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敦煌文献《茶酒论》的研究(可编辑)

敦煌文献《茶酒论》的研究(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敦煌文献《茶酒论》的研究(可编辑)敦煌文献《茶酒论》的研究(可编辑)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口,石、. 研究生签名:芦,彰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

敦煌文献《茶酒论》的研究(可编辑)
敦煌文献《茶酒论》的研究(可编辑)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口,石、. 研究生签名:芦,彰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 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 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 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办理。 研究生签名:强,粤;导师签名:举话衙日期夕刖.月%,咄.孝. .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内容摘要 《茶酒论》是《敦煌文献》中一篇独具特色的变文,作品以民众 生活中两大饮品为 主角,赋予其人性的特征,全文短短字,以茶酒争高争奇为主要内容,最后由第 三方“水”化解两者争论,指出万物存在皆有其利弊,不可妄自尊大,最后茶酒和好结 束全文。《茶酒论》本身采用“赋”体,行文朗朗上口,其富含的寓意也发人深思。本 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对《茶酒论》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茶酒论》文献研究及民间争 奇型故事溯源。文献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茶酒论》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茶酒论》 不同卷子的差异对比。通过对《茶酒论》本身的文献研究引出《茶酒论》所代表的民间 争奇型寓言故事的溯源问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213317948_1。认为《茶酒论》这类民间争奇型寓言故事并不是突然出现 的,研究证明《茶酒论》只是中国民间争奇型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春秋战国时 期这类故事就已经出现,在两汉时期虽然未发现有本土创作的争奇型故事,但是由于古 印度佛教的传入,在翻译佛经过程中,印度佛经中争奇型的佛经故事却激发了国内这类 故事的创作,到唐代争奇型故事应该说进入了成熟期相继出现了 《茶酒论》及其它众多 争奇型故事,其后宋、元、明、清,争奇类故事的作品更加层出不穷,时至今日这类型 的曲艺作品仍然可见。第二部分,《茶酒论》与国内少数民族争奇型故事的对比研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流中,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 表现在方方面面,文学也不例外。藏族文学作品有《茶酒仙女》,布依族中也有类似的 《茶和酒》,这三篇作品虽然创作时间不同,但是无论从内容、主题来看都极为相似, 通过对比研究,汉文茶酒与少数民族作品明显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第三部分,《茶酒 论》与日本、古印度、希腊争奇型故事的对比。争奇型故事并不仅仅存在于我国文献中, 早在西汉古印度佛经故事的翻译过程中就有很多争奇型的故事蕴藏其中。日本也有《酒 茶论》、《三教指归》作品,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同样有“胃和脚等争奇型的故事。 通过对比,笔者发现虽然都是争奇型故事,但是由于这些故事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创作的,既有相同更有差异。第四部分,通过《茶酒论》故事内容 的探讨唐代的饮食风 俗。《茶酒论》作为中国民间争奇型故事的代表作,其研究意义远不止前边讨论的三个 方面,作品内容同时折射出唐代当时饮茶和饮酒方面的民风民俗及唐代饮食风俗中的儒 释道文化观。总而观之,通过上述研究认为《茶酒论》这篇民间争奇型故事无论从文献 学、民俗学还是文化学角度研究,都具研究价值,是篇极具研究价值的作品。 关键词:茶酒论;争奇型故事;唐代;饮食风俗、. :,弱 , ’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珏?。’ ,” , ’?’ ,竹 ? . , . .”, . , , ” ? ? ” , ., 曲 ”, ”, , , “ . . 。, : ; ; ; ,.。“.妒,缸,让静奎。目 录 者论?.....?.....??....??..?..??..??...一、选题由来及学术 背景? 二、学术史概述三、研究理论和方法 四、学术目标 第一章 :茶酒论》文献概述?. 第一节《茶酒论》的作者和写成年代.??. 第二节《茶酒论》文献内容??. 第三节从《茶酒论》探究争奇型故事源流第二章 《茶酒论》与 其他少数民族争奇型故事比较 第一节汉文《茶酒论》与藏文《茶酒仙女》的对比二? 第二节 《茶酒论》与布依族争奇型故事比较? 第三节各民族争奇型故事特点?. 第三章 《茶酒论》与国外争奇型故事比较? 第一节《茶酒论》与日本《酒茶论》对比??. 第二节 《茶酒论》与古印度佛经中的争奇型故事比较. 第三节《茶酒论》与古希腊《伊索寓言》对比. 第四章从《茶酒论》看唐代的饮食文化??. 第一节从《茶酒论》看唐代饮茶风俗特点??. 第二节从《茶酒论》看唐代的饮酒风俗?.?.. 第三节从《茶酒论》看唐人饮食文化观. 吉论??..??..??....??.?.?..??.??...??...?. 参考文献一 个人简历...?.?.??...?.?.?.....?....?..?....... 后记??...?...二??....??...??.??.??...??...?.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 绪论 . ? ? ? 一、选题由来及学术意义 ‘ 一 ., . 、选题由来 。。 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西北典籍,选则一 个适合自己研究 目标和领域度一度让我深感徘徊茫然,所幸有导师米海萍教授的 启发和指导,使笔者 开拓了研究视野,终于选定敦煌变文《茶酒论》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学、民俗文化学 发掘《茶酒论》的价值。