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

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

举报
开通vip

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方案防治对象是指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野兔,即兔形目兔科内除国家明令需重点保护外的所有种类。 一、兔情监测 为切实做好野兔防治工作,各兔害发生区在造林前后(特别是造林前)要对兔害发生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为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一)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林木被害程度(含被害株率、死亡株率)及害兔的种群密度等技术指标。新造林地要在造林前进行害兔的种群密度调查;中幼龄林和其他易遭受兔害的林分,要进行害兔种群密度和林木被害程度调查。 (二)监测范围 各地要根据...

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
林业兔害防治技术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7509315218_2(试行) 方案防治对象是指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野兔,即兔形目兔科内除国家明令需重点保护外的所有种类。 一、兔情监测 为切实做好野兔防治工作,各兔害发生区在造林前后(特别是造林前)要对兔害发生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为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一)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林木被害程度(含被害株率、死亡株率)及害兔的种群密度等技术指标。新造林地要在造林前进行害兔的种群密度调查;中幼龄林和其他易遭受兔害的林分,要进行害兔种群密度和林木被害程度调查。 (二)监测范围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的新造林地、中幼龄林及其他易遭受野兔危害的林分面积,并进行登记、编号,划定调查人员责任区,建立应施调查地的林分档案。 (三)监测方法 1、林木被害情况调查 以乡镇(林场)为单位,对应施调查的林地进行林木被害程度调查。调查时,先进行线路踏查,然后再设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地实施样株调查。调查选在初春融雪后(已露出被害状)、无其他(非林木)自然绿色植物时期或其他适宜时间进行。 线路踏查  根据调查地块的形状选择一条最长的对角线(较大地块也可多选择几条踏查线路),沿对角线随机选取1000株样树,统计林木的被害株数。 标准地调查  在线路踏查基础上,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被害株率超过3%的小班地块,每百公顷随机建立3~5处标准地,每块标准地的面积为1公顷。在标准地内沿对角线随机选取100株样树进行被害株数和死亡株数调查,调查结果填入表1。 表1    林木被害程度标准地调查纪录表 地 点 林 地 面 积 调查地 代表面积 标准地 序 号 样 树 株 数 被 害 株 数 死 亡 株 数                                                                       合 计                           汇总人:                          日期: 2、种群密度调查 种群密度调查采取目测法(样带法)或丝套法进行,调查时间选在深秋(落雪之后)进行,调查结果填入表2。 目测法  在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植被类型的林地内设固定或临时性样带,宽度根据调查人在林地内的透视度而定,一般为20~30米宽,样带数量按林地面积的5~10%确定,样线间距1000~2000米。调查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沿样带中部按2~3公里/小时的步行速度匀速行走1公里,目视样带内所发现的野兔数量(有经验地区也可依靠目视样带内所发现新鲜粪便数量推算野兔数量)。已降雪地区可观察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降雪后发现的新鲜野兔足迹链数,1条足迹链代表1只野兔。 丝套法  在所设样带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100公顷,以野兔跑道为主,按Z字形或棋盘式人工安放丝套100个,平均每公顷安放1个丝套,24小时后进行检查,48小时后将丝套全部收回(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收套时间延长至72小时)。 