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_贾延宾

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_贾延宾

举报
开通vip

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_贾延宾 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 ●贾延宾 摘 要: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惨败而告终。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 直希望寻求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而战后的中东国际局势也开始出现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新变 化:以色列外交在1973年前后陷入困境,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在70年代开始成为左右中东国际关系 的重要因素;美苏的中东政策引发的国内外压力推动了埃及等国战争决策的制定,并精心备战;以色 列沉醉于上次战争的巨大胜利之中而麻痹轻敌,尤其是情报工作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这一系列中东 国际关系...

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_贾延宾
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 ●贾延宾 摘 要: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惨败而告终。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 直希望寻求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而战后的中东国际局势也开始出现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新变 化:以色列外交在1973年前后陷入困境,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在70年代开始成为左右中东国际关系 的重要因素;美苏的中东政策引发的国内外压力推动了埃及等国战争决策的制定,并精心备战;以色 列沉醉于上次战争的巨大胜利之中而麻痹轻敌,尤其是情报工作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这一系列中东 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因素,最终促成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关键词:中东国际关系;中东战争;石油;萨达特 中图分类号:E1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12)04-0085-06 作 者:贾延宾,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中东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战争。对 于第四次中东战争,学界已经作了诸多的研究和探讨,并产生了丰富的成果,但主要集中于战争中石 油武器的运用及影响、阿以双方军事战略的探讨等方面。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也多集中于从阿以双 方不可调和的矛盾方面解析,对战前中东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变化因素对战争爆发的影响和促成作 用却关注不够,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却恰恰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图结合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材料和新成果,对影响战争爆发的各种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因素作一详细梳理 和深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以期更全面地探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 一、以色列外交的困境 以色列自1948年5月14日建国之日起就处于四周敌视的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国际上也只有 少部分国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摆脱外交上的孤立局面,以色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经济、 技术和军事援助与一些非洲和南美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随着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侵占 了大量的阿拉伯国家土地和对巴勒斯坦人实施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引起了许多非洲国家的不满,它们 认为以色列在许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上蛮横无理。加上埃及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就在国际社会不断呼吁 要公正、和平地解决阿以争端,强调是以色列侵占了埃及领土。埃及的主张对非洲国家的对以外交产 生了重要影响,它使大多数非洲国家相信阿拉伯人只想收复自己的失地,并不构成对以色列生存的威 胁,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1]。此外,由于以色列长期与南非白人种族政府保持友 好关系,也引起了许多非洲国家的不满和反对。1972年春,乌干达与以色列断绝了外交关系。此次断 交引起了以色列与非洲外交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1972年底到1973年初,乍得、尼日尔、马里、法属 刚果、多哥、布隆迪、塞内加尔、喀麦隆、扎伊尔和卢旺达相继与以色列断交[2]188。1973年5月29日, 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非洲统一组织第十届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通过了一项谴责以色列的《关于 ·58· 战史论坛·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 * 本文受到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阿哈德·哈姆犹太文化复国主义思想研究”(2011-QN-179)和河南 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项目及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青年科研基金课题资助。 