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349P)(可编辑)

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349P)(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349P)(可编辑)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349P)(可编辑)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 主讲:傅文韬 针灸推拿教研室 前 言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 生命只有一次渴望健康,渴望长寿 ? 《内经》“度百年乃去,尽终天年”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推动医学的全新发 展 ? 健康的新理念 ? 医学的新模式 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健康: WHO(1948):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 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

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349P)(可编辑)
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349P)(可编辑)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 主讲:傅文韬 针灸推拿教研室 前 言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 生命只有一次渴望健康,渴望长寿 ? 《内经》“度百年乃去,尽终天年”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推动医学的全新发 展 ? 健康的新理念 ? 医学的新模式 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健康: WHO(1948):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 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 的新模式互相呼应。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神合一”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状态:(WHO)人们为了参加社会 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意识清楚,有辨人、辨时、辨向能力个人生活能自理可以行动(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或利用轮椅)可进行家务劳动或消遣性作业(如唱歌或踏青等)可进行社交有就业能力,以求经济上能自给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 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发展特征、水平和目标。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 1、神灵医学模式spiritual medical model ?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 3、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 西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医学开始进入了实验医 学阶段,使生物医学得到蓬勃发展,不同学科分 门别类地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 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 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原理、过程乃至机理逐步 被提示出来,这一阶段的医学模式被人们称为生 物医学模式。 ? 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曾对医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 作用,今后仍是推动医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理 论之一。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和消极性也逐渐暴露出来。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 为什么呢? ? 因为在生物医学模式那里,“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 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 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留下余地" (美国医学家因格尔)。事实上,仅用生物医学 解决不了诸如结核、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等疾病的 发生、流行和预防问题,正如艾滋病等性病在生 物医学技术发达国家仍然无法控制。因为这些疾 病更多的决定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经济 条件、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1.在病因学上,旧模式只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病作用,而新模 式则认为除生物学因素外,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可 致病。 ? 2.在病理学上,传统的模式只强调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引起 的症状,即:病因? 病理变化? 症状。 而新模式从重视功能改变出发,认为以上模式需扩展为: 病因?疾病 ?症状及功能缺损(病损 impairments)? 失 能(disabilities)? 残障(handicaps)? 3.在治疗学上,不仅要消除临床症状,而且要预防和恢复功能 上的缺损;不仅要使用对抗生物学因素的方法,而且要使用调 整和矫治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以 下的治疗学的新模式:病因防治-症状治疗-功能康复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1、重新认识理解重要的医学概念: (1)疾病: (2)病因 (3)健康 2、医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变 治疗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 复杂而有一定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在现代医学中 的地位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 念 (一)养生 (二)中医养生学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复:定义、要素 (二)中医康复学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 念 (一)养生的定义: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 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 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 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辨证养生、终身养生、全面养生、持之以恒)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 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 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 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后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较 系统的理论体系。