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年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年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

举报
开通vip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年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年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 教材(生产运营管理 朱桂平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见每章复习与讨论题和习题。 第一章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复习与讨论题 1、何谓MTS,它与MTO有哪些差异, 答:MTS 是 make to stock 缩写,是一种备货型生产。与 MTO 相比的主要差异在于 缩写,是一种备货型生产。 MTS 的产品是标准产品,其需求...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年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年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 教材(生产运营管理 朱桂平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见每章复习与讨论题和习题。 第一章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复习与讨论题 1、何谓MTS,它与MTO有哪些差异, 答:MTS 是 make to stock 缩写,是一种备货型生产。与 MTO 相比的主要差异在于 缩写,是一种备货型生产。 MTS 的产品是标准产品,其需求可以预测、其价格可以事先确定,它的交期不重要,因为可 的产品是标准产品 其需求可以预测、其价格可以事先确定,它的交期不重要,因为可 标准产品, 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和人员专业化。 由成品库随时供货, 由成品库随时供货,MTS 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和人员专业化。 2、如何认识生产运营管理的定义, 答:所谓生产运营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营活动进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3、生产运营过程的组成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答:生产运营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基本生产运营过程 (2)生产运营技术准备过程 (3)辅助生产运营过程 (4)生产运营服务过程 4、现代生产运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2)生产运营模式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 (3)生产运营系统的柔性化 (4)追求“绿色”生产 5、从生产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谈谈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答:(1)生产与运作是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 (2)生产与运作是企业市场链的主要活动 (3)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第二章 生产运营战略 复习与讨论题 1、世界级制造系统应满足哪些属性, 答:世界级制造系统是个相对的概念,满足下列属性: 第一,是本行业中,至少在某一方面,属于最强有力的竞争者,能比其它对手具有更迅速的增长和更丰厚的利润; 第二,其产品无论在性能、功能或竞争优势、受信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一流水平,并能够对市场的条件变化做出最灵敏、有效的反应; 第三,能够吸引、保持、并造就本行业中最杰出的人员,因此能够吸收、应用、并创造新的生产运营与管理技术,乃至观念、思想。 2、响应性战略的实质是什么, 答:响应性战略的实质在于追求特色和差异,一般对应于单件小批生产运营系统。该系统采用通用设备和工艺装备,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设备布置,从而能适应用户不同要求的产品生产运营。 3、生产运营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关系的特点。 答:1)单一对应性 2)功能相悖性 3)极端优势性 4、生产运营战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从属性(2)贡献性(3)一致性(4)可操作性 5、论述制定生产运营战略应考虑的要素。 答:制定生产运营战略,必须从生产运营职能的特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企业战略。衡量企业战略是否成功,其标准就是生产运营战略是否支持企业战略和企业使命,因此,制订生产运营战略时必须将企业战略作为重要的约束条件。企业战略关心的是企业应发展哪些特色能力,并将其发展成为竞争优势。当采用不同的企业战略时,生产运营战略也会存在很大差别。 (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价格、服务、交货期等各个方面。通过对目标市场用户的需求内容、趋势、特点及其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全面分析,可以确定产品的市场资格标准MQC和赢得订货标准OWC的具体内容,进而明确生产运营系统功能目标的具体要求,为制订生产运营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三)生产运营类型。根据生产运营过程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划分的生产运营类型,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生产运营系统结构,是生产运营系统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从生产运营系统结构决定了生产运营系统的功能目标出发,可以得出生产运营类型决定了生产运营系统的功能目标的结论。 (四)技术因素。技术进步既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机会,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威胁。制订生产运营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技术选择,因此,除了从一般意义上分析技术进步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更要具体研究技术选择标准。 (五)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在竞争焦点、产销量、生产运营工艺过程和设备等基本特征方面也不相同,从而对生产运营系统的要求也不同,意味着生产运营应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起落而起落。 6、如何认识订单赢得要素和资格要素, 答:订单资格要素是指产品的特性要满足顾客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考虑产品有进入市场 的资格。订单赢得要素是指企业产品的特性超越了顾客基本预期的特性。因此 拥有订单赢得要素的产品早就具有了订单资格要素。不同的顾客对产品有不同的标准取向,这些标准还总是在变化的。标准可能包括价格,可用性,产品可靠性和定期交货。 产品/服务计划 第三章 复习与讨论题 1、说明新产品的含义和特点。 答: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新产品应具备下列一个以上的特点:(1)具有新的原理、构思或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2)采用了新材料,使产品的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产品结构有明显的改进;(4)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2、试述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特征。 答: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特征为:(1)投入期。投入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即产品开始按批量生产并全面投入企业的目标市场。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销量低、销售增长缓慢。销售缓慢的原因:首先,新产品虽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各种试验,但由于缺乏经验,产品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次,消费者从使用、接受到再扩散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即使有些产品在技术问题解决后,销售仍然很缓慢。