表2    目测(丝套)调查结果纪录表 汇总单位:                 野兔种类:                   单位:公顷、只 调查地点 林地面积 植被 林龄 样带数 野兔数量(只/公顷) 备注                                                                                                   汇总人:                          日期: 二、防治指导思想及类型划分 (一)指导思想 兔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指导方针,在营造林各个阶段采取多种预防性治理措施,重点预防区及中度以上发生区组织专业队进行人工捕杀,其他区域以驱避为主,禁止使用各种药剂进行毒饵诱杀;要通过生态、生物、物理等措施的综合运用,达到“有兔不成灾”目标。 (二)发生程度划分 按照林木受害程度,野兔危害可划分为3个级别:即轻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和重度发生区(见表3)。 表3    野兔危害程度划分表   轻 中 重 针叶林 阔叶林 针叶林 阔叶林 针叶林 阔叶林 被害株率% ?10 ?15 10~20 15~30 ?20 ?30 死亡株率% ?5 5~10 ?10               (三)防治对策 为便于防治工作的开展,野兔危害地区可按照野兔种群密度或林木受害程度划分为3种防治类型:即重点预防区、一般治理区和重点治理区。 1、重点预防区:新规划造林地内野兔种群密度每百公顷大于50只的区域。 防治对策:采取人工物理杀灭方法,迅速降低野兔种群密度;同时,在造林时实施包括生态控制、保护驱避和化学防治在内的各种预防性技术措施。 2、一般治理区:野兔危害中度发生区或种群密度每百公顷达到25~50只的区域。 防治对策:主要采取保护驱避、生物防治、种植替代植物以及物理杀灭等技术措施。 3、重点治理区:野兔危害重度发生区或种群密度每百公顷大于50只的区域。 防治对策:采取人工物理杀灭方法,迅速降低野兔种群密度;同时,实施包括生态控制、保护驱避和化学防治在内的各种综合性防治技术措施。 (四)防治时间 野兔的防治以深秋至初春无其他(非林木)自然绿色植物的时期为主。为保证防治效果,应对较大面积或一独立区域进行全面治理。 三、防治技术措施 (一)生态控制 1、改进造林整地方式。工程整地改变土壤结构,破坏了原有地被植物,使得野兔的取食目标更加明确,对林木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大。在有野兔危害的地区将全面整地改为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同时,可采取挖30~50厘米深的鱼鳞坑方式进行预防,野兔一般在视野开阔处活动,不下坑危害。 2、优化林分和树种结构。造林设计要营造针阔乔灌混交林,并因地制宜、立足发展乡土树种,这是预防兔害的有效途径;同时,要适当加植野兔厌食树种,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合理密植,使其早日郁闭成林。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择苗龄较大或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苗木造林。 3、种植替代性植物。对因食物短缺而引起的林地兔害,可以采取食物替代的方式转移野兔对树木的危害。例如,在种植冬小麦等农作物地区,可在林地条播5~10%的农作物(如苜蓿等);在较寒冷地区,可种植耐寒牧草或草坪草。通过有选择地种植野兔喜食植物,为其过冬提供应急食品,可以有效地预防野兔对林木的危害,保护目的树种。 (二)生物防治 林区野兔天敌很多,包括猛禽(鹰、隼、雕)、猫科(狸、豹猫)及犬科(狐狸)等动物,应采用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即通过森林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作用,控制野兔数量。 1、禁猎天敌,加大监护力度。严禁乱捕滥杀野兔天敌,充分发挥和调动其防治作用。通过禁猎保护,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野兔密度,以达到长期、有效控制森林兔害的目的。 2、招引天敌,增加种群数量。在造林整地时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保留天敌栖息地,并积极进行天敌的人工招引;灌木林或荒漠林区可垒砌土堆、石头堆或制作水泥架,森林区可放置栖息架、招引杆或在林缘及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为天敌停落提供条件。招引时,如定期挂放家禽畜的内脏等作为诱饵,效果更好。 3、繁殖驯化,释放食兔天敌。人工饲养繁殖鹰、狐狸、猎兔狗等动物,并进行捕食和野化训练,必要时在有野兔危害的地区进行捕猎;也可迁移野兔天敌以控制其种群密度。 (三)保护驱避 1、培土埋苗。在越冬前,对1~2年生新植侧柏和刺槐苗等可采取高培土保护措施,即通过封土将苗木全部压埋,待来年春季转暖、草返青后再扒出,可有效避免野兔啃咬及冬季苗木风干。 2、捆绑保护物。在树干基部50厘米以下捆绑芦苇、塑料布、金属网等类保护物,或用带刺植物覆盖树体,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3、套置防护套。在树苗或树干上套置柳条筐、笼或塑料套管等类防护套具,可有效避免野兔对树干的啃食。防护套具有“防兔、遮阴、防风”等优点。 4、涂放驱避物。在造林时或越冬前用动物血及骨胶溶剂、辣椒蜡溶剂、鸡蛋混合物、羊油与煤油及机油混合物、浓石灰水等进行树干及主茎涂刷,或在苗木附近放置动物尸骨和肉血等物,可起到很好的驱避作用。 (四)物理杀灭 1、套捕(杀)。套捕方法主要是利用野兔活动时走固定路线,且常以沟壑、侵蚀沟为道路的习性进行捕杀,常用工具包括铁丝环套及拉网等,其中,拉网套捕方法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捕捉野兔,适用于开阔平坦的地区。 2、诱捕(杀)。即利用诱饵引诱野兔入笼的方法。