如: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养生之道丰富: ?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养生之道诸如: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学术流派众多: ? 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家养生等。养生原则系统: ? 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各调脏 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 念 (一)康复 1、定义: ?(1)从中文字义来看,《尔雅》谓 “康,安也”, “复,返也”,故康复的含义可理解为恢复健康或 平安。如: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就载有老人病残三十年, 经治疗而“康复如初”,(最早出处);清?王孟英《王孟 英医案》载狂证患者“患烦燥不眠”,经治则“渐次康复”。 “康复”一词在历代医学文献中还称为平复、康健、康强、 康宁、复旧等。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2)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康复词系译自英文 Rehabilitation ,原意 “复 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重新获得能力”, “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1910年 始将“Rehabilitation”一词应用于残疾人医学领域, 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 恢复。 从康复医学角度讲,康复是指对于伤病、残疾 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可能以 减轻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 生活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2、康复的要素 1.康复的对象 2.康复的领域 3.康复的措施 4.康复的目的 5.康复的提供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1、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病人、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由于目前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从过去的急性感染 和急性损伤占优势转变为“慢性化、障碍化、老年化”。据WHO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的各种残疾,中国 1987年抽样调查,残疾者5%,再加上慢性病、职业病、老年退行 性疾病而使某种功能障碍者,则与WHO统计的比例相近。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2、康复的领域: 包括“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医疗 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通过特殊教育和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以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 取得就业机会),“社会康复”(在社会的层次上 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 会)。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 复”。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3、康复的措施:一切有用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降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 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且也使用 社会学、心理学、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生活素质,恢复独 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上 过有意义的生活,重返社会。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5、康复的提供: 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不仅有专业的 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的力量、残疾人及 其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计划和实施。 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残障患者,提高其功 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 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要求残疾、患 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会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 的制定和实施。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二)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医疗 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运用调摄情志、 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各种方法,对 病残、伤残、老年病、慢性病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辩证康复的综 合应用学科,其目标在于使患者机体生理、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 以改善和恢复,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病 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 济发展的成果。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 科范畴中医养生学 相当现代医学的保健、预防医学 第一医学范畴针对健康及亚健康者。 中医康复学第三医学范畴针对功 能障碍者 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之 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养学与中医康复学之间的关系?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中 医康复学: 联系:在学术渊源、理论基础、方法技能、目的意义等 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 区别: ? 