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

举报
开通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考语文文言文 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 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过秦论》 一、通假字 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5、百有余年(通“又”) 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7、孝公既没(通“殁”)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9、威振四海(通“震”)二、古今异义(古/今)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 今:泛指河...

高考语文文言文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语文文言文 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 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过秦论》 一、通假字 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5、百有余年(通“又”) 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7、孝公既没(通“殁”)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9、威振四海(通“震”)二、古今异义(古/今)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3、山东豪俊并起 ( 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4、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 5、九国之师 (古:军队 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序八州而朝同列 (招致) 2、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当王) 5、将数百之众 (率领) (二)名词作状语 1、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2、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在国内、向南 )3、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三)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四)动词作状语 争割地而赂秦 (争着 ) (五)动词的使动用法 1、约从离衡 (使„„离散 ) 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 3、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 4、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使„灭亡 )6、流血漂橹(使„漂起) (六)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七)形容词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 2、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八)形容词的使动 1、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削弱) 2、以愚黔首(使„„愚蠢) 3、废先王之道(使„„作废)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威振(于)四海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6、委命(于)下吏 (二)状语后置句 1、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 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 育网 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 五、一词多义(补充) 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 北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 致 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 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因力乘便(介词,趁着)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 因 因遗策(动词,沿袭)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 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 因遗策(名词,策略) 延 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弱 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举 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 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 爱 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兵 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chéng)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 乘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shèng) 向 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 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chéng) 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转折连词,却)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之 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 (修饰连词,地) 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 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结果连词,因而)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18课、《鸿门宴》 一、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 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成语典故 1、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 育网 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 5、亡去不义(古:离开;今:往,前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五、一词多义(补充) 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 沛公军霸上(驻扎) 幸 故幸来告良(幸亏) 军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 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军营) 卮酒安足辞(推辞) 吾属今为之虏矣(将要) 辞 未辞也(告辞、告别) 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如果)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是古非今(现在) 玉斗一双(酒器)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捧着) 斗 外连蘅而斗诸侯(使„斗) 奉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进献)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项伯东向坐(坐着) 吾属今为之虏矣(类、们) 坐 置之坐上(座位) 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停车坐爱风林晚(因为) 司命之所属也(掌管) 坐而待毙(坐守) 衡少善属文(撰写) 杀人如不能举(如同、好比) 沛公不胜杯杓(经得起) 如 沛公起如厕(去、前往) 胜 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固不如也(本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故谴将守关者(特意) 胜友如云(有才智、高明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使子婴为相(担任、当) 故 故幸来告良(所以) 皆且为所虏(被) 两狼并驱如故(原来) 何辞为(呢)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珍宝尽有之(代词,刘邦) 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军中无以为乐(做、干) 之 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且为之奈何(对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结构助词,无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出谋) 六、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 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 育网 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 (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 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另说意动)(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四) 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五) 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六) 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 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 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2、客何为者,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 2、今日之事何如, 3、客何为者, 4、沛公安在, 5、大王来何操, 6、何辞为, (2)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3)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 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因击沛公于坐 5、长于臣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2、若入前为(之)寿 3、为(之)击破沛公军 4、急击(之)勿失(时机) 5、则与(之)斗卮酒 6、则与(之) 一生彘肩 7、竖子不足与(之)谋 8、具告(之)以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 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公军(于)霸上 14、沛公居(于)山东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 育网 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 15、置之(于)坐上 16、置之(于)地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18、卫士仆(于)地 19、沛公欲王(于)关中 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若属今为之虏矣 (五)固定句 1、 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21课、《师说》 一、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二、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5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 一词多义 (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道 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 育网 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22课、《阿房宫赋》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放火)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借鉴) 5、廊腰缦回(名词?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 像缦带一样) 6、蜂房水窝(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窝) 7、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霁”“虹”,名词作动词) 8、歌台暖响(动词?名词 歌声) 9、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用辇车)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着名词,精品。) 1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是名词用着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着动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 育网
本文档为【高考语文文言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6-17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