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赏评价课件

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赏评价课件

举报
开通vip

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赏评价课件增分突破二 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赏评价【考点解读】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有时会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设置两道题目,如2013年新课标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既考主人公形象的特点,也考形象的艺术表现作用。2015年新课标Ⅱ《塾师老汪》后三个题目都是分析人物,而且第4题是要求将作品中的形象与教材课文中的形象进行比较,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动向。二轮复习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r...

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赏评价课件
增分突破二 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赏评价【考点解读】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有时会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设置两道题目,如2013年新课标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既考主人公形象的特点,也考形象的艺术表现作用。2015年新课标Ⅱ《塾师老汪》后三个题目都是分析人物,而且第4题是要求将作品中的形象与教材课文中的形象进行比较,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动向。二轮复习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一、(2015·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老范:“为啥?”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老季:“不为老汪。”老范:“为啥?”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解析 A项,“迂腐无能”错误。老汪讲不清楚,不代表他肚子里没有东西,这不是无能的表现;文中也没有写老汪迂腐。B项,由文中老范问老汪“怕不是你爹吧”以及“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可知,“才真相大白”的说法不准确。E项,“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错误。小说主要塑造了老汪的形象,其他形象大都一笔带过。答案 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重点把握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如,老范让老汪教自家的孩子,并且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由此可以看出老范是个大方的人;老范与老汪吃饭谈心时,关心开导老汪,且没有追问老汪到底想的是谁,由此可以看出老范是个友善、有分寸的人。答案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意思答对即可)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老汪是怎样理解“有朋自远方来”的,二是为何老汪会这样理解这句话。老汪认为“有朋自远方来”反映的是圣人的孤独不乐,而老汪这样理解,源于老汪的处境,因为没有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所以老汪很孤独,因此他从“有朋自远方来”中读出的是孤独不乐,认为圣人也是孤独寂寞的;同时,文末老汪认为老范是自己的朋友,也照应了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的理解。答案 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意思答对即可)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解析 分析两人在性情气质上的相同之处时,要明确他们都是读书人,都有书呆子的性格特征,都很落魄;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落魄辩解,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感觉。分析其精神困境的根源的不同时,要明确孔乙己和老汪在所处环境、思想上的区别;孔乙己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而老汪未受所处环境的毒害,却内心苦闷,苦恼于不被人理解,有无法排解的孤独。