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伟华3084940科学技术哲学-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刘伟华3084940科学技术哲学-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举报
开通vip

刘伟华3084940科学技术哲学-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分类号 密级 UDC 学位论文 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文题名) Baruch de Spinoza’s Idea of Nature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英文题名) 刘伟华 (作者姓名) 指 导 教 师 严 耕 申请学位级别 硕 士 学科专业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 研 究 方 向 生态文化 论文...

刘伟华3084940科学技术哲学-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分类号 密级 UDC 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名) Baruch de Spinoza’s Idea of Nature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英文题名) 刘伟华 (作者姓名) 指 导 教 师 严 耕 申请学位级别 硕 士 学科专业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 研 究 方 向 生态文化 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4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6月 学位授予日期 __________ ___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北京林业大学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获得北京林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林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摘要 人类在自然中产生并存活,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近代以来,人们对自然过度索取、广泛破坏,持续了三百多年,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生态、环境、资源危机严重,人类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因此,人们试图从近代的开端,十七世纪的欧洲,寻找问题的起因和解决的启示。 斯宾诺莎是近代早期伟大而重要的犹太裔荷兰哲学家。他依据自然界中的万物“在他物内”与神“在自身内”的对立统一,确立了神与自然与实体三位一体的实体概念,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组成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他认为,人只是实体生成的有限样态,人的知性只能认识实体的广延与思维属性,不能认识其余无限多种属性,限定了人的知性的能力范围。作为有限样态的人须服从神的绝对命令。 斯宾诺莎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实体概念超越了二元对立逻辑,启发人们重新发现并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限定人的知性的能力范围,阻止以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野心,促成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 斯宾诺莎的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但我们从环境哲学的角度研究斯氏思想的工作做得不足够,今后仍需更广泛、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斯宾诺莎,自然观,本体论,生态文明建设 Baruch de Spinoza’s Idea of Nature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ster Candidate: LiuWeiHua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rected by Professor YanGeng ABSTRACT The Na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existence . However , since modern times , human beings plunder and harm the Nature for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years . It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e become worse than ever before . People are in danger . Thus , people try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get some inspiration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Europe . Spinoza is a great and important early modern Dutch Jewish philosopher . Based on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 in se “ and “ in alio “ , he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Trinity of Deus and Natura and Substantia , constructed a complete metaphysical system consisting by Ontology – Epistemology – Ethics . He considered that , human is just the entity produced limited modus , human's nous can only know the space attribute and the thought attribute of the entity , and can not know unlimited kinds of attributes , defined the range of