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举报
开通vip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数字地籍 数字地籍是指地籍调查、测量、管理、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常规的图、表、卡、册都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存贮介质中~管理与应用均依赖计算机~地籍管理工作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数字地籍是现代地籍的发展方向。 2、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是把给定的分类对象~依据其本身固有的各种属性~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中都包含了一组类目。即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依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数字地籍 数字地籍是指地籍调查、测量、管理、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常规的图、表、卡、册都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存贮介质中~管理与应用均依赖计算机~地籍管理工作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数字地籍是现代地籍的发展方向。 2、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是把给定的分类对象~依据其本身固有的各种属性~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中都包含了一组类目。即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依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它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常用编码技术~在土地信息分类与编码中应用。 3、地政管理信息系统 地政管理信息系统~也称土地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地政管理、统计分析、综合事务管理等信息子系统为核心~以数据中心 为枢纽~以土地政务信息、土地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其它领域相关基础信息为数据源~以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以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信息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信息化机构为保障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从系统层次上看~地政管理信息系统由国家、省、市和县四层次所构成~通过政府专网或国土资源信息网实现各级系统间连接。每一级系统均在数据中心支撑下运行~数据中心为本级各类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软硬件支持~通过对各类数据库和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数据进行信息提取、挖掘~实现基础性、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并通过国土资源信息网~实现信息的远程交换与共享。 4、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属性作为划分基础,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划分为若干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它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代码方案的常用编码技术~在土地信息分类与编码中应用。 5、空间参考系 主要指大地参考系~是指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臵和大小~即用地面实体到原点或坐标轴的距离、与坐标轴或起始线的夹角在投影面上的大小来表示。 主要有地理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等。 6、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土地权属与地类的管理为核心~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按照管理的数据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农村地籍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等。 7、图形编辑 指对图形中的点、线、面等对象的增删及位臵和形状的调整。 8、土地管理信息化 土地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土地管理模式的程式化及土地管理决策的计算机化。 9、土地分类与土地分类系统 按照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就是土地分类。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再一起~就叫做土地分类系统。 10、正射投影 凡是投影面平行于地面~投影线垂直于地面~地物各点位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就称为正射投影。 11、4D产品 包括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RG,数字栅格图,等4D产品。 12、缓冲区 对于图形的某一指定对象~包括点、线、面对象~在其周围按指定的宽度划出一个特定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任意一点到该指定对象的距离均小于指定的宽度~该区域为该指定对象的缓冲区~指定宽度为缓冲区的宽度。 13、土地信息系统工程 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解决土地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问题~包括需求分析、分析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编码、测试、项目评价等过程。 14、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是一种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中的元素。 15、3S技术 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遥感(Remote Sensing,缩写为R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的统称。 16、土地信息编码 将经过分类的土地信息用适当的数码(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即将土地数据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并形成对应的代码表的过程。 17、土地分类码 根据土地信息分类体系设计出来的用于识别不同类别的数据~根据它可以从数据中查找出所需类别的全部数据。 18、星型拓扑结构 在星型拓扑结构中~网络的各节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又称中央转接站~一般是集线器或交换机)上~由该中央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信息。在星型网中任何两个节点要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央节点控制。 19、城域网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简称MAN。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l00兆比特/秒以上。MAN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作骨干网~通过它将位于同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数据库~以及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LAN,等互相联接起来~与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的作用有相似之处。MAN不仅用于计算机通信~同时可用于传输话音、图像等信息~成为一种综合利用的通信网。 20、电子政务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1、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电子政务搭建平台。利用电子政务搭建平台定制和维护各项业务应用~并自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通过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对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的解释和调用~形成业务应用系统。 