答案 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于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斯文金冬心汪曾祺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龙棕仙客、苏伐罗吉苏伐罗,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他刚从杭州扫墓回来,一进门,陈聋子就告诉他:袁子才把十张灯退回来了,附有一封信,另外还有十套《随园诗话》。金冬心当时哼了一声。去年秋后,来求冬心先生写字画画的不多,他又买了两块大砚台,一块红丝碧端,一块蕉叶白,手头就有些紧。进了腊月,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叫陈聋子用乌木做了十张方灯的架子,四面由他自己书画。自以为这主意很别致。他知道他的字画在扬州实在不大卖得动了——太多了,几乎家家都有。过了正月初六,就叫陈聋子到南京找袁子才,托他代卖。凭子才的面子,他在南京的交往,估计不难推销出去。他希望一张卖五十两,少说,也能卖二十两。不说别的,单是乌木灯架,也值个三两二两的。原以为过了元宵,袁子才就会兑了银子来,不想过了清明,还没有消息。现在,退回来了!袁枚的信写得很有风致:“……金陵人只解吃盐水鸭,光天白日,尚无目识字画,安能于光烛影中别其媸妍耶?……”这个老奸巨猾!不帮我卖灯,倒给我弄来十部《随园诗话》,让我替他向扬州的盐商打秋风!——俗!晚上吃了一碗鸡丝面,早早就睡了。今天一起来,很无聊,到小花圃里看了看。宝珠山茶开得正好,含笑也都有了骨朵了。然而他惦记着那十盆兰花。去杭州之前,瞿家花园新运到十盆素心兰。那样大的一盆,每盆不愁有百十个箭子!五两一盆,不贵!要是袁子才替他把灯卖出去,这十盆兰花就会摆进他的小花圃。这样的兰花,除了冬心先生,谁配?然而……他踱回书斋里,把袁枚的信摊开又看了一遍,觉得袁枚的字很讨厌,而且从字里行间嚼出一点挖苦的意味。他顺手把《随园诗话》打开翻了几页,到处是倚人自重,借别人的赏识,为自己吹嘘。有的诗,还算清新,然而,小聪明而已。再看看标举的那些某夫人、某太夫人的诗,都不见佳。哈哈,竟然对毕秋帆也揄扬一通!毕秋帆是什么?——商人耳!郑板桥对袁子才曾作过一句总评,说他是“斯文走狗”,不为过分!他觉得心里痛快了一点,——不过,还是无聊。便把陈聋子叫来,问问这些天有什么函件柬帖。陈聋子把脑门子一拍,说:“前天程雪门送来一张请帖,请你陪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我把帖子单独放在拜匣里,差一点忘了——就是今天中午!”“你多误事!——去把帖子给我拿来!——去订一顶轿子!——快去!——哎哟!”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等着催请了两次,到了第三次催请时,冬心先生换了衣履,坐上轿子,直奔平山堂。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今天宴请新任盐务道,非比寻常!果然,等金冬心下了轿,往平山堂一看,只见扬州的名流显贵都已到齐。当地耆绅、清客名士,济济一堂。花翎补服,辉煌耀眼;轻衣缓带,意态萧闲。程雪门已在正面榻座上陪着铁保珊说话,一眼看见金冬心来了,站起身来,铁保珊早抢步迎了出来。“冬心先生!久仰!久仰得很哪!”“岂敢岂敢!臣本布衣,幸瞻丰采!铁大人从都里来,一路风霜,辛苦了!”铁保珊拉了金冬心入座。程雪门道了一声“得罪”,自去应酬别的客人。大家只见铁保珊倾侧着身子和金冬心谈得十分投机,不免悄悄议论。“雪门今天请金冬心来陪铁保珊,好大的面子!”“听说是铁保珊指名要见的。”“金冬心这时候才来,架子搭得不小!”“看来他的字画行情要涨!”少顷宴齐,更衣入席。平山堂中,雁翅般摆开了五桌。正中一桌,首座自然是铁保珊,次座是金冬心。今天的酒席很清淡。铁大人接连吃了几天满汉全席,实在是没有胃口,接到请帖,说:“请我,我到!可我只想喝一碗晚米稀粥,就一碟香油拌疙瘩丝!”程雪门说一定照办。按扬州请客的规矩,菜单曾请铁保珊过了目。凉碟是金华竹叶腿、宁波瓦楞明蚶、黑龙江熏鹿脯、四川叙府糟蛋、兴化醉蛏鼻、东台醉泥螺、阳澄湖醉蟹、糟鹌鹑、糟鸭舌……热菜也只是蟹白烧乌青菜、鸭肝泥酿怀山药、鲫鱼脑烩豆腐、烩青腿子口蘑、烧鹅掌。甲鱼只用裙边。花鱼只取两块嘴后腮边眼下蒜瓣肉。车虫敖只取两块瑶柱。炒芙蓉鸡片塞牙,用大兴安岭活捕来的飞龙剁泥。头菜不用翅唇参燕,清炖杨妃乳——新从江阴运到的河豚。铁大人听说有河豚,说:“那得有炒蒌蒿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蒌蒿,那才配称。”有有有!随饭的炒菜也极素净:素炒蒌蒿薹、素炒豌豆苗、素炒紫芽姜、素炒马兰头、素炒凤尾——只有三片叶子的嫩莴苣尖、素烧黄芽白……铁大人听了菜单(他没有看)说:“这样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他请金冬心过目,冬心先生说:“‘一箪食,一瓢饮’,金农一介寒士,无可无不可的。”金冬心尝了尝这一桌非时非地清淡而名贵的菜肴,又想起袁子才,想起他的《随园食单》,觉得他把几味家常鱼肉说得天花乱坠,真是寒乞相,嘴角不禁浮起一丝冷笑。酒过三巡,铁保珊提出寡饮无趣,要行“飞红令”酒令,各人说一句或两句古人诗词,要有“飞、红”二字。这令不算苛。他自己先说了两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下面有说“一片花飞减却春”的,也有说“桃花乱落如红雨”的。有的说不上来,甘愿罚酒。到了程雪门,他说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先是愕然,接着就哗然了:“‘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如何是红的?”“杜撰!杜撰无疑!”“罚酒!罚酒!”