competence of human’s nous . human , as a kind of limited modus , must obey the orders of Deus . The inspiration of Spinoza ‘s idea of Nature is that , people should rediscover and to respect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natural ; he represented the range of competence of human’s nous , let human beings abandon the ambitions of conquest of Nature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k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 more ecological ; it awakens people'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restricts people’s ethical behavior. Spinoza's thought is significant to Chinese Ecolog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 But the Spinoza's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has not been done enough , we still need more extensive , in-depth study in the future . Key words: Spinoza , Idea of Nature , Ontology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目 录 II摘要 IIABSTRACT 2第1章 引言 2 1.1 问题的提出 2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2第2章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形成 2 2.1 斯宾诺莎的时代与生平 2 2.2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2第3章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内涵 2 3.1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逻辑结构 2 3.2 人的知性仅能认识广延和思维两种“属性” 2 3.3 人与自然物都是 “有限样态” 2 3.4 “神的绝对命令”要求人们敬畏自然及自然物 2第4章 斯宾诺莎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 4.1 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 2 4.2 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 2 4.3 唤醒生态道德意识 2结语 2参考文献 2个人简介 2导师简介 2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2 致谢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和近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资源问题。面临危机,诸位思想家作了深刻的探索和反思,诞生了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生态哲学家们揭露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唯科学主义、唯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创立了敬畏生命论、大地伦理论、深生态学、自然价值论等流派,提出了整体主义、自然价值等观点。他们尽力求索生态危机的形而上学原因,力图从思想方面来探索解决现代工业文明危机的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与斯宾诺莎的思想一致,甚至直接以斯宾诺莎作为思想来源。但他们的思想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及斯宾诺莎的。因此而重新发现了斯宾诺莎。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能从十七世纪找到原因,也能从十七世纪找到解决的启示。因为我们都是十七世纪的孩子。尽管我们在十七世纪之后经历了第二次科学革命与第二、第三次技术革命,我们的基本观念和生活方式却没有改变。我们仍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漩涡,当今世界亦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林立,世界的状况与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发轫时没有根本差别。 我们现在知道,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上的原因是二元对立逻辑、同一化逻辑、进步逻辑、最大化逻辑。 斯宾诺莎对四大逻辑的批判在于:提出以实体概念为核心的一元本体论、人的知性有限的认识论,反对追逐物质财富、虚名、感官快乐而倡导精神愉悦和幸福的伦理学。斯宾诺莎从神开始,以独特的几何学形式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的最后宗旨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包含了人对自然的根本看法。笔者将此体系理解为自然观。全面深入地研究斯宾诺莎思想,结合我国现实状况提出几点启示,对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蔓延全球,我国亦遭遇了西方国家的难题。随着中国崛起成国内生产总值全球第二的大国,我国社会与生态、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严峻。而今我们已经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引入西方的思想有益于我国建设。 生态环境危机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危机的产生有其哲学原因。近代以来在欧洲兴起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宗教、价值观、自然观、科技观,带有强烈的反自然倾向,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要求背道而驰,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逼近地球的极限。