从最初的迷茫到拨开云雾心中明朗,其中米海萍导师给予的 。 。 帮助让笔者铭感心中。 ,, 众所周知,敦煌文献从出土之日起就备受世人关注,敦煌变文《茶酒论》以其独 特的故事内容和生动的文学形象,成为学者研究对象之一。在《茶酒论》中赋予了茶 和酒以“人性’’,二者扬己之长攻彼之短,争高争奇,希望能够打压对方,但是最终 却在第三方“水”的调解下,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以自己的优势 去贬低对方,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贡献于社会,最终全文以茶酒和好结束全篇。这篇?‘ 仅字,却内容精辟,但是却传递出许多有值得研究的信息。、 、学术意义 .。 如果对《茶酒论》不同卷予的对比,及其作者和成书年代的探讨,还有作为中国 民间争奇型故事的代表作品,《茶酒论》本身就具有民俗学及文化学的研究意义。从 《茶酒论》可以看出中国争奇型故事的发展脉络,上追春秋战国,下至当代曲艺类作 品,《茶酒论》在争奇型故事中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 一、从整个争奇型故事的发展脉络中比较发现,《茶酒论》的创作时间在中国民间争 奇型故事发展的成熟期,故事本身不仅具有本土的寓言故事特点,还有受到古印度佛 经故事影响后,表现出浓郁的佛教气息。不仅如此,《茶酒论》是一篇典型的敦煌变 文,体裁上属于赋体,与国内其他民间争奇型故事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二,我国是 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文化的交流在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由来已久,《茶酒论》 在敦煌出土之后,学者们在藏族和布依族的文献中也发现了极为类似的茶酒作品,通 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民族性。并且在民族作品的对比研究中, 我们可以将研究视野扩大至其他国度,在日本、古印度、古希腊的文学作品与佛经故 事中,同样发现了争奇型故事的踪迹,通过对比研究亦可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争奇 型故事创作的不同和影响。第三、结合史籍研究《茶酒论》,凸显了唐代饮食文化, 这与其他争奇型故事的不同。’’ 总之,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茶酒论》进行文献学的再次整理,并从文献 学、民俗文化学作一分析研究,梳理中国争奇型故事的发展脉络,通过汉族争奇型故 事与其他少数民族争奇型故事的的对比,以及国内外争奇型故事的对比,解读不同文 化对争奇型故事的故事创作的影响,并以《茶酒论》一文为媒介探讨唐代茶酒饮食文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化习俗。 、基本概念界定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 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变文在中国唐代俗称底本,又称 “变,是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它是在佛教僧侣所谓“唱导”的影响下,继承汉 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唐代早期的变 文和南北朝“唱到”一样,是以讲经和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故事的。 敦煌变文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作品。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其主 要内容是宣扬禅门佛理。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故事展开之前先引一段经文, 然后边说边唱,敷衍铺陈,成为长篇作品。另一种是前面不引经文,直接讲唱佛经故 事,只依据佛经里的一个故事恣意抒写阐扬,写成长篇。讲唱世俗故事的变文,多取 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经过讲唱过程中不断加工润色、铺陈渲染,成 一。 为曲折起伏、有声有色的文学作品。。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影响,对后代的诸宫调、鼓 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居、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影响。变文的体制不完全一致, 有说散体,如《刘家太子变》;有六言赋体,如《舜子至孝变文》,而更多的则是散韵 并陈,说唱相间。 “ 争奇型故事:争奇型故事是民间故事中典型的一个故事类型,这类故事的故事 结构特征是,作品中以同一种类的两种事物相互争功、争大、争高、争奇为主要内容, 最后由第三方出面调解结束全文,指出一个共同的寓意即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 的价值与意义,万物不能妄自尊大。也有一些争奇型故事由于创作者、创作的文化背 景不同,只有两种事物的争论,而没有第三方调节,多见于佛经类争奇故事与国外争 奇型故事。 ’ 十 ’ 。 二、学术史概述 , 、对《茶酒论》故事本身的研究。多数学者在对《茶酒论》文本进行研究时, 偏向于它的故事特点,所以研究过程中,学者一般都选择已经由王重民整理出版的《敦 ,煌变文集》为底本,来研究《茶酒论》所代表的民间奇型争故事,也有少数学者在研 究过程中关注了作品背后隐含的社会生活,如在冯晓平《茶酒仙女论与藏族寓言 ,,体文学的成熟》一文中就提到:“作品中的寓言不再是社么道德观念或某种宗教教条 的简单的演义图解,而是作者个体的社会生活理想和宗教情感通过驾轻就熟的文学手 段而得到的自然流露。?所以许多相关的变文研究中,认为这些作品对于后来研究特 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境况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但多是提及《茶酒论》,属零零散散 不甚全面的研究。在对《茶酒论》故事作品的研究中,学者关注了茶酒饮食文化的内 。冯晓平‘茶酒仙女论与藏族寓言体文学的成熟》,《中国藏学》,年第期。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容,暨远志《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敦煌写本茶酒论研究之二》?,徐淳《敦煌 写本茶酒论与唐人的饮茶饮酒》圆等,作者主要偏重研究了《茶酒论》中隐含的饮 食文化内涵。