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文选课件

历史文选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历史文选课件null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選一、课程成績評定 二、讲读篇目主讲:周德美副教授电话:62374470 Email:zhoudemei@hubu.edu.cn课程成績評定课程成績評定 分數結構:考試 70 %;作業20%;考勤與課堂提問10 %。 考試方式:閉卷; 命題比例:講讀内容80%;自學内容20%。 試卷題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8分)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0.5分,共8分) 三、写出繁体或异体的简化字或正体字(每小题0.5 分,共4分) 四、解释加点的字词(每小题1 分,共20分...

历史文选课件
null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選一、课程成績評定 二、讲读篇目主讲:周德美副教授电话:62374470 Email:zhoudemei@hubu.edu.cn课程成績評定课程成績評定 分數結構:考試 70 %;作業20%;考勤與課堂提問10 %。 考試方式:閉卷; 命題比例:講讀内容80%;自學内容20%。 試卷題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8分)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0.5分,共8分) 三、写出繁体或异体的简化字或正体字(每小题0.5 分,共4分) 四、解释加点的字词(每小题1 分,共20分) 五、指出特殊语法现象(每小题2 分,共10分) 六、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10分) 七、用当代标点符号标点短文(每小题20 分,共20分) 八、用○标出下面短文的句读(每小题20 分,共20分)篇目篇目 *漢字知識 36《晋书•王羲之传》( ) 38《世说新语•任诞》 *《水经注》及古代舆地文献 *《魏书•释老志》及宗教史料 43《颜氏家训•慕贤》 *《隋书•经籍志序》及正史艺文志 46《史通•六家》(*历代史论) *《通典》及政书 51《资治通鉴•淝水之战》(*编年体) *《通鉴纪事本末》及纪事本末体 *《洛阳伽藍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及古代科技史料 56《通志•总序》 *《明实录》及历代实录 *《日知录》及清代学术札记 62《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序》(*学案体) 65《潜研堂文集》(*集部文献 清代史考三大家) 68《文史通义•书教》(*清代浙东学派) *《廿二史札记》及清代史考三大家二 讲读篇目36《晋书•王羲之传》36《晋书•王羲之传》一、简介 二、讲读 三、小结一、《晉書》简介一、《晉書》简介1 纂修过程 唐太宗《修〈晋书〉诏》:“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唐大诏令集》卷八一)今存“二十五史”中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晋书》之外,还有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 2 基本内容 《晋书》是唐房玄齡等編撰的一部記載兩晋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还有叙例、目录各一卷,今佚。 3 主要特点: (1)作者的众多 (2)体例的创新。 (3)“甚为详洽”,详尽而广博。 4 某些缺点: (1)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神学思想和封建纲常伦理观念。 (2)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卧冰求鲤 (3)过分追求词藻华丽。 (4)记事有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講讀詞目講讀詞目司徒 人未之奇 重牛心炙 啖 辯贍 骨鯁 矯若驚龍 太尉 坦腹 累遷 薨 清貴 鑒裁 侍中 雅重 出處 果欲內吾 由來尚矣 不於足下 專對 直 北面 顧 自非聖人 十室之忧 度德量力 未允物望 公室 倒懸 事多見從 浙江 文義 東土 山陰 流觴曲水 遊目騁懷 111悟言 終期於盡 若合一契 一死生 齊彭殤 棐幾滑淨 金紫 小 结小 结 二 词汇四 语法五 文化常識三 修辞 一 史料分析重要詞目《晉書》司徒 太尉 侍中 薨 金紫 北面 浙江 東土 山陰 人未之奇 一死生 齊彭殤 終期於盡 事多見從流觴曲水 若合一契 累遷 專對十室之忧重牛心炙 啖 辯贍 骨鯁 矯若驚龍 坦腹 清貴 鑒裁 度德量力 未允物望 公室 倒懸 遊目騁懷由來尚矣 雅重 出處 文義 果欲內吾 悟言 棐幾滑淨 直 不於足下 顧 自非聖人null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 《晋书》卷三四 列传第四《王祥传》     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幙,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奈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王祥〕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司徒司徒 官名。相传少昊 始置, 唐虞因之。 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历代因之, 明废。后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参阅《通志·职官二》、《续通典·职官二》。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 否定句 代词作宾语,前置。 条件:否定词 不、未、毋(无)、莫等; 宾语是代词。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淮阴侯列传) 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3.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4.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5.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或欺。(许行) 6.保民而王,莫之比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有不前置的 如:誓不許之《王羲之传》 時重牛心炙時重牛心炙【重】看重。   【炙】烤。 【牛心炙】 1.指用牛心做的一种菜肴。《晋书·王羲之传》:“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噉,顗先割啗羲之,於是始知名。”清赵翼《桐山斋中杜鹃花》诗:“况有牛心炙,兼烹雀舌芽。” 2.晋代王恺有一头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駮”,极为珍视。一次,王恺和王济比射,王济赢了这头牛,“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后用为豪侈的典故。