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与设计之十三_调节与控制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与设计之十三_调节与控制

举报
开通vip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与设计之十三_调节与控制 =-1.-一---硕尹⋯l1 剧 :lI ,l1⋯ll ”,1 . 哈霎专题讲座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与设计 之十三—调节与控制东南大学 一 、 装置的稳定运行及其调节 氨水吸收式制冷茶统内的设备要比压缩式 制冷机的为多 , 这些设备紧密相关。 设若其中 任何一个的工况出现变动 , 都将影响到整个系 统的稳定运行 , 为此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 尤其在装置启动过程和改变工况时 , 更需进行 恰当的调节 , 才能使系统稳定地运转 。 稳定运行的标志是 :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 , 反映在仪表板上的...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与设计之十三_调节与控制
=-1.-一---硕尹⋯l1 剧 :lI ,l1⋯ll ”,1 . 哈霎专题讲座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与设计 之十三—调节与控制东南大学 一 、 装置的稳定运行及其调节 氨水吸收式制冷茶统内的设备要比压缩式 制冷机的为多 , 这些设备紧密相关。 设若其中 任何一个的工况出现变动 , 都将影响到整个系 统的稳定运行 , 为此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 尤其在装置启动过程和改变工况时 , 更需进行 恰当的调节 , 才能使系统稳定地运转 。 稳定运行的标志是 :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 , 反映在仪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板上的所有压力、 温度、 液 位 、 流量等指示值在较长时间内都 应 保 持不 变 , 或在极小的容许范围内有少许波动 。 为要保持运行稳定 , 首先要求外部条件稳 定 , 其次是系统内部配合恰当。 所谓外部条件 指的是 , 外界的加热热源 、 冷却水和载冷剂的 流量和温度等都应按规定值保持不变 , 这些是 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 。 在满足这些条 件的前提卞, 在单级系统内部的调节主要在于 两只节流阀(即本文之六图4的 R v 工 和 R v 亚) 的开度 , 也即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和进入 杨思文 1 . 进人蒸发器中的制冷荆流t 的仙节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行是否正常运行在 很大程度上与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进量有关。 如 果进量不足 , 部分传热面将不参加工作 , 结果 将使蒸发温度降低 。 反之 , 当进入蒸发器的制 冷剂量过多使液体过满时 , 将有部分液体未参 与蒸发而就被带入吸收器中, 这就降低了装置 的制冷量。 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 性和经济性 。 因此 , 在燕发器前的节流阀 R v 工 的开度 调节得恰当与否就显得十分重要 。 开度的大小 应该既使蒸发器的全部传热面都能为制冷剂所 掩没 , 又要使抽出的燕气中不带液体 , 但如本 文上一篇中所提到的 , 蒸气中少量的雾沫夹带 是容许的。 出来的氨气温度应较 蒸 发 温 度高 3 ~ S O c 。 由于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所以在 改变节流阀的开度后 , 需经一定时间才会反映 到装置的运行工况上来 。 