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

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

举报
开通vip

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 ——专访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 □ 本报记者 王占伟 李若/文图   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被誉为“教改书记”。   他任该区区长时,当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5000万元,他却筹措近1亿元全面改造农村学校。   他向全区教育工作者推荐了拉伯雷的《巨人传》、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袁贵仁的《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等著作,并与大家共读、分享、交流。   在他的引领下,殷都区创立校长和教师职级制,全面提高...

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
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 ——专访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 □ 本报记者 王占伟 李若/文图   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被誉为“教改书记”。   他任该区区长时,当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5000万元,他却筹措近1亿元全面改造农村学校。   他向全区教育工作者推荐了拉伯雷的《巨人传》、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袁贵仁的《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等著作,并与大家共读、分享、交流。   在他的引领下,殷都区创立校长和教师职级制,全面提高名校长、名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从体制、机制上让校长和教师把教育当成终身追求的事业。   在他的引领下,殷都区采用了3+N社会化运作机制,创设了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这不仅从根本上破解了学生集体外出的安全困局,而且把整个社会都变成了学生学习实践的课堂。   在他的引领下,“主体多元教育”在殷都区得以确立,开启了主体多元教育改革。殷都区聘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19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组成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智囊团,谋划、指导全区教育改革的推进;聘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姚文俊出任殷都区首席教育总顾问兼教科培中心主任;聘请安阳市政协原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耀林出任殷都区教学总顾问兼教科培中心副主任;聘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原绿色出任殷都区教体局副局长兼中国小屯教育集团总校长;聘请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原教研员、河南省名师张宏敏出任殷都区教体局副局长兼教研室主任;聘请安阳市第五中学原校长安世侠出任殷都区外国语中学校长;聘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陈春玲出任殷都区纱厂路小学校长……   在他的引领下,全区反复讨论了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等关键问题,在改革的每个关键点都澄清了理念,指明了方向。   殷都区整体、系统、深刻的教育改革是如何谋划、推进的?其背后的理念和动力是什么?对区域和学校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   教育和其他社会工作不是并列关系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殷都区有钢厂、电厂、殷墟,钢铁、能源、文化等在殷都区都发展得非常好,但是您特别重视教育。我们想知道,您是怎么定位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   李南沉:实际上,我认为不光是殷都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应该把教育放在最终社会目的的位置。我们现在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不错,但是我们一定要追问: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发展经济就是目的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是个手段,不是目的。经济发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文化事业、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最终都是为了人,每个大人都是为了让孩子更有出息、比自己活得更好。每个家庭都这样想,那我们共产党、我们政府也必须这样想。不然的话,你怎么说能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老百姓呢?所以说,把教育放在最终目的上,放在这样一个突出位置上,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不然你搞的一切,应该说是没有目标的。我认为教育这件事,和其他任何事不是并列关系,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其他工作,不是并列的。其他的工作都可以是并列的,或有前后次序的,但是最终都要体现在孩子身上,具体就是体现在教育上。很多官员一说重视教育,就是拨款、盖房子,然后跟校长和教育局长说:“我给你们这么大的支持,我给你们这么多的投资,你们得把升学率给我弄上去。”他要的是升学率,就这样简单地去支持教育,而实际上也达不到目的。   我们的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管理新理念在教育上的体现,这个新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整个殷都区的改革叫做殷都实验,我们的群众工作、党建工作、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我们政府工作的机制体制……是一个整体的全新的大变化。