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 鄂(â) 豫(yù)  阻遏(â)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歪(wāi)&nbs...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 鄂(â) 豫(yù)  阻遏(â)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â)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ï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â)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 诘(jiã)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â)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î)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â)耗 呵斥 焦灼(zhuï)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â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 匀称(châ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巧妙绝伦 刹(chà)那 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美感 史诗 轩(xuān)榭(xiâ) 胸中有丘壑(hâ)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  镂空(lō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 鳖(biē)头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天井 伧(cāng)俗 得体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农谚 榆叶 连翘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 鄞(yín) 囊(náng) 克隆 繁衍 胚胎 鳞片 脊(jǐ)椎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 鸟臀(tún)目 恐龙 铱(yī)  潮汐  褶(zhě)皱(zhîu)  核磁共振 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 追溯(sù) 天衣无缝 物种 归咎(jiù) 藩(fān)篱 啸 (xiào)聚山林 失衡 栖(qī)息 监控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潜(qián)意识 过滤 顷(qǐng)刻 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  嘈(cáo)杂 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第五单元 浔(xún) 落英 豁(huî)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î)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鸿儒 白丁 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ï)清涟(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 亵(xiâ)玩 噫(yī) 隐逸(yì)  罔(wǎng)不因势象形 贻(yí) 黍(shǔ) 箬(ruî)篷 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ã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大同 第六单元 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藻荇(xìng) 沃日 艨(mãng)艟(chōng) 泅(qiú) 鲸(jīng)波万韧 溯(sù)迎而上  腾(tãng)身百变   僦(jiù)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更(gēng)定 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14.《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5.《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16.《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17.《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8. 《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19.《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2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三、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每课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         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②地点:南阳         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        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二、芦花荡 孙犁 1、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故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清新的文风被称为“荷花淀派”。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重点:①景物描写    ②人物性格:爱国抗日,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双全。 三 蜡烛 西蒙诺夫 1、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2、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的线索:炮火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5、黑色大围巾 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 爬 跪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位于雅典卫城之上,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3、伏尔泰:法国思想家,著有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 4、雨果的态度、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 6、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反语)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1、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于虚无》等。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3、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4、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5、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6、荒缪: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7、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8、明赫白:真诚的忏悔 9、日本人:自私的狡辩 第二单元 六 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    2、本文写了:①阿长称呼的由来②“大”字睡相③元旦的古怪仪式④买《山海经》★⑤一些繁琐的道理⑥讲“长毛”的故事★ 3、阿长:①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②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③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 4、描写阿长:外貌、语言、行动、神态。 5、“我”的心理:对阿长的隔膜和轻视。 七 背影 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背影的四处描写:①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②望父买橘③父子分手④呼应开头,作者对老夫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 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分手——惆怅之泪 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八 台阶 1、选自小说集《台阶》。 2、旧台阶(1-6)   三级     青石板       地位低 新台阶(18-29) 九级     水  泥       地位高 3、父亲的性格:倔强,勤劳,坚强,俭朴,谦卑 4、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混杂了敬仰,赞叹和同情。 九 老王 1、选自《杨绛散文》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 译有《堂吉柯德》 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 5、生活情况:①职业,谋生手段   ②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   ③居住条件差 6、交往的事:①带送冰块      ②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         ③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7、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 8、“前任”:大词小用,用词简洁之至,且又风趣。 9、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平等观念。 十 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信客,乡村过去没有邮局,对外通信往来主要靠从事这种特殊职业的人。   2、余秋雨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 余秋雨的写作风格:典雅,质朴,畅达 3、本文写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业之后 4、信客生涯:①新老信客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工作繁忙  ③传递噩耗,料理后事,送遗物  ④代写书信 5、本文概括地写了信客在谋生者死后当代理人,具体地写了一次遭诬陷的事 6、信客: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通达世理 7、老信客 略写 暗线写老信客一生命运 赞赏和同情 8、 年轻信客 详写 明线写年轻信客生涯 赞颂和褒扬 第三单元 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②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③举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④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打比方:生动形象 ⑥列数字:准确说明⑦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 十一 中国石拱桥 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逻辑顺序: 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②具体介绍两座桥           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 3、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 4、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                      ④形式优美 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 6、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 十二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 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 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 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 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十三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 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十四 故宫博物院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 3、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4、龙:突出皇帝的威严 十五 说“屏” 陈从周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 2、屏的作用: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②艺术点缀 ③可以挡风 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做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第四单元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 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十七 奇妙的克隆 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 5、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6、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7、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 8、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9、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10、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11、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12、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 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3、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4、两文作比较:①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②说明方法 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③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④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 生物入侵者 1、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2、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5、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①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二十  落日的幻觉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四、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 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   爱莲说  阅读探究 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
本文档为【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rabbit
我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 有着丰厚的教学经验,曾经担任过学校教学教研组组长,撰写过很多论文和期刊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19-11-2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