宋唐庚《次郑太玉见寄韵》:“他時名譽牛心炙,晚歲窮空犢鼻褌。” 坐客未啖 ,顗先割啖羲之坐客未啖 ,顗先割啖羲之dàn 1吃。《墨子·鲁問》:“楚之南有啖人之國者。”宋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然君喜食蒜,妾亦强啖之。” 2.给……吃。《汉书·王吉传》:“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颜师古注:“啖,謂使食之。”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辯贍 辯贍 文章内容富丽或作者知识广博、感情丰富。 《後汉书·班固传论》:“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晋潘岳《马汧督诔》:“惟此馬生,才博智贍。”宋叶適《邵子文墓志铭》:“訊其業,則文典而贍,尤善以理折衆説,故多得譽於朋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僧术》:“黄生,故家子。才情頗贍,夙志高騫。”及長,辯贍 ,以骨鯁 稱及長,辯贍 ,以骨鯁 稱1.鱼、肉等的小骨。亦专指鱼骨、鱼刺。《仪礼·公食大夫礼》“魚七縮俎寢右”汉郑玄注:“乾魚近腴多骨鯁。”贾公彦疏:“鄭云‘乾魚近腴多骨鯁’,故不欲以腴鄉賔,取脊少骨鯁者鄉賔。” 2.骨干;骨骼。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晋葛洪《抱朴子·辞义》:“屬筆之家,亦各有病……其淺者,則患乎妍而無據。證援不給,皮膚鮮澤而骨骾迥弱也。”《晋书·曹志传》:“幹植不强,枝葉不茂;骨鯁不存,皮膚不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鎔經旨,亦自鑄偉辭。” 3.比喻刚直。《史记·吴太伯世家》:“方今吴外困於楚,而内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奈我何。”《南史·徐勉传》:“勉雖骨鯁不及范雲,亦不阿意苟合。”明屠隆《昙花记·奸相造谋》:“自負先朝老臣,粗立名檢,强項骨骾,不肯順從。” 4.比喻刚直的人。唐皇甫湜《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任賢而勿貳,招諫而必行;屏近習之纖佞,進周行之骨鯁,斯明目達聰之道也。”《新唐书·李栖筠李鄘传赞》:“剛者天德,故孔子稱‘剛近仁’。骨彊四支,故君有忠臣,謂之骨骾。” 5.指刚直之气。晋葛洪《抱朴子·疾谬》:“然落拓之子,無骨骾而好隨俗者,以通此者爲親密,距此者爲不恭。”矯若驚龍 矯若驚龍 【驚龍】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時人目王右軍 ,飄如遊雲,矯若驚龍。”这里形容笔势生动的书法。 宋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诗:“揮毫落紙勿言疲,驚龍再起震失匙。”太尉太尉 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事首脑,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亦多曾沿置,但渐变为加官,无实权。至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元以后废。 秦至西汉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 【司空】相传少昊时所置,周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汉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为司空,历代因之,明废。清时别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侍郎为少司空坦腹坦腹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卧,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后称人婿为“令坦”或“東牀”,本此。 2.舒身仰卧;坦露胸腹。唐杜甫《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詩。”宋无名氏《道山清话》:“一日,子厚(章惇)坦腹而卧,適子瞻自外來,摩其腹以問子瞻曰:‘公道此間何所有?’子瞻曰:‘都是造反底家事。’子厚大笑。” 3.比喻赤诚。明范濂《云间据目抄·纪人物·陆应旸》:“平生熱腸坦腹,善赴人緩急。”累遷累遷1.登;上升。《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郑玄笺:“遷,徙也。謂鄉時之鳥,出從深谷,今移處高木。”朱熹集传:“遷,升。”唐张说《再使蜀道》诗:“魚遊戀深水,鳥遷戀喬木。 2.晋晋升或调动。《管子·禁藏》:“夏賞五德,滿爵禄,遷官位,禮孝悌,復賢力,所以勸功也。”《史记·张丞相列传》:“﹝申屠嘉﹞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遷爲隊率。”宋叶適《江陵府修城记》:“天子遷趙公金紫光禄大夫,以寵褒之。” 2.流放,放逐。《书·皋陶谟》:“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孔传:“禹言有苗、驩兜之徒,其佞如此,堯畏其亂政,故遷放之。”蔡沈集传:“遷,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免武安君爲士伍,遷之陰密。”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遷者追迴流者還,滌瑕蕩垢朝清班。” 4.贬谪,降职。《汉书·王尊传》:“有詔左遷尊爲高陵令,數月,以病免。”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出守烏江滸,老遷湟水湄。”旧注:“準由和州降連州司馬。湟水,連州也。”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今人貶官猶曰左遷,稱尚文猶曰右文。”薨薨 死的别称。自周代始,人之死亡,有尊卑之分,“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唐代则以薨称三品以上大官之死。《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喪,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達于庶人稱死。”妇人之死,则从夫称。《春秋·隐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唐韩愈《曹成王碑》:“太妃薨,王棄部,隨喪之河南葬。 【清貴】【清貴】1.清高可贵。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欲以收清貴於當世,播德音於將來。” 2.高贵显要。唐陈鸿《长恨歌传》:“叔父昆弟皆位列清貴,爵爲通侯。”宋王操《上李昉相公》诗:“弱冠登龍入粉闈,少年清貴古來稀。”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五:“鄭禮臣初入内庭,矜誇不已,同席諸人皆不能對,甚減懽笑。有妓下籌指禮臣曰:‘學言語,毋乃得色,然學士一時清貴,亦在人耳。’ 【鑒裁】【鑒裁】1.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然託諭清遠,良有鑑裁,亦未失高流矣。” 唐 刘知幾 《史通·浮词》:“斯皆鑒裁非遠,智識不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令嘏 莊敏公 之子,所蓄古墨至多,而有鑒裁。” 2.指审察识别人、物的优劣。 