研究对象:养生: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康复:功能障碍机 制、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 ? 适用范围:养生:健康及亚健康者康复:功能障碍者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上古时期(萌芽) 1、人类已经注意到居住和衣着条件的改善 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 “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 3、运动养生的萌芽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 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先秦时期(起源) 一、先秦养生思想: 1、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 柔”、“动形达郁” 2、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倡导饮食 卫生。 3、杂家养生思想:《吕氏春秋》:“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趋利辟害,顺应自然”;“动形以达郁”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二、先秦养生实践 1、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2、注意饮食调养 3、导引健身 4、敬老养老 5、优生优育与胎教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三、《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1.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2.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 明确提出养原则和方法 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引按跷等。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史前期(1910年前)古代中国的康复治疗古代西方的康复治疗形成期(1910~1940年)确立期(1940~1970年)发展期(1970年以后) 中医康复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其它学科的 关系中医养生康复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中医养生康复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中医养生康复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中医养生康复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章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互根 互生互长五脏坚固 脾肾为本经气流通 血脉和调 气血充沛 津液布扬三因致病 重在七情顺应四时形神合一动静适度葆 精养气避邪护正 第三章 中医养生康复原则调和阴阳阴阳并重形神共养养神为先协调脏腑重在脾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扶正为主综合调理因病而异 第四章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第一节 生命的过程 一、人类生命的形成 二、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 1、《内经》对人类生命发展过程的论述 2、人类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 情志养生 中 医 养 生 的 基 本 原 则 协调脏腑 畅通经络 清静养神 节欲葆精 调息养气 综合调养 持之以恒 养宜适度 养勿过偏 审因施养 养生贯穿一生 练功贵在精专 养生重在生活化 养生的方法情志养生睡眠养生娱乐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浴身养生针灸中 药养生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 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 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 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情志变化的保健在一般情况下,情志变化属于正常的精神生 理现象。但因为愤怒、悲伤、忧思、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 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若能恰当 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 但是,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 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 导致疾病。此时,七情便成了致病因子。因 此情感对人体的损益效果,不单取决于情志 本身,而同时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 用感情的方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 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 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 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增强,从而起到防 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可加速康 复,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总之, 精神、心理保健不仅直接涉及到健康、寿命, 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在人的一生中 重视精神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变迁,可 引起情志变化而生病。男女之间的婚恋纠葛、家庭生 活不协调,或家庭成员的生离死别等精神创伤,均可 引起强烈的情志变化。此外,社会动乱、流亡生活, 饥馑灾荒等,都会造成人们精神的异常变化。环境因素 :声音、气味、颜色、 食物、四时更迭、 月廓圆缺、等,都可影响情绪的变化。病理因素 :机体脏腑气血病变,也会引 起情志的异 常变化。《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有余则怒,不足 则恐”,《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止”,《素问?宣明五气论》指 出:“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 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这是五脏精气乘一脏之虚而相并后引起的情志变化。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一)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性质:七情之中,有六情 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 刺激。经常保持喜悦、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怒多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逆乱,进而导致其他脏腑 功能失调,故表现证情较重。