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举报
开通vip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考情分析】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年份 题目及题型 分值 2013年 《两千年前的“蝉鸣”》雷抒雁,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0分 2014年 《山中避雨》丰子恺,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0分 2015年 《卢沟晓月》王统照,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0分 2016年 《汲泉者的背影》洪治纲,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1分 2017年 《醉黄昏》姚秦川,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1分 2018年 《生活就是一碗羊杂汤》纪东方,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1分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近七年的...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考情分析】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年份 题目及题型 分值 2013年 《两千年前的“蝉鸣”》雷抒雁,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0分 2014年 《山中避雨》丰子恺,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0分 2015年 《卢沟晓月》王统照,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0分 2016年 《汲泉者的背影》洪治纲,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1分 2017年 《醉黄昏》姚秦川,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1分 2018年 《生活就是一碗羊杂汤》纪东方,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11分根据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我们可以看出,在近七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査分值稳定,但2016年分值增加了1分,考査形式略有变化,2017年以后分值稳定在11分。从近六年的散文阅读试题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在题干中一般会出现以下关键词: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的分析,对某句的理解,对画线句的理解,对某一段的理解。当然,更多的是结合文意或题目进行设置问题。概括言之,主要是对文意的理解、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命题趋势:历年的散文阅读都选取了一些名家的作品,2020年也应不例外。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题目的设置主要会出现关键句的理解,文章的分析及文意的理解,平时可多掌握一些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了解它的作用,多阅读一些作家优美而寓意深远的散文,多加练习,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考纲解读】《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说明,现代文阅读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选自课外,其中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八部分:(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5)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8)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一直是高职高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考纲规定主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三种,但后两种由于各自的特点,难以进入高职高考的命题人选择的范围,从2007年到2015年的高职高考,文学作品考查的一直是散文阅读。【知识梳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散文的主要特征有: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考生在考场上做题时还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阅读的方法读题的技巧:先题后文。读题——明确阅读目标,节省答题时间;从题干及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内容;将问题分类,做到心中有数。读文的技巧: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二、答题宗旨与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1.宗旨——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在文中找。直接摘取或加工整合原文词句作答;掌握各类题目的答题策略,准确按照答题环节作答。2.要求——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顺(语句通顺)。三、答题的技巧1.筛选提取类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原因?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作者的感受有哪些?请你概括作者的观点。……方法:先找准答案所在区间,注意同义替代语和体现文章主旨的概念,抓关键词句,分条表述。2.解说含义类形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有什么象征意义?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方法:找准并解说题目所涉语句关键词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表述作者寄寓在整个句子中的真正意图。注意:以整体把握语境和全文为基础。3.分析技法类形式: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说说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请简析其艺术手法。……方法:根据不同对象从抒情、表现、描写、结构、修辞方式等角度确定答案,再联系文句内容分析,最后表述其艺术效果(主题、结构、语言)。【典例精析】【例题1】(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9~21题。