饵料应选用野兔喜食的新鲜材料,如新鲜绿色植物、胡萝卜、水果等。诱捕器可采用陷阱式或翻板式,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并应放置在野兔经常出没的地方。 3、猎捕(杀)。当野兔种群数量较大时,通过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公安部门,向公安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以乡镇或县为单位组建临时猎兔队,在冬季使用猎枪进行限时、限地、限量地猎杀。使用猎枪时,要有专人负责枪支的发放与保存,签订枪支责任状,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4、高压电网捕(杀)。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意,亦可利用智能高压直流电网捕杀野兔。该电网由高压发生器、猎杀电网、警示电网、警示灯管和触发保护等装置组成,设置成封闭或开放式,内置野兔爱吃的新鲜食料、盐水等做诱饵。电网要安放各种警示标志,捕打人员沿途看管,及时巡视,严防人畜触电及火灾事故发生。 (五)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依据仿生原理,使用既不杀伤非靶动物、又能控制有害动物数量的制剂,以压缩有害动物种群密度,降低有害动物暴发增长的幅度,并保护生态环境,维持有害动物与天敌之间数量平衡。目前,不育剂是主要的化学防治药剂。 不育剂的使用时间因其类型差异而略有不同,抑制精子、卵子排放的不育剂,要在野兔繁殖活动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投放;作用于胚胎的不育剂,一般在野兔怀孕期间使用。 四、防治效果检查 对野兔进行防治后要按防治作业设计进行质量检查,其中,乡镇(林场)的防治地块要全面检查;县(市、区)级的防治地块要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小于10%。 (一)检查方法 1、抽样标准。每个县区抽查2~3个乡镇(林场),每个乡镇(林场)检查3~5个林班,总抽样小班约占发生小班5%左右;每种防治措施抽样不少于2个小班。 2、样地面积。效果检查重点在防治示范区进行,并按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林型选择标准地,其中,防治面积在100公顷以下的地块,选3块标准地;100~500公顷之间的,选6块标准地;500公顷以上的,选9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的面积应不得小于1公顷,而且防治前、后的调查标准地必须是同一地块。 3、现场调查。防治效果的现场调查包括林木被害程度和野兔种群密度两种方法,其中,林木被害程度调查采取先进行线路踏查后设标准地的方式,野兔种群密度调查采取目测法(样带法)或丝套法的方式。调查方法和时间同前所述。 (二)效果评估 野兔密度指标的防治合格标准:野兔密度降低50%以上或野兔密度降低到危害临界指标以下(参考标准:0.5只/公顷)。 林木被害株率指标的防治合格标准:新增林木被害株率在10%以下。 营造林技术措施的防治效果指标以林木被害株率为主,调查在实施措施后的第二年春季末进行,设标准地进行林木被害株率调查。 防治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要重新组织防治。 林业鼠害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 一、防治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林业鼠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林分抚育管理,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林业鼠害持续严重发生的势头。 (二)防治原则 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林业鼠害防治预警机制,将鼠害防治工作贯穿于营林生产全过程; 二要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鼠种、不同危害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三要坚持无公害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对环境安全的化学防治措施。 二、危害类型及发生等级划分 (一)危害类型 根据林业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地上危害类和地下危害类。 1、地上危害类 该类害鼠生活在地上或地下而危害只在地上,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啃食树干及幼树的嫩枝、嫩叶和南方的竹笋,盗食林木种实。该类害鼠种类较多,主要有鼠平 鼠、姬鼠、田鼠、绒鼠、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柽柳沙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鼠兔等。危害树种较多,主要有樟子松、落叶松、红松、油松、云杉、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杨树、梭梭、胡杨、红柳、沙棘、柠条、沙拐枣等。 2、地下危害类 该类害鼠主要是指鼢鼠,生活、危害皆在地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以及西部地区,危害木本植物的根系,导致苗木死亡。