程雪门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诌出这样一句不通的诗来,正在满脸紫涨,无地自容,忽听金冬心放下杯箸,从容言道:“诸位莫吵。雪翁此诗有出处。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用于今日,正好对景。”他站起身来,朗吟出全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一听,全都击掌:“好一个‘柳絮飞来片片红’!妙!妙极了!”“如此尖新,却又合情合理,这定是元人之诗,非唐非宋!”“到底是冬心先生!元朝人的诗,我们知道得太少,惭愧惭愧!”“想不到程雪翁如此博学!佩服!佩服!”程雪门哈哈大笑,连说:“过奖,过奖!——菜凉了,河豚要趁热!”铁保珊拈须沉吟:这是元朝人的诗吗?……金冬心真是捷才!出口成章,不动声色。快,而且,好!有意境……第二天一清早,程雪门派人给金冬心送来一千两银子。金冬心叫陈聋子告诉瞿家花园,立刻把十盆兰花送来。陈聋子刚要走,金冬心叫住他:“把这个——搬走!”他指的是堆在地上的《随园诗话》。陈聋子抱起《随园诗活》,走出书斋,听见冬心先生骂道:“斯文走狗!”陈聋子心想:他这是骂谁呢?(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开篇介绍金农时,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一长串名号,以突出金农身份不俗,为下文富商宴请高官仰慕等情节做铺垫,也是对标题“斯文”的暗扣。B.金冬心认为袁子才是个“斯文走狗”,对他依附权贵很看不上眼。他自己在接受扬州大盐商程雪门宴请时等到第三次催请才动身,表现了他名士的清高。C.铁保珊接受富商宴请时特地要求菜品要清淡,指名要见金冬心,即席提出要行“飞红令”等细节都说明他是一个有修养、懂分寸、能自律的官员。D.席上行令时,程雪门脱口而出的句子被大家嘲为不通,金冬心学识渊博而有捷才,立马用元人咏平山堂的诗句为他解了围,铁保珊因此对他非常赞赏。E.小说语言洗练而内蕴丰富,虽然着墨不多,却借一场宴席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清末官场、商界和文化圈的众生相,对名士金冬心的性格刻画尤为丰富复杂。解析 B项,“名士的清高”不准确,实为故作清高。C项,“懂分寸、能自律”有误,铁保珊要求的“清淡”菜肴实际上非常铺张,还声称“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不过是惯于世故,自我标榜而已。D项,金冬心谎称的元人诗句,其实是临场创作。答案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6.金冬心这个名士在汪曾祺笔下是什么形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 见“现场采样”。★7.小说中多次提到从未出场的袁子才,这对金冬心形象的塑造起什么作用?(6分)答案 见“现场采样”。8.小说结尾金冬心骂了句“斯文走狗”,请结合全文分析谁是“斯文走狗”。这一结尾在全文中有何作用?(8分)解析 通读全文,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可知“斯文走狗”既指袁子才,也指金冬心。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斯文走狗”体现的恰恰是对金冬心的讽刺,因为金冬心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曲意逢迎官宦富商等。作答时可以先分析“斯文走狗”指代的对象,然后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和体现的情感等。答案 ①表面上看“斯文走狗”是袁子才。袁子才从南京捎来《随园诗话》,请金冬心向扬州的大盐商打秋风,诗歌中处处借别人的赏识,为自己吹嘘。还在诗里对商人歌功颂德,金冬心非常鄙薄他,借郑板桥对袁子才的评价骂他为“斯文走狗”。②实际上金冬心也是“斯文走狗”。金冬心一向自诩清高,但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却在官宦富商面前曲意逢迎,甚至不惜杜撰诗文,替商人程雪门遮丑,事后又欣然接受程雪门的重金答谢,毫无傲骨可言,也是一个故作姿态的“斯文走狗”。作用:作者让金冬心这个热衷名利却满口斯文的文人痛骂别人“斯文走狗”,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和批判力度。 思维盘点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与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有何不同?如何解答人物性格的局部分析题?2.人物形象的作用有哪些?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注意什么?【题目1】金冬心这个名士在汪曾祺笔下是什么形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6题] 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 失分探源 1分 内容要点:①该答案基本偏离了人物形象,仅“敏捷”勉强扣题;②分析过于简单。审题答题:题干问“是什么形象”,此答案仅列举几点性格,且不准确;没有掌握住答题方法。 2分 内容要点:①对人物“形象”理解不到位,仅答出了部分要点;而且观点前后矛盾,甚至曲解了人物形象;②分析时基本没有“结合全文”相关情节,过度答题,最后一句并非题干所问。审题答题:①前半部分能扣住“什么形象”作答,但最后一句属于答非所问;②无要点意识,没有掌握评叙结合的答题方式。 