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举报
开通vip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财贸经济》2001年第 12 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汪 斌 (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310028)   进入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同时中国在 2001年加入WT O已成定局。作为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和调整的方向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 趋势,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达到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一个既 十分紧迫又极具挑战性的重大问题。 一、战略性调整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财贸经济》2001年第 12 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汪 斌 (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310028)   进入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同时中国在 2001年加入WT O已成定局。作为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和调整的方向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 趋势,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达到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一个既 十分紧迫又极具挑战性的重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 进入新世纪,从一方面看,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经济的规模已颇为庞大, 同时从国家经济安全等考虑,中国应有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产业结构体系,其产业发展的资 源供给和市场空间都会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国。显然,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和扩大内需联 系起来,尤其是要有利于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拉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但是,从另一 方面看,中国发展已到了必须十分关注发展空间的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和传统产业普遍过 剩的出现,尤其是中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延续到 21世纪 30年代以后,由此形成的对就 业、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 客观上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未来的产业发展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 和目标由国内扩展到全球, 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特别是中国加入WT O后,就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和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全方位地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意味着不仅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规则将与世界市场经济 及其运行规则全面接轨,而且中国产业发展将以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为基点,成为全球国际分 工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将在国内外与各国企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 因此, 21世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一方面要求紧跟当代世界产业发展的主流, 通过具有超前意识的动态性调整促使结构加快不断升级,使中国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整体的国 际竞争力逐步走到世界的前列,为最终成为经济强国确立坚实的产业基础; 另一方面,顺应在 经济全球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外向化、国际化的客观趋势,要求以全球资源(物质资源、先 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为基点,以世界市场(在国内外两个市场衔接中力争进入世界主 流市场)为导向,把越出国界在全球地域空间上实现其调整和升级纳入战略性调整的视野。 尽管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中国的一些产业和企业离经济全球化还存在着相当的 距离,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为了应对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 O后面临的巨大 挑战,中国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拘泥于眼前的要素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的束缚,因为在现代经 16 � 本文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2000BJL 042)资助。 济、科技一体化的高速发展条件下, 不仅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可以改变(如人工合成材料的大 量研制) ,而且比较优势也是可以创造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紧紧围绕结构升 级去创造比较优势,追求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国际经验已表明,产业的发展并不只是对国际比 较优势条件的被动适应,而是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因此,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应围绕 “产业结构升级——强化国际竞争力——一流经济强国”这一战略目标,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 安排逐步力争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争取最有利的角色定位。 二、战略性调整的若干基本原则 (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强化民族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原则 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尽管中国还没完成 工业化,但要紧跟世界产业发展的主流,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在继续推进工业化过 程中,要以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要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总 体上,要以信息化渗透到现今三次产业中, 使中国的工业化成为信息化水准上的工业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超前发展未来国际需求增长最快、技术进步率最高的部门, 才 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于本国长期发展的位置。这里的关键首先是需要确定现代产业发展 序列。产业发展序列既代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也表明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遵照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原则,有必要把中国在 21世纪的产业发展序列确定为:战略性基础设施产 业(主要指信息基础设施和部分经过选择的工业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先导性高新技术战略产 业(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产业等)、现今主导或支柱产业、有比较优势和一定竞争力的劳 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战略性基础设施产业可以为产业序列中所有产业成长和升级提供强大的 物质基础; 先导性高新技术战略产业既可以成为未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本国支柱产业或主 导产业,又可为现今支柱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融入新的技术和装备, 通过技术改造, 促 使其向更高形态转换和技术集约型方向发展。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着力点,除了要用超前的 战略眼光在有限目标、突出重点中发展未来主导产业外, 还要促进上述产业序列中内部的良性 循环,注重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防止高技术产业孤军奋战或缺乏市场等问题。 确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产业发展序列后,要真正强化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进产 业结构加快升级, 还必须通过多层次、多方向参与国际分工中才得以实现。