该类害鼠主要有中华鼢鼠、甘肃鼢鼠、高原鼢鼠、东北鼢鼠等。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苹果、杏、桃、沙枣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林树种。 (二)危害等级 在害鼠发生区域内,根据百夹日捕鼠率及林木受害情况,一般划分为3个级别,即轻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和重度发生区。见表1和表2。 表1   用害鼠捕获率划分林业鼠害发生程度表           单位:% 鼠 类 捕 鼠 率 轻 中 重 地下类 鼢 鼠   <5 5~15 >15 地上类 鼠平鼠、姬鼠和绒鼠 春季 秋季 <1 <5 1~1.4 5~15 >1.4 >15 田 鼠 春季 秋季 <3 <5 3~5 5~15 >5 >15             表2   用林木受害率划分林业鼠害的发生程度      单位:% 鼠 类 被害株率 死亡株率 轻 中 重 轻 中 重 地下类 鼢 鼠 <10 10~20 >20 <4 4~10 >10 地上类 沙 鼠 <30 30~60 >60       其他鼠类 <10 10~20 >20 <4 4~10 >10                 三、鼠情调查与监测 (一)重点调查与监测区域的确定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新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中幼龄林及其他易遭受鼠害的林分作为重点调查监测区域,划定调查人员责任区,建立固定监测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与监测,并建立调查与监测档案。 (二)调查时间 根据林业害鼠的活动习性,调查时间以春季和秋季为最佳时期。 (三)林木被害率调查 以乡镇(林场)为单位,对所有应施调查的林地进行调查。调查时,采用先线路踏查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线路踏查 在春季积雪融化时(已露出被害状)或其他时间,选择一条最长的对角线,进行线路踏查,随机选取100株树,调查林木的被害株率。 2、标准地调查 在线路踏查基础上,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被害株率超过3%(沙鼠类达到10%)的地块20~30处(沙鼠类为5~10处)为标准地,进行详细的林木被害株率调查。标准地的面积应不小于1公顷。 (四)鼠口密度调查 1、地下类 对于地下类害鼠,一般采取土丘系数法和切洞堵洞法调查鼠密度,具体参见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害鼠(鼠兔)监测预报办法(试行)》(造防函[2002]13号)的有关规定。 2、地上类 (1)鼠平 鼠、田鼠、姬鼠和绒鼠:一般采用中号铁制鼠夹,以百夹日调查法进行鼠密度调查。调查时,在每块标准地内将100个鼠夹按夹距5米、行距20米的平行线,或按Z字形、棋盘式等形式顺势布设;间隔24小时后进行检查,并将空夹替换已捕获鼠的鼠夹;48小时后将捕鼠夹全部收回(有条件的地方,可将调查时间延长至72小时再检查一次),计算捕鼠率。 (2)沙鼠类:在标准地内堵洞后,在洞口附近布设鼠夹,以新鲜胡萝卜为饵料,共设置100个中号鼠夹。统计堵洞数、有效洞数、百夹日捕鼠数,计算捕获率。 四、防治对策 根据调查与监测的结果,按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将发生区划分为轻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重度发生区3个级别,对不同的发生区实行分类施策和分区治理。 (一)轻度发生区 轻度发生区应以预防工作为主,要重视天敌对害鼠的控制作用,通过各种营林措施创造有利于鼠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存条件,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可采取封山育林、禁猎、禁捕等措施,保护鼠类的天敌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二)中度发生区 中度发生区应积极组织开展防治工作,通过人工、生物、生态防治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应注意加大生物防治比例,尽可能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植树整地时,可采取挖掘防鼠沟进行物理阻隔;造林时,通过深坑深栽、营造混交林破坏害鼠生境;在鼠害发生地,可采用地箭等物理器械或设置“诱捕阱”进行人工机械捕杀,也可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拒避剂、鼠类不育剂等进行防治。 (三)重度发生区 重度发生区应以压低鼠口密度为主,可采用化学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的综合措施,全面开展无公害防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对地下类害鼠可采用溴敌隆(注意保护非靶动物)、多效抗旱驱鼠剂以及地箭等进行防治;对地上鼠类可采用溴敌隆、不育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五、防治技术措施 (一)预防措施 1、造林设计 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同时,加植害鼠厌食树种(西北地区可加植沙棘、柠条等;东北在姬鼠、鼠平 鼠等占优势的地区多营造落叶松,在东方田鼠和东北鼢鼠等占优势的地区多营造樟子松)。