4分 内容要点:①概括基本准确但遗漏了要点,第一个要点回答较好,第二个要点其实不能作为“形象”;②分析欠细致、准确,尤其是对第三个要点的分析与观点严重不一致。综合来看,该答案形象概括可得2分,分析得2分。审题答题:能够根据题意解答,只是对“什么形象”理解欠深入,对文本解读不够。分要点、有层次地组织答案做得较好。 现场满分答案 6分 满分领悟 内容要点:①该答案要点全面,表述准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精当地揭示了人物特征,后面使用“假斯文”“鄙俗‘名士’”“书画家”三个词准确地回答了“什么形象”这一关键问题。②恰当地联系原文有关重要情节做出分析,切合观点需要,语言得体。即使是写字画画这同一内容,也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述服务于观点,重要的是这不是情节的重复,而是原文情节的应有之义。这显示出该考生具有很强的驾驭作品、分析概括能力。审题答题:紧扣题干中的“什么形象”作答,有评有析,答题意识非常好,思维缜密,令人佩服。前两点表述使用“一个”,第三点使用“一位”,一字之变,褒贬不同。若将第三点调整为第一点效果会更好。 完善你的答案  答案 ①博学多才,文思敏捷,是很有名望的书画家。从酒席上扬州城的巨贾大宦和文士清客对他的推崇可见一斑,即席赋诗巧妙为程雪门挽回面子的情节更将他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②恃才傲物,自诩清高。同为名士,金冬心嫌弃袁子才诗文的品位,更瞧不起袁子才逢迎权贵的媚态,借郑板桥的口骂他“斯文走狗”。接受程雪门宴请时故意等人三次催请再动身,也是不想降了自己的名士身份。③骨子里热衷名利而浑不自觉。在扬州城卖到泛滥的字画,听到程雪门宴请时的激动,被铁保珊赏识的得意,尤其是逞弄捷才帮程雪门解围等情节都表明,他表面上鄙薄名利,实际行动上却一直在努力依附权贵,追逐名利。【题目2】小说中多次提到从未出场的袁子才,这对金冬心形象的塑造起什么作用?(6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7题] 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 失分探源 1分 内容要点:①只有“衬托作用”符合题意,下面的分析没有抓住关键情节,并且“反衬了金冬心的清高”表意错误,“清高”一词应该是带引号的;②分析凌乱且角度不明,内容基本上是从金冬心角度展开,答案的后两句让人不知所云。审题答题:审题意识差,未能紧扣“对金冬心形象的塑造”组织答案,思维紊乱。 3分 内容要点:①要点基本正确,能够从表现手法和效果两方面作答,但对要点的表述尚欠具体、圆满;②分析时对袁子才的行为涉及过少,且多是从金冬心角度展开,未将二人进行比较,对“作用”的解说不足。审题答题:①审题正确,“侧面烘托”“讽刺意味”两个要点表述到位,准确理解了题目意图。②答题意识差,该题6分,应至少分两个要点组织答案,可惜该生虽理解到了两要点,却未能分条组织,以致严重失分。 现场满分答案 6分 满分领悟 内容要点:要点准确而全面。次要人物对塑造主要人物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其性格,或正衬(烘托)或反衬,另一作用表现在文章风格、读者效果等方面。该生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两点,揭示出了侧面描写袁子才对凸显金冬心性格、增强作品反讽效果方面的具体作用。分析中肯。审题答题:准确把握住了题干关键词,只从对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方面回答作用,而不是像很多考生那样想当然地还要回答对主题的作用。答题思路清晰,先概括要点,再联系相关情节分析,要言不烦。 完善你的答案  答案 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作品在正面描写金冬心的基础上,又用与金冬心名声、处境、性情颇为相似的袁子才从旁烘托,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②增强对人物的反讽力度。虽然名声、处境、性情相似,但金冬心却处处瞧不起袁子才,痛骂其为“斯文走狗”,实际上他未必就比“走狗”高明多少,小说写袁子才,实际上强有力地讽刺了明明热衷名利却拼命标榜清高的金冬心。一、人物形象的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所谓整体分析,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作整体分析或概括。所谓局部分析,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有时可以是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分析,如分析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特征。1.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解题时应着重处理下面一些问题:(1)性格与形象“性格”题概括出性格即可,“形象”题除了概括性格外,还要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分析时要结合文本相关情节。(2)分析与概括概括只要把人物的特点说出来即可,而分析则除此以外,还要结合文中文字加以说明、佐证。(3)全方位与有重点。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作重点考查。(4)正面信息与侧面信息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表现出来,首先必须把这方面内容一点不漏地筛选出来分析评判。