以色列继续霸占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领土的决议》,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如下: 强烈谴责以色列倒行逆施的态度和它的恐怖主义行动,并以非洲团结的名义重申,积极地和全面 地支持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为完全和全力以赴地恢复它的领土完整所进行的合法斗争。 要求以色列注意由于它不断进行侵略和拒绝撤出受侵略的国家的领土而威胁到非洲大陆的安全 和统一的危险,并宣布,以色列的态度可能导致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在非洲范围内,根据非洲统一组 织宪章和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原则,个别地或集体地对它采取政治的和经济的措施。 热切要求那些向以色列提供各种类型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以及给它以道义和政治支持使它因而能 够加强军事潜力的大国,不要再这样做[3]674~675。 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做出的谴责决议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对以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尼日利 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加纳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或在战争中相继与以色列断 绝了外交关系,以色列在非洲处于一种非常孤立的地位。 就在以色列的对非外交陷入困境之时,另一重要的国际组织———不结盟国家组织也作出了谴责 以色列,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73年9月9日,在阿尔及尔召开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 通过了一项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严厉谴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领土的行为,要求美国等国停止向以色 列提供援助和支持,呼吁不结盟国家断绝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支持埃及、叙利亚等国以各种方式收 复被占领土的斗争[4]131~132。 以色列外交在第三世界国家遭受重挫的同时,与一些西方大国的关系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法国此前一直是以色列在国际社会的重要盟友,也是以色列建国后的主要武器供应者,但以色列与法 国的亲密关系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却发生了急剧逆转。战后法国严厉指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 国家领土,并停止了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但却继续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5]496~497。总的来说,到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在国际社会非常孤立,而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阵营则赢 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形势和舆论对阿拉伯阵营非常有利。 二、石油武器开始扮演影响中东国际关系的重要角色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蕴藏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这些宝贵的资源又主要集中于这一地 区的一些阿拉伯国家。20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 家对能源、尤其是石油这种最重要的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阿拉伯产油国赚取了巨额的财富。石油 资源是阿拉伯国家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开始作为一种可以影响世界的特殊武器在中东国际关系中扮 演重要的角色。 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石油作为斗争的武器。1967年9 月,在喀土穆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石油作为斗争的武器。会议公报的 第四条规定:“最高级会议经过缜密研究,认为石油出口可以被用来作为积极的武器,来加强由于受到 侵略而直接受到损害的那些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以帮助他们对付战争的压力。石油是阿拉伯国家有 效的资源,它可以有助于实现阿拉伯人的目的,可以帮助那些受侵略直接影响和失去经济资源的国 家,石油生产国已经给了这些国家帮助,使它们顶住了任何经济压力。”[3]567-569阿拉伯国家在喀土 穆首脑会议上加强了团结。此后,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科威特等阿拉伯产油国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 等同以色列对峙的前线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援助,以帮助它们重整军备。以对埃及的援助为例:沙 特等国给予埃及一笔3~5亿美元的购买武器的资金,另外除继续给予埃及每年2.5亿美元用于补偿 关闭运河损失费的补偿,再援助4~5亿美元以帮助埃及平衡国际收支。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国王费萨 尔,这个中东最大的石油输出国领导人像其他阿拉伯人一样,对以色列占据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 耶路撒冷无法忍受,积极主张采用石油武器迫使美国改变支持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支持埃及等国通过 武力收复被占的阿拉伯领土[6]111。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是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繁荣的支柱,也成为影响这些国家在阿 ·68· 《军事历史研究》 2012年第4期  以问题上所持立场的一个关键因素。1972年,欧洲共同体九国所需石油的63%和日本所需石油的 72%来自中东[7]200。