为此,总的战略原则 和思路是: 一方面, 以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为主,力争加入到全球各区域发达国家 的国际分工体系中,逐步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实施产品差别化策略,使劳动密集型向资 本、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同时, 进一步寻找与其在高科技领域进行国际分工的机会,并力求形 成水平型分工, 达到由单方依赖转变为相互依赖,由总体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方向推进,形成 稳定的横向分工关系。另一方面,以初具规模的资本、技术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全球各区域 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纵向分工关系, 逐步由水平向垂直方向发展,避免在世界市场上恶性竞 争。通过多层次、多方向的国际分工关系, 使中国的专业化生产同时在全球各区域若干层次上 展开,使生产要素禀赋的各方面都得到开发利用。特别是要围绕结构升级使参与不同方向、不 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国际分工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机制,使国际分工利益得失在不同国际分 工子体系中互相补偿和力争总体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二)立足东亚、面向全球,拓展多元产业发展空间的原则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区域化是一个与全球化并行不悖同样值得关注的趋势。目前世界 经济结构在全球化浪潮下早已呈现“板块状”格局, 不仅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拓 17 展周边市场和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同区域国家(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因而贸 易和投资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化趋向。中国在新世纪中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在以全 球资源为基点, 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中,必须要与一定的地缘经济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方能使 参与国际分工和提升结构有一个稳定的地域空间。 我认为, 从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考虑,就参与国际 分工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地缘经济战略而言,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东亚、面向全球,拓展多元产 业发展空间的原则。立足东亚, 首先应积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强 经济技术合作关系。面对周边各国和地区各具特色并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产业结构体,要力争逐 步主导和促使加快区域内合作进程, 在优势互补中提高本国和区域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指 出,面向全球不是平面推进而是立体有重点的, 重点在北美和西欧。因为这两大区域基本上集 中了当今世界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中国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除 了继续吸收外部资金外,尤其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专门人才,必须重点在这两 大区域拓展。此外,也需在全球其他区域拓展, 如独联体、拉美和非洲等, 不仅要开拓新市场, 而且要积极利用外部资源, 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所谓拓展多元产业发展空间, 是在立足东亚、面向全球中除了积极开拓出口市场和努力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外,还必须与全 球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在“引进”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 合,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实现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内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众所周知,中国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性不仅体现在部门结构上,而且还突出表现在 地区结构上。这是中国在21世纪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需要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对此, 首先要突破仅从国内范围来研究该问题的狭隘视角,如过去曾出现的“梯度发展论”和“反梯度 发展论”之争, 应从全球产业调整、技术跨国转移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更广阔的视角来研究缩小 国内地区间差距和解决地区结构不合理的方式。原则上需要借助外力, 面向东亚和世界,将参 与国际分工和带动各地区的发展与结构调整联系起来,实现产业由东向西形成联动式的演进。 目前,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加入WTO 后改革开放 进入新阶段, 一方面要进一步顺应当代国际分工的变化,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 主。通过加快对高技术产品的引进与进口替代和重化工产品对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出口替 代,以及向高加工度化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方向发展, 来提高在参与国际分工中的层次, 形成地区结构调整与对外经贸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并成为牵引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和 结构调整的“火车头”。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政策导向,使沿海有些产业向内地中、西部粮棉产 区或能源集聚区扩散等,拓展东部结构调整和新产业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结构效 益的必然选择。中、西部地区应以开放、追赶的态势,利用重要交通条件已得到改善的契机,特 别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政策加速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条件,加快改 革开放的步伐。通过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与沿海地区的区际分工与合作,吸纳国外和东部的资 金、技术与人才来改造原有的产业基础和转变经营理念。总体上, 在优势互补中形成联动式发 展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连锁型变化与升级,达到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要达到最终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结构合理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形成 能发挥国内规模效益的和分工效益的“全国化”环境,为此要彻底打破地区间经济封锁和由于 行政分割造成资产重组、企业并购、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障碍。通过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和法制管理(如制 定区际商贸法)等,着力推进区际经贸,促使全国统一市场真正全面形成。以形成有序的对外参 18 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秩序, 避免“自相残杀”。可行的战略思路是,从全球化带来新的国际 生产分工体系出发,鼓励各地区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综合实力以及特色经济出发,分工去占领 某一生产环节, 然后通过不同机制的互相联合, 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生产和销售系统的一部分, 既保证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的出口市场,又促使中国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结构升级。 (四)围绕结构升级与外贸、外资及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下, 国际间产业结构变动的相互波及和关 联互动日趋强化。国际经验和中国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实践早已证实,作为联结国与国间产 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基本机制和纽带——外贸、外资(包括产业合作)对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 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 围绕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而进行战略性调整,不能不强化 外贸、外资和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对其结构转换的促进作用。 