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举报
开通vip

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建设的几点思考目 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中文) 2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2 (一)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 ......................................................2 (二)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2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低.........................................................3 二、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

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 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中文) 2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2 (一)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 ......................................................2 (二)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2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低.........................................................3 二、城镇化的核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农村人口转移 3 (一)依托城镇化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3 (二)依托城镇化开拓国内市场 ,增加社会商品消费需求...........................4 (三)依托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 ,增加农民就业门路和收入来源.....................4 (四)依托城镇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 ,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4 (五)依托城镇化减少农业劳动力 ,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4 三、小城镇发展的创新之路 4 (一)结构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1、注重农业的发展........................................................5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5 (二)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与加强规划管理 1、转变政府职能..........................................................5 2、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5 3、强调规划的法制化......................................................5 (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制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1、户籍制度创新..........................................................6 2、土地制度创新..........................................................6 (四)科技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 1、依托本地资源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6 2、加快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6 结束语.......................................................................6 致谢.........................................................................6 参考资料.....................................................................7 摘要、关键词(外文).........................................................8 - 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积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具体的现实发展中都制约着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人口转移,依托城镇化可以对城乡建设、城乡经济发展、社会消费需求、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推进城镇化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和忽视农村 ,而应当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创新角度考虑现有的制度,只有在改革到现有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创新。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从我国建国开始,我国实行的就是城市和农村户籍层次分明的封闭制度,这两者非常缺乏流动性,农村人口要转到城市人口,需要经过很多的困难。农村劳动力在流向城市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既有客观因素,也有着自身的原因,从以下的几个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一)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前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 ,轻纺工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提供的就业岗位少 ,难以满足就业的需求。资金的原始积累采取“以农养工”的方针 ,用“剪刀差”等办法 ,从农村抽走资金 ,用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而对占总人口 80 %的农民 ,采用行政手段 ,实行严格的城乡隔离政策 ,形成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 ,把农民关在城门之外 ,在狭窄的土地上 ,进行低效劳动 ,致使大量的劳动力长期封闭在农村 ,不能流动。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把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社会”,一个“社会”由城市居民组成 ,一个“社会”由农民组成。因为农村的劳动供给量大于城市 ,而且农村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 ,所以农民必定是劳动的净输出者。这种制度严重阻碍着城镇化发展水平 ,也严重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 ,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诸多障碍 ,如一些大中城市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就业规定了限制民进入的行业和工种 ,农民外出就业要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 ,等等。这些障碍,减少了城市的资本同农村的劳动相结合所能获得的净收益 ,从而导致城市的资本输出量的减少;反过来 ,又会减少农村的劳动与城市的资本结合所能获得的收入 ,农村的劳动输出也会减少。 (二)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按规律 ,城镇化要与工业化发展相适应 ,但实际上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两者差距虽有所缩小 ,但农村城镇化进程依然缓慢。1999 年末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是30.9%,2000年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化的水平达到了36.09%,滞后于工业化水平14.3个百分点。从历史上看“九五”比前几个五年计划 ,城镇化进程要慢 ,从1978 年到 1999 年我国平均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0.67%个百分点,而到“九五”前四年。每年提高的城镇化率只有0.46个百分点。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虽然至200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37.7%,但是还不够快。至今仍有62.3%的人口在农村,有近5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5%。到2010年,即使达到40%,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2.5%。更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展,二、三产业层次不高,比重仍然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有限。2001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3.48亿(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70.7%),占劳动人口的一半左右,第三产业为27.5%,工业仅占22.5%,城镇化水平滞后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据调查,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约为70%,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依然高达87.8%。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半文盲占7.4%,小学占31.1%,初中占49.3%,高中占9.7%,中专占2%,大专及以上占0.5%。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据统计,2000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6.4%猛增到8.3%(未扣除当年回流数)。到2001年,国债项目陆续竣工,农村净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就一下跌到了3.14%(扣除当年回流数),比2000年下降4.6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周期的固有联系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素质的劳动力的就业面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结果是这样的劳动力将会的劳动力市场中被淘汰。 二、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人口转移 推进城镇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城市自身的建设问题。如果仅仅理解为城市建设 ,就没有必要非使用“城镇化”一词不可。城镇化主要是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市民 ,重点是在“化”字上做文章。