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修改 伶官传序导学案

修改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举报
开通vip

修改 伶官传序导学案修改 伶官传序导学案 远安一高高一语文导学案 高一语文YW10-01-037 《伶官传序》导学案 编写人:毛儒仙 审核人: 黄媛 编写时间:2010年5月25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3、明白“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知识链接】 1、解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

修改 伶官传序导学案
修改 伶官传序导学案 远安一高高一语文导学案 高一语文YW10-01-037 《伶官传序》导学案 编写人:毛儒仙 审核人: 黄媛 编写时间:2010年5月25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3、明白“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知识链接】 1、解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令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3、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人。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史传。 1 远安一高高一语文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熟读文章,注意加黑字的读音 盛衰之理 盛以锦囊 以三矢赐庄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仇雠 二、文言落实:翻译句子,重点注意黑体字、特殊句式。 1、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7、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9、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10、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1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4、为天下笑 1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2 远安一高高一语文导学案 三、分析赏读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当堂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 1、与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无乃尔是过与 D 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2、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C 、而皆背晋以归梁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3、乃 A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我的反思】 【延伸阅读】 高考优秀作文选读 知之?行之?思之 广东考生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 3 远安一高高一语文导学案 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点评】 点评人:胡家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4
本文档为【修改 伶官传序导学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