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紫千红永是春--万紫千红永是春(第二册)

万紫千红永是春--万紫千红永是春(第二册)

举报
开通vip

万紫千红永是春--万紫千红永是春(第二册)万紫千红永是春--万紫千红永是春(第二册) 永春三中校本德育课程试用教材 第二册 (名胜篇) 永春三中校本课程编写组编 2006(9 万 紫 千 红 永 是 春 ——中国泉州,永春,第四届旅游节主题歌 永春啊~都说你是侨乡的一枚翡翠~流光溢彩~碧绿晶莹~ 永春啊~都说你是闽南的西版纳~美丽富饶~四季如春~ 这里有飘香的“佛手”~为我们带来吉祥, 这里有甜蜜的芦柑~为我们滋润人生。 百丈岩细说遥远的故事~牛姆林增添山城的神韵。 这里有百年的老醋~为我们接风洗尘, 这里有仙逸的“鹤拳”~为我们扬...

万紫千红永是春--万紫千红永是春(第二册)
万紫千红永是春--万紫千红永是春(第二册) 永春三中校本德育课程试用教材 第二册 (名胜篇) 永春三中校本课程编写组编 2006(9 万 紫 千 红 永 是 春 ——中国泉州,永春,第四届旅游节主题歌 永春啊~都说你是侨乡的一枚翡翠~流光溢彩~碧绿晶莹~ 永春啊~都说你是闽南的西版纳~美丽富饶~四季如春~ 这里有飘香的“佛手”~为我们带来吉祥, 这里有甜蜜的芦柑~为我们滋润人生。 百丈岩细说遥远的故事~牛姆林增添山城的神韵。 这里有百年的老醋~为我们接风洗尘, 这里有仙逸的“鹤拳”~为我们扬帆鼓劲。 东关桥撒满难忘的友谊~留安塔留下无尽的乡情。 啊感谢你啊春的使者~邀我们相聚在闽南的西双版纳~ 啊感谢你啊爱的芬芳~让我们感受人间桃源的温馨 永春啊永春~闽南的西双版纳~永春啊永春~万紫千红永是春。 永春啊永春~万紫千红永是春! 万紫千红永是春! 2 目 录 第一章 风景名胜-----------------------------------------,5, 闽南的西双版纳--牛姆林--------------------------------,5, 永春文庙----------------------------------------------,6, 千秋胜迹神农庙----------------------------------------,10, 普 济 寺----------------------------------------------,13, 百 丈 岩----------------------------------------------,16, 乌 髻 岩----------------------------------------------,19, 云 峰 岩----------------------------------------------,20, 东 关 桥----------------------------------------------,20, 永春土楼,,巽来庄------------------------------------,22, 留安山、留安塔----------------------------------------,24, 魁 星 岩----------------------------------------------,25, 惠 明 寺---------------------------------------------,27, 雪 山 岩---------------------------------------------,28, 岱 山 岩----------------------------------------------,29, 第二章 民俗风情---------------------------------------,32, 永春白鹤拳-------------------------------------------,32, 永春闹厅---------------------------------------------,34, 鼓 队 唱---------------------------------------------,35, 3 弄 狮---------------------------------------------------------------------,37, 第三章 永春特产-----------------------------------------,38, 名优特产 永春芦柑----------------------------------------------,38, 永春佛手----------------------------------------------,39, 岵山荔枝----------------------------------------------,40, 传统名产 传统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美术品--纸织画--------------------------------,41, 全国四大名醋--永春老醋--------------------------------,42, 精巧玲珑的艺术品--漆篮工艺----------------------------,42, 历史悠久--永春神香-------------------------------------,42, 新娘糖--吉红糕----------------------------------------,43, 金桔糖------------------------------------------------,43, 永春名牌食品---榜舍龟---------------------------------,44, 4 第一章 风景名胜 风光独特、山水殊美的永春,自桃林场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宗教信仰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遍布永春大地,文物瑰宝纷呈异彩,令八方游客心驰神往,难以忘怀。 闽南的西双版纳--牛姆林 “”------ 霜后绿筠仍旧色,云中金磬出新声陈知柔 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区——牛姆林,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内,距县城70公里,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生态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独特的南亚热带和中亚过渡型的区域,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是人们认识自然、陶冶性情的绿色乐园。 牛姆林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林中林木苍翠,幽谷相间,百曾云集,流水潺潺,这里还有高空滑索、丛林野战、时尚滑草、射击中心等休闲娱乐项目,是天然绿色氧吧。英国诗人华滋华斯说过:自然山水的恩赐是未来岁月的精神食粮和支柱。;回归自然山水,是物质化的社会里发自人们心底的热切呼唤,也是不可抗拒的心灵诱或。 牛姆林,又称姆林山, 1958年划为森林禁伐区,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区,面积1000公顷。牛姆林是在闽南地区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体,被誉为闽南的西双版纳。它位于南亚热带北缘,海拔490—1105米,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7—18摄氏度,最低气温-4—5摄氏度,夏季月平均气温25—28摄氏度,常年云雾缭绕,四季如春,堪与庐山媲美。 宋朝永春进士陈知柔诗:“霜后绿筠仍旧色,云中金磬出新声”。都是描写臼尖牛姆林的旖旎风光。1929年8月朱德率三千红军进驻福鼎村时,也到牛姆林一带勘查,称它是:绿涛奔牛,仙泉流韵。 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现已查明,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35科760种,共中宿轴木兰、钟萼木、水松、半枫荷、闽楠、闽鄂山茶、白桂木、红豆杉、红豆树、青檀等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百日青、青钱柳、深山含笑、黄檀列为全省珍贵树种,其中有牛姆林“镇山之宝”之称的青钱柳单株之高大在全省尚属罕见,群落之大更是全省数一。还有野生脊椎动物54科118种,其中蟒蛇、穿山甲、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鹰类、白鹇等11种动物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另有 5 野生蝶类73种,其中金斑喙凤蝶属国家一级保护。 牛姆林虽然没有寺院香火,但它那独特的森林景观,魅力无穷,当你踏进牛姆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摇篮,走进一个神奇的森林世界;穿行林中,那透过树冠的道道晨曦,让人心旷神怡,清新的空气和无尽的芳菲,沁人肺腑,令人流连忘返。正如诗人笔下的“海上蓬莱岛,人间桃花源,山中牛姆林,快活胜神仙。”毓秀流韵的牛姆林,春天,山花簇簇,万紫千红,百鸟欢歌,处处蒸腾着向上的生机;夏天,流水潺潺,草木凝碧,蝉声不绝,绿树掩映着沁人的凉爽;秋天,风声飒飒,山红涧碧,霜叶如染,秋叶吟唱着大自然的妙语;冬天,雪花点点,群鸟栖息,百兽云集,臼山涌动着神奇的乐园。一年四季,牛姆林是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可谓“松涛竹舞花竞开,蝶飞鸟欢春常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这块翡翠增添了无穷魅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揽胜探幽、休闲游乐的极佳环境,引来了无数省内外的游客。 永春文庙 文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称孔子为文宣王,故孔庙也称为文宣王庙。永春文庙,最初也叫学宫,是学子讲读及应考的地方。 永春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年间(1054年前后),最初建在东渡(东岳)桥西,历经宋、元、明,次迁址,到明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以后,才在城中部现址固定下来。永春文庙经过32次的重建、增修和扩建,到了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年),已经形成一片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可惜的是,除大成殿、明伦堂基本保留原貌外,启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敬一亭、仪门、试院等建筑物,有的已毁坏,有的被移作他用。1986年,福建省政府拨款和颜彬声先生损资重修文庙,使这个古老的建筑从此焕然一新。重修后的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 文庙前的照墙,也称照壁,是中国古代一些重要建筑(如宫殿、寺庙等)的大门前的一道屏障,用以显示该建筑的威严庄重。照墙用花岗岩和大红砖砌成,高达5米。瓦当下是一列砖刻云龙,具有传统文化的典型特点。用花岗岩条石构筑的“金声”、“玉振”门亭分立照墙东西两侧,为文庙更添几分庄严。庙前原有两方下马碑,现仅存其中一方,上刻“奉旨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由此可见人们对孔夫子至高无上的尊崇。 照墙正对面是棂星门,这是一座六柱三门构成的石牌坊,上面雕着各种鸟兽图案,十分精美。 6 东西二门又称德道二腋门,分别刻着“德俟天地”、“道冠古今”,颂扬孔子的品行和学识。这半圆形的小池叫泮池,泮池上架着一座两墩三孔的拱桥。在古代,只有秀才、举人才有资格从这座桥上走过,进殿拜谒孔圣人。 越过泮池往里走,我们来到大成门前。门外的三对抱鼓石以青花岗石为材料,刻工精细。走进大成门,是一方约260平方米的天井。天井正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称为甬道,直通拜台。拜台又名月台、露台,是古代举行祭祀等活动的地方。拜台正中有龙陛石盘龙为阶。据说古代那些高中进士的读书人才享有从盘龙头上跨过的殊荣。 走过拜台,就是大成殿,也称圣殿,是安放孔子塑像以供人们朝拜的地方。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造型古朴大方。眼前是两对石龙柱,中间两条带着小龙的是母龙,另两条龙便是它们的亲密伴侣。有趣的是,左起第三条龙柱上雕刻的是一条“笑龙”,其神态极像人笑,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龙的形象,可称一绝。