产品越新颖,经历的期间越长,企业需要做出更大的市场营销努力。(2)成长期。新产品从投入期转入成长期的标志是销售量迅速增长。对于非耐用消费品来说,具有创新精神的初试者由于使用产品的满足开始重复购买,并通过消费者交叉影响使新产品迅速向市场扩散。这一阶段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竞争者纷纷介入,当新产品盈利较高时更是如此。产品成长期,企业的营销策略要着重解决:?建立良好的分销渠道,这不仅意味着适当扩大分销点,还必须处理好同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伙伴关系,使他们优先分销本企业品牌产品。?促销重点从"产品"转向品质。(3)成熟期。成熟期的特点是产品在市场上基本饱和,虽然普及率继续有所提高,而销售量则趋于基本稳定。由于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出现价格竞争,使产品差异化加剧、市场更加细分,顾客对品牌的忠实感开始建立,产品市场占有率主要取决于重复购买率的高低。维护市场占有率所需的费用仍然很高,因此少数财力不足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4)衰退期。由于竞争势态、消费偏好、产品技术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产品销售量减少而进入衰退期,从而诱发出更新的产品问世。这时原有产品普及率迅速降低,成本回升,分销环节转向营销新品。因此,营销的策略应有计划地逐步缩短以及撤出生产线,处理存货,考虑设备工具的再利用。除了极少数为了平衡产品组合的产品外,不宜采取继续营销的策略。 3、可供企业选择的新产品开发方式有哪些, 答:(1)独自研制(2)联合开发,技术协作(3)技术引进(4)仿制方式 4、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是什么, 答: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一般包括:创意、筛选、产品概念形成和检验、经营分析、产品发展、试销和商业性投产等七个阶段。 (1)创意。每一种新产品都始于创意,虽然并非每种创意都会全变成产品,但是从众多的创意中总是可以比较容易打出可行的几个。因此,创意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创意来源于各个方面。 (2)筛选。收集到足够的创意之后,就要对这些创意进行评估,研究其可行性,选择出可 行性较高的创意,这就是筛选。由于并不是所有创意都付诸实施,也并不是所有的创意都能符合企业的目标,所以,对所形成的新产品创意进行筛选是必须的。 (3)产品概念形成和检验。这个阶段就是要把产品创意变成一个具体的建议方案,进行生产可行性分析和接受市场检验。产品概念形成的涵义就是将产品创意转换成具体目标顾客的产品效益和印象。产品概念可以用文字图形或模型表示出来,以便征询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4)经营分析。这一阶段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新产品在某一段时间内成本、销售量与利润的模式。我们将这种建立模式的过程称之为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实际上应贯穿于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随着有关产品和市场新信息的获得,企业要适时修改未来的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模式。 (5)产品发展。新产品经过经营分析,如果判断是有前途的产品,那么就要将这个产品创意进一步转变为可以进行生产的实体样品。这个阶段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方面由工程部门来进行工程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外型设计分析、材料与加工分析、价值分析等;另一方面由销售部门来进行消费者偏好分析,包括包装设计、厂牌设计、商标设计和产品颜色的研究等等。 (6)试销。产品发展之后,一般都先行选择一个较小的市场,做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试销,试销的结果可以为是否全面上市的参考。 试销的目的在于将新产品及与其有关的营销策略首次付诸实施,以观察顾客的反映。 (7)商业性投产。这是新产品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新产品正式投产需要大量的投资。企业应根据预测的销售量来决定新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一次建成还是分期建设。在新产品如何投入市场的问题上,企业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决策。 5、如何对新产品开发方案进行评价, 答:新产品开发方案的评价,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定性分析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较多的应用于产品构思的筛选阶段,它从产品的功能、开发的可能性、市场销售前景、产品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各种产品构思做出判断,通常列出构思方案的优缺点,或对每一个方面做出好、较好、中等或差的等级评价,通过比较,决定对构思方案的取舍。 定量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综合评分法何经济评价法为两类常用的基本方法。 6、工艺设计的程序。 答:1、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2、拟定工艺方案;3、编制工艺规程;4、 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7、你是如何认识服务体系矩阵的, 答:矩阵的最上端表示顾客与服务接触程度:隔离:服务与顾客分离;渗透:与顾客电话或面对面沟通;反应方式:接受+回应。矩阵的左边表示一个符合逻辑的市场;右边表示随着顾客的运作施加影响的增加,服务效率的变化。按照服务的复杂程度和顾客化程度将服务行业进行矩阵式划分,用来说明不同的服务交付系统的特点和需求,服务特征矩阵分为4组。 8、减少顾客参与影响的方法有哪些, 答:1、通过服务标准化减少服务品种;2、通过自动化减少同顾客的接触;3、将部分操作与顾客分离;4、设置一定量库存。 第四章 生产运营能力决策 复习与讨论题 1、能力利用不一定马上可以达到设计能力水平,为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由于市场需求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原因.计划生产能力和设计能力 2、学习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学习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这是最基本的因素; (2)管理技术的改善,正确的培训指导,充分的生产技术准备与服务,工资奖励政策等; (3)产品设计上的改善进步; (4)生产设备与工具上的改善,手工操作减少; (5)原材辅料供应及时,材质有保证; (6)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 (7)信息反馈及时,如学习目的与效果的宣传传达,意见能及时沟通等; (8)操作者个人的学习动机与工作责职、责任心等。 3、企业经常综合使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两者如何结合,试讨论之。 答:学习曲线:学习曲线是表示单位产品生产时间与所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条曲线。学习曲线有时又称练习曲线,人们为了知道学习进程中的现象和进步的快慢的详情,作为以后努力的指针,应用统计图的方法作一条线,把它表示出来。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会越低,这是因为生产规模越大,固定成本和最初的投资费用可分摊到越多的产品中,从而成本越低。但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因管理和协调的复杂性急剧增加,从而引起间接成本急剧增加。因此要有一个适度的规模。 4、常见的服务需求均衡战略有几种, 答:常见的服务需求均衡战略有以下几种:(1)维持一个固定的服务时刻表(2)采用预约制度(3)推迟交付(4)在非需求高峰时提供经济优惠。 5、企业在扩充能力时,可以概论预测的需求去扩大能力,也可以概论实际需求去扩充能力,谈谈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实际需求超过生产能力,短期内只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不会引起供给的增加,时间足够长之后,公司就有能力增加新的生产设备,增加产能,提高产量。实际需求低于生产能力,根据需求变化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化,直接减产就行了。 习题 1、某产品单价为500,年固定费800万元,年销量为48000件,年可变费为1200万元。问,该产品年销量达到多少才具有开发价值, 答:盈亏平衡点销售量=8,000,000?(500-12,000,000?48,000)=32,000(件) 可见,该产品销售量,32,000件时,才有获得盈利的可能,才具有开发价值。 