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版《案例精讲》中专业知识部分内容gg

第一版《案例精讲》中专业知识部分内容gg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版《案例精讲》中专业知识部分内容gg 第一章 勘探与试验 1、钻探方法的适用范围 钻进地层 勘察要求 钻探方法 黏性土 粉土 砂土 碎石土 岩石 直观鉴别、采 取不扰动试 样 直观鉴别、采 取扰动试样 回 转 螺旋钻探 无岩芯钻探 岩芯钻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冲 击 冲击钻探 锤击钻探 - + + + + + +...

第一版《案例精讲》中专业知识部分内容gg
第一章 勘探与试验 1、钻探方法的适用范围 钻进地层 勘察要求 钻探方法 黏性土 粉土 砂土 碎石土 岩石 直观鉴别、采 取不扰动试 样 直观鉴别、采 取扰动试样 回 转 螺旋钻探 无岩芯钻探 岩芯钻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冲 击 冲击钻探 锤击钻探 - + + + + + + + + + + + + - - - + + - + + 振动钻探 + + + + + + + - + + + 冲洗钻探 + + + + + - - - - 注:+ +:适用;+ :部分适用;—:不适用。 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中应进行干钻,不得使用冲洗液, 不得向孔内注水,但可采用能隔离冲洗液的二重或三重管钻进取样。钻进方式宜采用回转 方式,在采取原状土试样的钻孔中,不宜采用振动或冲击方式钻进。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 和软黏性土层、粉土层和砂层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在破碎岩层中可视需要采用优质泥浆、 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护壁。钻进中应保持孔内水头压力等于或稍大于孔周地下水压力。 【考点】根据岩土类别和试验要求选择钻探方法或比较各种钻探方法的适宜性。 2、岩芯采集率 岩芯采集率是指所取岩芯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总长度包括比较完整的岩 芯和破碎的碎块、碎屑及碎粉物质。一般岩土工程勘察的岩芯采集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 体不应低于 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 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 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对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岩芯采集率对一般岩石应 大于 85%,对破碎岩石应大于 70%。 【考点】概念定义和两个数字 3、土试样的取样工具和方法 适用土类 黏性土 砂土 土试样 质量等级 取样工具和方法 流塑 软塑 可塑硬塑坚硬粉土粉砂细砂中砂 粗 砂 砾砂、 碎石 土、 软岩 固定活塞 水压固定活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薄壁 取土器 自由活塞 敞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转 取土器 单动三重管 双动三重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Ⅰ 探井(槽)中 刻取块状土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薄壁 取土器 水压固定活塞 自由活塞 敞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转 取土器 单动三重管 双动三重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厚壁敞口取土器 + + + + + + + + + + + + + + - Ⅲ 厚壁敞口取土器 标准贯入器 螺纹钻头 岩芯钻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Ⅳ 标准贯入器 螺纹钻头 岩芯钻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①++:适用;+:部分使用;-:不适用; ②有经验时,可用束节式取土器代替薄壁取土器; ③在钻孔中采取Ⅰ、Ⅱ级砂样时,可采用原状取砂器,并按相应的现行标准执行; ④在钻孔中采取Ⅰ、Ⅱ级软土、砂土试样时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 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的距离; ⑤在钻孔中采取Ⅰ、Ⅱ级土试样,当采用冲洗、冲击、振动等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 样位置 m1 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⑦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 度(活塞取土器除外); ⑧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 【考点】根据岩土类别或试验要求选择取土器或比较各种取土器的取土质量 4、取土器技术标准 薄壁取土器 取土器参数 厚壁 取土器 敞口自由活塞 水压固定活塞 固定活塞 面积比 %1002 22  e ew D DD 20~13 10 13~10 内间隙比 %100 e es D DD 5.1~5.0 0 0.1~5.0 外间隙比 %100 t tw D DD 0.2~0 0 注: eD ------取土器刃口内径; sD ------取样管内径,加衬管时为衬管内径; tD ------取样管外径; wD ------取土器管靴外径,对薄壁管 tw DD  【例题 1】原状取土器外径 mmDw 75 ,内径 mmDs 3.71 ,刃口内径 mmDe 6.70 ,取土器 具有延伸至地面的活塞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该取土器的面积比和内间隙比 分别为多少,并判断该取土器的类型? 【解】 13%%8.12%100 6.70 6.7075%100 2 22 2 22  e ew D DD面积比 内间隙比 %99.0 6.70 6.70-3.71%100  e es D DD 因此属于薄壁取土器 5、土试样质量等级 级别 扰动程度 试验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Ⅰ Ⅱ Ⅲ Ⅳ 不扰动 轻微扰动 显著扰动 完全扰动 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强度试验、固结试验 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 土类定名、含水量 土类定名 注:①Ⅰ、Ⅱ、Ⅲ级土样在运输中应避免振动,保存时间不宜超过 3周。对易振动液化和 水分离析的土试样宜就近进行试验; ②除地基基础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等级为甲级的工程外,在工程技术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用Ⅱ级土 试样进行强度和固结试验。 【考点】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土器 9、螺旋板载荷试验 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它可以测求地基土的变 形模量、压缩模量、固结系数、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地基土的承载力等。测试 深度可达 10~15m。 