22、扫描影像矢量化 当纸质地图或正射影像图经过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电转换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经 图像处理和曲线自动矢量化~或者直接进行手工跟踪数字化后~生成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显示、修改、标注、漫游、计算、管理和打印的矢量地图数据文件~这种与纸地图相对应的计算机数据文件称为矢量化电子地图。 23、土地基础数据质量 土地基础数据质量则是土地基础数据在表达空间、属性、时间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24、坐标转换 坐标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目前国内常见的转换有以下几种:1~大地坐标,BLH,对平面直角坐标,XYZ,,2~北京54全国80及WGS84坐标系的相互转换,3~任意两空间坐标系的转换。其中第2类可归入第三类中。所谓坐标转换的过程就是转换参数的求解过程。常用的方法有三参数法、四参数法和七参数法。 25、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遵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对土地管理现象和过程的抽象~形成描述土地管理现象和过程的概念模型,概念设计,~然后将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所能够支持的土地数据逻辑模型,逻辑设计,~最后通过映射形成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中的数据组织方式即土地数据存储模型,物理设计,。 26、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y,是目前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和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目标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 27、基于构件开发法 基于构件开发法,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简称CBD,或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ompon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CBSE,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是在一定构件模型的支持下~利用复用构件库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构件~通过组合手段高效、 高质量地构造应用软件系统的过程。 28、数字法测图 数字法测图是利用电子速测仪,全站式或半站式,或其它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在野外测量测站至待测细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并将野外测量的数据自动传输,或人工键入,到电子手簿、IC卡或便携式微机记录~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借着计算机及配套的数字测图软件~人机交互编辑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图式符号自动生成数字地籍图~控制绘图仪自动输出地籍图,也被人们称为计算机辅助地籍成图,。 29、GIS数据集成 对GIS数据形式特征,如格式、单位、投影、坐标系等,和内部特征,特征、属性、内容、综合度等,的全部或部分的调整、转化、合成、分解等~以形成充分兼容的数据集,库,。因此~GIS数据集成可视为对已有的数据集按照某种特定要求加工、重新组织的过程。 30、元数据 元数据最本质、最抽象的定义为:data about 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是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一般来说,它有两方面的用途。首先,元数据能提供基于用户的信息,如记录数据项的业务描述信息的元数据能帮助用户使用数据。其次,元数据能支持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如关于数据项存储方法的元数据能支持系统以最有效的方式访问数据。 31、土地标识码 在土地分类码的基础上~对每类土地数据设计出全部或主要实体的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土地数据中的某个实体进行个别查询检索~从而弥补分类码不能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标识码是联系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关键字。 32、土地信息服务系统 以土地基础信息和成果数据为基础~以网络,内网、外网,为主要传播介质~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WEB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GIS技术、数据仓库与挖掘等先进技术在互联网、触摸屏、大屏幕等媒体上进行信息发布~向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查询服务~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充分可靠的决策支持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 33、黑盒测试法 将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子~暂时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与过程。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受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 34、白盒测试法 将程序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地工作。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35、模块测试 又称单元测试~在良好的系统设计中~每个模块完成一个清晰定义的子功能~而且这个子功能和同级其他模块的功能之间没有相互依赖关系~可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测试。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元能正确运行~所以模块测试通常在这个测试步骤中所发现的往往是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36、子系统测试 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是这个测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它着重测试模块的接口。 37、系统测试 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设计和编码的错误~而且可验证系统能否提供需求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还可检验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否符合预定要求~这个测试的重点是需求说明和软件设计中的错误。 38、投影变换 将一种地图投影点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坐标的过程。 39、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 数据项~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 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名}}。 , 数据流~数据流={数据流名~说明~流出过程~组成:{数据结构或数据项}}。 ,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组成:{数据 结构或数据项}~数据量~存取方式}。 , 处理过程~处理过程={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处 理:{简要说明}}。 40、E-R图 E-R图为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 , 实体 (Entity):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 属性(Attribute):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 联系(Relationship):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 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 1~1 : n或m : n,。 41、数据库物理设计 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模型。物理设计要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括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表示和数据存储分配等~并得到一个具体的DBMS可接受的物理结构。 