殿内有康熙、雍正所书“万世师表”、“生民未有”(指孔子的学问后人无人能及)两块牌匾,可见古代统治者对孔子思想的推崇。仰首往上瞧,大殿屋顶的双梁,凤在上,龙在下,是古今建筑中少见的风格。飞檐青瓦,雕梁画栋,整座建筑显得既肃穆庄严,又华丽壮观。 从文庙的悠久历史可以看出,永春人尊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据《永春州志》等书的相关记载,早在唐宣宗大中(公元,,,—,,,年)年间,永春人盛均就高中进士(也是永春第一位进士),后任照州刺史。盛均所著《桃林场记》是关于永春风土人情的最早著述。宋代以后,永春读书人考中进士、举人者可谓举不胜举。其中有刚直不阿的陈知柔(字体仁,宋绍兴十二年进士)。他和秦桧的儿子秦熹是同榜进士。当时秦桧的权势如日中天,大家都想通过其子攀附他,而陈知柔对这种做法十分鄙夷。由于不满官场的污浊和黑暗,陈知柔后来干脆辞去官职,并自号休斋居士,以明不仕之志。陈知柔与著名理学家朱熹是挚友,两人常一起游览永春的名胜古迹,作诗唱和。宋代永春还有一位名气较大的进士柯述(字仲常,嘉佑四年进士)。柯述曾在江西、湖南等地为官,一贯主张施行仁政、体恤百姓,因此受到人们的赞誉,并得到宋神宗的嘉奖。柯述曾奉朝廷之命到漳州赈济灾民,在漳州做了很多好事,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传说有两只喜鹊在柯述居住的官衙筑巢,后来柯述变换住所,那两只喜鹊居然也随之移居。听了这件奇事后,大诗人苏东坡大为感动,专门写下一首长诗《为柯仲常述卒漳赈饥异鹊来巢纪事》,对柯述大加赞颂:“柯侯故循 7 史,悃幅真无华。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仁心格异族,双鹊栖其衙。”《循史:清官;悃幅:诚恳、宽容;格:打动。》除上述几位外,还有庄夏(宋)、蔡兹(宋)、庄际昌(明)、颜廷榘(明)、刘应望(明)等人,都堪称一代名士。 附录: 儒教简介 儒教其实就是儒家学说。在春秋时百家争鸣,各种学术并出,儒家仅为诸子百家之一,之外尚有法家,墨家,武家,道家,术家,纵横家等等多了。儒家学说的首创者---孔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后来,历代皇帝发现(首先由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儒家学说最保皇,故而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使得儒从百家中脱颖而出。再经历代发展,儒遂除了其四书五经等文化学说外,还形成了一整套从皇帝宫殿到官府百姓都得遵循的,完善的,等级森严的礼拜典仪,与一般宗教有比较多的相同处,缺者只是少了一个“神”,所以儒家学说和礼仪被称这为“儒教”。 儒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特殊形式的宗教,中国是否存在儒教,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不存在儒教,“儒”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一个学术派别。“儒”这个字,原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它的字义是“优”及“和”的意思,说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足以说服别人。所以它只能称为“儒家”。有的认为存在儒教,孔子教主,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利把孔子学说宗教化,定儒教于一尊。隋唐时期“佛”、“道”、“儒”并称为三教,此后,三教出现合一的趋势。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儒教体系完成于宋代,它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 (仁、义、礼、智、信)为中心,吸收佛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信奉“天地君亲师”,“君亲”是中国封建宗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核心;“天地”是君权神授的神学依据;“师”相当于解释经典、代天地君亲之言的神职人员。《四书》(《大学》 《论语》 《中庸》 《孟子》)、《五经》(《尚书》《诗经》《易经》《左传》《礼记》)是儒教的经典,祭天、祭孔、祭祖是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宗教仪式。童蒙人塾(学)读书,开始接受儒教的教育时,要对孔子的牌位行跪拜礼。从中央到地方各州府县建立孔庙(又称文庙、夫子庙、学宫等)。作为教徒(儒生)定期聚会朝拜的场所。虽然在认识上各有不同,但是无论称为“儒教”或是“儒家”,其创始人均是一个孔子。 儒教(家)学说,很符合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到汉武帝时,就向全国宣布,抛弃百家的学说,表彰儒家的思想,要大家阅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使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把儒家思想提到唯一独尊的地位,从此以后,各个朝代实行“科举制度”,都 8 以儒家作为考试做官的唯一课题,这就迫使人们非学习儒学不可,因此,儒学得以长期发扬光大。儒学统治中国达千年之久,它起了稳定封建秩序、延长封建社会寿命的重要作用。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精英们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9 千秋胜迹神农庙 ―――仙洞山与真宝殿 仙洞山古称陈岩、瑞峰,为桃源名山之一,座落在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海拔580米。是泉州道教名山,福建省唯一的炎帝庙。山上覆盖着一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掩映着一座古庙—-炎帝庙,始建于五代南陈末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山顶无极殿是供奉神农氏的另一所在,居此可鸟瞰蓬壶胜境,南宋理学家朱熹游览后写下“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的诗句。仙洞山石奇树秀,移步即景:来鹤台、仙人指、藤门、虎关、鸟道、蝠地洞天、神农洞府、静林听禅等十八景。站于山脚远眺来鹤台,如老君诵经之态,其妙趣堪与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相比。 仙洞山,历代方志如《闽书》、《福建通志》、《永春州志》、《永春县志》等,均有载述、评赞。其山怪三嶙峋,奇峰耸秀,林深树茂,殿老径幽、胜景殊多,乃历代游人墨客游览、避署胜地。真宝殿位居山腰林中,为仙洞山诸景最壮观之人工建筑,盖亦八闽现存祀神农氏最古老完整之庙堂。 真宝殿初名显应庙,始建于隋末唐初(约公元601—620年)供奉神农帝仙,兼祀陈镜台又名易知,系陈后主叔宝之子,于隋初(约公元581—-584年)由中原入闽,定居蓬壶(古称肥湖、毗壶)。陈镜台挈其弟及族人、百工(各种工艺匠人)南下,虽属避乱趋安,实亦伴随先进之中原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工艺、宗教、音乐、戏曲等)入永春以至闽南传播,因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之发展。陈镜台死后,乡人曾塑其遗像置显应庙供奉。 南宋时,理学家陈知柔(号体斋,约,,,,—,,,,年)在此建别墅,讲学授徒,尝与朱熹(号元晦,,,,,—,,,,年)游憩其间,对榻论诗。朱熹“东望白水祭,南望万家烟”,赞曰:“蓬山皆美,而陈岩尤胜”,且遗下“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等墨宝。 元至正年间,惠安卢琦(,,,,——,,,,年)任永春县尹,刷新吏治,改革时弊,鼓励农耕,政绩斐然。,,,,——,,,,年间,多次游赏陈岩,曾撰《示蓬壶父老》七律二首。 明初,美山林长茂(讳森,,,,——,,,,年)将原庙改建为陈岩真宝殿,后人赞其行曰:“樾主煌煌”、“功勋浩浩”。此后,该庙即以主祀神农帝仙而闻名于世。虽曾兼奉其他佛教塑像及六真人(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华佗、孙思邈等)后皆废。至今仍完好保存明代所塑黑面、金 10 面帝仙各一尊。其造形美观,神态宛然,气概轩昂,为古塑之工艺佳品。 神农氏系中华民族鼻祖之一,姓姜,别号烈山,又称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有三项首创,功垂万世。一、“砍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民,始教耕”;二“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方书手著”,救死扶伤,活人济世;三、“列廛于国,日中为市,使之交易”,“农有余粟,女余布,赖以互通有无”。神农氏有爱物仁民之德,兴利除害之功,深为历代群黎所敬仰,特塑神像崇奉,俎豆馨香,敬承勿替。历年仲春既望(农历二月十六日)华诞,晋祝奉觞,乡民争先恐后。 明成化(,,,,——,,,,)年间,吕、尤、林、黄、陈诸姓乡民并住持僧人协力拓修真宝殿,并镌刻“蓬壶胜概”等摩崖石刻多方,五言藏头诗一首,内有“胜景千年在,香烟万古存”之句。明东阁太士李廷玑(号九我)、书法家张瑞图等曾游憩其间。张瑞图书赠匾额一方,文曰;“蓬壶仙界”,落落不凡。清乾隆年间,永春知州郑一崧曾题“鹤唳松涛”一匾,清代诸多文人亦题联,为庙增色。光绪年间,邑人彦斋作《洞峰记》韵文记胜,清未举人、方志学家郑翘松作《游陈岩》五言律诗二首,脍炙人口。 民国二年(,,,,年),学廉方正林以仁(讳同桥,号衡斋)倡议举乡五姓集资维修真宝殿,栋宇一新。林以仁并补写若干对联,且绘画题诗于壁。民国七年(,,,,),林祖培(,,,,——,,,,;华侨诗人,教育家)挈友来游,作《游陈岩山记》,遒及:“扶舆磅礴之气所钟,岂近供人游玩乎,后此伟人杰土,吾知其必挺生于斯际也”。 抗日战争期间(,,,,——,,,,年冬)高僧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艺术大师)来蓬壶驻锡普济寺时,亦曾畅游陈岩,并与友人函论陈岩古迹。民国戊子(,,,,年),林汝成(讳多玉,字有珠 清末拔元)为首募资增建下进三间二层楼房,供坐期僧人住宿及游人信土休憩之所,民间工艺美术家吕敦春绘龙虎图于壁,林汝成、陈崇礼各附题律诗二首,真宝殿乃更臻完善。 此后数十年来,几经动乱,真宝殿失修,栋朽瓦坠,破旧不堪,部份墨宝流失,幸得拔乱反下,华夏中兴,于,,,,年县府明文公布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间,旅外三同胞情系桑梓,思慕古迹,捐资七万余元,乡里贤达齐心协力,延匠仿古翻修大殿、两厢及山门,尽力保存明清风格,而以部分砖石砌筑,代替土石基墙 俾益坚固;屋面、栋梁仍 11 为歇山式结构,并新增石雕“云龙游海”圆柱一副,古雅隽永,楹联、碑记精心设计、镌刻,自此古刹洞天轮奂重光,陈岩文物倍增辉煌矣。 据地质考查,仙洞山系七千万年至二百万年前地壳变动之产物,与马跳峡谷、白水祭瀑布及百丈岩合称蓬壶四大奇观。山巅为坚实耐风化之黑云母花岗岩,山麓多宜于建筑用之花岗闪长岩。其表面覆盖,,,亩阔叶林植被(初为原始森林,现为次生林),乃我省现存四大亚热带雨季林之一。大自然鬼斧神工,劳动人民心灵手巧,共同创造斯名山奇景。 游览仙洞古迹,既可享受大自然风光,体味历代人民之才智,又可以纵观历史风云,觉察时代脉膊,真宝殿为镶嵌于仙洞山之璀璨明珠,不仅提供研究史、地、文化、自然与宗教、艺术之实物资料,且为今后开发旅游事业,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振兴中华之宝贵桥梁。 数百年来,我先辈乡亲协力同心屡次修葺,且严守乡规民约,保护仙洞山一草一木,一石一瓦,蓬壶胜概始能幸存至今,可谓德昭日月,功惠子孙。此千秋胜概、天地精英,岂可一旦毁弃,自此及后,愿我海内外志土仁人,同心协力,珍视先贤遗泽,且继续发扬光大~ 附录:道教常识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一般人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正式形成于公元1世纪(东汉中期)。道教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综合了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它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老子为教祖,称“太上老君”。