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福高铁歙县北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福高铁歙县北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举报
开通vip

合福高铁歙县北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录 1.项目概述 (3) 1.1合福高铁歙县站建设背景 (3) 1.2高铁站前区宏观区域发展背景 (3) 1.3车站选址 (3) 1.4规划范围 (3) 1.5主要工作内容 (3) 2前期分析 (5) 2.1高铁站前区特点 (5) 2.2歙县城市化发展对站前区的影响 (5) 2.3历史文化沉淀对站前区的影响 (6) 2.4高铁站前区现状分析 (6) 3上位规划影响分析 (8) 3.1站前区规模 (8) 3.2空间结构 (9) 3.3站前区用地 (9) 3.4站前区交通规划 (9)...

合福高铁歙县北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 1.项目概述 (3) 1.1合福高铁歙县站建设背景 (3) 1.2高铁站前区宏观区域发展背景 (3) 1.3车站选址 (3) 1.4规划范围 (3) 1.5主要工作内容 (3) 2前期分析 (5) 2.1高铁站前区特点 (5) 2.2歙县城市化发展对站前区的影响 (5) 2.3历史文化沉淀对站前区的影响 (6) 2.4高铁站前区现状分析 (6) 3上位规划影响分析 (8) 3.1站前区规模 (8) 3.2空间结构 (9) 3.3站前区用地 (9) 3.4站前区交通规划 (9) 4功能定位策划 (10) 4.1高铁站区功能定位 (10) 4.2产业发展建议 (11) 5相关范围分析 (12) 5.1相关范围路网 (12) 5.2相关范围用地分析 (12) 5.3与总规规划结构对接 (13) 6道路网规划 (14) 6.1站前区路网规划 (14) 6.2公交规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9) 6.3停车规划方案 (20) 6.4交通组织 (20) 1 6.5枢纽体(核心区)交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22) 7土地利用规划 (25) 7.1规划结构 (25) 7.2规划要素 (26) 7.3功能细化 (26) 7.4规模预测 (26) 7.5用地规划方案 (27) 7.6景观绿地规划 (30) 7.7分期实施规划 (31) 8城市设计 (31) 8.1现状解析 (31) 8.2总体布局 (32) 8.3设计策略 (34) 8.4建筑空间布局 (35) 8.5建筑风格意向 (36) 8.6绿化景观 (36) 9市政规划 (37) 9.1给水工程规划 (37) 9.2排水工程规划 (38) 9.3电力通讯工程规划 (39) 9.4燃气工程规划 (40) 9.5管线综合规划 (41) 9.6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41) 10城市防灾规划 (42) 10.1消防工程 (42) 10.2防震减灾工程 (42) 10.3人防工程 (43) 10.4政府宏观调控 (44) 1.项目概述 1.1合福高铁歙县站建设背景 合福铁路客运专线是京福铁路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通华中与华南地区的一条大能力客运通道。专线自合肥南站引出至福州站,途经歙县,线路全长806公里,计划于2014年6月竣工。 1.2高铁站前区宏观区域发展背景 区位条件 歙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其行政区域东南部与浙江省淳安、开化交界,西南与休宁县、屯溪区、徽州区接壤,西北与黄山区相邻,东北与绩溪县、浙江省临安市毗连。 歙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有杭徽(杭州-黄山)高速公路、省道慈张公路及徽杭公路;航空依靠黄山机场;铁路有皖赣铁路,南、北分别与浙赣线及京沪线相连;水路经深渡港和浙江淳安千岛湖相通,是两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物资集散地。 1.3车站选址 合福高铁歙县站选址于歙县主城区 北部承狮村附近,距离县城徽城镇约5 公里(图1-1)。 1.4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至合福高铁、东至布 射水、南以平行于环城北路的新规划路 (横三路)为界,西则以平行于新洲大 道的新规划道路(纵二路)为界限,地 块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图1-2)。 图1-1歙县站车站选址示意图1.5主要工作内容 (1)高铁站前区功能定位研究 重点突出歙县站前区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与当地人文优势,在符合歙县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开拓视野、高瞻远瞩,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善、与歙县整体发展相适应的先进高铁站核心区,是本次研究与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 (2)与歙县各组团交通衔接 分析 建立歙县站与周边地区 高效、 并且与高铁站核心区综合枢 纽及其地区交通网络形成良 好的衔接,确保区域交通、地 区交通和枢纽集疏运交通相 互协调。 图1-2 规划范围 (3)高铁站前区交通详细性 规划研究 综合考虑歙县站地区交通区位、交通需求规模与特征、规划交通网络条件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和确定歙县站前区未来的适宜交通模式,明确不同等级交通网络、构建均衡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 (4)高铁站前区用地布局规划研究 从高铁站前区综合交通枢纽与其所在地区一体化开发的要求出发,结合用地条件、外部交通条件、周边地区用地布局,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及其辐射区域配套设施为目的,总结并提出歙县站周边地区的控规图则,确保歙县站周边地区的有序开发。 (5)高铁站前区控规指标确定 ?确定站前区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方面,城市设计也给出了相应的参照指导。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高铁站前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结合歙县地方特色,确定其站前区城市设计方案。体现高铁站前区的交通建筑特性及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属性,引入站前区自然景观元素。 (7)交通枢纽区布局研究 打造一体化换乘枢纽,依据车站客货运量预测及歙县综合交通规划对站前区的交通量预测,明确广场各交通设施规模。合理确定广场布局,创建高效、人性化、集交通与休憩为一体的换乘广场。 (8)周边区域相关研究 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及交通网络进行相关研究,扩大高铁的辐射范围,最大化的发挥高铁效益,强化城市的交通节点地位,积极融入区域的经济交通网络。 