惊恐致病较为难治。惊恐多 自外来,在思想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大惊卒恐,如视怪 物、闻奇声、遇险境等,使人惊骇不已。多伤心肾,其治 颇为棘手。? 情志致病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暴发性刺激:多指突如 其来的情志刺激,如意料之 外的巨大打击、重大收获、巨大的事变或灾难、难以 忍受的伤痛等,这些突发性的、强烈的刺激,使人气 血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多发病急、病情 重 。 渐进性刺激:多是指某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 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持续性的 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忧愁、悲伤不已等, 这类精神刺激伤人精气,引起气机失调,致人疾病。 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体质差异 :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 一定的差异。 《灵枢?通天》认为人们的体质有阴阳之气 禀赋不同,对情志刺激反应也不同,“太阴之人,多阴无 阳”,精神易抑郁;“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心胸狭窄, 多忧愁悲伤,郁郁不欢,“太阳之人,多阳无阴”,感情易 暴发;“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爱慕虚荣,自尊心强。 《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说明不 同体质特点的人对情志刺激产生的好发性各别。 性格差异 :一般而言,性格 开朗乐观之人,心胸 宽广,遇事心气平静而自安,故不易为病;性格抑郁 之人、心胸狭隘,感情脆弱,情绪常激烈波动,易酿 成疾患,这种耐受性的差异,与人的意志的勇怯密切 相关。意志坚定者,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使 之免于过激;意志怯弱者,经不起七情六欲的刺激, 易做感情的俘虏,必然发生病变。 年龄差异 :如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 中枢神 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多为惊、恐情志致病;成年人, 气血方刚,奋勇向上,又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 易怒、思为病;老年人,常有孤独情感,易为忧郁、 悲伤、思虑所致病。 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对外 界刺激有两种倾向:一是不易引起强烈变化;一是表 现为亢奋形式,多为狂喜、大怒,因气郁致病者相对 少些。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 性更易因情志为患。女性对于情志的刺激,以忧悲、 哀思致病为多见。? 养心法:“养生之法,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 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所谓养心,就是要 保持心理的平衡,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保持胸襟开阔及愉快明朗的心境。用脑法:大脑用进废退,适当地用用脑,可 以 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加血流,改善脑的功 能状态,预防脑病的发生。有为法:老有所为,做力所能及、自己喜欢的 工作,保持生活适度紧张,有益于健康长寿。中医的情志养生方法怡情法: 本法也叫做“文化养生法”。是指通过 学习、欣赏、习作、创作等形式,研究诗歌、 绘画、雕塑、音乐、棋艺、集邮等等,使老人 能够对客体包蕴的美有所领悟、享受,从而转 移性情,排除忧思,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交友法: 交友谈心,可以解除郁闷,激活心灵, 舒畅情怀。逸游法: 择日进行郊游,或春日踏青,或重阳 登高,皆可怡悦心情,强健体魄。还童法: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保持一 颗童真的心,就有着一个愉快的心理,人的心 理年龄就会远远低于实际年龄。 无畏法: 智者养生,不怕老,不怕病,不怕死。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的调节器,给人带来微笑、 信心、乐观,驱走悲观、忧愁、沮丧,缓和紧张 情绪,抚平心灵创伤,激励奋发向上。淡忘法: “无遗忘即无幸福”,对于那些构成不良 刺激的回忆,采取淡忘的方法,是一种自我保护 机制,可以使老年人豁达、开朗、愉快。 养生话“忍”与“泄” “能忍寿亦永” ?唐代张公《百忍歌》 现代医学研 究证明,一个人的忍受长期超限度, 可使内脏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是引发癌症、 心脑血管病、肠胃病和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有 人通过调查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忍是人体健 康的无形杀手!事实证明,那些把负性情绪长久埋 在心里的人,往往导致严重后果。据说音乐天才 莫扎特,就是在忍受巨大精神摧残和思想压力下 夭折于36岁的大好年华。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 例子也屡见不鲜。 目前,心理养生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早在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某精神康复中心劳 伦斯教授发明了一种非药物治疗的心理疗 法?宣泄法。他让患病者通过各种适当的方 式疏泄心中的忧郁、愤懑和悲痛,从而消除 心理压力,避免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 寻找到新的出路,疗效甚佳。又把它称为“心 理净化”疗法。 倾诉法: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程度不同的烦 恼、忧伤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强忍眼泪往 肚里流,而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宣泄的方式可 因人而异,一般最常用而有效的是倾诉法。找一个可信 赖的亲友,把心中的苦水倾吐出来,不但有“一吐为快” 的效果,还能得到对方的同情、劝慰和支持,避免积郁 成疾。正如俗语所说:“每天找一个朋友谈心,就不用 去找医生。” 转移法 :用转移法也是间接宣泄的有效方法。一旦烦 恼袭上心头,就应赶快转移目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 己所喜欢的活动或工作中去,如写作、画画、旅游、 锻炼。方向的转移导致情绪的优化,从而可忘却忧愁和 烦恼。如伤心太甚,万不得已时,那就放声大哭一场也未尝不 可。据说泪水可以带出身体内由精神压力产生的有害化 合物。国外医学专家认为,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 当然,宣泄要注意分寸,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为限度。 那种不加节制的肆意宣泄,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 病,甚至酿成悲剧,这是必须防止的。修身养性保持三心休修身养性、调治精 神,实质上就是要保持平 常心、平淡心、平和心。所谓平常心是指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勇于进 取,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对自己有 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卑不亢,没有过高的期望 值,生活充满了乐观愉快,对前途满怀无限希 望和信心。