道教信徒供奉许多神。道教神仙的排列次序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统治体系。道教主张“重人贵生”,追求现世生活的美好,鼓励信徒积极生活,对社会抱入世的态度,因此,道教是主张“入世”的宗教。道教主要有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道士、道姑也必须素食、独身、住庙。 老子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见周室衰乱,于是西行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请,遗五千文,即《老子》(又名《老 12 子道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后不知所终。 炎 帝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炎帝(或炎帝的子孙)。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普 济 寺 避喧游清梵,褰裳涉豳壑。 秋气淡枫林,群岛依丛木。 云阴递往来,高泉长飞瀑。方沼可莹心,风松频敲筑。 既陟凤凰冈,言寻丹邱麓。朋侣各有兴,采掇恣所欲。 倦来芳亭憩,景光猥自勖。吟啸千载恩,新诗难谐俗。 这是明代永春常安里人,都昌知县王天策咏《普济寺》的五言诗。普济寺,又名普济禅院,取“普渡众生,慈悲济世”之意。位于永春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的蓬山,誉称“桃源甲刹”, 这里,峰峦竞秀,怪石嶙峋,石径起伏,跌宕有致,林葱树密,绿竹遍山,芳草萋萎,涧泉冽冽,山奥壤僻而形胜绝妙,有如世外桃源远离尘嚣。背依森林峻岭,前望绿野广畴,左青龙右白虎拥护,近邻仙洞、马跳、白水祭诸胜远眺天马、大吕、百丈岩诸峰;眼内峰峦竞秀云天无际,耳旁泉声鸟 13 韵花木有情,行人至此无不心旷神怡留连忘返。骚人墨客,唱和其间,历代名人如朱熹、张瑞图、李九我、叶向高、詹仰庇,都曾来此,并留下墨迹。近代高僧性愿法师,弘一法师均挂锡此间,为宝刹增添光彩。 普济寺,“肇于五代”(公元907至960年间),“宋元时,释子居之。”自名僧青净卓锡后,代有高人硕彦。明代成化壬辰(公元1 472年),有高僧“文峰师者自灵源山杖锡来游(就荒基募缘拓新之。”由于年湮代远,风蚀木蠹,殿宇飘摇欲坠,经过数载的辛勤操持与修葺,更臻完善,寺院始初具规模,“朝圣有殿,栖禅有室,香积有厨,放生有池,望远有亭,开涧有泉”,境地可称幽绝。寺内壁画殊多,均出自文峰之手。“文峰善作而,然喜写西方诸佛及古木垂藤、寒泉峭石,以寄其不生灭之意。”文峰师有高徒钦胄、澄惠二人佐之里外。钦胄于寺旁垦荒葺壤,群成良田五亩,“以资斋供”。至隆庆六年(公元1 5 7 2年),寺田“履亩登籍”,始纳官税,“粮分众里,租仍饭僧”。“文峰持戒修道而不祝发,后往尤溪示寂于建文山,留澄惠住普济。澄惠持律极严,然喜与文人学士交。”时,永春士子颜廷榘读书于寺中,与澄惠最为友善。后来,颜氏“游宦三十年”以后,回到永春来,时澄惠仍住持普济,重修殿宇,廷榘为之题撰《重修蓬山普济院记》碑刻一方,额以篆,文以楷,端庄秀丽,雅属大方,至今仍保存完好。民国以还,一代高僧性愿法师、弘一法师杖锡来归,对弘扬佛法,展拓殿宇都力其所及。性愿法师后来东渡吕宋,成为菲律宾佛教始祖。弘一法师中年剃度,在二十四年的沙门生涯中,有十四个年头是在闽南度过的。其中从1939年4月17日至1940年11月8日,历时572天,居永春普济寺,为法师入闽14年,拄锡闽南诸寺院中,居住时间最长久的地方。本次是应永春僧俗雅请,来到普济寺,掩关治律、弘扬佛法、撰著佛经。他遁居寺后精台,颜其居目“十利律院”,门联为“闭门思过,依教观心。”生活上十分俭朴,“三衣过冬,两餐度日。”他以普济居深山高峰麓,境地幽辟,风俗淳古,有如世外桃源而叹为观止。弘一法师在普济寺期间,编撰律宗著述并刊行流布者有《南山律在家备览》、《华严疏科分》、《盗戒释相概略问答》诸书。他坚持不开山、不授徒,而于诵经、著述、弘法之余,誊抄佛教经典无数,且写得一手好字,永春士林僧俗“有求者均书佛号经偈作答,以结墨缘。”因此,弘一墨迹之于永春者,俯拾可得。普济寺原存有文峰师遗作水墨帛画七幅,毁蛀及半,经名家裱褚后,性愿法师交与弘一法师题额,弘一法师欣然命笔。大师在一年半时间内,还在普济寺度过他六十大寿,他在俗至友柳亚子、夏丐尊、徐悲鸿及得意门生丰子恺,均以诗词画幅献桃祝 。 14 弘一法师还为普济禅院之前景,致书旅菲性愿法师及东南亚沙门斋友,劝募捐输,为发展佛教胜迹作出不歇的努力。 附录:佛教常识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他们自觉之后,还没有发心,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后,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希望觉悟”,就是机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的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 15 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百 丈 岩 一峰孤出插青天,百丈崔巍烛样传。 真个凌云惟咫尺,不知何代隐三仙。 ——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 百丈岩,俗称“马氏”,也叫马德山,位于永春蓬壶、石鼓、一达埔三乡毗邻之处。从永春县城往西南驱车二十多公里,到达蓬壶,再沿新修的公路扶摇直上经观山村可直达风景区。来到百丈岩下,你便可以看到风景优异峰峦独耸的百丈岩主峰了。正如清雍正年间进士邓启元赋诗说的;“岩蝗宛接蔚蓝天,胜迹于今孰指传。众道锤灵齐泰岳,自惭证果出琼仙。”登上岩顶,本就可以发现,那远近闻名的马氏庙,就隐惹在涧壑深幽、山青水秀、遍布着苍松翠柏之中。 马氏庙,据传建于宋代,距今九百多年,历代几经兴废,前几年才又修葺一新。当你从岩顶的护界亭穿过,迎面矗立着一座金壁辉煌、雕龙画凤,屋顶镶着五颜六色琉璃瓦的新庙宇——马氏庙,显得古朴优雅,十分壮观。走进庙堂,香烟缭绕,灯火通明。几尊佛像,各得其所。黄帐、旗幡、烛台、香案排列整齐。两旁的石柱上镶满精细的石雕、石刻和题联。左右两壁用闪亮的瓷砖砌成,描绘着地藏王、弥勒佛、南海观音、十八罗汉、仙女散花、嫦娥奔月、龙凤双飞、虎豹狮象等彩画,栩栩如生,五彩缤纷,增添了庙宇恢宏磅礴的气势。庙宇东西两厢新辟有食宿之处, 16 给游客提供方便。 庙宇前后,都是笔立的悬崖峻壁。远处是螅岩峭壁,奇峰怒拔;近处是怪石嶙峋,皴法皱迭。间或是古木参天,奇松兀立,真是景色迷人,气象万千。就在一簇簇峥嵘的危石之中,有一处让人留连忘返的胜迹。一掏蜜洞,也称仙孔。这个洞两人多高,曾由一段光滑如镜、笔立如墙的陡壁自然构成,洞里黑古隆冬,深不可测,原本终年泉水叮咚,掬取一喝,甘甜如蜜,清凉解暑。这个洞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经久不衰。相传隋朝时候,玉帝第三女儿投胎凡间,在马氏家中出生,取名叫“马金英”。她征得父亲应允,自幼在百丈岩隐居修炼,经常上山采集草药,庭前殿后都栽上奇花异草,引得蜂来蝶往,把个百丈岩打扮得十分俏丽,处处景色宜人,四季皆春。她还常给民间诊病治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深得乡间邻里赞扬。有一年,其父在朝廷当宫,因受好臣陷害,被皇上惩罚十八担石乳,限期上交,否则生命难保。其父无计可施,在家中愁眉苦脸。马金英得知后,火速赶回官府,问明细情,劝父亲宽心等候,只须派给她十八名勇士。她率领勇士,昼夜兼行,赶回百丈岩。一下子就在一个山洞里掏取了十八担蜂蜜交给皇上。皇帝知道此事,觉得奇怪,传令马金英前来晋见。一见面,见她才貌双全,聪颖过人,于是皇上认她为女儿,敕封为公主。那个掏取石乳的石洞就赐称为“掏蜜洞”。因马金英是仙人,后人也将洞称为“仙孔”。 又过一年,皇上欲为马金英婚配。马公主不允,偕同嫂子,逃到百丈岩隐居,终日采药,为民除疾。皇上知晓后,派人前来规劝,最后下令查抄。姑嫂俩迫于无奈,依恋不合地离开人问。人们为纪念她们的功德,遂造马氏庙,供奉马金英塑像,造水口宫,供奉其嫂。从此,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虔诚地焚香点烛,顶礼膜拜,自宋元以来,历久不衰。虽说马氏庙带有些迷信色彩,成了封建迷信的场所,然而,如今,它那神化的威力却盛名远播,那美好的传说连同这幽静灵秀的胜境依然吸引着一批批海内外的游客。 马氏庙阶前,有一处奇景:两块巨石高耸,顶端竖立着一根圆形小石柱,形似蜡烛,名叫“向天石烛”。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游览此处时曾赋诗: “一峰孤出插青天,百丈崔巍烛样传;真个凌云帷咫尺,不知何代隐三仙。”相传以前这里只有一块巨石,上面平似八仙桌面,竖着一支石烛,风吹雨淋,毫无动摇。巨石下有一小洞,终年泉水汩一汩,可供人饮用。如只有一人,洞里只流出一人水量,人少水无剩,人多水不缺。而那根石烛,终年彻夜明亮,熠熠放光,既供 17 马金英勤学修炼,又可引人前来舀水。及至清代,有一任州官罗纪明乘轿到此,见涧里流水太慢,下令把石头打开。从此,泉水干涸了,石烛熄灭了,只留下现在这个模样。但是,这里如今又变了:干涸的泉眼又复活了一,自来水管穿过石洞,流出了清冽甘爽的泉水;熄灭的石烛又亮了 ——一对五六公里多长的银线从山底飞架直上,这里日夜灯火璀璨,石蜡烛闪闪发光。驰名中外的永春小水电在这里开花结果,以它巧夺天功之力昭示人间,同神话中的石烛相媲美。 环顾百丈岩的四周,都是高耸云霄的嵯峨山峰,身披绿袍,自云象飘带在山腰上缠绕。眼前处处郁郁苍苍,泉水铮淙,四季春意然。正如弘一法师来蓬壶时所赞叹的: “山乡风俗淳古,余居此间,深山高峰之麓,有如世外桃源。”如今这里除古木参天,青松兀立外,还新种上了一万多株美洲松,三万多株本国松,远近造林一百二十余亩。庙前的盆景四季鲜花不断,争妍斗艳,别有风趣;庙的四周,还种上了数千株茶树、桂花树、榕树、柳树、侧柏和数百棵桃、李,柑桔等果树。 望着限前这花果山景致,人们怎能忘记,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9一1933年间,尹利东、李南金等领导的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曾以马氏庙为据点,凭借层叠的山峦和茂密丛林的掩蔽,四处活动,到东安、岩山、观山,达埔等地,开展游击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牵着敌人鼻子团团转。有一次,游击队在庙后的山洞秘密开会,被叛徒告密,敌人包围了山庙。由于游击队员熟悉地形,巧妙周旋,化装成善男信女的香客混下山来,逃出包围,然后将计就计,打得敌人精手不及,捣毁了刚换防驻扎的敌人营部。这英雄的业迹,已经载入史册早为人们所传颂了。 游览百丈岩,所见奇迹灵异,所闻传说故事,诸如仙脚仙迹等,数不胜数,谈不胜谈呀~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你若登上百丈岩顶,便会顿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极目俯视,只见蓬壶景色,尽收限底。昔日泉州太守蔡襄到永春祈雨所发出的“羞见耕山陇上人,彼苍何苦罪斯民”的山村,如今茶园、秸园层层叠叠,电动喷灌比比皆是;山村里一幢幢新楼鳞次栉比,公路四通八达;那曾被朱熹吟咏赞叹的“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的瀑布、山泉和溪流,如今建起的水电站星罗棋布,银网如织;百丈岩和它鸟瞰下的蓬壶集镇,这个闽南著名的侨乡,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和兴旺发达的新景象。 18 乌 髻 岩 “苍松翠竹琪花瑞草无双地,秀水岚山幽谷甘泉别有天。”这是古代诗人游历乌髻岩时留下的墨宝,也是乌髻岩旖旎风光的真实写照。 乌髻岩,位于永春县锦斗镇的飞凤山凹,因山后一乌石形似古代美女发髻而得名。乌髻岩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千百年来,乌髻岩以其丰富的历史胜迹、绮丽的山光水色和迷人的民间传说而驰名远近,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乌髻岩悬山式大雄宝殿里,供奉着一尊深受尊崇的黑脸观音--乌髻观音。海内外多处供奉的乌髻观音均源于此。说起乌髻观音,还有一段凄丽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唐开元年间,乌髻岩的金鸡坪脚下,住着一位姓施的私塾先生,与独女施秀英相依为命。施秀英从小没有母亲,但她天性聪颖、勤勉淑慧且善于吟诗作赋。她守着染病的父亲苦度时日,但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她在自勉诗中写道:凿石方见玉,淘沙始现金。