2前期分析 2.1高铁站前区特点 重视高速铁路客运站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开发,能够起到促进未来的铁路客站不断提高其附加功能价值,促使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形成集多种城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组团的重要作用。 第一,站前区商业业态布置需重视商务办公、快速餐饮等商旅服务功能。 第二,高铁站前区的开发与城市总体经济形成互动,与其所服务的区域经济水平和产业类型发生关联,促使城市总体产业经济发展。 第三,高铁站前区商业发展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 2.2歙县城市化发展对站前区的影响 2.2.1单核心城市向多核心城市的转变 近年来,多核心城市区域发展模式及其相关理论不断被提出和完善,引导城市向多中心城市演变,形成具有中央核心区互补和竞争的城市副中心的现代多中心城市网络结构模式。 2.2.2歙县的多核心城市模式转变 在合福高铁建设的大背景下,借助高铁歙县站建设的这一历史契机,充分利 用布射水、富资河和周边山体的优美自然景观,重点建设高铁站前区,注重与歙县北部新城的联系,致力于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现代化设施齐全、生态环保、多核心发展的歙县新城副中心之一。 2.3历史文化沉淀对站前区的影响 歙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目前,全县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七十多处,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1)徽派建筑 县内现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徽州建筑。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 (2)水口 水口景观是徽派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村民共享的公共场所,融山水、古树、田野及必要的点景建筑为一体,是一村的精神象征,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区和谐相处的景观意象。 (3)牌坊 歙县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八十多座牌坊,形态各异,被誉为“牌坊之乡”。 (4)徽州古村落 歙县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县境内今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2.3.1对站前区的影响 (1)人文影响 在对站前区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妥善利用历史街区、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整治、恢复和展示原有历史文化感知元素,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体现歙县特色历史文化风貌。 (2)自然风貌影响 歙县高铁站前区规划在城市设计上应突出山水城特征,以“景在城中、城在景中”为城市风貌基本要求,加强山水“绿楔”的控制,塑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尺度的山水环境,构建不同层次的“山-水-城”格局。 2.4高铁站前区现状分析 2.4.1土地利用现状 高铁站前区现状用地主要由几个村庄和一些农业生产用地(大棚)、农田以 及部分未开发的荒地、山林组成。既定的高铁站房位置后方是自然山体,站前区域则是大面积农田,在规划地块的东面、西北面边缘则各自分布着5个自然村,总人口为2192人,紧挨自然村的还布有一些农业大棚、小面积的果园以及一些自然形成的沟渠水塘。 2.4.2气候、地形地貌条件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溪纵横,森林茂密,本区地层比较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差异很大,地貌景观各异。 高铁站前区依山傍水,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间高,东西两边低。控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围内用地整体坡度较平缓,局部有较陡坡度,沟壑较多(图2-6、图2-7)。 图2-6高程分析图图2-7 坡度分析图 2.4.3道路交通现状 高铁站前区主要以乡道为主,控规用地南面规划有一条过境快速路(环城北路)。目前只有连接各个村庄以及与主城区相连的主干道属于土质或混凝土硬化道路,其余乡道条件均较差,道路网尚未形成体系。地块北面以施工中的合福高铁为界,高铁歙县站站址位于地块东北角。 2.4.4周边环境组成 高铁站前区周边环境主要为 自然村落和农田,东边有布射水 蜿蜒而过,西面有富资河流淌, 北面有山体相靠,南边主要以小 丘陵为主(图2-8)。 2.4.5 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站前区存在较多居民 点,拆迁量大,对路网布置影响 较大。 (2).站前区地势起伏较大, 山体与平地高差大,土方量大。 (3).站前广场标高与站前区地块平均标高相差较大,衔接有困难,规划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竖向上的衔接,尽可能减少土方的填挖量。 3 上位规划影响分析 3.1 站前区规模 根据歙县总体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可知,站前区用地开发规 模约为1平方公里,容纳人口规 模约为1.1万人。 与总规用地规模对接:本次 规划中,对站前区规模的确定顺 从总规要求,拟定为1.05平方 公里,规划范围为北至合福高铁 线路、东至布射大道、西至规划 的纵二路、南至横二路(图3-1)。 与总规人口规模对接:歙县总规规划高铁居住社区容纳1.1万人居住。根据前文对站前区1.05平方公里的用地分析,其开发应以商业为主。预测站前区居住能容纳约5000人,计划在北部新城予以平衡其余6000人。 图2-8 周边环境分析图 图3-1 歙县总体规划对站前区用地规划图 3.2空间结构 根据《歙县总体规划(2011-2030)》中的空间结构规划,歙县将形成“两心、三轴、四组团”的规划结构,其中两心指:老城中心和北部新城中心。 高铁站区正好位于歙县南北城市发展主轴上,是歙县主城区空间的重要空间节点和城市新门户(图3-2)。 图3-2 歙县空间结构规划图图3-3 歙县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借助歙县高铁站建设的契机,以及布射水、富资河的景观环境,在布射水和富资河之间重点建设站前服务、商贸、办公、旅游地产、医疗、体育等用地,发展成为面对长三角、现代化的商务服务与生活服务聚集区。同时注重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形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图3-3)。 3.3站前区用地 3.3.1居住用地 本次规划在站前区形成约5000人的居住社区,居住用地约19.2公顷,其中靠近站前区中部采用与商业混合开发模式,面积约4.3公顷。在北部新城平衡其余19公顷居住用地。 