为了挽救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危机,有必要从源头开始反思近代和现代人类的思想与行为。 斯宾诺莎的思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为他对深远影响我们生活的近代早期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眼下我国斯宾诺莎研究方兴未艾,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论、泛神论、政治论、伦理学、认识论及整个思想体系的性质和评价,少有将斯宾诺莎的思想作生态哲学诠释的。本研究试图探讨斯宾诺莎的自然观的理论意义,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思想资源、理论基础、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心怀对自然的敬畏的斯宾诺莎发展出了一套特别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按照他依几何学方法论证了的思想,人类只能认识广延和思维,不可能掌握自然的所有奥秘,自然是伟大的、无限的神。因此人应该怀着敬畏,顺应自然的必然性,以求获得心灵自由,而不是拿出整个自然满足人们无厌的贪心。他的思想遏止现代流行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学主义、唯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拯救处于异化人的社会中的被异化着并将继续被异化的人们,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给予人们心灵的安宁,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全面了解斯宾诺莎自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及其人生经历,解读了解斯宾诺莎自然观,结合我国的现状,指出其自然观对我国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深入研究斯宾诺莎自然观的意义,并对论文内容作一个基本的概括和说明。正文部分主要阐释斯宾诺莎自然观的现实来源和思想来源,及其基本内容,解答了对其自然观的若干疑问,并提出其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结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全文,强调斯宾诺莎思想的重要意义,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2章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形成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必然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和哲学、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斯宾诺莎却有与其他哲学家不同的艰苦清贫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哲学与众不同。 2.1 斯宾诺莎的时代与生平 斯宾诺莎生活在十七世纪资本主义革命刚刚成功的尼德兰共和国,欧洲亦正刮起资本主义革命风暴。革命前,尼德兰遭西班牙封建专制统治。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地处欧洲西北角的尼德兰受惠于地利而迅速发展,崛起成与英国并肩的欧洲最大纺织品生产国,拥有欧洲最大的商船队,安特卫普港成为欧洲商业中心。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关系剧烈变化,工厂主、农场主、商人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揭竿而起,抵抗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搜刮民脂民膏、迫害加尔文教徒的封建专制统治。1566年起艰苦卓绝地斗争到1581年,终于在尼德兰北部七个省,荷兰和格尔德兰、泽兰、乌特勒支、弗里斯兰、奥佛莱赛尔、格罗宁根,建立了“联省共和国”。 新生共和国内忧外患。国内,以联省议会大议长奥登巴恩韦尔特、国务秘书杨·德·维特为首的共和派,与奥伦治亲王家族领导的君主派争夺政权。对外,尼德兰与邻国矛盾尖锐,与英国于1652-1653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打了三次海战,又遭到德国在1672-1678年、1688-1713年两次陆上进攻。斯宾诺莎经历了前四次战事,深感和平之重要。他曾为结束法荷战争进入法军营会见法国将军。 从斯宾诺莎出版《神学政治论》而暂停撰写《知性改进论》,可以肯定斯氏已经意识到,这些冲突都与宗教矛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尼德兰革命的导火索是,法国加尔文教和德国路德教传入了尼德兰,两者均与西班牙天主教会对立,教徒惨遭西班牙国王的酷刑。革命成功后,加尔文教成为全国性宗教,天主教徒活动在南部地区,犹太教则在阿姆斯特丹等地。加尔文教很快分裂成了互相对抗的两派。其一派是欧洲第一所新教大学莱顿大学的一位神学教授,雅可布·阿米纽斯(Jacobus Arminius)的信徒,信奉上帝要人人悔改得救,上帝的预定仅是预见到谁将悔改,谁冥顽不灵。信徒主要是具有城市公职的商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组成了抗辩派(Remonstrants),拥护联省议会大议长。反抗辩派(Counter-Remonstrants)则由维护封建专制的贵族、农民和水手组成,受奥伦治家族领导。两派的成员身份表明,这场斗争是共和派和君主派的政治斗争,在宗教层面的展现。斯宾诺莎所在的犹太教会,政治地位较低。荷兰犹太教徒的祖先原居住在西班牙,16世纪末为躲避西班牙天主教逼害,经过葡萄牙逃进荷兰。阿姆斯特丹便成了犹太人聚居地。联省共和国以收留犹太人展示开明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想利用犹太人的财富。犹太人确实被利用了,却直到1657年才被承认为共和国公民。他们寄人篱下,战战兢兢,唯恐与当地土生土长宗教为敌,因而政治影响力不大。犹太教会仅有力量严酷约束和惩罚教民。 刚刚成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荷兰资产阶级在新教伦理的纵容下,抓卖奴隶、贿赂、暗杀、无恶不作。1637年荷兰爆发了郁金香狂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这些现象都源于人们对财富的贪婪。 政治开明、思想自由、经济繁荣,造就了学者和艺术家,人才济济。光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机械学、生物学、解剖学都有大发展。绘画大师伦勃朗还和斯宾诺莎见过面。诸学科中,光学对斯宾诺莎思想影响最大。斯宾诺莎以磨制镜片为生,对光学造诣颇深,曾与光波动说之创立者惠更斯通信。复式显微镜问世后,斯宾诺莎用之观察过微生物。