唐 韩愈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稱多量少鑒裁密,豈念幽桂遺榛菅。” 宋 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自慙衰病心神耗,賴有羣公鑒裁精。”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先生鑒裁擅隻眼,苦心肯爲披沙揀。”【侍中】【侍中】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規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史、散騎、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秦漢侍中本丞相史,不過掌虎子、捧唾壺等事。而晉以後之侍中,乃宰相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雅重】【雅重】1.甚器重;甚敬重。《後汉书·张酺传》:“左中郎將何敞及言事者多訟酺公忠,帝亦雅重之。”《新唐书·韦景骏传》:“始竇懷貞雅重其材。及執政,薦爲大理正、左臺御史中丞。”明袁宏道《送潜江潘明府伯和入计序》:“余雅重之,故特述以爲獻。” 2.雅正持重。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二》:“允字子師,太原祁人。容儀雅重,非禮不動。”《新唐书·韩偓传》:“偓因薦御史大夫趙崇勁正雅重,可以準繩中外。”明方孝孺《宁野轩铭》:“老成先進之人,皆渾厚雅重。”《红楼梦》第五七回:“且岫烟爲人雅重,迎春是個老實人。” 3.素来重视。明刘基《闻高邮纳款漫成口号》:“聖朝雅重懷柔策,諸將當知虜掠非。”明文徵明《叙送陆君世明》:“國朝之制,雅重進士之科。” 【出處】【出處】1.出仕和隐退。汉蔡邕《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唐韩愈《与崔群书》:“無入而不自得,樂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禦外物者也。況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輩,豈以出處近遠累其靈臺邪!”《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蕭何治獄爲秦吏,韓信曾官執戟郎。蠖屈龍騰皆運會,男兒出處又何常。” 2.行进和静止。宋梅尧臣《翠羽辞》:“秦女乘鸞遺翠羽,落在人間與風舞。風休不歸誰作主,此郎拾取妝金縷。郎家主婦愛且憐,繫向裙腰同出處。”宋陆游《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憐鳩取招麾速,誰似雲知出處齊。”果欲內吾果欲內吾由來尚矣由來尚矣不於足下參政而方進退不於足下參政而方進退 介词 1.。从;自。《吕氏春秋·知接》:“﹝桓公﹞蒙衣袂而絶乎壽宫,蟲流出於户。”《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 至,到。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今孤之怨吴王,深於骨髓;而孤之事吴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 3. 向。《论语·学而》:“子禽問於子貢。”《史记·赵世家》:“趙氏求救於齊。” 4. 犹以。《墨子·非攻中》:“殺人多必數於萬,寡必數於千。”《韩非子·解老》:“慈,於戰則勝,以守則固。”《汉书·晁错传》:“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 5. 对,对于。《孙子·虚实》:“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6. 与;跟;同。《论语·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且夫上驕則犯,臣驕則争。是君上於主有郤,下與大臣交争也。” 7. 比。表示比较。《礼记·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五代齐己《海棠花》诗:“繁於桃花盛於梅,寒食旬前社後開。” 8. 被。表示被动。《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後汉书·郑太传》:“燕、趙、齊、梁,非不盛也,終滅於秦。” 9. 给。《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爲太子。” 10. 如。《荀子·哀公》:“總要萬物於風雨。”杨倞注:“總要,猶統領也。風以動之,雨以潤之,言統領萬物如風雨之生成也。” 宋陈师道《代贺安西川表》:“伏惟皇帝陛下勤於堯禹,英類祖宗。” 11.依。表示行为的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汉书·吴王刘濞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於法當誅。” 12.在。《论语·述而》:“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水》:“晉荀吴帥師敗狄於大鹵。”【專對】【專對】1.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论语·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何晏集解:“專,猶獨也。”《汉书·王吉传》:“光禄勳匡衡亦舉駿有專對材。”颜师古注:“謂見問即對,無所疑也。” 2.单独应对。《後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應接諸公,專對賓客。”唐元稹《翰林学士承旨记》:“大凡大誥令、大廢置,丞相之密畫,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專對,他人無得而參。”直直 《汉大》p61:但是,只是。【北面】【北面】面向北。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周礼·夏官·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嚮,三公北面東上。”《韩非子·功名》:“此堯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効功也。”《新唐书·张士衡传》:“幽州都督燕王靈夔以禮邀聘,北面事之。”清杭世骏《经史质疑·礼记》:“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顧智力屈於當年顧智力屈於當年1.却;反而。《战国策·秦策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顧争於戎狄,去王業遠矣。”高诱注:“顧,反也。”《汉书·周勃传》:“絳侯綰皇帝璽,將兵於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颜师古注:“顧猶倒也。”宋王安石《上执政书》:“事顧有不然者。”清梁章鉅《归田琐记·附停葬说》:“死者未安而生者顧安之,則生前之事如不事也,身後之祭如不祭也。” 2.岂;难道。《汉书·季布传》:“且僕與足下俱楚人,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新唐书·陈子昂传》:“故庸人皆任縣令,教化之陵遲,顧不甚哉!” 3.乃。《战国策·赵策一》:“秦被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强大不能得之於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强大乎?”诸祖耿集注引王引之曰:“顧與乃同義。”