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有条件地方,也可先栽灌木,后种乔木。造林设计中要制定林业鼠害防治预案。 2、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 造林前整地时不要将灌木连根清除,原有灌木根系一旦破坏,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以破坏鼢鼠的洞道。 3、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处理。 林木保护剂防治是对造林苗木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该项措施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子等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目前常用的有多效抗旱驱鼠剂、P-1拒避剂等。 4、林地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上类害鼠,在抚育伐时要搞好林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间和食物储备。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郁闭成林。 在害鼠数量较高的年份,可在林内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如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二)物理防治 对于地下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对于地上鼠可设置鼠类“诱捕阱”、鼠类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也可用粗沙(10~30%)和乳漆混合后涂刷基部,或用其他物质形成驱避剂防护层,阻挡害鼠直接接触树木而防止啃咬。 其中,塑料套管防护法是用硬质塑料管(或其他现成材料,如去掉底部和近口较细部位的矿泉水瓶)套住树的基部,正规套管用塑料压模制成,可分为两瓣,管的粗细以与树干保持3~5厘米的空隙为宜。塑料布套筒防护法是用塑料布卷成筒,围在树的基部(筒内也可填充树叶、土等),应用时,要使塑料筒的基部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三)生物防治 1、生殖不育技术防治 应用鼠类不育剂防治是通过药剂投饵来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使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鼠口密度状态,以降低危害程度。鼠类不育剂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2、天敌保护与利用 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鸢、隼、雕,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黄鼬、青鼬、银鼬、艾虎、狐狸、豹猫等。对害鼠天敌要加大保护力度,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人工饲养害鼠的天敌并投放到林地,人为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达到长期有效压制害鼠种群密度的目的。 (四)化学药物灭鼠 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并以小包装(5~10克/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包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投饵灭鼠。常用灭鼠药剂及使用方法附后。 “毒饵保护器”(亦称“毒饵站”)是指允许害鼠自由进入并取食,而其他非靶动物不能进入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应用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饵点少,省药、省工,易操作;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天敌;三是保护毒饵不变质,可常年投饵,适用于所有地上鼠防治。“毒饵保护器”可用塑料瓶或竹筒加工而成,只要能使鼠类自由进入即可;使用时将配制好的毒饵直接或用小纸袋封装后,放入毒饵保护器内,并使其开口尽量向下倾斜。一般每亩地使用毒饵保护器1个,每个毒饵保护器放置毒饵150克左右,并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各地根据鼠情适当增减毒饵保护器数量,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
本文档为【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3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5-07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