到1973年6月前,西欧各国对阿拉伯石油的依赖程度分别是:英国63%、法国 77%、联邦德国74%、意大利79%、荷兰69%、比利时59%。1973年的前6个月,整个欧洲从中东阿 拉伯国家进口了超过50%的原油。虽然截止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美国石油消耗量只有14%— 18%从中东进口,但自1973年初也开始意识到它正日益依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特别是1973年利比 亚把本国的美国石油公司国有化的事件使这一点变得更加清楚[8]85。此外,沙特阿拉伯还威胁说假 如美国不改变方针,仍然对以色列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给予支持的话,它将不再增加石油产量去满足美 国与日俱增的需求[9]322。1973年4月18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沙特石油大臣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 者专访时警告说:“美国应该在中东政策上更公正一些,否则我们将不再帮助你们,我们期望得到回 报。”这次访谈被认为是沙特开始将石油输出和美国的中东政策联系起来的标志。费萨尔国王9月份 告诉新闻媒体说:“形势要求我们的石油产量不能超过我们经济需求的限度。”他又补充道:“华盛顿应 该制止犹太复国主义者扩张的野心。”[6]114石油作为未来战争中武器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了,但这并没 有引起美国和以色列的注意和警惕。美国认为这不过是萨达特对阿拉伯石油输出国施加了压力,而 费萨尔等人为了安抚萨达特而已。以色列更不相信阿拉伯产油国会真正这样做,外长阿巴·埃班宣 称:“石油抵制的可能一点都没有,这些阿拉伯国家除了卖它们的石油之外别无选择,因为它们根本没 有其他资源。”[6]113 另外,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武器在影响以色列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富裕的阿拉伯产油国开始加大对非洲的援助力度,远远超过了同期以色 列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额度,这也是导致1972~1973年许多非洲国家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的一个重 要原因[2]189。 三、美苏的中东政策与阿拉伯阵营战争决策的制定 面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带来的中东版图和局势的新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推行的战略是 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保持阿以双方低强度的对抗,以从中控制和在中东争夺大国霸权地位。 所以埃以双方尽管在1967~1970年发生了持续3年、损失巨大的 “消耗战”,但阿以双方始终没有走 向全面的大规模战争。1970年9月,纳赛尔总统带着未能收复被占领土的遗憾病逝,安瓦尔·萨达特 继任埃及总统,他是一位强有力的民族主义者。在继任初期,他曾经对通过政治途径收回埃及被占领 土抱有一线希望,但美苏在中东的政策和引发的国内外一系列压力使他最终做出了战争的选择。 萨达特上台之后,埃及与美苏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他开始改变过去纳赛尔时期那种完全倒向 苏联的政策。萨达特很早就对美国抱有好感,他认为美国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与苏联一道, 在制止英法和以色列对埃及的侵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还与沙特国王费萨尔长期保持良好 的私人关系[10]340。萨达特上台之初曾希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被占领土问题,也 一度对1971年美国推出的调解埃以争端的“罗杰斯计划”①抱有很大期望。但他很快发现美国只愿意 顺着以色列的意愿行事,不愿为了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触犯以色列,并且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大量先进武 器以保持其军事优势,以色列也态度蛮横地拒绝了他提出的从西奈撤军和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 要求[11]173。萨达特在失望之余于1971年5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并宣称1971年是采用军 事手段解决问题的“决定性一年”。但此举不仅没有促使美国改善与埃及的关系,反而加深了美国对 埃及的疑虑,认为萨达特仍在继续走纳赛尔的路线,两国关系更趋冷淡。 萨达特对苏联一直以来不顾阿拉伯人的利益而同美国人一起维持“不战不和”的状态,热衷于争 ·78· 战史论坛·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 ① “罗杰斯计划”是1970年6月由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提出的一项关于埃及和以色列双方的和平计划。计划建议双方首 先停火90天,埃及和约旦承认以色列主权,以色列则撤出被占领土,并通过联合国特使雅林进行和谈。埃及最初对它反应积极,但后 来由于以色列立场强硬和美国的偏袒最终拒绝了“罗杰斯计划”。 夺中东地区和世界霸权行为的不满由来已久。苏联也一直阻止萨达特发动对以战争,不给予埃及实 质性的军事援助,并利用埃及购买武器装备及零配件之机进行控制和要挟[12]368。萨达特意识到要发 动战争,就必须排除苏联的束缚。1972年7月,萨达特驱逐了在埃及飞扬跋扈的2万名苏联军事和技 术人员,同时开始积极整军备战。苏联人在震惊之余为了保住在埃及和中东的地位而不得不让步,从 1973年4月开始向埃及运送了大批武器装备,包括许多埃及急需的先进性进攻武器。美国并没有利 用埃及驱逐苏联军事人员的契机改善美埃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而是在中东和谈问题上继续要求 埃及作出让步,引起了埃及的强烈不满。 1972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开始,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致信萨达特,要求他支 持“缓和”政策。1973年6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在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达成的联合 公报中宣称要维持中东现状[5]532。这一切都令萨达特倍感失望,认识到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状态 正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想要的,阿拉伯国家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能改变当前的形势,收复失 地[13]169。