《後汉书·马援传》:“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説客耳。’” 4.但是。《礼记·祭统》:“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非上積重而下有凍餒之民也。”《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吾欲氣吞逆賊,顧力屈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五通》:“此等物事,家君能驅除之。顧何敢以情人之私告諸嚴君?” 5.发语词。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顧惟在位者加意何如耳。”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忍庵先生》:“顧自審非場中人,遂早甘熟歇。” 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 1.介词。由;从。《孟子·公孙丑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爲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汉书·霍光传》:“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唐王维《杂诗》之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2.介词。在;于。《易·小畜》:“密雲不雨,自我西郊。”《诗·小雅·正月》:“不自我先,不自我後。”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園廬。” 3.介词。由于,因为。《易·需》:“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史记·郑世家》:“四十一年,助楚擊晉,自晉文公之過無禮,故背晉助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4.连词。虽;即使。《庄子·列御寇》:“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唐杜甫《日暮》诗:“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5.连词。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内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内憂。”《汉书·董仲舒传》:“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安全之,事在勉强而已矣。”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禁天下婦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墨妝。”十室之忧十室之忧十室:十室九空。这是一种修辞方式,叫做藏词。 藏词 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分藏头、藏腰、藏尾三种。 1 鬼神只瞰高明室,倚伏不干栖隐家。 (徐夤《招隐诗》)(祸福) 2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 3 溉每和御诗,上辄手诏戏溉曰:“得无贻厥之力乎?”(《南史•到溉传》)(《诗•文王有声》:“贻厥孙谋”) 4 现在应该一二三五六七——没四(事) 5 你怎么总是一二五六七——丢三落四。 6 一欣侍温颜, 再喜见友于。 (陶渊明《庚子岁从都迁》) (《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 7 我刚到金银铜铁。 (谜底:无锡) 8 一副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缺衣) 下联:六七八九(少十) 横批:南北(没东西)度德量力 度德量力 度:本义就是丈量。音duó。未允物望未允物望 1.信实,诚信。《书·顾命》:“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孔传:“納言,喉舌之官,聽下言納于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文选·扬雄〈长杨赋〉》:“酌允鑠,希樂胥。”李善注引张揖曰:“言酌信美以當酒,帥禮樂以爲肴。” 2.使人信服;受人敬重。《书·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孔传:“言皋陶能明信五刑,施之遠近,蠻夷猾夏,使咸服,無敢犯者。”《左传·文公四年》:“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杜预注:“始來不見尊貴,故終不爲國人所敬信也。” 3.确实;果真。《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陽,豳居允荒。”郑玄笺:“豳之所處,信寬大也。”汉扬雄《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黄帝、堯、舜爲疣贅。” 4.公平;得当;相称。《後汉书·虞诩传》:“祖父經爲郡縣獄吏,案法平允。”晋庾亮《让中书令表》:“事有不允,罪不容誅。”《北史·苟颓传》:“頽方正好直言,雖文明太后生殺不允,頽亦言至懇切。” 5.符合。《魏书·太祖纪》:“﹝陛下﹞躬履謙虚,退身後己,宸儀未彰,袞服未御,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樂推之心。”《周书·文帝纪上》:“﹝高歡﹞以人望未改,恐鼎鑊交及,乃求宗室,權允人心。”唐韩愈《举钱徽自代状》:“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衆望。”章炳麟《箴新党论》:“不本於禮經,不允於民志,其不足稱説也,明矣。” 6.答应,许诺。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朝廷信之,遂允其請。” 7.谄媚。《逸周书·宝典》:“十姦:一,窮□干静……六,展允干信。”《尔雅·释诂》:“允,佞也。”公室公室君主之家;王室。 《论语·季氏》:“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陰矣。” 《後汉书·邓寇传》:“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宗門盛滿,數上書長樂宫諫争,宜崇公室,自損私權,言甚切至。” 宋秦观《财用上》:“天下之財,不使之偏歸於公室,亦不使之偏入於私家,惟其適平而已。”司马昱(公元320~372年),字道万。元帝少子,东晋简文帝,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 倒懸倒懸1.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孟子·公孙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悦之,猶解倒懸也。”《後汉书·刘焉传》:“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於州門以諫。”清蒋一葵《长安客话·仙人洞》:“近門有大石鐘,倒懸其上,門之内深黑,則人不敢入矣。” 2.把人或物倒挂起来。清昭槤《啸亭杂录·诛伍拉纳》:“伍制軍拉納,繼福文襄督閩,惟以貪酷用事,至倒懸縣令以索賄。”《明史·海瑞传》:“宗憲子過淳安,怒驛吏,倒懸之。” 3. 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以家庭用具之倒挂比喻极其贫困。