节流阀的开度应根据蒸发器内的液位来调 节 , 所以在一般蒸发器上都应装 设 液位 指示 计。 为了便于自动控制起见 , 除可采用电动或 吸收器的稀溶液流量的调节 , 现分述于下 : 气动的调节阀外 , 也可在节流阀前另设电动或 农 4 冰箱艳定工作时的压力 (环境通度 t . 二 25 · c ) 其成分是二维变量。 所以三元配比适宜值的筛 代介山言二 , 丁一一一门= 二二万二二二= 二, 二 选无论是基础分析研究还是实验研究工作量都 压力 \\ ’一 ’ } R 12 !二二斗 一一二止扁二一二石二 很大。 但是若以其各组分的纯质热力性质为基 (表) , M凡 配比 工 ! 配比 n }配比111 最高排气压力 最低吸气压力 0 . 8 9 4 ! 0 . 8 9 2 ! 0 . 8 9 6 1 0 . 9 0 7 0 . 0 4 0 ! 0 . 0 2 0 ! 0 . 0 23 1 0 . 0 4 1 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 所以要综合考虑冷量、 能耗和排温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配比。 < 3 ) 关于配比的筛选。 三元混合工质 , 础 , 对三元混合物的各热物性 参 数 作 综合分 析 , 进行配比预选 , 将减少筛选中的盲目性 。 · ( 4 ) 下一步的工作将继 续进 行 配比筛 选 , 并结合工质充注量的调整和对 系统的匹配 方面的局部调整 , 以取得较好的 冰 箱 整 体性 能 。 此外 , 有关压缩机工作特性、 寿命 、 可靠 性与润滑油相溶问题 , 还需继续观察试验 。 一 5 9 一 农 1 氨气沮度 (oO ) 氮气沮度 ( o C ) 八On”6 一Usn‘Otl4gJ‘11八石R一8.⋯⋯,几-O‘O口345”勺n”„勺n”一口7898OU6O8C”一U,131000.0.0.0. 0 . 81 1 . 2 0 1 0 0 1 0 5 内O , 4045505560肠70 自U介U,曰,‘ 他蛆方只护嫉 气动截止阀 , 这时将节流阀调至一定的开度并 保持不变 , 液位指示计指示液位高度的信号传 给截止阀 , 后者专司启闭的动作 。 在调节节流阀开度时 , 还可参看冷凝器后 储液筒的液位 , 在稳定工况下 , 储液筒的液位 也应该是稳定少变的。 2 . 进人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流 t 的调节 由发生器底部出来进入吸收器的稀溶液量 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 倘若调节不当就可能 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 先就吸收器来看 , 如果 进入吸收器中的稀溶液量不足 , 就将减少所吸 收的氮气量 , 从而使蒸发器在压力升高。 若是 稀溶液的进盈过多 , 则在淋膜式吸收器中将使 部分传热面不能参与吸收而也会使蒸发压力提 高 。 再就发生器来看 , 当节流 阀 R v l 开度 太小时 , 发生器底部的储液空间就可能过满 , 严重时精馏塔内会出现液泛现象, 部分溶液被 带到分凝器中, 甚至进一步带入冷凝器中, 这 就完全破坏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因为溶液在分 梁器或冷凝器中被冷却水冷却后 , 将强烈吸收 氨蒸气 , 使发生系统内的压力迅速降低 , 这时 经由溶液热交换器人塔的浓溶液将气化 , 气液 混合物会一同进人分凝器内。 如果要想中止这 个过程 , 就只有将整个制冷装置停机 , 并将冷 凝器下储液筒内的全部液体排人到吸收器中后 再重新开车 。 不过这样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使 装置恢复到稳定工况运行。 在另一方面 , 如果节流阀开度太大 , 造成 发生器底部稀溶液储液空间倒空 , 则发生器内 的氮蒸气就可能进入溶液热交换器 , 在其中为 冷却后的稀溶液所吸收 , 也破坏了发生过程的 正常进行。 因此 , 稀溶液流量的调节 , 应根据发生器 底部储液空间的稀溶液液位高度来进行 , 应尽 量保持其恒定不变 。. 为此浓溶液的人塔量也必 须相应地进行调节 , 当稀溶液管路上的节流阀 R v l 开大时 , 人塔溶液量应该相应增加 , 反 之则减少。 