10、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可测定比贯 入阻力 sp ,锥尖阻力 cq 、侧壁摩阻力 sf 和贯入时的孔隙水压力u 。根据静力触探资料,利 用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估算土的塑性状态或密实度、强度、压缩性、地基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沉桩阻力,进行液化判别等。根据孔压消散曲线可估算土的固结系数和渗透 系数。 12、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黏性土。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 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 15cm 处, 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1)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贯入器打入土中 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 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 的锤击数 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当锤击数已达 50 击,而贯入深度未达 30cm 时,可记录 50 击 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 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 SN  /5030 式中: S ------50 击时的贯入度( cm )。 (2)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适用范围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值,可对砂土、粉土、黏性土的物理状态,土的强度、变形参 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成桩的可能性等作出评价。 【考点】根据标贯试验击数确定土的性质,例如砂土密实度。 【例题 12】在某砂砾石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已达到 50击,实际贯入度仅为 cm13 , 按有关公式进行换算,相当于贯入 cm30 的锤击数 N 是多少? 【解】锤击数 115 13 3050 N 22、三轴压缩试验 (1)一般规定 ①对透水性良好,不易产生孔隙水压力或能自由排水的地基土层,宜采用慢剪强度或三轴 压缩试验固结排水剪切强度; ②对粘性土宜采用固结快剪、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或采用三轴剪切试验;对上、下土层 透水性较好或采取了排水措施的薄层粘性土地基,宜采用饱和固结快剪强度或三轴压缩试 验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 ③对排水条件差的粘性土地基,宜采用饱和快剪强度或三轴压缩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强 度;对于淤泥、淤泥质粘性土等软土宜采用三轴剪切试验,若采用直接剪切时垂直荷重应 适当减小,避免试样在剪切盒内加荷时被挤出; ④当考虑地基土在施工中或竣工时的实际固结程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时,宜作土的不同固 结度的抗剪强度试验; ⑤当原来处于不饱和状态的土在施工中或竣工后将受到水浸时,应作饱和状态下的抗剪强 度试验; ⑥当需对挖方工程的稳定验算提供卸荷条件下的抗剪强度时,宜采用三轴仪进行试验; ⑦当需提供有效抗剪强度指标时,宜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剪测定,也可用直剪仪慢剪测定; ⑧当需要土的残余抗剪强度时,应做反复直剪试验。 1、岩层厚度分类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m)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m) 巨厚层 0.1h 中厚层 1.05.0  h 厚层 5.00.1  h 薄层 1.0h (2)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划分 波速比 vK 地质特征 风化程度 4.0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 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有原始结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蚀变为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用手可捏碎,用锹可以挖动。 全风化 6.0~4.0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有颜色; 2.岩石的组织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分解或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 不连续的骨架或芯岩,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铁镁矿物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变酥,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爆破。 强风化 上 带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变色,断口色泽较新鲜;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晰完整,但大多数裂隙已风化,裂隙壁风化剧烈,宽 一般 cm10~5 ,大者可达数十厘米; 3.沿裂隙铁镁矿物氧化锈蚀,长石变得浑浊、模糊不清; 4.锤击哑声,用镐难挖,需要爆破。 8.0~6.0 下 带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变色,断口色泽新鲜;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沿部分裂隙风化,裂隙壁风化较剧烈,宽一 般 cm3~1 ; 3.沿裂隙铁镁矿物氧化锈蚀,长石变得浑浊、模糊不清; 4.锤击发音较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 等风化) 9.0~8.0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组织结构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或为钙质薄膜充填,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 染; 4.锤击发音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微风化 0.1~9.0 1.保持新鲜色泽,仅大的裂隙面偶见褪色 2.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充填,仅个别裂隙面有锈膜浸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音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新鲜 【例题 59】某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时测得新鲜岩体纵波波速为 sm /3.6 ,风化岩体纵波波速 为 skm /5.3 ,试判断该岩体的风化程度。 【解】波速比 56.03.6/5.3 vK ,属于强风化。 