斯宾诺莎致奥尔登堡的一封信,举了寄生虫看来每一滴血粒都是一个独立整体的例子,指出认识自然必须坚持系统的、整体的观念,否则会犯寄生虫的近视症。 据此可知,光学对斯宾诺莎自然概念和自然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巨大进步的浪潮中,斯宾诺莎自觉地使自己的哲学为人对自然的认识和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为了让人们“成功地、无误地、并尽可能完善地认识事物”,“使一切科学皆集中于一个最终目的”,那就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 总之,十七世纪是科学、理智、政治和宗教的激荡时期,它产生了很多哲学“体系”。 斯宾诺莎关于人的完整哲学体系正是在这些激荡中应运而生。这些激荡驱使斯宾诺莎意识到自己的哲学所应肩负的崇高使命,也导致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中含有种种矛盾。 斯宾诺莎全名“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希伯来文Baruch意为“被赐福的人”。其家人还以葡萄牙语的同义词称呼其“本托(Bento)”。脱离犹太教会后,更名为拉丁语的同义语“别涅狄克特·德·斯宾诺莎(Benedict de Spinoza或Benedictus de Spinoza)”。 斯宾诺莎于1632年11月24日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家庭。其祖父为逃避宗教迫害而从西班牙搬到葡萄牙。后其父亲又于1952年逃到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迈克尔·斯宾诺莎(Michal Spinoza)”是阿姆斯特丹有名望的商人,经营海运贸易。 父亲极之虔诚,严守犹太教的清规戒律,经常聚集全家人讲授犹太人苦难与斗争的历史,从雅各的后裔受苦于埃及,到最近犹太人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受到迫害。父亲还教育小斯宾诺莎,不要混淆迷信与真正的虔诚。父亲的教育培养了斯宾诺莎坚持反对迷信,为真理奋斗的思想萌芽。巴鲁赫·斯宾诺莎六岁时,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巴鲁赫的生母,因肺病逝世。早年接受天主教的继母“汉娜·狄保拉·德斯宾诺莎(Hanna Debora Despinoza)”,嫁入斯宾诺莎家后,并未竭力培养小斯宾诺莎对犹太教的信仰。这对小斯宾诺莎长成后离开犹太教无疑有一定影响。 斯宾诺莎家庭条件宽裕,他七岁就进入当地优秀的犹太教会学校接受早期教育。这所学校专门培养犹太教神职人员,称为“拉比”,主要课程是希伯来文、犹太典籍、《旧约全书》。其中两位教师对斯宾诺莎影响甚大,一是犹太教权威,“索尔·莱维·摩台勒(Saul Levi Morteira)”,二是“曼纳塞·本·以色列(Menasseh ben Israel)”。曼纳塞拉比帮助斯宾诺莎阅读,中古犹太哲学家的著作,包括“阿本·以斯拉(Ibn Ezra 1092-1167)”、“摩西·迈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 1135-1204)”、“卡斯达·克雷斯卡(Chasdai Crescas 1340-1410)”。犹太民族思想深刻影响了斯宾诺莎,使斯宾诺莎认为世界只有唯一的无限的神;而结合父亲的切莫迷信的告诫,斯氏却又未完全接受犹太神学。犹太神学后来成为了斯宾诺莎批判的对象。另外,犹太人必须在学校学会一门手艺是民族传统,斯宾诺莎便掌握了磨制镜片的技术,以之为终生职业。 斯宾诺莎早在13岁就涉足商界,帮助父亲。其时乃荷兰崛起之际,各方人士云集。斯宾诺莎便结识了西班牙商人“彼得·巴林(Peter Balling)”、阿姆斯特丹香料商人“雅里希·耶勒斯(Jarig Jelles)”、阿姆斯特丹医生“路德维希·梅耶尔(Ludwig Meyer)”、阿姆斯特丹商人“西蒙·约司登·德·福里斯(Simon Joosten de Vries)”、书商“詹·利乌魏特茨(Jan Rieuwertsz)”。其中大多数人是门诺教派或社友会教徒,某些人后来加入以斯宾诺莎为核心的哲学小组,与斯宾诺莎保持终身友谊,给予斯宾诺莎莫大帮助。斯宾诺莎从事商业,迈入与犹太教会迥异的新世界,他发现自己知识匮乏,于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世俗学问和自然科学。 在此时期,斯宾诺莎结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范·丹·恩德(Van den Ende 1600-1674)”。法国学者恩德,是人文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思想开明,崇拜无神论者梵尼尼,曾做过外交官、书商、医生、教师,在阿姆斯特丹开办了一所拉丁文学校。斯宾诺莎在此学校学习了拉丁文,并通过拉丁文学习了自然科学,以及古希腊卢克莱修原子论、文艺复兴时期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 1548-1600)泛神论和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哲学。 斯宾诺莎父亲于1654年逝世后,斯宾诺莎主动放弃遗产,搬进恩德的家,兼任教师,又研究哲学。斯宾诺莎一生仅有一次恋爱,他与同一屋檐下的恩德女儿“克莱拉·玛丽”交情甚好。不幸好景不长,情敌“狄克·柯克林克”出现。这名恩德学校之学生,年轻、漂亮且善于奉承,俘获玛丽的心,闪电结婚。笔者猜测,斯宾诺莎受此打击,一世独身,并因此决意寻找克制被动情感之法。但他没有限制男女爱慕之情,不是极端的禁欲主义,而是要克制使人痛苦的失恋、离别等被动情感。 泛神论和笛卡尔哲学,促进了斯宾诺莎哲学。布鲁诺的自然哲学中,自然是无限的和神圣的,自然和上帝乃是同一的。这个自然的概念,与犹太神学的无限存在的唯一的“神”的概念,都表达了无限、唯一,斯宾诺莎把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笛卡尔刚于1650逝世,引起人们对笛卡尔思想的重视。斯宾诺莎认真钻研了笛卡尔的哲学著作和物理学著作,尤其受到“实体”概念和情感学说的影响。斯宾诺莎早期认同笛卡尔,认为广延与思维都是实体;后来对笛卡尔思想深入批判,认为实体只有一个,便是无限、唯一的神或自然,广延与思维是实体的属性。于是,斯宾诺莎独特的神-自然-实体三位一体的实体概念形成了。 斯宾诺莎哲学造诣日臻化境,犹太教会开始怀疑他是否背离了犹太教义。斯宾诺莎深知犹太教会施展的宗教迫害不会逊于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他早年便受父亲教导犹太人受到的宗教迫害,他8岁时亲眼目睹了阿姆斯特丹的犹太思想家乌利艾尔·达·科斯塔(Uriel da Costa)惨遭犹太教会种种凌辱,终至科斯塔写下谴责犹太教会的徼文后自杀,于是他保持谨慎,隐藏自己的真正的观念,不公诸于众。有两名居心叵测的年轻人假装请教斯宾诺莎上帝有否形体、天使是否存在、灵魂是否不死等问题。斯宾诺莎被一再追问,终于做了回答。而后,此二人散布流言蜚语。犹太教会堂得悉,使出了金钱收买、雇凶暗杀等手段,均遭失败,终在1656年07月27日,判处斯宾诺莎最残酷的大开除惩罚,永远革除他的教籍,给予他永恒的诅咒。摩台勒拉比端坐在犹太教堂之上,并没有令斯宾诺莎答辩的从容消减本分。 其后,斯宾诺莎搬到阿姆斯特丹南面很近的小村庄奥微尔克(Onwerkerk)避居数月,又回到阿姆斯特丹住到1660年。