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8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第8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举报
开通vip

第8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nullnull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与经济发展周期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 第二节 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三节 长波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下一页null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使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第8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nullnull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与经济发展周期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 第二节 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三节 长波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下一页null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使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因而生产和市场之间形成对抗性的矛盾,这种对抗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从一次危机开始,中间经过萧条、复苏、高涨各个阶段又进入下一次危机,如此循环往复。 上一页下一页null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根本的特征是生产过剩,要判断一次危机是不是周期性经济危机,必须同时考察生产过剩、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状况以及固定资本投资变动等因素,其中生产下降(尤其是工业生产的下降)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上一页下一页null 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进程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又有其特殊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各国政府为干预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完全一致,所以各国危机成熟的程度和危机发生的早晚就不完全相同; 另一方面,由于战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空前扩大,各国之间在生产、交换、金融等各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就又使各国经济周期进程不能不仍然保持一致性,危机爆发的时间比较接近,出现所谓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null 二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就是同期性与非同期性交错发展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过4次世界性周期经济危机,分别是: 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 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以及二十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经济危机。 上一页下一页null一、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null二、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金融危机日益加深,通货膨胀继续恶化,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瓦解,以石油生产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掠夺的斗争空前高深的形势下发生的。因此,这次危机波及的范围广、程度深、时间长,对各国经济的打击格外沉重,是战后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第一,工业生产普遍大幅度下降。 第二,各国工商企业大量倒闭, 失业队伍急剧扩大。 第三,固定资本投资普遍下降。 第四,股票价格猛烈下跌。 第五,各国物价猛涨,国际贸易恶化,货币金融危机加深。很多国家由于国际市场萎缩而出口贸易额大大下降。上一页下一页null 二、1974——1975年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null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日益严重的经济“滞胀”的背景下发生的。各国国内需求长期不振,国际市场相对缩小,生产与市场的矛盾趋于尖锐化,再加上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长期推行高利率的紧缩政策,以及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终于使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在1979年4月首先从美国爆发的,紧接着欧洲共同体各国,如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等也于1979、1980年先后爆发了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null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上一页下一页null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接上页) 这次对美国、西欧打击尤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也较明显,与战后历次危机相比也更为严重。 第一,危机持续的时间超过战后历次危机。 第二,企业破产倒闭成风,市场萎缩,生产下降,使许多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债务增加,甚至被迫破产倒闭。 第三,失业率达到空前水平。由于经济持续衰退,企业大批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已超过战后历次危机。 第四,世界贸易严重萎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上一页下一页null四、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 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80年代初发生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经过8年左右的增长,发生经济危机的周期因素逐渐积累成熟。刚跨入90年代.它们就相继陷入了经济衰退。首先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于1990年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前者于1991年第一季度达到谷底,后者持续到1991年第三季度。接着一些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了经济衰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90年代初发生的这次危机是一次世界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null五、“9.11事件” 前后的经济危机 六、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null第二节 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和经济危机的特点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运动和危机爆发的规律性,这种情况在战前是这样,战后仍然如此。但是,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与战前相比,出现了某些重要特点: 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差别不甚明显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运动规律一般是在一次经济危机过去之后,依次经过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又为下一次危机准备了条件,周期的各个阶段较为清楚。战后则不完全相同,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依次交替不如过去那样清楚,各个阶段的症状也不如过去那样容易区分,尤其是萧条和复苏阶段更难明确划分。各阶段的起伏波动不大,其间又往往被较长的生产停滞或局部性经济危机所间断。上一页下一页null二、危机期间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打击程度相对减轻 战后经济危机同战前相比,危机持续时间较短,生产下降幅度较小,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打击程度也相对较轻。但战后危机的破坏程度也有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时期,危机的打击程度相对较轻,进入“停滞膨胀”时期以后,危机则表现出日益深化的趋势。上一页下一页null 战后危机之所以出现上述特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主要的是: 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作用的加强,垄断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迅速扩大,有可能使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得到缓和。 第二,战后各国经济危机次数不等,时间参差不齐,深度不同,同时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为各国向外转嫁危机、减少工业生产下降幅度提供了条件。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不断革新,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进程大大加快,另一方面涌现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新产品,这些新兴部门和新产品在危机期间受周期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在危机期间仍然能够继续扩大生产和出口,对整个工业生产的下降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在经济危机期间,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幅度较小对局期进程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上一页下一页null三、生产过剩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并发 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了加强对经济周期的干预,增加财政开支,扩大政府投资,降低利率和扩大信贷,增加军费支出等,人为地刺激经济。其结果,造成了各国日益庞大的财政赤字和巨额国债。政府为了弥补不断恶化的财政赤字和巨额国债,不得不扩大货币供应量和盲目扩大信贷,造成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在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的袭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危机也日益加深。上一页下一页null 四、“停滞膨胀”一度成为经济周期发展过程的普遍现象 战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与以往经济周期过程不同的新现象,即“停滞膨胀”。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增长迟缓,经济发展停滞,失业率长期较高;另一方面,长期存在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镣。