3 . 其它调节 ( 1 ) 分瞬器后的氨气温度。 这是氨水吸 3 0 冷蔽沮度 t c ( ,c ) 图 1 不同冷凝沮度下容许的氨气温度 收式制冷机运行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 氨气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其中所含水分的多少。 这可 以从氨水溶液平衡相的热力参数图表中查 出 , 例如在冷凝温度为40 . 3o c 时 , 氨气温度与其中 所含水蒸气量的对照值如表 1 所示 仁‘’。 在同样 的氨气温度下 , 冷凝温度愈低 , 则氨气中所含 的水分愈多 , 根据一般要求 , 精馏后的蒸气浓 度应达99 . 8%以上 , 所以其中水燕气含至不应 超过。. 2 % 。 为此 , 在不同冷提温度 下 容许的 氨气温度值如图 1 所示 , 调节 时 可 以参考。 调节的方法一般为改变塔内回流比 , 增大回流 比可以提高氨气浓度 , 而这可以借增加通过分 凝器中的冷却水量来达到。 ( 2 ) 液 氨 过 冷 温 度。 如前 面 已 介绍 的 , 目前实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 , 都装有 氨蒸气过冷器 , 利用蒸发器出来的低温氨蒸气 来过冷节流阀前 的 液 氨。 据估算 , 液氨过冷 坤 。c约可使机组的制冷量增大 4 % , 而无需额 一 60 一 外消耗发生器中的加热量 。 通常氨燕气在离开 过冷器时的温度约 比进 口液氨的低 10 ~ 15 ’c 。 二、 最佳工况与工况调节 1 . 最佳工况 对于一台运行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来 说 , 总应该力求保持在最佳工况下运转 , 以便 获得最好的经济性。 如本文之七 中已 经 阐明 的 , 影响机组性 能 或 经 济性的主要外界因素 有 : 热源温度、 冷却水温度和制冷温度。 对于 一定的用户而言 , 所需的制冷温度是不变的 , 而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 , 冷却水温度也将保持 恒定 , 因此在上述三个温度中 , 经常只有热源 温度可以调节 , 以适应最佳工况。 和在压缩式制冷 机 中一 样, 当冷凝温度 (决定子冷却水温度及流量) 和蒸发温度确定 后, 单位制冷量 q 。 是不变的 。 (假设冷凝液 不过冷或过冷度保持相同) 。 这样 , 由热力系 数的定义式 乙= q 。/ q 。 可知 , 运行经济性的优 劣就将决定于单位热耗量 q、 的大小。 最佳工 况相应于最小的单位热耗量。 由本文之四 式 (15) 或 之 九 式 (3 0) 已 知 , 装置的单位热耗量可表示为 .器时的浓溶液的烩 , K J/ K g 君。、 氛、 舀.—分别为饱和纯 氨蒸 .气 、浓溶液及稀溶 液 的浓 度 , K g / K g 。 f—循环倍率 , K g / K g o .式 ( 2 ) 或式 (3 ) 表明 , 发生器中的 加 热量 消耗于三个方面 : 即 ( 1 ) 用于产生状态参数 为 hs , 首。 的氨 蒸气, ( 2 ) 在分凝器中为冷 介质所带走的精馏热 叭 , (3 ) 加热溶液 , 使 之由发生器进 口状态 1a 变为出口状态 2 , 也 即上述二式中等号右边的最后两项之差所表达 的热耗量。 在式 ( 2 ) 中, 当冷凝压力已确定时 , 近 似于纯氨蒸气的状态参 数 h 。 和 省‘ 可以视为 常数 , 在冷却水温度和制冷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 浓溶液的浓 度 省, 也将恒定。 所以可能变化的 量为 稀 溶液的浓 度 舀. 和烩 h : , 与 h : 有关 的浓溶液进 口烩 hl . , 以及 精 馏 热 qa 。 这些 量在我们给定的条件下 , 都将只是稀溶液在发 生器内最终加热到达的温度的函数 , 因而也是 外界热源温度的函数。 可以举例将式 ( 2 ) 中各项热耗量随同稀 溶液浓 度 雪. 变化的情况表示在图 2 中〔, , 。 此 q、= h 。 一 h : + 雪。 一 雪 . 。 君: 一 雪二 或 q ‘= h 。+ , : + 雪。 一 雪 : 君: 一 雪. (h : 一 h , . ) + q : ( 1 ) h : 切义 育 6 00 盆一 雪。 ,一 扁李‘井势一h , 。君, 一 雪一 ‘ .式 ( 2 ) 也可写成 q 、== h 。+ q : + (f 一 1)h : 一 fh : . 出口 40 0 2 00 、声、J沙 2 八」叮矛、了、 图 2 盆。 , o p T 发生器内单位热耗 t 与稀溶液浓度的 系 . 2 2 8 盆: 二 0 . 3 8 6 2 (注 . IK e a l, 4 . 1 8 6 8 关钊 式中 h ‘—可近似看作发生器压力下的纯氨饱和 蒸 气 的 治 (因要 求 氛> 0 . 9 9 8 ) , K J/ K g 咖—单位精馏热 , K J/ K gh :—离开发生器的稀溶 液的烩,K J/ K g h : . -一由溶液热交换器出来 进 入 发生 一 6 1 一 工况下的最佳 雪. 的数 值。 图中显示 , 随着燕 发温度的降低 , 不仅最佳 雪. 值降低 , 而且最 佳工况下的单位热耗量也将增大。 八U八甘八甘n甘六甘n甘,曰Ž“.00,1 1.几 ƒOO吕、侧.。召) 图 3 不同燕发温度下的单位热耗量 (注 : I K e a l = 4 . 186 8 K J) ( 2 ) 冷凝温度 因为冷却水温度在一年中是随着季节变化 的 , 所以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冷凝压力也 将随之变化 , 表 3 举例列出了在不同冷却水温 度工况下最佳稀溶液浓度和最佳温度变化的倩 况。 从表 3 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 当燕发温度 保持不变而冷凝压力随季节变化降低时 , 稀溶 液最佳浓度将随之升高 , 但最佳循环倍率仍随 衰 3 剥俐fo,纯佳循倍率液温溶佳度oO稀最稀溶液最佳浓到潍度oO沮琶0日度oc水卫, 例的工作条件中, 冷凝温 度 : 30 O c , 燕发 温 度: · , 20 。价 吸收器出口浓溶液温度: 40 。伪 浓溶液浓度 . o . 3 s6 2K g / K g 。 此外 , 计算时假 设塔板上进行了完全的热质变换 , 而且吸收器 出口的浓溶液未过冷 。 纯氨燕气的烩值 h 。 与稀溶液浓 度 舀. 无 关 , 故在此图上由水平线 1 表示。 随 着 雪. 的 降低 (即加热温度增高) , 虽然由于放气范围 △盆增大而使溶液的循环倍率变小 , 但与之平 衡的气相浓度也变小 , 即在升人塔内的蒸气中 所含的水蒸气将增多 , 使精馏工况恶化 , 所需 消耗的精馏热 q ; 增大 , 其效果将如图中曲线 2 所示 。 . 当循环倍率 f 随 着 雪. 减 少 而 变小 时 , 由式 (a) 可知 , 用于加热溶液的热消耗 盆将降低 , 如图中曲线 3 所示。 将图中的各条 曲线相加 , 就可得到总热 耗 量 随 同 君. 变化 的曲线 4 。 曲线 2 与 3 随 同 雪. 变化的方向不 同 , 所以曲线 4 将具有热耗量极小值, 这时装 置的热力系数为最大 , 工况达到最佳 。 与之相 应 的 爹。 就是最佳工况下的稀溶掖的浓度 , 从 而也就可以知道最适宜的加热热源温度。 2 . 形响 . 佳工况的因素 ( 1 ) 燕发温度 倘若保持冷凝温度不变而只 改 变蒸 发温 度 , 将使最佳稀溶液温度发生变化 。 表 2 中显 示了四种不同燕发温度工况下的 最 佳 舀. 值 , 可以看出, 蒸发温度愈低 , 则最 佳 舀。 值将愈 小 。 表中也表明了最佳加热温度。 表 2 列所各工况的单位热耗量与稀溶液浓 度的变化关系如图召所示 , 其中也表示出了各 农 2 仁二, 冷却}浓溶 燕发 温度 ( o0 ) 浓溶液浓度 君r (K g / K g ) 溶液热交换}稀溶液最 浓溶液浓度 舀: , K g / K g 冷疑 压力 MP a / K g 器出口稀溶 差. ,。, T K g / K g 液温度 ( O G ) 佳浓度 (K g / K g ) 稀溶液最佳加热沮度 一口 nj’匕 : 内匕ŽO................8行In口8 0 。 41 8 0 。 2 8 0 0 。 2 1 0 0 . 1 7 4 0 。 2 9 4 0 . 2 1 0 0 。 16 7 0 。 1 3 0 0 . 3 3 0 6 、 0 . 35 8 2 0 . 3 862 0 . 4 1 42 0 . 4 4 42 1 . 5 5 4 1 . 3 49 1 。 166 l 。 0 0 2 0 。 8 5 7 0 . 2 6 1 1 1 2 9 . 5 19 . 6 0 . 