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XXXX42

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XXXX42

举报
开通vip

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XXXX42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二〇一〇年一月报告名称: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编写:郑能项目负责:肖亮审核:李书春队长:陆益成编制时间:二〇一〇年一月目录1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依据、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位置和交通2第三节自然地理、经济3第四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3第五节周边矿井及小窑5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5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5第二节矿井地质工作5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及矿井地质工作评价5第四节本次地质工作及其评价6第三章矿井地质6第一节区域地质7第二...

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XXXX42
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二〇一〇年一月报告名称: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编写:郑能项目负责:肖亮审核:李书春队长:陆益成编制时间:二〇一〇年一月目录1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依据、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位置和交通2第三节自然地理、经济3第四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3第五节周边矿井及小窑5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5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5第二节矿井地质工作5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及矿井地质工作评价5第四节本次地质工作及其评价6第三章矿井地质6第一节区域地质7第二节矿井地层8第三节煤系地层8第四节矿井构造9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9第一节煤层10第二节煤质12第三节有益矿产13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13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14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16第三节矿井涌水算预算17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18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18第六节供水19第六章矿井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地质及环境地质19第一节矿井工程地质条件21第二节环境地质条件23第七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3第一节瓦斯23第二节煤尘爆炸性23第三节自燃发火倾向性23第四节其他23第五节矿井地质条件分类25第八章资源/储量25第一节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和工程基本线距25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25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26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26第五节资源/储量块段和级别的划分原则26第六节资源/储量的分类27第七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27第八节可靠性评价28第九章探采对比28第一节矿井地质对比28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28第三节资源储量对比与利用分析30第十章结论30第一节总述32第二节探采对比32第三节对本生产地质报告的评价33第四节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依据、目的和任务一、目的和任务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简称富民煤矿)拟技改扩能为生产能力15万吨/年煤矿矿山,此次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矿区内可采煤层的储量级别,为15万吨/年煤矿技改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为矿山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二、主要地质依据1、富民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2、富民煤矿井上、下对照图(1:2000);3、2006年9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4、2002年3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在此进行地质精查工作,提交了《坪山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对煤层特征、煤质等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为该区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第二节位置和交通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城西南,距纳雍县城14km,距矿山2km有纳雍到水城213省道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属纳雍县煤炭工业局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º16′08.518″~105º16′38.383″,北纬26º41′18.523″~26º41′58.664″。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北京坐标系):1X=2954200.00,Y=35527600.00;2X=2953200.00,Y=35527600.00;3X=2953195.00,Y=35527160.00;4X=2953820.00,Y=35527105.00;5X=2953910.00,Y=35526775.00;6X=2954162.00,Y=35526780.00;7X=2954430.00,Y=35526940.00;图1-1交通位置图北界(浅部)为拐点1、7连线,东界为拐点1、2连线,南界(深部)为拐点2、3连线,西界为拐点3、4、5、6、7连线,井田形状呈不规则七边形,南北长约1.0km,东西长约0.80~0.5km,面积约为0.6802km2。3.井口坐标原主井坐标:X=2954210,Y=35527270,H=1935;原风井坐标:X=2954180,Y=35527250,H=1940;新主井坐标:X=2954279.075,Y=35527306.893,H=1927.343;新风井坐标:X=2954284.296,Y=35527338.600,H=1928.993。第三节自然地理、经济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古黔中隆起西端,属中低山丘陵山地浅切割地貌,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相对高差251.5m。矿区内无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冲沟,沟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水季节流量较小。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据纳雍县气象局资料:年平均降水量1267mm,集中于下半年,月平均气温13.6℃,日极端最高气温33℃,日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相对湿度81%。