3.3.2商业金融用地 歙县高铁站站前区商业副中心利用城市入口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火车站带来的大量人流,规划商业金融和市场用地,形成城市北部的商业中心。 3.4站前区交通规划 铁路规划——规划京福高速高铁、皖赣铁路复线、黄杭高速铁路从中心城区 西北部穿越,规划黄千金铁路从歙县开发区和桂林镇镇区之间穿过,并与规划皖赣铁路复线相连接。 铁路站场规划——在城区北部规划客运站,为皖赣铁路复线、黄千金铁路的客运站,并预留高速铁路站点位置。将皖赣铁路客货站由老城搬迁至桂林镇镇区东北侧。 4功能定位策划 高速铁路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许多设站城市成功的提供了发展机遇,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经济的转型。 歙县应当把握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依托高铁线路的建设,积极向北拓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 4.1高铁站区功能定位 站区定位为歙县综合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展示窗口,与北部新城共同形成城市副中心。 4.1.1主导功能:综合交通枢纽 歙县高铁站是现代化高铁客运站,站区外围形成“铁路”、“公路”、“快速路”交通转换枢纽,是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站区内规划公交车、社会车、长途汽车、出租车等各类停车场,形成多种交通方式换乘枢纽,使其周边地区成为城市交通、人流最密集的区域。 高密度人群活动为发展公共服务、商贸活动提供了可能。围绕交通枢纽这一核心职能,同时发展区域公共交通、长途客运等周边职能,并衍生其他公共服务等配套职能。 4.1.2扩张功能:综合性商业旅游文化展示中心 高铁站区是外来游客的重要集散中心,是歙县展示徽州文化名片的窗口。站区应体现其与现代都市空间的反差,更多的体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将历史建筑迁至高铁站区内进行修缮保护,部分进行改造和功能置换,形成旅游文化风情度假村,结合开发能够吸引流动人口停留的文化产业。充分利用高铁车站的“城市窗口”效应将文化交流的城市场所作为一种认知符号,策划为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的场所和新型文化的阵地。 结合交通枢纽的人流带动性,在站区前策划集中式旅游文化咨询服务办公,填补地方空白,为歙县旅游产业链设置一个好的开端。同时设置创意文化办公集群,为当地民间艺术和创意产业提供载体。 4.1.3远期可能的功能扩张:以枢纽功能为主导的城市副中心 高铁站区将在交通枢纽的主导、城市商业服务中心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发展空间的充分利用、与周边功能的共生、歙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上充分发挥潜能,最终形成歙县北部的城市副中心。 4.1.4功能分区 在依照TOD模式圈层式发展模式的同时加入文化元素的考虑,最终确定三大功能板块:交通枢纽功能为核心的商业配套板块;旅游文化板块;配套居住板块。 4.2产业发展建议 高铁站区规划中产业的选择应从资源占有型、市场区位依赖型向交通网络枢纽型、信息网络节点型和环境质量优越型转变。 4.2.1商业商贸功能板块 根据圈层理论和企业区位理论,与站区配套的零售商业、餐饮业、购物中心等市场导向型企业是首要考虑项目。精品零售商业作为核心功能,多种业态相配合,由博览区、品牌展示区、综合贸易区组成,形成展示、交易、办公和服务于一体的商贸服务板块。 4.2.2旅游文化板块 歙县的旅游业发展应突破“游”的局限,注重“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的均衡发展,在发展旅游业同时拉动房地产、商务服务、会展、文化创意等拓展行业。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适时打造会议旅游。结合徽文化的开发,可带动旅游工艺品加工等联动行业的发展。 4.2.3居住功能板块 本规划居住板块主要为商务办公板块配套而设,为人流的聚集停留提供吸引力和有力保障。 5相关范围分析 5.1相关范围路网 歙县目前已形成一个初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主要有徽杭(黄山-杭州)高速公路、省道慈张公路及徽杭公路;航空依靠黄山机场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联系方便;铁路由皖赣线南、北分别与浙赣线及京沪线相连;水路经深渡港和浙江淳安千岛湖相通。 未来,随着京福高速铁路、黄杭高速铁路并在歙县设火车站、皖赣铁路复线,以及黄山市域高速公路网建设和南部城镇群道路建设,黄山机场(4E级)扩建,潜在的交通优势将充分显现,对于改善歙县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图5-1)。 周边交通现状: 与富堨镇:通过 城许大道向北连接, 打通高铁站前区和富 堨镇之间的联系; 通过环城北路(快速 路)向西连接; 与主城区:通过 城许公路,新洲大道, 图5-1 相关范围路网 布射大道三条城市主 干道南向连接,形成歙县的交通发展轴; 与工业园区:通过站前大道向南和环城北路向东连接。 5.2相关范围用地分析 在《歙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文本》,提出城市发展方向要积极向北发展,形成“两心,三轴,四组团”。 本次规划对站前区的发展定位是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由此带动北部新城大发展,形成歙县的城市副中心,同时将生态文化、歙县古文化与新城文化相融合,打造兼具歙县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新片区(图5-2)。 站前区规划在以交通枢纽功能及文化生态功能外,还需要加入其他配套用地的规划,其中包括生态居住的学校、医疗等,以形成和歙县总规相适应且相对独立的规划。 5.3 与总规规划结构对接 歙县总体规划,以新、主两个城区为结构中心,提出“两心、三轴、四组团”的规划结构。 高铁线位于歙县规划开发组团以北。歙县的城市开发的几个组团中,西部居住组团、北部新城及东部工业区分别为于主城区的西、北、东部,高铁站前区的建设选址在铁路线与北部新城之间是最优方案(图5-3)其次,歙县上位规划中定义了“三轴”的轴线结构,其中两条东西轴是基本平行与高速铁路客运线;第三条南北城市轴线,穿越了主 城区与北部新城,再往北延伸,可与高铁铁路客运线垂直链接。因此延伸城市南北轴线,在新城中心以北打造歙县高铁站前区是较好的选择。 图5-2 铁路线与组团位置 图5-3 站前区与周边片区影响关系 6道路网规划 6.1站前区路网规划 (1)道路结构 站前区新建路网适宜以自由式布局为主,方格网状布局为辅。因此,站前区规划以环状路网为主干路网结构,辅以五条次干道(图6-1)。 图6-1歙县高铁站前区路网规划 (2)各主要道路功能(表6-2) (3)歙县站前区道路规划方案 ○1环城北路 环城北路起讫路段为城许公路至工业园,主要设计城许公路至布射大道路段,当道路经过布射大道时保持道路原走向,使其在这一路段走向与铁路轨道基本平行。 环城北路为穿过东部工业园区、高铁站前区、北部新城和西部居住组团的快速路,为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分别与城许大道、布射大道和杨绩黄千金 高速连接处设有交叉口。 ○2站前大道 在歙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将站前路定义为城市主干道,路幅宽度40米,与环城北路相接,并向南延伸成为布射大道和新洲大道,是集散高铁站前区客流的重要通道。 本设计中站前大道仍然为疏散火车站客流的主要通道之一,但将站前大道路线改建与铁路轨道平行布置,与新洲大道向铁路轨道方向延长线相接。站前大道起讫路段为布射大道-新洲大道。 图 6-5环城北路设计方案图6-7站前大道设计方案 ○3布射大道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布射大道为城市主干道,起讫路段从环城北路至主城区。布射大道主要功能是引导城区客流到高铁新区,并通过与站前路的衔接通往歙县站。 本方案将布射大道延长至车站,经过环城北路后将道路走向与布射河平行,最终垂直于铁道线路方向与车站连接。布射大道不仅将承担火车站进站这一主要功能,更因其具独特的景观性,将是一条展示歙县风貌的景观大道。 ○4新洲大道 新洲大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新洲大道为城市次干道,路幅宽度40米,起讫路段为环城北路—北部新城,是站前路经过环城北路南向的延长,是联系北部新城和高铁站前区的重要通道。 本方案中新洲大道仍然为联系北部新城和高铁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设计目标是实现两区域快速化交通功能,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 5纵一路 纵一路设计为城市主干道,起讫路段为站前大道—布射大道。 ○ 6环城北路与城许公路交叉口方案 该交叉路口为路幅50米的环城北路与路幅40米的城许公路相交,规划为平面交叉路口,属于主干道与快速路形成的的交叉口。 ○ 7环城北路与布射大道立交方案 该交叉路口为路幅50米宽的环城北路与路幅为44米的布射大道的交叉口,采用分离式布局立交,属于主干道与快速路形成的交叉口。设置分离 式布局立交,剥离过境交通,交叉口较为通畅。该立交则是西部工业园最主要进站节点。 图6-9布射大道设计方案 图6-11新洲大道设计方案 图6-12纵一路设计方案 图6-13环城北路与城许公路叉口方案 图6-14环城北路与布射大道交叉口方案 (4)主要道路横断面设计(表6-3) 6.2公交规划方案 (1)道路上公交服务功能的规划 建议在新洲大道、布射大道、站前大道、纵一路、站中路这几条城市主次干道上设置公交,起到服务与跨区域的公交廊道功能。其它次干道和支路根据情况,布置公交支线,起到聚集客流和服务周边地块的功能。 (2)常规公交站点规划 歙县站前区设置一处公交首末站点,布置在火车站站前广场一侧。主要服务于来往歙县新城区和主城区的居民,高效为火车站疏散客流。 歙县站前区规划16个中途站,主要 布在3条主干道上,根据初步定位,公 图6-4公交站点规划方案 交车站按照500米站距布置,站前区公 交站点分布及500米服务半径覆盖(图6-4)。 (3)高铁站前区公交指标评价(表6-5) 6.3停车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需1.0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地, 且取300米为停车服务半径。本规划方案 在高铁站前区设置2处停车场,布置如图 6-6所示。 6.4交通组织 6.4.1区域总体交通组织 (1)高铁站区与北部新城路网关系 高铁站前区与北部新城主要通过新洲 大道、布射大道连接。如图6-7所示。布 射大道是联通北部新城最主要道路,也是 北部新城到达高铁车站的最重要途径。 图6-6站前区公共停车规划 (2)高铁站区与主城区路网关系 高铁站前区与主城区主要通过城许大道和布射大道连接。如图6-8所示。其中布射大道不仅是歙县主城区通往北部新城主要通道,也是去往高铁站的最主要途径。 图6-7 高铁站前区与北部新城路网关系图6-8 高铁站前区与主城路网关系 (3)高铁站前区与工业区关系 高铁新区与工业区主要通过布射大道和环城北路连接。如图6-9所示。环城北路连接高铁站前区与工业区。布射大道主要功能是连接工业区与高铁车站,是远期中工业区部分进站的主要通道。 (4)高铁站前区与西边居住组团关系 高铁新区与主城区主要通过布射大道、站前大道和城许大道连接。如图6-10 所示。居住区与高铁新城的交通联系主要由站前大道和城许大道负责,布射大道通过新城中心道路与西边居住区组团相接。 6.4.2歙县高铁新区机动车组织方案 歙县站前区机动车组织,分为过境交通组织、车站交通组织和地区开发交通组织三个方面。 (1)过境交通 站前区路网中,环城北路为连接东边工业园和西边组团的快速路,提供长距离、快速过境交通服务。 (2)车站交通 布射大道为进出歙县站的主要道路,其它主干道为辅助进出站道路。(3)地区开发 主干道中,新洲大道和布射大道通往主城区,是连接新、主两城的主要通道;环城北路快速路,通过与布射大道以及城许大道的立交,承担联通歙县新城与东西组团的功能。 6.5枢纽体(核心区)交通设计 枢纽核心区域为站前大道与合福高铁之间区域,对该区域交通的设计主要针对各机动车停车场布局,以及各交通之间的衔接换乘人流。 6.5.1站前广场布局 歙县站站前广场除了步行广场外,广场西南边设置有公交车枢纽站,大型车停车场;东北边设置了社会停车场和出租车停车载客场地。站前广场位于站房东南,以车站中心线为 轴,设步行广场,以 硬质铺地为主,辅以 一定的软地绿化。 歙县站设长途汽 车站,占地面积 1.7 万㎡,位于广场以南。 其中售票厅、候车室 均靠近站前广场,以 缩短乘客换乘距离。如图6-11所示。 6.5.2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交通设计 站前广场交通组织 歙县站站前广场由大型车停车场、小型车停车场和中间步行广场三部分组成。并规划在歙县站前广场西南侧建长途汽车站。片区周围为区域性干路相交而成,站前区和城市各方向交通联系依托区内道路与外环的交叉口实现。所以区域内道路在周边主干路上的出入口设计时应加以控制,以减少对主干路的横向干扰。站前广场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流线分散组织,并充分保证步行进出站人流与机动车流的平面相交最小化,互不干扰(图6-12、图6-13)。 ○1公交车:公交车停车场位于站前广场西南部。车流由站前大道转入广场西南侧道路,由开设在广场西南侧道路北端入口进,西南侧道路南端出入口出。 ○2大型车辆:大型车辆停车设置在公交车停车产内,进出站流线与公交车辆基本一致。 ○3社会车辆: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一起位于站前广场东北部,社会车辆从站前大道转入广场东侧道路,由开设在东侧道路北端进入停车场,东侧道路南端出。 ○4出租车:出租车与社会车辆停车场都位于广场东侧,流线与社会车辆基本一致。出租车进入专用道后在步行广场停靠,乘客下车后穿过步行广场进站。出站乘客出站后步行至出租车侯客区搭乘出租车。 图6-12 大型车停车及社会车辆进出 站流线 图6-13 长途汽车、公交车以及出租车进、出站流线 (3)站前广场详细指标(表6-14) 进站: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旅客下车后由步行广场直接进站,进入候车室或者售票厅,穿过站台上车。长途汽车站乘客,经过站前广场南侧道路进入站前广场,步行进站。 出站:旅客出站后,一部分通过站房前步行通道直接进入各种机动车候客区进行换乘,实现了零换乘;其他旅客可以进入站前广场综合区进行疏散。 歙县高铁站前区的商业区域与站前广场位于站前大道两边,乘客出站后经过站前广场,可步行穿越站前大道至车站南部的商业区及北部新城其他区域。 6.5.3 长途汽车站规划 (1)长途汽车站规模(图6-15) 规划长途汽车站紧邻高 铁站前广场,位于站前广场 西侧,综合考虑高铁宁及周 边过境道路产生的交通量, 此长途汽车站规划用地面积 约1.7万平方米,发车位20 个,停车位约44个。