86"《论》 《孟》二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于学者大足,只是须涵泳".[61"zr2显然,为学 内容是尧舜之事,是从《论语》《孟子》等儒学经典中 寻求出人生义理. 因此,对于儒者来说若能在"诚""明"上,就可 以由致学而成圣,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诚之境. "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 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 不过者也".[5165 无论是"自诚明"在人的本性上的工夫,还是 "自明诚"在人的心知上的工夫,尽管更多是讲求养 心的工夫,强调对人的心性的改造.儒家的实践工 夫实则包含养心与修身的一体互动.因此,张载在 论及以诚作为修养心性的内在工夫的同时,把诚与 礼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主张道德理想的实现还需从 制约人的身体动作的"礼"人手,下一番由外而内的 工夫,进行身体的培养,礼仪的训练.他说: 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诚 意与行礼无有先后,须兼修之.诚则诚有是心,有 尊敬之者则当有所尊敬之心,有养爱之者,则-3有 抚字之意,此心苟息,则礼不备,文不当,故成就其 身者须在礼,而成就礼则须至诚也.[19~56 所谓诚则是对礼的一种恭顺之心,是行礼所 赖以成就的内驱力.因此,有了诚作为道德情感与 道德信念作为动力,道德行为便能持久.反之,没 有诚心,则礼不能得以行.即使勉强去行礼,也只 能是"礼不备,文不当".因此,只有不断地去行,以 礼规范自己的行为,义理才能不断地纯熟,从而使 道德认识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人 之事在行,不行则不诚,不诚则无物,故须行事,惟 圣人践形为实之至".【所谓行之深则信之笃,信 之愈笃则行之愈深. 因此,张载认为礼的外在规范与诚的内在要 求应该相互发明,"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 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 也".[19p70张载明确提出了修持的过程包含两个方 面:一为内在的涵养(诚心),一为外在的省察(得 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长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 参考文献: [1][元]脱脱.宋史张载传//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汤勤福.太虚非气:张载太虚与气关系新说[J].南开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4]张载.正蒙?太和//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5]张载,正蒙?乾称//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6]张载,经学理窟?义理//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7]张载.正蒙?诚明//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8]张载.语录中//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9]张载.正蒙?神化,,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0]王夫之.张子正蒙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1]张载.语录下//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2]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5. [13]张载,正蒙?大易//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4]吴凡明,等.中庸诚说探析[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 版).2004(4). [15]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上//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 局,1978. [16]张载.正蒙?中]El/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7]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三联书店,2001. [18]张载.横渠易说//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9]张载.经学理窟?气质l,/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20]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 局,1978. 责任编辑邓乐群 OnZhangZaiSEthnicsofAbsoluteSincerity WUFan—ming (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Law,JinggangshanUniversity,Jian343009,China) Abstract:ZhangZaiconsideredthattheemptinesswastheuniversalontologyandtheultimate selfofeverythingin theuniverse.Sinceritywasconsideredtheexistenceandbasicmoralattributesoftheemptines sandbecameamoral groundinhumanethnicsafteritgotthemetaphysicalmeaning— itscombinationwiththetheoryoftheuniverse.Sincerity, believedtobeoriginatedfromHeavenandthendegradedinreallife,wasentrustedwithsuchet hicmoralityannotationsas benevolence,righteousness,courtesyandwisdOmandcompletesinceritywastheideallevelofmorality.InZhangSethnics system,sinceritywastheunityofHeavenandhumanbeingsaswellasthecombinationofthebodyandthepractice.The actualuseofsinceritywasthetransformationandfulfillmentfromtheuniversalontologytotheearthlyhumanworld;the practiceofsinceritywasthroughtheactualimplementationofsincerityandunderstandingaswellasthecloseintegration withcourtesy,whichcanbeseenasakindoftemperamentconversionthroughtheinternalandexternalinventions. Zhang'sethnicsofabsolutesinceritywasbasedontheunityofHeavenandhumanbeings,whichmanifeststheconstruction ofthisethnicsinmanydimensions:fromthebodytothepracticeandthenthecombinationofthebodyandthepractice aswellasfromHeaventohumanbeingsandthenthecombinationofboth. Keywords:ZhangZai;emptiness;sincerity;thenaturefromHeavenandearth;thenatureoftemperament 29
本文档为【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2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