在笔者所掌握的各类研究资料中,对《茶酒论》作 品的研究往往都单一、 片面,属于单一问题研究的论文,虽然各有长处和新意,但是没能很全面地对《茶酒 论》研究,通常都是突出《茶酒论》的某一方面,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茶 酒论》之所以成为争奇型故事的重点研究作品,不是因为它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的价值, 而是这些价值综合之后体现出的研究意义,所以本文在综合整理以前学者研究结果基 础后,从不同角度结合新的研究方法对《茶酒论》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解读。 、对于争奇型故事的比较研究。以往的争奇型故事比较研究,有张鸿勋《敦煌 故事赋茶酒论与争奇型小说》、潘建国《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固、《“争奇 型民间故事的历史追踪考察》,笔者认为其中张鸿勋对我国争奇型故事的源流考察 ’ 相对完善。但是在对这些对争奇型故事整理研究的文章中,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争奇型 故事的发展脉络,整理了中国争奇型故事的发展史,但是缺少了对争奇型故事本身的 故事特点的研究与探讨,多数都是以串线方式将各个时期的争奇型故事进行梳理。笔 者认为梳理争奇型故事一方面是为了让这类故事的发展线索更清晰,另一方面更重要 的是便于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的争奇型故事之间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不同争奇型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就笔者掌握的已有研究资料中关于线 索类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争奇型故事内在联系与区别的研究涉及甚少,所以本文力。。 图在前人已做的整理研究基础之上,对争奇型故事的内在联系与异同进行研究。 、与《茶酒论》的对比研究。在对《茶酒论》的研究过程中,除了上边讲到的 对《茶酒论》作品本身的研究和对以《茶酒论》为切入点展开的争奇型故事发展的研 究以外,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关注了一个问题,就是汉族《茶酒论》与其他民族的 争奇型故事的对比研究,主要以藏族《茶酒仙女》为主。在将汉族“赋”体《茶酒论》 与藏族白玛文体《茶酒仙女》的对比中,学者们更深入地对汉藏两族文化进行了对比。 朗吉《敦煌汉文卷子茶酒论与藏文茶酒仙女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作者在对《茶 酒论》与《茶酒仙女》进行对比研究中还提出了学术界一直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藏族 《茶酒仙女》与汉族《茶酒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作者以文本中的内容为依据, 证明了藏族白玛文体《茶酒仙女》是受到汉族《茶酒论》影响而产生的,但是并不是 单纯的借鉴,文章是依据藏族阅读与审美习惯进行的再创作。对此观点笔者比较认同。 但研究视野还没有涉及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虽然这类作品很少,而且没 有藏族的《茶酒仙女》故事那样丰富,但是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同样可以让我们发现 。暨远志《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敦煌写本茶酒论研究之,《敦煌研究》年第期。 徐淳《敦煌写本茶酒论与唐人的饮茶饮酒》,《扬州师院学报》,年第期。 张鸿勋《敦煌故事赋茶酒论与争奇型小说》,《敦煌研究》,年第期。 潘建国《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月第卷第期。 ?张鸿勋争奇”型民间故事的历史追踪考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年第期。 朗吉《敦煌汉文卷子茶酒论与藏文茶酒仙女的比较研究》,‘敦煌学辑刊》,年第期.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文学作品反映的民族性。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 、基本理论 本文研究主要以文献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从文献学方面研究《茶酒论》内容、 作者、写成年代等内容,以民俗文化学理论为支撑,在对《茶酒论》研究的过程中, 对民间争奇型故事探源,并结合《茶酒论》成书时代,对唐代的饮食风俗及其所蕴含 的儒释道文化观作了分析阐释。 、研究方法 本文以文献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对《茶酒论》本身进行文献解读,在前 人研究基础上,对《茶酒论》文本、作者、成书年代等进行系统整理;以文献学与民 间文艺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茶酒论》代表的争奇型故事进行梳理与研究。运用了阐 发研究的理论方法,将《茶酒论》与国内外其他争奇型故事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文化 背景下创作的各类争奇型故事的异同及不同的文化观。 四、学术目标 本文所用文献资料均来自于已整理出版的各类文献典籍,主要有王重民等编撰的 《敦煌变文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所引用文献资料还有一些诗歌文集 和已出版的论文。通过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点研究: 第一,本文力图通过对《茶酒论》文献的研究,对《茶酒论》的内容、作者、成 书年代进行探究,以《茶酒论》为切入点更加深入探寻我国争奇型故事的流变。 第二,对比《茶酒论》与国内外其他争奇型故事,研究不同文化下对争奇型故事 创作的影响。 第三,’以《茶酒论》为中心,研究唐代饮茶与饮酒的民俗文化、以及唐代的饮食 文化意义。以此更加深入地研究唐代饮茶与饮酒的民俗文化、以及唐代饮食当中折射 的文化意义。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第一章《茶酒论》文献概述 ’ 第一节茶酒论》的作者与写成年代 一、关于茶酒论》的作者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个辉煌的时代,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方面 的成就,均彪炳千秋。