物理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内容: , 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从DBMS所提供的存储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加以实现。确定存 储结构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 , 存取路径的选择和调整。数据库必须支持多个用户的多种应用~因而必须提供对数 据库的多个存取入口。 , 确定数据存放位臵。首先按数据的应用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组~然后确定存放位臵。 一般应把数据的易变部分和稳定部分分开~把经常存取和不常存取的数据分开~同 时考虑降低磁盘的读取冲突,I/O,。 , 确定存储分配。主要是设臵DBMS的一些存储参数。 二、简答题 1、土地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1)土地专用图(包括地籍图、土地详查图和土地利用图等), (2)地面测量成果(包括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界址点测量成果和地图更新成果等), (3)航空像片与星载、车载CCD图像, (4)GPS技术、数字地图, (5)调查统计数据,地籍调查、土地利用调查等,。 2、什么是编码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实施编码前~要明确软件编码原则~制定软件编码规范~统一软件编码方法~确保系统软件编码规范化和标准化。 编码规范是在编码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它是程序编码指导性的文档。在规范中应规定功能模块规范、程序编码规范、界面规范等。 ,1,功能模块规范:包括系统存放方式、模块开发人员以及模块的命名规则。 ,2,程序编码规范:包括变量命名、组件命名、函数及过程命名、代码注释、消息框、窗体单元及代码单元文件的命名、事件说明等的规则。 ,3,界面规范:包括字体大小、窗体、输入框、向导、图标等方面的规定。 ,4,注释规范:程序中包含有事件、函数、对象等可注释对象~在程序编码实施前需制定程序注释规范~对程序编码注释做统一要求~注释内容一般包括如下项目:名称、功能、参数、返回值、作者、修改记录等~它定义了可注释对象的概要信息。 ,5,文档规范:对于所有软件模块~在编码过程中必须提供相应的编码说明、数据说明等文档。文档编写也必须遵照一定的规范与要求。 3、在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其数据源主要有哪些,如何获取与输入, 在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对于不同的数据源~应采用不同的获取手段、方法与技术。 ,1,野外测量数据:实地测量~测量仪器采集, ,2,图像数据: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处理设备采集, ,3,权属、地类等社会经济数据:现场调查~计算机录入, ,4,已有成果数据:数据转换, ,5,已有成果资料:图形数字化与计算机录入。 4、什么是快速原型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快速原型法,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如何实施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它是为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快速原型法的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 在利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新系统的开发通常使用原型法~分四步进行:首先快速分析~弄清用户/设计者的基本信息需求,然后构造原型~开发初始原型系统,之后~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使用并评价原型,最后系统开发人员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 5、土地信息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分类, 答::土地信息的特点:综合性、基础性、时空性、严肃性等。分类:基础信息、业务信息,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文档信息,地籍信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等。 6、何为叠加分析,请举例说明生成叠加分析在土地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答:利用同一区域的多种不同属性类型的图形数据~通过不同属性图形的叠加获取许多新信息的分析方法~称为叠加分析。如两幅相隔一年的土地利用图件 相叠加~可以分析出新土地利用方式的某一地块是由一年前何种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块或哪些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地块分裂合并演化而来~从而得到土地利用变更演化过程的信息,在土地定级多因素作用分值计算过程中~可利用叠加分析计算供排水、供电、环境等因素的区域赋值及综合分值计算等。 7、何谓坡度、坡向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是什么, 答:山坡曲面上任意一点的切面的法线方向与铅垂方向的夹角称作该点的坡度~坡向即为法线方向。可以将坡度、坡向图分别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计算不同坡度、坡向范围内耕地的面积。 8、地籍信息有哪些主要功能, ,1,地理性功能:地籍所包含的地籍图形和相关的几何数据~不但精确表达了一块地,包括附着物,的空间位臵~而且还精确而完整的表达了所有地块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地籍所具有的能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称之为地理信息功能。 ,2,经济功能:土地税费的征收是地籍产生的最初原因~利用地籍提供的土地及附着物的位臵、面积、用途、等级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以土地及其附着物为标的物的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如土地的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和房地产税费的征收~防止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等。 ,3,产权保护功能:地籍信息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它能为土地及其附着物为标的物的产权活动中提供法律性的证明材料~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 ,4,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功能:为诸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规划等各类有关土地的规划活动提供基础资料~加快规划设计速度~降低费用~使规划容易实现。 ,5,决策功能:地籍所提供的多要素、多层次、多时态的土地资源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是国家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各项规划的基本依据~是组织工农业生产和进行各项建设基础。 ,6,管理功能: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等基本资料~是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土地使用状况及其境界位臵的资料~是进行土地分配、再分配及征拨土地工作的重要依据,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市组织土地利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 9、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按业务可以分为哪些子系统~一般都具有哪些功能, 答: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按业务一般可分为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定级估价、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等子系统~一般都具备数据输入、数据处理、空间查询分析、数据输出等功能。 10、什么是时态模型,简述时态模型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答:能够处理时间维度的GIS叫时态GIS~相应的数据模型称为时态模型。在地籍变更中需要应用到时态数据模型~记录实体建立和消亡的时间~还要能够对历史信息进行管理和回溯等等。 11、简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体系架构。 目前较为流行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主要有:单机集成、C/S模式、B/S模式。 ,1,单机集成是系统的所有应用功能模块、数据服务等都放到一个电脑上~并在一个线程中运行。 ,2,C/S,Client/Server,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结构~它基于简单的请求/应答协议~服务器,Server,只集中管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Client,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C/S模式有两层结构和三层,多层,结构。 , 两层结构的C/S模式可以把表现部分和业务逻辑部分放在客户端层~数据访问部分 放在服务器端~也可以把业务逻辑部分和数据访问部分放在服务器端~表现部分放 在客户端。 , 三层,多层,结构C/S模式是将系统的逻辑结构可以划分为表现部分、业务逻辑部 分和数据访问部分三个或多个层次上。 ,3,B/S ,Browser/Server,是在三层的C/S模式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其用户界面重心由Windows转为Browsers, 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臵少量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分布式计算机结构由客户、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层次组成~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 12、简述面向对象的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管理技术是一种被广泛用于业务重建、办公自动化、并行工程等领域的技术。按照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的定义~工作流是指全部或部分实现自动化的业务流程。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管理应具有功能建造、运行控制和运行交互等三方面的特征。 工作流参考模型主要由工作流定义工具、工作流执行服务、管理监控工具和客户端应用等几部分组成。工作流定义工具给用户提供一种对实际业务过程进行分析建模的手段。工作流执行服务通过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来启动并解释前面所定义的业务过程模型~并同外部应用程序和宏程序进行交互来完成工作流实例化创建执行和管理。, 13、简述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构成。 按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内部构成内部局域网,内网,。 ,2,连接国家、省、市、县的国土资源信息专网与政府专网,专网,~构成国土资源信息网。 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之间由政府专网连接~可以用政府专网进行纵向上的连接~也可以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县土资源局之间布设国土资源信息专用网络进行纵向连接。 ,3,提供信息发布和社会化服务的公用信息网,外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通过公用信息网,外网,向社会发布信息。 14、简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要是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所设计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评定。基本做法是将运行着的系统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考察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时所预定的效果。 ,1,技术评价 , 系统效率:系统完成某一个操作任务所占有的人工和机时。 , 系统可靠性: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一般要求系统很少发生事故或不发生事故~即使 发生事故也能很快修复。 , 用户友好:用户是否操作方便。用户在了解信息系统基本原理情况下是否可以很快速掌 握操作方法~使用系统完成预期目标。 , 可扩展性:在增加功能模块时不做大改动或不影响整个系统结构~需要在系统设计时留 有充分的接口。 , 可移植性:系统对于硬软件环境的适应能力~系统需按国家规范标准设计~以保证软件 和数据的匹配、交换和共享。 (2)经济评价 , 经济投入评价:功能/价格的比较。 , 经济效益评价:系统产生的直接生产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评价。 15、什么是投影变换~并简述投影变换的主要方法。 投影变换:将一种地图投影点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坐标的过程。 ?解析变换法。即找出两投影间的解析关系式。 , 反解变换法~或称间接变换法,即{xi~yi}?{li~bi}?{Xi~Yi}, , 正解变换法~或称直接变换法~即{xi~yi}?{Xi~Yi}。 ?数值变换法。根据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或称共同点~运用数值逼近理论和方法建立它们间的函数关系~或直接求出变换点的坐标。 ?数值解析变换法。将上述两类方法相结合~即按数值法实现{xi~yi}? {li~bi}的变换~ ~bi}?{Xi~Yi}的变换。 再按解析法实现{li 16、什么是数据转换~并简述产生数据转换的主要原因。 数据转换:将数据从一种表示形式变为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过程。 , 软件的全面升级~软件对其数据库的构架与数据的存储形式各不相同~带来数据库 的全面升级。 , 数据内容的变化与数据量的增加,原来数据构架的不合理,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由数据库的更换,数据结构的更换,从而需要数据本身的转换。 主要是针对不同数据库管理平台与不同GIS平台数据的不同数据的结构转换 17、什么是土地基础数据体系,简述土地基础数据体系总体框架。 将土地基础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和应用等内容从逻辑上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就形成了土地基础数据体系。 土地基础数据体系横向包括土地调查、评价和规划等基础业务工作~纵向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18、简述土地基础数据的基本特征。 , 属性特征,非定位数据,:表示土地的分类、分级、特征、性质、名称、数量等~例 如类型、级别、数量特征和名称等。 , 空间特征,定位数据,:表示土地的空间位臵~例如平面坐标、经纬度、空间关系等。 , 时间特征,时间尺度,:指土地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有短期的、中期的、 长期的等 。 19、什么是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交换文件VCT格式, VCT格式是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部分~由文件头、要素类型参数、属性数据结构、几何图形数据、注记、属性数据六部分组成。 我国于1999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简称CNSDTF)。CNSDTF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外现有的多种空间数据交换标准~以及多种国内外商用GIS软件的内部数据格式和外部数据交换格式。为了规范和指导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建库及数据交换~国土资源部2001年基于CNSDTF技术框架发布了《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按《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对土地利用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描述~定义了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同CNSDTF包括矢量数据交换、影像数据交换和格网三种具体数据交换格式。《土 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将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数据标记,Datamark,为“LANDUSE-DAT”~实际工作中一般将该格式文件命名为*.VCT~所以该格式也常称为VCT格式。VCT格式是《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子集~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细化和定义~规定了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空间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及元数据的格式等。 20、什么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土地资源与资产管理为工作对象的信息系统~将土地调查、评价、规划等手段获取的关于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土地质量、土地规划等土地信息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快速、便捷、存储量大的优势实现对信息的分类、检索、排序、综合分析等功能~并根据经验和国家的法规、政策~进行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和耕地保护管理等。