2、某厂机械加工车间铣工工段有6台万能机床,制度工作时间为每台机床每月50个工作班,每班7小时。有效工作时间是制度工作时间的95%,产品铣工工序的单台定额为6.75小时。要求计算出计划月内铣工工段的生产能力。 答:设备组生产运营能力(台、件)=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时(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小时)=6×50×7×0.95?6.75=295.6台 3、某厂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250、100、230和50台,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50、70、100和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2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停修率10%,试求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每周按六天工作日计算)。 答:(1)确定C为代表产品 (2)计算以C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365-59)×2×8×(1-0.1)×12?100= 529 (3)作图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换算表 产 计划单位产换算各种产品代表产品品 换算为代表各具体产品的产量品台时系数占全部产的代表生产品数量Q0 生产能力 M 名Q 定额t K 品比重 % 产能力M0 称 ?=?×? 甲 ? ? ? ?=?×? ? ? ?? A 250 50 0.5 125 25 265 B 100 70 0.7 70 14 106 529 C 230 100 1.0 230 46 243 D 50 150 1.5 75 15 53 合 500 100 计 第五章 生产运营系统空间配置 复习与讨论题 1、工厂布置的目标是什么, 答:是把工厂所有的物质设施安排成一个最佳的“生产运营方式”或生产运营体系,实现工作地、设备、物料和工人的最佳结合,从而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生产运营要求,提高企业和经济效益。具体包括:最少的物料搬运(最短距离的运输路线和最低限度的搬运次数);最大的灵活性;最有效的空间(面积)利用;最方便、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合理的发展余地。 2、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各个基本车间应符合工艺过程的顺序布置,以便使材料、半成品的流向单一,避免交叉往返运输。各辅助车间、服务部门应设在其主要服务的车间附近,以保证最短的运输距离和快捷的服务。 (2)合理利用厂区面积。既要使厂房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又必须符合防火、卫生、采光等方面的要求。 (3)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市场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布局的稳定性也不是永恒的。为了能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化,工厂总平面布置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此外,企业的未来的发展,也要求工厂总平面布置需留有一定的余地。 (4)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有良好的防污、防噪、治理三废的措施,安全劳动保护措施,注意布局整齐美观,达到美化厂容的目的。 3、设备布置的要求主要有哪些, 答:设备布置的要求主要有: (1)尽量使产品的加工路线最短,工人在设备间移动的距离也最短。 (2)便于运输。加工大型产品的设备要布置在有桥式吊车的开间里,加工长形棒料的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车间入口处。 (3)充分利用车间的面积。设备的布置可以根据车间面积和形状排成纵向、横向或斜向的队形,既要保证工人有足够的操作范围,又要充分利用好车间的有限面积,为布置新工作地留有余地。 (4)确保安全。设备之间、设备与墙柱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4、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答: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简单说就是识别和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它是将许多各不相同、但又部分相似的事物集中处理,并根据一定的目的,按它们的相似特征进行归类分组,把原来多样化的、无序的事物有序化,找出同一类事物中的典型事物,总结出其存在形式的内在规律,并制定出处置它的合理原则和方法,以便在以后遇到同类事物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在处理时出现不应有的多样化,从而达到简化、统一、高效、经济的目的。 5、工艺布置和产品布置的优缺点。 答:工艺布置亦称工艺专业化原则。按工艺布置就是按照生产过程的各个不同工艺阶段来进行布置。把同类的设备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如车床在一起,铣床在一起等等。 工艺布置的优点是:(1)当产品品种变换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必重新布置工作地和调整设备与工艺装备。 2)由于集中了同类设备,便于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提高设备负荷系数。(3)由于每个生产单位只进行同一种工艺的加工,这就便于工艺管理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工艺布置的缺点是: (1)零件在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往复搬运多次,加工路线长,运输费用增加。 (2)零件大量停放,使生产周期延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增加。(3)车间之间关系复杂,使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在制品管理、生产控制等工作复杂化。 产品布置亦称对象专业化原则。按产品布置就是按照不同的产品来划分生产单位,每个车间完成其所担负的对象的全部工艺过程。因此,在车间中集中了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同类的加工对象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 产品布置的优点是: (1)由于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可以完成或基本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工序,这就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加工路线,节约运输的劳动量,减少生产和仓库面积。 (2)可以减少零件的停运时间,提高生产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节约流动奖金。 (3)减少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简化计划、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车间管理。 产品布置的缺点是:(1)不便适应市场对产品变化的要求,应变能力低。(2)当产量不够大时,会出现设备和生产面积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 习题 1、某公司要为物流中心的设立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地点。现有四家分店坐落在下列坐标(x,y)上:一分店(40,120),二分店(65,40),三分店(110,90),四分店(10,130)。每年各分店的销售额为:一分店600万元,二分店200万元,三分店350万元,四分店400万元。假定运送的产品量与销售额成正比,试用重心法找出物流中心最好的坐落点。试问中心设在哪个地点最好, 答:x=(40*600+65*200+110*350+10*400)/(600+200+350+400)=51.29 y=(120*600+40*200+90*350+130*400)/(600+200+350+400)=105.48 所以中心位置的最好坐标位置应该在(51.29,105.48) 2、下列物业必须按给定的次序和时间在装配线上完成。 作 业 作业时间(秒) 紧前作业 A 50 - B 40 - C 20 A D 45 C E 20 C F 25 D G 10 E H 35 B、F、G (1)画出流程图。 答: (2)若以8小时工作日计算生产400单位产品所需要最小的工作站数量的理论值。 答:节拍:r=8*60*60/400=72(秒) 单件加工时间T=245秒 需最少的工作站数量的理论值Smin=,T/r,=,3.4,=4 (3)使用最长作业时间原则以最小的工作站数量来平衡装配线,使得每天 可以生产400单位的产品。 答:节拍r=72秒 (4)计算装配线的效率。 第六章 生产运营计划与控制 复习与讨论题 1、生产运营计划的制订步骤。 