以文学来说,唐代流芳百世的诗人如群星灿烂,唐代的古文运 动,在韩愈、柳宗元的提倡下,一洗颓靡的文风,打破了骈文长期统治局面,成为中 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唐代还出现了传奇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标志着小说的 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 在诗歌、散文和传奇之外,唐代还有一些与当时的平民百姓最为贴近的通俗文学 体裁,如变文、俗赋、话本和民间歌谣等。世纪末,在敦煌发现了许多这类作品 的写本,使研究者大开眼界,其意义正如郑振铎所说:“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 中国 文书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文书英文书写纸用a4纸打印行政执法文书范本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及要求原告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 里,最重要的要算变文了。在变文没有发现以前,我们简直不知道平话怎么 会突然在宋代产生出来,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盛行于明清两 代的宝卷、弹词及鼓 词,到底是近代的产物呢,还是古已有之的。许多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都成为疑案 而难以有确定的回答。但自从三十年前史坦因把敦煌宝库打开了而发现了变文这一种 文体之后,一切的疑问,这才渐渐的可以得到解决了。我们才在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 之间得到了一个连锁。我们才知道宋元话本和六朝小说及唐代传奇之间并没有甚么因 果关系。我们才明白许多千余年来支配着民间思想的宝卷、鼓词、弹词??类的读物, 其来历原来是这样的。这个发现使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史的探讨,面目为之一新。? 在众多变文中,《茶酒论》作品颇为注目,其体裁有如俗赋,主要是记叙“茶、 “酒”各自夸耀、论辩不休而最后由“水”出来调停的内容。全文采取一问一答的形 式,并且都用韵,也时有对仗,具有赋的特色。《茶酒论》共有六个写本,分别是伯 、伯、伯、伯、斯、斯六个卷子。伯卷 前有题记“乡贡进士王敷撰”,同卷还录有王梵志诗。王重民以相对完整的伯 卷为底本,将《茶酒论》校录于《敦煌变文集》。《茶酒论》的作者,在史料典籍中 并无任何资料可查,在敦煌文献的整理中署名“王敷”的作品也只有《茶酒论》这一 篇,所以除了《茶酒论》中提到过的一句“乡贡进士王敷撰对于王敷的生平、籍 贯等资料实在无从考证。 但是除去作者生平不可考以外,对于作者王敷的其他信息在《茶酒论》中还是 可以探寻。首先,看《茶酒论》原卷前题“乡贡进士王敷撰”。“乡贡进士’’是唐代的 科举名。应是唐代出身州县应过进士科的文士,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其次,从《茶酒论》的作品内容来看。作者王敷是擅长诗赋的,又具有相当丰 西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书店影印本,年版。 。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富的茶酒知识,还熟悉佛教、道教的经典故事,所以才能写出这样通俗中又带有佛教 禅味的赋体作品。 二、《茶酒论》的写成年代 《茶酒论》的写作年限,从已有资料分析来看, “开宝三年即年;而“壬 申”则为宋开宝五年,这样一分析,其中必有一误。对此,本文认为,伯卷末 的题记载:“癸未年二月六日净土寺弥赵员住右手书。同卷还抄有《新合千文皇帝感》、 《新合孝经皇帝感》和《秦妇吟》,而《秦妇吟》据查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年, 则此“癸未年或为五代后梁龙德三年年,或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年。 如此,《茶酒论》的写作时代下限应为五代或宋初。 至于它写作时代的上限,从故事本身考察,当不出玄宗天宝年间年。 上述《茶酒论》结尾处的抄写题记表明,本文书写于开宝三年。但据《廿史朔闰表》 可知,北宋开宝三年为庚午,开宝五年为壬申。一般说来,数字易混,而干支纪年不 易笔误,故本文书的抄写年代很可能为开宝五年壬申岁,也就是说,《茶酒论》 完整古文献为北宋初年的抄本。那么,《茶酒论》究竟是写于何时呢从文本本身来 看,难以辨明。唯一的线索是《茶酒论》的作者为“乡贡进士王 敷。但王敷史籍无 载,事迹难详,我们只能从他的“乡贡进士头衔来推断《茶酒论》成书的上限。 《新唐书?选举志》载:“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 者日生徒,由州县者日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乡贡是乡贡进士的省称。在唐 代科举中,生徒与乡贡在科考取士中所占的比例。大抵是唐初生徒多于乡贡。中唐以 后渐渐反之,乡贡进士占居绝大多数,有时甚至所有应试者皆为乡贡。这是由于唐代 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势力彼此消长的结果。而这种科举取士的变化,使朝野对乡贡进 士日益重视。文宗曾言进士之盛,时宰相对日:“举场中自云:乡贡进士,不博上州 刺史,上笑之日:“亦无奈何。”宣宗爱慕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 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或有人物优而不中第者,必叹息久 之。尝于禁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唐文宗、宣宗如此羡慕和重视乡贡进士,可见《茶酒论》的作者王敷也以自己 博得功名而自豪,所以大大方方地在《茶酒论》前首题“乡贡进士王敷撰。从社会 背景上来分析,王敷当是唐代后期一位由州县推举出的乡贡进士,他了解民俗,擅长 诗赋,因而撰成了《茶酒沦》的名篇佳作。 如果以上推测不错的话,那么《茶酒论》的成书年代,不应早于中唐。再从饮 茶习俗的发展来看,“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 矣。??饶州浮梁,今关西山东,间间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也。??歇州、婆州、祁门、婆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药,自梁、.宋、幽、并间, 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资。