青云终有路,只惮不坚心。 施秀英长到十八岁,出落得如花似玉。那甜美的笑魇,羞红了乌髻山上的杜鹃花。那年,父亲把她许配给青梅竹马的邱郎。 出嫁的前一天,施秀英像往日一样与村姑们上山采野菜。时近正午,秀英劳累至极,便在藤蔓饶成的天然太师椅上小憩,不料就此坐化成仙。施父闻讯赶来,悲怆中不慎用沾有墨汁的汗巾为爱女擦去脸上的虚汗,施秀英由此变成黑脸。 时人怀念秀英的美德,为她塑造了黑脸金身的塑像,建起庙宇纪念。相传明万历年间皇帝还赐封乌髻观音为显化大士呢~ 当年的施女在此坐化而去,留给后人钦仰与怀思的是她的聪颖、勤劳与贤慧。由此想来,乌髻观音,不正是山乡劳动妇女的化身吗,而今,1200多年过去了,施姑娘当年跋涉的足迹,变成了一处处动人的自然景观:不知春、化身石、苦菜坑、仙泉洞、滴水亭、姊妹桥、天梯、梦仙坪……以乌髻观音圣迹为主线的十八个景点,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现实与神话的融汇。当游人们忘我地融入瑰异的水色山光之中,定会看见神女无处不在,倩影依然--那自崖间渗出的滴水珠,声声悦耳,分明是施女十八岁青春没能唱完的歌谣;那山颠游移的云雾,时浓时淡,不 19 正是仙女轻舒曼卷的白纱巾----大自然似乎创造了无尽的玄机与美的极致,凝集在乌髻岩这一方神奇的山水。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倾资修缮文物古迹,增辟新景点,修造景区公路,并邀请旅游院校专家对景区建设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突出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特色,使古老的乌髻岩更具诱人的魅力。 云 峰 岩 云峰岩位于永春县东平镇南面的云峰山上,山麓桃溪环抱,经长澄潭,越昆仑山,绕龟山东出,是桃源名胜古迹。初名为大山庵,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由明进士李一昆易名云峰岩。邑志载:“峰高承云,故名云峰”。该岩处于云天林海之中,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密林,而长年不见一片落叶,世人称之为“风炉穴”。它建于宋政和四年,庙内崇奉武功祖师。武功祖师俗姓功、讳一道,号法真,祖籍陕西省武功县,生于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18岁入闽桃源(永春)普济寺,投拜音净法师。政和四年21岁的他回到东平许坂,为人耕田放羊,其后做了甚多善事。清道光知州在云峰岩石碑载文道:“惠济黔黎,御大宸,捍大患,有功德于民”。法真圆寂后,民众即修庙供奉。 整个云峰岩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万木环抱,风光旖旎。闲步探幽,硕大的武功石、显化石、元头虾坑、咸芸坪均可让人一饱眼福,而修建于宋代的古代栈道一九弯十八曲石阶,更是可使人顿生诗意,感慨沧桑变化。 东 关 桥 东关桥又称“通仙桥”,飞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历来是交通要冲,为闽中、南往返的必经之地。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生特实属罕见。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碧波万顷,舟帆片片,鹭鸶戏水,甚为惬意。 宋时永春泉州已互通舟楫。湖洋溪在这里汇入桃溪,而桃溪又为晋江上游主要水系。所以从南宋到明代,这条河上交通日见繁忙,官府文檄穿梭往来,民间商旅熙熙攘攘。到了清代,便形成了东关铺,单屠户就有18家,景象十分繁荣。1963年政府再次为桥梁加固,增筑倒吊梁和四道雨篷,使古老的东关桥更加坚实壮观。 20 桥之构造独特。全长85米,宽5米,系用青岗岩石和特大木材构筑,共六墩、五孔。墩呈船形,均用青岗岩石条互相交错叠压,逐层干砌而成,不用灰泥沙浆色缝。墩的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下以大松木作卧桩,古称“睡木沉基”,整座桥梁就荷载在这个水下基础上。它是古代科学家和劳动人民在桥梁建筑上的大胆创造。墩上用巨石叠涩三层以承架大梁,梁之长之大,在今日也是罕见的。每个桥孔用22根特大杉木铺设上下两层支架,以固桥孔。 陈墩上更筑砖墙砌体外,梁上部分全是木结构,有二十套整齐划一的木屋架,连同砖墙,全桥有26个开间。桥屋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正德三年(1508年),又“砌砖为路,所椅两旁”。屋顶用当地出产的粘土小青瓦铺面,青砖砌脊。木梁桥上造层,是根据闽南雨水丰沛而设计构筑的。这正如徐慰慈在《桥梁艺术浅说》中所说:“既可供远行的人们借此歇脚避雨,又能增强桥梁的稳定性,防止雨水直接渗入导致木梁腐烂,还能给山水之间增添无限画意,收到实用、坚固、美观的全面效益。”在当时交通运输、机械设备不发达的情况下,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东关桥第三墩上,辟有壁龛,奉设观音像。龛下有青石雕刻麒麟、双狮戏球、荷莲花卉,粗巧细致,栩栩如生。第二墩上设有“金坛”,其青石雕刻龙纹图案也很精致。桥西存有同治《重修东关侨序》碑刻,还有清光绪时州牧翁学本书写的木匾“通仙侨志”(即“东关桥志”),字迹苍劲古朴。 古老的东关桥,虽经多次修葺,然水下基础的松木卧桩、船形桥墩、墩上叠涩等,还较完整地保留着宋代桥梁建筑的特点。长廊屋盖更显示了民族特色,加之湖洋溪两岸景色幽美,风光迷人,所以如今的东关桥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21 永春土楼,,巽 来 庄 巽来庄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仰贤村,是人们喜欢参观的一个文物景观。巽来庄,俗名永春山美土楼。说起土楼,大家都知道福建的永定土楼,这是世界闻名的土楼,连美国五角大楼都(知道永定土楼,他们起初还以为是先进的军事设施呢。土楼在泉州一带,是甚为罕见的,因而永春土楼也就物以稀为贵、倍受人们的珍爱了。 巽来庄座北向南,依小山坡而建,共有东、西、南三个楼门。南门就是正门。在它的上方石匾额上刻有“巽来庄"三个大字,署明建造于清朝乾隆丁酉年(1777),至今有226年历史了。东门上嵌有“挹翠"石匾额,西门上嵌有“迎春"石匾额,两相对称。巽来庄四周的景色优美,左边是绿野阡陌,右边是隐隐青山,附近有着许多红墙绿瓦古大厝,还有不少新建的高楼大厦。这座土楼的外围是二层楼建筑,通高9(5米,第一层是用花岗岩和卵石砌成的,石墙厚度达2(5米;第二层是用灰黄色粘土夯成的,粘土中掺有不少质地坚韧的石竹枝桠,以为增加土墙的坚固性和拉力,土墙厚度为0(8米。左边墙开有13个窗户,右边墙也有13个窗户,两边也是对称的,每个窗户下方都开着枪眼。不过,这里的居民讲,这并不是枪眼,其实是个嘹望孔,并不是用来打枪的。第二层,楼内是木构架;用木板作隔墙,铺着杉木楼板。二楼设有回廊,可以通往楼上各个房间和各个角落。如果从天空往下看,整座楼房的平面呈“回”字形,这是不同于永定土楼平面大多呈圆形的特色。 永定土楼的中间地面大多是空旷的,是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而永春土楼的中间地面,则建有闽南典型的居民建筑,和古大厝几乎一模一样,这也是与永定土楼不相同的特色。如果从南门进去,在中轴线自外向里看,就可以看到:自南向北,先是南边的红砖隔墙,往北就是石铺天井,再往北就是下厅,最北边就是后院了。两边还有东西厢房,另外还有古井和马厩、厕池等设施。迎面的红砖隔墙,起着屏风的作用。而在东西的两面,又都各有一堵和红砖墙相垂直的墙,这两堵墙都是镂空的,有着非常漂亮的山水人物图案,叫做“六雀墙”。“六雀墙",不但起到屏风的作用,而且是一道亮丽的装饰墙。 往前走去,就到了青石板铺砌地面的庭院,再进去就到了土楼的正厅。正厅是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构架。廊柱近似梭形,配上精雕细刻的辉绿岩鼓形柱基,这是典型的清朝建筑模式。它的柱枋饰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和花鸟走兽雕刻。雕刻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民间传说等 22 内容,有着装饰作用和教育意义。至今还保留着二百多年前的大木柱,这些大木柱不曾加固过,也不曾重修过,依然是二百多年前的样子,至今完好无损! 仰贤村的居民大多数姓林,属于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林姓的一个分支,以居住地叫“山美”称为“山美林”,不久前一起重修了族谱。修建这座“山美土楼”的主人林悠风,是一个清朝的盐官,俗称土楼公。他的老家是蓬壶。他的祖父从蓬壶迁居仰贤村时,在这座巽来庄左右两边的地方建了两座房子,风水先生说要想发家出人材,就必须在“巽”位建造一座大房子,这个“巽”位就是在两座房子之间,可是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建房子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传到孙子那一代,林悠风当上盐官,又兼卖布,赚了不少钱,就决定在这里实现祖父的遗愿。从开工到完工,一共用了将近三年时光,把土楼建得特别坚固。为什么特别坚固呢?是因为他有钱,舍得投资,而且他待人特别好,对待工匠特别厚道,工匠也就特别认真卖力气。土楼公修建房子,用的卵石和沙子都要到山下的桃溪去挑。有一天,土楼公夫妇下山到城里去买肉买菜,想给工匠做点好饭菜,半路上遇见工匠们挑着沙石上山,路小不好让路。当时,通到山下有两条路,第二天,土楼公夫妇从另一条路下山,不料又和工匠碰上了,工匠以为是对他们监工,哼哼唧唧表示生气。原来,工匠是为了方便主人下山,就换了路走,而土楼公是为了方便挑沙石的工匠上山,也换了路走,这就在另一条路上相遇,产生了误会。于是,土楼公向工头说明原由,消除了误会,并且说:“大家每天干活都很辛苦,我会安排好饭菜。大家每天只要两次上山,一次在上午,一次在下午,材料要挑选好的,只要土楼建得好,不用耽心延长工期我多花钱。大家努力吧,我不会亏待的!”土楼公量度大,难怪他做布生意赚了大钱;也难怪他建土楼,质量会这么好。这座土楼,占地共达3100平方米,有96个房间,的确是永春一绝、永春的一大景观! 土楼公有两个儿子,后来分了家。按照乡下老规矩,他有两个儿子,整座土楼就一分为二,以大厅为中轴线,大厅的左边分给老大,大厅的右边分给了老二,他们的后代就分居东西两厢。土楼公的大儿子是个读书人,他的后代基本上都迁居东南亚一带,子孙中有学问的人很多,拿到硕士学位的有五人,还有一个是博士。土楼公的二儿子喜欢玩耍,不爱读书,他的后代有学问的就少,但是也出一个硕士。 本来,土楼的96个房间是相通的,现在已经不相通了,但是整个布局并没有改变,依然保留着恢宏的气势,严谨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成为我们研究古代民间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和古建筑 23 断代的佐证,因而在1991年成为永春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一处旅游胜地。有游客赋诗云:“土楼鼎建亦艰辛,工匠精心三度春。为有丹诚赢信誉,更添雅适立家身。风华未与天同久,事业长存众所尊。闲约骚朋寻好景,优游至此乐归真!” 留安山、留安塔 留安山又叫双鱼山,座落于永春县城东南隅,历来登高俯瞰桃源的佳地。山上的留安塔,为八角七层素面空心密檐钻尖石塔,塔身全部为花岗岩条石砌成,夹以钢筋混凝土柱,全高25米,每层饰以斗拱,仰托上层,层层出檐,桔红色琉璃瓦与浅灰色花岗岩形成强烈反差,四周衬拥绿树,显得格外雅丽而雄伟,成为今日永春标志性建筑。山顶的移动通信发射塔,与留安山相互对应。留安山百亭公园位于城郊东南一隅。公园面溪背山,夏日南风习习,林阴繁茂,毫无暑意;冬天,双鱼山挡住北风的侵袭,不觉寒冻。独得天时地利。 留安在历史上名人辈出,较知名的有留从效、留正等人。留从效在开发和建设泉州中,有过不可磨灭的功勋;留正曾担任过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的丞相,赠太师,封魏国公。 留安还是永春华侨出国最早的地方。明朝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刘明福随三宝太监郑和出使东南亚各国,于次年病逝于苏门答腊。这是永春人和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的最早文字记录。 早于明清时期,当地乡民就将此地视为风水宝地,建庙垒塔,祈求安康。相传,清乾隆壬辰年间(公元1772年),永春知州张所受修筑的文明塔毁于水患;永春知州姚任道重建的文峰塔,历经180年后,于1961年毁于台风。双塔合称留安塔。1984年春,港胞颜彬声先生回乡探亲,慷慨解囊,捐资建塔,双塔屹立于留安山上。 上个世纪90年代,永春县决定开发留安山,沿山麓建造一座供市民休闲、锻炼、赏景的山林公园。