平淡心是指淡泊名利、地位,做到得意之时淡 然、失意之时坦然,遇事顺其自然,人才活得 安然。平和心是指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交 往,有幸福和睦的家庭,乐善好施,常有慈悲 宽容之怀。经常保持“三心”的人,乐观开朗,恬静寡欲,脏 腑气血功能正常,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 能旺盛,抵抗力强,这样有助于防御衰老,祛病 延年,而不至于出现至于出现如头痛、乏力,焦 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早生白 发、面容憔掉、皮肤多皱、牙齿松动、性功能低 下等早衰症状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脏器病变。 保持心理平衡,防止5个过度 1、 防止过喜:过喜会引起高血压,脑出血、心 肌梗塞、失眠等病。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刘河间说: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以安定平静 心情对待自己所到得的成绩,所获得的财物、所 荣获的名誉等,顺其自然,不要得意忘形,以防 乐极生悲。 2、 防止过怒:现代心身医学研究也证明,过 怒会引起中风、心绞痛、应激性溃疡等病, 长期过怒还能降低机体免疫力,易患肺癌、 乳腺癌和食管癌。有一句名言说“生气就是用 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平时要学会忍怒,学 会宽恕,学会泄怒,比如向知己、亲朋倾诉 或大哭一场、面对沙包猛击几拳、大声唱歌、 快跑等。 3、 防止过恐:儿童处世短见识少,较成人容 易受惊致病,避免各种恐怖因素,如不要观 看带有阴惨镜头的电影、电视等 。4、 防止过思:“思伤脾”,脾伤则气血 生化乏 源,可出现心神失养等诸多疾病,如失眠、 神经衰弱,平时要注意自我调节,主动解脱, 生活目标要切和实际,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和 文体活动,广交朋友,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 唱歌、绘画、养花、旅游等。5、 防止过忧:善待自己,赏识自己,遇事不 要强求,在待人处事中不防运用“难得糊涂” 的处世方式。对待名誉、地位、金钱、子女 问题以及自己的疾苦还是装着“糊涂”点好, 无需斤斤计较,甚至勾心斗角。这些身外之 物处理不当,就会象魔鬼一样吞噬自己的生 命。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 会有所失”。让我们理智的驾驭情绪,做情绪 的主人。 怒易伤肝 以悲胜怒以悲胜怒法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怒为肝志,悲为肺志,因金能克木, 而肝属木,肺属金,所以可用“悲”来治疗各种 由“怒”引起的疾患。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举例 过恐伤肾 以思胜恐中医认为,恐为肾志,思为脾志,因土能克水, 而肾属水,脾属土,所以可用脾之志 “思”来治疗 各种由肾之志 “恐”引起的疾患。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举例 过思伤脾 以怒胜思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 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 “怒”来治疗 各种由脾之志 “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 使忧思之情感得到缓解。举例 过忧伤肺 以喜胜忧中医认为,忧为肺志,喜为心志,因火能克金, 而肺属金,心属火,所以可用心之志 “ 喜”来治疗 由肺之志 “忧”引起的各种疾患。举例 追寻易怒的心理根源 虚荣心太强。如果把发怒比作烈火,虚荣心就是最适宜这种烈 火燃烧的干柴。一般来说,怒气最大的时候,也是发怒者感到 面子受到伤害的时候。虚荣心过强的人,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尤其是当众批评,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反驳”,具有“一触 即发”、“恼羞成怒”的特点。感情太脆弱。现在有不少独生子女,从小骄纵成性,自制力差, 习惯于感情用事。他们虽然外表看来长得很强壮、很“健康”, 但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情绪自控力,遇到不如意或不顺心 的事,就特别容易冲动和发怒。心胸太狭窄。这种人往往喜欢斤斤计较,不通情达理。满脑子 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别人无意稍微触犯了他,就会大发脾 气,大吼大叫。对自己过于放纵,对他人过于苛刻;对自己宽 容过度,对他人计较过度,因而常常碰钉子,常常发怒,常常 处于烦恼之中。傲气太足。有些官做得比较大,或者做官时间比较长的人,会 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官气和傲气。傲气和官气比较大的人,通常 很容易发怒。官气大的人容易对下属发火,傲气大的人容易对 自认为不如他的人发火。他们自认为是了不起的人,除了对事 关重要的上级表现出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外,对下属、对身边 的人动辄发怒、训斥、指责,全然不顾他人是否能承受。 训练自己不生气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利用镜子技巧对 自己说“没关系”。 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 对自己说“小事一桩”。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 而久之,可自我控制。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 事的权利。 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 醒你。写“动怒日记”,记下时间、地点、事件,持之以恒达到 自我控制。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 先伤害自己的身体。 每当要动怒时,花几分钟想想你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 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 出容易引起动怒的言行。 遇到挫折时,不屈服于挫折,迎接挑战就没有空闲发怒 了。提醒自己“生活愉快胜过金钱富有”,发怒划不来。 自我解嘲,每当游戏、比赛输了就说是有意让的。当心压力也成瘾 对压力成瘾的状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认为压力只是来自于外 部世界,压力往往来自于内心,当你意识到自己压力成瘾时, 不妨立刻停止手上的工作,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心里默念“我 不做,看能把我怎样”几遍,你就会发现,情况并不像你想象得 那样糟糕,即使你停下来,周围世界依然照样运转。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巨大的压力来自于有些人把一些很远的 或是次要的事情都搬到眼前来做。不做完美主义者: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 情的意义究竟有多大,然后再去做。别拿放纵当放松:女人压力大的时候总喜欢将不满和紧张发泄 到无限的购物中去。将过度购物作为舒缓压力的方式并不足取。 同理可证,将压力诉诸食欲的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转移注意力:每天抽出1小段时间留给自己,用于聊天、听音 乐或者是锻炼身体,这些都是舒缓压力的好办法。 