生活就是一碗羊杂汤纪东方全文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本247页~248页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您要嘛汤?杂碎汤五块钱,羊肠汤三块钱……” 等句子,表明了“我”的身份是卖羊汤的,使故事的发生和 情节的展开合乎情理。 B.在“我”看来,好多人之所以乐意到“我”的羊汤馆喝羊 汤,主要是“我”做生意不昧良心,自己用心熬制的全羊汤 让人放心。 C.第⑤段先写小伙子“掏钱磨磨唧唧,说就剩六块零钱了”, 后来又交代他的钱包里有几万块现金,表现出他很节俭,有 钱舍不得花。 D.第⑥段中“我急得直搓手”“我用手肘撑扶车子,两个腿 紧蹬”等细节,反映出“我”为了送还小伙子丢失的钱包 而焦急的心情。【答案】C【试题分析】小伙子嘴里嘟嘟囔囔地嫌贵,说是没零钱,其实包里“零钱、整钱都有,得有几万块”,他这种不是节俭,应该是吝啬想占小便宜。20.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擅长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如第⑥段“冬天的小 雨冷啊”一句,通过冬天的冷雨,烘托出火车站周围冷清 的气氛。 B.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不厌其烦地介绍羊汤的调料如孜然 粉、胡椒粉等和老汤的熬制过程,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饮 食特色。 C.小说主要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我”既是故事的主 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全文以亲历者的口吻娓娓道 来,真切自然。 D.小说的语言独具特色,特别是口语和方言的运用,使得作 品带有明显的乡土味道,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答案】A【试题分析】此处不是为烘托冷清气氛而写的天气,是为了塑造“我”急人所急,冒雨送包的人物形象而进行的环境描写。21.小说以“生活就是一碗羊杂汤”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这个标题浓缩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巧的构思,“羊杂汤”引出的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起端——卖“羊杂汤”的小店里小伙子喝汤不肯给够钱,更说明了生活这碗“羊杂汤”,做的人不能昧着良心,喝的人也要加上自己喜欢的味道,才能品尝出它的真正滋味。【试题分析】(略)【答案】D【试题分析】鱼、柳、鸟这些景物,在此处写来显得宁静悠闲,“一扫春天的骚动和夏日的张狂”,可见不是为了表现“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四季中,最喜欢的,莫过于秋天的黄昏”直接表达了“我”的情感。B.“母亲的身影被夕阳拉得细长,像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表明“我”对母亲一生的无限感慨。C.夕阳下等待收获的庄稼果实饱满、色彩绚烂,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D.鱼儿湖中悠游,垂柳岸边轻拂,鸟儿在余晖里盘旋,表现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例题2】 (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9~21题。醉黄昏姚秦川全文见书本248页~249页【答案】C【试题分析】本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议论、抒情基本没有出现。2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乡村秋天黄昏的描写中穿插着对母亲日常劳动的回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B.用拟人手法描写老母鸡,生动、活泼,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C.全文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描绘出一幅引人入胜的乡村黄昏图景。D.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从黄昏天色尚明一直写到夜幕降下,清晰有序。21.标题中“醉”的内涵有哪些?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案】“我”醉的是秋天黄昏的“自然”乡村美景,还有“亲切”的乡村风土人情,它们都是“引人入胜”的。(抓紧首段的这三个关键词进行阐述,加上自己的理解即可。)【例题3】 (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9~21题。汲泉者的背影洪治纲全文见书本250页~251页【答案】 D【试题分析】 “主要原因是虎跑泉免费供市民取用”不当。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汲泉者们的身影,构成了杭州一道朴素的生活风景线, 无论有钱没钱当官的还是小民,关注的只是清晨那一 泓清泉。 B.虎跑泉泉边的雕塑和对联,让杭州这座人间城市与天 堂呼应起来,赋予这座城市以灵气和仙气。 C.茶圣陆羽的发现使得虎跑泉水与龙井茶成为一种佳 偶天成的生活方式,用虎跑泉水泡上一壶龙井茶,是 杭州人一天幸福生活的开始。 D.无论早到晚到,不管取水的队伍有多长,汲泉者们的 秩序总是很好,主要原因是虎跑泉免费供市民取用。【答案】 C【试题分析】 文章没有使用双关、夸张的修辞手法。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抓住背影作文章,既有局外人的观察立场,也给 思考和体悟留下足够的空间。 B.文中虎跑泉的介绍,在增加文章历史厚重感的同时, 也往前延伸了汲泉者的历史。 C.排比、引用、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 文章的表现力,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D.作者在文中夹叙夹议兼及抒情,轻松漫话中蕴含着哲 思,给予读者多方位的阅读享受。2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答案】 虎跑泉是杭州这座城市悠久历史和杭州人从容自足特质的孕育者、见证者,它长流不绝,用最自然美好的方式维系着这座城、这些人从历史中走来,走向未来。【例题4】 (201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22题。卢沟晓月①王统照全文见书本251页~252页【答案】 D【试题分析】 四个选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位置,而D选项中的“并不关涉时势”显然是错误的,卢沟桥本身在中国历史中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最后三段已经透露出对日本侵华,中华人民浴血奋战有所隐喻。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卢沟木桥的确切建造时间已难以考证。 B.根据马可·波罗的游记,可以推断卢沟桥的建造不晚 于元代。 C.元明清都很重视卢沟桥的维护,不断修整,使桥更为 雄伟壮丽。 D.本文重在叙写卢沟桥的历史文化,并不关涉时势。【答案】 B【试题分析】 B选项中“才能看清”显然犯了“太绝对”的错误。21.