近两年来,他们投入大量资金,规划建设多种造型的亭阁50余处,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沿山通道各处;同时,种植大片柑园、茶园,开辟百亩苗圃供游人观赏。 24 魁 星 岩 山好僧偏俗,林长夏似秩。我来曾小住,聊以涤烦忧。 遗学桃陵在,题名石壁留。摩挲崖上佛,更羡化城游。 这是清朝永春末代举人、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校长郑翘松咏《魁星岩避暑》诗,概括了魁星岩的胜景。 魁星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奎峰山麓,为闽南有数的游览胜地。奎峰山前的上场堡,系隋开皇九年(公元5 8 9年)开始设置并归南安县管辖的桃林场所在地。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前有溪流一带, “内而聚堡千家,外而列肆数里”。远眺永春县城,山川缭绕,丛林染碧,丽若画图;近览郊野,工厂林立,田园成片,茶果满山,如织锦绣。 这座在葱郁林木掩映着的古刹,旧称“詹岩”。古时候,这里荆棘荟翳,宋乾道四年(公元1 1 6 8年),名僧园觉“诛茅新之”。乡人颜应时、陈朴曾经在此读书并同登进士,后人以为是“此山之应”,遂易奎峰山为魁星山,改詹岩为魁星岩。明嘉靖年问,左史颜廷榘(字范卿,号桃陵,永春桃场人),会惠安诗人黄克晦(字孔昭)来访,作经旬游,见这里风光绮丽,因共搜索,历选其胜,分韵赋诗,标为十二胜景。黄氏尚依情工画十二幅。今颜诗存而黄画佚,惟十二景遗迹可寻。其中宋元石刻和明清建筑成为史学界考古的实物佐证。这十二胜景是:自上场堡出应魁门,仰望苍松百尺,列插遍山,时有白鹤出没其中,日“万松巢鹤”;缓行百余步,蹑蹬道而上,闲云冉冉,若远若近,引人入胜,日“半岭迎云”;再上百余步,林木荫郁,苍翠满目,老树交柯,不筛日影,曰“茂林幔绿”;到岩上则境界别开,岩庭宽坦,别元遮拦,宜于玩月,当秋尤佳,日“广庭秋月”;由岩右缘山而上,有石榻石凳,梅花环缀其旁,可留小酌,日“梅盘仙榻”;斜而再上,径路甚窄,葛藤延蔓,攀援得登,日“烟罗鸟道”;转至中间,再越向左,巨石壁立,有坦石可供吟咏,日“吟台悬壁”;再左,竹坞猗猗,清泉冽冽,曰“竹坞佛泉”;至顶,一石巍然兀立,山形似居魁斗,曰“斗石钟灵”;岩左半里,境幽地寂,修禊洗觞,日“山阴禊迹”;右行里许,涧水屈曲,春花片片,随波泛流,目“曲涧春流”;再右半里,地名控硐,一石指触可动,日“控硐园石”。十二胜景,最景动人,美不胜收。 摩崖造像,在岩之后,是古代艺术家,在晦岩绝壁间,依天然巨石,因势而形,雕琢而成的 25 三尊佛像。中释迦牟尼,左文殊,右普贤。雕工细腻,脸如满月,丰腴圆润,慈祥端庄,衣褶深密,宛然唐风。身背及头顶上均有火焰花圈。佛高一丈,焰高四米,气势雄伟,颇为壮观。释迦头呈粒状发式,额嵌一宝珠,身披袈裟,袒胸裸右臂,下身著裙,露足踩双莲;头顶光圈中的蕉形屏,另雕一坐佛。文殊头著僧帽,两耳垂肩;普贤头戴平古帽,饰有耳坠饰物,露左腕。两者均著宽袖长衲,双臂总覆,内著直裰衣裙,各有一个蝴蝶结,亦露足踩双莲。释迦的右臂和普贤的左腕,均后来另石嵌接,经人为破坏后,仅余隼台痕迹。相传太平天国时,承春州民因不满清王朝立税馆苦索百姓,奋起斗争,焚馆逐宫。闽浙总督左宗棠闻变,遣兵备道朱明亮(俗称“湖南勇”)入永剿办,蔽罪上场堡。夜遭秫俊起义军袭击,朱怒,入魁星岩丛林中围剿,扑空,惟有石人屹立,树影婆娑,因而砍佛手,盗宝珠,焚民屋以出气。 魁星岩有摩崖石刻七处,有篆书“文曲华世”,行书“迎云”、“佛”、“佛泉”、“佛迹”等,诗词题刻三壁,有乌程王豫等人的杰作。崖刻中以清乾隆福建陆路提督三韩马负书的题刻“魁”字最为突出,笔法苍劲有力。大殿山门外侧另有颜廷榘书“文昌台”三字竖碑一方。这些石刻有的苍劲古朴,有的奔放俊逸,各呈特色。 岩之大雄宝殿在崖刻之前三十米,系重檐悬山式土木结构,“檀山林泉石之胜,。近十里内,名刹此为第一矣”,因而有“空明世界属大千,不信人间别有天”著名诗句传世。大殿面阔五问,进深三问,占地三百平方米。始建于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 4 l一8 4 6年),南宋乾道四年(1168)重建,明正统、清康熙间重修。现存殿宇系清代建筑。殿中供奉如来佛,左厅祀魁星像。据传,魁星像是宋乾道间颜应时取特大樟木,全相雕成,雕工甚为奇特,精巧,其形象是一足着地,头长刺发,吐眼髭牙,袒胸裸腹,肌肤脉络清晰可辨,有“雕形奇古,世间罕匹”之称。师。清水者,永春文溪陈普足也,少落发靖国元年(公元l 1 O 1年)于安溪清水内原有联匾殊多,均出名家之手。现惟余刻的“光昌文运”匾额。整座殿宇为苍松映,秋冬时节,黄叶飘零,而屋顶不存落岩后有“乡贤祠”,祀明左史颜廷榘、颜祠前有清乾隆永春知州陈邦泰题刻的木匾 。 魁星岩,还是一个英雄的寨堡。永春操戟,抵御过倭寇的入侵和湘军的进扰。林俊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攻州陷县右厅崇奉清水祖为僧,于北宋建中岩园寂,祀之。殿一方,系马负书题翠柏杂树桧木所掩叶,人以为奇迹。应时、陈朴等人,一方。人民曾在这里执戈响应太平天国运动,威震八闽,在农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26 经永春县人民政府1982年12月批准,魁星岩摩崖石刻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明寺 惠明寺又叫小开元寺。座落在县城南郊桃溪西畔桃花村花果山下。是永春现存的古刹宙宇中最早的一座。 惠明寺建于唐代(817—859),初名临水寺,迄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始建至今,曾几经兴废,重建了五次。宋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重建时,改名惠明寺。清光绪壬辰年孟镜头(公元1892年10月)再建时,改称开元寺。惠明寺产业曾达柒顷肆拾余亩。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僧众多至九十九人。古人有《惠明寺》诗:“晓随清磬到禅关,况值秋风两度还。下界人看尘劫外,上方钟断白云间。心通梵唱缘俱寂,日送空华意自闲。惭说一官牵物累,吟魂还绕玉清班。” 现存的寺庙是光绪年间重建的二进重檐悬山式土木结构房屋,占地六百平方米,只是原来寺庙的后殿。前殿及天井,均已成良田。大门上方,有一方光绪壬辰年孟冬住山比丘腾龙立的匾额,上书“开元寺”。进门左廊有一石碑,是光绪二十年立的,记载着惠明寺的范围、产业。左厢房壁上嵌有石碑一方,是万历年间岷府左长史前判九江郡事桃陵道人颜廷榘撰写的《重建惠明寺记》。庙后有三株荔枝树,枝叶繁茂,蔽日成荫;竹丛成林,环抱寺庙,环境清幽。左厢房后有一山泉,泉水清咧,终年不歇。寺庙左后约二百米的山坡上,有一座和尚墓,墓拱上有一小塔,又称塔墓,也有人叫它土砻墓,墓内葬着九十九名和尚的骨灰。庙后山顶上有一座牛头寨。 经永春县人民政府1982年批准,惠明寺列入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列为宗教开放单位。永春县佛教会会址设于寺内。 27 雪山岩 雪山岩是历经千载沧桑 、几度兴废、 盛世重光的庄严梵宇,是镶嵌于闽南金三角内地、永春首号高峰雪山之阳的颗璀灿佛珠,因其风独特,净土独幽,传奇独具而成为闽南旅游胜地之一。 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光启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雪山岩建于山顶古火山口的凹地上,原名碧莲岩。历代有名僧住持, 香火不断,寺庙也历经修建,遂使这座千年古刹成为闽南名刹而蜚声海内外。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乡民合力拓建,改名为雪山岩,俗称雪山洞。新建雪山岩位于原址之阳,海拔1300米,它高凌于群峰之上,建筑形制中西合壁,琉璃瓦顶,金碧辉煌。 整个建筑物线条简洁流畅,结构严谨,色调明快,庄严而稳定,凝重而灵动,伟岸而神秘,神驰而飞扬,是目前大陆寺庙建筑艺术的新创举, 雪山岩大殿中央有5.8米高的如来金身,佛像盘膝端坐,心静专注,庄严慈祥, 既是全县最高大的艺术雕塑,也是最为成功的一尊如来佛像,如来两侧还分别雕塑观音(右)和地藏王(左)。如来下方两侧有两尊天王塑像,艺术性也比较高。 大殿两侧白墙上还绘制两幅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巨型壁画。综观雪山岩,整个佛殿完全按照禅宗寺院形制进行布置,既专一又简洁有序,给人以舒朗愉悦之感。以目前之规模,雪山岩已可和国内其他著名佛寺相媲美。 28 岱 山 岩 岱山位于一都镇西去5公里处,在永春、漳平与大田三县交界处,海拔950米,面积5000多亩,皆为原始森林覆盖。岱山上有铁峰岩,下有珠树阁,旁有西居堂,宋陈光读书其间,故又名文章山(民国县志P122)。山中有寺,名岱山岩,遥对天湖山九十九峰。岩前天成钟鼓,蔚为奇观;岩内摩崖石刻是永春县文物之一;岩外景色秀美,不失雄健之势;山中林木苍翠,清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 岱山岩因南宋理学家朱熹和陈光在此吟诗唱和而闻名,现仍保存有“月蓬第一峰”、“寒竹风松”等墨迹,还有朱子阁、朱子弃官处,朱子洞等古迹,是永春西部一处绚丽的风景名胜区。 岱山岩始建于宋,兴于明。主要建筑有正殿、珠树阁、文昌阁、西居堂、清净门、护界亭等。正殿内供奉清水祖师。宋代高僧杨公在岱山岩显化,现存“杨公化台”一方。至明代万历年间德化九仙山派德行和尚(号智空)的第九弟子真慈和尚(号福全)结室岱山岩,为开山祖,史称“岱山房”,传21世。福全之徒慈受和尚也在岱山显化,即施公祖师,现尚存“施公化石”。后人在岩寺西依山而建“西居堂”,供奉施公。明代万历以后香火日盛,延续至今。 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永春民苏里(现一都)陈光中进士,曾在渭北权知新州,因对朝廷不满,弃官回乡隐居岱山岩潜心治学。著名理学家朱熹(与陈光同年进士)多次到岱山岩拜访陈光,岱山也因此闻名遐尔。至今留有《赠陈光》和《和朱子》诗两首为证。朱子在岱山,给后人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明代九江通判颜迁榘、清代骆起明都先后到岱山游览,分别写下铁峰岩、和诗等赞美岱山的著名诗章。 岱山岩几经兴衰,1981年,一都百姓出钱出力沿旧制重建,经多年的建设,如今岱山岩风景区已初具规模,区内奇峰、古道、清泉、怪石、危崖及一些人文景观错落有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泉州新的旅游景点。 29 附:《赠陈光》和《和朱子》 赠陈光 一钱一剑出新州,五柳凭谁添酒筹。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 不为身后百年计,自是人间第一流。我欲门前张雀网,先将车辙到山头。 和朱子 去年渭北望卿频,今日深山屐齿新。珠树香沾千涧雨,莲峰翠滴四时春。 渔郎有意休相问,樵子无心可与亲。石榻盘旋忘岁月,瓶lei羞馨故人贫。 朱 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称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闽学”的创始人。 朱熹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南康军、提举渐东茶盐公事、知漳州、知潭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平生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九考(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宋无学案(元晦学案》上),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晚年卷入当时进行的政治斗争,被夺职罢祠,其学被定为“伪学”,其人也被定为“伪学首魁”,直到去世之时“罪名”尚未解除。但朱熹死后不久,“党禁”解弛,朱熹的地位开始日渐上升,最终成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如李朝时期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朱子学”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朱熹幼承家学,其父朱松是杨时弟子罗从彦的门人,少时又师从属于“洛学”一派的胡宪、刘勉之、刘子。他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从二十四岁起,他受学于罗从彦门人延平李侗。才开始真正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在经过了长期的刻 30 苦研究之后,朱熹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经学家。