激烈竞争你我他 放平心态和为贵首先要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总会有成功和失败,关键 是正确对待失败,要有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其次,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 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在制定目标时,既不 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 有机的统一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起。再次,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一个人的 需求、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 掘,很可能会造就“东方不亮西方亮”、“柳暗花明有一 村”的新局面,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相信您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健康的获得成 功,成功的获得健康。 友谊比春风 和煦暖身心朋友,有益与健康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如影随 形。拥有一份真正的友谊,能够对健康产生相当 积极的影响。 医学研究证明,人们感情上紧密联系和相互 支持可以促使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并且还 发现:过早死亡的人中,孤僻不合群的人比 其它人多2-3倍;在精神病院里,病人中夫妻 不和的、离婚的比其他人多5-10倍;同样是 精神紧张型的孕妇,缺少精神支持的比有人 关心抚慰的发生并发症的多3倍;有知心朋友 可以诉说心事的妇女一般不容易沮丧;一个 遇到不顺心的事,如在恋爱中遭到挫折,近 亲好友去世,生活中发生重大变故,工作上 或家中有不愉快的事等,好朋友的帮助可以 起到良药作用。如果有了心事不愿找人谈, 有意躲避别人的帮助,不愿意接近别人,就 应不断提高对友谊与健康关系的认识,要多 交几个知心朋友并保持长久的友谊,以促进 健康长寿。 心理有结不开的疙瘩,倾诉的最佳对象就是您的挚友。 因为真正的朋友是无话不谈的。 养生秘诀:德高者福寿 巴西医学家马丁斯对长寿老人经过10年研究发现, 凡 是长寿者,约90%左右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道德良好的人与道德不好的人对 人体健康及寿命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与人为善的品性道德良好的人具有与人为善的品性。这样的人遇事常为 他人着想,很少为自己的名利与别人相争,办事出于公 心,敬老爱幼,尊重别人等。也自然会受到周围人的尊 敬,所以他心境宁静,人际关系良好,心情舒畅。在这 样的氛围中生活,大脑是平静有序的支配着人体各种生 理功能,使其处于良性的运转中,人体自然就健康。道德不好的人常心怀敌意。他们对谁也信不过,与人相 处经常戒备,处处设防,听人说话总在寻找机会反驳, 坏事常往自己身上联系。报复心理严重,常与别人争吵, 整天在紧张气氛中生活。这种人十有八九血压升高,进 而发展成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缠身,又怎么能长寿 呢?助人为乐 道德好的人遇事出于公心,心情直爽,富于爱心,淡泊名 利,宁静处世,助人为乐等。因此他们内心平静,不怀敌 意,没有仇恨,朋友遍天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当人体 处于平静快乐的心境,神经内分泌系统运转正常,各个脏 器之间配合调节正常,各脏器间功能也就能正常发挥,自 身免疫力增强,疾病也就无生长的土壤。道德不好的人遇事出于私心,心胸狭窄,处处为自己着想, 嫉妒心强,恶意竞争,为了一点私利而不择手段,斤斤计 较,蝇营狗苟,心怀敌意,为了一点小事也要与人争吵; 抱着敌意去听别人的谈话,找到机会就反驳等。由于这种 人到处树敌,经常戒备,在步步设防的紧张心情中度日。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种心情是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的危险因素。 心胸坦荡,光明磊落 道德好的人对人对事都能胸襟开阔,光明磊落,故无 忧无虑,无患无求,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心态生活。 这种人吃得好,睡得香,免疫功能健全,身体自然健 康长寿。道德不好的人心胸狭窄,为了一己私利而挖空心思, 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其后又做贼心虚,整日提心吊 胆,内疚,焦虑;听到警笛声响或意外敲门声就胆战 心惊。吃不好、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无形的 心理压力和负担,使大脑皮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 致功能失调,使人体器官功能紊乱。特别使交感神经 兴奋,分泌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系统增多,新陈代谢 增速,体温升高,呼吸加深,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糖元分解增快等一系列生理变化。这种现象若得不到 及时纠正,即可陷入心悸、失眠、头痛、头晕、食欲 下降等心理危机中。若再继续发展下去,即可诱发精 神疾病、未老先衰、闭经、;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则 易诱发各种疾病。我国唐代的著名禅师、寿星石希迁,以处方 的形式告诫世人健康长寿的秘诀。他写道: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 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 实一个,方便不拘多少。”服用方法为:“此 药用开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 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菠萝 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进三服,不拘时候, 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切忌言清浊,利己损人,肚中毒,笑里刀, 两头蛇,平地起风波,这几点速须戒之。” 消除抑郁十四法 美国学者托尔认为,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抑郁状态,只 要遵照以下十四项规则,抑郁的症状便会很快消失。这 十四项规则包括: 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到达,饮食休闲要按 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注意自己的外观,自己身体要保持清洁卫生,不要身穿 邋遢的衣服,房间院落也要随时打扫干净。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要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宽宏大度。主动吸收新知识,依照“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尽可能 去接受新的知识。树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解决矛盾,并相信自己成功。既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心情烦 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因人而异。具有抑郁心的 人,显得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态度几乎相同。 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也有这种倾向,应尽快 纠正。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如果 你时常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表示你 已经有了潜在的抑郁,应尽快克服。最好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的事记录下来。 