答:(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2)确定生产运营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 (3)安排产品出产进度 2、成批生产运营类型的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按产品的主次分类排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对企业常年生产运营、数量较大的主导产品,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尽可能均匀或均匀递增地安排出产计划。 (2)在不减少全年产品品种,保证合同交货期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同一时期生产运营的品种,以扩大批量,简化生产运营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3)新产品、高大精尖产品、需用关键设备的产品,应尽量均匀分布,分期分批安排,以避免生产运营技术准备工作忙闲不均和关键设备负荷不匀。 3、积极影响产品需求的策略有哪些, 答:(1)改变营销策略组合 通过企业营销策略组合影响需求是企业的重要策略。在需求量小的时期,可以通过降低产品价格、采取折扣等各种刺激、鼓励办法来增加销售量等。 (2)改变品种搭配策略 在需求量高时,按企业已动员的资源组织生产;需求量低时,安排非周期产品(如季节性产品),来稳定生产设备的负荷。 (3)缓期交货策略 对于订货合同规定的不能按期交货的产品,通过销售人员征得用户的同意,延期交货。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策略,其办法是由销售人员说服用户接受一定范围变动较大的交货期,或者采用其他办法,如折扣、承担一定的罚款等。 4、项目生产的特点。 答:(1)生产是单一的、一次性的,任务完成以后,一般不再重复; (2)生产规模大,需求消耗大量的资源; (3)项目生产设备是按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或区域为单位进行布置,它们或者是按工艺模式布置,或者按定位模式布置; (4)项目任务来源与单件小批生产一样,直接来源于顾客的订单,完全按订单组织生产。 5、生产控制过程的步骤。 答:(1)确立标准。确立标准就是规定控制系统所要求的平衡状态。标准是组织目标的阐述,确立标准就是在控制之前要拟定生产运营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和前提。 (2)衡量成效。衡量成效就是依据第一个步骤确立的标准对实际生产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评价和比较,一是实际进程与计划进度的比较;二是实际达到的成绩与计划目标的比较。控制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衡量的计量单位和信息质量问题。 (3)纠正偏差。偏差就是实际结果与计划或标准之间的不符合的状况。控制的意义就在于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或纠正编差,没有纠正编差的措施或行动,就没有控制。纠正实际执行中的偏差可以看作是整个生产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是控制职能与其他生产管理职能的结合点。纠正编差工作的步骤是,先找出偏差出现的环节和偏差发生的原因,然后根据上述分析,或者对现行生产运营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作出重新肯定,或者修改生产运营计 划和生产作业计划,通过生产管理其他职能。 习题 1、某种零件的制造指为50件,该零件生产计划大纲规定月计划产量为100件,每月有效工作日为25天,计划该零件的生产间隔期。 答:平均日产量=100件/25天=4件 生产间隔期=50件/4件=12.5天 2、某厂生产甲种产品,第二季度计划商品产量为1000台,根据下表资料来确定各零件在各车间的投入与生产计划(产品属于大批量生产)。 装配车间 零件库 加工车间 毛坯库 毛坯车间 期在半在在初期期毛期期制成制制每预外初初坯初零品外品废品预废品台计预预销占预件计占销占品占品占件在半计计用计号 用零用损用占损用数 制占占成量占用量件量失量失量 品品用用定用 定定定量定 结量量额量 额额额额 存 1-01 1 100 80 100 200 150 50 150 110 - 100 80 50 100 120 1-02 2 100 80 350 250 200 35 400 300 50 200 150 50 200 250 3、黄河机械制造厂有三个主要车间,其中装配车间的平均日产量为20台,计划期该厂出产产品的累计量为2000号。假如各车间计划期初的出产和投产量计编号为:装配车间分别为1600号和1650号;机械加工车间分别为1800号和1850号;毛坯车间分别为2100号和2200号。其他相关资格如下表。试确定: (1)各车间计划期应达到的投产和出产产品的累计编号; (2)各车间计划期出产和投产任务。 毛坯车间 毛坯 机加工车间 机加工 装配车间 生产周期 保险期 生产周期 保险期 生产周期 (天) (天) (天) (天) (天) 6 2 12 2 10 4、天兴公司面临一个是外包协作还是自行生产的问题。该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都要经过铸造、机加工和装配三个车间。甲、乙两种产品的铸件可以外包协作,亦可自行生产,但产品丙必须本厂铸造才能保证质量。有关情况见下表。公司中可利用的总工时为:铸造8000小时,机加工200小时和装配10000小时。公司为了获得最大利润,甲、乙、丙三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甲、乙两种产品的铸造应多少由本公司铸造,应多少由外包协作,(仅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工时与成本 甲 乙 丙 每件铸造工时(小时) 5 10 7 每件机加工工时(小时) 6 4 8 每件装配工时(小时) 3 2 2 自产铸件每件成本(元) 3 5 4 外协铸件每件成本(元) 5 6 - 机加工每件成本(元) 2 1 3 装配每件成本(元) 3 2 2 每件成本售价(元) 23 18 16 答:设X1、X2、X3为三道工序都由本公司加工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件数,X4、X5为外协铸造再由本公司加工和装配的甲乙两种产品的件数。 求Xi的利润:利润=售价-各成本之和 由本公司自行加工的甲乙丙产品的利润: 产品甲全部自制的利润=23-(3+2+3)=15元 产品甲铸造外协、其余自制的利润=23-(5+2+3)=13元 产品乙全部自制的利润=18-(5+1+2)=10元 产品乙铸造外协、其余自制的利润=18-(6+1+2)=9元 产品丙的利润=16-(4+3+2)=7元 可得Xi(i=1、2、3、4、5)的利润分别为15元、10元、7元、13元、9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Maxz=15X1+10X2+7X3+13X4+9X5 约束条件: 5X1+10X2+7X3<=8000-----铸造工时 6X1+4X2+8X3+6X4+4X5<=12000-----机加工工时 3X1+2X2+2X3+3X4+2X5<=10000-----装配工时 X1,X2,X3,X4,X5〉=0 5、某公司要开发一项新产品,产品开发与生产需一次性投资2000万元,预计产品生命周期为10年,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件,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100元/件。试求该产品的年平均销售量达到多少时,产品开发计划才能保证收回成本。 答:F=2000/10=200万元。GV=100元/件,W=150元/件 QO=200/(150-100)=4万件 6、某企业准备开发的一种农机设备,预计该设备每年销售量为2万台,销售价格为每年8500元。每台设备的变动成本为3633元,每年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6350万元。问: (1)该企业安排生产该设备的方案是否可取,每年能否获得利润, (2)如果该企业每年想实现5000万元的目标利润,该产品的产销售计划应如何确定, 答: (1)盈亏平衡点产销量=6350/(8500-3633)=1.3047(万台),每年预计销售量2万台,盈亏平衡点产量1.3047万台,所以该设备开发方案可取。 (2)本年可获利润=8500×2-(3633×2+6350)=3384万元 (3)目标产量=(6350+5000)/(8500-3633) =3.332万台 7、有6项待加工的作业在某工作中心需要进行的加工时间如下表所示。 作业 作业时间(小时) 预定交付日期(小时) A 12 15 B 10 25 C 6 20 D 14 12 E 5 9 F 7 14 求使用SPT、EDD、SCR三种优先规则,得出的加工顺序。 8、假设有7个零件需要在两个工作中心进行,加工顺序为先在工作中心进行加工,后在工作中心2进行加工,每个零件的加工时间如下表所示。请找出一个最优的排序计划,使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总时间达到最少。 每个零件加工时间(小时) 工作中心1 工作中心2 A 5 7 B 9 3 C 4 10 零件 D 7 5 E 15 9 F 9 3 G 12 8 9、某工程由八道工序组成。其相互关系及作业时间如下表所示。 作业代号 A B C D E F G H 紧前活动 A A B C CDE FG 作业时间(天) 4 2 6 8 4 4 10 4 根据以下资料,(1)画出几张网络图;(2)计算各项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和总时差;(3)确定关键线路及关键线路时间。 