朱喜的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在先秦诸子、佛道思想、史学文学、天文地理、文字音韵、训诂考据、典章尔律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当深要入的研究及不小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朱熹以继承二程“洛学”为己任,广泛吸收了周敦颐、张载、邵雍等北宋理学家的思想养分,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 朱熹一生著述极丰,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一,《宋史(艺文志》中著录者有四十余种,未著录的尚有二十余种,另外由其弟子或后人编纂的著作也有二十余种。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并非溢美之虚语。朱熹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除《四书集注》外,当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 31 第二章 民 俗 风 情 永春白鹤拳 白鹤拳发祥于山明水秀、人文荟萃的福建省永春县,属南派少林武功,俗称“永春白鹤拳”。它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拳理精辟,技法丰富,流传海内外,享誉世界武坛。 永春白鹤拳系方七娘所创。据说清朝顺治年间,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年方十六即精通少林拳艺。一日,在寺中织布,忽见一只白鹤飞宿梁间,昂首振翮,舞足弄翼,姿态奇妙,七娘心甚异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又以纬尺掷之,皆被白鹤舞足展翼闪跳弹避;俄倾,鹤奋翮凌空,冲霄而去。七娘感悟鹤之精睿骁巧,揣摩衍化,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几经推敲,创出了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称为“白鹤拳”。方七娘创造了“白鹤拳”后,与永春曾四喜结良缘,后随丈夫曾四回永春广授生徒,白鹤拳从此发扬光大。自清初迄今数百年来,永春白鹤拳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兼收并蓄各家之长,不断繁衍总结提高,其技术、理论大大发展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技术体系。1929年10月,永春拳师应爱国侨领陈嘉庚之邀,组成以潘世讽为主任的“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团”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巡回表演献技,传播拳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武术团体出访,开创了民间武术海外交流的先河。 方七娘夫妇于清康熙年间回到永春县,先居西门外后庙厝开馆授徒。从此,白鹤拳就在永春繁衍,教传吴、王、林、蔡、乐、许、周、康、张、辜、李、白等诸姓二十八人,人称“二十八英俊”,后人尊曾四为“前永春名师”。传人中以郑礼、辜喜、辜魁、乐杰、王打兴五人最为杰出,世称“前五虎”。 方七娘、曾四之后,郑礼的白鹤拳技艺最高。据《永春县志》记载:“郑礼,和风里大羽人,善拳术。康熙年间„„礼父明,赏与七娘角,不敌,病将死,遗言命礼师七娘。”“礼与林椎、姚虎等与七娘习白鹤拳,礼精勤不懈,遂以技名。”其实,名扬闽南各地郑礼拳师,促使永春白鹤拳得到很大发展,他的徒弟遍布八闽大地。此后二百多年,正如《永春县志》所记:“永地以拳名者,大率礼之徒所授也。”与此同时,永春白鹤拳又随出洋谋生的人,传播到南洋各埠,特别是素称“无永不成市”的马来西亚,几乎各主要市镇都有永春拳师开馆授拳。至今,星马、印尼、菲律宾一带华侨,一谈起打拳头,总要绘声绘色地称道“永春白鹤拳,无烧(热的意思)也‘拉沦’(微温的意思)”,形容白 32 鹤拳的厉害。清康熙年间,永春白鹤拳流传至福州地区,衍化成纵鹤、飞鹤、鸣鹤、宿鹤、食鹤五种风格各异,套路纷繁,拳理和技法自成体系的福州鹤拳。清康熙22年(1683年),康熙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兵台湾,并与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爽议和,台湾终与大陆统一,隶属福建省,两岸民众自由往来,其时施琅将军带台湾拳师白戒(白练寺方七娘徒弟)来永春教授“寸劲节力”功,揉鹤拳技法,从而使白鹤拳弹抖寸劲的特点,更臻完美,后人尊称白戒为“后永春名师。”其传人中以郑宠、林添、郑畔、辜初、辜荣五人最为杰出,世称“后五虎”。经历康熙至乾隆百年间的发展,白鹤拳在拳法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性的技术体系,又因这些白鹤拳的代表性人物,籍贯都在永春,人们也就以“永春白鹤拳”或“永春拳”称之,一直延用至今二百多年。 正如《源远流长》诗中所写:“白鹤飞四方,名声四海扬,功夫不见底,武艺精且强。国术自民间,祖师方七娘,代代出高手,桃源水流长。”永春白鹤拳经过几代人的传播发扬,成为闽省最大的门派,一些对永春白鹤拳有独到心得,功力深厚的拳师,通过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致力潜修,于是在永春白鹤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风格各异、自成体系的新拳种。清乾隆年间,永春白鹤拳第四代传人五枚师太,在永春白鹤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将这种新的拳法传给严咏春,由严咏春传授发扬光大,人们称之为“咏春拳”,也就是现时风行世界的广东“咏春拳”。后传入台湾,加以创新,成为台湾“咏春拳”。 而由郑礼、郑宠、郑忠等人传入福州的永春白鹤拳,逐渐发生了变化,分别出现了别具一格的飞鹤、鸣鹤、食鹤、宿鹤、长肢鹤、短肢鹤、纵鹤等鹤拳。这些从永春白鹤拳衍化出来的拳术,尽管已经自立门户,但他们仍然尊奉方七娘、曾四、郑礼、郑宠为祖师。 新中国成立后,永春白鹤拳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流传于民间的白鹤拳套路、技艺进行了发掘、搜集和整理。多次推选代表,参加各级举办的武术表演和比赛,以郑文荐、潘成庙等为代表的永春白鹤拳师履获殊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白鹤拳非常重视,在永春举行白鹤拳发掘整理会议,纳入《中华文库》,出版了《永春白鹤拳》一书,并成立永春武术协会,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出国传艺或参加各级武术比赛,使永春白鹤拳得以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来,永春加强了与海内外的武术交流,多次参加泉州武术团,到世界各地巡演,并成功举办了“世界南少林武林大会演” 33 和“国际(永春)白鹤拳演武大会”,加强交流,共同发展。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还出版了《干德源白鹤拳谱》、《白鹤拳秘要》、《白鹤拳思先师祖传真法》、《桃源拳术》等书籍。 近年来,海外的武术团体和个人也纷纷来永寻根问祖和交流技艺。源自福建的冲绳刚柔流空手道,经过多年派人到永春县与白鹤拳师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从历代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拳法动作等方面作出考证,他们确认其祖先就是“前五虎”中的“王打兴”。 1991年8月,日本空手道研究会创始人金诚昭夫7次到永春切磋白鹤拳技艺;1991年10月,台湾“中华国术会咏春拳委员会”创立人、总教练颜石吉拳师带了谒祖团一行18人专程回乡交流拳艺;多年来,来永春进行寻根访祖、技术交流的海内外武术团体和人士络绎不绝。三百多年来,永春白鹤拳由闽省的一大门派逐步推广,拳迹已遍布海内外,它独特的风格和丰厚的内涵,对整个世界武坛起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永春白鹤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瑰宝。 永春闹厅 "闹厅"是泉州大鼓吹的俗称,永春“闹厅”即是大鼓音乐与南音指谱合奏融合而成,是一种大型民间器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乡土特色,是研究闽南民间传统音乐及其艺术活动的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永春“闹厅”流传于永春的桃城、五里街、蓬壶、达埔、石鼓、东平、湖洋等较大的乡镇。“闹厅”顾名思义,即热闹厅堂的意思,常用于民间喜庆日子(如中秋、元霄等)、吉祥道场以及其他值得开怀庆觞的场合(如大厦落成等),也是南音弦友聚首欢娱时常用的会奏节目。现在永春民间音乐社团仍保留着闹厅的习惯,并以此作为与海外弦友沟通感情、增进友谊、交流技艺的媒介。它在古代民间鼓乐、“闹厅厅”和南音演奏基础上,互相渗透、利用与融合而形成起来的综合乐种,在清朝康熙年代开始成熟和盛行,流传至今起码有二百年历史,在泉州地区音乐界独树一帜,名噪四方。 常用的乐器有三部分:(1)打击乐器::大南鼓、大钹、匡锣、铜钟、小钹、碗锣、响盏、罄、小叫、拍板、双铃、小木鱼;(2)管乐器:大嗳(又称大吹、大簧)、嗳仔(中音琐呐)、品萧(曲笛);弦乐有南二弦,解放后加进二胡、大胡。(3)弹拨乐器:南琵琶、南三弦、南二弦(大胡及中胡) 34 等。演奏时采用套曲、集曲、变奏等手法,将各个曲牌用锣鼓音乐或过技曲连缀而成。其曲式结构大致可分为首尾大鼓吹呼应,中间南曲指谱(全套或摘取其中片断集曲而成新乐曲)。总体结构基本呈现慢头(序引)一一大鼓吹一一南音嗳仔指一一大鼓吹模式。大鼓吹使用曲牌皆属大吹谱,有单曲反复变奏的,有几首曲牌连缀而成的,首、尾大吹谱一般不重复应用,但气氛总是热烈、喜庆、辉煌的;中段乐章采用南音指谱中的某一套式摘取其中的某段重新组合,使用南音下四管乐器,配以热情的锣鼓,速度稍快于南音,撩拍多用紧三撩、叠拍。音乐风格淡雅、委婉而又清新、明快,是南音艺术的一个发展和丰富。首、尾以中段各曲牌之间的连接过渡采用锣鼓音乐,承上启下,具有吹打音乐的特色。它别具一格,流行于永春城乡及南安、德化、安溪等地。 永春闹厅有几个与其他乐种不同的特点:(1)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原古乐与闽南民乐的艺术传统。它较全面使用了各类民间乐器,尤其发挥了南鼓、大嗳、嗳仔和八音丰富的表现力;它兼收了民间鼓乐“闹厅”与“八音奏”的艺术,刚柔相济,抑扬相辅,既欢闹雄浑又抒情典雅。(2)它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既有严格的规律性(如三部分乐段的构成,中间部分非取自南音“指”不可)而又灵活多变(具体曲牌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适应乐队成员的不同的艺术素质)。由此可见,“闹厅”不愧是历代民间艺人们智慧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春民乐事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有挫折也有成就。五十年代的县南音社及其分社,八十年代重建的县民乐社及乡镇分社,都将闹厅列为主要乐种加以继承并积极创新,让闹厅艺术焕发生机。 鼓 队 唱 在福建省第二届“武夷之春”音乐会上,晋江地区代表队演出了鼓队唱《庆丰收》的节目,获得了奖励。鼓队唱是永春县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鼓乐”和南音演唱相结合的音乐。它是劳动人民在农闲、丰收喜庆或迎神赛会之时,以鼓乐为主,配以南曲演唱,用清雅、壮丽、庄严、肃穆的旋律表现劳动人民欢庆、喜悦心情,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之一。 在民间现实生活中,鼓队唱是劳动人民真正的音乐艺术,它出自民间老艺人手中,《县志》以及有关史料均无记载。这种音乐形式的演奏,在距今两百多年以前,已在永春县的城关、蓬壶、五里街、东平、石鼓、湖洋、吾峰等地盛行,至于流传的时间,则比这更加久远了。在农村中,常见小孩玩“哐、哐、锵”的鼓 队乐曲游戏。根据老艺人传说,这一形式的出现,是由鼓队—— 35 管乐——弦管乐——演唱逐步演变形成的。