再注意有关人物的侧面信息,如人物陪衬与对比、别人的评价、环境特点等。2.人物形象的局部分析(1)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实际上,这类题目考的就是考生对局部文字精、细、深的阅读能力。(2)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3)要在整体把握小说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分析,不可漫无边际地分析。局部文字往往是作品主题、作者意图的关键体现处,也是描写的精彩处,分析时应在宏观观照下作精细研读。(4)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3.形象分析解题要点(1)画出文章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2)分析小说情节发展,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注意把握情节的矛盾变化,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3)借助作者的议论或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即时小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医生的职责[澳大利亚]斯蒂芬·凯伦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他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交给我吧。”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不一会儿他就全身哆嗦起来,然后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请坐,你不用害怕。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说道:“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我也是保加利亚人。”索勒医生点点头。“谢天谢地!”病人叹了一口气,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我吃不下,睡不着。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手。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死……”“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病人坚持说道。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他们是谁?”“是那些犹太人!我叫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那些犹太人一直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好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谢谢,谢谢!”扎卡洛夫很感激。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地抽泣着。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也不知哭了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了我的手上,我要亲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中又闪现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他现在是我的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东西回家。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他怎么啦?”“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他!”诺顿说。“到底怎么回事?”索勒大夫很着急。“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比画着告诉他,你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待过。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我告诉他是保加利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他听后什么反应?”索勒大夫问。“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今天早上我去他的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字条儿。喏,就是这张。”索勒大夫接过字条儿,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少也感到了一些愧疚,他赶紧对诺顿说:“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索勒大夫得知扎卡洛夫是自己的仇人后,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临下班时,他才叹了口气,把药瓶和注射器放回原处,想等待以后有机会了再报仇。