3、工程降水的适用范围 名称 适用地基 渗透系数 降低水位 )(m )/ dm( 集水坑明排 风化基岩、黏性土、砂土 0.20 2 电渗井点 黏性土 1.0 6 喷射井点 填土、粘性土、粉土、粉砂 0.20~1.0 20~8 井点降水 真空井点 粘性土、粉土、粉砂、细砂 0.20~1.0 单级 6 、多级 20 管井 砂类土、碎石土、岩溶裂隙 0.200~0.1 5 大口井 砂类土、碎石土 0.200~0.1 20~5 辐射井 黏性土、砂土、砂砾 0.20~1.0 20 引渗井 黏性土、砂土 0.20~1.0 将上层水引渗到下层含水层 2、盐渍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4)工程地质选线 盐渍土地段的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线路应绕避强、超盐渍土地带,特别是硫酸盐渍土、碱性盐渍土发育及盐沼地段,无法 绕避时宜在盐渍土分布最窄、排水条件较好、盐渍化程度较轻的氯盐渍土地段通过; ②线路宜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土中含盐量低的地段以路堤通过; ③应根据当地冻前最高地下水位、基底及填土的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最大冻结深度等因 素,确定路堤的最小高度及采取的工程措施; ④在盐渍土与软土共生地段,应同时考虑盐渍土及软土工程地质选线要求及工程处理措 施,选择在二者处理工程均简易的地段通过。 (9)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 ①当为局部处理时,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的面积。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 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 1/4,并不应小于 m50.0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 础底面宽度的 3/4,并不应小于 m1 。 ②当为整片处理时,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 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 1/2,并不应小于 m2 。 注:相关例题在《地基处理》篇中 (10)湿陷性黄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划分 ①简单场地:地形平缓,地貌、地层简单,场地湿陷类型单一,地基湿陷等级变化不大; ②中等复杂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地层较复杂,局部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场地湿 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变化较复杂; ③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很大,地貌、地层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广泛发育,场地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分布复杂,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或变化趋势不利。 5、膨胀土(《岩土工程勘察》) (1)膨胀土的初判 ①多分布在二级或二级以上阶地、山前丘陵和盆地边缘; ②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 ③常见浅层滑坡、地裂,新开挖的路堑、边坡、基槽易发生坍塌; ④裂缝发育,方向不规则,常有光滑面和擦痕,裂隙中常充填灰白、灰绿色黏土; ⑤干时坚硬,遇水软化,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 ⑥自由膨胀率一般大于 40%; ⑦未经处理的建筑物成群破坏,低层较多层严重,刚性结构较柔性结构严重; ⑧建筑物开裂多发生在旱季,裂缝宽度随季节变化。 (8)膨胀土工程地质选线 膨胀土地段的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线路宜避开山前斜坡及不同地貌单元的结合带,选在地形平缓、坡面完整、植被良好的 地带,并宜垂直于垄岗轴线通过; ②线路宜避开中、强膨胀土区,避开土层呈多元结构或有软弱夹层的地带,无法绕避时, 应以短距离通过; ③线路与既有重要建筑物应有一定距离; ④线路应以浅挖、低填的方式通过,高填、深挖地段应与桥、隧方案比较; ⑤线路宜绕避地下水发育的膨胀土(岩)地段; ⑥线路宜垂直岩层走向或和大断裂带呈大角度相交,避开顺层地带和易产生工程滑坡的地 带。 (8)冻土工程地质选线 多年冻土地区的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线路应选择在地表干燥、少冰、平缓地带通过,避免挖方、零断面及低填方,难以避免 时应减少这些地段长度,山前线路应选择在热融泥流扇形地貌外缘的下方以路堤通过;缓 坡地段宜在其上部通过; ②线路应避开各类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带,选择在少冰冻土地带通过,绕避含冰层地带, 避免通过富冰、饱冰冻土地带,不能绕避时宜从地势平缓、地下冰分布较窄、较薄地带通 过; ③线路通过冰锥、冻胀丘地段应在其下方以路堤通过,并留足高度; ④线路应以路堤通过多年冻土沼泽、热融湖塘地段,其高度宜高出暖季后积水水位以上不 小于 m0.1 ; ⑤特大、大中桥位置应选择在河流融区,避免将桥设在河流融区边缘的多年冻土不稳定地 带; ⑥岛状多年冻土区的隧道进出口路堑应选择在多年冻土薄且短的地段,应避开易产生热融 滑坍地段,洞身应避开地下冰及地下水发育地带; ⑦区段站及以上大站应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冻胀及融沉最小、易于处理地段。 (3)岩溶地基稳定性判断(《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①当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判定为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地基的不利地段: Ⅰ)浅层洞体或溶洞群,洞径大,且不稳定的地段; Ⅱ)埋藏的漏斗、槽谷等,并覆盖有软弱土体的地段; Ⅲ)土洞或塌陷成群发育地段; Ⅳ)岩溶水排泄不畅,可能暂时淹没的地段。 ②当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Ⅰ)基础地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 3 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 6 倍,且不具备 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 Ⅱ)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岩土厚度虽不符合上条规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a)洞隙或岩溶漏斗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 b)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为Ⅰ级或Ⅱ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跨; c)洞体较小,基础地面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撑长度; d)宽度或直径小于 1.0m 的洞隙、落水洞近旁地段。 (4)岩溶工程地质选线 岩溶地段的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线路应绕避岩溶强烈发育地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构造发育带、岩溶水富 集区及岩溶水排泄区; ②线路应绕避地面塌陷分布密集、有土洞分布的覆盖型岩溶地段; ③线路应选择在非岩溶地区或岩溶发育微弱、范围最窄、层数最少、顶板稳固、受岩溶 水影响小的地带通过。 2、滑坡与错落 注:关于滑坡稳定性的内容将在《边坡工程》中讲述。 (1)滑坡体规模划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滑坡体积 滑坡类型 滑坡体积大于 3100000m (或滑面最大埋深大于 m20 ;滑坡分布面积大于 28000m ) 大型滑坡 滑坡体积约为 33 100000~10000 mm (或滑面最大埋深约 mm 20~5 ;滑坡分布面积约 22 8000~2500 mm ) 中型滑坡 滑坡体体积一般小于 310000m (或滑面最大深度小于 m5 ,滑坡分布面积小于 22500m ) 小型滑坡 (2)滑坡的防治措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必须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影响等因素,认真分析滑坡可能发生或发 展的主要原因,可采取下列防止滑坡的处理措施: ①排水:应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时应采取防渗措施。在地下水影 响较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地质条件,设置地下排水工程; ②支挡: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可选用重力式抗滑挡墙、阻滑桩及其他抗 滑结构; ③卸载:在保证卸载区上方及两侧岩土稳定情况下,可再滑动主体区卸载,但不得在滑体 被动区卸载; ④反压:在滑体的阻滑区段增加竖向荷载以提高滑体的阻滑安全系数。 (3)滑坡工程地质选线 滑坡和错落地段的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应绕避地质复杂的巨、大型滑坡(错落)及滑坡(错落)群,避开地形零乱,坡脚有地 下水出露的山坡; ②当滑坡、错落规模小,地下水不发育,整治的技术条件可行、经济合理时,可选择在有 利于滑坡、错落稳定和线路安全的部位通过; ③线路通过稳定的滑坡、错落体时,不宜在其上部填方或下部挖方; ④在地貌、地质条件上具有滑坡、错落产生条件,或因铁路修建可能产生滑坡、错落的地 段,应认真研究线路剖面位置,维护山体的稳定。 注:对于滑坡体安全系数受坡前水位涨落的影响,地下水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滑坡体 的滑动趋势和状态的判断,滑坡受地震的影响等问题,一般在专业知识中考查的比较多, 建议考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3、危岩与崩塌 (1)岩土工程评价 危岩与崩塌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以治理的,不宜作为工程场地,线路应绕避; ②规模较大,破坏后果严重的,应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进行加固,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 ③规模小,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可作为工程场地,但应对不稳定危岩采取治理措施。 (2)工程地质选线 危岩与崩塌地段的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线路应绕避山高坡陡、岩层受节理切割严重,危岩密集分布的地段; ②线路可通过经工程处理后能够确保山体稳定,或采用支挡结构可保证运营安全,且经过 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的地段。 4、泥石流 注:由于《工程地质手册》已不在考试大纲范围内,泥石流流速及流量等计算内容不收录。 (1)泥石流分类 按流域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按地貌形态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 和堆积区;根据固体物质成分可分为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根据规模可分为特大、大、 中和小型泥石流;根据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流、粘性泥石流、稀性泥流、稀性泥石流、 水石流;根据爆发频率可分为高频率泥石流和低频率泥石流。 ①泥石流按固体物质成分的分类(《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泥石流类型 流体中的固体物质成分 泥流 粉粘粒约占 %90~80 (其中粘粒约占 %20~15 ,粉粒约占 %70~60 ),砂砾碎石约占 %20~10 。 水石流 粉粘粒总含量一般小于 %10 ;其余为砂砾、碎石、块石,平均粒径约在 mm100~20 。 泥石流 粉粘粒约占 %30~10 (其中粘粒约占 %15~2 ),砂砾约占 %50~40 ,碎石、块石、漂砾约占 %40~30 ;平均粒径在 mm20~10 。 ②泥石流按流体性质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稀性 粘性 泥石流 类型 泥流 水石流 泥石流 泥流 泥石流 密度 )/ 3mt( 5.1~3.1 6.1~3.1 8.1~3.1 9.~5.1 3.2~8.1 运动 特征 由稀性浆体与砂砾石组成,浆体起搬运介质 作用,流体中的石块等粗碎屑物质的运动速 度小于浆体运动速度,石块沉底被推移滚动 前进,有明显垂直交换。呈连续紊动流,无 阵流现象。 由粘性浆体与砂砾组成,石块等粗碎 屑物质被束缚于粘稠的浆体之中,无 垂直交换,近似层流,整体等速度前 进。运动过程发生断流,有明显阵流 现象。 沉积 特征 流体停积后水与固体物质很快离析,沉积过 程有分选性,堆积物细颗粒含量少,空隙大, 结构松散,常呈垄岗或扇状的松散石质堆积 体分布,表面碎块石密集,坎坷不平。 流体停积后保持运动时的结构特征, 堆积过程无分选性,堆积物细颗粒含 量多,大小混杂,孔隙小,结构较致 密,常呈扇状或舌状的泥石质堆积体 分布,表面起伏不平,但较平坦。 ③泥石流的工程分类按下表执行: 类 别 泥石流特征 流域特征 亚 类 严 重 程 度 流域 面积 )( 2km 固体物质 一 次冲出量 )10( 34 m 流量 )/( 3 sm 堆积 区 面积 )( 2km Ⅰ 1 严 重 5 5 100 1 Ⅰ 2 中 等 5~1 5~1 100~30 1 Ⅰ 高 频 率 泥 石 流 沟 谷 基本上每年均有泥石流 发生。固体物质主要来源 于沟谷的滑坡、崩塌。除 岩性因素外,滑坡、崩塌 严重的沟谷多发生粘性 泥石流,规模大,反之多 发生稀性泥石流,规模 小。 多位于强烈抬升区,岩 层破碎,风化强烈,山 体稳定性差。泥石流堆 积新鲜,无植被或仅有 稀疏草丛。粘性泥石流 沟的中下游沟床坡度 大于 %4 Ⅰ 3 轻 微 5 5 30 -- Ⅱ 1 严 重 10 5 100 1 Ⅱ 2 中 等 10~1 5~1 100~30 1 Ⅱ 低 频 率 泥 石 流 沟 谷 暴发周期一般在 10 年以 上。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 沟床,泥石流发生时“揭 床”现象明显。暴雨时坡 面产生的浅层滑坡往往 是激发泥石流形成的重 要因素。规模一般较大, 性质有黏有稀。 山体稳定性相对较好, 无大型活动性滑坡、崩 塌。沟床和扇形地上巨 砾遍布。植被较好,沟 床内灌木从密布,扇形 地多已辟为农田。粘性 泥石流沟的中下游沟 床坡度小于 %4 Ⅱ 3 轻 微 1 5 30 -- (2)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泥石流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Ⅰ1 类和Ⅱ1 类泥石流沟谷不应作为工程场地,各类线路宜绕避; ②Ⅰ2 类和Ⅱ2 类泥石流沟谷不宜作为工程场地,当必须利用时应采取治理措施;线路应 避免直穿堆积扇,可在沟口设桥(墩)通过; ③Ⅰ3 类和Ⅱ3 类泥石流沟谷可利用其堆积区作为工程场地,但应避免开沟口;线路可在 堆积扇通过,可分段设桥和采取排洪、导流措施,不宜改沟、并沟。 (3)泥石流工程地质选线 泥石流的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线路应绕避特大型泥石流、大型泥石流或泥石流群、淤积严重的洪积扇区和大面积分布 山坡型泥石流段,应远离泥石流堵河影响范围内的河段; ②线路通过泥石流沟时,应以大跨度桥梁、明洞或隧道通过。跨越时,应避开急弯部位和 沟床纵坡变坡点,并留有足够的净空和孔跨,应根据泥石流的通过需要量和淤积厚度确定。 6、地面沉降 (2)地表沉降的控制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可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议采取下列控制和治 理措施: ①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调整开采层次,合理开发,当地面沉降发展剧烈时,应 暂时停止开采地下水; ②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回灌时应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质标准,以防止地下水被污染; ③限制工程建设中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7、地震区 注:有关地震的详细内容在《地震工程》章节中讲述。 (1)工程地质选线 地震区工程地质选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线路宜避开活动断裂及地热异常带。难以绕避时,应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并应在断裂带 或异常带较窄处以简易工程大角度通过,不宜在断裂带内设置大中桥、高桥、隧道、高填 深挖等难以修复的大型建筑物; ②线路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形开阔平坦或缓坡地段。宜绕避严重的山坡变形、 易塌陷的地下坑洞、泥石流发育区、不稳定的悬崖深谷、高耸孤立的山丘等抗震不利地段, 不宜在松散的山坡堆积层上设置高桥以及高填、深挖和半填半挖路基; ③线路宜选择在非液化土层地带或液化土层埋藏较深、范围最小的地段通过,不得以液化 土层作为建筑物的持力层。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分级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一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复杂 中等 简单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 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 良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 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较差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 良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 差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 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强烈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较强烈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一般 (3)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 项目类型 项目类别 重要 建设项目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 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 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较重要 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 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一般 建设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4)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组 级别 分 级 说 明 适宜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 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基本 适宜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 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 施予以处理。 适宜 性差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 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第三章 浅基础地基变形计算 1、一般规定 ①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②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③.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砌体承 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 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④一般多层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量已完成 %80 以 上,对于其它低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80~%50 ,对于中压缩性土可认为 已完成 %50~%20 ,对于高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 %20~%5 。 第一章 桩基基本设计规定 1、一般规定 (1)名词解释 ①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弹性半无限体中群桩基础按Mindlin解计算沉降量 Mw 与按等代墩基 Boussinesq 解计算沉降量 Bw 之比,用以反映Mindlin解应力分布对计算沉降的影响。 ②变刚度调平设计: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调整桩 径、桩长、桩距等改变基桩支承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 计方法。 ③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 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 (2)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1)重要的建筑 (2)30 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 (3)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 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 (4)20 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5)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 层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 (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 7 层及 7 层以下的一般建筑 (3)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 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②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 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载效应标准组合。 ③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抗震设防区,应 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④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 合。 ⑤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 0 应按现行有关建筑结构 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 0 不应小于1.0。 ⑥当桩基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调整系数 RE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的规定采用。 (4)桩的选型与布置 ①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 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面模量; ②挤土沉管灌注桩用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时,应局限于多层住宅桩基; ③对于框架-核心筒等荷载分布很不均匀的桩筏基础,宜选择基桩尺寸和承载力可调性较 大的桩型和工艺,按荷载分布考虑相互影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外围框 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桩长宜小于核心筒下基桩。 (5)不同桩型的适用条件 ①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 岩层; ②旋挖成孔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③冲孔灌注桩除宜用于上述地质情况外,还能穿透旧基础、建筑垃圾填土或大孤石等障碍 物。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慎重使用,采用时,应适当加密勘察钻孔; ④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后插钢筋笼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非密实的碎石类土、 强风化岩; ⑤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 土、风化岩层; ⑥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流塑状淤泥、淤泥质土层中 不得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⑦沉管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夯扩桩宜用于桩端持力层为埋深不超过20m 的 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类土。 2、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计原则 (1)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 ①基桩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桩端应支承在压缩性低的黏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实砂土以 及碎石类土层中; ②湿陷性黄土地基中,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建筑桩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宜以浸水载荷试 验为主要依据; ③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析计算桩侧负摩阻力 的影响。 (2)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设计原则 ①桩端进入冻深线或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的深度应满足抗拔稳定性验算要求,且 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 m5.1 ; ②为减小和消除冻胀或膨胀对建筑物桩基的作用,宜采用钻(挖)孔灌注桩; ③确定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除不计入冻胀、膨胀深度范围内桩侧阻力外,还应考虑地 基土的冻胀、膨胀作用,验算桩基的抗拔稳定性和桩身受拉承载力; ④为消除桩基受冻胀或膨胀作用的危害,可在冻胀或膨胀深度范围内,沿桩周及承台作隔 冻、隔胀处理。 (3)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 ①岩溶地区的桩基,宜采用钻、冲孔桩; ②当单桩荷载较大,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嵌岩桩; ③当基岩面起伏很大且埋深较大时,宜采用摩擦型灌注桩。 (4)抗震设防区桩基的设计原则 ①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 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 3~2 倍桩身直径,对其它非岩石土尚不 宜小于 5~4 倍桩身直径; ②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③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kPa40 (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kPa15 ) 的软土,且桩基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可将承台外每侧 2/1 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 进行加固; (5)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设计原则 ①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宜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性,软土场地填土前应采取预设塑料排 水板等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方可成桩; ②对于有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应采取减小地面沉降对建筑物桩基影响的措施; ③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可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的自 重湿陷;对于欠固结土宜采取先期排水预压等措施; ④对于挤土沉桩,应采取消减超孔隙水压力、控制沉桩速率等措施; ⑤对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可对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第五章 桩基检测 1、名词解释 (1)桩身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 标。 (2)静载试验: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 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 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3)钻芯法: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的 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端岩土性状的方法。当采用钻心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 土龄期达到 d28 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4)低应变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 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当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且不小于 MPa15 。 (5)高应变法: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 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6)声波透射法: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 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2、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 检测方法 检测目的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判定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 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钻芯法 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 低应变法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 高应变法 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 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 声波透射法 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 3、桩身完整性分类 桩身完整性类别 分类原则 Ⅰ类桩 桩身完整 Ⅱ类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类桩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桩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应进行工程处理。 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 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 3 根,且不少于总桩 数 %1 ;当工程桩总数在 50 根以内时,不宜少于 2根。 ①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④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 (2)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②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③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④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⑤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 ⑥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 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 2.0 倍。 (4)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uQ 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①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 sQ  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 对应的荷载值; ②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 ts lg 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 值; ③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2 倍,且经 h24 尚未达到 相对稳定的前一级荷载值; ④对于缓变型 sQ  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 mms 40 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 m40 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 mm800 的桩,可取 Ds 05.0 ( D 为 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⑤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 大试验荷载值。 ⑥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 压极限承载力。 ⑦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 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 ⑧对桩数为 3 根或 3 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 3 根时,应取低值。 5、钻芯法 钻芯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 性,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达到 28d 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 成桩质量评价应按单桩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定该受检桩不满足设计要 求: ①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Ⅳ类的桩; ②受检桩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桩; ③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 ④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强度)或厚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 4 d Pfcu   式中: cuf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 )(MPa ; P ------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 )(N ; d ------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 )(mm ; 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 当无试验统计资料时,宜取为 1.0。 