它开始只是鼓队,即劳动人民在劳动休息或农闲时,就地取材,采用竹笠作鼓,石块相击或口叫为钹、锣等 乐器,仿效县官出巡鸣锣开道时庄严、肃穆的形式,在田头地尾或村间大道、晒场上敲敲打打,热闹一番,作为休息时的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也向官府衙门提出挑战,说明县官出巡那种庄重的仪式,劳动者也有权享用。民间艺人根据群众的这种创造,加以改进和提高,采用了南鼓、铜钟等乐器进行演奏。因为它是行进式的,鼓必须挑在肩上,为了平衡雅观,老艺人精心选择了重量相等而又表示吉祥如意、喜庆、贵重的金线毯(或红毛毡),这种毡在当时社会是较稀罕贵重的,须向有钱人代用。后来,为了增强击乐的节奏感,艺人增加了南曲演唱。这种鼓乐、管弦乐和南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人们就取名“鼓队唱”。 鼓队唱的演奏,包括南鼓、铜钟、锣子等打击乐器和小钹、琵琶、三弦、胡琴、唢呐、笛子、管子等管弦乐器十数种。在实际演奏中,鼓点的运打是根据牌子和曲子的内容和情节的发展而变化。通常开始时,鼓点都是比较慢的,然后再步步紧迫,最后在轻快、激昂的鼓点中收煞。鼓队唱的主要乐器是鼓,它起着主帅作用。为了增强鼓点的节奏感,后来人们配以小钹的打法,打钹人根据人们田间劳动的动作,吸收南拳武术的步伐,采用矫健优美的舞步,时而同演唱者轻舞,以互相呼应,使演唱显得更加轻快、雅趣。鼓队唱现在仍然盛行于永春县农村和城镇之中。旧时大都用于迎神赛会、灯会、香会以及喜庆等场合中。解放以来,它大都用于丰收喜庆或节日庆祝、游行等场合。演奏者都是民间艺人和农民。它曾流传于安溪、南安等县,但它们的形式有所不同,而且流传很不普遍。 鼓队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演奏形式,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具的风格。它和其他文化音乐遗产一样有很丰富的民族音乐语言,有着一定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富有民族音乐语言和特色的音乐演奏形式,将不断赋予现代的生活感情和艺术而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36 弄 狮 狮子是雄伟威武的象征,有百兽之王的称号。自古以来舞狮就是一种民间艺术,每逢新春佳节或其他庆典活动、喜庆时,都以舞狮即闽南话的“弄狮”来助兴,希望用狮子的威武、勇猛的形象来驱魔避邪,带给人民和平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日子。 “弄狮”是永春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一队狮子叫做“一台”,每一台狮子有它经常的组合,遇上喜庆节日即结队出“弄”。 在弄狮表演中,结合着体育音乐、武术、舞蹈,表现出集体、团结、尚武、欢乐的精神。音乐用大锣大鼓大钹,显示出狮子的雄壮威武,并且,狮子在表演时,要听受锣鼓的指挥,如前进、滚球等,都有一定的音乐节奏和步法,确实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弄狮,有弄狮头和弄狮尾两人,另外还有一个“引狮郎”,弄狮头和弄狮尾共两个人,动作和步法要充分配合,过去有的地方对狮子和队员的衣饰都十分讲究,狮身称做“狮被”,缝制得十分华丽,队员们也窄着彩衣窄袖扎脚,腰束丝带,全副武装打扮,随行队伍,除锣鼓乐之外,各人手持刀枪棍剑等,在狮子弄完之后,表演一场武技。 弄狮,有的地方还分雄狮舞和双狮舞两种,表演狮子滚球、上楼台等许多节目,都需要有一套熟练的技术,而永春的弄狮最使人喝彩的是“打死狮活”这个节目。从死狮打成活狮,两场至少需要四个小时才能打完。它的程序是:舞狮、敬礼、太祖拳弄醒狮、百步敲镰打猎、徒手救狮、狮吞谷、狮弄球、徒手弄狮等等。在这场表演中,人们可以看到狮子的蹲、躺、咬尾、舐脚、饮水、喘息等等动作和安逸、愤怒、疲乏等各种神情,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永春过去弄狮界的头人皆为拳师,有很高超的武功。但解放前由于封建宗族地域观念,各乡各地的弄狮界,互不服气,互不相让。例如,有一次蓬壶弄狮队当机立断,表演了狮饮水,掌握狮头和狮尾的拳师,让在几丈高的堤岸上,纵身下溪把水一醮,又飞跃上来。德化的弄狮界看到对手技艺高超,才告辞而去。这虽是旧社会才会有的事,但也说明,当时弄狮确有很好的武功,解放后已经不会有这种情况了。弄狮完全是城乡人民喜爱的一种正常文娱体育活动,每逢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表演一番,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37 第三章 永 春 特 产 名优特产 传统的名优特产--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是传统的名优特产之一,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国外水果商称之为"东方佳果"。永春芦柑曾先后荣获1989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芦柑第一名"称号,囊括1994年福建省首届优质柑桔果品评选芦柑金奖前三名,1995年又获得全省第二届优质柑果品评比芦柑金奖第一名。1997年永春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芦柑之乡"。永春芦柑已饮誉海内外,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永春芦柑销售,远销香港、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永春县是全国"水果百强县"和"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 永春县山地芦柑试验栽培始于50年代中期,在历经归侨倡导推广、引进世行贷款规模经营、闽台合作综合改进提高三个阶段。现有芦柑果园面积14.7万亩,年产量20万吨以上,是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是著名的中国芦柑之乡。2002年芦柑产值3.3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23,,农民直接从柑桔生产及相关产业获得纯收入2-3亿元。柑桔生产遍及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60,以上的农户种植芦柑,芦柑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包装业、运输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了永春经济,成为永春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芦柑是最优良的宽皮桔类品种,永春县是芦柑栽培最适宜区,芦柑生产具有七个特点:一是全国最大的芦柑产区。永春芦柑产量多年居全国首位,是全国芦柑栽培最多、良种化和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县份。二是具有品质优势。永春县是芦柑栽培最适宜区,且均为山地栽培,表现为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维生素C等内含物含量高,果汁丰富、果肉脆嫩化渣、甜酸适度,风味浓郁,品质特别优良。三是芦柑果实耐于贮藏。永春山地芦柑果实生长后期水分较少,内含物较高,果实相对结实,耐于贮藏,供应期达4个月以上。四是争创名牌取得成效。永春芦柑曾连续四次蝉联全国、全省芦柑评比第一名,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福建省名牌产品,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农业部有关部门授予永春县“中国芦柑之乡“称号,在国内外市场知名 38 度较高。1999年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今年4月再次获得确认)。五是市场占有率较高,柑桔出口量多年全国第一。目前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均有永春芦柑销售。柑桔出口量多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柑桔出口量的16—21%,福建省的50%左右。六是芦柑加工业有所发展。目前有逢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多家芦柑加工企业,生产芦柑天然原果汁、果酒、果醋、含片等加工产品。七是开展海峡两岸农业全作提高芦柑生产科技水平成效显著。1997—1999年组织实施了海峡两岸作永春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项目。借鉴台湾芦柑生产技术,结合永春实际,提出了疏伐郁蔽果园、培育自开心树形、果园自然草生栽培、疏花疏果、综合防治病虫害、合理施肥等综合改进技术,取得了一级果率提高30%,经济效益提高30%的显著效果。 永春佛手 永春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现有茶园6.8万亩,年产3935吨,年出口1600多吨,是全国三大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之一。盛产的永春佛手、水仙、铁观音均是乌龙茶极品,尤其是佛手更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国名茶。 永春佛手于2003年在厦门参加展销 。 佛手茶相传为闽南一寺院住持采集茶穗嫁接在佛手柑上所得。早在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永春狮峰岩建成,初“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1931年狮峰村李姓官林垦植公司生产的佛手茶,就已销往东南亚各地,博得盛誉。永春现有佛手茶园近2万亩,年产1500多吨,是全国最大的佛手茶生产基地。佛手茶叶外形紧结卷曲、肥壮重实、色泽砂绿油润、香气馥郁幽长,具有奇特的“佛手韵“。永春县现有佛手茶园2万亩,年产1500多吨,50%以上出口日本、东南亚各国,是全国最大的佛手茶生产和出口基地。佛手茶外形紧结卷曲、肥壮重实、色泽砂绿油润、香气馥郁幽长,具有奇特的“佛手韵”,是乌龙茶类风味独特的名种之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名茶。不仅作为名贵茶饮,还作药用,既能提神醒脑、醒酒消暑、开胃健脾,又有抗癌、减肥、降血脂之功效,为著名保健茶品。永春佛手以其非凡的品质,多次荣获全国、全省大奖、名茶称号。永春佛手1985年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1986年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1989年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获’97中国国际茶会金奖;1997年评为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1年度评为中国国际农业 39 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评为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茶王,2002年9月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永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一项主导产业来抓,1982年永春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大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1987年又被列为全国乌龙茶出口基地县,永春一跃成为海内外闻名的产茶之乡。近年来,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竞争力,争创名牌开拓市场;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行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化,茶叶质量效益逐年提高;永春茶叶生产跃上新的台阶。茶叶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岵山荔枝 荔枝是福建省的六大名果之一 , 其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百果之珍品,已早被历代墨客所称颂。