下列关于“卢沟晓月”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卢沟晓月曾引发经过此处的行者 种种感触。 B.在卢沟桥上才能看清晦晓的月亮的民间传说,是经得 起科学验证的。 C.在艺术家的审美想象中,卢沟晓月是一幅佳画。 D.作者叙写卢沟晓月,既发思古之幽情,又联系环境、风 物等展示了卢沟桥的美。【答案】 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中国终将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卢沟桥将见证这一天的到来。【试题分析】 文章叙写卢沟桥的历史,具有审美的价值,但最后三段一些关键词透出了作者的写作的意图,如“血痕”“白骨”“呜咽”“河流”“惨笑”“冷觑”……最后一句便是卒章显志。2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例题4】 (201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22小题。山中避雨丰子恺全文见书本253页~254页【同类比较】【答案】 D【试题分析】 前三个选项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不难理解。D选项一直到文中结束都无叙述两个女孩对“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有了体悟,是强加因果关系。20.关于作者和两个女孩游山遇雨被阻的反应,下列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遇雨不能游玩,作者一开始也感觉很扫兴。B.作者觉得山中阻雨自有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C.两个女孩一开始因游山不成在小店躲雨而怨天尤人、苦闷不堪。D.通过雨中和琴歌唱,两个女孩也对“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有了体悟。【答案】 C【试题分析】 此题的答案在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中找,每一个选项都应和原文意思进行比对,C选项中当七八年音乐教师与演奏胡琴没有必然的联系,显然是错误的。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跟卖柴的阿庆学过《梅花三弄》,但并未学会。B.作者跟裁缝店司务学过工尺,胡琴拉奏才开始入门。C.作者当过七八年音乐老师,所以抓起胡琴就能演奏。D.从价格、音域、音色等方面比较,作者觉得胡琴比西洋乐器更适合中国人。【答案】 音乐能够陶冶情操,使人们在音乐中体会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作者与同游的女孩因雨被困荒野,因一把胡琴、几支胡琴曲以及雨中的和歌,一扫郁闷无聊,还与素昧平生的三家村青年结下了友谊。音乐的感染力与教化功用由此可见。【试题分析】 作答此题必须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抓住“乐”“教”两个关键词,结合文章的内容组织答案。2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末尾画线部分的理解。【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走近芦苇陈所巨全文见书本255页【答案】A1.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用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保住我们的本性与 本质。 B.当我们沮丧的时候就应该把心藏在厚厚的泥土之中, 表现出作者消极的一面。 C.泥土是一个比喻义,厚厚的泥土表示生活不容易,我们 的心受到重重的压迫。 D.作者想通过这句话鼓励那些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 的人,用外在的东西掩盖住自己。【答案】B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由芦苇上升到对个体生命的思考,上升到对人 类的感悟。 B.现在人的环保意识不高,芦苇常常被收割破坏,任 人摆布,作者也希望能保护好共同生存的环境。 C.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作者通过自述,最终找到 了化解的答案,要保住本性与本质。 D.生命生死交替是自然规律,我们也要坦然接受生活 中的种种考验。【答案】①感悟到环境力量强大,生存困窘,人生有许多无奈。②认识到固守人的本性,要有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③领悟到人类需固守本质与本性,才能不断传承和发展,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3.文章以物喻人,请分条回答作者从芦苇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湿湿的想念全文见书本256页~257页【答案】D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 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 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 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 故乡的热切和憧憬。【答案】C5.文章第一段画线句“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从文的文字优美,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展示了人 性美、画面美的湘西。 B.沈从文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 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C.沈从文写了很多书,也画了很多画,所以说用文字与 画托举起了一个理想。 D.作者对爷爷的作品有着深刻的认识,也暗示着下文 写沈从文与水的关系。【答案】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意思对即可。)6.结合题目“湿湿的想念”,“湿”字在文章中有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今夜的泪水李汉荣全文见书本257页~258页【答案】A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红灯停,绿灯行”“笔直地走来走去”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B.作者认为,壮阔的宇宙星空对人、对生命是仁慈的,具有着崇高的精神;作为人,就应该具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C.“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整整一条银河”一组数量词连用,加强了语气,深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仁慈宇宙的感激之情。D.文章语言流畅,联想丰富,由眼前之路联想到生活之路,由平常人联想到智慧卓越的人,意味深长,给人启迪。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历史上出现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 大的人”的条件是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 化的影响;宇宙星空对他们的召唤和启示;自身虔诚的 磨砺、修养、吐纳。 