矿区至今未做过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矿区内及其邻近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为烟叶。区内居民的经济来源仍以传统的家畜、家禽饲养为主,近年来,劳务输出已成了其主要经济来源。第四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富民煤矿建于1996年3月,属个体企业,煤矿采用平硐开拓,采煤方式炮采,矿车运输,机械通风和排水。2001年12月取得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06年12月,其证号为5200000520193,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面积0.6802km2,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采矿标高为+1940~+1720m。初期生产能力3万吨/年。由于煤矿生产系统不完善,根据贵州省和纳雍县煤管部门要求,需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2003年煤矿进行技改,总投资约80万元,技改后生产规模为年产原煤3-6万吨。2004年现矿主接手该矿后,又投入约800万元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实际生产规模达年产原煤9万吨,主采6号煤层,矿井新建一对主井及风井,目的为开采8号煤层及10号煤层,现已全面完成。第五节周边矿井及小窑一、老窑矿区及周边老窑开采历史悠久,以斜井为主,老窑井口多沿6、8、10号煤层地表出露地带或煤层埋藏较浅部地带分布,为季节性土法开采,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50~150m,垂深30~60m左右。大部分老窑有积水。井口垮塌、排水困难、瓦斯含量高、通风困难。近年来政府、国土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滥采乱挖的小煤矿均被禁止开采。老窑对矿山煤炭资源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二、相邻矿井矿区北临坪山煤矿,开采6、8、10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为放炮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无越层越界行为,属高瓦斯矿井,煤尘无煤炸性,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矿井最大涌水量约19.18l/s,正常涌水量约9.71l/s。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1970年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73队在此进行精查,2002年3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在此进行地质精查工作,提交了《坪山井田勘探地质报告》。2006年9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第二节矿井地质工作富民煤矿开采多年,井下多条探煤巷已探至+1828水平,6、8、10号煤层厚度均较稳定,走向上仅6号煤层局部见落差<1.5m的断层,从井巷工程揭露的情况看,地质构造应属简单类型,见采掘工程平面图。富民煤矿正常涌水量10m3/d,矿井最大涌水量30m3/d。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及矿井地质工作评价2002年3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在此进行地质精查工作,提交了《坪山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对煤层特征、煤质等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2006年9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均进行了相应的井巷调查,老窑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该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备案。第四节本次地质工作及其评价本次我队接受富民煤矿委托后,于2009年10月,在充分收集该区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1:2000地质填图,并结合井巷调查,利用《坪山井田勘探地质报告》的相关资料,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生产字[2008]394号关于下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的通知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估算矿区煤矿资源/储量,并编制生产地质报告。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一、区域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其中,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较广。见表3-1。表3-1区域地层系统简表 系 统 组(群) 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 备  注 第四系 Q 侏罗系 上统 遂宁组 J3sn 中统 上沙溪庙组 J2s 铜 下沙溪庙组 J2x 油页岩、铁 下-中统 自流井群 J1-2zl 三叠系 上统 二桥组 T3e 中统 法郎组 狮子山组 T2f T2sh 关岭组 T2g 松子坎组 T2s 下统 永宁镇组 茅草铺组 T1yn T1m 飞仙关组 夜郎组 T1f T1y 二叠系 上统 长兴组 P2c 龙潭组 P2l 煤 峨眉山玄武岩组 P2β 下统 茅口组 P1m 栖霞组 P1q 梁山组 P1l 煤 石炭系 下统 大圹组 C1 奥陶系 中统 宝塔组 O2b 十字铺组 O2sh 下统 湄潭组 O1m 红花园组 O1h 桐梓组 O1t 寒武系 中-上统 娄山关群 ∈2-3ls 中统 高台组 ∈2g 下 统 清虚洞组 ∈1q 金顶山组 ∈1j 明心寺组 ∈1m 二、区域地质构造本区位于杨子板块川滇黔盆地,黔北断拱内,属黔中隆起之西端一部分。从中奥陶世至中晚石炭世隆起为陆,缺失沉积,仅早石炭世在东部山王庙至卸煤台一带有沉积。晚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接受沉积后,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第三纪又一次上升为陆,缺失沉积。区内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形于燕山运动。区内褶皱都以北北东向为主,极少部分近南北向,其断层近东西向。第二节矿井地层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外围,岩性以暗绿色和黑色,块状致密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玻屑凝灰岩为主,厚约115米。2.龙潭组(P3l)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可采煤层共10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338米。矿区内龙潭组出露不全,厚约100米,含煤10~13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6、8、10号煤层)。矿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中北部出露。3.大隆组(P3d):厚约38米。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与龙潭组煤系地层分界。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矿区大多被第四系覆盖,仅中部见零星露头。(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厚度约400米。出露矿区南部。(三)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平台之上,其面积较大。一般厚度0~30米,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矿区中北部多被第四系覆盖。第三节煤系地层矿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岩性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可采煤层共10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338米。