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在《茶酒论》中,同样描绘 了“浮梁歇州,万国来求等茶叶盛状,这无疑说明,《茶酒论》作成于饮茶之风盛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行之后,不然的话,决不会写出浮梁之地,众人求茶的具体场景。这样说来,《茶酒 论》写成年代必在建中以后、北宋开宝以前,即九世纪至十世纪六十年 代,最为保守的推断,写成于晚唐五代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节茶酒论》文献内容 、 ” ’ 一 一、茶酒论》现有六个卷子概况 敦煌文献《茶酒论》已知见于伯、伯、伯、伯、斯、 斯六个卷子。后来由王重民整理收入《敦煌变文集》的,成为我们所常见的《茶 酒论》一文。在整理过程中,王重民以六卷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伯为底本而收入。 这六个卷子中,伯写于《王梵志诗一卷》之后,前后题均作“茶酒论一 卷”。署“乡贡进士王敷撰”,末有题记:“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四日知术院弟子阎 海真白手书记。按:壬申岁为开宝五年年,开宝三年年应为庚午,此必 有一误。阎海真之名,有出现在莫高窟第窟南壁供养人像第身,题“孙子阎海真 ’ ,。‘, 一心供养,这二者当系一人。. 伯末有题记:“癸未年二月六日净土寺弥赵员住右手书”。同卷尚抄有《新 。 合千文皇帝感》、《新合孝经皇帝感》和《秦妇吟》。 ,伯卷子中有个别字词与伯不同,如在讲到西蜀名茶“蒙顶石花”时, 伯卷中写作“蜀山蒙顶,登山蓦岭。”而在伯中“蒙顶”写作“檬顶’’。 ”,, 。 二、《茶酒论》内容分析 《茶酒论》作者可以以其文中所留线索来推断,应该为“乡贡进士王敷,而对 《茶酒论》的内容,郑振铎则概括为:“茶和酒在争论着:两个谁有功勋茶先说其 可贵,酒乃继而自夸其力,反复辨难,终乃各举其‘过’。‘两个政正争人我,不 知水在旁边’。水乃出来和解道:茶酒要不得水,将成为什么形容呢水对于万物, 功绩最大,但他并不言功,茶酒又何必争功呢‘从今已后,切须和同,酒店发富, 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郑振铎研究认为是从大言、 小言赋发展来的“争 奇一类的游戏文章。王重民认为此文属敦煌变文中的对话体。傅芸子认为是唐人 通俗平浅的滑稽文章。张锡厚认为此文受诽谐文影响,通过茶酒驳议,说明不要争 奇斗巧之理。总之,均属对《茶酒论》内容和形式的简要评述。任半塘曾经指出: 敦煌遗书中的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当时社会历史又人情风貌和宗教思想的真实反 映”。《茶酒论》全文如下: 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 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 。 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各须立理,强者光饰一门.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册第页,上海书店影印本,年版。 回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册第页,上海书店影印本,年版。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荼乃出来言曰:。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 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荼。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 一世荣华。 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箪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 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 , 无恶意。有酒有令,仁义礼智。自合称尊,何劳比类” 茶为酒日:“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山蒙项,登山蓦岭。舒 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 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少” 酒为荼日:“阿你不闻道,齐酒乾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 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甜美苦.一醉三年, 流传今古.礼让乡间,调和军府.阿你头脑;不须干努。” 茶为酒曰:.“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 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 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以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日:“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遣赵主弹琴, 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教舞.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 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茶为酒日:“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骑江,来朝金室。将到市廛, 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使得富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能昏 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洒为茶日:“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养性命。 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流传。茶贱三 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家音乐,本为酒泉。 ’ 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茶为酒日:“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不见狴狴鸟,为 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养贤。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 疯茶癫。阿阁世王为酒罂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三年.吃了张眉 竖眼,怒斗 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枷 樯项,背上抛椽。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遗遭。 ‘‘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酒日:“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 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 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砺破喉咙.万物须水,五谷之宗。上应乾 象,下顺吉凶.汀河淮济,有我即通.亦能漂荡天地,亦能涸煞鱼龙.尧时九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年灾迹,只缘我在其中.感得天下钦奉,万姓依从.犹自不说能圣,两个何用 争功从今以后,切须和同.酒店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 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癫茶疯.” 由上可见,《茶酒论》一卷的结构比较简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序,接 下来便是“茶”、“酒”的辩论,最后是“水的评判。其内容最精彩的当然是中间 部分,“茶”与“酒通过激烈的论辩,均展示了自己最为荣耀的历史和功绩,与此 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给对方的弱点以最尖刻的揭露。通过争辩,茶与酒的特性得到 了生动的体现。仔细研读,可以将“茶、“酒”的论辩大致分为五个方面来进行研 究,即历史地位、影响大小、功能效用、经济价值及社会作用。 在第一个回合中,“茶首先以“贡五侯宅,奉帝王家”的优势,为自己奠定了 地位,而“酒则以相似的历史典故不甘示弱。第二个回合,“茶以其广袤的产地、 优良的品质和“万国来求”的商品优势继续向“酒”进攻。而“酒却以多种名贵 。 的佳品与之抗衡。 第三个回合时,“茶”打出一张“茶禅一味”的牌子,着重阐释对“幽隐禅林” 的“名僧大德’’的“去昏沉”功效,并指责“酒’’的“广作邪淫”的弊端。而“酒 则用“经济效益’’来作盾牌,以“三文一缸,何年得富”加以诘 问,并进而以与 贵族的交往来寒碜“茶,对许多“茶病加以讽刺。在第四个回合中,“茶’’接着 以市场的占有率来反击“酒”的质问,大有以薄利多销之势,来压盖“酒’’的“通 贵”之利。同时讥讽“酒的醉后闹事、动辄饱受责杖的窘态。“酒”仍以与“高层 次人物的往来为荣,并声称自己是“消愁药,还与国礼密切相关,固守“茶贱酒 贵的观点。“茶紧接着对“酒”所提出的“茶吃发病、酒吃养贤”的论点一一加 以驳斥,列举了许多为酒害命的故事,以及东晋时代的著名酒徒刘伶肆意放浪的种 种“丑行,进而劝人“烧香断酒”,以免命运不预。 《茶酒论》除了行文的思辨色彩浓重,更重要的它还体现了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 在唐代,佛教大盛,许多文艺作品中都体现着这一点,中国唐代民间文学也受到唐时 佛教俗讲的变文很大影响,这也是现代研究民间文学者所公认的。在唐代也有许多作 品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佛教,宣扬“缘”、“因’’和“善恶报应’’、“四大皆空”等佛学 精神。在敦煌莫高窟中,所有的壁画、经卷,包括这些变文,无不与佛教有深深的联 系。就《茶酒论》而言,作者的“佛教意识也是相当浓厚的。虽说“茶、“酒”看 起来是处于平等的论辩地位,但细细读来,对茶叶的倾向性是随处可见的,这大概与 唐时茶叶在僧侣们之间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通过《茶酒论》的争论,可以看到文中体现出茶叶各方面的情形,例如茶的入贡, 茶的商品化,而尤以茶与佛教的关系论得最多,其语气势如破竹,直接攫住了读者之 心。试想在一大群佛教徒面前,朗朗诵上这段“高论,岂有不胜之理。酒在佛教中 属于被戒之物,饮酒纵欲,视为大忌,所以“酒在争论时,竞不敢提及佛事,其实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已经输了一大截。因而在“茶“酒’’争论中,“茶”的形象已具天时、地利、人和之 优势。全文争论部分,其发起者是“茶,最后也是以“茶”的大段斥“酒之辞而 鸣金收兵。 在《茶酒沦》最后一段,以“水’’的裁判调解了“茶、酒的争论, 也颇具禅意。 水,既无茶的鲜美,也无酒的浓醇,既不能提神,也不能消愁。无色无味无嗅之物竟 胜于茶酒名饮,空空如也,却富莫大焉,“水”的一道判辞,亦无异于佛家之机锋语 也。文学的艺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主要在于看其能否以通俗的手法达到教化和娱乐的目的。而《茶 酒论》正是紧扣世俗生活的现象和风俗观念来说明道理,显得亲切生动,无疑增加了 它的说教能力,如果用对传统诗文的艺术分析方法来评价它,自然只能得出“游戏文 章“平浅的滑稽文章’’等结论。 第三节从《茶酒论》看争奇型故事源流 一、争奇型故事溯源 .分类法中的争奇型故事 年春节晚会上马季等人表演了群口相声《五官争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如果考察一下这部优秀作品的文学题材,显然来自劝诫性的寓言故事。而且可以很清 楚地看到《五官争功》与争奇型故事《茶酒论》两部作品的“争论极为相似。时间 跨度这么长的两个争奇型故事之间到底有没有别的传承脉络追 本溯源,我们发现 《茶酒论》只是争奇型故事之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篇,但是它不是最初的,亦 不是最后的。 对世界各地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研究方法中,学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故事情节类 型进行分类的.分类法和母题分类法。所谓.分类法,即由芬兰故事学家阿尔 奈, .教授创始,后由美国故事专家汤普森,教授增 补而形成的一种故事分类法简称“.分类法?。具体则是指从纷繁众多的故事中 将情节相似的故事归纳为一个类型,做一个编码;同一类型的故事又以其细微差异分 出次类型以、.??