第七章 库存控制 复习与讨论题 1、库存成本包括哪几部分, 答:(1)置存成本。(2)机会成本。(3)质量成本。(4)协调成本。(5)订货成本。 2、库存在生产经营中的作业有哪几个方面, 答: (1) 对供、产、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起缓冲作用。 (2) 对生产工序起分解和隔离作用。 (3) 对季节性供需矛盾起调节作用。 (4) 增加库存可简化生产计划与控制。 (5) 正确决策可使库存实现保值增值。 3、库存控制通常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答:(1)在规定时间内需要多少数量,(需求率) (2)每次应该订购多少,(订购批量) (3)应该什么时候订购,(订货提前期) 4、宣控制库存系统和定期控制库存系统是否能够结合使用,如何结合,能否举例说明, 答:可以结合使用。 库存控制系统的结构由输出、输入、约束和运行机制四部分组成。 所谓定量库存控制系统就是订货点和订货量都是固定量的库存控制系统。当库存控制系统的现有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及以下时,库存控制系统就向供应厂家发出订货,每次订货量均为一个固定的量。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提前期,所发出的订货到达,库存量增加。订货提前期是从发出订货至到货的时间间隔,其中包括订货准备时间、发出订单、供方接受订货、供方生产、产品发运、提货、验收和入库等过程。显然,提前期一般为随机变量。 要发现现有库存量是否到达订货点,必须随时检查库存量。固定量系统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并随时发出订货。这样,增加了管理工作量,但它使得库存量得到严密的控制。因此,固定量系统适用于重要物资的库存控制。 为了减少管理工作量,可采用双仓系统。所谓双仓系统是将同一种物资分放两仓(或两个容器),其中一仓使用完之后,库存控制系统就发出订货。在发出订货后,就开始使用另一仓的物资,直到到货,再将物资按两仓存放。 定期库存控制系统固定量系统需要随时监视库存变化,对于物资种类很多且订货费用较高的情况,是很不经济的。固定间隔期系统可以弥补固定量系统的不足。 定期库存控制系统就是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水平。当经过固定间隔时间之后,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降到,订货量为;经过一段时间到货,库存量增加;再经过固定间隔期之后,又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降到,订货量为,经过一段时间到货,库存量增加。 固定间隔期系统不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到了固定的间隔期,各种不同的物资可以同时订货。这样。简化了管理,也节省了订货费。不同物资的最高水平可以不同。固定间隔期系统的缺点是不论库存水平降得多还是少,都要按期发出订货,当很高时,订货量是很少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就出现了最大最小系统。 习题 1、某企业每年要购买100000只某种零件,有关费用如下:单位价格为0.6元/件,每次订货费用为860元,每个零件的仓库保管费用为每月0.15元,试求经济订货批量、年订购次数、年订购总成本、年保管总成本及年库存总成本。 答:经济订货批量为 年订购次数=10000?3091=3.2(次) 年订购总成本=3.2×860=2782(元) 年保管总成本=(3091?2)×0.15*12=2781.9(元) 年库存总成本=0.60×10000+2782+2781.9=11563.1(元) 2、(接上题)销售商规定了奖励多购的销售政策,对于一次性购买达到或超过10000件的时可享受15%的价格折扣优惠。那么该企业要享受该优惠,经济批量应定为多少, 次年库存总成本=0.60*85%*10000+(10000/2)*0.15*12+860=14960(元) 3、某公司的采购部门正准备向某供应商进购一批商品,该公司根据需求分析,每年需要的量相对稳定,每年需要2000台,订货费用每次是50元,单位物 。供应商为了刺激该公司多采购,采用了一定的价品的年库存费用为价格的20% 格优惠条件,如下表所示。确定最佳的订货策略。 订货量(台) 单位价格(元) 1~249 20.00 250~499 19.50 500~999 18.75 答:分别计算不同价格条件下的经济批量。 DC22,2000,50*0QEOQ,,,,1Ch18.75,0.2011 230(不在优惠范围内,不可行) DC22,2000,50*0QEOQ,,,,2Ch19.5,0.2022 226(不在优惠范围,不可行) DC22,2000,50*0QEOQ,,,,3Ch20,0.2033 224(在优惠范围) 比较批量为224时、250(价格为19.50)、500(价格为18.75)的总成本,选择一个最低成本的批量。 TC(224),2000,20,(2000/224)50,(224/2)20,0.20, 40893 TC(250),2000,19.50,(2000/250)50,(250/2)19.50,0.20, 40277.5 TC(500),2000,18.75,(2000/500)50,(500/2)18.75,0.20, 3710 最后,选择批量为500。 4、磊明产品公司正面临着库存控制问题。公司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对所有物资进行相同的库存管理,下表是库存中的物资列表以及相应的年用量(用资金占用表): 物资编号 年资金占用量(元) 物资编号 年资金占用量(元) A 80 000 K 7 000 B 400 L 1 000 C 1100 M 14 000 D 3 000 N 2 000 E 1900 O 24 000 F 800 P 68 000 G 90000 Q 17 000 H 12000 R 900 I 3000 S 1 700 J 32000 T 2 300 (1)你能提出适当的管理方案吗, (2)请对表中的物资进行分类。 第八章 企业资源计划 复习与讨论题 1、简述MRP/MRP?/ERP的核心管理理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MRP:是按时间段来确定各种相关需求的物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从而解决企业产、供、销部门的物料信息的集成管理。由于产品各层次物料需求的时间与数量不同,即存在相关需求的时段性和成批性,因此要求相关需求的物料必须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这正是MRP的核心管理思想。 MRPII:集成了企业战略规划部门、营销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的覆盖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管理功能。通过计算机决策模拟,即所谓“如果怎么样,将会怎样”(What-if),使管理者能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模拟各种可预见的条件,以设计出多种方案,并经过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效地运行。 ERP: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体现了对整体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的管理思想。2、融合了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等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回顾ERP发展的历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分时段式MRP,闭环MRP,MRP,和ERP四个阶段。时代段式MRP,用于解决物料库存控制问题;闭环MRP,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解决了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MRPII: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解决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一体化的问题;ERP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旨在解决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资源的问题。EPR充分吸收了MRP和MRPII的优点,又融合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体现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战略思想。 2、物料需求计划为什么能够发展, 答:1)初期 MRP阶段 初期的MRP仅是一种物料需求计算器,它根据对产品的需求、产品结构和物料库存数据来计算各种物料的需求,将产品出产计划变成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和外购件、原材料的采购计划,它是开环的,没有信息反馈,也谈不上控制。 2)闭环MRP (Closed-loop MRP)阶段 闭环MRP是一种计划与控制系统。