B.作者因为感恩于宇宙星空的仁慈而流泪,他的心灵没有 迷路,但现实中他在山中迷路了找不到方向。 C.今夜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也是感悟的泪水。 D.作者抨击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表现出了自己追 求。 9.文章第二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意图是什么?【答案】A【答案】①为了说明宇宙星空不会因为地球上生物卑微而不关照它们。②与后文写人接受宇宙星空的恩惠而有感悟作比较,为之铺垫。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雅 舍梁实秋全文见书本259页~260页【答案】B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 室”,不值得长久居住。 B.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 点之多,作用是体现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和随遇而 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C.梁实秋先生如果仅仅看到“雅舍”的简陋和破败,仅 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就不能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 夜风光了,邻居则没有这样的感悟。 D.作者说“雅舍”似我家,家又像寄居之所,表明作者的 心态还是挺消极的。                       【答案】A11.对文章末尾“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雅舍”并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 “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 “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 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 清”。 B.作者经常更换住所,分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C.这是一种人生的高度的觉悟,参悟到了“人生本来如 寄”,所以住哪里都无谓了,陋室也变成雅舍。 D.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故意写 “雅舍”“似家似寄”是为了解答前面的疑问。【答案】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长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12.有人说,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须臾不可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他是一种无生命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其缺点和不足。”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态度?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听 山冯 源全文见书本261页~262页【答案】D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作者听山,听出山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B.作者喜欢听山,从开始觉得山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 个寂静的缩写,到后来体会到了山更丰富的内涵。 C.作者写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是从听山而想 到的。 D.自然的旋律与时代的潮音,作者更喜欢后者。【答案】C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开头表示自己与山有缘,为自己从听山有所感悟 打下基础。 B.文中引用“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是为了引出蜀 汉的历史。 C.文章提到蜀地已发生改变,既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还 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喜悦,反衬过去的落后。 D.作者用一个反问句结束全文,强化了文章的主旨,引人 思考。【答案】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听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15.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月到天心林清玄全文见书本262页~263页【答案】D16.文章前半部分写自己童年看月的景象,哪一项不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  ) A.月亮的光明,能照耀整条山路,使走夜路的我们的心沉 定。 B.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 明,感觉清凉。 C.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 一种亲切的生命。 D.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不一定都 会有光明。【答案】C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清玄的散文极具个性,情感冲淡平和。 B.作者告诉我们为人心胸要开阔,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 大,月就在其中。 C.文章提到内心要多思考人生,内心就能光明。 D.作者用一个感叹句结束全文,照应了题目。【答案】①为人心胸要开阔,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就在其中。②内心要明净平和,用微细的心情体味生活。18.请谈谈对“心中之月”境界的理解。
本文档为【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阅与慧文化
阅与慧文化创办于2016年,三年来,致力于中小学学生线上学习指导与学习资料免费分享,两年多来,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与好评。2019年开始,为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推出阅慧文化校外辅导线下站,以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为主要目的,努力促进孩子学习进步。
格式:ppt
大小:380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9-05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