面对中东地区持续的“不战不和”状态,民众长期以来要求收复失地的愿望转化为了强烈的 失望情绪。1972年1月,开罗发生了学生骚乱,学生以游行示威来发泄这种失望情绪,要求政府采取 武力措施收复失地。萨达特说:“我理解这种不满,6年来群众和学生要求行动,但是行动必须依靠苏 联武器的支持。”[14]54另外,这种长期的不战不和状态也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士气。1972年10月12 日,一名军官率下属部队开进开罗中心的侯赛因清真寺大门前,要求立即与以色列进行战斗,对这位 军官行为的正常解释是他已失去理智[15]74。对埃及的士兵和即将服兵役的青年来说,每天为越来越 远的战争作准备,这已变成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不战不和”的压力已经开始破坏阿拉伯国家间脆弱的联合,1971年叙利亚与 约旦关系紧张[14]47。但同时这种压力也促使它们决心用一场战争来打破中东地区的这种“不战不 和”局面,赢得自己的要求。萨达特曾经说:“1970~1971年我对罗杰斯计划抱有期望,但是他所做的 却是让我们尽可能地让步。我开始意识到,为什么罗杰斯认为我们不能发动战争,以色列认为我们不 会让他们吃惊呢?如果我们自己不采取行动,那就不会有进展,时钟不可能倒转”[14]60。1972年10 月24日,萨达特在埃及高级军事将领会议上的表态标志着埃及战争决策的最终确立。萨达特在会上 向埃及最高层将领宣布了他决心以战争打破当前中东地区现状的决定[16]11。他在1973年3月接受 美国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们全国上下都为重开战争动员起来了,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所有 人都在中东危机中睡大觉,但他们将会很快被唤醒。”[13]169从1971年开始,埃及和叙利亚开始大幅度 增加国防预算,并从苏联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为未来的对以战争做准备。其中的许多先进武器甚至 在苏联的东欧盟国都没有装备,高度机密的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更是从来没有出现在苏联国境之 外。1973年9月,埃及、叙利亚两国与约旦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约定一旦战争爆发,约旦将陈兵西北部边境,以 牵制以军和配合叙利亚方面的作战。同月,萨达特与阿萨德在开罗签署协定,落实了两国联合作战计 划,并定于在10月6日犹太教的神圣节日“赎罪日”①当天发动战争,以达到出其不意的突袭效 果[17]333。可以说,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阵营为战争爆发做了精心准备。 四、以色列的麻痹轻敌与情报失误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短短的6天时间内重创了埃及、叙利亚等阿拉 伯国家的军事实力,占领了超过它领土面积4倍的阿拉伯领土,以色列的边界线也由此延伸了许多。 为了确保这一“安全边界”,以色列在战略思想上改变了过去先发制人、深入对方领土纵深作战的方 针,由过去的“攻势战略”转为“守势战略”。1967年底,在以军总参谋长巴列夫中将亲自指挥下,以色 列3个月之内在西奈半岛修筑了绵亘160公里的“巴列夫防线”,并把它看作是一道攻不破的“铜墙铁 ·88· 《军事历史研究》 2012年第4期  ① 10月6日这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按照犹太教教规,这一天犹太教徒们不进食,不喝水,都要去犹太会堂里静默祈祷,请求上 帝宽恕世人的罪恶。 壁”,在戈兰高地也构筑了由3道防线组成的相当坚固的反坦克体系。从60年代开始,在美国全部对 外援助总额呈现缩减趋势的情况下,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数额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加大了军事援助 的比重。[18]尤其是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后,大大加快了军事援助以色列的步伐。1969~1972年, 尼克松在其执政的前3年中给予以色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超过了以色列建国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对 以援助的总和。1970~1971年,美国又向以色列提供了先进的战斗机,以确保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 事优势。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巨大胜利也使以色列人更加自信和充满了优越感,热衷于以强制胜,轻而易举 的获胜也消解了他们在建国初期所具有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19]291,举国上下陶醉于胜 利之中而麻痹大意。“六·五战争”结束后沙龙曾经说过:“以色列现在是一个军事超级强国,我们的 军事力量超过了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我们可以在一周之内征服从喀土穆到巴格达包括阿尔及利亚的 广大地区。”[14]27这是当时以色列沉醉于胜利之中而滋生的盲目自信心态的一种生动体现。由于在 前三次中东战争中取得的辉煌胜利,由于以色列实行的以预备役为主的“全民皆兵”的动员体制①可以 为战胜敌人提供保证,以色列人确实轻敌了。1971年,埃及大肆渲染的“决定性一年”危机静悄悄地过 去了,以色列因而认为埃及、叙利亚只会发出一些空洞的战争宣传口号,不会付诸实际的军事行动。 依据这种错误的判断,以色列在1972年大规模缩减军费开支,把预备役集中训练的时间也减少一半。 以色列军队由于实施对广大地区的占领也变得斗志疲惫,战争爆发前,以军在西奈半岛运河东岸前沿 各支撑点和戈兰高地仅部署了不多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随着1973年以色列大选的来临,全国上下都 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20]198。此外,在1973年5月埃及制造的战争危机中,以军总参谋长埃拉泽尔发 布的局部动员令使以色列蒙受了1100万美元经济损失,埃拉泽尔由于遭到国内上下一致的非难而变 得谨慎起来,不敢轻易发布全面动员令[7]197。 以色列拥有世界一流的情报系统,而情报部门的出色表现也是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取得 压倒性胜利的重要原因,其情报系统具有24小时的预警能力。但近年来的一些新资料和新成果却披 露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以色列引以为豪的情报工作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竟然出现了一系列 致命的失误。