既能满 足近期交通需求,也给未来 发展预留了足够条件。 (2)长途汽车站布局 长途汽车站站房位于停车场南,呈L 形布局,一侧面向站前大道,一侧面朝站前广场,形成零换乘的步行体系。汽车站设置两个候车大厅,分别为L 型的两 图6-15长途汽车站总平面 边,中间相交的空间设置为售票厅,售票厅既面对站前大道,同时也面对站前广场,这样不仅方便火车站出站旅客购票,也为不搭乘火车的城市居民买票提供便利。 (3)长途汽车站流线 车站入口设在广场西侧道路上,和站前大道相连接,长途汽车由站前大道转入广场西侧道路,进入长途车站停车场;车站出口直接设在站前大道上。售票厅及候车大厅位于场地南侧,方便乘客与火车换乘。 7土地利用规划 7.1规划结构 为了充分体现高铁枢纽 对在歙县城市产业与经济发 展的带动作用,同时秉承空间 开发的递进模式,规划为“一 心,两轴,三片区,圈层式” 的空间结构(图7-1)。 “一心”:由合福高铁歙 县站所形成的交通枢纽核心 区, 办公酒店及相关的邮政电信 功能。 图7-1 站区规划结构 “两轴”:一是沿河布射 大道交通轴发展主轴连接歙县高铁站和主城中心区,同时又是布射水沿岸景观发展轴;二是南北贯穿规划区域同样也是连接着高铁站和主城中心区,但是以商业配套为主要氛围的生活轴线。 “三片区”:利用铁路、快速路、河流及联系主城中心区的路网将规划区内“一心”以外的地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片区,配套商业核心区、文化休闲展示片区、生活居住片区。 “圈层式”:根据高铁站对周边地区的功能作用与影响,车站周边形成圈层 式的布局特征,逐层布置。 7.2规划要素 空间要素 高铁站区区域空间系统的基本要素:主要由水体、山体、枢纽综合体、滨水景观轴线、“自由+方格网”路网结构组成。 板块衍生 由于高铁站建设,刺激地区开发,形成站前形象功能区,带动站区经济发展;而景观轴和商业配套生活轴的建设,则使人流聚集、停留,最终居住功能衍生,辐射整个区域。 7.3功能细化 综合初始方案的评选与分析,确定位了高铁歙县站的路网体系,在此基础上组织站前区功能板块,依照TOD模式圈层式发展,确定七大功能板块: 交通枢纽功能板块为核心板块:为TOD发展模式中的集核,是高铁站区开发的引领核心。 零售商业板块:是地区核心板块和重点的建设区域,需要便捷的交通支持,与交通枢纽关系最为密切。 文化展示板块:位于布射水沿岸景观轴一侧,是歙县徽文化旅游及展示与高铁歙县站的对接点。 百货旅馆板块:位于零售商业板块与文化展示板块之间形成过渡配套的综合商业区。 商住混合板块:是枢纽及商业板块对居住区影响的缓冲带,位于商业板块与居住板块之间。 居住功能板块:位于片区周边及生活配套轴线一侧,拥有较好的环境及配套,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 休闲绿地板块:由布射水沿岸滨水景观廊道组成,是片区景观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7.4规模预测 居住板块发展规模建议 《歙县总体规划》(2011-2030)中,规划高铁站区居住人口为1.1万人,以总规对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的控制35.32平方米计算,得出总居住建筑面积约为 图7-2 站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8.9万平方米。 居住配套设施要求以人口做推算,建议: ·1个居住/商住综合组团(合计居住人口约1.27万人) ·配合设置居住社区中心1处 ·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 商业功能板块规模建议 结合周边片区规划远期人口规模及其受本片区的辐射强度,预测各片区到本地消费的人口比例和频率,从而推算本片区商业年营业总额,并由此确定建筑面积37.41万平方米。 7.5 用地规划方案 7.5.1 用地规划布局 (1)核心商业布局 图7-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高铁歙县站站前广场西部为城乡汽车站,为城乡一体化结合的重要枢纽。东部设置站区配套的旅馆,3.24ha。汽车站对面设置餐饮用地,为到站旅客提供及时配套服务,用地面积为 1.40ha。临近站前大道一侧的商业以零售商铺为主,高强度开发,形成连续性商业氛围,横二路两侧为集中百货型商业,总用地面积为17.56ha。 (2)特色文化产业布局 本案在站前区设置了旅游文化咨询办公用地,4.18ha,旨在强化歙县的历史文化名城属性。沿布射水设置旅游文化度假村,同时开发商务旅馆配套设施,用地11.95ha;另外,在片区内注入文化展示这一特殊功能,用地8.39ha。(3)居住用地布局 居住功能呈组团式布置在片区的西南部,较为集中,结合良好环境及公共设施形成居住社区,主要为站区商务配套居住和房地产开发需要。 在布射大道的入口处设置两个地块的居住用地,沿街为商住混合用地,用地面积为19.20ha,可满足大约5000人的居住,其中一部分作为丰瑞里拆迁的还建用地,还有大约6000人在北部新城进行平衡。 (4)市政服务设施用地布局 根据歙县总体规划(2011-2030)和黄山市技术规定,此次规划范围内应布置一个垃圾处理设施和一个小型消防站,面积分别为0.09ha,这些设施对周围 因此布置在歙县的下风区,同时 布置一定的绿化隔离措施减少这 类设施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生态 环境的破坏。 (5)城市绿地布局 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面积分别 为7.64ha和0.46ha,同时还在站 前广场对面和布射大道与站前大 道的交汇处设置4.34ha的广场用 地,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 7.5.2开发强度控制 以TOD理论为依据,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的便捷性、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原则,规划综合确定本地区开发强度控制(图7-4)。 ①低层、高密度、低强度开发地区 主要位于布射水沿岸,用地性质为文化展示及特色旅游度假,以院落式空间形态开发。层数控制6层以下,建筑密度不超过60%,容积率低于1.6。 ②中高层、中密度、高强度开发地区 主要位于横二路两侧,为沿岸低密度开发区向西延伸的一个片区,用地性质以商务旅馆及集中商业为主。层数控制在18层以下,建筑密度不超过45%,容积率在2.2-2.5之间。 ③高层、中密度、高强度开发地区 主要位于生活配套轴线沿线,与前两个片区的开发强度呈递增趋势,强化布射水的景观渗透性。用地性质以零售商业为主,层数控制在30层以下,建筑密度不超过30%。容积率在2.2-3.0之间。 ④多层、中密度、低强度开发地区 主要位于纵四路南侧,为片区配套居住用地。考虑到歙县的城市发展状况,结合主城区内居住区开放强度,层数控制在12层以下,建筑密度不超过45%,容积率低于1.6。 高铁站区内有天然 水体。经综合分析,保留 并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表 7-5分析了可开发用地 指标。 7.5.4用地平衡表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的用地平衡表如表7-6。 7.6景观绿地规划 景观绿地规划结构 ○1结构中要素:分为沿河景观带和城区景观轴线 ○2沿河景观带:由站前广场与水口园林景观构成的节点与布射大道终点的景观广场节点作为端点,和沿河景观带作为纽带而形成。 ○3城区景观轴线:由作为渗透山与水景色的渗透轴线与作为步行轴线起联系作用 的连接轴线构成。 7.7分期实施规划 分期建设和重点建设 高铁歙县站分期开发实施分近、 中远三期,以火车站及站前区为生长 点,向外围逐渐推进(图7-7)。 (1 以高铁歙县站和城乡汽车站为触媒, 以站前广场向外500米范围的用地范 围为主,形成高密度混合的商业服务 区,以点带面,积聚人气,带动区域 的后续发展建设。同时由于布射大道 的建设导致丰瑞里村庄点的拆迁,在 一期建设时除了商业的开发,在纵四 图7-7分期实施图 路先开发一个地块作为还建居住。 (2)中期建设以布射水的景观开发为触点,建设依托于滨水生态景观空间的特色旅游文化度假村、商务旅馆和会展中心,以展示歙县文化、拓展歙县旅游宽度的产业开发为主,进一步完善地区功能。 (3)远期为布射大道入口处地块开发,以地区路网、设施与交通的完善为触媒,以配套居住和商住混合开发用地的建设为主,并预留适当的弹性备用地。 8城市设计 8.1现状解析 8.1.1基本特点 规划区域背山面水,成“带状组团”,东边布射水蜿蜒而过,西北面是保留完好的歙县古村落,北面山体绵延、群山相拥,山水相依,赋予区域得天独厚的景观条件,为创造吸引人的空间景观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布射大道滨临布射水,是进入歙县站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连接歙县主城区的主要枢纽,因此其沿线景观设计极为重要。 8.2总体布局 8.2.1总体结构 城市设计的总体构思是“水为 轴,街为廊,院为点,廊院串接, 交相辉映”。规划方案以水为轴, 布射水位于进站必经之路布射大 道旁, 布射水岸景观层次多样, 形成连续的滨水景观界面。以布射 水为主要景观轴,保证进站路视野 通透。以街为廊,将商业内街做成 “廊”的意向,重塑歙县古巷古坊 的韵味, 图8-1规划结构分析图 以院为节点,每个地块都有围合而 成的各式各样院落,或比较开阔的广场,或精巧别致的内院,提供人流集散的场所。院落之间通过“廊”串接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一条完整的步行文化体验轴(图8-1)。 8.2.2功能布局 核心圈层——高铁站配套圈层:主要以高铁站配套的商务休闲为主,紧邻高铁站区,应注意退让处理,留出站前绿化广场。 内圈层——旅游服务圈层:包括民俗体验区和商务休闲区。民俗体验区以徽州古街为意向,建筑形式以院落式布局为主,主要包括徽派古建、牌坊文化、民居体验、休憩娱乐、民俗购物等文化展示功能。商务休闲区主要为旅游提供配套的服务设施,聚集了酒店、餐饮、休闲等功能,同时兼具商贸、办公等功能。 外圈层——生活居住圈层:高铁站的建设会带来大量商业契机,人口数量也会相应迅速增长。外圈层属于规划片区边缘地带,结合山地水体构筑的优美城市景观,环境静谧,适合人居生活。 图 8-2总平面图 8.3设计策略 8.3.1标志性的高铁站核心区域 站房采用新徽派建筑风格,建筑色调也继承了徽派建筑的典雅大方。长途汽车站和其他配套交通设施位于高铁站左侧,解决地面公共交通。高铁站前退让处理,结合水口景观设计,围合成大空间的站前广场,形成站前标志性景观场所,也可供人流集散或节日集会。 8.3.2民俗活态体验区 民俗活态体验区位于邻布射水的两个地块,设计成小体量的徽派民居样式,集旅游、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商铺,街道尺度宜人,空间丰富,重现歙县古街古坊的韵味。设置创意集市、创意工坊等,为民俗艺术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 8.3.3城市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位于站区入口处,建有文化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文化中心前留有大面积的广场空间,标志性的建筑形体、精心选栽的植被以及具有文化内涵的雕塑小品共同营造文化中心的风貌特征。 8.3.4现状村落保护 规划区域西北面是大片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策略采取整片保护的措施。根据古村分布情况修建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促进古村的交通发展,同时为居民修建一些公共设施,整合修缮比较零散的古建,完善村落的建筑分布肌理。 8.3.5商业服务中心 位于民俗活态体验区西北部两个地块,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中小型品牌专卖店以及餐饮、酒店等功能,打造极具活力的商业休闲空间,展现站区现代都市时尚的一面。 8.3.6宜居社区生活圈 宜居社区位于片区的西南部,呈组团式布置,相对独立,结构完整,结合良好自然环境及公共设施形成居住社区,主要满足站区商务配套居住和房地产开发需要;辅助的学校及医院等配套设施,则是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8.3.7水口景观 现代城市的门户与传统景观相结合在车站入口处和站区入口处产生了现代的水口园林。入口处开敞,拓宽布射水,以植被作为入口的关口同时可以遮挡视线的穿透。设置廊、桥、亭、阁,提供休憩空间与现代人们需求的交往空间。去水口可以修建奎星楼或其他功能塔状建筑,并辅以桥台,增加水口的锁钥之势,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发挥其门户景观的独特魅力。 8.3.8特色体验轴 规划中除主要的绿化景观轴外,还设置有两条步行体验轴:徽派文化体验轴和商务休闲体验轴。两条轴线以站前广场为起点,呈发散状,逐渐延伸出多个活力点,塑造区域氛围。 8.4建筑空间布局 8.4.1图底关系 图底关系反应的不只 是城市建筑形态的构成问 题,也反应了建筑围合与公 共场地,建筑围合与绿化, 建筑围合与水系之间的关 系,通过图底关系能让人清 晰的看清城市的机理以及 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图 8-4)。 8.4.2建筑空间机理 沿布射大道建筑形态 以小体量建筑为主,高层建 图8-4图底关系分布图 筑和大体量建筑主要分布 在站中路两侧,形成建筑空间上的高度走廊。 8.4.3院落布局 规划设计提取徽派传统民居中院落的元素,建筑平面布局以院落为中心围合而成,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富有韵律感。 通过有效的设计,院落和街道融为一 体,形成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同时能够 承载不同规模的人流集会和节事活动,提 升区域人气。 8.4.4竖向空间形态 将城市竖向形态作五个层面进行组 织:开放空间作为第一层面,低层作为第 二层面,多层作为第三层面,高度在50 米以下的高层作为第四层面,而50米以 上作为第五层面,共同构筑高低错落层次 丰富的城市竖向空间形态(图8-5)。 8.5建筑风格意向 8.5.1整体建筑风格意向 图8-5建筑高度分析图设计整体风格以传统徽派为主,强调 建筑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在继承传统风貌的同时,结合一些现代的技术手法,大 体量建筑与高层建筑的裙房立面处理化整为零,强化整体的建筑风格。 8.5.2公共建筑风格意向 建筑总体基调以徽派风格为主,色彩应相互协调。建议不要采用大面积突兀 的明亮耀眼色调或沉闷的颜色,不宜采用大面积镜面玻璃幕墙,以减少光污染。 高层建筑的屋顶形式应考虑与周边建筑协调、呼应,反对标新立异,各自为政。 8.5.3居住建筑风格意向 居住建筑以灰白色调为主,结合坡屋顶,以塑造现代徽派民居特色。在建筑 群体空间的塑造中,可以利用顶层部分跃层,并随单元层数的变化处理,形成错 落有致的建筑天际线。 8.6绿化景观 总体结构:“一主两次两支四点” 本次景观设计依据规划总体结构,形成“一主两次两支四点”的景观结构。 “一主”指的是滨水生态景观主轴,“两次”指的是中部发展景观次轴和城区景 观次轴,“两支”指的是徽派文化体验景观轴和娱乐休闲体验景观轴,“四点”指 的是车站入口水口景观节点、站区入口 水口景观节点、核心区景观节点和站旁 景观节点。在此框架下,通过精心的组 织和局部绿化的点缀,形成丰富的景观 主题脉络,共同组成富有徽派特色和文 化底蕴的景观发展路线(图8-6、图 8-7)。 图8-6景观结构分析图 图8-7景观视线通廊分析图 9市政规划 9.1给水工程规划 根据上述各类单位用地面积用水量指标法、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对规划区用水量的预测,综合分析,推荐规划区用 水量约为0.6万吨/日。 9.1.1水源、水厂 根据《歙县总体规划(2011-2030)》中的相关规划内容,本规划区水源由歙县二水厂(位于古关组团中部,皖赣铁路线旁)提供,其供水规模规划约为10万吨/每天,用地规模35000平方米,站前区供水干管沿新洲大道和布射大道铺设 9.1.2供水管网 规划区内配水管沿新洲大道、站前大道、布射大道等主要干道布置,形成以环状管道供水为主、枝状管道为辅的较完善的供水系统。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秒流量设计,时变化系数取1.5,给水管埋于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为0.7m,区内配水管管径为Dg300~400。 片区内担负消防任务的给水管道管径不应小于Dg300,同时沿主要干道布置室外消火栓,其最大间距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消火栓应尽量布置在交叉口附近。 9.1.3节水规划 本片区推荐采用能有效减少损漏的节水装置、低用水量的用水设备,例如居民家用抽水马桶,建议宜选用不大于6升的水箱。 9.2排水工程规划 9.2.1排水体制的分析和确定 本规划区为新区,规划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既能形成科学、系统的排水系统,又能保护生态水体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9.2.2污水排水规划 规划区污水量按用水量计算,参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中的有关规定,确定规划区远期污水日均总量约为0.6万吨/天。 (1)污水提升泵站及处理厂 本规划区污水由歙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歙县污水厂位于主城南部,练江河畔,其排污规模为9万吨/天,用地规模56000平方米;本规划区排污管道主要沿布射大道和城许大道敷设,与北部新城和主城区管道相接,向歙县污水处理厂集中输入。 (2)污水管网规划 采用分流制,尽量利用重力自流,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排放,最终排至布射大道和城许大道污水主干管。 规划污水支管的起点最小埋深1.8m,干管起点最小埋深2.0m,平缓段以相应管径的计算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V=0.6m/s控制最小坡度;陡坡段以最大流速5m/s控制最大坡度,坡度较大时应设置跌水井;道路上按规范设置检查井,管道的连接应保证干管有良好的水力条件,污水管网要定期检查、清通,本次规划区的生活污水须先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才能排入道路上的污水管网。 9.2.3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管道沿主要道路敷设,并结合地形条件,顺地势坡向布置,就近排入布射水。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最小流速0.75m/s,最大流速应小于5m,管道坡度一般与道路纵坡一致。雨水管渠的设计坡度应按最大流速5m/s控制,并设跌水消能措施。雨水管材以钢筋砼圆管为主,管材粗糙系数n为0.013。 9.3电力通讯工程规划 参《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整个规划区累计电力计算负荷约为94984.6KW。 9.3.1变电站及网络布置 本区电源由歙县上宅110KV变电站提供。整个核心区累计电力计算负荷约为95MW,设置13座10KV电力开闭所,容量在1000~15000KVA之间,开闭所引自220KV变电站不同母线段。 区内所有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线缆沿电缆沟或排管敷设,电缆沟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方。 9.3.2高压走廊 新建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应采用占地较少的窄基杆塔和多回同杆架设紧凑型线路结构。根据《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2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50m,110kV和35KV高压走廊为35m,双回110KV高压走廊为40m。规划高压走廊不宜穿过城市的中心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并避免占用工业备用地或生活备用地。 9.3.3电信工程规划 参照本区控规指标,计算结果得知,本区共需电话约为1.1万部。规划移动 电话用户以60部/百人计算,预测本区移动电话用户数约为7800部。 ○1网络布置 规划区内设置一座电信局,同时根据区内电话分布情况,全区共设7处电信电缆交接箱(或光电接点),每处所配置的电话容量为500~2000部之间, 从电话电缆交接箱(或光电接点)引若干条配线电缆至各电话用户。区内所有电信主干电缆及配线电缆均沿电信管道敷设(与电力电缆沟不同侧),电信管道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上或道路慢车道上。 ○2广播电视 继续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扩大覆盖面。 ○3邮政规划 根据规划要求,在规划区设1个邮政支所,提供各片区收发信件、文件、电报、包裹等多功能邮政业务。 ○4移动通讯 规划区范围内远期规划增设一处通讯基站供移动、传呼等业务的服务,基站之间通过电信通讯管道以光缆联接。 9.4燃气工程规划 9.4.1用气量预测 本区内居民管道气用量将达到67.92万kcal/年,瓶装气供应量将达29.11kcal/年,公建用户用气量则达到24.26kcal/年。 9.4.2气化站及输配管道 ①气化站 规划区燃气管道引自黄山市天然气门站,位于古关组团东北部,富资河与皖赣铁路交汇处。气化站出站压力0.4Mpa,经箱式调压器调压后,压力为 2.2~ 2.8kpa供给用户,中压管网末端压力应保证0.03Mpa。 ②管道气输配系统 管道气输配系统规划采用中压管网与楼栋相结合的系统;人口建筑物密度较高的区域,可采用集中压或者中低压两种两级系统输配气,高层建筑可采用中压或低压供气方式,多层建筑应采用低压供气方式。 9.5管线综合规划 管线的竖向综合布置 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给水管线、燃气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等,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规定。具体布置详见《管线综合规划图》。 