3 2 1 0 . 3 4 4 01匕50八1143322.....‘..........Q口80口83Q口22,111 注 : 计算条件燕发沮度 : 一 2。℃ ; 冷凝温度取较冷却水沮 高7 OC; 吸收器出 口浓溶液沮度取比冷却水温高7 oC ; 溶液热 交换器冷端沮差取 8 Oco 代一110130140150 工况 0 ·“8 ‘ }1‘ 9 0 。 3 0 2 } 1 0 871口自口”口UQCO八0351匕曰00,几3连一5一一”一1人324 注 : 各工况下的冷挽沮度均为3。。C ; 吸收器出口浓溶液沮 度为30 oc 。 一 6 2 一 之降低, 因为相应的浓 溶液 浓 度 雪: 也增 大 了。 这时稀溶液的最佳加热温度则将下降。 文献〔3 〕的作者曾提出求最佳稀溶液浓度 的经验公式如下 : , 雪: + 0 . 0 3 5 省. 。 , T = 1 十了(1 + 雪t )(h , , 一 h 4)0 . 9 6 5 a B (4 ) 式中 h 3 、 h. —分别为在溶液热交 换器冷端的稀溶液 和 浓 溶 液的烩, K e a l/ K g h : :—当与溶液热交换 器 出 口处稀溶液温度相等时浓 溶 液的烩 , K e a l/ K g a—表示在塔的填料层内 精 馏不完全程度的数值 , 在计算中取 为 0 . 4 ~ 。. 5 「 B == 2 6 、5 + Z p , P 为冷凝压力 , a t二 (绝 压) , 据作者介绍 , 用本式计算所得结果的误差 小于 5 % 。 可以看出, 式 ( 4 ) 所考虑的主要 就是蒸发和冷凝温度的影响。 3 . 工况的调节 以上所讨论的最佳工况及其影响因素 , 指 明了在运行中调节的方向 , 作 为运 行人员来 说 , 应该根据条件 , 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调节, 力求能在最佳工况下运行 。 (1 ) 稀溶液的浓度 。 在运行中应对稀溶 液浓度进行测定并加以调节, 以求达到最佳浓 度值, 任何偏离最佳值的运行 , 都将造成热耗 t 的增加 , 尤其当蒸发温度低的情况下 , 则更 为显著 。 例如在图 3 中的第四种工况下 , 最佳 浓度应为0 . 13 , 如果浓度偏离至。. 10 或。. 16 , 即仅相差。. 0 3, 都将使热耗量增加 16 %以上 。 在图中也可以看到 , ‘ 当蒸发温度较高时 , 因在 最佳浓度值附近处曲线比较乎坦 , 所以稍有偏 离 , 对热耗量的影响较小 。 调节主要根据冷却 水温度和制冷温度来选择最佳热源温度和加热 t . ( 2 ) 冷凝温度与压力。 制冷装置中, 在 蒸发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 提高冷凝温度 , 就将 使单位制冷量下降。 而 在 氨 水 吸收式制冷机 中, 同时还将使稀溶液浓度加大 , 循环倍率增 大 , 热耗量增多 。 这两种结果都将影响热力系 数 , 使之下降 。 冷凝温度的高低由冷却水温度 和流量来决定, 而冷却水的流量又和冷却水的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有关。 当冷却水并联通过各设备时 , 冷却 水在冷凝器中的一般取 5 ℃温升 , 如果采用依 次流经冷凝器、 吸收器和分凝器的串联流程 , 则冷却水温升取2 . 5~ 3 Oc 。 调节水量可以改变 水的温升 , 从而起到调节冷凝温度与相应压力 的作用 , 不过它的变化范围有限。 而当靠增加 水量来降低压力时 , 冷却水耗量及其相应的能 耗也将增大 , 所以必须综合考虑。 当季节变化 时, 应根据冷却水温度来调节其流量与温升 , 使装置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行。 在正常情况下, 冷凝温度可由冷凝压力反映出来 , 但有时冷凝 压力可能超过与纯氨冷凝温度相对 应 的 饱 和 值 , 这表明冷凝器内存 在 不 凝 性气体如空气 等 , 应设法排除。 当进人冷凝器的氨蒸汽纯库 较低时 , 冷凝器压力将低于饱和值 。因此运行人 员应经常对照冷凝器内压力与温度的指示值。 ( 3 ) 蒸发温度与压力。 在制冷装置中, 当降低蒸发温度及其相应饱和压力时 , 将使单 位制冷量降低 , 而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中, 由 于这时蒸发压力及其相应的吸收压力下降, 因 而浓溶液的浓度变稀 , 使放气范 围 时 缩小 , 如表 2 及图 3 数据所指明的那样, 这时热耗t 将增加。 