矿区内龙潭组出露不全,残厚约100米,含煤10~13层,其中现本矿主采的可采煤层3层(6、8、10号煤层)。矿区内大部被第四系覆盖,仅中、北部零星出露。第四节矿井构造矿区属鬃岭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近正南,倾角8~15°,平均12°。区内无大的断层及褶曲,构造简单。矿区内仅在开采6号煤层时遇到2条落差为0.8~1.2m的正断层:F1断层: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F2断层分别被605回风巷、605运输巷及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该断层对6号煤层左翼采面布置有一定影响。由于矿区中深部未有巷道揭露,矿区中深部的地质构造控制程度较低。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第一节煤层一、含煤性含煤地层龙潭组(P31)厚度约338m,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矿区内含煤地层残厚约100米,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4.35m,可采含煤系数4.35%。可采煤层主要集中于煤系地层上部,下部含煤性较差。二、可采煤层矿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6号、8号、10号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4-1。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6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煤层厚1.89~2.15m,一般厚约2.00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一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表4-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层平均厚度(m) 煤层结构 煤层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煤层倾角(0) 煤层平均间距(m) 顶板 底板 6 1.89-2.152.00 简单 较稳定 粉砂岩 泥岩 10~12 距P3d底部71.75m 8 1.15-1.501.30 复杂 较稳定 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灰岩 泥岩 距6号煤层底部23.50m 10 0.90-1.200.99 简单 较稳定 粉砂岩 泥岩、细砂岩 距8号煤层底部13.01m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厚度1.15~1.50m一般厚1.30m左右。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三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复杂。,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厚度0.90~1.20m,一般厚0.99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无夹石,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三、煤层对比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段下部,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6、8、10号煤层对比可靠。第二节煤质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煤质主要参考了《坪山井田勘探地质报告》煤层化验报告中的数据。一、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一)物理性质6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贝壳状、阶梯状断口,似金属光泽。8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层状及块状构造,阶梯状断口,似金属光泽。10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层状构造,以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为棱角状断口,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二)煤岩特征1.宏观煤岩特征各煤层的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镜煤及暗煤次之,少有丝炭。由各种煤岩成份组成的煤岩类型有半亮型和半暗型。半亮型分布在龙潭组的上段,半暗型分布在龙潭组的下段。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同时也有块状和粒状。2.显微煤岩特征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无稳定组。镜质组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常见均匀基质体、镜质体、少许木质镜质体、碎屑镜质体,偶见镜质浑园体。惰质组以结构丝质体、结构半丝质体为主,多见木镜丝质体、木镜半丝质体,次为碎屑丝质体,偶见丝质浑园体及丝质菌类体。无机显微组人分以粘土类为主,硫化物类和氧化物类次之,碳酸盐类少量。粘土矿物以细分散状、斑点状为主,局部为浸染状,少许充填胞腔。石英以细粒状、微细粒状散布于基质中,少许充填胞腔和裂隙。黄铁矿以微粒状、星点状、球粒状散布于有机质中,少许充填胞腔。方解石以细脉状充填于煤的裂隙中。二、化学性质区内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4-2表4-2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 .项目煤层 灰分ω(Ad) 水分ω(Mad) 全硫ω(St,d) 挥发分ω(Vdaf) 发热量(MJ/kg) 容重t/m3 6 19.93% 1.78% 0.79% 8.84% 31.74 1.46 8 16.98% 1.70% 1.02% 8.93% 31.39 1.46 10 21.62% 1.74% 2.16% 8.52% 31.64 1.501、水分ω(Mad):1.70%~1.78%2、灰分ω(Ad):16.98%~21.62%3、全硫ω(St,d):0.79%~2.16%4、挥发分ω(Vdaf):8.84%~8.93%5、发热量(MJ/kg):31.39~31.746、8号煤层为低中灰煤,10号煤层为中灰分煤6、8号煤层为低硫分煤,10号煤层为中硫分煤。区内煤层煤层属低中灰,低硫-中硫煤,高热值无烟煤,可供发电、民用,治金用。(三)有益、有害组分矿区内煤层其余煤质指标均未进行化验、测定,据区域勘查资料可采煤层中稀散元素含量低,其工业利用价值不大。(三)煤类根据煤质资料,区内煤层煤层属低中灰,低硫-中硫煤,高热值无烟煤。三、煤的用途根据各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井田各煤层均具有广泛用途,可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火力发电,一般工业锅炉用煤,气化用煤,可作高炉喷吹燃料,可用于小型高炉炼铁、竖式石灰窑烧制石灰,水泥回转窑用煤;经洗选后可制碳素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或制造电石及深加工,煤矸石可考虑作水泥、低温烧制地板砖,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四、煤层风、氧化带及采空区的确定1.煤层风、氧化带矿区未采风、氧化带煤层样,根据矿区附近原生产窑及老窑开采情况,煤层风、氧化带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15-30m。本次工作风、氧化带下界定为煤层露头往下25m。2.采空区边界的圈定原则:根据实际采空范围圈定采空区。依据:由于多数采空区已垮塌或密闭、通风不好,人员无法进入。不能进行实测,依据煤矿生产情况及矿方提供的资料,结合调查的情况,以矿区实际采空范围圈定采空区。第三节有益矿产一、煤层气煤层气为矿区内主要有益矿产,俗称“瓦斯”,是煤矿的伴生气体,具体指赋存在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其主要成份为高纯度甲烷(CH4),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富民煤矿及周围煤矿,连续几年瓦斯鉴定结果,均为高瓦斯矿井。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瓦斯的监测工作。二、其它矿产煤层中黄铁矿含量较高,多为结核状、星散状,分布不均,层位不稳定,变化大,可作副产品炼制硫磺,无专门开采价值。