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自《孟子》成语

出自《孟子》成语

举报
开通vip

出自《孟子》成语出自《孟子》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3、杯水车薪:谓...

出自《孟子》成语
出自《孟子》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移其孝于裴氏之门,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意为如果不考虑基础是否一样平,只让顶端齐一,那么一寸见方的木头也可高出高而尖的楼。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与羽哉!”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后指以当前的重要任务当作紧要的事。《礼记•大学六章》宋•朱熹集注:“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恕之也。”也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元•陈草庵《山坡羊》曲:“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晋书•孙楚传》:“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清•顾炎武《日知录•饭糗茹草》:“大舜之圣也,而饭糗茹草;禹之圣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济天下,而为万世帝王之祖也。”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31、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语出《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明•李贽《续焚书•答马历山》:“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下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语出《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法。语出《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40、妻离子散: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馁,兄弟妻子离散。”形容妻子儿女都被迫四散分离。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致勇》:“不幸而死,妻离子散,香火萧然,万事瓦解。”•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语出《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42、弃甲曳兵:甲,铠甲。曳,拖着。兵,兵器。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敝,破旧。屣,鞋子。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44、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指生命和道义二者不能兼得时,就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后用“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晋书•梁王彤传》:“形位为宰相,……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49、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功,功效。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自倍。”50、天下无敌:天下没有敌手。形容力量强大或本领高超。语出《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50、天下无敌:天下没有敌手。形容力量强大或本领高超。语出《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51、通功易事:谓人各有业,互通有无。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52、同流合污:语出《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宋•朱熹《与陈丞相书》:“然彼贤者,其明既足以烛事理之微,其守既足以遵圣贤之辙,则其自处必高,而不能同流合污以求誉。”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语出《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54、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谓权势武力不能使之屈服。后以此指人有骨气,坚贞顽强。55、为富不仁:为富,追求发财致富。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山谷诗云:‘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为富不仁者可以警。”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爵”同“雀”。替深水潭赶来鱼的是水獭;替丛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武赶来人民的是桀纣。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57、闻过则喜:过,过错。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后用此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宋•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58、五十步笑百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意为逃跑五十步的士兵讥笑逃跑一百步的,其本质一样。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南朝梁•释道佑《何承天〈答宗居士书〉》:“昔之所谓道者,于形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淡,养智益神。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59、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于此”。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矣。”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宋•张淏《云谷杂记•取进止》:“当栖楚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也作“习而不察”。•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谄,奉承人。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62、心悦诚服:悦,高兴,愉快。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后用此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63、言近旨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后以之喻人之情,子邀福者必有害,若欲急长苗而反使之枯死矣。65、先务之急:最急迫而需要先做的事情。语出《孟子•尽心上》:“尧舜之知,而不偏物,先急之务也。”66、恶湿居下:谓明知其不可,而不能改。语出《孟子•公孙丑》:“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注:行仁政则国昌而民安,得其荣乐;行不仁则国破民残,蒙其耻辱,恶辱而不行仁,譬犹恶湿而居埤下近水泉之地也。67、掩鼻而过:谓臭不可耐,用手遮鼻而过。语出《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谄,奉承人。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62、心悦诚服:悦,高兴,愉快。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后用此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63、言近旨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后以之喻人之情,子邀福者必有害,若欲急长苗而反使之枯死矣。65、先务之急:最急迫而需要先做的事情。语出《孟子•尽心上》:“尧舜之知,而不偏物,先急之务也。”66、恶湿居下:谓明知其不可,而不能改。语出《孟子•公孙丑》:“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注:行仁政则国昌而民安,得其荣乐;行不仁则国破民残,蒙其耻辱,恶辱而不行仁,譬犹恶湿而居埤下近水泉之地也。67、掩鼻而过:谓臭不可耐,用手遮鼻而过。语出《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71、一傅众咻:傅,教。咻,吵。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明•陈确《答张考夫书》:“譬之与释之非佛教,与婆子言无阎王,一傅众咻,只自取困耳。”72、一毛不拔: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形容十分自私吝啬。73、以邻为壑:壑,深沟。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74、以力服人:力,强制的力量。服,使人服从。用强制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使人服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75、易地而处:易地,交换位置。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三国魏•曹髦《少康、汉高祖论》:“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76、易如反掌:反掌,把手翻过来。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让齐国称王天下,犹如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后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北史•裴佗传》:“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蒙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77、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7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7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80、再作冯妇: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后比喻重操旧业。81、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82、专心致志:致,尽。志,志向,志趣。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集中。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宋•陆游《答王樵秀才书》:“官以考试名,当日夜专心致志以去取士,不可兼莅他事。”83、自暴自弃:暴,损害。弃,抛弃。语出《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后指自己糟蹋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甘心于落后。宋•朱熹《朱子语类•朱子十五》:“即此可见其无志,甘于自暴自弃,过孰大焉!”84、自以为是:以为,认为。是,正确。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语出《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语出《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86、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比喻做事很顺利。宋•卫宗武《张石山戏笔序》:“方其好之也,则其为物所戏,久之而心与手应,手与物忘,出奇入神,左右逢原,而物反为我所戏矣。”••语焉不详——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修心养性——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千变万化——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心有戚戚——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权衡轻重——权,然后知轻重。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尽力而为——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寡不敌众——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恻隐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舍我其谁——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为富不仁——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阳货,鲁季氏家臣也。天理不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长幼有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授受不亲,礼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好勇斗很——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一介不取——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言而喻——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一毛不拔——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天下无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百世之师——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有所不为——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自以为是——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匹夫之勇——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同流合污——同乎流流,合乎污世。岌岌可危——天下殆者,岌岌乎。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流连忘返——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负隅顽抗——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7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语出《孟子•离娄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东周列国志》八十回:“句践迫欲复仇,乃苦身劳心,夜以继日。目倦欲合,败攻之以蓼;足寒欲缩,则渍之以水。”也作“夜以接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一》:“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孟子》语言的生命力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这里收录的以常见的为主,肯定还有遗漏,望网友们不吝赐教。(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11)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12)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13)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14)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15)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16)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17)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18)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19)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20)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21)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22)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23)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24)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25)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26)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2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28)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29)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30)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31)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32)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3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34)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35)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36)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37)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38)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39)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40)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41)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42)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43)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44)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45)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46)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47)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48)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49)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50)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51)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52)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53)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54)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55)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56)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5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58)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59)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60)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其中有的的成语,有的是常用的短语,有的现在的意思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意思,有的是由原文引申出来的,还有的也许不是孔子第一次说的.
本文档为【出自《孟子》成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wtky29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31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