B.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交代了索勒医生的父母和姐姐在集中营里被害的事实,也交代了扎卡洛夫从诺顿口中得知索勒医生在集中营里待过的消息。C.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尤其是心理描写,将索勒医生在与扎卡洛夫探讨病情前后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多有巧合:扎卡洛夫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而索勒是当年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扎卡洛夫四处躲避追杀,却成了索勒的病人。E.小说运用平实的语言,借助精巧的结构设计,讲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读者在异常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医生恪尽职守的歌颂。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想等待以后有机会了再报仇”属主观臆断。B项,交代索勒医生的家人被害为“插叙”,交代扎卡洛夫从诺顿口中得知索勒医生在集中营里待过的消息则是通过语言描写完成的。E项,对主旨的概括不完善,除“感受到了作者对医生恪尽职守的歌颂”外,还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光辉的赞美等。答案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2.请简要分析索勒大夫的形象特点。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回到原文,找到关于索勒大夫的描写。在具体分析时,要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从索勒大夫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描写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他的形象特点。答题时要注意此类试题的答题范式,即先概括,再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 ①细心,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在见到病人并和病人进行简单的谈话后,索勒大夫明白要解开病人的心结,必须了解问题的实质。②坚守职业道德。在得知病人是曾杀害自己亲人的仇人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放弃复仇。③富有宽容之心和善心。索勒大夫本着医生的天职,原谅了扎卡洛夫所犯下的罪行,并在得知扎卡洛夫割腕后要赶去施救。★3.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心理变化过程。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思路的能力。解答这一题目,需要对作品的情节有充分的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一般会通过其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出来,因此,在具体分析时,需要重点把握有关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见到同乡音医生时的诉说,诉说时表现出的神态,离开时的“谢谢”,得知主治医生当年曾在集中营里待过时的表情等,展现了扎卡洛夫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了这些内容,便不难得出答案。答案 ①恐惧。曾是纳粹分子的扎卡洛夫每天都会陷入一种被人追杀的恐惧之中。②忏悔。扎卡洛夫那“近似呻吟的诉说”,表明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已有忏悔之心。③感激。扎卡洛夫对索勒大夫默默地倾听他的诉说很感激。④绝望。当扎卡洛夫从诺顿口中得知主治医生索勒也是曾遭受自己等纳粹分子迫害的犹太人时,他的良心受到更大谴责,同时,无法弥补的滔天罪行使他感到绝望,以致割腕自尽。4.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颂扬医生的职业道德,也有人认为是揭露纳粹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的主题,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等来把握。这篇小说通过二战时曾任索菲亚集中营司令官的扎卡洛夫因就医与集中营幸存者索勒医生巧遇后发生的故事,反映了战争对人心灵的摧残,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同时也表现了索勒医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性的包容之美。因小说的主题多重,解答本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再结合文本分析。答案 (示例一)本文的主题是颂扬医生的职业道德。理由:①小说标题是“医生的职责”,标题关照主题,行文一致。