唐代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赞美荔枝:“亮如红绢,膜如紫绡,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宋代苏东坡在品尝岭南荔枝时,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永春县岵山镇盛产的乌叶荔枝更以色、香、味俱佳名闻名遐迩。 岵山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到永春第一名山——乐山的“圣泉”为民祈雨。时值大、小暑时节,永春乡民采摘一串串红艳艳的乌叶荔枝请他品尝。生长在荔乡兴化府(今福建仙游县)的蔡太守,尝到乌叶荔枝,觉得其味较之兴化荔枝尤佳,且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即所谓焦核);他又发现乌叶荔枝的树冠也比兴化名种“状元红”高大浓绿,不禁拍手叫好,连声称赞。后来,蔡襄就把永春乌叶荔枝列为名种,载入他的专著《荔枝谱》。 岵山乌叶荔枝,皮薄核小(百分之九十五是焦核),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不仅称誉闽南,还闻名海外;许多永春籍的侨胞和港澳同胞常择荔香时节返回桑梓,品尝这风味独特的珍果。乌叶荔枝,是色、香、味皆美的珍贵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即含有多量的糖分、适度的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被人们当作滋补品。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治疗瘴疠疔肿,开胃益脾,干制品能补充元气,为产妇及老弱人士的补品。”荔枝的果壳、果核可入药治鼻衄、疗疝气。荔枝除供鲜食以外,还可以焙干、酿酒、作药,或者加工成罐头。荔枝干是一种滋补的干品,与桂圆干齐名,尤为产妇及老弱人士所喜爱。荔枝核含淀 40 粉 75% ,是酿酒的好原料。 荔枝花是很好的蜜源,因而荔枝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一株 30 年以上的荔枝树,花期可泌蜜 15 -20 公斤 ;荔枝蜜是蜜中上品,含有人体所 需的糖和 20 多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和保健滋补作用。荔枝根可提取单宁,是上等的防腐材料;荔枝根和枝干可提炼成染料,尤以浸染渔网为佳;荔枝树干木质坚实、纹理细腻,是制造家具木器和雕刻偶像的优质材料。荔枝也是绿化荒山荒地、护堤防风、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 岵山荔枝具有许多特点:对栽培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大,生长很快, 2-3 年便可以结果;寿命长,数百年以上的老树仍然能结果;单产很高,有些树一株就可以采收上千斤,经济价值相当可观。岵山荔枝的这些特点,同它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关:岵山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山间盆地,小岵溪穿流其中,年平均温度 20.4 ? , 年降雨量在 1700mm 左右,土壤是呈微酸性的沙质红壤地,十分适宜乌叶荔枝的生长。 改革开放以后,岵山荔枝得到大力发展。至 2002 年,全镇种植面积 980 亩,产量 80 多万斤。荔枝果品销往各地,价格一直高于外地荔枝。岵山农民在生产管理中还十分重视科技的作用,如加强防治病虫害、保花保果等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使荔枝果品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目前已逐步成为我县荔枝名优生产基地。 传统名产 -- 传统工艺美术品纸织画 纸织画是永春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曾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 唐初,永春就有纸织画的制作。它的工艺是:先在宣纸上作画,用特制的裁纸小刀裁成一定规格的纸条(宽度小于2毫米)作为经线,再取洁白的宣纸切成同样宽度的纸条作为纬线。然后用特s制的木织纸机,轻轻细织,织后根据画面着上颜色。规格有长6尺宽3.2尺,长5尺宽2.8尺,长4尺宽2.6尺和长2尺4.8尺等种。 它题材广泛,有的表现人们安居乐业,有的展现自然景物,有的反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歌颂男女坚贞爱情,有的织画小说人物。 宋至明代,永春纸织画发展较快,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永春已有姓李、施、黄、翁、蒋、王、章、郑、洪、庄等10家60多人从事纸织画制作。光绪年间(1875- 1908),永春纸织画远销南洋各埠。 永春纸织画历代以来被全国许多博物院、大学博物馆藏。 41 全国四大名醋--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又名乌醋,虽不为国内其他地方所熟悉,但却早已驰名国外的华侨社会,其质量不亚于国内其他名醋,香味还略胜一筹。 早在北宋初期,永春民间就盛行陈酿老醋。老醋的酿造选用优质糯米、高级红曲、特等芝麻、白糖等为原料,经精制陈酿三年以上而成。色泽棕黑,性温热、强酸不涩、酸中微甘,香味醇厚,回味生津,存放愈久风味愈佳,是质地优良的调味品,并具有开脾健胃、去湿杀菌的功能。民间除食用外,还常用它配药、制药,是治疗皮肤病、腮线炎、胆道蛔虫、痛疸肿毒,去疯逐湿,防治菌痢、感冒。对预防流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也有一定功效,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 精巧玲珑的艺术品--漆篮工艺 漆篮是永春的传统产品。明正德年间(1506-1522),西向龙水的油漆匠,把传统产品竹提篮和竹盘的坯件放在石灰水中煮后,凉干抹上桐油灰,裱中夏布,涂上生漆,制成漆篮,使之坚固耐用。以后逐渐改进。在漆篮的提柄、篮盖、篮体上精心装饰图案,雕花绘画,经过30多道工序制作。它有三大类,扁篮、格篮和盛篮,每类又分特级、甲级和光油等三个级别,大小规格100多种。漆篮不但具有高雅古朴、端庄大方、精巧玲珑的艺术风格,而且耐酸、耐碱、耐用。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龙水郭孝养、郭荣保等人开始出外编制漆篮。至咸丰年间(1851-1861),其族人郭永盛、郭振裕、郭英玉等20多家100多人,分别在永春县城、五里街和泉州、晋江、安溪等地设铺营业,销路遍及闽南城乡。1801年,永春兴篮开始远销南洋各埠。 -- 历史悠久永春神香 永春神香,又名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神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永春蒲氏家族所制香名繁多,有降真香、沉香、檀香、兰花香、奇楠香、时香等。从形态分主要有线香、篾香、袋香三种。线香即香料加粘合剂拌匀后,做成直条或圈形的香料。篾香是以细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把粘合剂涂上篾骨,然后,粘上香料粉做成的。香料一般涂在篾骨的三分之二段,另外没涂粘的三分之一,再彩上或紫或绿或红等颜色。篾香普通为一尺长,也有一尺六、二尺长的, 42 最大的长达三尺。袋香则以布或绸缎做成各式袋子,再装入香料。此外,还有香珠、香钟、香蛇、香炉等其他品种。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永春蒲氏人家还到永春县五里街开设"蒲庆兰"香室,专门成批制作篾香,销往港澳地区及马来亚、印尼、越南等国。如今,永春五里街"蒲庆兰香室"仍保存香壶、碾槽等数代祖传的制作香料的器具。 新娘糖--吉红糕 吉红糕,质佳味香,是永春名产之一。婚喜时,男女双方家中必备有此糖品,故称"新娘糖"。 吉红糕的原料虽然简单,但要制作得好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其原料是:四季术米(即大术)、白糖、金桔。大体做法和原料的搭配比例是:把术米放在50-60度温水里洗净,然后过炒至酥(切勿炒焦),再进行绞或磨成粉状,用一百目绢筛筛之;白糖过煮,煮至有"寸丝"为准。糖稍冷,即一斤糖量配零点七斤术米粉,进行搅拌,再用双手再反复揉匀,揉至既韧又嫩方佳。方言道:“眼看手摸韧又嫩,斧劈也不会深五寸”(因为弹力大的缘故)。就这样,吉红糕的成品基本告成。次日用利刀切成小方块时加撒些熟齑粉以防粘即是。如此制成的吉红糕,入口特别鲜爽,富有嫩、甜、香,食后并有金桔佳味呃逆,为配茶之佳品。 在永春范围内,吉红糕已成为办理婚事必不可缺的一项"糖王"。据传统习惯,男方到女方家订婚时,花生仁枣或麻枣加饼类作为订婚糖品,而女方家庭则用吉红糕、冬瓜条回给男方为致谢礼;男女双方并以吉红糕包成红纸包送给各自的亲戚朋友和领居。在蜜月期间内,新娘房中特备有热茶、吉红糕,逢人到达时,新婚夫妇则端茶和吉红糕敬请之。因而,吉红糕又曰"新娘糖"。吉红,顾名思义,就是夙愿新婚夫妇从头结发,一片红心,爱情永固,百年偕老。 金桔糖 金桔糖:春节期间,你到永春侨乡亲友家作客,主人在端茶递烟的同时,总要端出一盘橙黄色、飘着桔香的金桔糖,敬请吉尝。你至少得从中拣起一颗,塞进嘴里,随后向主人道谢:“恭喜、恭喜,新年大吉~”每到年关,还有不少人用邮包或托友人,把这种金桔糖馈赠旅居海外的亲友,寄托故乡亲人对游子的思念,祝愿旅外亲人居家平安,吉祥如意。 金桔糖是福建省著名侨乡永春县特产。该县制作金桔糖,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历来深受闽南侨乡人民的喜爱。每 43 逢新春佳节,永春城乡,几乎家家户户的房间桌上、厅堂案上,都要摆出满盘满碟的金桔糖,以兆丰年,招待宾客亲友。远离家乡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见桔思乡,对它也有特殊的感情。金桔糖已成为他(她)们回乡探亲、旅游常要携带出去的一种珍贵礼品。 据《永春州志》卷七记载,“金桔,永地有大小两种。小者仅如弹丸,稍大者如雀卵,名大桔,以糖煮数次,谓之蜜桔,出西边远村者尤佳,有贵客挚友至,酬之以下茶。”这里说的为弹丸者,即山金豆,是制作金桔糖的原料。它在柑桔族分类里,与金柑、金枣、罗浮同归于金柑属,为常绿小乔木,多野生于山间,年年开花结果,果扁圆细小,略比豌豆大。果皮橙黄,肉薄汁少,味酸苦而香气浓。把成熟了的山金豆挤掉果核,放进淡盐水中浸泡后加糖制成的金桔糖,可保持橙黄特色和柑桔特有的馨香。闻之沁入肺腑,入口鲜嫩清甜,食后醇香呃逆,余味无穷。它既是配茶佳品,又可作煮花生汤、绿豆汤、蒸年糕的好调料。具有助消化、化痰止咳的药效。 --- 永春名牌食品榜舍龟 永春榜舍龟是一种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形状似龟的传统名牌食品。它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历来博得人们的喜爱,堪与泉州豆莎饼,晋江石狮甜果媲美。在闽南一带及东南亚华侨中一向享有盛誉。在永春桃城、五里街等集镇,很早就有人专门制作这种糯米龟,配以花生汤、豆汤或甜粥等,摆摊设点,上市出售,成为人们普遍爱好的美食。清朝乾隆年间,这种糯米龟,以五里街华岩孙清水、孙榜父子一家制出的,最为出名。孙家的糯米龟,不象普通的龟那么大,而是小巧玲珑。他选用上等糯米,磨得特别细,因此,龟皮既韧又嫩。龟皮还调入少量红糖,抹上一层极薄的花生油,因而金光闪烁,十分雅观。龟内的饮,则全用优质绿豆、弃其豆壳,只取豆肉,研成细末,拌入白糖及少许金桔末。龟底不用竹叶垫包,而用豆浆做成的薄如经纱的豆皮。他家做出的这种糯米龟,龟皮鲜嫩、龟馅甜美、酥松、清香,入口甘中略带冰凉、倍觉爽快。因此,众人争相购买,遇有喜庆之事,也成批到孙家订做。孙家制作的这种糯米龟,就是如今的永春榜舍龟。 44 参考文献 1、《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香港永春同乡会成立二十六周年纪念特刊》 2、《牛姆林风光》刘永乐 3、《永春风韵》 刘永乐 4、《绿野仙踪》 刘永乐 5、《永春风物》 内部刊物 6、《泉州英列》 7、《永春文史》第19期—第26期 附录 校本课程参与人员 领导组组长:许金胜 领导组成员:颜玉豹、王清联、李招荣、王华民 编写组骨干成员:郭志鹏、吕晖民、叶明熙、黄金凤 封面设计:叶明熙 45
本文档为【万紫千红永是春--万紫千红永是春(第二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6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04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