教育是其中一个方面,它不是一个单兵突进的东西。   真正把孩子当人而不是工具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在您看来,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李南沉:第一个就是理念上的错误。家长和老师不把孩子当人看,而是当成被强制背书的宠物,甚至把孩子当成争名夺利的手段。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少学校和老师把孩子当成争名夺利的手段。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第二个就是应试教育,一切唯分数是从,多数学生不会抬头看路,不会关注民生,没有兴趣仰望星空。   不少课堂是老师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布置沉重的家庭作业,又加上追求所谓“素质教育”的各种活动和兴趣班,把孩子搞得喘不过气来,造成孩子心智的闭塞、心灵的压抑和创伤。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我们看到,如果一个学校搞的是真教育,那么是在解放老师、解放学生;如果是按照教育规律做事的话,那么升学率绝对不会低。   李南沉:一定是这样。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现在生命科学的结论是:玩耍和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只要把教育理念转过来,方法转过来,孩子不可能学不会,也不可能不愿意学。他愿意学,哪有学不会的事?   我记得一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很拗口的名言:教不是根本,任何人不能用任何办法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他不愿意学的时候,你强加给他是不行的,如果他愿意学,孩子几乎可以无师自通。课本对他们的大脑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但是一旦把它变成负担、变成压力、变成责任,逼迫他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像打了一堵墙,什么也不愿意干,他厌恶、逃避,那就完蛋了。   对教育改革,我有一个比喻:就像穷人和富人,穷人追求的是吃饱肚子,而且往往还吃不饱;而富人呢,吃饱肚子根本已不是问题了,吃得怎么考究,过得怎么舒适,这才是他的追求。我们旧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就是穷人式的教育,就追求一个分数,而分数还往往追不上去;我们的新教育,我们的改革,那就是富人式的教育,分数已经不是问题了,是副产品了。虽然从社会这个外在的要求还是要看重分数,但我们肯定能拿出一个能特别令人满意的分数。事实证明,我们殷都区的教育改革就有效提高了考试成绩。特别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是开门搞改革,每个阶段都请家长参与。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变化,那真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原来殷都区学生有12000多人,去年年底已经是17000多人了,一下多出5000人,这说明我们的教改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从12000多人到17000多人经历了多长时间?   李南沉:一年多点。   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近一两年,一些地方教育改革的力度很大,在减负过程中,也撤了一批执行不到位的校长。但是这样改革带来了一个问题:学校不补课了,家长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办的补习班。这是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李南沉: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真正的教育改革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改革有道、法、术、技几个层面,道不改,法不改,体制、理念不改,光在技术层面改,改来改去还是表面的改变,就像一个猿猴即使穿上西装,表面上有人的样子了,但本质上它还是猿猴,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学校是不补课了,逼得学生家长还得去找家教,因为你体制没改,评价标准没改。这种改革是假改革、瞎折腾,是必定要失败的。   我认为,单纯减负是非常简单的思维。本来学习和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这是人类学研究的公认结论。孩子的天性是学习,却把它当成负担去减,这根本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如果把这些也当成教育改革,那就误入歧途了。   有人说,中国教育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我不赞同这种说法。整体来说,中国教育改革还没有真正启动,哪有深水区啊?均衡教育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在旧教育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果把一些好的教育资源给差的学校,把差的教育资源给好的学校,那人家辛辛苦苦培育出的名校,就这样被人为地去削平一下,以后谁还去辛苦办好学校?   我们殷都区的教育改革是五个层面,第一个,哲学上是以人为本;第二个,理念上是主体多元;第三个,课堂是双向五环教学法;第四个是校园文化;第五个是校外的社会实践大课堂。这五个方面构成了殷都教改的完整体系。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主体多元,主体就是以学生而不是以老师为主体,一切从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一切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布局我们的教育;多元,就是尊重学生的多元发展。我们并不提倡偏科,但决不反对偏科。一个孩子将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很好,是祖国栋梁;长成一个低矮的苹果树、梨树,也很好,甚至比那棵大树还有用;长成一棵歪歪扭扭的葡萄藤,也很棒,身姿多好啊。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子来要求孩子,不能用一个标准,来把我们那么多孩子的鲜活生命装在套子里。所以,我们叫主体多元教育。   