它在初期MRP的基础上补充了以下功能: 编制能力需求计划;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使计划部门能及时从供应商、车间作业现场、库房管理员、计划员那里了解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 计划调整功能; 3) MRPII阶段---制造资源计划 MRPII在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是一种资源协调系统,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思想。 它把生产活动与财务活动联系起来,将闭环MRP与企业经营计划联系起来,使企业各个部门有了一个统一可靠的计划控制工具。它是企业级的集成系统,它包括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销售、生产、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库存、采购供应、财务会计、工程管理等。 4)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阶段 进入90年代,MRPII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应用也从离散型制造业向流程式制造业扩展,不仅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也能用于化工、食品等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MRPII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完善与扩大,向企业资源计划(ERP)发展。 3、MRP?管理模式的特点。 答:MRP?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每一项特点都含有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人员素质或行为变革两方面,这些特点是相辅相成的。 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2(管理的系统性,3(数据共享性,4(动态应变性5(模拟预见性,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4、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答: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5、为什么说引入ERP是一场变革。 答:1( 各部门及时获知准确唯一的信息,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 2( 优化企 ( 缩短产品交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 4( 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5(使产品品质大幅度提高; 6( 具有广告作用,提高自身企业形象; 7( 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 8( 增 9(使企业管理层和老板从繁重、琐碎的日常业务中彻底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精力花在企业战略发展问题上,确保企业永保常青 习题 1、假设产品Y由2个单位A和4个单位B组成,A由3个单位C和4个单位D组成,B由2个单位D和3个单位E组成。每年产品的采购周期或加工期为:Y为2周;A、B、C、D各1周;E为3周。第10周需要100单位Y(假定这些物料没有库存)。 要求: (1)画出物料清单(产品结构树); (2)制定一个MRP计划表,确定相应的毛需求量和净需求量以及计划订单下达以及计划订单接受日期。 答: Y B(4) A(2) D(4) C(3) D(2) E(3) 物料需求计划计算过程表 物料提需求项目,1 2 3 4 5 6 7 8 9 10 前期 周次 产品Y 需求量 100 LT=2,预计到货 批量=1 预0 0 0 0 0 0 0 0 0 0 计 可 用 库 存 净需量 100 计划产出 100 量 计划投入 100 量 零件A 需求量 100 LT=1,预计到货 批量=1 预计可0 0 0 0 0 0 0 0 用库存 净需量 100 计划产出 100 量 计划投入 100 量 零件B 需求量 200 LT=1,预计到货 批量=1 预计可0 0 0 0 0 0 0 0 用库存 净需量 200 计划产出 200 量 计划投入 200 量 零件C 需求量 300 LT=1,预计到货 批量=1 预计可0 0 0 0 0 0 0 用库存 净需量 300 计划产出 300 量 计划投入 300 量 零件D 需求量 400 LT=1,预计到货 批量=1 预计可0 0 0 0 0 0 0 用库存 净需量 400 计划产出 400 量 计划投入 400 量 零件E 需求量 800 LT=3,预计到货 批量=1 预计可0 0 0 0 0 0 用库存 净需量 800 计划产出 800 量 计划投入 800 量 2、产品A由1B和2C组成,而C由5D和1E组成。现在A、B、C、D、E的库存和预计到货量见下表,要在第8周生产200件A,第9周生产300件A,第10周生产100件A。 品名 提前期(周) 存货(件) 预计到货 A 1 B 5 500 500件,第4周 C 3 500 D 3 200 1000件,第2周 E 4 1000 要求:(1)画出产品结构树。 (2)试确定C、D的库存状况。 答: A(L=1周) A =3周) 2C(LBB(L=5周) B 5D(L=3周) DE(L=4周) E C的库存情况(提前期为3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总需求量 400 600 200 预计到货量 现有量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00 - - 净需要量 500 700 计划发出订货量 500 200 D的库存情况(提前期为3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总需求量 2500 100 预计到货量 1000 现有量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300 -2300 净需要量 1300 1000 计划发出订货量 1300 1000 第九章 质量管理原理 复习与讨论题 1、你是如何看待质量管理的发展的, 答:?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 “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管理的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关于质量的概念包括对社会性、经济性和系统性三方面的认识。?质量的社会性:质量的好坏不仅从直接的用户,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质量的经济性:质量不仅从某些技术指标来考虑,还从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和消耗等几方面来综合评价。在确定质量水平或目标时,不能脱离社会的条件和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应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使质量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质量的系统性:质量是一个受到设计、制造、使用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例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同时又是涉及道路、司机、乘客、货物、交通制度等 特点的使用系统。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多维评价的目标。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须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质量管理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大的进步。统计质量管理着重于应用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质量,发阵预防性管理作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然而,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许多过程、许多环节和因素相关联,这不是单纯依靠统计质量管理所能解决的。全面质量管理相对更加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质量管理整体性、综合性的客观要求,从过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管理特点有哪些, 答: (1)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全企业、全员的管理。 (2)“用户第一”、“一切为用户服务”、“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等观点,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和目的,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3)把“一切以预防为主”作为质量方针。 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程序。 