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 将导致装置 的热力系数下降 。 因此 , 蒸发温度应调节到用 户所需的数值 , 不可任意降低 。 当使用盐水等 载冷剂将冷量输送给用户时 , 如果增大载冷荆 流量 , 可使蒸发温度有所升高 , 而通常载冷剂 在蒸发器中的温降约为2~ 3 . S O c , 盐水出口温 度应较燕发温度高3~ 4 “C , 所以能够提高的蒸 发温度值是很有限的 , 同时耗于输送盐水的功 率将增大 。 过去已经提及 , 在氨水吸收式制冷 系统中难免有少量水分被带人蒸发器 , 使蒸发 压力低于与蒸发温度相应的饱和值 , 而此蒸发 器应该进行排污 。 在大型装置中一般设置连续 排污装置 , 在小型设备中则可根据显示的燕发 一 63 一 沮度与压力来判断, 并定期排放。 当用户对冷量负荷的需求变动时 , 装置产 生的制冷且就要作相应的变化 , 这时就需改变 燕发器中的燕发量及进人蒸发器中的氨液量 , 以保持恒定的燕发温度和压力。 常用的调节办 法是控制进人吸收器的稀溶液量 , 或者还同时 调节进人吸收器内的冷却水量 , 借以改变吸收 来自燕发器的氨燕气的能力 , 由此而引起的蒸 发器内液位变动 , 则由液位计给出信号控制进 口调节阀的开度来适应。 三 、 控 制 1 . 运行今数的监测 , 为了让运行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 应对单级 装置内下列部位和流体的参数 、 流最和液位等 进行监测 . ( 1 ) 加热燕汽 (或热水等其它热源) 的 压力 、 流量和进 、 出口温度 , · ( 2 ) 冷却水的总进口温度和总流量; ( 3 ) 发生器出口稀溶液的温度 , ( 4 ) 进人精馏塔的浓溶液温度; ( 5 ) 发生器底部稀溶液空间的液位 ; ( 6 ) 精馏塔顶分凝器前后的氨气温度及 出口流最, ( 7 ) 发生系统内的压力 , ( 8 ) 分凝器冷却水 (或其它冷却介质) 的流t 及进 、 出口温度, ( 9 ) 冷凝器内的压力及其底部储槽的液 位 , (10 ) 冷凝器氨液进口及凝液出口温度, (11) 冷凝器内冷却水的流量及进 、 出口 温度 , (12 ) 燕发器的压力和氨液位 , (13 )燕发器内彼氨进口及氨气出口温度 ; (1 4) 燕发器内盐水的进 、 出口温度及其 流t , (1 5 ) 过冷器后氨液与氨气温度以及氨液 统量 , (1 6 ) 吸收器压力及其底部储槽 的 浓溶 一 6 4 一 液液位, (1 7 ) 吸收器稀溶液人口温度, (15) 吸收器内冷却水流量及进、 出口温 度 ; (1 9 ) 溶液泵的进 、 出口压力。 为此 , 在有关部位要 装 设 相应的指示仪 表 。 在大型装置中, 除流量指示仪应集中于控 制室内监测外 , 其余压力、 温度、 液位等均应 分别装设就地和远程 指 示 仪 表 , 既可就地检 测 , 又便于集中控制 。 某些重要参数和流量并 应装有 自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仪 , 以备分析检查 。 主要有: ( 1 ) 进人发生器的加热蒸汽的流量与压 力 、 温度 (如为饱和蒸汽 , 除流量外 , 压力和 温度只需记录其中一种即可) ( 2 ) 盐水流量及其在蒸发器进 、 出口处 的温度 ; 如为直接蒸发 , 则记录蒸发器压力或 温度 , ( 3 ) 过冷器后的氨液流 量· 或氨 蒸汽流 量 , (4 ) 分凝器后氨蒸汽温度; ( 5 ) 冷凝器与吸收器的压力 在大型装置的下列设备中, 还需设置高液 位警报器和低液位警报器 : 1 ) 发生器 , 2 ) 蒸 发器 , 3 ) 液 氨 储 槽, 4 ) 浓氨水溶液筒。 2 . 自动控制 在大型装置中应实现自动控制 , 但所需的 投资费用较高 , 因此自动控制的程度将因厂而 异, 现就最需要自动控制的部位简述于后 (参 看图 4 ) t‘, : ( l ) 发生器温度的控制 前已阐明 , 发生过程的终温决定着稀溶液 的浓度。 它是标志最佳运行状 态 的 最 重要参 数 , 必须随着负荷或工况的改变进行调控 。 通 常以发生终温为信号来改变进气阀的开度 , 以 调节加热蒸汽量。 ’ ( 2 ) 发生器液位的控制 保持发生器底部稀溶液空间具有一定液位 的重要性已如前述 , 图 4 中是以此 液 位 为 信 号 , 控制人塔的浓溶液的流量 。 