依据坪山矿区精查报告资料,区内原煤中含有锗(Ge)、镓(Ga)、铀(U)、钍(Th)、五氧化二钒(V2O5)等稀散元素,但含量较低,均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无开采价值。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域位于贵州高原的西部,百兴向斜的南西翼,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的分水岭地带。属中中山至低中山地形,以侵蚀溶蚀地貌为主,广泛发育岩溶峰丛—洼地地貌,部分发育脊状中山与峡谷地貌。地表水主要有流量较大的三岔河及支流水公河,属乌江水系。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见图6—1。一、栖霞组—茅口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富水性极强但不均匀,属碳酸盐岩溶洞水含水层。一般泉水流量20—100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为7.1—8.3l/s.km2。二、玄武岩组—龙潭组—大隆组含砂泥岩、底部为块状玄武岩、顶部夹灰岩、泥灰岩。富水性弱,属裂隙水,表现为相对隔水层。一般泉水流量1—5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0.167—1.14l/s.km2.。钻孔单位涌水量0.016—0.49l/s.m。三、飞仙关组砂泥岩为主夹灰岩、泥灰岩。飞仙关组第二段灰岩中岩溶比较发育,以岩溶水为主。一般泉流量1—10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3.3l/s.km2。除第二段含一定量的地下水外,其它段含水性弱,属相对隔水层。四、永宁镇组岩性为灰岩、泥质白云岩。岩溶管道发育。一般泉水流量50—500l/s。属强含水层、富含碳酸盐岩溶水。煤矿赋存于富水性弱的龙潭组,故区域内多数煤矿床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图5—1区域水文地质图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矿区龙潭组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坡积物所覆盖,地形比较平缓。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为矿区最低排泄基准面,相对高差251.5m。属低中山地形,发育冲沟地貌。一、地表水矿区中部有条流量小的冲沟水外,无大的地表水。二、含水层与隔水层根据本矿区及附近和临区坪山煤矿的地质勘查报告,由下至上各地层的富水性如下:1、玄武岩组岩性为玄武岩,出露于本矿区外北部,泉点稀少,流量0.03—0.24l/s,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隔水层。2、龙潭组砂泥岩夹煤层。出露于矿区北部。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调查泉点一般流量为0.02—0.88l/s,多数为季节性泉出露。本矿区未发现泉水。富水性弱。根据坪山煤矿的地质勘查报告,本地层水文地质钻孔两个,单位涌水量0.002968—0.00741l/s.m,渗透系数为0.00812m/日。地下水埋深53—171m。是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水质类型:HCO3—(K+Na)、HCO3·SO4—(K+Na)+Ca及HCO3·SO4—Ca型。3、大隆组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多为含浅层风化裂隙水、微弱构造裂隙水。4、飞仙关组第一段以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调查泉点3个,一般流量0.30—0.63l/s。含裂隙水。本矿区未发现泉水。富水性弱。水质类型:HCO3·SO4—Ca型。5、飞仙关组第二段岩性以灰岩为主。岩溶较发育,地貌上多呈陡崖。泉点出露较少但流量较大,一般流量0.02—4.88l/s,动态变化大,属岩溶裂隙水。本矿区未发现泉水。该层区域上属富水性中等,为矿床间接充水含水层。水质类型:HCO3—Ca型。6、永宁镇组零星分布于矿区外。对煤矿无大的影响。三、断层含、导水特征矿区内未发现大的断层,仅有一些落差为0.80~1.20m的小断层。其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不构成煤矿充水通道。矿井在开采该断层附近采面时未发现滴、淋水现象。三、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本矿区内老窑较多,开采6、8号煤层为主,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20~50m,垂深一般20m左右。大部分老窑有积水。目前无法查明其具体情况。由于老窑水进入矿井时来势凶猛,瞬时流量大,防不胜防,易造成透水事故。因此,在接近老窑时应加强探放水工作。五、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一)充水水源1、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2、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3、老窑水:区内小窑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除有证煤矿仍在生产外,大部分被关闭。老窑采空冒落造成地表开裂、塌陷,导致地表水由裂隙渗入蓄积。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水涌入。5、长兴组、龙潭组地下水:煤矿赋存于龙潭组地层。长兴组、龙潭组富水性弱,含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是煤矿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涌水量小,一般不形成大的水害、水灾。(二)充水通道主要为地层中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破碎带、老窑巷道等。(三)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遇到老窑时可能发生突水。第三节矿井涌水算预算由于本矿水文地质工作有限,故采用富水系数法估算矿井涌水量。现矿井开采6、8和10号煤层,最大采空区面积0.0471km2,矿井正常涌水量10m3/d,最大涌水量30m3/d。另外收集与本矿区接近的流量较大的位于丫口田附近的中岭一号平硐,井口标高1897.72m,设计生产能力21万t/a,1969年建井,于1971年12月建成投产,开采龙潭组上段煤层,因交通运输等原因,实际生产能力仅10万t/a。中岭煤矿一号平硐枯季流量0.24l/s(2001年5月19日),雨季流量19.18l/s(2001年7月9日)。平均涌水量取9.71l/s,则中岭煤矿富水系数为3.06m3/吨。按中岭煤矿富水系数估算富民煤矿整个矿井的涌水量。由此当富民煤矿达到年产15万吨时,矿井平均涌水量Q=3.06m3/吨×150000÷365=1258m3/d=52m3/h=15l/s。雨季涌水量增大系数用中岭煤矿经验值2,由此计算该矿井最大涌水量:Q最大=2×Q=2×1258m3/d=2516m3/d=105m3/h=29l/s。矿坑涌水量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一般在开采初期,涌水量小,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上覆地层的采矿导水裂隙带范围扩大,弯曲下沉带将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变化,涌水量也随着增大,尤其在近地表、构造破碎带附近,矿井涌水量增加更大。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本次提供的数据仅供设计部门参考,建议在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加强矿井水文地质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预测涌水量数据加以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从而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水害预测龙潭组地层富水性弱,其地下水一般对矿井不构成大的水灾。通过对富民煤矿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分析,预测该矿井水害主要为地表冲沟水及老窑积水。地表冲沟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地下坑道距离地表较浅时,雨季地表洪水通过很可能产生的冒落带裂隙、地裂、塌陷坑等溃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目前未查明的老窑积水是本矿的可能发生透水事故的主要隐患。老窑积水威胁较大,危害性强,因为一旦揭穿老窑水,便呈骤然性的溃入,瞬间淹没矿井。防治措施矿井水的防治必须做大量的防治水工作,如探放水、留设防水煤柱、探明采空范围及积水规模等。