答:(1)组织准备阶段(2)调查分析阶段(3)编制文件阶段(4)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阶段(5)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6)质量管理体系改进阶段 4、PDCA循环的四阶段八个步骤。 答: 第一阶段是计划。它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其中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预计效果五个步骤。 第二阶段是实施。执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第三阶段是检查。把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阶段是处理。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对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5、质量成本的组成与质量管理的提高的关系。 答:质量成本主要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种所构成。 6、ISO9000—2005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运用。 答:ISO9000-2005对ISO9000-2000面修订,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强调过程方式和持续改进,以四个板块代替原先的20个要素,解决了原先的要素间相关性不好的问题。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式,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供方的互利关系,这八项原则在生产运营管理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始于顾客,终于顾客。产品设计和开发必须满足顾客期望并能超越顾客的期望,让顾客满意。进行先进技术的使用,有较快的市场响应能力。 (2)领导作用。无论ERP还是BPR都少不了领导的作用,最高管理者必须提供一定的资源,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3)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JIT,精益生意产,敏捷制造都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杜绝各种浪费,不断改善等思想是具有应用价值的。全面的管理方式的变革,使员工有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提供高质量的产 品和优质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运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使工作本身具有意义。 (4)过程方式。重视过程,强调流程分析,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BPR,并行工程,供应链管理等都将每个过程管理起来。精简过程,使流程面向顾客,发挥流程的价值。是将顾客期望化为顾客满意的过程,是产品实体的形成过程。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管理,使之处于受控状态。 (5)系统管理。生产运营管理重视系统分析,使人、财、物、信息有效地组合起来,发挥整体的力量。 (6)持续改进是企业的永恒的追求,永不满足,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不断纠正和预防。 (7)基于事实的决策。决策应以事实为基础,倾听顾客的意见,科学决策。真正认识到什么是顾客的期望和要求。 (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把供应方纳入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之中,提高生产的水平,真正实现双赢。 7、自行查阅资料,简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的主要观点。 答:(1)朱兰关于质量的观点 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来源于顾客的需求。在《朱兰质量手册》中他对质量的定义是: ?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 ?质量意味着免于不良,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障、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朱兰博士把质量管理的三个普遍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为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即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用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量管理体系认证还是有一定用处的~第一可以提高单位或企业的工作效率第二可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单位或企业的工作方法第三可以为单位或企业的工作提高知名度和信誉。 第十章 质量管理方法 复习与讨论题 1、SPC的基本原理。 答: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SPC主要工具是控制图理论。 2、六四格玛管理的内涵。 答:六西格玛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通过业务流程优化达到管理目标的有效管理方法,更是一套改善经营业绩的管理体系。其将理念变成行动,将目标变成现实。6σ管理是由在1987年,时任摩托罗拉通信部门经理的乔治•费希尔在TQM的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一种质量管理先进运作模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6σ管理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以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强调预防为主,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系统图法的工作步骤。 答:1,确定目的和目标。2、提出手段和措施。3、评价手段和措施,决定取舍。4、把各种手段和措施(或方法)都写成卡片。5、把目的和手段系统化。6、确认系统图。 习题 、某厂建筑型材料QC小组,统计了某月生产线上的废品,某结果如下:磕1 伤78件,弯曲198件,裂纹252件,气泡30件,其他42件。 画出排列图(附频数统计表),并指明主要质量问题。 答:根据已知条件,得统计分析表如下表: 项目 频数 累计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裂纹 252 252 42 42 弯曲 198 450 33 75 磕伤 78 528 13 88 气泡 30 558 5 93 其他 42 600 7 100 合计 600 100 频频 数 率 100 90 801 252 A B C 198 78 42 30 其他 弯曲 磕伤 裂纹 气泡 主要质量问题是裂纹和弯曲。 2、某工序加工某零件,其外圆的加工要求为50?0.15mm。现从该工序加工的零件中抽检100件,测算出其直径的平均值为50.00mm,标准偏差为0.04mm。试计算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并作出判断,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答:由于测算直径(50.00mm)与公差中心重合,所以,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 {(50+0.15)-(50-0.15)}/6×0.04=1.25 由于1.33?1.25,1。所以该工序尚可,必须用控制图或其他方法对工序进行控制和监督,以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对产品应按正常规定进行检验。 3、横海橡胶加工厂QC小组开展提高产品剑桥率活动,统计三月份内胎不剑桥情况,分布如下表所示。请用排列图进行分析,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项目 数量(条) 伤痕 730 欠硫 350 杂质 120 胶垫移动 86 接头不密 42 夹沟 25 其他 29 厚薄 18 总计 4、某工序利用-R控制图进行螺栓外径加工的控制,每次抽样10件,共X 抽25次,测出平均值数总和为Σ=160.5mm, Σ=0.225,求-R控制图的中XRX心线和控制界限。(当n=10时,A=0.333,D=1.782,D=0.245,E=0.975,d=3.087) 24322答: 则图 R图 5、设某螺栓直径设计要求为直径10?0.023mm,从某车库加工的螺栓中随机抽取样本100件,其直径平均值9.997mm,标准偏差为0.007。求该作业的工序能力指数。 答: 本题为双向容差,中心不重合的情况,其中,标准中心为10。 T,0.023*2,0.046,标准偏差S,0.007容差范围: ,,10-9.997,0.003偏移量 B,6*0.007,0.042(mm)所以过程能力为: 0.046,2*0.003C,,0.952pk6*0.007过程能力指数为: 1,C,0.67,可见过程能力不充分。