《後汉书·张玄传》:“明公總天下威重,握六師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鳴金鼓,整行陣,召軍正執有罪者誅之,引兵還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縣,報海内之怨毒,然後顯用隱逸忠正之士,則邊章之徒宛轉股掌之上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敵汎舟順流,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縣也。”唐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賣文爲活,翻令室倒懸。”事多見從 事多見從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受到。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之不見保,爲不用恩焉。” 唐 韩愈 《驽骥赠欧阳詹》诗:“有能必見用,有德必見收。” 《红楼梦》第八二回:“古聖賢有遁世不見知的。”浙江浙江1.水名。即钱塘江。《庄子》作制河,《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浙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古人所谓浙渐,实指一水。参阅王国维《浙江考》。 2.省名。简称浙。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钱塘江旧称浙江得名。 文義文義1.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汉书·扬雄传下》:“今揚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於聖人。”《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南齐书·陆澄传》:“澄當世稱爲碩儒,讀《易》三年,不解文義。” 2. 文字的意义。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顧串合,不詢文義之通塞,事理之有無,生扭數字作曲名者,殊失顧名思義之體。”亦作“文誼”。清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畢氏沅校本,不解前後文誼。” 3.文辞。《晋书·李玄盛传》:“通涉經史,尤善文義。”《宋书·颜延之传》:“時尚書令傅亮自以文義之類,一時莫及,延之負其才辭,不爲之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兒睡去,夢見身爲儒生,粗知文義。”《明史·刘显传》:“劉顯,南昌人,生而膂力絶倫,稍通文義。東土東土1.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東土。”《国语·郑语》:“桓公爲司徒,甚得周衆與東土之人。”韦昭注:“東土,陝以東也。”宋刘克庄《代毛颖谢表》:“伏念臣中山舊族,東土寒生。”清姚鼐《乾隆戊子科山东乡试策问》:“矧東土爲聖人父母之邦,名儒繼踵,多士仰慕,師法尤易興起者乎!” 2.东晋、南朝时也特指苏南、浙江一带。《晋书·庾翼传》:“時東土多賦役,百姓乃從海道入廣州,刺史鄧嶽大開鼓鑄,諸夷因此知造兵器。”《宋书·自序》:“初,錢唐人杜子恭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京邑貴望並事之爲弟子,執在三之敬。” 3.古代称中国。对西方而言。《穆天子传》卷十五:“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西游记》第八回:“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巴黎新聞紙傳揚殆遍,謂日本、波斯、土耳基人負笈巴黎者,固有考取格治秀才及律例舉人,而東土之人,獨未有考取文詞秀才者,有之則自忠始也。”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山陰:浙江山阴 ,即今绍兴。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名始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封异姓王韩信为楚王,属楚;六年封同姓王刘贾为荆王,属荆;十二年刘濞为吴王,属吴;景帝前三年(前154)吴国除,复会稽郡,属郡。吴黄龙元年(229),山阴隶属会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 后来成为王羲之的代称。王羲之曾居会稽山阴,故以代指。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文徵仲得筆法於巙子山,而參以松雪,亦時爲黄米二家書,然皆非此公當行,惟小楷正書,即山陰在世,亦當虚高足一席。” 注意:山阴县,以位于恒山支脉翠微山的阴坡而得名。在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流觴 曲水】【流觴 曲水】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宋苏轼《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 亦作“流杯曲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爲流杯曲水之飲。”亦省作“流觴”。宋欧阳修《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清刘大櫆《游黄山记》:“巨石鎮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觴 shānɡ觴 shānɡ盛满酒的杯。亦泛指酒器。 《礼记·投壶》:“命酌,曰:‘請行觴。’”晋葛洪《抱朴子·酒诫》:“舉萬壽之觴,誦温克之義。”唐韩愈《送穷文》:“子飯一盂,子啜一觴。”元杨维桢《城西美人歌》:“美人兮美人,吹玉篴,彈紅桑,爲我再進黄金觴。”西周早期蝉纹觯饰乳丁雷纹一周, 饰乳丁雷纹一周, 商代晚期山妇觯null饰乳丁雷纹一周, 遊目騁懷遊目騁懷1.纵目;放眼观看。《楚辞·离骚》:“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一本作“游”。三国魏曹植《游观赋》:“静閒居而無事,將遊目以自娱。”宋司马光《独乐园七咏·读书堂》:“所居雖有園,三年不遊目。”明刘基《述志赋》:“忽濫氾以遐舉兮,行遊目於大荒。” 2.转动目光。《仪礼·士相见礼》:“若父則遊目,毋上於面,毋下於帶。”悟言一室之內悟言一室之內 【悟言】晤谈,对谈。悟,通“ 晤 ”。 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悟言不知罷,從夕至清朝。” 李善 注:“《毛詩》:‘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鄭玄 曰:‘晤,對也。’悟與晤同。”終期於盡終期於盡 最终还是要到达了结的期限 期:名词活用为动词,到……期限 。若合一契若合一契符节、凭证、字据等信物。古代契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用时将两半合对以作徵信。后泛指契约。《老子》:“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秦一死生 齊彭殤一死生 齊彭殤一:等同,数词活用为动词 齐:等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是一样这很荒诞 齊彭殤為妄作 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虚妄的見棐幾滑淨見棐幾滑淨通“榧”。