②当索勒医生咬牙切齿发誓要为亲人报仇时,他看到了墙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最终,对医生天职的坚守战胜了复仇的欲望。③结尾处,当索勒得知扎卡洛夫割腕自杀的消息时,他不但没觉得开心,反而“感到了一些愧疚”,并要赶去尽力施救,医生职责的光环在这里闪光。(示例二)本文的主题是揭露纳粹对人类心灵的伤害。理由:①纳粹分子的残暴行径使索勒医生的父母和姐姐失去了生命,给幸存者索勒医生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②残害犹太人的历史过往给纳粹分子的心灵也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二战结束后,以扎卡洛夫为代表的纳粹分子整天活在深深的忏悔、内疚和恐惧之中,每天受到良心的谴责。③本文以集中营的幸存者和纳粹分子各自的心理斗争为焦点,反映了战争给人们的心灵带来的伤害,揭露了战争中泯灭人性的一方的罪恶。二、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分析1.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1)对于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入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2)对于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一般具有以下作用: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②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揭示或凸显主题;④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有贯串全文的作用。【即时小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老良卖菜韦 名老良,本姓粱,读过书,早年高考落榜,外出打工,人问其贵姓,答曰:稻粱之谋的粱。闯荡多年,老良无所成,返乡种菜卖菜,再问其贵姓,答曰:良心的良。老良种菜,精耕细作。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早春通菜、豆角,初夏苦瓜、青瓜,立秋芥菜、油菜,冬来大白菜、大萝卜,种啥成啥。种有好菜,本不愁卖,再加上老良卖良心菜——只卖更好的,枯的、黄的、小的、矬的永远留给自己吃,因此,老良的莱一直很好卖,口碑也不错。老良平素为人大方,人缘又好。一担菜挑到街上,遇见熟人,总会扔下一两颗菜,“自己种的,不值钱,尝尝鲜!”亲朋好友多半都尝过老良的菜。小小生意能发家,这是至理名言。靠着种菜卖菜,老良慢慢发起家,先是娶妻生子,而后建了房,再后来又在街上盘下一个卖菜的档口,日子日渐红火起来。那天,病中的母亲开口说想吃新上市的通菜,我急急忙忙跑到菜市场——十几个菜档,都异口同声说季节早了,通莱很少上市。我只好硬着头皮走到老良的档口——老良是我同学,早年我吃了他不少菜。“阿良!”一把绿油油的通菜让我惊喜万分,我说话都变了声调。“老拐啊!好久不见,今儿亲自上市?”老良显然也很兴奋。“我妈想吃通菜,这不,找遍了市场,就你这里有。”我眼睛盯着老良档口上仅剩的一把通菜。“通菜一斤多少钱?”一中年妇女走过来问老良。“四块八一斤,新鲜上市!”一有生意,老良立马撇下我,热情地对中年妇女说。“给我称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菜摊上唯一的一把通菜。“哎……哎……”我着急了。老良毫不迟疑地拿起那把通菜,过秤后迅速报出价格,“一斤四块八,两斤一两,总共十块零八分,收你整数,十块!”这是老良吗?才多久不见,老良就变成这样了?!那一刻,我愤怒到了极点,对老良也鄙视到了极点——老良啊,我和你三年同学感情,难道就不值十块钱?!没等老良收完钱,我头也不回地走了。“老拐,老拐,弄点菜回去!”老良收了钱后追过来。我没让老良赶上,大步流星离开了菜市场。这事发生不久后的一个早上,挑了满满一担菜急急忙忙赶着去菜市场的老良在中学门口远远就喊我:“老拐,新鲜的通菜!”我就像那天老良只顾和中年女人报价一样,看也不看老良和他扔下的两捆通菜,继续和一起走的学生热烈地聊天。两捆通菜后来被街上的一头猪拱散了,老良知道后很伤心——这是后来经常和老良来往的另一同学告诉我的。同学的话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做得过分了……再见老良,我就想解开这个结,向他索菜,找回同学情。那天早上,我专门守在老良每天卖菜必经的校门口,为的是向他索一把菜。又是挑着满满一担菜,又是脚步急冲冲……远远见了他,我走出校门,拦在他前面——他今天挑的是一担青豆角,长长的豆角,碧绿碧绿的,水珠在打滚……“老拐早,老拐早!”老良躲躲闪闪的。“给把豆角吧!”怨气早消了,我伸出手,做了个讨要的姿势。“……”老良支支吾吾,转身急急忙忙往菜市场方向走了,没留下一把豆角。看来我是真伤了老良的心了!我呆呆地站在校门口,望着老良长长的背影消失在晨曦下,怅然若失……当晚,我在家里备课,忽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老良。老良提着一篮子通菜、豆角站在门口。“老良?!”老良从不主动串门,我一脸诧异。“老拐你知道,我不是小气的人。”老良熟悉的豪情又回来了,进屋,放下篮子,大大咧咧坐下,“那两次真是不巧,菜刚打药不久,给谁都不敢给你。”“农药?!”我恍然大悟。“今天这两样菜,没喷农药,放心吃!”老良一脸憨厚。“老拐你不知道,菜还是那种菜,现如今虫可多了,不打药,不打猛药不行了!”明亮的灯光下,我只见一张并不阔大的嘴在黑瘦的脸上一张一合。