这两种现象互相交织并发,贯穿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面不只是出现在周期的某个阶段;也术只是出现在少数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已成为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的经济现象。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中普退出现的“停滞膨胀”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长期干预经济生活的必然结果。上一页下一页null五、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 结构性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急剧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长期、严重的比例失调。它与周期性经济危机一样,也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直接原因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内部各部门、各要素间的联系受到严重破坏而引起的。进入70年代以后,结构性危机日益发展,并与周期性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 西方国家结构性危机的另一个重要衰现就是固定资本投资长期呆滞。在周期性危机到来的情况下,固定资本投资更加萎靡不振,危机更加深化,也导致萧条时期拖长。上一页下一页null六、新经济周期与高技术产业息息相关 通常的经济周期变动与住宅和汽车市场变化密切相关,而现在高科技与高技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高技术产业一旦停滞,就可能阻碍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经济衰退。这种情况进入90年代以后日益显示出来。 影响新经济周期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的兴起,等等。下面着重说明一下高技术产业对新经济周期的影响。新的经济周期与高技术产业息息相关。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计算机、软件业以及通讯业在过去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领域中的其他行业,大大有助于延长经济增长的持续时间。上一页下一页null 实际上,在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周期性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公司通过利用计算机相先进通信技术更好地管理库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或减少出现过去的生产过剩现象。 但依靠高技术推动的经济周期也有其脆弱的一面,高科技产业比传统的周期性产业更易于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可能更要大些。这是因为、高技术产业已经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和重要程度,对其他部门有着重要影响,一旦对它的产品需求下降,投资放慢,就会引起一系列部门的需求下滑,这样所产生的经济衰退比过去可能更为严重。 上一页下一页null第三节 长波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一、长波理论及其内容 1. 长波理论的由来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长期波动现象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但是,最系统最明确地提出长波理论的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康德拉季耶夫发表了《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文,正式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平均长约50年的长期波动这一结论,即所谓“长波理论”。上一页下一页null2.长波理论的基本内容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并且指出危机是周期发生的,一般是7—10年发生一次,还指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从那以后很多学者,都对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最详细、最精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康德拉季耶夫,所以后人就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长周期叫作“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上一页下一页null 此外,康德拉季耶夫还列举了长期波动中的一些不同于其他经济周期的特点: 一是在长期波动的衰退期,农业通常出现显著的、长期的萧条; 二是在长期衰退期,生产领域和交通运输业有较多的重要发现和发明,但这些发现和发明要在下一个长波高涨开始时才能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三是在一次长期高涨开始的时候,通常会有黄金产量的增长,会有较为后进国家的经济突进,世界商品市场一般也有所扩大。上一页下一页null二、长波形成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长期波动,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一派认为长期波动来自外源性因素:战争与革命,过激的阶级斗争形式等等。这种意见认为,生产力腾飞的起点是某一不同寻常的历史事件。 另一派认为,长期波动来自内源性因素,即生产力体系内部的深刻变革是迅速增长阶段与缓慢增长阶段周期性交替的根据。他们认为这种变革是由基础性革新所引起的,由此而产生的“例外的生产力”导致新的增长部门利润率提高,因而发展迅速,带动整个经济增长,但过了20—30年之后,这种效益潜力发挥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部门利润率下降,资本贬值, 因而整个经济呈缓慢增长或下降趋势。上一页下一页null 持“内源性因素”观点的人为数不少,但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颇具代表性。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会出现各种长短不一的经济周期,都是由于创新而引起的。按照熊彼特的解释,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用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一是引进新产品;二是引进新技术,即采用新的生产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三是开辟新的市场;四是控制原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新的供应来源;五是实现新的企业组织。熊彼特认为“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的平稳地进行,而是时高时低,有时密集,有时稀疏,所以就产生了“商业循环”或“经济周期”。上一页下一页null 考察1796年以来历次长波周期变动的条件,应当说至少有三个因素对繁荣周期的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三个因素是; 第一,技术创新的因素。这里主要是指那些能够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重大变革,而非一般的科技进步。 第二,“火车头”因素。即新技术的采用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集中于一两个有经济实力的经济大国,由这一两个经济大国充当国际技术转移和推动各国经济繁荣的火车头。 第三,后进国的经济突变,即国际问的技术转移触发一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出现跳跃式发展。 上一页下一页null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第一个繁荣周期(1790—1825年),是以蒸汽机和机器(主要是纺织机)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由当时世界工业的中心国——英国充当火车头,居首位的增长部门是纺织工业; 第二个繁荣时期(1850一1873年)的中心也还是英国,主要是在钢铁和采煤方面。这期间法国、美国、瑞典、德国、俄国等相对后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 第三个繁荣周期(1890一1913年),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技术是电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化学领域里的变革。 上一页下一页null 第四个繁荣周期的准备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并在战争结束后至1973年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顶点。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创新来自于更多的领域,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等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传统部门也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得到了改造,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繁荣周期中,美国充当了“火车头”国家,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国和地区出现了经济腾飞。 上一页下一页null 长波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并不矛盾,从其考察的对象来看,有共同点:从危机、萧条到复苏、高涨是一种周期,从波谷到波峰再回到波谷,也是一种周期。所不同的是长波理论并不像经济危机理论那样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生产关系为主,而是着重分析社会生产力这一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中某些重大技术变革的出现,往往能起到长期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长波理论所涉及的经济周期一般长达50—60年,能较好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因而在进行经济预测方面,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上一页下一页null三、用长波理论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康德拉季耶夫提出长波理论到现在,80年过去了。回顾过去,特别是战后60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承认,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轨迹,在相当的程度上验证了康德拉季耶夫所提出的长波理论。 上世纪90年代,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现了“新经济周期”。美国经济持续10年的增长使新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则源于新经济的周期性调整。新经济没有也不能改变经济长周期,它也是长波中的一个阶段。上一页下一页null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我们现在可能还处于第五个长波的上升期,人类得益于二十世纪80、90年代的新技术进步,有可能迎来十几年经济较快发展的时期。 虽然美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经济周期的“火车头国家”,然而在该时期中,借助于新技术革命和经济改革开放等因素推动,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被称之为BRICs,或“金砖四国”)必将挑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将与其一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把握好这次新技术革命和未来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较快时期的契机,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上一页下一页本章结束本章结束上一页
本文档为【第8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360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5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11-05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