木名。即香榧。其木可制几桌,因亦代称几桌。常绿乔木,树皮灰绿色,叶线状呈针形,四月间开花,雌雄异株。种子有硬壳,两端尖,仁可以吃,亦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通称香榧 。 宋蒋捷《满江红》词:“問如何清晝,倚藤凭棐。” 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金印 紫綬】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後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稱號,惟皇后貴人,金印紫綬。”亦作“金章紫綬”。《晋书·舆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爲三夫人,皆金章紫綬。” 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唐李白《驾去温泉宫後赠杨山人》诗:“王公大人借顔色,金章紫綬來相趨。” 【光禄大夫】战国时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紫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宗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光禄大夫为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元、明升为从一品,清代升为正一品。金印金印 汉代“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偏将军印沿袭了两汉官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为希罕之物,至为珍贵。 null佩绶官吏(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拓片)38《世说新语•任诞》38《世说新语•任诞》 简介 講讀 小结《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六朝志人小说(筆記小品)的代表作。原书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千多则,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如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等方面的内容。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刘义庆(403—444年)是刘宋宗室,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一部分出于传闻,而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如裴启的《语林》等)。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所以,该书内容不尽符合史实。不过,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还是很高。 梁刘峻(字孝标)《世说新语注》,仿效裴松之注《三国志》进行补缺和纠谬,征引繁富,引书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等。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上卷上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上卷下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中卷上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中卷下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下卷上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下卷下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附录 世说新语序目 世说旧题一首旧跋二講讀詞目講讀詞目竹林七贤 預 預此契者 司隶 捐酒毀器 請伶祝示 斛 步兵校尉 伺察 豚 牀 箕踞 方外之人 群豬 卿 當齎牛酒 酣暢 逕造高陽池 日莫11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河南开封)阮籍、谯国(安徽宿县)嵇康、河内(河南武陟)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安徽宿县)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山东临沂)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按,另见载于《三国志·嵇康传》裴注引《魏氏春秋》、《晋书·嵇康传》。竹林七贤图(局部)null預預参与;参加。汉陆贾《新语•资质》:“賢聖或隱於田里而不預國家之事者,乃觀聽之臣,不明於下。”《三国演义》第二回:“次日設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協爲陳留王,董重爲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其陪臣來貢,亦輒預上元詩宴。”預此契者預此契者1.盟约,要约。汉繁钦《定情歌》:“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時年四十七,將符宿契之限矣。”明汤显祖《紫钗记·春愁望捷》:“雨雲香猶自有,絲蘿契急難丢。”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然則與兒有姻緣之契矣。” 2.指约定;结盟。句道兴本《搜神记》:“梁元皓、段子京并是平陽人也,少小相愛,對門居,契爲朋友,誓不相遺。” 3.合;投合。三国魏曹植《玄畅赋》:“上同契於稷卨,降合穎於伊望。”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臣聞惟天爲大,聖人敬其德,知幾其神,至人契其道。”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以先主君臣之契,尚復慮此,而况其他乎!”《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那劉有才是宋敦最契之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偶遇一叟,自云姓董,字無念,言頗契,愍其流落,延爲子師。” 4.指情意相投的朋友。晋陶潜《桃花源诗》:“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司隸司隸【司隸】官名。《周礼》秋官之属。司隸,《通典》:“周官也,掌五隸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隸,謂罪隸、四翟之隸也。物謂衣服、兵器之屬。帥其民而捕盜賊。” 汉武帝 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 三辅 、 三河 、 弘农 七郡。 哀帝 时称司隶, 东汉 复旧称,仍察七郡。 魏 晋 以后沿用, 唐 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 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成帝元延四年(前9)曾省去,哀帝时复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东汉时复称司隶校尉。 