也可直接控制 止止丁丁丁丁丁丁 竺竺止二二 厂H 、、止止穿穿穿 JJJ井井井 ~~~ 护‘‘‘ 333 飞飞 ,,,,,,,,,, 目目目目. 亘 . . 呼、 !!!裸裸裸裸裸裸裸窦鸯))) 图 4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关键量自控示意图 —浓溶液 ; 一井一盐水 ; -一稀溶液 ; 叫十十冷却水 ; 一一氮液 ; , ‘蒸 汽; 一 · 一氮 汽 ; ~ 护 . 结提水;1 . 电磁阀 ; 2 . 发生器 ; 3 . 溶液预热 器; 4 . 溶液热交换器; 5 . 电磁阀 b ; ; 6 . 吸收 器 ; 7 . 浓溶液贮 植 ; 8 . 冷段器 ; 9 . 氨液贮 抽 ; 10 . 过冷却器 ; n . 燕发器 稀溶液的流量 。 为了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 , 还 可以将二者加以联锁 , 在调节稀溶液流量的同 时 , 也调节浓溶液流量。 (3 ) 精馏塔回流量的控制 精馏塔回流量的多少 , 决定着分凝器后氨 气的纯度 , 关系到装置能否正常运行 , 所以也 是十分重要的调控量 。 在内回流的系统中 , 通 常以塔顶温度或塔内温度变化最灵敏的塔板上 的温度为信号 (如图 4 ) 来调节进入分凝器的 冷却水量 , 以达到改变回流量的目的。在由高位 冷凝器供给回流液的外回流系统中 , 可在位于 冷凝器下部的回流液控制容器和塔顶出来的氨 气管道内分设热电偶 , 以其温差为信号来直接 调控人塔回流量。 ( 4 ) 蒸发量的控制 在制冷负荷变动时 , 控制蒸发量的原理上 一节中已经说明 , 图 4 中表明了以盐水离开蒸 发器时的温度为信号来调控进人吸收器中稀溶 液的流量 , 并以蒸发器的液位为信号控制液氨 进 口调节阀的开度 , 以保持其中恒定的液位 。 ( 5 ) 冷凝器压力的控制 冷凝温度和相应的冷凝压力对装置运行的 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已 如 前述 , 尤其在水 压 、 水温不稳与在季节性水温变化的情况下, 采用 自控是需要的。 一般即以冷凝器压力为信 号来调节通过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量 , 达到控制 的目的。 , 考 文 献 〔1 ] 〔2 〕 〔3 〕 〔4 〕 几 . M . 罗得费耳德、 A . r . 特卡巧夫 , 制冷机 与制冷设备 , 南京工学院译 ,高教出版社 , 195 9. E a 几曰皿、‘e e H · C . , 及a H a 几o a P. 月 . , A 6 eo P‘城卜 o H ” . e X o 几。皿么月、x 从e M a m m n u , 1 9 6 6 . 及a H H 兀 0 0 P . 几. , X o jz o 及a 几石压a a T e x班 盆a , 1 95 9 , 掩 3 . 《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编写组 , 制冷工程设 计 手册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 9 7 80 (上接3 2页) 解得 : 率计算 、 运动学及动力学设计将在以后的论文 中论述和推导 。 R 。 = 材 B , 一 4口久C 一 B 2 0久 ( m ) (1 8) 其它结构尺寸应根据总体设计及相关的运 〔1 〕 动学、 动力学计算来确定。 由于篇幅所限 , 功 参 考 文 狱 王国钦、 马培荪 , 摆杆式无油润滑压缩机运动 学设计 , 流体工程 , 19 5 6 . 7 . p 2 9 .
本文档为【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与设计之十三_调节与控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6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1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3-06-02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