所谓的双向五环教学法,你们已经了解了,也就是那再也不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迫学的课堂。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孩子可以在课堂上争论,可以走动,可以和外组交流,可以在白板上写,是一个动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孩子不容易近视。孩子近视是怎么回事?一是长时间地看书、没有兴趣而又强制性地看书,结果造成眼睛特别疲劳,最后近视了。   不让学生做主的校园文化多是假的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校园文化你们是怎么做的?   李南沉:校园文化是什么呢?一般理解为板报啊、标语啊、文化墙啊什么的,主要是老师在学校里搞一些内容,虽然也让学生参加进来,但学生只是辅助。我说把监狱打扮得再漂亮它还是个监狱,我们应该把学校、把班级交给学生。我们的校园文化是学生为主,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校园文化首先是学生做主,然后形成孩子是学校主人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叫做校园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这个班交给全班学生来布置,不能让老师来布置,他们愿意挂鲁迅就挂鲁迅,他们愿意挂个歌星就挂个歌星,墙上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就像我们比较民主的家庭,孩子自己的房间让他自己做主。对于整个学校来说,把整个学校划成片,也让学生做主,让学生去管理这个学校,包括学校搞的活动,让学生去组织。对老师的评价,学生至少占到60%的权重,让学生说哪个老师好,让学生投票,开大会让学生去主持会议,给老师颁发奖状。老师和校长退到幕后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这样学生会感觉学校是他们的天地。   学校如果按成人的思维去布置,就如同把一只小鸟关到金丝笼里,金丝再好,对它来说都是牢笼;如果把学校交给孩子,让他们做主,那学校就像是一片森林,小鸟会自动在这里做窝,这里是它最愿意去的地方,而不是它要逃离的地方。这就是校园文化的本质,如果不是这样,那所有的校园文化都是假的,那不是孩子的文化,而是大人的文化。   让孩子自己做主、自由结社、自己组织活动,开始我们的老师也想不通,觉得学生能掌控学校吗?我说:我们老师应该自觉地退后一步,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就像孩子在幼儿时期,你想让他吃饭,你肯定不会说:“你怎么还没爸爸吃得快!”你会说:“儿子,爸爸跟你比赛吃饭。”你会故意吃慢一点,让孩子超过你。等他吃完了,你会说:“你太厉害了,你比爸爸吃得还快!”让孩子感觉他就是厉害。孩子学走路时也是这样,你会故意让他跑到前面,然后夸他比妈妈跑得还快,他就很快乐。难道你这么做就贬低了家长的价值?不是这样嘛!现在我们的学校就是要恢复这样的关系。这并不是像过去“文革”那个时候那样打倒师道尊严,学生造反,而是尊重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去表演;也不是老师什么都不做,而是由老师给学生机会、给他们权力、给他们条件,让他们觉得这个学校就是他们自己能做主的家。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您认为校园文化就是让学生真正做主,保证他们的主体性。如果这样定位,那在您的概念系统里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是不是就可以画等号了?   李南沉:我觉得文化是一种氛围,有些东西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它是一种场,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象的形式。这个场是校长、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它的本质是让学生感到他的主体地位。   我们提倡孩子不要非得穿得干净整齐啊、特别礼貌啊,不要求学校里非得这个干净那个干净,那都是成年人的标准。就像一棵大树,鸟儿在上面做窝,它没有金丝笼那么漂亮、那么干净,但鸟儿愿意去。我们要创设的就是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您很关注学生的感受,站在学校的角度,您怎么定位教师、学生的位置?是并列关系,还是有先后的排序?   李南沉:前面我已经谈到,学生是主体,在前面表演,老师只是幕后导演。学生应该是万人瞩目的角儿,这就是他们的关系。老师的幸福应该从学生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现在老师不快乐,是教育制度压着他,向他要成绩,学生又反抗他,他自然不幸福。像我们这样改革以后的教育,老师应该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就像家长带孩子,虽然辛苦,但很幸福。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学生评价占这么大的权重,得到不好评价的老师会不会迁怒于学生?   李南沉:我们的评价是随时评价,专门有一个评价团,是学生组成的,随时走班评价,而且不记名。最初搞让学生参与评价时,学校和老师们不理解,觉得专家评价都是有标准的,对老师评价是非常科学的,有很多指标,学生不懂。我说,学生不懂的是专家的意见,说明专家不懂学生,这样的专家评价我们根本不能要,不懂学生的专家我们怎么能相信他的评价?年龄再小,素质再低,学生也知道谁对他好。别说小学生了,就是幼儿园的孩子,哪个阿姨好他都知道。我们得学会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这就是学生主体地位最终的实现。不相信学生,哪有他们的主体地位?对你这个老师喜欢,他就会特别用功,对不喜欢的老师,你教得再好,他就是烦,不可能学好。   破解安全困局的社会实践大课堂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您刚才说了五个层面,第五个层面我们也听说了,是殷都区一个比较大的动作,就是社会实践大课堂,听说你们招标了。   李南沉:招标是一个运作的方法。社会实践大课堂主要是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开辟学生的学习园地,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书本,抬起头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包括在安钢开辟了一条生产线,让孩子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发电厂,让孩子知道电是怎么发出来的;走进果园,知道水果是怎么结出来的;走进农科所,了解菜是怎么种出来的;走进大酒店,了解饭菜是怎么做出来的;走进殷墟,了解文字是怎么产生的;等等。社会实践大课堂初步确定了16个主题,包括到社区调查为什么有些人特别穷,揭不开锅,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富,开着宝马车,让学生思考、去争论这是为什么。