1.探放水: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原则。通常在下述情况下需要超前探水:①巷道掘进接近采空区;②巷道掘进接近断层;③巷道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水层;④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时;若遇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或疏干或设防水墙或疏堵结合并用,将威胁排除。2.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巷道或工作面接近积水老窑或导水断层时应预留足够的防水煤柱,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3.每次下大到暴雨时及降雨后,应及时观测水情,查看井下涌水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4.抽水设备要有2套,一套运行,一套备用。5.对地表产生的冒落带裂隙、地裂、塌陷坑等溃水通道要堵塞,防止洪水溃入井下,增大涌水量。以上所述防治措施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在采掘过程中,必须综合分析,全面预防,重点治理。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综上所述,矿区无大的地表水,主要是一些冲沟水。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等,估算的涌水量不大,煤矿防治水害、水灾复杂程度不难。故本矿区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第六节供水井田范围内无较大的水源地分布,仅地表冲沟水,流量变化大,可修建蓄水池供矿山用水。另外位于中岭井田北部大坪子的吊水岩水库,坝基高20.28m,库容量约57000m3,可以接引。第六章矿井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第一节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根据本矿井生产情况和临区坪山煤矿的地质勘查报告,工程地质条件现状如下:(一)、松散覆盖层区内松散覆盖层零星分布于坡麓地带和冲沟口。坡麓地带为以粘土、砂土为主的坡、残积物,厚度小,不大于4m。冲沟口为冲积洪积物,大多是含煤地层中的砂、泥岩,见有少量灰岩,粒径大小不一,细到粉粒和泥粒,大到块石。分选性、磨圆度均差。由于范围小,分布局限,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不产生影响。(二)、含煤地层上覆、下伏岩石工程地质特征含煤地层上覆为飞仙关组碎屑岩,下伏为峨嵋山玄武岩组玄武岩,岩石工程地质特征如下:1、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上部为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粉砂岩,易风化破碎,总厚184.44m,节理及细小裂隙较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属砂岩类工程地质岩组。2.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岩石坚硬,偶见垂直节理发育,顶部为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干燥)81.47Mpa,单点磨擦强度(变角剪)tgφ=0.77,C=1.65MPa,抗拉强度(干燥)10.88MPa,弹性模量67.48GPa,泊松比0.245,岩石质量指标为60—70%,为Ⅲ级。属岩浆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三)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间由多种岩石组成,岩性横向变化大,厚度变化也较大。由于煤层多、间距小,出现了上层煤底板又是下层煤顶板的现象。依据钻孔的工程地质编录以及对6、8煤层顶、底板及附近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对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叙述如下(见表6—1、6—2)。6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易风化破碎,RQD值88—92%;间接顶板为细砂岩,泥质胶结,易风化破碎,RQD值74%。表6—1可采煤层顶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岩性物理力学性质 6煤层 8煤层 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细砂岩 抗压强度(Mpa) 自然 9.58-26.91 8.08-27.94 10.39-34.39 饱和 17.47-51.18 10.74-19.89 抗拉强度(Mpa) 自然 1.60-1.71 2.89-3.65 饱和 1.60-2.95 自然弹性模量(Gpa) 15.12-29.65 14.59-33.50 11.1-27.53 泊松比μ 0.28-0.33 0.27-0.31 0.28-0.31 自然变剪角 tgΦ 0.67 1.10 1.10 C(Mpa) 1.75 3.20 3.80 轴向自由膨胀(%) 0.05-2.41 普通吸水率(%) 1.15-17.78 容重(g/cm2) 干燥 2.85 自然 3.11 比重(g/cm2) 3.17 2.89表6—2可采煤层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岩性物理力学性质 6煤层 8煤层 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 泥岩 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mpa) 自然 5.38-15.04 7.76-32.41 9.73-12.42 饱和 5.39-16.20 抗拉强度(mpa) 自然 0.94-1.70 1.30-3.03 弹性模量(Gpa) 自然 10.10-18.28 7.56-17.03 泊松比μ 0.27-0.33 0.26-0.34 自然变剪角 tgΦ 0.74 C(mpa) 2.30 轴向自由膨胀(%) 水理性质 普通吸水率(%) 10.54 物理性质 容重(g/cm2) 干燥 自然 2.51 2.97 比重(g/cm2) 2.76. 2.99 底板: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泥岩,易风化破碎,水稳性差,RQD值77—95%;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煤层,粉砂质泥岩自然抗压强度6.13—9.94MPa。8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自然抗压强度为10.72—34.93MPa,强度低,易风化破碎,RQD值93%;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为钙质、泥质胶结,较坚硬,裂隙较发育,易风化破碎,RQD值97%。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强度低,易风化,RQD值32—85%;间接底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自然抗压强度8.1—14.57Mpa,RQD值92%。综上所述,井田内岩石岩性变化较大,节理、裂隙较发育,易风化破碎,部分岩石水稳性差,影响岩体的稳定性。据此,区内工程地质复杂类型属中等。二、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含煤地层局部地段存在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破碎带等软弱层。6、8、10煤层顶板坚硬,稳定性差~好。煤层底板强度低,遇水时会软化,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巷道垮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故本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第二节环境地质条件一、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一)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矿山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山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二)地质灾害现状矿区南部及外围飞仙关组地层山高坡陡,在长期的日晒雨淋的作用下,发生崩塌、错落,致使道路堵塞、建筑物遭受损坏。(三)地表水污染现状矿井生产时排出的污水流向溪沟,对下游环境造成污染。