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要积极地开辟新的 生活园地,使生活更充。多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 养神养性益健康 养神主要包括调养精神、清心寡欲及怡情畅 志;安心养神则是遇到忧患之事时应理智与 冷静,泰然处之。清心寡欲包括节制货财私 欲,节制名利权欲及节制色欲等三方面内容。 怡情畅志,舒畅情感的方面很多,如《古今 嘉言》中提到“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 坐,益友清淡.浇花种竹,听琴玩鹤,寓意 奔棋,登城观山。”静坐第一,观看第二,看 山水花鸟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第 五等等。养性亦称养德。专指道德修养而言,古代学 者很早就提出“仁者寿”的理论。唐代孙思邈 在《千金药方》中指出:“夫养性者,所以习 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 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三大经 也。”孙思邈自己很好的榜样,他不为名,不 为利,专心致力于医学研究,立志要解除人 们的病痛。70岁时写下《千金要方》,百岁 高龄写下《干金翼方》,对中医的发展作出 巨大贡献。养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仁礼, 二是性善,三是知足,四是忍让,做好上述 四方面,可谓养性成功。 五种养神好方法 睡眠养神:生理医学研究表明,睡眠6-8小时所积蓄 的精力,可以提供给人正常活动16-18小时的能量消 耗。因此,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闭目养神:微闭双目,保持身体和心理的 平静状态, 可以切断摄入眼睛的景象,排除杂念,达到净化大脑 的作用,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增进精力和恢复健 康。 娱乐养神:通过下棋、垂钓、跳舞、听音乐等,来 调节紧张的神经。 情趣养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趣爱好,当你参与 有兴趣的活动时,可以让心情放松,使情绪稳定,气 血调和,从而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 环境养神: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如按季 节变化对 居室的温度、空气、色彩进行调节,使人处在舒适、 和谐、优美的环境之中。如若经常到田野、河边、森 林等风光优美的地方去散步、旅游等,对恰神益智、 开阔心胸更具有积极意义。 精神养生法 少私寡欲。就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 自我克制和清除。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 想家老子、庄子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 明确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 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人生 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知足常乐。就是指对自己所 处的生活与工作环 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老子日:“乐莫大于无 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内心世 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 结果。心胸豁达。就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对 我国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 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 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 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为了使自己心胸豁达,一个重要的方 法就是要“走出小 天地,融入大自然”。多行善事。就是要多做助人为乐的好事,并从中体验 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所谓多行善事,古人称“积 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都是指人们根据自己 的能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大 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 点道路,但无论事大事小,爱心是一样的。但凡行善 事者必能从助人行善中实现自身价值,并获得快乐和 健康。 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戒骄戒躁。就是要注意避 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 绪,保持心态平和。骄傲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 高,自我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意见,好大喜功,甚 至勉强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急躁者常常不顾及客 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现代医学认为, A型性格的人,具有固执、急躁、紧张、好争辩、好 冲动、匆匆忙忙、富含敌意和攻击性等特点,所以其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性情平和的B型性格 的人。一个人如果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正确 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注意克服骄躁情绪,顺应 自然环境,保持平和心态,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2善调情绪。就是要善于 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 的心情达到最佳状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情绪反应是 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就是说,遇到令人兴奋 的事就高兴,遇到令人沮丧的事就忧伤,这是正常的 情绪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情况是非 常复杂的,人们很难事事如意。因此,应该注意学会 修身养性,舒畅情志,力求保持一个稳定的思想情绪 和心理状态。 思维方式对情绪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通 过ABCDE公式来进一步说明认知过程对心身健康影响 的重要性。A事件,B认知方式,C结论,D情绪, E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公式为:A+BC?D?E。举例 3免生“三气”。是指在日 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 气和闷气。首先是免生闲气,就是不要为日常生活中 鸡毛蒜皮之类的琐事而生气。其次是免生怨气。就是 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心生怨恨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 与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攀比,就难免要生怨气。 第三是免生闷气。