“这样,往后我向你招手,则可放心拿菜;我若跟你挥手,就别拿了,卖给别人吧……”我呆呆地看着明亮的灯光下模糊了的老良,心里一阵绞痛。(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小说以卖菜为线索,描写了老良卖菜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普通又不普通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老良的同情和惋惜。B.“菜”是小说中的一个主要意象,“一把绿油油的通菜”,表明了老良很会种菜,也表现了“我”当时渴望得到菜的惊喜心情。C.本文的动作描写十分传神,“我伸出手,做了个讨要的姿势”体现了“我”诚恳的态度,“急急忙忙往菜市场方向走了”则表明了老良对“我”有误会。D.老良的菜摊上只剩下一把通菜,却没有卖给“我”,这让“我”感到愤怒,所以当他在学校门口给“我”留下通菜时“我”没有理睬。E.直到老良上门来送菜,“我”才明白了老良种种奇怪行为的原因,老良的话让“我”不知该如何回应,只好“呆呆”地看着他。解析 A项,小说不是通过写卖菜过程“反映……惋惜”的,卖菜—讨菜—送菜构成了主要事件。B项,此处主要表现的是“我”的惊喜心情。C项,从后文看,老良也明白“我”的意思,只是菜打了药,他不能给。答案 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6.作品前五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题目问的是前五段的作用,那么首先就要明确这五段写了什么内容。前两段写老良的人生经历,第三到五段写的是老良种菜、卖菜的特点和他的为人处世。由此即可分析这五段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联系后文,即可分析出这一部分在结构上的作用。答案 ①详细介绍老良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给读者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②突出老良做生意的原则,讲良心。③与下文老良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老良的变化。★7.作品中的“我”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道题目问的是“‘我’的作用”。一般来说,问一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那么就要看这个人物和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关系、这个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这个人物对小说主旨的表现的作用等。了解了这些,再结合小说内容去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我”贯串了小说的三个事件,买菜,讨菜,送菜,“我”的亲身经历使整个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我”是老良变化的见证者。老良前后的变化,“我”这个老同学看得一清二楚,由“我”的视角读者能更明确地感受到老良的变化。③“我”是小说主旨的体现者。虽然小说的主人公是老良,但是“我”的情感变化、“我”的心理活动则比较明确地表现了主旨。★8.有人说,“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不好的人,只有永远的社会”,对于老良的变化,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要求对老良的变化谈自己的认识,作答时,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老良变化的原因,二是对老良变化的评价。分析老良变化的原因时,要结合题干中“有人说”的这句话,分析老良变化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在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对老良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答案 ①曾经以“讲良心”为做生意原则的老良变得为追逐利益抛弃原则,发生这一变化有外界环境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②市场竞争激烈,人们更喜欢看起来漂亮整齐的菜,很多菜农为了多赚钱会打农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老良也开始改变。③老良种菜之初勤奋诚恳,又讲良心,所以生意越来越好,但在生意越做越好时反倒随波逐流了,这是因为他意志不够坚定,被利益蒙蔽了双眼。④老良的变化,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从老良这一小市民身上可以看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档为【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赏评价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一杯淡淡的茶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9-23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