(四)大气污染现状矿山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煤矿燃煤烟、矿井废气及当地民用燃煤,区域内主要的污染物是粉尘、SO2次之、烟尘最小。二、矿山环境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当煤层浅埋区或断层破碎带附近的采煤冒落裂隙扩展到地表时,会出现地面沉降、开裂、塌陷,还可能引起滑坡、崩塌的发生,从而造成房屋开裂、道路下陷、耕地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给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采矿活动造成影响。当位于煤层浅埋区或断层破碎带附近采煤时,由于煤层顶板冒落裂隙带可能扩展至地面,或者地应力场、地下水流场的改变使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增强,使地表水、地下水与矿坑沟通,未来矿井开采可能引起水塘、沟溪渗漏甚至疏干水塘谁、沟溪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泉流量减小甚至疏干。矿井大规模疏排水,会将矿井中的氯、磷、氟、砷、硫等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地下水中,从而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富民煤矿废水正常排放时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不大,即废水通过处理用排污管道排入附近溪沟。煤矿废水非正常排放时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煤矿必须加强生产废水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由于煤矿抽排的煤层气(瓦斯)对大气起温室效应,矿井煤尘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汽车外运煤炭时煤灰、煤尘会影响公路沿线环境,煤矿锅炉燃煤会排放SO2、CO、CO2,故煤矿直接排放废气粉尘会影响大气环境,正常排放时SO2、TSP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GB3095~1996)二级标准,对工业广场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大;富民煤矿非正常排放情况下,TSP最大落地浓度在各气象条件下均未超标,但较正常排放情况下有大幅增加,且影响范围增大,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非正常排放的发生。以上为矿区已存在或在将来采矿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等问题。在今后煤矿建设中应加强环境地质调查,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及环保设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探采结合,综合治理,尽量避免因采矿活动诱发或加剧上述灾害的发生。第七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瓦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行管字[2007]54号文件,富民煤矿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富民煤矿未做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但该矿井一直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在未来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切实做好瓦斯的监测,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搞好瓦斯的抽、排放工作,并对瓦斯进行回收,合理利用瓦斯,使其变有害为有用,以达到防止矿井瓦斯爆炸和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第二节煤尘爆炸性一、煤尘爆炸性和煤炭自燃倾向性依据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鉴定报告鉴定结论,富民煤矿煤尘无爆炸性。第三节自燃发火倾向性依据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鉴定报告鉴定结论,富民煤矿各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第四节其他依据井巷揭露,矿区无异常地温现象。矿区无岩浆岩分布。第五节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富民煤矿可采煤层6、8、10,赋存于龙潭组上段,倾向160-190º,倾角8-15º,一般12º,单斜构造,已有井巷工程揭露,局部见落差<1.5m的小断层及地表未见断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初步定为中等类型。已有井巷工程揭露,主采煤层6、8、10煤层全区可采,为较稳定煤层。该矿为灰岩强含水层间接充水的岩溶裂隙水充水矿床,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溪流,山塘,以及相邻区域地下水侧向补给,地下水补给和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排泄条件较差,地下水类型较中等。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为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三类。上覆和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含煤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一般,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及其周边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矿区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环境条件较好。矿区地下水目前未遭受严重污染,矿山抽排放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池处理后方能排放。矿区目前大气环境状况尚好,废气排放增多会影响大气环境,对当地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矿区无地温异常区,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性危险;煤层无自燃倾向。综上所述,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第八章资源/储量第一节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和工程基本线距一、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稳定程度矿区属鬃岭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近正南,倾角8~15°,平均12°。区内无大的断层及褶曲,构造简单。依据井下巷道揭露情况,6号煤层厚1.89~2.15m,一般厚约2.00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8号煤层:厚1.15~1.50m一般厚1.30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10号煤层:厚0.90~1.20m,一般厚0.99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二、工程基本线距的确定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各可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以500m工程基本线距圈定探明的资源量,以探明的资源量外推该类型工程勘查基本线距(坑道见煤点间距)的1/4~1/2的距离(即125m~250m)为控制的资源量,其余为推断的资源量。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一、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区内地层倾角8-15º,一般12º,煤类为无烟煤,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为:最低可采厚度为0.80m,最高灰分(Ad)为40%,最高硫分(St,d)为3%,最低发热量(Qgr,ad)为22.1MJ/kg。二、估算资源/储量煤层参加估算资源/储量的煤层为6、8、10号煤层。