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市民需要有一个载体 ,加强城镇建设的目的正是为了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载体。可以说 ,转化农村人口与加强城市建设不仅是一致的 ,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农村人口的转化需要从两个层次上实现:一是将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就业转移到城市就业 ,二是将农村富余人口由农村居住转移到城市居住。也就是 ,通过非农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带动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和人口转移到城镇 ,相应减轻农村自然资源的负载率 ,并使转移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逐步与农业脱离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体。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做法是 ,将农业提供的工业原料从农村集中到城市 ,而将农村劳动力阻挡在城镇之外。结果工业发展确实比较快 ,但是城镇化进程却严重滞后。即使目前非农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 85 %左右 ,世界上也没有承认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我们自己也认为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究其原因 ,就在于我国非农产业远远没有吸纳和消化过剩农业劳动力 ,表明我国工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2001年 ,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 37.7 % ,农村人口比重仍然高达 62. 3 %。没有城镇化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过多的问题;搞好城镇化 ,解决的则将远不止是农村人口过多的问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看 ,加快城镇化进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依托城镇化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城镇化进程 ,既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又包括工商企业的投资建设和居民住房建设 ,特别是住房建设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潜力巨大。如果把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等结合起来 ,将极大地持久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使房地产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一个长期发生作用的增长点。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相比 ,投资城镇建设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往往具有更大的刺激作用 ,不仅可以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环保等许多行业的发展 ,而且可以为剩余农业劳动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并通过建设资金转化为消费资金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依托城镇化开拓国内市场 ,增加社会商品消费需求 我国城乡收入差别的表现 ,是大中城市高于小城镇 ,小城镇高于普通农村 ,农业兼业户高于一般纯农户。然而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过于分散 ,收入水平较低 ,加上半自给性质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较少购买生活消费品 ,极大地限制了商品性消费。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才能有效地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增加他们的商品性消费 ,扩大国内的市场容量 ,使目前相对充裕的农产品和工业品能够较为顺利地销售出去。城镇投资建设与居民最终消费的持续扩张 ,将构成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持久推动力。 (三)依托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 ,增加农民就业门路和收入来源 我国第三产业之所以发展较慢 ,主要原因是需求严重不足。尤其是占全国 64 %左右的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 ,收入来源单一 ,局限于家庭自我服务的传统圈子里 ,不可能形成对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加快城镇化进程 ,将农村居民由分散居住迁入城镇集中居住 ,必然形成和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 ,增强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市场容量。原先的农民既是第三产业的消费者 ,又是第三产业的就业者 ,这将极大地缓解城乡就业压力。随着农村居民迁入城镇居住的增加 ,城镇第三产业的需求规模将随之增大 ,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也随之增加。 (四)依托城镇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 ,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 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不可磨灭。但是 ,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布局过于分散 ,由此派生出许多弊端 ,导致乡镇企业综合效益下降 ,市场竞争能力削弱。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 ,使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 ,是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与一般村庄相比 ,城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其他多种优势。乡镇企业在城镇的工业园区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发展 ,既可以减少占用土地 ,减轻环境污染 ,改变农村面貌 ,还可以减少道路、管道、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 ,确立区位优势 ,改善交通运输 ,方便信息交流、商品流通和技术传播 ,加强产业管理 ,促进资产流转和保值增值 ,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提高综合效益。所有这些 ,最终将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也有利于持续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 (五)依托城镇化减少农业劳动力 ,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通过农村现有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 ,逐步做到农村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镇 ,减少现有农户和农村自然村庄 ,减少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 ,以及通过承包地使用权的流转 ,使土地逐步向专业户集中。在这个基础上 ,增加仍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 ,相应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扩大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 三 、小城镇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国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步履蹒跚,进展缓慢,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其间的速度还是较慢,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我认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从结构、管理、制度、科技等方面进行创新,走出一条健康、有序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一)结构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据统计,目前小城镇的一、二、三产业比值是78:12:10。由此可见,小城镇的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矛盾,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上的从业人数及其产值上。建立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速度,是小城镇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小城镇结构和优化,需要做出以下战略性转变。根据本地区的区域位置、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素质、经济基础等因素,选择符合小城镇自身特点的主导产业。与大城市毗邻的小城镇,要发挥交通便捷、生态环境好、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重点发展房地产业,让这类小城镇成为大城市的后花园。在乡镇工业发达,农村人口密度大的沿海平原地区的小城镇,应成为若干个乡镇区域内乡镇工业聚集中心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的聚集中心以及这一农村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在乡镇工业不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应发展成为当地农业,林业,渔业服务的经济中心。 1.注重农业的发展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必须建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它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振兴,离不开农业产业化,农业现在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目前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三方联动发展的做法,既有利农业的持续的发展,又有利与小城镇的繁荣,应当总结经验并全面推广。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物质产业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包括流通、服务在内的第三产业内部得到配套发展。第三产业投资少,获利多,尤其是第三产业和第一,第二层次多数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潜力巨大。