这段时期是斯宾诺莎哲学形成的重要时期,斯宾诺莎与大多数亲友断绝关系,在孤独和贫困中,决意寻找被名利肉欲遮挡了的人的真正幸福。幸而这段时期他得到了经商时认识的朋友的帮助,得以渡过难关。这段思想斗争历程写进了《知性改进论》。 迁居莱茵斯堡。斯宾诺莎结识了现代地质学创立者之一尼古拉·斯特诺(Nicolaus Steno)、英国皇家学会首席秘书亨利·奥尔登堡(Henry Oldenburg)、物理学家柯尔巴(Koerbagh)。特别是与奥尔登堡多封通信,是研究斯宾诺莎哲学的重要文献。还为莱顿大学生撰写了《笛卡尔哲学原理》。 住在海牙附近的斯宾诺莎通过光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认识了阿姆斯特丹市长约翰·胡德(Johan Hudde),又通过胡德认识了荷兰共和派领袖杨·德·维特,与维特成为生死之交。此时期,斯宾诺莎罹患肺病,却仍坚持践行自己的伦理准则,谢绝了许多富商政要朋友的经济援助。1667年维特遇害。莱布尼茨听到了斯宾诺莎的控诉:“他告诉我,在杨·德·维特被杀害的那一天,他觉得在晚上非出去不可,要在犯罪的地点张贴写有‘最卑鄙的野蛮人’字样的标语,但是他的房东把门锁上了以便阻止他出去,避免被撕成碎片的危险”。 1673年2月,斯宾诺莎收到了普鲁士选帝侯卡尔·路德维希(Karl Ludwig)派遣其顾问海德堡大学教授路易斯·法卜利图斯(Johann Louis Fabritius)写就的海德堡大学教授聘请函。然而斯宾诺莎考虑了很长时间,因为“不知道为了避免妨害公众认定的宗教,哲学研究的自由应该限制在什么范围内”,放弃了著名大学教授的名衔和摆脱贫病交加的优厚待遇。 同年,侵荷法军驻扎乌特勒支,驻军总司令孔德(Conde)公爵邀见斯宾诺莎。斯宾诺莎请教了很多高贵的人,带着安全通行证,前往乌特勒支期望开展和平谈判。可惜公爵已离开,斯宾诺莎等了几个星期无果,返回海牙。当地有些暴徒怀疑斯宾诺莎投敌叛国,围攻之。斯氏坚定、从容面对,毫不畏惧遭到杨·德·维特的悲剧。 清贫的生活、辛勤地哲学思索和磨制镜片,使斯宾诺莎的肺腑在1677年2月21日终止了呼吸。 2.2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斯宾诺莎哲学形成的年代正值尼德兰资产阶级击退西班牙封建贵族阶级、资本主义初创之时。这一时代的社会特征是经济繁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宗教和政治斗争错综复杂。这样的社会存在决定了近代早期的思想家们必会突破经院哲学的旧体系,形成反映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新思想体系。如果说笛卡尔哲学就已经是新时代的新体系,那么斯宾诺莎哲学表现了此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斯宾诺莎哲学的起点就是笛卡尔哲学的终点。斯宾诺莎在代表作《伦理学》中使用“神”、“自然”、“实体”这三个术语,这三个名词显然不是斯氏的发明,在哲学史上各有不同的出处,正是其思想的三个不同来源。注意分辨下文所说斯宾诺莎的思想来源的术语,和斯宾诺莎体系中的术语。 “神”概念,主要来自犹太神学和中古犹太哲学。斯宾诺莎青少年期曾潜心研究过犹太圣经、律法和圣传,有很高的造诣。中世纪犹太哲学家阿本•以斯拉、摩西•迈蒙尼德、卡斯达•克雷斯卡都对斯宾诺莎影响很大。这几位先哲在对圣经的评注里阐发了以无限圆满的神作为最高存在的观念,使斯宾诺莎最早确立了世界应当从一个最高统一的东西进行解释的一元论观点。 这种观点在他的头脑里根深蒂固,致使他的一生中前期和后期的全部著作,都使用“神”这个名词表述他的最高存在。“神”本是神学概念,最本质的内涵是世界的创造者和普遍原因,因此祂具有本源性和能动性。可是经宗教改造,此概念被曲解成居于世界之外、君临万物之上的精神性的统治者,成为全知、全能、全善的主宰,祂如同人类社会的统治者,能任由自己的自由意志或绝对任性发号施令、赏善罚恶。斯宾诺莎揭露了“神”如何被利用:“一当疾风暴雨、地震和疾病发生,人们就牵强解说,认为这些不幸事情的发生,不是因为人有罪过,渎犯天神,故天神震怒,以示惩戒,便是由于人们祀奉天神礼节欠周,有欠虔诚,招致天谴。” 因此必须为“神”正名。 “自然”概念,主要得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乔尔丹诺·布鲁诺和其他自然哲学家。布鲁诺提出神与自然同一,自然神圣性、无限性的泛神论思想。斯宾诺莎受到的影响,在早期著作《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中尤为明显,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布鲁诺,可能是出于避免重蹈布鲁诺的悲剧的人身安全考虑。“自然”本是自然哲学概念,最本质的内涵是宇宙的无限性、多样性以及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自然”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著作中,意指本性或本源,指驱动事物运动的、事物自身内部的东西。到智者时期,“自然”开始有了集合的意义,表示自然事物的总和或聚集。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自然(nature)”一词亦表示“本性”、“性质”。“自然”概念所描述的世界,万物在本性的驱动下,组成一个有生机的整体的集合。 “实体”概念,源自古希腊哲学和笛卡尔哲学。笛卡尔哲学对于斯宾诺莎哲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斯宾诺莎哲学与笛卡尔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斯氏哲学出发点却是笛卡尔哲学的终点,斯氏的实体一元论正是在继承、批判、改造笛卡尔实体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实体是形而上学概念。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说法,实体是万物的基础,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是万变中本身不变的东西。而由笛卡尔看来,“实体”的性质就是存在。 因此“实体”概念最本质的内涵是统一性和自我存在的实在性。 同时使用这三个名词,表明斯宾诺莎哲学融汇了许多哲学派别,有着多种思想渊源。当然,斯宾诺莎的自然观并不等同于这许多流派的机械的合并或总和,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经历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质的不同的崭新的哲学体系。把斯宾诺莎教育成人的不仅有学校,还有生活,这使他与其他哲学家有所不同。我们来看斯宾诺莎如何把三个不同领域的概念熔炼于一炉。 “神”概念应当用“实体”概念补充,使祂具有物质性和内在实在性,限制祂的精神性,使祂不能超越于世界之外充当精神主宰。所以斯宾诺莎反复重申“神是万物的内因(causa immanens),而不是万物的外因(causa transiens)”。 “神”也需要“自然”概念来补充,使之具有绝对的必然性,限制祂的自由意志或绝对任性。这样一来,神只是由祂的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和动作,在神之内的万物都预先为神所决定,并不是为神的自由意志或绝对任性所决定,而是为神的绝对本性或无限力量所决定。 “自然”概念具有无限性、必然性,却不能表达宇宙的统一性、能动性,由于具有现象性而可能陷入机械的必然性和现象的多样性,需要“神”的能动性和“实体”概念的统一性作补充。 “实体”概念具有实在性、统一性,也具有属性单一性;而且缺乏能动性,因而具有惰性;还缺乏无限性;需要“神”概念的能动性和“自然”概念的无限性来补充。 首先,在斯宾诺莎的思路历程中,把神与自然等同起来,最鲜明地表现了斯宾诺莎哲学与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对立。于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看来,神与自然是对立的,神是自然的创造者,自然是神的被造物,神是精神性的真宰,自然是物质性的世界,神与自然完全是两个东西。乃至近代的笛卡尔哲学中,神还是某种在世界之外的超自然的实体。斯宾诺莎坚决地反对,说:“我对于神和自然持有一种非常不同于那些近代基督教徒惯常所主张的观点,我认为神是万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而且“我不把神同自然分开。”斯氏之所以如此说,正是反对把神置于自然万物之上的有神论观点。按照斯宾诺莎的观点,神作为世界的原因是不能同作为结果的世界相分离的,原因和结果不是两个东西,只是从不同的两方面看的同一个东西,神就是自然本身,神就是世界总体。这表现了斯宾诺莎卓越的、革命的、否定人格神的观点。 然后,斯宾诺莎把神与实体等同起来,最鲜明地表现了斯宾诺莎哲学与笛卡尔哲学的对立。笛卡尔定义了思维(心灵)实体和广延(身体)实体,思维实体的属性是精神,广延实体的属性是物质。这两个实体都没有自身存在的根据,都只能是相对实体,祂们存在的根据则是在祂们之外的另一个绝对实体,就是神。作为无限的绝对实体的神如何产生和决定作为有限的相对实体的思维和广延,以及彼此独立又截然不同的思维实体和广延实体、心灵和身体如何相互作用,成了笛卡尔哲学的主要困难。斯宾诺莎超越了笛卡尔哲学的框架,首先区分了实体和属性,把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广延不看成独立的实体,而看成依赖于实体的属性;并把实体和神等同起来,只承认一个唯一的绝对无限的实体,该实体既有思维属性和广延属性,还有无限多属性;从而由笛卡尔的二元论走向了实体一元论。 神、自然、实体,三个分属于不同领域的概念,各有不同的本质规定和内涵。斯宾诺莎把祂们等同地加以使用,目的和意义是让这三个概念互相制约、互相补充,使斯氏的最高存在范畴的意义和性质得到更全面和更充分的表述。斯氏的最高存在,即“神或自然或实体”,是无限性、必然性、能动性、本源性、实在性、自在性的综合与统一。下表说明了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表1 神、自然、实体三者关系 Table 1 Relationship among Deus Natura Substantia 名词 来源 优点 缺乏 缺点 补充 神 神学 概念 能动性、 本源性 实在性、 必然性 精神性、 自由意志或绝对任性 实体的实在性、 自然的必然性 自然 自然哲学 概念 无限性、 必然性 能动性、 统一性 现象性、被动性 神的能动性、 实体的统一性 实体 形而上学 概念 实在性、 统一性 能动性、 无限性 惰性、 属性单一性 神的能动性、 自然的无限性 第3章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内涵 斯宾诺莎从神开始,以独特的几何学形式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在本体论上,斯氏把自然定义为形而上的神或实体,人是由自然分殊生成的有限样态。在认识论上,自然通过广延和思维两属性而被人认识。在伦理学上,人的自由被斯氏理解为人不受外部限制,人把自然作为纯正生活的楷模,主动自觉地使个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与自然的要求和规律相一致。人的自由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形而上学体系由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所贯穿,包含了人对自然的根本看法。笔者将此体系理解为自然观。下文将沿着总-分的思路,阐释斯宾诺莎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解答了对其自然观的若干疑问。 3.1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逻辑结构 斯宾诺莎把世界看成是唯一的系统,称此系统为“神”,或“实体”,或“自然”;而斯氏把世界中的具体的万物理解为实体的“样态”。而今笔者从万物“在他物内” 与神“在自身内”的对立统一出发,理解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内部逻辑结构。 斯宾诺莎的代表作《伦理学》首先讨论了“自因”、“有限”、“实体”、“属性”、“样态”、“神”、“无限”、“自由”、“必然”、“永恒”等哲学范畴。寻找这些哲学范畴的逻辑起点,发现这些范畴都基于一对根本矛盾,即“在自身内( in se )”/“通过自身而被认识( per se concipitur )”与“在他物内( in alio )”/“通过他物而被认识( per alium concipitur )”。这对矛盾就其在广延属性上存在方式而言,是本体论的矛盾;就其在思维属性上认识方式而言,是认识论的矛盾;把这对根本矛盾定名为“本体论-认识论矛盾”。根本矛盾有两种二分法的表现形式:第一种,东西若不是“在自身内”就是“在他物内”,二者必居其一;第二种,东西要么“通过自身而被认识”,要么“通过他物而被认识”,二选一。任何第三种情况是不存在的。笔者认为,这是《伦理学》全书最早两条公则,公则一表明一切事物是存在的,没有抽象的、其存在性言说不清的事物。公则二提出了可知论,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认识,但第一部分界说四“属性”把知性(intellectus)的能力限制在两种属性上,这是半神秘主义的认识论。 这对根本矛盾首先是以公则一与公则二的形式出现在《伦理学》第一部分,公则排版在界说之后。笔者以为,公则才是不证自明的命题,界说是依据公则制定的,逻辑上公则在先、界说在后;而《伦理学》把公则排在界说之后是由于几何证明形式。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写法是定义排在公理之前。笛卡尔尝试以几何方法证明哲学命题,撰写《第一哲学沉思集》就是仿照欧几里德的写法。斯宾诺莎明知道笛卡尔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哲学原理》的绪论就指明了笛卡尔哲学的这个逻辑起点,而在该书中证明哲学命题时亦是先写界说后写公理。几何证明方法不凸显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斯宾诺莎把“自因”、“实体”、“神”等概念定义安排在《伦理学》开篇之处,让读者容易理解斯宾诺莎哲学从神出发,世界是源自神;却也容易让读者误解公则与解说的逻辑顺序: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先有“实体”和“样态”的概念,然后根据“实体”与“样态”的差异得出公则一与公则二,实则反之, “实体即神即自然”只是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的哲学体系的起点,而不是逻辑起点。