三、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以煤层露头风氧化带下界(风氧化带下界为煤层露头下垂深30m)为界,其余至矿权边界。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在K3、K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上进行。以煤层的真厚度和斜面积计算资源/储量,其计参数有:煤层真厚度、视密度、倾角及块段、投影(平)面积。计算公式为:Q=(D×h)÷cosα×ARD式中:Q—块段资源/储量(万吨)D—块段投影(平)面积(千平方米)H—块段内煤层采用厚度平均值(米)α—块段内煤层平均倾角(度);ARD—煤层视密度(吨/米3)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1、块段投影(平)面积:在1:2000资源/储量估算图上采用CAD软件进行计算。2、煤层厚度:为包围各块段及块段内见煤点采用真厚度的平均值。3、煤层平均倾角: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上测得。4、视密度:为化验测试值。第五节资源/储量块段和级别的划分原则以巷道采空区圈定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井巷工程见煤点500m内圈定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以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外推250m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余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第六节资源/储量的分类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要求,根据煤层的工程控制程度将本区煤炭资源划分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预测的资源量334?五类。111b类:以巷道采空区圈定的块段圈定,经实践证明,开发是经济的。121b类别:由巷道见煤点连线圈定为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332类:以121b类基础储量外推250m为界,经济意义为内蕴的经济。333类:较稳定煤层中以332类资源量外推500m为界,经济意义为内蕴的经济。第七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截止2009年11月30日,富民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共估算资源量381万吨。其中动用储量(111b)类1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1b)+(332)+(333)类364万吨;各类别资源储量分别为:(111b)类17万吨,占查明资源量的5%;(121b)类70万吨,占查明资源量的18%;(332)类161万吨,占查明资源量的42%;(333)类133万吨,占查明资源量的35%。各煤层资源储量见表8-2。表8—2各煤层资源量汇总表单位:万吨 资源量类别煤层编号 111b 121b 332 333 合计 6 14 28 74 56 172 8 24 50 42 116 10 3 18 37 35 93 合计 17 70 161 133 381矿界范围内保有资源量(121b+332+333)364万吨,占矿界范围内总资源量(381万吨)的95%。第八节可靠性评价8号煤层2-332、3-121b块段面积分别为263000m2、128000m2,资源量分别为50万吨、24万吨,合计为74万吨;二块段合并在一起计算,面积为391000m2,煤厚平均1.30m,平均倾角12º,资源量为74万吨,差值为0万吨。由此可见,以上两种块段划分方法进行的资源量估算结果的误差较小,资源量估算结果可靠性高。第九章探采对比依据富民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本次主要从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和储量等方面与2006年9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进行探采对比和分析。第一节矿井地质对比1地层原储量核实报告所确定的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其岩性组合特征、厚度及确定标志等基本一致,煤岩层对比清晰,依据充分可靠。2构造褶皱原储量核实报告与采掘揭露证实,井田内褶皱构造不发育,总体为一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断层井田断裂构造不发育,经采掘及新掘探煤巷揭露仅发现2条落差小于1.5m的小断层。3煤层本次报告与核实报告相比,可采煤层数、层间距等都基本一致,6、8、10号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本次报告与核实报告相比,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化学性质、煤的洗选工艺特性、煤的用途、视密度等都基本一致。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原储量核实报告对含水层的富水性,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经采掘生产实践证实,其结论基本正确。第三节资源储量对比与利用分析1.本次估算总资源储量为381万吨(截至2009年11月底),其中已采空(111b)17万吨,保有资源量(121b+332+333)364万吨。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70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61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33万吨。2006年9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的煤炭保有资源量(332+333+334?)366.9万吨,其中:控制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1.9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74万t;预测资源量(334?)181万t。与原核实报告相比,保有资源量减少2.9万吨。(见表9-1)表9-1本次报告与原核实报告保有资源量对比表(单位:万吨) 资源量类别 本次报告资源量 原核实报告资源量 增减量 121b 70 +70 332 161 11.9 +149.1 333 133 174 -41 334? 181 -181 合计 364 366.9 -2.92.前核实报告的采空区资源量为14.6万吨,本次报告采空区资源量为17万吨,采空区资源量增加2.2万吨。增加原因为一是本次采空区经矿方重新核实、校正,二是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采空区面积增大。3.前核实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为0万吨,本次估算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为70万吨,增加的原因是井下工作面的形成,井田内煤层属稳定或较稳定煤层,巷道外250m以内应是经济的。第十章结论第一节总述一、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和第四系,地层由老到新有: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外围,岩性以暗绿色和黑色,块状致密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玻屑凝灰岩为主,厚约115m。2.龙潭组(P3l)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可采煤层共10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338m。矿区内龙潭组出露不全,厚约100米,含煤10~13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6、8、10号煤层)。矿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中北部出露。3.大隆组(P3d):厚约38m。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与龙潭组煤系地层分界。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矿区大多被第四系覆盖,仅中部见零星露头。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厚度约400m。出露矿区南部。5.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物、冲积物及残积物等,厚度为0~30m不等。