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京城的治安而置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元帝时诸葛丰曾案劾贵幸的外戚许章,成帝时王尊则劾奏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司隶校尉除监督朝中百官外,还负责督察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和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的京师地区,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省去丞相司直,使司隶校尉获得更大的权势,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京师七郡称为司隶部,成为十三州之一。 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一方常借重司隶校尉的力量挫败对方,如宦官单超等谋诛梁冀,汉桓帝派司隶校尉张彪率兵围困梁冀住宅,将他杀死。汉末,外戚何进欲诛宦官,以袁绍为此职,并授予他较大权力,后来袁绍果然尽灭宦官。从此,司隶校尉成为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称之为“雄职”。曹操在夺取大权后,也领司隶校尉以自重。 曹魏、西晋时职务与两汉基本相同。捐 酒毀器捐 酒毀器1.放弃;舍弃。《说文·手部》:“捐,棄也。”《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晋陆机《文赋》:“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唐刘知幾《史通·惑经》:“而《春秋》捐其首謀,捨其親弑。”《三国演义》第六回:“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叶敬常《闺怨》诗:“淚縈紅豆柔腸斷,愁對青燈綺語捐。” 2.除去;废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新唐书·朱敬则传》:“祠祝畢,芻狗捐。”《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今日把這些俗品都捐了。”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诗:“能抗暴風雨,能將銹病捐。”参见“捐階”。 3.消散;损失。晋陆机《塘上行》:“淑氣與時殞,餘芳隨風捐。”唐杜甫《壮游》诗:“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攻麦》:“湖絲所織者,羅麵千石不捐;若他方黄絲所爲,經百石而已朽也。” 4.献出;捐助。《史记·留侯世家》:“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弃之,誰可與共功者?’”宋苏轼《策略三》:“古之興王,二人而已。湯以伊尹,武王以太公,皆捐天下以與之,而後伊吕得捐其一身以經營天下。”《红楼梦》第二二回:“﹝賈母﹞便自己捐資二十兩,唤了鳳姐來,交與他備酒戲。”鲁迅《彷徨·长明灯》:“造庙的时候,他的祖宗就捐过钱。”請伶祝示 請伶祝示 1.祭祀时司礼仪的人。《诗·小雅·楚茨》:“工祝致告。”《礼记·曾子问》:“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主。”郑玄注:“祝,接神者也。”宋洪迈《夷坚甲志·赵善文》:“既禱,即告廟祝取錢,祝無辭以卻。” 2.祝祷。《公羊传·襄二九年》:“諸爲君者皆輕死爲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國,尚速有悔於予身。’”何休注:“祝,因祭祝也。”《韩诗外传》卷十:“茅父之爲醫也,以莞爲席,以蒭爲狗,北面而祝之,發十言耳,諸扶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动》:“有書生住鄧州,嘗遊郡南,數月不返。其家詣卜者占之,卜者視卦,曰:‘甚異,吾未能了,可重祝。’祝畢,拂龜改灼。”nullnullnull步兵校尉步兵校尉官名。汉武帝置。“八校尉之一,掌上林苑门屯兵,秩二千石。所属有丞及司马,领兵七百人。东汉时属北军中候,校尉秩为比二千石,领宿卫兵。魏、晋、南朝及北朝魏、齐均置,属领军将军,北齐时属左右卫府。隋初置,炀帝又在每鹰扬府置步兵校尉二人,领步兵,秩正六品。 伺察,終無他意。伺察,終無他意。1.侦视;观察。《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司馬懿﹞奏爽曰:‘……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旧唐书·李林甫传》:“伺察上旨,以固恩寵。” 2.指观测。《宋书·律历志下》:“宿度違天,則伺察無準。”豚豚小猪。亦泛指猪。《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东方朔《答客难》:“譬由鼱鼩jīnɡqú之襲狗,孤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 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腰鎌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唐韩愈《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豚魚雞三者,古以養老。” 清姚鼐《东梁山僧舍》诗:“鶻盤崕樹側,豘出浪花巔。”牀牀1.供人睡卧的家具。《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牀。”郑玄笺:“男子生而卧於牀,尊之也。”汉牟融《理惑论》:“年十七,王爲納妃,鄰國女也。太子坐則遷座,寢則異牀。”唐杜甫《新婚别》诗:“結髮爲妻子,席不煖君牀。” 2.古代坐具。《礼记·内则》:“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鄉;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少者執牀與坐。”陈澔集说:“牀,《説文》云:‘安身之几坐。’非今之卧牀也。”《汉武帝内传》:“﹝西王母﹞下車登牀。帝拜跪問寒温畢,立如也。因呼帝共坐。”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張公乃當堂踞牀而坐,命僕居於小榻。”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宰相别施一牀,連上事官牀,南,坐于西隅,謂之壓角。”明马愈《马氏日抄·特迦香》:“琳坐右側胡牀上。”箕踞不哭箕踞不哭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庄子·至乐》:“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疏:“箕踞者,垂兩脚如簸箕形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高祖箕踞駡。”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屈膝坐,其形如箕。”宋洪迈《夷坚甲志·叶若谷》:“一老嫗自外至,手持錢篋,據胡床箕踞而坐,傍若無人。”清曹寅《夜坐限萤字》:“吾人常不襪,箕踞已忘形。”阮方外之人阮方外之人方:大地。《淮南子·本经训》:“戴圓履方,抱表懷繩。” 