斯宾诺莎由根本矛盾出发,首先对哲学体系里的两个根本概念“实体”和“样态”下了定义,即第一部分界说三“实体(substantia)”和第一部分界说五“样态(modus)”,并运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把《伦理学》的命题都以前提与结论的因果关系组织起来。斯宾诺莎后未有来者的独特哲学证明,让海涅赞道:“数学的形式给了斯宾诺莎一个晦涩的外表,但这又有点像巴旦杏核的涩皮;正是因为这样,其中的果仁才越发味美”。 按照斯宾诺莎的定义,万物皆是在实体之内的样态。万物既然皆在神之内,皆是神的分殊、实体的样态,皆遵照神的绝对命令而运动,就该是平等的、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这体现了斯宾诺莎哲学一个显著特征:对自然满怀热情却不对自然作价值判断的伦理观。斯宾诺莎把人理解为永恒、无限的自然中的有限部分,人只能认识自然永恒的规律,并且遵循规律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遵循同一思路,斯宾诺莎把人之外的万物理解为与人一样同为神的分殊,具有同样的神性,作为神的有限部分,万物无所谓善恶、美丑、完善或不完善。“所谓善与恶的概念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点之下可以叫做善,亦可以叫做恶。同样,可以叫做完善,亦可以叫做不完善,因为没有东西,就其本性看来,可以称为完善和不完善,特别是当我们知道万物的生成变化皆遵循自然永恒的秩序及固定的法则的时候。” 自然界任何事或物的发生都有其所以发生的必然原因,事物都是宇宙普遍次序的逻辑必然结果,人不应当站在有限事物的立场上,以个人的感情好恶来判断其为善或为恶,其为完善或不完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只有从整体的立场来观察每一事物,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人对于自然中发生的一切事或物都应坚持冷静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对待事物要像对待二加二等于四这个公式一样,请勿抱怨、憎恨、轻蔑或嘲笑。即使对于自己命运的幸与不幸,也应当坚持同样的心情去镇静地对待和接受。 人如何在自然的必然性中获得自由的问题,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最后宗旨和目的所在。本体论最终必须落脚在伦理学上。根据“在自身内”和“在他物内”这对根本矛盾,斯宾诺莎划分了两种必然性,一种是内在的必然,即“自由的必然”(libera necessitas),另一种是外在的必然,即“强制的必然”。神或实体的自由和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或有限样态的必然,即“在自身内”的自由和“在他物内”的必然相对立的形式,因为唯有神或实体才是真正由于自身本性而存在,其行为仅有其自身所决定的,而万物或样态则是由于他物而存在,其行为皆由他物所决定,所以唯有神才拥有按其自身本性而存在和行动的必然、拥有置于“内在的必然性”上的自由,而样态则是必然的或受制的。自由的必然与强制的必然组成一对形而上学的矛盾。 但是,正如“在自身内”和“在他物内”有相互联系和过渡一样,斯宾诺莎同样认为在神的自由和样态的必然之间有着过渡的环节,而且这一环节是人作为样态状态如何上升到实体状态的重要途径。人的自由是可以达到的,人可以从绝对的受制状态过渡到神圣的自由状态。要完成这一过渡,斯宾诺莎认为仅在于把样态的外在规定性变为内在的规定性,把外在的强制的必然变为内在的自由的必然;其途径就是让必然性渗入自己的意识,成为自身内部的东西,主观意愿与自然的规律和要求相一致,从而把客观外在的东西转化为主观内在的东西,则这种本来“在他物内”的必然就变成了“在自身内”的必然。斯宾诺莎把“必然地行事”和“不违背自己的意志而行事”统一起来,就表明人的自由仅在于把必然性融入进自我意识,而意识正是一种知识,因此知识就成了斯宾诺莎体系里从必然王国飞跃上自由王国的唯一途径。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可以概括成:斯宾诺莎对哲学根本问题,即人类如何达到自由的问题,所做出的回答是,自由在于真知识,真知识就是心灵与自然相一致的知识,因而关于自由的伦理学问题,关于真知识的认识论问题和关于心灵和自然的统一的本体论问题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是通过在存在、认识和自由这三个领域内都有一组“在他物内”和“在自身内”的根本差别构造起来的。在存在领域内,这种差别表现为样态和实体的差别,在认识领域内,表现为理性和直观知识的差别,在自由领域内,表现为样态的必然和实体的自由的差别。但是,正如“在他物内”和“在自身内”没有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样,存在领域内的样态和实体,认识领域内的理性和直观知识,自由领域内的样态必然和实体自由,同样不存在绝对不可逾越的界限。斯宾诺莎哲学的工作就是要完成从样态到实体、从理性到直观知识、从样态必然到实体自由的过渡,而这三个领域整体地综合起来便是从“在他物内”到“在自身内”的过渡,即从存在出发,通过认识,达到人的自由和幸福,人作为“在他物内”的样态最后上升为“在自身内”的实体。这就是斯宾诺莎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及其最后宗旨。 3.2 人的知性仅能认识广延和思维两种“属性” 如前所述,人获得了真观念,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必然性相一致,达到人的自由。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属性。人仅能通过广延和思维两属性认识自然。可见,“属性”是斯宾诺莎自然观中很重要的概念。斯宾诺莎在其代表作《伦理学》中给“属性”下定义:“属性,我理解为由知性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由知性(intellectus)看来”大有深意。 先来说明为何斯宾诺莎如此定义。斯宾诺莎认为,“耶和华”是唯一的一个字词指上帝的绝对本质,其他称谓,名词或形容词,都不过是表示上帝所具有的属性,是帮助人们理解上帝的媒介。斯宾诺莎的“神”、“自然”、“实体”是同一个东西,他认为只有这三个字词表示神或实体或自然的绝对本质,神的一些别的名字只是表示属于神的属性,。实体的属性是介于实体与人的知性之间的中介,通过此媒介,实体显现出广延或思维,人的知性才能进行认识活动。以上观点成因是斯宾诺莎受到中世纪犹太神学深刻影响。 “在知性看来”第一层意思表明属性是人的知性所能理解的。第二层意思是广延和思维相互不能限制彼此,而实体的广延或思维的哪一方面被认识,取决于知性是通过哪一方面去认识实体。第三层意思是,实体有无限多属性,而人所能认识的只有广延和思维两种属性。 斯宾诺莎论证属性有无限多个,根据的是实体是无限圆满的存在,一切对无限圆满的存在的限制或规定都是否定实体的无限圆满性。知性既已认识了两种属性。两种是有限的数目,说实体只有两种属性是对实体的规定,把实体说成是有限的,否定了实体的无限圆满性。则属性肯定不止两种,而是有无限多种。斯宾诺莎所使用的从有限到无限的推演,他的朋友、光波动说创立者惠更斯也使用过,惠更斯得出结论说,宇宙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在斯宾诺莎的年代,物理学,或者更严格地说力学,尚未取得巨大成功,人们面对自然仍有许多未知,并未把自然想象成有限的或机械的、呆板的,而是想象成无限的。