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构造矿区属鬃岭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近正南,倾角8~15°,平均12°。区内无大的断层及褶曲,构造较简单。矿区内仅在开采6号煤层时遇到2条落差为0.8~1.2m的正断层:F1断层: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F2断层分别被605回风巷、605运输巷及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该断层对6号煤层左翼采面布置有一定影响。三、煤层区内含煤地层龙潭组含煤10~13层,可采煤层3层,为6、8、10煤层。6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煤层厚1.89~2.15m,一般厚约2.00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一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厚度1.15~1.50m一般厚1.30m左右。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三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复杂。,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厚度0.90~1.20m,一般厚0.99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无夹石,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四、煤质特征及工艺性能区内煤层煤层属低中灰,低硫-中硫煤,高热值无烟煤,可供发电、民用,治金用。五、资源/储量富民煤矿井田面积为0.6802km2,截至2009年11月30日,富民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共估算资源量381万吨。其中动用储量(111b)类1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1b)+(332)+(333)类364万吨;各类别资源储量分别为:(111b)类17万吨,(121b)类70万吨,(332)类161万吨,(333)类133万吨。六、综合地质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相对高差251.5m。其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泄,煤系及其上、下地层属于弱含水层,充水水源为地表水通过浅部裂隙及顶板渗入矿井及老窑积水。因此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一型——中等,勘探类型应属二类——裂隙含水层为主的矿床。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及周边工程地质岩组包括坚硬岩组、半坚硬岩组及松散岩组三类,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属坚硬岩类;含煤地层中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等,属半坚硬岩类;可采煤层的顶板稳定性一般,底板稳定性较差,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另外,第四系碎石土、砂粘土及地表溪沟底部附近低洼处等属松散岩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稳定性较差。所以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3、环境地质条件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较好。地质环境条件中等。矿区南部山高坡陡,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作用下,沿岩层节理或裂隙岩层失稳,容易发生崩塌、错落,致使道路堵塞、建筑物遭受损坏。将来本矿的正常废水排放会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部分指标超标。矿区目前大气环境状况尚好,将来正常废气排放会影响大气环境,但均未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对工业广场周围环境空气有影响。综上所述,该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第二节探采对比一、构造本次生产地质报告与最近2006年9月储量核实报告对比,井田构造对煤层破坏、影响没有明显变化,井下也未发现对煤矿开采影响大的断层。二、煤层特征本次报告与核实报告相比,可采煤层数、层间距、视密度等都基本一致,6、8、10号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三、开采技术条件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井田内含水层厚度、富水性与最近报告基本一致。第三节对本生产地质报告的评价本次生产地质报告,主井、风井、采掘工程平面图采用矿方提供的最新测量成果,该成果与实际情况较符,精度高,数据可靠;重新对资源量类别进行划分,计算出的资源量可靠;经过野外填图,对以前井田地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调整补充,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井上、井下的实地调查,结合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已基本查明煤系地层的含煤情况以及煤矿的开采技术条件。因此,本报告基本上能满足15万吨矿井开采设计的需要。第四节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取得的主要成果1.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划分了地层,初步查明了其岩性、厚度、分布情况。2.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及性质、地层产状及变化情况,详细查明了区内煤层层位、厚度、结构、空间分布及可采情况,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对比可靠。3.查明了可采煤层的主要煤质特征,初步圈定煤的风氧化带,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查明了矿区煤层的煤类为无烟煤。4.查明了区内含、隔水层及含、隔水性,初步查明了水文地质类型、矿床充水因素,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了进一步评价。5.估算了富民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内资源量381万吨。其中动用储量(111b)类1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1b)+(332)+(333)类364万吨;各类别资源储量分别为:(111b)类17万吨,(121b)类70万吨,(332)类161万吨,(333)类133万吨。二、建议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应在今后生产、开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富民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煤层不自燃、无爆炸倾向,在今后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瓦斯的监控、防治等工作。2.在开采浅部煤层及老窑采空区附近煤层时,应采用三维地震等物探手段,探明老窑积水情况,严防突水事故的发生。生产中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3.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断层的研究,加强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的研究。4.该矿范围内煤矿勘查程度低,建议进行生产补勘,提高煤矿勘查程度,进一步查清资源状况,并合理进行开采利用,促进生产安全高效。5.建议对煤矿内所有村寨进行搬迁或请有关部门对村寨进行勘测,以便准确留设村寨保护煤柱,在以后生产过程中防止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PAGE5
本文档为【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XXXX4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文化娱乐
上传时间:2019-07-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