分,最后编纂出的一部系统的完整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分类法最大作用是把表面上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民间故事,追根溯源,弄清它们的 发展演变历史,以便评述类型发展中的代表作品以及这类型故事的文学史地位。在我 国,采用.分类法,将中国的民间故事分类索引,以美籍华人丁乃通编著的《中 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为典型。这部索引采取.分类体例,大量收 纳年以前 国内刊印的民间故事资料,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学者进行中国民间故事比较研究提 供了很大便利。《五官争功》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被列为型。 , 这一类型下又有两个亚类型,具体地说就是: 。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述评》,《民间文学论坛》年第期。 。丁乃通著,郑建成等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年版,第.弓页。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肚子和人体其他的器官争大升有时争大的是五个手指头. “身体两个部分不和”,鸟或蛇身上的两邻分两个头或头和尾总是不 合作,而吵闹不休,最后这个鸟或蛇死于非命. “茶和酒争大”茶和酒都争说自己比对方好,水指出没有水两者都不行. , .中国争奇型故事的渊源与发展 根据丁乃通教授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我们在众多的古典文献中, 能够找出争奇型故事的发展脉络。最早的争奇型故事应该是公元 前多年的《韩非 子》一书。韩非约前一前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而且也是一位系 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整理各种形式寓言故事集的思想家。经他整理的 有《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若》、《十过》等寓言专著。其中《说林》有这 样一则故事: 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龄也.遂相杀,因自杀.人臣之争而亡其国者,皆馗之类. 在这个故事中“虺两口”就表现出了一体中的两部分之间产生的内部争斗,而这 样的争斗最终的结果是自我毁灭。这一故事内容然简单,而且全文中仅仅几笔带过, 但却是.型故事的雏形。而向上因为没有更早的文献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有相似的故事,所 以由此我们判断春秋战国当属争奇类故事的酝酿期。 西汉末年,我国佛教盛行,印度佛经不断传入我国。我们发现伴随着佛经故事的 传入,印度佛经中的争奇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本土争奇型故事的创造。有 本?的劝诫性寓言故事做基点,再受到印度佛经故事的激发,到 了文学创作进入鼎盛、 期的唐代,型故事《茶酒论》的出现就显得水到渠成,只是作品中主角的选 定似乎带有一些特定的时代意义,其中蕴含了唐代茶酒文化的一些信息,此为后话。 所以我们说西汉时期佛经故事中的争奇类故事不断传入,可看做是我国争奇类故事发 展的过渡时期。 在军事、文化都极为繁盛的唐代,争奇型的故事的创作空间可谓更加自由,唐玄 宗开元年间至唐宪宗元和初年的顾况?,曾提到这样一则故事: 顾况从辟,与府公相失,挥出幕,况日:“某梦口与鼻争高下,口日:‘我 谈今古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日:‘饮食非我不熊辫.’眼谓鼻日‘我 近鉴毫端,远察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日 :‘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 目’府公悟其讥,待之如初. 短短几语,其中五官之争表现的淋漓尽致,毫无疑问的,这个故事从主题意义上 都传承了争奇型故事的稳定特征,当被归入争奇型故事的范畴里。 至唐末,柳翔撰的《潇湘录》中有《王屋薪者》,可以说是争奇型故事中的传 奇性小说。故事内容如下: 函赵晶平‘关于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苏州大学学报》年第期。 《太平广记》卷三七引。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屋山有老僧,常独居一茅庵,朝夕持念,唯采药苗及松实食之.每食 后,恒必自寻溪涧以澡浴.数年在山中,人稍知之.忽一,有道士衣敝衣, 坚求老僧一宵宿止。老僧性僻,复恶其尘杂甚,不允。道士再三言日:“佛与 道不相疏。混沌已来,方知有佛。师今佛弟子,我今道弟子,何不见容一宵, 陪请论耳。”老僧日:“我佛弟子也.故不知有道之可比佛也。”道士日:“夫道 者,居亿劫之前,而能生天、生人、生万物,使有天地,有人、有万物,则我 之道也。亿劫之前,从皆知而尊之,而师今不知,即非人也.”老僧 日:“我佛 恒河沙劫,皆独称世尊,大庇众生,恩普天地,又岂闻道能争衡我且述释迎 佛世尊,是国王之子.其始也,舍王位,入雪山,乘囊劫之功,证当今之果,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故使外道邪魔,悉皆降伏,至于今日,孰不闻之尔之 老君,是谁之子何处修行教迹之间,未闻有益,岂得与我佛同日而言” 道士日:“老君降生于天,为此劫之道祖。始出于周,浮紫气,乘白鹿,人孰 不闻至于三岛之事,十洲之景,三十六洞之神仙,二十四化之灵异,五尺童 子皆能知之,岂独师以庸庸之见而敢蔑耶若以尔佛,舍父逾城,受穿膝之苦, 而与外道角胜,又安足道哉以此言之,佛只是群魔之中一强梁者耳。我天、 地、人与万物,本不赖尔佛而生.今无佛,必不损天、地、人之万物也.千万 勿自言世尊,自言世尊,世必不尊之,无自称尊耳。”老僧作色日:“须要此等 人,设无此等,即顿空却阿毗地狱矣。”道士大怒,伸臂而前,拟击 老僧,僧 但合掌闭目。须臾,有一负薪者过,见而怪之。知老僧与道士争佛道优劣,负 薪者攘袂而呵曰:“二子俱父母所生而不养,处帝王之土而不臣,不耕而食, 不蚕而衣,不但偷生于人间,复更以他佛道争优劣邪无居我山,挠乱我山居 之人.”遂速焚其茅庵,仗伐薪之斧,皆欲杀之。老僧惊走入地,化为一铁铮; 道士亦寻化一龟背骨,乃知其皆精怪耳。? 这篇小说,借一位樵夫的话,批判了互争高低、妄自尊大的佛道两家。以小说情 节来看可纳入?型故事。