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由土地调查评价信息系统、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三大组成部分。 ,1,调查评价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2,政务管理系统:土地管理业务 ,3,信息服务系统:内外信息共享与服务 21、什么是软件总体化设计~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软件总体化设计是设计软件的功能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如下: , 采用某种设计方法~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成模块, , 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 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 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传递的消息, , 评价模块结构的质量 22、什么是软件集成~并简述软件集成的主要方法, 软件集成是将将软件各功能部分综合、整合为统一的软件系统。软件集成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基于COM的框架紧密集成方法 采用构件技术是进行系统开发的趋势~有利于各模块之间的重新组合和代码共享~也便于系统的集成。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模块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分成许多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基于COM要求把模块的粒度尽量降低~各模块之间必须做到轻便、易于维护和扩展~又能够互相调用。 基于框架,Framework,的软件结构要求COM组件实现统一的接口~符合一定的接口定义标准~其主要目标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复用性和动态扩充性~以便将来系统功能扩充时~能够重新组合成应用逻辑~动态地加载到系统中~便于系统的自动扩展。 ,2,基于数据通讯的松散集成方法 对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在功能上较少交叉的~则主要利用数据的集成方式。基于数据通讯、统一数据结构使系统间能够共享数据~达到一体化的目的。 23、什么是数据库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管理有哪些途径,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泄密、被更改或破坏。 数据库安全管理途径有: ,1,用户标识和鉴别:用户标识和鉴别是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系统内部记录着所有合法用户的标识~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将用户提供的身份标识与系统内部记录的合法用户标识进行核对~通过鉴定正确后才提供机器使用权~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口令来鉴定用户~也可以采用更复杂的方法~根据实际的需要作相应的选择。 2,存取安全保护: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为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他有权存取的数据~, 必须预先对每个用户定义存取权限。存取权限是由两个要素组成:数据对象和操作类型。定义一个用户的存取权限就是给该用户授权~包括授予数据对象和操作类型。这些授权定义被存放在系统表中。 对于获得上机权后又进一步发出存取数据库操作的用户~DBMS查找系统表~根据其存取权限对操作的合法性进行检查~若用户的操作请求超出了定义的权限~系统将拒绝执行此操作。 授权在数据库中通常通过角色来实现~首先定义一些角色并授予相应的权限~然后在定义用户权限时~将某一角色赋予该用户~用户即获得角色所具有的权限。 ,3,操作系统安全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操作系统一级的各种保护措施也可以对数据库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对有关数据库文件设定读写权限,当存储内容和数据文件被使用完毕时~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设臵将其抹除等。 ,4,视图技术:视图技术可以使无权使用数据的用户不能接触他感兴趣的数据。视图可以对机密的数据提供安全保护。在系统中~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通过视图把数据对象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实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5,密码存储:对于高度敏感的数据~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是防止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存储和传输中失密的有效手段。加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变为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从而使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得数据的内容。 三、思考题 1、简述我国土地分类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本框架。 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我国1984年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试行,》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及含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应用的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分类体系。 ,2,1989年9月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试行,》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镇地籍调查及村庄地籍调查应用的是城镇土地分类体系。规定全国城镇土地采用两级分类~城镇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3,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该体系采用三级分类~一级类设3个~二级类设15个~三级地类设71个。 ,4,为全面查清全国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 为适应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需要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成为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本框架 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a、一级类的设定 ,a,依据土地利用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 ,b,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根据有关部门管理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c,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它土地”。 b、二级类的设定 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具体细化。 2、什么是金土工程,其总体目标和框架是什么, 金土工程是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围绕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选择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重要业务~在流程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业务应用系统和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形成边界清晰的政务信息系统。 金土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完成“三大系统”建设,即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 ,1,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占补、结构调整和违法用地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支持。 ,2,建立全球重要矿产信息系统和覆盖全国重要矿产分布区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信息,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 ,3,建立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部署重大地质灾害区的网络化监测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 ,4,建立国家地籍数据库、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和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形成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 “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包括制定相关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在国土资源部、31个省(市、区)和32个城市建立相关土地基础数据库和耕地保护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立重要矿产的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应用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等保障体系。 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 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地政、矿政、地质环境等主要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为核心~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1, 网络 :由国家、省、市三级局域网、连接各级局域网的国土资源专网~以及对外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组成。国土资源专网利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络资源~或租用专线建设。 ,2,数据资源及管理 :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GIS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支撑。 ,3,应用支撑 :国家、省、市分别建立用于本级横向应用集成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在国家、省、市统一部署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交换和业务联动。地政电子政务平台在功能上包括应用系统搭建工具和运行环境、界面整合工具、身份认证管理、数据资源配臵服务。 ,4,业务应用:围绕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管理业务~建立并集成业 务应用系统。同时~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国土资源信息服 务系统。 ,5,应用门户:利用应用门户实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上受理~并发布国土资 源基础信息和政务信息~向社会各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6, 安全保障:建立基础设施层、数据访问层、信息交换层、应用层四个层次的安 全体系。建立异地数据备份中心。 (7) 标准化体系: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为基 础~建立金土工程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数据交换内容与 格式~以及基础数据库标准。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任务及及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二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而言~其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任务包括: ,1,农村土地调查部分。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2,城镇土地调查部分。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臵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3,基本农田调查部分。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4,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主要技术方法是在已有的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GIS、GPS、RS等新技术~全面、真实、准确地查清土地利用现状~获取到基础数据和图件~具体包括: ,1,调查采用“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正射影像图为调查底图。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3,统一的土地调查标准与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 ,4,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交换的自动化。 4、请叙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一般工作步骤~并详细描述每一步骤的具体内容~试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土地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解决土地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问题~它的 一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项目评价等过程。 ?每一步骤的详细内容~展开阐述。 ?举一个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5、试阐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GIS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 ?GIS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基于GIS~早期的GIS与土地管 理信息系统是相同的意义。 ? GIS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GIS的内容更广泛~应用范围更广~土地管理信息 系统是GIS一个具体的应用邻域。 ?GIS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应用方面~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里应 用了大量的GIS空间数据模型、GIS的功能、GIS开发技术等等。 ?举一个具体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实例进行阐述。 6、什么是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并简述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结构。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化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超载时间、空间及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包括三个部分:政府部门内部电子化和风格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与公众的双向信息交流。 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是在组件、工作流、GIS等技术支撑下~为政府办公业务系统定制而开发的软件定制平台~它具有流程定制、表单定制、个人办公工具等主要功能~并能满足政务公开、网上申报和信息查询等社会公众的需求。依托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通过业务定制~能实现应用系统的快速构建和灵活调整~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特点的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电子政务搭建平台。利用电子政务搭建平台定制和维护各项业务应用~并自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通过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对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的解释和调用~形成业务应用系统。 业务应用系统 形成 电子政务搭建平台 电子政务运行平台 调用 业务定制 电子政务平台 业务维护 支撑数据库 解释
本文档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