这样让学生能够抬起头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让他们成为有思想的人,不是只知道争分数、心胸狭隘的人。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在实施中用什么机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有课时要求吗?   李南沉: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项目,有确定的课时,有一定的路线。学生安全问题关系重大,如果让我们的老师带队,面对这么大、这么频繁的活动,很可能会有漏洞,所以我们招标给一家旅游公司,他们每一个环节都有保障措施,像什么时候上车,在车上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时候下车,在参观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旅游公司都会安排得很好。然后我们有专门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讲是一回事,带队的是一回事,都包给旅游公司。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要事先跟家长签协议吗?   李南沉:有给家长的通知,还有保险。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据我们了解,殷都区社会实践大课堂这样的做法,不仅在河南,就是在全国也是首创。一直以来,人人都在呼吁不让学生出校门活动是因噎废食,但是怎么办,怎么解决,没有人拿出一个很科学、让大家都能接受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现在殷都区搞这个方案,基本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解决了。   李南沉:我们是政府拨款买的车,然后交给旅游公司,使用和修理他们负责,像旅游一样每次都付给他们费用,跟旅游公司的利益关系特别明确,他们保证什么,我们保证什么,出了问题怎么办,都有具体的办法。   职级制让校长和教师把教育真正当事业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听说殷都区最近还有一个大的动作——校长、教师职级制。   李南沉:这是一个保障措施。前面说的那五项是我们的改革内容,这个保障措施是最根本的。如果没有职级制和评价标准这两个保障措施,还是以分数来评价教师,那就势必造成教师理念和行动的割裂。职级制是让校长和教师把教育事业当成终身的事业,不仅仅是个工作。原来我们的校长做好了,就搞个副科级,再好的提个副局长,这就是他们的终身追求了;教师呢,搞好了除了社会职称,提个副校长,最后弄个正校长。都是往行政上爬,那不行,应该给他们设计新的人生追求。校长、教师做好了,给你评级,像我们的一级校长,待遇要超过我们的区长、书记,像我坐的车不能超过20万元,而他们呢,政府可以配30万、40万的车。总之,校长和教师都划分等级,包括办公条件、生活待遇、荣誉等,都要全面提高,真正让专业成长成为校长、教师的终生追求。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你们这么做改变了校长和教师的追求,但这需要投入很多钱啊。   李南沉:很多县区都说支持教育,但钱没花到这上面。他们也投钱,但钱变成了残害孩子的工具。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你们是达标制,还是就那么几个有限的指标呢?   李南沉:没有指标限制,是标准限制。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现在职级制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李南沉:现在才制订出来。要说制订这个方案,相关领导和专家就能定,但我们不能这样,如果不是教师在自己的理解过程中制订出来的就不行。我们一定要发扬民主,给教师一个主体地位,让教师广泛地讨论,分组讨论,反复了很多次才出来了一个基本像样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试行方案。这个过程也是个思想观念和方法转变的过程。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殷都教育,不仅是校园内的改革不错,尤其是校园外的改革——社会实践大课堂和校长、教师职级制,对中国教育改革具有标准性的意义。   李南沉:改革必须这样,不然就不能彻底地改。教师不安心,爬到头了,没动力了。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处于最低等级的校长会不会还没有教师拿的多?   李南沉:会的。像我们聘的专家姚文俊,我和区长都坐的是20万以下的车,姚文俊的车就是将近30万的车,纪检委没有规定教师不能坐好车啊。我在大会上讲,能养得起行政干部就更能养得起教师,一定要有这个决心。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您是2004年来殷都区的,经过“八年抗战”,您理想中的殷都区的教育生态跟现实状况相比还有多大距离?   李南沉:还差很多,因为我们的改革毕竟才起步。当区长的时候还是准备阶段,当时是从硬件上搞,投资近一个亿,那是容易被人理解的。但是这种深刻的正本清源的改革,是2009年我当书记之后。所以这么短短的时间,只是全面铺开,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不足和缺陷。好在我们短时间取得成绩了,得到了学生的拥戴、教师的认可,还有家长的欢迎,所以我有信心。   教育要培养“无赖”精神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您喜欢读书写文章,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您跟一般的政府官员不同,有些文人的特质?   李南沉:我是有一点文,但是我骨子里面提倡的是“无赖”精神,我认为包括培养孩子,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有“无赖”精神。   《教育时报·管理周刊》:怎么解读您的“无赖”精神?   李南沉:这个“无赖”,不能把它当成一个道德评价的语言。无,就是没有;赖,就是依赖,无所依赖谓之“无赖”。学生依赖老师,依赖家长,什么都是按大人的标准去做,因为我们总教育孩子要听话:听长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到国际上该听谁的话?这样下去国家还有没有希望?所以一定要“无赖”,不以现有的标准、固有的成见和框框来思考、来言行,这样的孩子才有创造力、有独立人格、有探究精神。
本文档为【真正的教改绝不是技术层面的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19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2-21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