是说遇到不高兴的事,要及时说出 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总闷在心里,自己跟 自己较劲。“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较 长时间地生闷气,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 因此,一定要注意情志修养,免生“三气”。心平?心静?心怡 所谓“心平”, 一是为人处世要公正平和;二是心 态要保持平衡。所谓“心静”,就是心里没事。所谓“心怡”,就是自得其乐。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常怀感恩之心,是现代人应有的一种健康的心态, 它会使人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一个人心存“感 恩”,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一份珍惜;当一 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世界便少了些歧视,多 了一份和谐。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 一种前进。用感恩的心态去做事,用爱心去做人, 一生都会快乐相随! 常笑可助长寿“笑一笑,十年少”是我国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 笑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祛病延年。笑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一分钟的笑, 抵得上45分钟的 松弛活动,能起到补充能量的作用;笑可使体内发生一场 “生物化学暴风雨”,缓解痛苦与烦恼带来的压力;笑能改善血液循环,加快心跳,使人面颊红润,容光焕 发;笑又是肠道健康的保健操,能促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和吸 收;笑能增强肺部呼吸功能,放松肌肉;笑还可以抒发健康的感情,诱发他人的愉快情绪,营造一 个融洽、温馨的人际氛围。每笑一次,能增加一份活力, 减少一份衰老。 运动养生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 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 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 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运动养生的意义1.动以养形《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 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说明运动能 够促进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 故著名医家张子和强调“惟以血气流通为贵。”人体 运动主要围绕肩、腰、髋、膝、踝等关节来进行, 且每一处关节部分布有若干肌群,经常运动,既能 消除脂肪,又增强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经常从事 体育锻炼,还可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功能。2.运动可增强脾胃功能 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运 动有强健脾胃的功能,促进饮食 的消化输布。而脾胃健旺,气血 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长寿。3.运动可加强心脏功能国外有个心脏病学研 究所,曾对20~30岁的健康男 子做过一个缺乏运动对身体影响的试验。他们把试 验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规定试验对象连续20 个昼夜躺在床上,不准坐起、站立或在床上运动。 对照组也连续20个昼夜躺在床上,但允许每天在床 上设置的专门器械上锻炼4次。当试验进行了3~5天 时,试验组的人纷纷诉说背部肌肉酸痛、食欲不振, 发生便秘;20个昼夜过后,肌肉开始萎缩,肌力极 度衰退,不少人从床上一站起来就头晕目眩,心跳 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到危险程度,有的竟处 于昏厥状态,与试验前对比,心脏功能平均下降70 %,起床后,连上楼这样简单活动几乎都无法完成。 但对照组的情况全然不同,他们仍保持了试验前的 工作能力与机能水平。另据对哈佛大学17000名毕业生普查的一份研究报告 中指出:经常进行积极的运动,可使心脏病发作的 危险性减少35%。4.运动能增加肺的功能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 9~16厘米,而 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人 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 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 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 提高呼吸效率,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 而一般人为16~20次,其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 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 有3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 经常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 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5.运动能提高肾脏的功能这是因为运动使新陈 代谢旺盛,代谢废 物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活动,使肾机能 得到很大锻炼。中医认为肾主骨,不少 中老年人常见的骨质脱钙、骨质增生、 关节挛缩等疾病,也可通过经常的锻炼, 而得以预防。6.运动使人精神愉快体育运动可促使脑血循环,改善大脑细胞 的氧气 和营养供应,延缓中枢神经细胞的衰老过程,提 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轻松的运动,可以缓和神 经肌肉的紧张,收到放松镇静的效果,对神经官 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有良好的 治疗作用,美国医生怀待所说:“运动是世界上最 好的安定剂”。近年来神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已经证明,肌肉紧 张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不愉快的情绪通 常和骨骼肌肉及内脏肌肉绷紧的现象同时产生, 而体育运动,能使肌肉在一张一弛的条件下逐渐 放松,有利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减少不良情 绪的发生。 运动养生的原则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 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 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 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大要原则 有四: (一)强调动静结合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 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 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
本文档为【中医养生康复学(全套课件349P)(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