p由于过程能力指数 改进措施: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放宽容差范围。 第十一章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LP) 复习与讨论题 1、准时目标是什么, 答:JIT生产的目标:JIT方式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造成的浪费,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取得高的利润。为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就要不断追求最优的生产系统设计和最佳的操作状态。JIT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 (1)废品量最低(零废品);(2)准备时间最短(零准备时间); (3)库存量最低(零库存);(4)搬运量最低; (5)机器损坏率低;(6)生产提前期短;(7)批量小 2、试对比 说明“推动式”与“拉动式”两种不同的生产运营管理方式。 答:“推动式”:根据主生产计划的要求,确定每个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一个工作中心按计划制造工件,并将加工完成的工件送到后续工序工作中心,不管后续工作中心当时是否需要。 “拉动式”:由代表顾客的订单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主生产计划和总装顺序计划,从产品总装配开始,每个工作中心按照对当时零部件的需要,向前一工序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前一工序工作中心完全按照这些指令进行生产。 3、说明看板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答:看板管理是一种生产现场物流控制系统,它是通过看板的传递或运动来控制物流的一种方法。看板的使用规则是: (1)看板在使用的时候,必须附在装有零件容器上。(2)后工序来取件。 (3)只生产后道工序取的工件数量。 (4)均衡化生产。 (5)严禁将次品交给下道工序。 4、试述精益生产的含义和内容。 答:精益生产方式是美国在全面研究以JIT生产方式为代表的日本苍茫生产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精益生产方式指的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以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有准时生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源上保证质量和优化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5、如何认识JIT的质量控制, 答:JIT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JIT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即及时生产。JIT方式中强调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是消 除不合格品,消除可能引起不合格品的根源,并想办法解决问题。JIT追求“零库存”,要达到零库存并能稳定生产,就应消除所有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包括产品返修、不合格品返修等。为达到零库存,还要不断改进工艺过程,一方面利用成组技术,用较少工艺步骤能生产出一定范围的产品;另一方面开展技术革新活动、鼓励操作人员利用其科学知识、技术经验进行革新活动。JIT中还包含许多有利于提高质量的因素,如批量小,零件很快移动到下一道工序,质量问题可以及早发现。JIT强调预防维修、设备保养及清洁的工作环境,这些对提高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都有很大好处。 第十二章 供应链管理 复习与讨论题 1、如何认识牛鞭效应, 答:牛鞭效应,简单地讲就是指供应链下游消费需求轻微变动而导致的上游企业生产经营安排的剧烈波动的现象。当市场上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发生细微变动时,这种波动会沿着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直至生产商逆流而上,并逐级扩大,在达到最终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信息严重扭曲或失真。企业为避免牛鞭效应,通常采用备有过量的库存或放大生产能力作为缓冲,这对供应链管理的绩效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反应能力,而且不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利润下滑,其直接后果就是库存积压,成本增加。另外,牛鞭效应导致需求信息失真,扭曲的信息使供应链中的成员对市场和顾客的预测出现偏差,如果不能缓解牛鞭效应,很可能导致企业领导者决策失误。这样的失误,其危害程度会是致命的。 2、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程序。 答:1、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2、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3、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合作框架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4、组织机构的变革。 3、企业供应链五阶段。 答:社会组织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体一样,都存在一个起源——成长——发展——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企业要想达到供应链管理的最高阶段,一般需要经过五个发展阶段,由企业内部的协调分工到企业间的协作与联盟,最后实现网络经营一体化。 (1)第一阶段——企业内部功能集成 。(2)第二阶段——企业一体化管理(3)第三阶段——合作伙伴业务协同。(4)第四阶段——价值链协作(5)第五阶段——网络经营一体化。这是供应链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供应链的成员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密切合作以及技术共享以获得市场的支配地位。但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已经达到了这一阶段,原因是他们完全采用网络化、虚拟经营、动态联盟等,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交易的可视化以及准确的供货。 4、供应链管理的内涵有哪些, 答:(1)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管理策略 (3)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 第十三章 先进制造系统管理技术 复习与讨论题 1、如何理解CIMS的功能, 答:(1)经营管理功能。(2)工程设计功能,用以支持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准备。 (3)生产制造功能,用以支持企业的制造功能。(4)质量保证功能,用以控制产品质量。 此外,计算机网络系统,用以实现CIMS的数据传递和系统通信功能,满足各功能系统对网络支持服务的不同要求。数据库系统,用以实现CIMS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 2、CIMS实施的效益有哪些, 答:CIMS实施的效益:(1)提高设备利用率(2)降低直接和间接劳动强度(3)缩短制造周期(4)加工中使用设备较少(5)生产计划可调性 3、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 (1)使顾客富裕的理念;(2)以人为核心的资源的理念; (3)竞合发展的理念; (4)柔性的开放式设计的理念 4、约束理论TOC五大核心步骤。 答: 第一步,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第二步,寻找突破这些约束的办法。 第三步,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 第四步,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使第一步中找出的约束环节不再是企业的约束。 第五步,谨防人的惰性成为系统的约束。 5、企业流程再造的特点有哪些, 答: (1)在崭新的资讯技术支持下,以流程为中心,大幅度地改善管理流程; (2)放弃陈旧的管理做法和程序; (3)评估管理流程的所有要素对于核心任务是否重要。 6、流程再造的步骤。 答: (1)个案陈述(2)流程识别(3)评价使能因素 (4)分析现有流程(5)流程创新设计(6)实施再造后的流程。
本文档为【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年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7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