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赏析餐桌上的青铜食器

赏析餐桌上的青铜食器

举报
开通vip

赏析餐桌上的青铜食器          赏析餐桌上的青铜食器                    济南市博物馆250014《舌尖上的中国》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古人不仅好吃,还好做,各种烹饪器具更加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青铜时代,中国的饮食就与青铜器结下不解之缘。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古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培育出了粟、稷、黍、稻等粮食作物。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华夏先民进入到以农...

赏析餐桌上的青铜食器

   

 

   

赏析餐桌上的青铜食器

 

 

 

 

 

   

 

 

 

济南市博物馆250014

《舌尖上的中国》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古人不仅好吃,还好做,各种烹饪器具更加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青铜时代,中国的饮食就与青铜器结下不解之缘。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古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培育出了粟、稷、黍、稻等粮食作物。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华夏先民进入到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耕时代,粮食作物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据《世本》和《管子》古籍记载,黄帝让大家普遍开始吃上熟食。因黄帝将各地统一,使各地区的文化逐渐交汇在一起,食器的种类也随着地区的融合越来越多。

夏商两代的统治者不仅在吃上日渐讲究而且也开始注重餐具食器。由此可见,对食物的欲望,推动了食器的发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而宗庙的祭祀、方国的征伐需要大量的祭器和兵器。在商周时期,由周天子、诸侯、士大夫构成的上层社会所使用的最主要的食器就是青铜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美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富丽繁华。

从礼制来看,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礼器使用的多寡更是贵族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上下尊卑的象征。青铜器是古代王公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时举行礼仪所使用的器物。使用不同规格大小的青铜器皿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着相应的等级地位。从广泛意义上讲,饪食器又细分为用于烹饪的鼎、鬲、甗等和用于盛装黍稷的簋、簠、豆等。在众多青铜器中,地位最重要的当属青铜鼎。

一、鼎——国之重器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的用途。《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镬。”郑玄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脀于鼎。”鼎是用于烹煮肉食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仅用来烹煮的鼎,称为“镬鼎”,可直接煮牲体或是鱼腊等物;体型略小的鼎称之为“升鼎”,专用以盛放烹熟的各种牲肉,以铉扛运奉献于中庭。镬鼎、升鼎中所煮的肉大多是白肉,而“羞鼎”则是进食时盛放盐、蜜糖、梅酸、姜辛等味的调味品,作为盛主食之鼎的陪放之器。一次饮食活动中,所用的鼎一般是镬鼎、升鼎、羞鼎三种。古代社会中,鼎曾被奴隶主贵族用来“明尊卑,别上下”。因此,鼎是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

由于贵族阶级的心理倾向,形成了按照礼制组合的列鼎制度。列鼎制度,是指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这种制度最早萌芽于西周早期,到中期发展成熟。据礼书的记载,周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鱼、鲜腊,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公羊传·桓公二年》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这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王公贵族的生享死葬都依据此标准,这种礼仪制度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鬲——古之炊器

鬲是炊粥器。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外形似鼎,多半是腹圆,侈口,下有三足,其足上肥下削,中空。三足内空,作用主要是增大受热面积,加快煮熟食物。商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有两个直耳,器多半厚重,上雕饕餮纹。商晚期后,器形上开始出现精美花纹,只当作盛粥器使用。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足中空,铭文常铸在口沿上,直竖的耳发展为附耳的形态。西周中期以后青铜鬲盛行,常成组出土。春秋战国之际,鬲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一般是以二、四器与列鼎五器配合。器形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孤裆,无耳。到战国晚期,青铜鬲从祭器和生活用器的行列中消失。

济南市博物馆珍藏的一件西周晚期的膳夫吉父青铜鬲,1963年购自济南市文物店。器高12厘米,口径16.8厘米,重1734克。宽平沿,束颈,蹄足,体形横宽,饰环带纹。三足相应的腹部有三扉棱,以三扉棱为中心饰变形兽面纹,底范三角形。口沿顺时针铭文为“善夫吉父乍(作)京姬尊鬲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善夫,即膳夫,周代官名。《周礼·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膳夫为王室近臣,其职位甚高。

三、甗——蒸食用具

甗是蒸饭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用以盛米,下面为鬲用以煮水,中间的箅子用于通气。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甗,其器形为甑与鬲的合体。口沿外侈,腹壁微敛,圜底接鬲,三分裆柱形足。上腹部饰兽面纹,以扉棱为兽鼻,巨目。腹部以下素面无纹。口沿内侧有铭文“妇好”两字。通体造型厚重,纹饰粗犷有力。

四、簋——盛放黍稷之器

簋是盛放煮熟的粟、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其形制分有盖、无盖,有耳、无耳之别。鲁伯大夫簋,出土于1970年的济南历城,鉴定为春秋前期的器物。其形制有盖,盖顶圈形把手,鼓腹,龙垂珥,圈足,下附三兽首足。盖、器均饰窃曲纹及横条脊纹。内底有铭文十八字,记鲁伯大夫为其女季姬嬉作膢簋。

五、豆——古之盛食器

豆作为礼器,常以偶数组合使用。用豆之数。《周礼·掌客》载“凡诸侯之礼,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二十有四”。青铜豆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其形制多样,分为短柄豆、长柄豆、方豆和浅盘豆。豆是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周礼》:“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诗·生民》:“卯盛于豆。”《传》:“豆,荐菹醢也。”菹,就是咸菜、酸菜之类,醓就是肉酱之类。

六、簠。

《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簠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后消失。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足为方圈或矩形组成的方圈。盖和器形相同,上下对称,合起来成为一体,分开为两个器皿。

青铜食器除上述介绍的六种之外,还有盨、敦、铺、盂、匕等等。作为礼仪重器,不同规格大小的青铜食器盛煮食物,相应代表了主人的身份等级。从出土的这些食器中,我们不止看到了古人日常生活的饮食器具,更加了解了古人祭祀的礼制制度。

 

-全文完-

本文档为【赏析餐桌上的青铜食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T人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3-11-2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