9.6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规划措施 (1)绿化措施 ①生态屏障:核心区南面的环城北路为快速路,建议在道路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一道宽30米的绿化植被,绿植高低错落,形成一个吸尘、降噪、净化空气生态屏障,同时起到营造居住区小气候的重要作用; ②步行系统:在规划区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③绿化景观点、线、面的作用:在规划区内的道路、街边、公园、社区、滨水等设置的公共绿化带,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其蓄水、吸尘降噪、净化空气等生态循环作用。 (2)垃圾处理 ①收集:本区实行垃圾分类、袋装收集、垃圾中转、运输清洁密闭化,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其中居住小区内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在街道两旁设置废物箱,间距规定为:商业性道路25~50M,综合性道路50~ 80M,一般道路80~100M;广场、社会停车场、公交站点等地均应设置废物箱。 ②垃圾转运站:高铁核心区内设中型垃圾中转站1处,规模50吨/日,转运站用地规模200㎡,垃圾集中后纳入歙县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中转站应保证有30%的绿化面积,与周围建筑物间隔应≮5m,按≯200M为服务半径配建小型垃圾收集站,同时结合垃圾中转站建设环卫工人作息场所,垃圾中转站附属建筑面积在400-800平方米之间,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位置。 (3)粪便收运、处理 加快污水管网的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粪便的管道排放率等,定期进行管网检查;各区粪便均应经过科学处理之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4)公共厕所设置 公厕建设执行国标《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CJJ14—2005)。在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区道路,公厕设置间距为300~500M,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M。独立式公共厕所与邻近建筑间应设置不小于3米宽的绿化隔离带。(5)环卫专用车辆配备 环卫专用车辆按本区人口的万分之二标准配备,共需配备6辆。 10城市防灾规划 10.1消防工程 消防工程规划要求满足规划区内总体布局的消防安全、消防站规划、城市消防给水、消防通信规划的基本要求。根据《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报警五分钟内消防车可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 4~7 平方公里的规定,根据歙县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布局,合理设置消防站位置。 规划措施: ○1进一步完善歙县防洪预警系统,充分利用已建成的23个自动雨量站、2座水位站,发挥其先进技术功能,提高水文情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水文预报的预见期和精度,提前对突发性洪水的预报,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2水行政部门要加强执行《水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管理力度,每年汛期来临前要全面进行一次整顿疏障大检查,凡是违章建筑物,有碍泄洪能力的一律请有关建设部门负责拆除; ○3加强涉河建筑物设计标准的审查和管理,凡是涉河的建筑和设施必须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方可开工建设,设计洪水标准不得低于50年一遇。 10.2防震减灾工程 本规划区地处华南地震区和华北地震区的交界部位,该带地震活动频度较低,强度较弱。 防震减灾工程规划措施: 对城区主要道桥、高层建筑物、重要公用设施、政府机关、主要医疗单位等按抗震设施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 在进行城市设计时,注意设置绿地、广场等空地,可作为震灾发生时的临时救护场地和灾民的暂时栖身之所。 10.3人防工程 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采用片区式城市结构,片区间用绿地或林地分开,增加城市防空、防火及人员隐蔽能力。 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保证市内交通和对外交通畅通无阻,便于战时人员疏散和人防物资的输送。 (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①建设防空地下室,平时可用作商场、娱乐、车库、仓库,战时可作为人员掩蔽、物资贮存。 ②可结合绿地、广场、大型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建造,建设地下备用电站、车间、仓库等设施提高城市综 合防灾抗毁能力。 结合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区环境特点,修建地下通道及地下共同管沟。 协调城市的整体功能,使城市地上、地下形成一个有机空间网络。 (2)沿江防灾减灾绿带: 规划在布射水沿江设置绿化带,形成沿江生态走廊,该走廊可作为防灾、抢险的场所和通道。 (3)避灾据点与避灾通道的规划布置: ①一级避灾据点:一级避灾据点是灾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按照人口密度和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规划区内,由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居住区级公园、广场、街旁游园及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 ②二级避灾据点:二级避灾据点应分片选取,与一级避灾据点有机结合,本区以布射水岸的大面积公园绿化带为主,其余避灾点可灵活选取,以求在灾害发生时,将城区内居民安全放在第一位。 10.4政府宏观调控 制定并完善防灾与安全法规;建设完善防灾与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机构;防灾与公共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体系;落实需建设和改造的防灾与公共安全设施等等。 防灾措施主要包括: 制定并完善防灾与安全法规;建设完善防灾与安全管理机构;防灾与公共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体系;落实需建设和改造的防灾与公共安全设施等等。
本文档为【合福高铁歙县北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6KB
软件:Word
页数:57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1-17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