同一受检桩同一深度部位有两组或两组以上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时,取平 均值为该深度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受检桩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混凝土芯样试 件抗压强度代表值中的最小值为该桩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 第十章 使用水泥的复合地基 1、一般规定 (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桩(CFG 法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 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黏性土等地基, 处理深度不超过 m10 。 (3)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 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水泥土搅拌法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 土、塑性指数 pI 大于 25 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时,必须通过现场 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4)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湿法)和粉体喷搅法(干法)。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 量小于 %30 (黄土含水量小于 %25 )、大于 %70 或地下水的 pH 值小于 4 时不宜采用干法。 湿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 m20 ,干法不宜大于 m15 ,桩径不应小于 mm500 。加固形状可 分为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 (5)水泥土搅拌法对竖向承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 d90 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对承受水平荷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 d28 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6)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黏性土、粉土、砂 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有较高 的有机质时,以及地下水流塑过大和已涌水的工程,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 (7)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于既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地基的加固,深基坑、地铁等工程的 土层加固或防水。 (8)高压喷射注浆法分旋喷、定喷和摆喷,加固形状可分为柱状、壁状、条状和块状。 (9)上述四种桩型均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地基变形量计算深度均应大于复合土层的 厚度。 第十一章 其 他 1、其它地基处理方法 (1)注浆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 (2)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 (3)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黄土和人工填土 等地基。 (4)坑式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人工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地 基。 (5)注浆法、锚杆静压桩法、树根桩法和坑式静压桩法的设计和施工应按行业标准《既 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 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章 地震知识 1、术语与一般规定 (1)抗震设防烈度: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总则 1.0.1,按国家 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 %10 的地震烈度。50 年内超越概率约为 %63 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的烈度,比基 本烈度约低一度半,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50 年超越概率约 %10 的 地震烈度,即 1990 年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烈度”;50 年超越 概率 %3~%2 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当基本烈度为 6 度时为 7 度强,7 度时为 8 度强,8度时为 9 度弱,9 度时为 9 度强。 (2)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总则 1.0.1,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 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处于正常 使用状态,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视为弹性 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 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 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在可修复的范围;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 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
本文档为【第一版《案例精讲》中专业知识部分内容gg】,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767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6-27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