高诱 注:“圓,天也;方,地也。”参见“ 方載 ”。 【方載】1. 大地。汉蔡邕《明堂月令论》:“圜蓋方載,六九之道也。”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上法圓象,下參方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旧唐书·礼仪志二》:“﹝明堂﹞上法圓清,下儀方載,契陰陽之至數,叶交泰之貞符。”2.四方之事。《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李善注:“方載,四方之事。”時有群豬來飲時有群豬來飲豬 “獠lǎo”的讹字。 即僚。中国古族名。从三国至清,史籍屡见不鲜。分布在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近代壮侗语族各族及仡佬族与其有渊源关系。亦以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晋书·李势载记》:“初,蜀土無獠,至此,始從山而出,北至犍爲、梓潼,布在山谷,十餘萬落。”《周书·异域传上·獠》:“獠者,蓋南蠻之别種,自漢中達于卭笮,川洞之間,在所皆有之。”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蛮俗·獠俗》:“獠在右江溪峒之外,俗謂之山獠,依山林而居,無酋長、版籍。”清钮琇《觚賸·金首》:“通州王孝廉兆陞令臺灣,其家人歸,言縣南百餘里,山林蓊翳,獠民居之,蓋亦一蠻絡也。” 詈词。《新唐书·褚遂良传》:“武氏從幄後呼曰:‘何不撲殺此獠?’”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榮曰:‘使君娶二姬以壓之,出三年則危過矣。’夫人怒曰:‘此獠狂語,兒在身無病。’”参见“獠lǎo子”、“獠2奴”。 【獠lǎo奴】1.詈词。唐柳珵《上清传》:“德宗怒陸贄曰:‘這獠奴!我脱却伊緑衫,便與紫衫著。’”清陈维崧《水调歌头·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後》词:“力壓古聱叟,氣懾萬獠奴。”2.旧指作为家奴的僚人。杜甫《示獠奴阿段》诗宋黄鹤题注:“獠奴,公之隸人,以夔州獠種爲家僮耳。”亦泛指家仆。 【豬突豨勇】汉王莽组织的军队名。喻其锐利勇猛,如猪奔逐。《汉书·食货志下》:“作貨布後六年,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颜师古注引服虔曰:“豬性觸突人,故取以喻。” 【豬王】对身体肥胖的权势者的蔑称。清黄遵宪《三哀诗·哀唐韨臣明经》:“豬王一無知,好勇徒强梁。” 【犵ɡē豬】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1.古代高级官员的名称。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等。秦汉时期三公以下设有九卿。历代相沿,清代则常以三品至五品卿作为官员的虚衔。《周礼·天官·序官》:“治官之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郑玄注:“上大夫曰卿。”《国语·楚语上》:“晉卿不若楚,其大夫則賢。其大夫,則卿材也。”《汉书·陈平传》:“項羽略地至河上,平往歸之,從入破秦,賜爵卿。”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禮秩如卿,不治事。” 2.先秦亦用以称军队将佐。《左传·成公十八年》:“卿無共御,立軍尉以攝之。”孔颖达疏:“卿,謂軍之諸將也。” 3.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卿,趙人。”司马贞索隐:“名況。卿者,時人相尊而號爲‘卿’也。”《史记·刺客列传》:“荆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司马贞索隐:“卿者,時人尊重之號,猶如相尊美亦稱‘子’然也。”《汉书·儒林传·孟喜》:“父號孟卿,善爲《禮》、《春秋》,授后蒼、疏廣。”颜师古注:“時人以卿呼之,若言‘公’矣。” 4.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晩辈的称谓。《三国志·吴志·鲁肃传》:“權歎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隋书·李密传》:“密與化及隔水而語,密數之曰:‘卿本匈奴皁隸破野頭耳,父兄子弟並受隋厚恩,富貴累世。’”唐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上曰:‘卿有母,可隨我耶?’曰:‘臣以死從衛!’” 5.夫妻恋人间的爱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晋束晳《近游赋》:“婦皆卿夫,子呼父字。”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唐以詩取士,而詩之宗匠必推李杜。卿愛宗何人?”郁达夫《赠隆儿》诗之一:“人事蕭條春夢後,梅花五月又逢卿。”姑當遠移,姑母移居远方初云當留婢 姑當遠移,姑母移居远方初云當留婢 齎jī牛酒詣道真齎jī牛酒詣道真【齎】 遣送;送。《周礼·春官·小祝》:“及葬,設道齎之奠,分禱五祀。” 郑玄 注:“齎,猶送也。送道之奠,謂遣奠也。” 孙诒让 正义:“大遣奠,奠畢,包牲體載於遣車,從柩而行,道中或有佇止,則即陳以爲奠。”一说通“ 粢 ”。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齎,當爲粢jì 。道中祭也。 漢 儀:每街路輒祭。”《战国策·西周策》:“王何不以地齎 周最 以爲太子也。” 鲍彪 注:“齎,持遺也。”《旧唐书·酷吏传下·王旭》:“其兄 昌儀 ,先貶 乾封 尉, 旭 斬之,齎其首赴于 東都 。” 【牛酒】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战国策·齐策六》:“﹝齊襄王﹞乃賜單牛酒,嘉其行。”《後汉书·光武帝纪上》:“輒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勞。”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严公武》诗:“感激動四極,聯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原廟丹青明。”清魏源《秦淮灯船引》:“百萬金繒萬虜歡,十年牛酒千夫舉。傾得蛟宫寶藏完,保障半壁東南土。”至酒店,便獨酣暢至酒店,便獨酣暢1.畅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錢挂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述請約,盛陳器玩,與之酣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此番所得,倒有百金,張相盡付之酒家,供了好些時酣暢。” 2.畅快;舒适。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四:“一酌發好容,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正飲到酣暢之際,忽元微之差人來,寄書問候。”沙汀《记贺龙》二四:“他是笑得那样酣畅,以至于呛咳起来了。” 3.感情饱满,表达尽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然筆鋒恣横酣暢,似尤勝《金瓶梅
本文档为【历史文选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542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7-27
浏览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