这种思想,按斯宾诺莎的说法,避免了寄生虫的近视症。 实体的无限多属性是否存在,历来有争议。以奥康(William of Ockham 1288-1348)的剃刀考察此问题,将推出无限属性只是理论上的假设,不必要的,应当去掉。如果说无限属性是实在,那不过是声音而已。意思是,无限属性只是理智上的概念,在人的思维中;无限属性的实在性表现为人发出声音,说出这个概念。奥康的剃刀流行于现今社会,作为唯科学主义的组成部分,简单化逻辑的表现。 笔者尝试论证,否认无限属性存在的判断是不可靠的。 目前为止自然科学知识都是描述大爆炸后的宇宙的具体事物,即描述被生的自然。大爆炸前的宇宙,没有任何信息、物质、能量传递到大爆炸后,被人的感官或科学仪器观察到,大爆炸前的宇宙不能经验、不能实证,因而不能被自然科学知识所述说。现有的关于大爆炸前的宇宙的一切言语都不能成为自然科学知识,这些描述的性质相当于牛顿关于神发动了宇宙、使宇宙运行的第一推动论,属于神学。大爆炸前有否事物存在,不能被观察,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对于自然科学而言没有意义;不能被实证的事物,被简单化逻辑视为累赘的假设,被认为是不存在的。那么,无限属性作为不能被经验、不能被实证的东西,被认为不存在。 上述思路包含了以下四个基本观点:自然科学着重观察实验、着重实证性;不能被观察实验、不能被实证的命题不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自然科学范围外的话语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自然科学的话语才有意义;只有能被观察、能被经验的事物才存在,不能被经验的事物,遵照简单化逻辑,被认为不存在。这种思路以实证性作为判断事物是否存在的标准,归结起来是如下独断:凡与科学观察实验没有关系之事物都不存在。但是从逻辑上思考,此一独断无非简单的、不完全的归纳,不具有逻辑必然性。笔者不禁想起逻辑学所钟爱的黑天鹅:我们见到了许多白天鹅却没找到黑天鹅,我们不能说必定没有黑天鹅;但是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就能断言黑天鹅存在。同样地,科学观察不能找到无限属性存在的证据,并不能实证无限属性不存在。 斯宾诺莎属性概念在其本体论中有三项意义。首先一项是把广延和思维的定义从实体改为属性,从笛卡尔的广延和思维都是实体的二元论,走向了自然是实体的一元论。第二项意义是自然是可被知性认识的。斯宾诺莎坚持人的知性认识了广延和思维属性而不认识其余无限多属性,其可靠性如同认识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而不认识三角形其他性质。其著作多次强调“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第三项意义是设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的界限,人类不能认识广延和思维以外的无限属性。作为有限样态的个人要认识无限圆满的实体,总是不完全的。 斯宾诺莎设定了知性的界限,被洪汉鼎研究员评为:认识论上的宿命论,表现了斯宾诺莎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不了解认识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洪汉鼎研究员论述道,人们固然应当把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能认识到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区别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全部内容。应该承认由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今天所能认识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不过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部分或者表面的部分,而对于整个宇宙的一切事物的真实联系,人们仍然缺乏深刻的了解,但这仅仅是人们今天的认识界限,而决不是人类认识的永远界限,科学史上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科学上的每一发现和每一成就都在不断地打破原有的界限、都在不断地填补原来的空白,都在不断地揭示人们原来还未认识到的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所以洪汉鼎研究员认为,斯宾诺莎关于神有无限属性而我们只能认识其中两种属性的思想并不表达辩证法的认识原理,而是一种认识论上的宿命论,这只能说明斯氏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以上论证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那么先来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阐述此原理。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吗?在我们回答‘是’或‘不是’以前,我们必须先研究一下:什么是人的思维。它是个人的思维吗?不是。但是,它仅仅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如果我现在说,所有这些人(包括未来的人)的这种概括于我的观念中的思维是至上的,是能够认识现存世界的,只要人类足够长久的延续下去,只要在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中没有给这种认识规定出界限,那么,我只是说了些相当陈腐的而又相当无聊的空话。”“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在这里,我们又遇到在上面已经遇到过的矛盾: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完全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地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思考恩格斯的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两点:其一,在恩格斯看来,所谓人的思维并不是指个人的思维,而是指无数亿个个人的思维组成的整体的人类的思维。其二,恩格斯认为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非常不至上”的;仅仅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的“一系列”无数亿个个人的思维组成的整体的人类的思维才是至上的无限的。所以说,显然只有无数亿个个人思维的成果和
本文档为【刘伟华3084940科学技术哲学-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99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08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