同时,随着人口的集散和乡镇企业的集中,大力发展小城镇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高的通讯、咨询等行业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与加强规划管理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应当是市场行为,但也需要政府行为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更需要采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条快分割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权限并对应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行政机构不断膨胀,办公和住宿条件不断升级,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小城镇财政功能的不健全弱化了政府的管理能力,而政府管理能力的减低有弱化了政府长期规划和管理,导致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要在规划上做好,节约资源,政府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做到精干高效,责权利对等。根据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按可持续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的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 2.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方面要将小城镇与一定的城镇体系联系起来,合理布局,协调城镇之间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从而与其他城镇一同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要使小城镇规划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未来。科学的实行内部规划,使小城镇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强调规划的法制化。通过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使小城镇规划与管理有法可依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制度创新:制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自市场经济导向改革以来,农业最先突破传统的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由于户籍,粮油供应、城市就业社会福利等制度的障碍,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仍局限于农村范围之内。农民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和长期在城乡分隔体制下形成的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形为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农村小城镇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但目前的实践表明,传统的制度障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影响了小城镇经济的社会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我认为应从户籍和土地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 户籍制度创新 小城镇的持续发展需要有生产要素的相对集聚,而最首要的便是人口的相对集中。户籍制度一直都起着“进入门槛”的作用,其“高低”直接影响了小城镇的人口增加的规模和速度。必须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户籍,建立有利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改革以前以商品粮油供应为标准农业、非农业人口的办法,实行按居住地城市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新户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现在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必将为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土地制度创新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很少的国家,必须做到集约用地,所以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以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逐步割断已转移劳动力同土地的“脐带”,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创新,从而有效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技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 在世界科技迅猛进步和它对社会的作用极大增强的今天,一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上,作为现在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把发展科技作为推动当地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1.依托本地资源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小城镇的工业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明显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因此必须抓住市场的脉搏,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这也必须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要创造较好的舒适环境,为人才引得进,流得住做准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加快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将逐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除了继续完成自身的产业化外,将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加速改造传统产业。而小城镇现有的产业,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如第一产业比例过重、传统产业落后等问题。因此在考虑小城镇的发展时还应立足现有基础,主动地到传统产业的改造中寻找市场,寻找自身发展的机遇,把传统产业这块强有力的陈地变成培育高技术产业的温床,为小城镇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中实际上还是那种希望农村问题在农村内部解决的思路的延伸, 从经济学上来分析, 农业剩余劳动力应该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中来吸纳,小城镇中应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按照经济规律来转移和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才会最终促进农村的发展与繁荣和城镇化的稳妥有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国光、 桂世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2.《中国统计提要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版。 3.李云才,《城乡问题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4. 王梦奎、冯井、谢伏瞻,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年版。 5. 赵勇,《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6.吴群,《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现在经济探讨,2003,(7)。 7.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 《200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叶玉民,《中国城市化之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邱小鑫,《对推进高素质劳动力转移的思考》,中国第三产业,2003,(3)。 10.申平华,《城镇化,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性规定》,湖南社会科学,2001(2)。 11.辜胜祖、刘传江,《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版。 Some thinking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ization to the Rural Laborer Abstract: Accelerate advanc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shift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to the cities and towns actively, promote the social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es , realize the modernized course progressively .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faces a lot of restriction factors too while shift to the cities and towns, These factors are regardless of the system, or the process restricting the urbanization in concrete reality is developed. The key ques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is that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shift , Can there is positive impact on such respects as construction , economic development , social consumption demand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 rural industry's overall arrange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etc. to rely on the urbanization. Advance the urbanization not to mean giving up and ignoring the countryside , but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society further . During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 we must consider the existing system in terms of innovation , Reach existing bottleneck restraining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 in reform only, small town of our country is it obtain heavy score to build. Key words: Urbanization. The rural laborer shifts. Restrict the factor. Innovation. PAGE 1
本文档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建设的几点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01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08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