首先,要从全球视野出发,在拓展外贸多元化市场中,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当然,中国 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已相当高,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不高,关键在于走制成品精品 化之路,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在质量上由“国际标准”向“客户标准”和“竞争质量标 准”推进,即在世界同类产品中具有竞争优势,力争在世界主流市场上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同 时围绕“结构升级”进一步优化进口结构,以提高对外贸易带来的结构效益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抓住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 从中国产业结构多元、多层次的基 本国情出发, 使利用外资切实为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必须破除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 是技术落后产业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就无法利用中国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的传统观念, 正视发达 国家正在动用高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即使在资本、技术密集包括高技术产业中也有劳 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这一事实, 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的 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这不仅能提高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且可以在较长时间 内因中国地区结构差异较大而保持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并解决十分重要的就业问题。同时, 通过与国外大跨国公司搞战略合作和吸引其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把国外成熟的高技术吸收 过来,结合自主技术创新,使中国产业技术跟上全球技术更新发展的潮流,不断保持技术的先 进性。总体上, 要把引进外资重点转向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门人才。特别是在“引进 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和不断扩大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搞跨国经营, 充 分利用这一参与国际分工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为国家中长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提供技 术和产业上的准备,并源源不断地把国外先进技术转移到国内。 再次,除了外贸、外资以外, 要大力拓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领域, 由外贸、外资向更宽泛的多 种方式的产业合作发展,包括通过各种新形式的产业技术交流,把较为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内; 通过到境外进行各种合作开发, 更多地利用国外的能矿资源, 保障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 能矿资源的长期稳定需求, 等等。总之,要把外资、外贸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统一起来,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围绕产业调整、升级目标,强化外贸、外资和产业合作等对实 现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促进作用。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以企业为主体和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原则 众所所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特别是加入WTO 后,能否使中国民族产业在谋求更大 的发展空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决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归 根到底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因为只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竞争 力得到强化, 才能最终实现民族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推进结构升级。因此,此次中国产 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以往历次调整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机制已发生根本性 19 变化。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按照国内外市场需 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国家计划来进行自主性的生产结构调整。虽然产业结构调整仍要以中国 宏观战略取向为依据, 但其立足点是企业, 必须落实到微观层次。因为调整的真正活力,最终产 生于企业中。这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条件,也是调整的内在逻辑发展的根本要求。 强调结构战略性调整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的自主性行为 和策略行为, 不等于不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导。事实上,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存在着 “市场失效”问题, 完全依靠市场也不能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这样 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 正处在结构剧烈变动和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重要时期,要按照专业化分 工和规模经济原则,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 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 展的格局和企业群体组织结构的优化,除了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外,仍离不开国家的宏观 调控和产业政策有选择地在一些领域和方面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对于发挥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作用的领域,除了一般认为主要是与公共产品供给、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自然垄断行业管制、改善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等有关的领域外,本文认 为,从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强调 在以下两方面发挥政府及其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 ( 1)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 O后面 临的新形势,除了需加快营造的一个能应付风险的国内体制环境和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 政策法规体系外, 政府要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或区域各种“游戏规则”的制定, 力争在构建公正、 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形成有利于中国企业同外国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和 公平的竞争与合作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2)在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产业结构在相互依存、互相联 结中演进, 直接导致了一国产业政策对内作用弱化, 对外作用强化的趋势,使产业政策以国际 产业政策方式实施,其核心在于协调。即产业政策虽由本国独立制定,并以本国产业为主要对 象,但其政策制定基础和政策实施效果的地域空间范围,已超出本国地理边界,外延扩大到与 本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也就是需顾及本国政策出台后国外政府可能做出 的反应与调整对本国产业结构运行和政策执行结果的反向影响)。为此,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多 国产业政策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规律和动态博弈过程,使中国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适应全球化 时代的国际协调型产业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积业:《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经济学家》1997年第 2期。 2. 龙永图:《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光明日报》1998年 10月 30日。 3. 齐东平:《我国制定国际产业政策的初步设想》,《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 5期。 4. 邢伯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 1期。 5. 张承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3月 22日。 6. 金 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 5期。 7. 汪 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导论》,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版。 8. [英]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版。 责任编辑:肖 峰 20
本文档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8217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5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14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