以色列情报机构深信不疑的代号为“女婿”的间谍竟然是一位双重间谍,这名服务于埃 及核心决策部门的间谍从1969年起为以色列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最 典型的例子是他提供了1970年1月纳赛尔总统在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会谈,要求苏联介入埃以之间 的消耗战,还有萨达特总统于1972年8月30日要求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为埃及提供大规模武器 援助的绝密情报,由此也让他赢得了以色列情报机构的高度信任[19]314。正因为如此,此后他向以色 列提供的一系列虚假情报也令其深信不疑,一次次导致以色列政府决策的失误,丧失了先发制人的机 会。1972年12月和1973年4月,他两次向以色列发出埃及将要发动战争的虚假情报,目的就是为了 分散以色列备战的注意力。特别是他杜撰的1973年5月将要爆发战争,从而引发以色列局部动员的 虚假情报不但给以色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麻痹了以色列的战争警惕性[16]48~49。1973年8 月底,埃叙军方高层会晤后最终确定了开战的日期,但“女婿”传送的情报却是萨达特决定推迟战争到 年末,又一次误导了以色列政府的战争决策。战争爆发10天前的9月25日,约旦国王侯赛因冒着背 叛阿拉伯国家的巨大风险访问以色列,向梅厄总理透露了埃及和叙利亚将要发动战争的消息。遗憾 的是,以色列政府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重要信息,仍然相信“女婿”传来的萨达特决定推迟战争的虚假 情报,从而错过了战争准备的最后时机。“女婿”最后一次传给以色列的情报是在10月5日晚上告知 战争将于第二天爆发,因为据埃及判断,以色列国防军需要5天时间才能做好战争准备,此时以色列 即便知道了准确信息也为时已晚。战争随后于第二天下午2点就爆发了,由于10月6日是犹太人神 圣的“赎罪日”,也给动员令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得以军开战前不得不仓促应战,遭受了重大 ·98· 战史论坛·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 ① 以色列正规军和后备役军人的比例为1:2,后备役军人的动员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24小时内能动员5万人,72小时 内全部预备役军人到位。 损失。在阿拉伯阵营精心准备、积极备战的同时,可以说以色列的麻痹大意,特别是情报工作的严重 失误等因素也是促成埃及等阿拉伯阵营决心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结语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使阿以之间的仇恨和对抗进一步加剧,以色列不愿意无条件放弃占领的 土地,而阿拉伯方面则决心洗雪耻辱,收复失地,恢复民族自信心。美苏刻意在中东维持的“不战不 和”状态也使阿拉伯国家决心通过战争打破中东地区的现状,从而达到以战促和,收复被占领土的目 的,而70年代开始中东国际关系也恰恰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阿拉伯阵营的新因素。因此,虽然 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但战争的真正爆发却是由当时中东地区国际关系中出现的一系 列新因素促成的,从而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仅仅6年,即于1973年10月爆发了中东历史上规模最 大、影响深远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参考文献: [1]杨曼苏.以非外交漫谈[J].西亚非洲,2002(2). [2] Michael Curtis and Susan Aurelia Gitelson eds.Israel in the Third World[M].New Jersey:New Brunswich,1976. [3]尹崇敬.中东问题100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部.不结盟运动主要文件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5](英)理查德·艾伦著,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M].北京:商务印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1981. [6]Donald Neff.Warriors against Israel[M].Brattleboro:Amana Books,1988. [7]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Martin Gilbert.Atlas of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9](英)狄利普·希罗著,赵炳权等译.中东内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10]杨灏城,江淳.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Arthur Goldschmidt J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gypt[M].Boulder: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2000. [12]赵国忠主编.简明西亚北非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3]Netanel Lorch.One Long War-Arab Versus Jew Since 1920[M].Jerusalem:Keter Publishing House Ltd.,1976. [14]The Insight Team of the London Sunday Times.The Yom Kippur War[M].London,2002. [15](埃及)穆哈·海卡尔著,关偁等译.愤怒的秋天———安瓦尔·萨达特执政始未[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16]Uri Bar-Joseph.The Watchman Fall Asleep:The Surprise of Yom Kippur and Its Sources[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5. [17]雷钰,苏瑞林.中东国家通史·埃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8]姜淑令,褚浩.试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 [19]张倩红.以色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0]肖宪.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责任编辑 魏延秋) ·09· 《军事历史研究》 2012年第4期 
本文档为【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_贾延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68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26
浏览量:49