可见在唐代,争奇型故事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其争 奇型故事特有的稳定性特征相对明显,在与其它争奇型故事的对比研究中,可见《茶 酒论》作为争奇型故事的代表作,既体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也包含着一些佛经禅念; 对于以后的争奇型故事的创作很有影响,将争奇型故事的创作推向了高潮,虽然在本 身的故事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自宋代以后,争奇型故事的创作者们从文学体 裁上不断翻新,体现出来的文学时代特点也更加明显。如“眉眼争强’’型故事既是如 此。西其文如下: 陈大卿云:眉,眼,口,脏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日:“尔有何 能,而位居吾上”鼻日:“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日:“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日:“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 。李时人编校《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年版。 。眉日: 相争”、“眉争高下,王世贞所编《调谑编》的有“争闲气,冯梦龙纂集《广笑府》 ,’ 。 有“茶酒争高、“技艺争高下、“萤蚊判’’,赤心子、吴所编辑《绣谷春容》中有 ‘ “汤婆子竹夫人判”等等。而戏曲类中也有此类题材,如俚曲《汤婆子竹夫人相骂》 ?与扬州清曲《竹木相争》圆。现录《技艺争高下》原文如下: 木工日:“我能巧用斧凿,造室制器,真良工也.”石工日:“断木非难, 雕石为难,我良工也。”铁工曰:“治木治石,.必借炉冶柑锤之力,尔等无我 、’ 都不成,且莫虚争闲气也. .. .这个故事中,木工与石工互相夸耀自己的能耐,争奇争大的故事特点显而易见。在明 代以.型故事为题材的小说,还有话本《梅杏争春》、《蔬果争奇》、《花鸟争奇》、 。 ,《童婉争奇》、《山水争奇》、《风月争奇》、《茶酒争奇》以及《梅雪争奇》等七篇争奇 型小说。尽管每篇作品主角不同,有梅与杏、花与鸟、妾童与妓女、风与月、蔬菜与 ‘.’ 瓜果、梅与雪、山与水、酒与茶等等,但是故事情节都基本相同,故事的结构延续了. 争奇型故事的稳定性特征。以《梅杏争春》和《花鸟争奇》为例,《梅杏争春》讲“梅 娇与杏俏春日游园,畅谈梅、杏,引经据典,各说其好。事为郡王得知,嫌其喧闹, ‘ 加以责罚,二人大恐。旋由郡王命彼等各作诗赋自赎’’。 再看《花鸟争奇》讲述的故事:好事者作迎春诗,然后写在“风微微,日迟迟, 人熙熙,恍然华青国中之景象的时候,忽“鸟中有凤凰者,乃百鸟之王,花中有牡 丹者,乃百花之王。二王相率众花众鸟,共朝东皇于融和殿上’’,因座次的关系,当 时虽没有冲突,回到行馆玄虚馆以后,双方却开始了激烈的争论。百花中只有桃李不 ’。 言,余则嘈嘈杂杂,好象遭受了大耻奇辱。先是掷躇花顿足道: “纲纪坏了力质问凤凰为什么席次要在牡丹王之上.百舌乌挺身而应:“我 凤凰王居牡丹之先,何害”花中之闹阳不服,说鸟不如花,凤凰不应该抢先. 鸟中便有百舌出阵:“凤凰我百乌之王,使备七德,文成五采,太平祥瑞,人 所共睹,汝花中有么”闹阳说:“我牡丹为花中之王,色则国色,香则天香, 魏紫姚黄,人所争重,汝鸟中有么”于是百舌举大鹏,“扶摇狂甩,九万里 只一瞬,花中无能敌者.”闹阳说:“不然,蟠桃饱历甘露,三千年 一只花,远 胜大鹏.”一两争不下,百舌又说:“我鹤鸽急难。有兄弟义;鸳鸯配藕,有夫 。 妇情;慈乌反哺,有母子爱;自信我鸟中乃有此伦理.”闹阳亦不示弱,答:“我 明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酋韦力、韦明铧编《扬州清曲》,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版. 青海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 棠棣同华,岂不如兄弟;莲蕊并蒂,岂不如头妇;聋草宜男,岂不如母子;孰 谓我花中无此纲常”百舌更以鸟中五友示威,闹阳竟以花中十友反攻,结果 是惊动了花鸟之王,二人跑出来查问.彼此责备不约束部下,他俩争了起来, 各领所部,不欢而散。两人回到家里,各写一本到东皇那里奏控.东皇把他们 俩都招了去,责备他们:。乾坤化育,声者自声,色者自色,有声者不得自矜 其声,有色者又岂可自夸其色”又告凤凰:“尔为鸟中之王,乃纵容百鸟, 与花相垢,风兮凤兮,何德之衰乎”也骂了一回牡丹.然后罚他们合制乐府 ‘ 曲一篇以赎过.’ 这些故事中都清楚地体现了“争的主题,以及由第三方调节的劝诫寓意。故事 的情节结构相对稳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故事的创作文体不同,但是主要的结构特征 还是保持一致的。 至于戏曲,明代李开先?撰院本《园林午梦》存万历间刘龙田刻 《西厢记》附录本,剧情不长,演了一位渔翁偶游园林,午睡时梦崔莺莺、李亚仙、 ”’ 红娘、秋桂出现,互讥其行为,争论不休。渔父醒后叹道:奇怪,奇怪园林中方才 合眼,梦见两个仙女,各逞其能;两个女奴,各为其主。多因我机心常在,致使梦境 ’ 不安。从今后早断俗缘,务造到至人无梦。。 至近代,文艺创作中,曲艺类的作品除了《五官争功》外,还有东北二人转《烟 酒醋茶》、四川相书《四体内讧》、传统相声《十女夸夫》等等,也都属.型故 . 事类型,只是在演绎形式上各具特色罢了。 综上,结合张鸿勋所作的争奇型故事发展脉络,可以将中国本土 创作的争奇型故 ~ 事脉络整理如下:? 《韩非子?说林》公元前一 . 《唐语林》载顾况事约?. 。 《潇湘录?王屋薪者》晚唐 《茶酒论》晚唐一北宋初年 ?三教指归》日本平安朝 《文酒清话?眉眼争强》北宋 , 醉翁谈录?嘲人不识羞》南宋 《园林午梦》、《梅杏争春》等明嘉靖年间 国参见张鸿勋争奇一型民间故事的历史追踪考察》一文,载《天 水行政学院学报》,年第期。 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 ’ 《茶酒争奇》等七种小说 。 . 《山歌》、《绣谷春容》等 ’ 々 , 扬州清曲《竹木相争》清末一民国间 。 《茶酒仙女》藏‘一一 ’ .《五官争功》等 。 《谁最可贵》藏 ”。。’《谁的本事大》等当釉 《烟酒醋茶》等 , “ ’ , , :, 二、争奇型故事的特征. 在对我国本土创作的争奇型故事的整理过程中,获得了阅读欣赏 的快感,将它 们进行横向比较时,可以看出,虽然创作文体演绎方式各有千秋, 但是争奇型故事的 稳定性结构还是比较接近和趋于一致的特征: 一从故事的结构来看。争奇型故事的争辩者只有两方,而且双方 都被赋予人性, 成为拟人化的酒和茶,或者别的什么,如花与鸟等。作品赋予这些主角以人性化,就 是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争论。 二从情节的发展来看。争奇型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是以争高争大为主线
本文档为【敦煌文献《茶酒论》的研究(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1-10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